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在现在社会中,好坏中差总会被用各种方法评判出来。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可能总是最好的,我们总会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别人,也因如此,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时我们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失落感和浮躁的心理。
对于这样的失落感,我们应该正视它,应该以别人的优秀作为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更加努力的向心中的目标迈进,而不是整天思考我怎么比不上他,我怎么排第二他排第一呢?
这些无谓的比较成为一道墙,我们就这样看着别人一步一步前进,而自己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与其这样纠结,有这种时间思考这样无聊的问题,不如勇敢翻越到围墙外,做一个自我的突破,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有一只蜗牛,它觉得自己长得很丑陋,所以它很痛苦,也不敢和其他的动物说话,它甚至都不敢和其他动物对视。
于是它每天都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长得那么丑?为什么我不能像黄鹂一样拥有漂亮的羽毛,不能像公鸡一样有鲜红的鸡冠,为什么啊?”妈妈看着这个孩子经常偷偷地流泪,它也常常责怪自己把小蜗牛生的那么难看。
小蜗牛也越来越自暴自弃,不和其他小动物玩,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它都不闻不问,它害怕和每一个比它漂亮的小动物说话。久而久之,其他动物也渐渐忽视了他的存在。
一天,蚯蚓从地下爬出来告诉蚂蚁将有大雨来临,让它转告其他动物要做好准备。
蚂蚁通知了所有的动物,但唯独漏掉了蜗牛。大雨来临时,毫无准备的蜗牛被大雨冲下树枝,摔得遍体鳞伤。
后来蚯蚓知道了这件事,便语重心长地对蜗牛说:“如果你再这样下去,那么将会发生更加危险的事情。”蜗牛沉思了……到底会发生什么样危险的事情呢?大家都应该能想象得出来。
只懂得比较不仅会停滞自己前进的步伐,甚至没有心思管外面的事情,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
因为这些比较给你带来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所以就更加纠结于自己为什么不如别人,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我们来说,是极其可怕的。
社会上总有比我们富有,比我们美丽的人,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些东西,但是也不应该总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这些问题上,让自己走进一个死胡同里,一直钻牛角尖,最后困住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只是普通人,难免有失误或是不如他人的地方,但是我们也知道努力二字,有失误就改,争取下次不犯;有不足就补,争取下次能行。谁都是在这样改改补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谁都是这样改改补补才能更加完美。
我们要把这种比较当做一种动力,让自己有强大的后续力量来面对工作中的任何的问题。当尼克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是班上公认的最不起眼的人,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不会有多大的作为,而那些优秀的孩子们总是被大家认为将来会有很好的前途。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孩子们都已长成了大人,从事了各种各样的职业。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现在的状况,当初那些被别人称赞不已的孩子们如今却只从事着平平的职业,没有多大的作为,当轮到尼克时,尼克说:“我曾自己创业,现在拥有几家大公司。”
大家都唏嘘不已,尼克接着说:“我能有这样的成就,还得感谢当初那样自卑的生活。那个时候我没有大家优秀,于是越来越自卑。但是当看到大家的进步时,我又告诉自己,我也要有所进步,虽然我做的可能没有别人做得好,但是只要我做得比原来的自己好就够了。
当我看到别人失败时,我就从他们那里吸取教训,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犯那样的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自卑转化为自信,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所有人都为尼克鼓掌了,那些曾被光环围绕的同学才明白,当初他们把那些自信变成了自负,如今自己才会过着这样平平的生活。
比较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你如果一直不愿意努力,而是在自哀自怨,那么就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当然,我们不能够做一个安乐的人,不与别人比较,不思进取。
每一个人都处一个竞争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抵御一些无谓的比较,那么你就永远只能生存在别人的阴影下,这样的生活你愿意接受吗?
当我们觉得不如别人的时候,要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凭借自己的优势做出优秀的成绩,寻找一下自己心里的平衡感,让自己消除自卑。让自己勤奋起来,充实自己的大脑,缩小自己与别距离。
只有让自己进步,才能证实比较的价值,如果你不愿意行动起来,那么再激励的比较都是自我设下牢笼,永远走不出来。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贬低,因为自己的不足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让那些贬低自己的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无谓的比较让我们陷入痛苦,一旦蔓延,我们就会一直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要学会消除正视比较的初衷,不要扭曲了与人比较的意义,让比较成为一种动力。还有,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较一些自己不在意的事情,这样的比较完全没有意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你有没有经历这样的场景:
当你因为一些事情感到委屈难过时,还没哭几声,就被父母训斥:哭什么哭!丢不丢人啊!
