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别让无知害了你,泌尿知识及时发现问题

别让无知害了你,泌尿知识及时发现问题
发表人:泌尿外科陆巍

尿道炎、膀胱炎困扰着很多的女性朋友,而夏天非常的炎热更是尿道炎的高发季节,因为排汗较多、再加上水分摄取不足,水分大量的流失,最后就导致了排尿的频率降低,从而导致了尿道炎等一些泌尿感染。女性朋友又因为生理构造的原因,更容易受到感染,根据统计显示女生患上泌尿感染的几率在一生中高达50%,比男性高八倍之多,非常震撼。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泌尿道感染的相关基础知识吧。

 

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最常见

泌尿系统包括很多部分: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所以尿道炎或者膀胱炎都属于泌尿道感染,当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由尿道侵入之后,如果无法及时的排出,就很有可能引起感染,导致了病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刚刚去完厕所之后还是一直有尿意,非常烦躁,对生活也有很多的不方便,这都是泌尿感染的典型症状,而泌尿道感染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说的尿道炎和膀胱炎,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肾盂肾炎。

大肠杆菌入侵泌尿道

尿液在体内本来应该是无菌的,但是因为尿道口是开放的通道,难免会有细菌和微生物乘机而入,由此进入泌尿道。常见来自肛门处的大肠杆菌,若是因为擦拭的时候而被带到尿道,从而感染、导致尿道炎,若细菌经过尿道逆行到了膀胱,就会转变为膀胱炎,如果情况严重的话,细菌可能往上感染到肾脏,甚至经由血液循环系统危及全身。

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尿道炎等其他泌尿道感染情况若是很轻微,很可能是没有症状的,另外,症状也可能因为性别、年龄、体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为常见的几种症状:

 

1. 尿急、夜尿

 

2. 尿频,尿量却少

 

3. 尿中带血

 

4. 尿液有异味

 

5. 尿液呈现混浊状

 

6. 排尿会痛而且有灼热感

 

如果有上述的几种情况,那么表示泌尿道可能已经感染,请尽快的就诊医治;如果出现畏寒、发烧、头晕、想吐或者腰酸背痛的症状,表示肾脏可能受到了感染,则必须立刻的去治疗。

 

 

这些小知识大家了解了吗?虽然夏天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发季节,但是不代表冬天就没有发作的可能性,必须要随时的注意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的异常,早日检查,尽早就医,只要处理得当就没有治疗不好的疾病。最后祝大家远离疾病,健康生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泌尿道感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成年女性最容易感染的是什么病?是妇科疾病吗?还是感冒发热?其实都不是,成年女性最容易患的其实是尿路感染。这是属于泌尿科的一种疾病,尿路感染并不是只有女性会得,那么为什么我们常见的尿路感染患者女性较多呢?关于尿路感染的一些知识,你一定要了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定懂得防治尿路感染。

     

     

    1. 为什么女性是尿路感染高发人群

    尿路感染就是因为尿道细菌过多引发的炎症,较为明显的病症是排尿时会有刺痛、灼热的感觉。甚至尿路感染会通过性生活来传播给你的另一半。那么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容易得尿路感染呢?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不太相同,男性的尿路要比女生的尿路更长,女性的尿道平均在4-6cm左右,而男性的尿道平均都在16-22cm左右。不说长度说结构,男性的尿路有两个弯曲,而女性的尿道与阴道口相近,阴道口由于肛门口相邻,这种结构也就导致了细菌的交叉感染。而且女性尿道比较直,细菌也就更容易扩散了。

     

    另外,性生活也会对尿路感染造成影响,男女双方在性生活过程中,受激素影响,身体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质,这些物质会吸附在女性阴道壁上为细菌繁殖提供养分,加上女性的尿道结构,就使女性患尿路感染的几率远高于男性。

    2. 夏天是尿路感染的高发期

    一进入夏季,温度骤升,高温之下我们流汗过多体内水分自然也就减少了。如果我们每天的饮水量不够,就会使我们排尿次数减少。那你不知道的是,在排尿过程中,尿液其实也会帮你冲刷尿道。排尿少了,尿道冲刷次数也就少了,这样就会使细菌更容易滋生。如果尿路里滋生了大量的细菌,那么离尿路感染就不远了。

    3. 这三招助你有效防治尿路感染

    多喝水,少憋尿

     

