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 中,诈病并不是一种精神障碍,而是一种可能得到临床关注的状况。尽管被列入「对医学治疗不依从」这一门类,但诈病并不仅仅是不依从。
仅凭一份可疑的症状报告,或观察到患者对查体及治疗百般推脱,均不能判定为诈病。当患者符合以下所有特点,方可被判定为诈病:
- 症状为伪造,或被高度夸大
- 上述行为必须为患者的主观意愿
- 存在明确外部动机,如逃避工作、兵役或犯罪指控,或获取经济赔偿/药物
DSM-IV-TR 和 DSM-5 均提供了以下四种需要高度警惕诈病的情况:
- 当前处于司法医学(如医疗鉴定)背景之下
- 个体对症状的自我报告与医疗发现存在出入
- 患者对医疗不合作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然而,上述情况仅供临床医师参考,其本身并非诈病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一些人认为,上述因素尤其是后两条并不能有效鉴别诈病与非诈病者,比如有些诈病者对诊疗相当依从,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让医生相信自己的症状。因此,这些因素并非诊断标准或核心特征。
当你不能确定诈病是否存在时,此时须特别小心。抑郁、焦虑或慢性疼痛患者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症状或体征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某些精神科患者而言,上述情况并非故意,可能反映了精神症状向躯体症状的转移,一种高度的先占观念或对躯体和心理症状的高度关注,或对症状强度感知的增强,因此不能诊断为诈病。
需要牢记的是:有些症状纵然夸大离奇,但并非故意,或并非受到外在刺激因素的推动,因此不能诊断为诈病。
同样需要牢记的是:被诊断为诈病可能给一个人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这个术语不仅仅是医生所使用的一个临床术语,也是辩护律师可能拿来使用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术语。
一些司法医学人员认为,诈病应仅用于那些证据不容置疑的情况;对于尚存在疑点的个案,最好使用「不可靠」(提供不准确的信息)、「不暴露」(保留而不提供信息)、「欺骗」(试图歪曲或篡改信息)或「不典型」(不同寻常的信息)这样的词语,以免引火烧身。
文章 女友总是对结婚抵触,经常发脾气,可能是回避型人格?
我和女友的关系一直很稳定,直到她开始对结婚这件事产生了抵触情绪。起初我以为是她还没有准备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消极,甚至经常发脾气。她的父母早年离异,大学期间的感情也曾被背叛,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怀疑她是否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我决定带她去看心理医生,通过线上问诊平台预约了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医生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回避型人格,而是由于生活事件经历和心理创伤导致的后遗症。医生建议我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并且多关心她,帮助她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同学,以便从同辈人的角度获得解释和引导。
女友现在已经开始接受治疗,虽然她仍然有时会情绪波动,但我们都看到了希望。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心我的女友。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与特征
健康驿站
文章 如何应对回避型人格障碍:专业治疗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恐惧、回避行为、生活质量、遗传因素、童年创伤、环境压力、家族史、抑郁
运动与健康
文章 DSM-5中的焦虑型人格障碍与人格分裂的区别及治疗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焦虑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与治疗方法
病友互助家园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旭东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