同伴对我们哭泣的反应则是:你不会哭了吧?这没什么啊?你怎么这么脆弱?
外界对我们的哭泣好像从来都是限制,而不是允许。
这些要求就像是枷锁,生生地套牢了我们,一旦接受了这种的情绪模式,便无法允许自己再哭泣。
看似长大的我们,但实际上情绪模式仍然处于儿童时期的压抑阶段,它并没有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成熟。
我们做不到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更确切地说,我们一直都在压制自己的情绪。
但事实上只有允许自己哭、允许悲伤难过、允许各种情绪出现,我们才能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情绪,真正地做到与情绪和平共处。
流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它能够减少我们的压力和痛苦,是缓解我们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那为什么对哭泣的偏见如此严重?尤其对男性哭泣现象的歧视,好像男性哭泣就很奇怪?
可能大部分原因是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认为哭泣就是矫情、脆弱,好像不动声色才是最大的成长。
因此我们习惯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咬紧牙关让自己故作坚强。越长大好像就越不会哭泣,我们逐渐失去了哭泣的能力。
其实哭泣、流泪并不分男女,哭泣并不代表软弱,不哭泣也并不代表你一定坚强。
哭泣只是情绪的宣泄方式而已,它不能作为评判我们人格、性格的标准,要正视流泪、哭泣。
过去那些嘲笑我们哭泣的人们只是在扭曲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哭泣=软弱」这种标签已经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以避免被人认为是情绪不稳定、脆弱,然后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哭、发泄、表达情绪的能力。
慢慢地自己也会变得更加麻木,情感越来越疏离,不知不觉间切断了自己的情感连接,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别人有血有肉地活着。
这种一次次忍耐、克制、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得更加糟糕,被自己的情绪压抑的无法呼吸,久而久之可能会感到整个世界变得灰暗而无望,直至陷入抑郁的困境中。
若是你已经感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和丧失快乐感,一定要提前寻求帮助,避免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哭泣是缓解情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哭泣时体内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比平时要多很多。去甲肾上腺素有缓解痛苦、紧张的作用,能让我们的情绪恢复平静。
也就是说,哭泣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你情绪非常激动、强烈时,哭泣能让你更好地平静下来,稳定过度激烈的情绪。
让我们痛苦的不是哭泣,而是哭泣背后的羞耻感。
哭泣是一种健康而且非常必要的情绪表达,允许自己哭泣,才敢于真正面对那些平时不敢也不想面对的事实和真相,敢于和自己真实自然的情绪相连接。
情绪没有好坏,它是一过性的,但我们不仅给它加了正面和负面的判断,还叠加了激发的情绪。如悲伤是脆弱的,然后产生了羞耻感。
还记得《头脑特工队》里的五个情绪小人吗,他们各有所长且各司其职的帮助莱利平衡她的生活。蓝色的忧忧,掌握了主控台,因为她能使莱利冷静思考。
所以让你的蓝色情绪自然的在身体里流淌流走,不要排斥它,去感受它们存在的意义。
接受我们所有的情绪,并正视长久以来不敢面对的内在真实感受,认识到情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本就会有的感受。
正是因为不同的情绪我们才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尤其是哭泣,哭泣能让你感受到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感受到真正的情绪与需求。
当你哭泣的时候,你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发生了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接下来该怎么做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你哭完了,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了答案;即使没有,你也在这个过程中更走进自己的内在,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和答案了。
哭泣也是一种信号,渴望他人的支持与安慰。
学会哭泣才能更好地在朋友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也能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获得更强大的社会支持。
它能成为关系的纽带,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将矛盾转化为支持、理解与宽容。
别再压抑内心的那些情绪了,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吧,抱一抱自己。
作者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的来访者小青,大学刚刚毕业就结婚了,结婚对象是父母比较中意的,由于对方家庭条件较好,小青工作一年后,觉得职场太累了,反正家里经济状况也不错,自己不工作也没多大影响,她索性辞职了。
婚后的几年里,老公对小青宠爱有加,尤其是有了孩子,老公特别喜欢小孩,经常陪孩子玩,小青觉得自己嫁对人了,跟着老公特别幸福。可是,随着老公工作的繁忙,职位得到晋升,他越来越忙,陪伴小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小青的怨气一天比一天多。
老公每天早出晚归,每次回家都是袜子一脱,洗完澡,沙发一躺,小青特别不爽:"你多久没和我吃过一顿饭了,除了工作就是陪兄弟喝酒,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媳妇!"