    多喝水自然是为了多排尿,多冲刷尿路。少憋尿则是因为憋尿过久会引起尿液回流,极易把细菌带回到肾脏里面,不仅容易尿路感染,还可能诱发肾积水。

     

    保持个人卫生

     

    个人生理卫生的保持很重要,一定要常清洗私处,勤更换内裤,防止细菌过度滋生。

     

     

    戒烟酒

     

    如果你长期吸烟酗酒,会使你抵抗力下降,使你尿路感染的几率上升,甚至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引起尿失禁,一般有三种情况:

     

    其一,可能是膀胱过度充盈

     

    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造成的尿潴留,随着膀胱内尿液积聚,使膀胱内压不断增加而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便可持续由尿道流出,临床上叫充溢性尿失禁。

     

     

    其二,可能是尿道括约肌松弛

     

    产妇和老年妇女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变、重症肌无力以及会阴手术、分娩等括约肌损伤都可引起尿失禁。尿失禁常在负重、行走、咳嗽、大笑、打喷嚏等情况下发生。临床上称之为压力性尿失禁。

     

    其三,可能是中枢神经损伤或病变

     

    外伤等造成支配膀胱的脊髓神经损伤,或者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使排尿的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引起尿失禁。

      

    应对策略


    尿失禁虽不能致命,但却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应积极预防。

     

    ①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慣,防止尿道感来;

     

    ② 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

     

    ③ 加强体有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

     

    ④ 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

     

    ⑤ 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⑥ 注意饮食清淡,多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腹压增高;

     

    ⑦ 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或其他各种不适的感觉要及时就诊。

     

    盆底肌群锻炼法


    盆底肌群锻炼法有助于提升盆底肌张力,改善膀胱功能;

     

    ① 每日进行45-100次紧缩肛门及阴道运动,每次3-5秒;

     

    ② 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

     

    ③ 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朋运动,每日3次;

     

    ④ 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尿痛


    如果排尿时疼痛,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十分常见,在感染性疾病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由于女性解剖与生理上的原因,更易患尿路感染(如新婚夫妇性生活不洁常会造成女方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致使尿道黏膜充血肿胀,排尿时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尿路感染的特征是尿频、尿急、尿痛的膨胱刺激症。

     

    急性尿路感染可伴有发热、寒战、腰痛;慢性尿路感染可见低热、腰酸、轻度水脚,患者肾区有叩击痛,尿液混浊,尿的臭味很重。有以上症状,就基本上可确诊为尿路感染。但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很多、医生还要根据病情做一系列化验与检査才能明确诊断。因此,患者应给予积极配合。

     

    如果排尿时疼痛,有血尿,可能是结石、肿瘤压迫尿道所致。

     

    血尿伴有腰部胀痛或一侧腹部绞痛,以肾、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最大,疼痛大多向下腹部或低尾部放射,疼痛银转不安,多为输尿管结石。

     

    并不是所有的结石都会引起尿痛,主要与梗阻程度、积水速度以及结石活动程度相关。较大的结石,或者在肾脏、输尿管、膀胱里不活动的结石,如果没有造成突发的梗阻和感染,不会出现疼痛。较大的尿路结石活动较少,大多数疼痛不厉害;而较小的结石容易活动,一旦堵在输尿管内突然引起梗阻,疼痛就非常剧烈,常称为肾绞痛。

     

    尿痛应从防治各种生殖道疾病开始。

     

    尿急


    如果排尿急迫,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可能是泌尿系炎症所致。憋不住尿,稍有排尿意愿就已排出尿液即为尿急,大多是由于膀胱、尿道及前列腺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所致,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如果排尿急迫,可能是心理性因素所致。人们总有一种感觉,在即将上火车、登机、出发的时候,习惯性解一下小便,可不少人解了以后很快又有尿意,这就是精神作用的结果。

     

    精神紧张或与排尿相关的神经病变,均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射紊乱,发生尿急、尿频。神经性多饮多尿症、神经性膀胱炎,就是常见的精神神经性因素所致。

     

    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在睡觉之前常常小便频繁、急迫,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急,一般表现为小便较少,明显有精神作用的“迹象”。精神紧张引起的尿急,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进行心理治疗和调节神经的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信很多人对肝炎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到底什么是肝炎呢?大部分人却无法准确地描述,可见,大家对肝炎的认知是有限的,但是肝这一器官对身体的贡献确是很大的,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首先需要对肝脏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要了解肝炎的护理方法。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肝脏。