老公说:"你现在这个样子特别令人讨厌,我为了这个家,早晚奔波,你花钱大手大脚,衣服、化妆品从来都是买贵的,你算过这些钱吗?我忙完工作,回家还要听你的唠叨,我真的很累。"
小青接着说:"孩子你带过吗?家长会你去过吗?菜你买过吗?你眼里除了工作还有什么!你现在把我当空气一样,自己回家晚上睡了,第二天招呼也不打就出门,问你多久回来从来没有确切的答案......"
两人现在在一起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小青终于活成了怨妇,埋怨丈夫对自己的不够疼爱。
小青说:"老公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买东西他从来不会计较的,也不会经常不在家吃饭,怎么现在这么喜欢跟我吵架、和我冷战。"
小青的这些不满,能够反映出她在婚姻生活中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像老公满足了她对经济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青对浪漫、陪伴的需求增加,老公却不能给予,小青变得抱怨,不理解对方,于是感情中伴随着争吵,这其实是小青在感情中很缺乏安全感。
小青在感情中一旦安全感缺乏,婚姻给她带来的幸福感就会下降,她会一直得不到满足。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舒心,可以依靠与信任的感觉。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自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
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他们给人的感觉往往很自信,而安全感不强的人,内心会隐藏许多自卑以及敌对的情绪。
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时,ta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感受不美好,对他人也产生了强烈的责备感。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的女人通常有过于粘人或者过于独立两种表现。
过于粘人的女人,她们认为自己只有依靠老公才能活下去,因此,她们会不停地确认老公是否爱自己。老公对自己说的话,一些细节的忽视,以及对自己流露出的轻视,对她们来说都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她们很害怕老公会抛弃自己。所以,当她们焦虑时,需要靠伴侣的语言来让自己安心,让自己从中得到安全感。
过于独立的女人,她们看起来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帮忙,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亲自完成,不会去麻烦别人,即使经常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也要坚持独立的自我。因为她们对伴侣充满了不安全感,觉得只有自己是可靠的,所以她们很焦虑,只有靠自己,才觉得踏实。
两种类型的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因为焦虑,所以会表现出对伴侣的唠叨、指责、批评,男人受到老婆指责后,内心也会不爽,这样两人就很容易产生矛盾,结果,女人的不安全感就越来越强烈。
幸福感的满足往往来源于安全感的满足,当女人感受到自己的伴侣是可靠的、体贴的、疼爱自己的、有经济实力的,女人自然就有了安全感。
可是,女人满足自己安全感的前提下,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男人,一味的指责对方不爱自己、不管家庭,只会加剧不安全感,让婚姻的幸福感迅速下降。
1. 帮助自己建立安全感
学会帮助自己建立安全感,你就要相信自己能行,对自己充满信心。
你可能会想:“我是个全职妈妈,脱离职场好多年了,经济来源全靠老公,哪来的自信?”