     

    一、肝炎发生伴随的症状

    1. 乏力。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人体摄入的营养经过肝脏转化之后,再供给身体的其他组织利用,是其他身体组织获得营养的重要输入者,当肝脏出现炎症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转化,并且肝脏出现炎症后,自身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导致身体的营养无法顺利转化输入给其他器官,久而久之,就会因为营养不良出现乏力的症状。

     

    2. 小便黄染。存在肝炎的患者,会出现小便黄染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与肝脏的代谢功能有关。胆红素的导致小便变黄的重要因素,肝脏出现炎症后,其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对胆红素的代谢也会出现问题,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就会造成累积,进入血液,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再经过肾脏的加工,变成胆红素含量较高的尿液,这样就会使得尿液呈现黄色,颜色越重,说明肝炎的严重性越高。

     

    3. 发热。有些肝炎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肝脏内的致病因子会产生一些致炎因子,这些因子通过内源性途径就会导致发热;肝炎发病时,还会出现对一些坏死物质的吸收,会导致出现吸收热;肝炎稳定后,体内神经功能的紊乱也会导致发热现象。

     

    二、肝炎症状的护理方法

    肝炎的护理方式主要以养生为主,要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严重时要卧床休息,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方面,以清淡,好吸收的食物为主,避免为肝脏增加负担;在发病时期,应当对肝脏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肝脏的功能处于正常或向好发展的趋势,在肝炎好转3个月且无复发的情况下,再回复日常工作生活。

     

    以上就是常见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后的基本护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肝炎发生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迎接生活带来的快乐。

     

  • 俗话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年就是春。

     

    推荐医生:王彤

     

    很多小伙伴,熬过了冬季的寒冷干燥,还没来得及褪去“红鼻子”,马上又要面对细菌病毒肆虐、疾病频发的冬春交替时节,和流感、病毒“硬碰硬”。

     

    更不用说后面的花粉时节,那要命的过敏性鼻炎了。一年算下来,总有那么几个月,咱们的鼻子,过得不那么舒服。

     

     

    01 过敏性鼻炎老不好,千万不能拖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过敏性疾病,是因为免疫系统受到空气中的过敏原影响而导致的鼻炎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初始症状和感冒相似,都有鼻子发痒、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的情况,很容易就被大家忽视,当作普通感冒来处理。

     

     

    更有甚者,不打针,不吃药,感觉自己身体好,认为这些“小症状”不打紧,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小病不治成大病。

     

    过敏性鼻炎拖着不好好处理,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中耳炎、结膜炎等,时间久了,甚至会发展成“全身病”。

     

    No.1 哮喘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研究统计,有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有哮喘,而常年的哮喘又会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出现。

     

    No.2 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的过敏性鼻炎会导致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处于水肿状态,而反复的鼻黏膜水肿会导致鼻息肉的形成,久而久之会阻塞鼻腔,就仿佛在鼻子里加了“塞子”,引流不畅,鼻窦部位压力增高,时间一长,感染就容易“逆流而上”,侵袭鼻窦,诱发鼻窦炎。

     

    No.3 咽喉炎、中耳炎 

    耳、鼻、咽喉三者相通,鼻炎患者咽喉容易水肿、发炎,从而导致耳鼓室负压,中耳出现渗出性液体,进而导致中耳炎。

     

    所以大家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诊,切勿把“小病”熬成“大病”。

     

    02 远离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是因为过敏导致的鼻炎。

     

    那既然有过敏反应,自然也有使我们出现过敏症状的物质,这些物质被我们统称为——过敏原。

     

    第一类是吸入性过敏原。

     

     

    如尘埃、尘螨、羽毛、花粉、蟑螂、动物皮毛、豚草、艾蒿等,这些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物质。

     

    第二类是食入性过敏原。

     

     

    如鸡蛋、花生、黄豆、牛奶、鱼、虾、蟹、牛羊肉等,吃东西过敏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第三类是环境原因。

     

    气候过冷、空气过湿、强烈的光线等环境变化,也有可能刺激鼻黏膜而引发过敏。

     

    一般如果不切断过敏原,患者除了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流泪、结膜炎等眼部不适,或者皮肤瘙痒、红肿、脱皮的情况,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所以发现自己有过敏原鼻炎,一定要远离过敏原,防止频繁刺激下症状加重。