不在职场工作,不是你停止成长的理由,做微商、写文章等网络副业在家就可以学习和赚钱,只要你愿意去成长,这些都不是难事。
经济独立可以帮助你走向自信,管理孩子与家庭也能帮助你建立优势,树立自信。多看育儿的书籍,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当老公看到你这么会管理家庭、孩子,他会觉得你是独一无二、难得的。
2. 重视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
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却忘了,老公也需要你的理解、陪伴,需要你的亲密,需要你们的二人世界。
你要欣赏你的老公,感谢他为家庭的付出,理解他的忙碌与辛苦。积极与他探讨你们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并交流如何去改变,找出改进的方法。
过节日时,再忙也要记得打扮好自己,装饰一下你们的家,营造浪漫的环境,共进一次晚餐。不要因为婚姻久了两人熟悉的如同左右手,每个人在过久了平淡的日子以后,都需要新鲜与刺激感,你让老公再次产生心动,两人的情感也会升温,幸福感也会增加。
爱的缺乏,会让人焦虑不安,不仅女人在感情中会缺乏安全感,男人也会。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不会幸福,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成年,就放弃了成长。
一个充满幸福感的人,一定是有安全感、自信的人,愿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你的安全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孩子有学习压力,青年人有找工作压力,中年人有养家的压力,老人有养老压力。面临各种各样压力时,我们应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如果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状态,将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可能先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当焦虑状态不能很好解决时,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目前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总是坐立难安,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患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还有表现为过度担心或者恐慌,一部分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表现为对疾病的放大,将痛苦无限放大,根据自己的臆想出现临床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心悸、恶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沉不清亮等。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经过疏导情绪走出误区,然而有些严重焦虑症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走出焦虑。有很多患者对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些误解,认为副作用大、戒断难,从而拒绝口服药, 但是如果放任病情发展不进行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焦虑症,辩证的对待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当利大于弊时,应果断的选择药物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疾病的反复,所以焦虑症患者要做到对自己和主治医生有信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的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当症状完全缓解时,不可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停药,以防疾病的复发。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受损局部前列腺素的存在极大地加强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痛作用。
本文就是要脑洞大开,可以进行无限的畅想。我认为,没有痛觉唯一的好处:再也不用忍受疼痛之苦了。
痛觉是保护机制
疼痛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和预警方式。痛觉是生物体判断危险的最基本反应机制。如果痛觉消失,基本就意味着整个神经系统的失灵。那么神经所有的支配功能将全部消失。你的生活将会一团乱麻,最终死于非命!
生活方面
没了痛觉,磕磕碰碰是小事,稍微严重点,血流不止,这也还算好的,至少能看到并进行治疗。如果在看不到的地方,甚至失去了整个后背,都全然不知,这也只能是到感染死亡。洗个澡,无法感知水温,可能都被烫秃噜皮了都不知道,因为不会有任何不适。或许只能生活在没有任何危险的空间里,由别人全天候照抚。
疾病方面
患上任何疾病,你都感觉不到疼痛。身体任何组织的炎症你都不会察觉。这一点最可怕,因为别人也不能感知你的疾病。假如患上糖尿病,四肢都烂掉了,也毫无知觉。假如患了致命的疾病,浑然不知,可能前一秒还说说笑笑,下一秒就一命呜呼。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痛觉消失,也叫无痛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常提示脊髓损害的类型和部位。周围种经、脊髓和脑等受损是可出现感觉缺失的。没了痛觉,基本就等于植物人了。没了痛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痛觉……
您觉得失去痛觉会怎样,欢迎留言讨论!最脑洞的留言将有惊喜哦!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能量是可以积累的吗?没错。从一个健康人一步步走入抑郁症的泥淖里,一定也有过很多喜怒哀乐。任何人都应该有个积累快乐能量的盒子。这里都是会令你快乐的事或瞬间,也是让你不断告别悲观,越来越乐观的根据。
1.每当自己获得一次意外之财,记得记录下来,不论是偶然刮彩票、刮刮乐中的十元,还是饮料的再来一瓶,不论是年会上的鼓励奖,还是微信红包里的最佳手气,这都是你的幸运,在你自谈倒霉人生时,他们都是你运气的见证。
2.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也记得记录下来,即使当时的你觉得微不足道。奖状、优秀员工、月度之星、销售冠军、优秀奖励……这些都是你汗水的回报。在你自我否定时,它们在告诉你,你很有能力,小小的努力便赢得了这些。
3.曾经让自己捧腹大笑的电影、电视剧、书刊、漫画、相声小品、脱口秀等等艺术形式,请把它们记录下来。可以具体到电视剧的哪一集,漫画的哪一章,它们记录了我们生活里最真实的开怀大笑。
4.每年抽出固定的时间,从事义工或者志愿者服务。帮助别人的过程,也能获得心情的平静
5.戒掉不良的生活作息,晚上早睡,睡前两小时不看激烈的电影电视剧。三餐饮食得当,内外兼修地调整自己的健康状况。
6.一年至少结伴旅游一次,扩大视野,跳出局限自己喜怒哀乐的小圈子,看看优美的风景放松下心情。
7.练一首拿手曲目,聚会时候唱一唱,帮助融入聚会。
8.记住亲人和最好朋友的生日,当天给出小小的祝福,即使是简单的短信,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心声。
9.每个月买一件新衣或自己喜欢的东西,适时地添置信物丢弃不必要的东西,会让人心情愉快。
10.每周至少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空间,让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保持干净,杂乱的生活会加剧心情的烦躁。
11.女生至少每半年整理一次头发,换一换当季的发型,做一个流行的颜色,这都是你和世界发生美好牵连的点点滴滴。
12.一个月选择一家口碑美食店,享受一次美味,并写一篇美食评论发表在网络平台。
13.每到节日,和朋友组团庆祝,有仪式感的生活更容易让人靠近生活的乐趣。
14.寻找一种体育项目,并且每周进行一次,运动不只会保持健康的体魄,更有利于驱散负面的情绪。
15.失败低落时,把上面的14条依次拿出来看一看,做一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相信大家都知道免疫力的重要性,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免疫力有着抵御外来细菌、病毒的功能,保护人体不受伤害,是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我们所羡慕的不容易生病的人,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免疫力越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就越强。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是各种疾病、病毒、细菌入侵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防御机制是无法抵挡得住病菌的攻击的,很容易被疾病击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力也是呈下降趋势的,因为各个器官都逐渐老化,各个功能也不如从前,导致人体的防御机制越来越差。
但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免疫力越来越弱,不妨好好反思一下,身上有什么不良习惯。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或许跟4种行为有关
睡眠不足
虽然有些朋友觉得睡眠时间长短跟人体健康没什么关系,一个人每天需要睡多久,跟他的体力恢复情况有关,但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经常低于4小时的人,体内对抗病菌的抗体就会直线下降,相比于每天睡8小时左右的朋友来说,他们更容易生病,而且生病后恢复期更长。
很多老年人普遍都有睡眠不足的问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紊乱,神经衰弱,导致失眠越来越频繁出现。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轻视失眠问题,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以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给疾病可乘之机。
不注意个人卫生
虽然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但很多老年人却经常因为节俭、对过去习惯的依赖等原因,没有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服、饮食卫生等。在很多老年人心里,水是非常宝贵的,即使不需要他们付水费,他们也不舍得“浪费”一点水,经常用洗过蔬菜、米的水洗手,也不舍得用洗衣机洗衣服。
其实个人卫生跟免疫力强弱也有很大关系,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不经意间也给病毒留下了滋生和传播的机会。不吃剩饭剩菜、用清水洗手、口罩不重复使用、勤换衣物等习惯,都能极大地减少我们与病菌接触的机会。
经常抽烟喝酒
很多老年人都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对于他们来说,喝酒和抽烟是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不是那么容易戒掉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烟龄、酒龄的增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中的乙醇,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会更加直接,长期抽烟喝酒,会增加肺脏病变、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上了年纪以后,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守住健康,虽然很多不良习惯都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但为了降低生病的风险,避免人体免疫力下降,我们还是要做到戒烟限酒,别拿生命开玩笑。
不良情绪多
人老了以后,空闲的时间变多了,人也就更容易瞎想了。很多老年人平时也不爱出门,经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也不爱与人交流,这些习惯都会让老年人变得越来越孤僻,心里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人的年龄虽然在增长,但心态却可以保持年轻,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坦然面对衰老,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是陷入不良情绪当中。
总结: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健康,但健康其实一直都在离我们不远处,只要大家多改掉几个不良习惯,少做几件伤身事,积极提高身体免疫力,健康也会主动靠近。
作者 |何玉琴
文章首发于 |心理荷包蛋
当生活中某件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时,你会做出怎样的解释呢,你会觉得这样痛苦的事情会一直存在吗?你会因为这件事觉得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很糟糕吗?你会把一切的错误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吗?