     

    03 季节交替即将来临,做好防护才是第一

     

    冬去春来,新一轮的花粉季节又要来临了,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即将迎来“新的风暴”,那么又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三月呢。

     

    首先,就是要远离过敏原,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可以减少出门的次数,如果避免不了每天要出门的情况,也可以戴上口罩,隔绝空气中的杂质,减少与过敏原接触的机会。

     

     

    还有些小伙伴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鼻腔内的过敏原冲洗掉,从而改善鼻炎症状。

     

    最后,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它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让大家摆脱鼻炎烦恼。

     

    但是药物再好,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听信偏方、盲方,乱用药、乱吃药。

     

    正确科学的治疗手段,才是我们面对过敏性鼻炎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 ⒈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阴虚的患者如:舌红、脉洪大,盗汗、大便干、血尿等症;但阳虚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脉沉,身寒肢冷、便稀、可食热性食物。

     

     

    ⒉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别是阴虚内热如舌紫、脉滞,胸闷、腹胀等有瘀症的患者。 

     

    ⒊所有肾病患者禁用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⒋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⒌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⒍水肿重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⒎尿毒症高血钾者忌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血钾低的患者相反。

     

     

    ⒏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⒐在治疗期间,如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急时与本科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加重。

     

    ⒑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附: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多年来,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肾小球疾病的几大临床症候群,如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等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指导治疗,在肾活检技术开展以前,对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综合征诊断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结合肾组织病理学诊断,才有可能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进行分析,进而指导 诊断和治疗。在一些尚不能开展肾活检的基层医院,仍然停留在临床综合征诊断水平。)

  • 健康人的小便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仅占3%-4%。所以,正常新鲜尿液是清澈、透明的,带有少的气味。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如果小便出现了异样的外观、气味,应该引起警觉。

     

    小便混浊
     

    ① 一般混浊

     

    冷却的小便会因寒冷导致小便中的尿酸盐沉淀析出,使小便出现混浊。但如果小便一开始就出现混浊,那就表示小便酸碱值不正常。

     

    一般而言,正常小便为中性偏微酸,要是小便偏碱性,小便中的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析出使小便变得混浊。这种小便称为结晶尿。饮食习惯或体质的关系是造成小便呈碱性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的结晶尿会形成尿路结石,所以要及时防治。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若有这方面的问题,可服用维生素C来酸化小便,但要遵从医师的嘱咐使用,以免过量引起不良的副作用。

     

     

    ② 牛奶状

     

    如果小便白如牛奶、可能是丝虫病或尿路感染所致。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有传染性。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乳糜尿,尿色白如牛奶。由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正常地从淋巴管引流到血循环中去,溢入尿液而出现乳糜尿。乳糜尿一般是阵发性的。

     

    除特征性的乳糜尿外,患者早期可出现发热,病情加重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并有压痛及灼热感,局部皮肤肿胀等表现。丝虫病以防蚊灭蚊,控制传染源等预防措施为主。

     

    小便有气泡


    当小便撞击便池壁时会有空气混入到尿液中,从而产生气泡。但如果尿液表面源浮着一层细小且长久不消失的泡沫,这是小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致,即蛋白尿。临床通常将蛋白尿作为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出现尿蛋白也不表示一定得了肾炎。

     

    第一次检查出现尿蛋白时,必须再做检查。再检查仍出现异常时,就要接受尿沉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检查,也要实施肾脏与泌尿道的精密检查,然后综合全身症状来诊断是否有肾脏疾病或者其他疾病。有肾脏疾病时,还要做其他肾功能检查,再做综合的诊断。肾脏疾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数为良性,当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随之消失。

     

    长期大量蛋白尿、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应当积极治疗,使尿蛋白降至每日1克以下,才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尿蛋白(PRO)检测指标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含量小于100毫克。微量约为15毫克升。一个加号(+)约为30毫克/毫升。两个加号(+)约为60-100毫克毫升。三个加号(+)约为150毫克毫升。四个加号(++)约为300毫克毫升。检查结果显示的(+)越多,就越应引起重视。

     

    有可能出现尿蛋白的情况。热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热至38℃以上时就会出现蛋白尿。

     