怎样解释这件令人痛苦的事,反映出了你的解释风格是乐观还是悲观。
当你因为某件坏事恼火,在家里大发脾气,你面对这件坏事时的态度,就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
有一部关于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死亡阴影笼罩的纳粹集中营,主人公圭多并没有因为眼前的遭遇而绝望,他用巧妙的游戏故事向五岁的儿子解释目前的处境,最终保护了儿子的童心,没有为绝望所湮没。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一些困境,那在这些困境中,我们要怎样做呢?怎样才能拥有电影主人公圭多那样的乐观心态呢?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听到过一些有关积极心态训练的课程,比如曾在美国公立学校盛行的自尊练习,而结果呢,这种让孩子什么也不做就体验虚无“感觉满意”的练习,反倒加深了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感。
这种感觉满意绝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乐观心态”,因为它的原理类似于成人世界中的这种情景:在你因为实力不足而遭到多家公司的拒绝之后,还要站在镜子前面告诉自己“我是如此与众不同,我真该为自己喝彩!”。
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训练不会让成人相信自己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那么要如何简单便捷、又能不绕弯路地提升自己的乐观水平呢,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给了我们答案。
每一件生活中的坏事,都可以是我们学习乐观的一次训练,而这个训练,你自己就可以完成。
乐观训练分为五个阶段:
首先需要直面自己遭遇的坏事,仔细分析这个坏事的方方面面,但这是第一个阶段,你只需要把这件坏事发生的过程梳理清楚,不要急着找原因;
然后是学习乐观的第二个阶段,你需要记录自己对这件坏事的想法,也就是你对这件坏事的解释,对于一件事,你的解释会有很多种可能,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毫无隐瞒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从客观的角度对这些想法进行可信度评分,因为这些想法很有可能是你一时激动产生的,有些并不真实,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想法很严重地影响了你的情绪;
第三个阶段紧接第二个阶段中你的想法,在这一阶段,仔细分析第二阶段中梳理的想法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是焦虑、伤心还是恐惧;
在第四个阶段,你需要对之前的想法进行回顾,这是一个反驳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反驳第二阶段出现的悲观解释,同样,这些想法也需要信任评分;
在最后一个阶段,重新梳理自己的感觉,你是否因为上一阶段的反驳而出现了新的体验,是否变得更积极了,都是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一个评估。
每一阶段的乐观学习都是必要的,但过程具备了并不意味着一切,因为日复一日的训练并不会有效地促进你的积极想法,而要改变它,你还需要训练自己的解释风格,这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几问。
当然,符合开头几个问句中想法的人并不是乐观者,但如果要做出改变,也并不困难,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不要把眼前的坏事归结为永久性的原因,不要因为一件偶然发生的坏事否定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不要把坏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人格。
一切的困境都只是暂时的,一件坏事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完全崩溃,坏事出现也与你的人格无关,你需要用这样的想法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坏事。
把生活中的每一次困境当作一次乐观训练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将乐观训练传授给你的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必然不期而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王某,女,初三学生,因失恋来咨询。王某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比较好。
一年前与班上男生张某在交往中对彼此有了好感,两人便逐渐建立了恋爱关系。两人的感情非常好,王某全心全意地爱对方,努力帮对方提高学习成绩。
在她的帮助下,张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关系也更为融洽。然而,初三刚开学,张某便以学业为重的理由提出暂时分开,王某答应了,但她后来才知道,原来张某已与初二级的女生李某恋爱了。
为此,王某感到非常痛苦,她不能理解对方的变心,老想着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情绪变得抑郁、消沉,上课经常走神,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学习。
(一)失恋的表现
失恋是恋爱学生生活中一种较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常以急性心因性反应为主要表现,普遍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痛苦情绪
失恋会引起强烈的痛苦情绪体验,而且这种情绪状态可能持续很久,成为一种不良心境,使人感到世间一切都黯然失色。在这种情绪的指引下,学生容易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情绪低沉、愁眉不展、吃不下、睡不香,对生活、学习的兴趣降低。
(2)绝望体验
由于情感左右了理智,失恋者觉得自己“完了”,产生一种孤独感、虚无感,认为再也找不到如此理想的恋人。而且他们可能会反复回忆恋爱经过,出现触景生情的现象等。
(3)难堪心理
中学生恋爱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互相安慰,但也有少数是模仿所致,因此失恋后感到“面子”丢尽了,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他们可能会因此否定自己的长相、能力等,导致自怨自艾,消沉抑郁,觉得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甚至自己也不喜欢自己。失恋的中学生甚至认为同伴会因此鄙薄、嘲笑自己的无能,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羞耻感。
(4)自责行为
学生将心理挫折的反应和行为指向自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肯定是自己的错误,有的可能从此关闭感情闸门,一蹶不振,性格变得孤僻、古怪,严重者则产生自杀的念头。
(5)怨恨思维
学生失恋后把自己的痛苦统统归罪于对方的抛弃,因此,有的学生采取卑劣手段,败坏对方的名声;有的学生甚至铤而走险,用暴力伤害对方,以发泄胸中的仇恨。
(6)自我封闭
失恋的学生容易在一段时间内冥思苦想,不断分析失恋的原因,并可能将这种失败归于自己的单纯和轻信,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因而使自己的感情从浪漫、开放转向抑郁、闭锁,特别是以后再走向恋爱生活时,常常心有余悸,望而却步,甚至对异性之间正常的交往也有所顾忌,不敢敞开心扉。
(二)失恋的原因
学生时代的恋爱通常都比较容易失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发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身面临着急剧的变化。随着心理逐渐发展成熟,恋爱的观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恋爱的不稳定性。
学生恋爱的目的是不一致的,有的是为了强烈的性需要(一旦达到目的就发生显著的变化),有的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孤独,有的是为了面子(如认为别人都在谈恋爱而自己没谈就很没面子),有的是为了真正的恋爱甚至婚姻。
目的的不一致和目的的变化决定了他们恋爱的不稳定性。另外,对方的变化以及双方家庭、同学、朋友、老师的影响等也增加了他们恋爱的不稳定性。
(2)标准的盲目
初中生往往是只凭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某些感觉、某些看法而开始恋爱的,几乎没考虑自己应找哪一种人,不该找哪一种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使他们的恋爱没有方向,使他们走入许多误区。
(3)缺乏理智,容易情感化
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情感来左右自己的行为,经常感情用事,不太考虑自己应注意什么,应遵守什么,应承担什么责任或义务,往往只顾眼前不管以后。
只要对方在某些方面符合自己的要求,他们就很投入,甚至不顾一切,而一旦出现矛盾,便很快翻脸,甚至分手。这种缺乏理智、太情感化的恋爱必然面临很多矛盾,使双方的关系不时出现裂痕。
(4)恋爱双方理想化
恋爱中的学生往往认为爱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爱就是一切,往往把爱看得神圣、纯粹,根本不管其他因素。
一旦发现有谁把爱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现实情况相联系,就认为爱不纯洁了。
在旁人眼里,自己恋爱的对象很平常,但自己却认为,对方是很不错的,是让自己心动的。在自己的想象中,对方是自己最满意且任何人无法代替的。
这样的恋爱容易使他们痴迷,也容易使他们失望。
(5)恋爱思维绝对化
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往往认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很难理解和接受一个人有时好有时不好。
失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人在生活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
恋爱一次成功固然是幸事,但在现代社会,“人之失恋”也是“十之八九”的常事。对失恋后的心理调节起最重要作用的当然是当事者本人,但周围人的帮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初中生往往是初次恋爱,受的伤害往往会更大。而他们由于生理、心理皆不成熟,缺乏应付这种挫折的经验,所以更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教育和疏导。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疏导。
(一)针对失恋学生的家庭疏导策略
(1)陪伴左右
失恋后,一般要经历一段震雷般的轰击感—焦灼的痛苦燃烧感—烦躁不安感—冲动平息的过程,前两个阶段是失恋的危险期,少则3~5天,多则10天或半月,甚至更长些。亲友应尽量陪伴,使之减少孤独感和空虚感。
(2)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
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和朋友、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不够关心才去恋爱的。中学生恋爱动机单纯,更多的是感情上的依赖和慰藉。家长们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其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一些沟通,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二)班级辅导策略
通过班会课、专家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端正对爱情的认识。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爱情,如何处理在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采取讨论、提问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恋爱问题的了解,掌握面对感情受挫时的处理办法等。
(三)引导其采取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来排解失恋的痛苦
(1)合理宣泄
失恋后,可找亲朋好友、父母、老师等向他们诉说自己的痛苦心情,也可以向“心理热线”咨询倾诉,取得他们的理解、安慰与帮助,这有助于化解忧郁、祛除心头的阴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运动等方式达到发泄的目的。
(2)分散注意
在失恋后,如果关起门来胡思乱想,就会更加痛不欲生。只有转移或回避相关的外部刺激,才能使“悲痛”的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灶。
因此,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如读书、听音乐、外出旅游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淡化郁闷,释解悲愤,振作精神。
(3)自我安慰
把失恋看成是好事。例如,可以促进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可以专心致志搞学习,有利于个人前途的发展;“强扭的瓜不甜”,与其浪费不必要的精力,还不如早点分手;
如果因对方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其他消极情绪而决裂,那倒是一件好事,“天涯何处无芳草”,大可不必自我折磨。
(4)升华
失恋后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中去,有些名人就是以此为转机而取得成就的。
例如,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恋后,从音乐中找感情的寄托,最后用他的天才与情感创造了著名的《第一交响曲》,这首曲子之所以这样迷人、动听,正是凝聚了他失恋后的丰富感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往期推文中,我们介绍了完美主义对幸福的影响——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我们的幸福,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完美主义倾向呢?
01
分解完美主义
当你想到完美主义的时候,你想到的词语是否是:高要求、做事完美、细节控?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承认自己的完美主义是换一种方式在证明自己的优点,我是完美主义,我是一个一丝不苟、很有追求的人。这些积极特质让完美主义变得十分诱人,因而也很难被克服。
但很显然,完美主义给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完美主义者可能一遍一遍地检查一封简单的邮件,也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完全失败的人,而十分沮丧抑郁。这时候,我们需要分解完美主义。回答几个问题:
完美主义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完美主义我能得到什么?
完美主义让我付出了什么代价?
完美主义的哪些方面是我想要保留的?
完美主义的哪些方面是我想要抛弃的?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使你看清完美主义的真面目。
02
认可人无完人
除了看清完美主义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还需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如果你向你的朋友求助一个问题,他无法回答,你会认为这个朋友一无是处吗?如果你的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能达到90分,你会觉得他是个完全失败的学渣吗?应该不会,但当完美主义看待自己的时候,没有达到期望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
想要做得好,是一种自尊的体现,但我们也需要自我同情,自我同情包括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允许自己犯错,如果人们在失败或犯错误的时候,永远不停地责怪自己,只会导致无法坦然、从容地应对问题,而没有其他好处。
人无完人,你不可能是个完美的人。无论是谁,我们总能找出黑暗面和污点。一直关注负面的人,会认为只有所有坏事都消失了,才是真正的美好,但这只会让你终生逃避不幸福,让恐惧成为了生命中的动力,而没有时间去追求幸福。
03
拒绝完美主义,从教育孩子开始
允许孩子犯错。
如果我们过少介入孩子的生活,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缺乏支持的感觉;但我们如果过多地介入,给予很多的建议和指导,每次孩子犯错的时候都进行纠正,这会让他们逐渐认为世界上只有唯一的正确的做事方法,并且也会加强他们“不能犯错”的信念,这会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完美主义倾向。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适度地介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独立、自由地进行探索,允许他们犯错。
培养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无法改变的,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关键在于要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当孩子成功的时候,不是夸他聪明,而是要夸他很努力。
评判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当对孩子进行评判的时候,要去评判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对于孩子的人格,需要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从本质上是被爱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行为则要设定清晰的界限,在孩子失败或者成功的时候,要在关爱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人格作出评价。比如“你真棒”“你太差了”这就是针对人格的评价,而“你已经足够努力了”“你的努力还不够”这就是针对行为。
04
接纳不完美的爱情
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接纳缺点,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缺陷,重要的是在遇到问题之前,首先接受永远缺陷存在这一事实,这是一种主动接纳,而不是在发现问题已经无法改变的时候被迫地接纳。
不要害怕产生冲突。一些比较小的冲突就像疫苗,可以让伴侣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更加激烈的冲突。冲突是一个暴露问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两个人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那这也会是一个成长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不要对另一半进行谩骂、羞辱、讽刺等人格上的攻击,同样应该更多地针对行为而不是人格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