    糖尿病蛋白尿——部分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微量尿蛋白(检测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为150~500毫克),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研究表明,这类患者患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需长期控制血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和多吃健康食物等方法来加以预防。肾脏疾病——肾脏病患者的尿液中,或是因为有红细胞及白细胞存在,或者有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和脂类,在排尿时易形成表面张力大的泡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解尿是人体排出废弃物的途径之一,当血液把尿素运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再加上体内多余的钠和水分会形成尿液,再经由输尿管到达膀胱,在累积一定的尿量后,就会出现尿意感,随后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根据医学的定义,一名健康成年人一天排尿次数约为 5 ~ 7 次,在白天会有 4 ~ 5 次的排尿次数,而夜晚则是 0 ~ 2 次,每次排出的尿量约在 200 ~ 300 毫升左右。

      

    一般而言,一名健康成年人每日的水分摄入和排出量会是平衡的,若以每日水分摄入总量为 2500 毫升来计算,肾脏会制造出的尿量约为 1000~ 2000毫升,其余水分会透过皮肤及肺脏排出。

      

    不过每个人每一天的排尿次数及尿量,都会根据依年龄、饮食、季节上而有不同,像是遇到夏季时,会因为排汗量大增,以致于排尿量减少,但到了冬天则反之,排汗量减少,所以排尿量就会增加。而在饮食中多吃了具有利尿性质的食物,如咖啡、西瓜、茶饮等,也会让排尿量增加!

    排尿多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当排尿量出现异常

    多尿 

    在去除大量摄取饮料及气候等因素之后,每天的排尿量仍超过 2400 毫升的话,就被称为“多尿”,当出现这样的情形时,就需要考虑可能是下列 2 项疾病所造成的:

      

    1. 尿崩症

      

    可能会出现排尿量多达 4000~6000 毫升,甚至会多达 1 万毫升的情形,就算减少喝水量也不见排尿量的减少,同时伴有口渴想喝水、全身无力、头痛等症状,此现象好发于青少年族群身上。

      

    2. 糖尿病

     

    因为血糖过高导致尿液里出现了糖分,进而产生渗透性利尿的情形,让水分也跟着肾脏排出,造成排尿量的增加,一天会有高达 3000 至 10000 毫升的尿液排出。

      

    其余会出现多尿症状的疾病还有肾炎、黏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脊髓肿瘤等。

      

    排尿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是疾病的症状。 

    少尿

    在排除饮食、气候、药物等因素后,每天的尿量若是低于 500 毫升的话,就被称为少尿,就需要注意以下疾病:

      

    1. 急性肾炎

      

    通常会先出现喉咙痛、感冒的症状,然后在 2~3 星期之后再出现少尿、深而混浊的尿液颜色,更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血尿的情形。

     

    2. 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竭通常来得很临时,会使体内快速出现水分及电解质代谢的不平衡情形,进而出现少尿;如果是慢性肾衰竭的话,一开始会有多尿、夜尿的情形,到了晚期尿液则会逐渐减少。

     

      

    另外若是有高烧不退、过度出汗、腹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摄护腺肥大、子宫颈压迫两侧输尿管等情形的话,也会使身体出现少尿液的情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你们每天洗手间算了好几次了吗?假如平时水喝得太少,上厕所频繁不频繁,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当,很可能会让尿道炎找上身!特别是尿道炎在短期内总是反复发作,令人不适,难以启齿。事实上,只要做个调整,尿道炎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有统计显示,有一半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泌尿道或阴道感染,这是男性的8倍,一旦被感染,还会不断重复感染。比如服务人员由于不能擅自离岗,更是成为泌尿系感染的高危人群。

    避免三种食物能让身体少“发炎”

    很多食物都会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泌尿系感染也是一个炎症问题。所以如果泌尿系问题反复发生,要重新检查自己的饮食是否适当。

     

    一、不吃精致的食物。

     

    精细饮食指的是加工过的食物,例如,漂亮的蛋糕,高糖点心,里面的高油高精细糖分,都会增加身体发炎的可能性,增加细菌生长的可能性。

     

    二、不吃刺激性食物。

     

    例如,酒、咖啡等饮料的刺激性更大;此外,麻辣锅等让人大呼小叫的食物,也会使身体出现炎症问题。

     

    三、避免食用干燥的食物。

     

    如麻油、姜母茶等“很补”的食物,会导致炎症加重,如果是易患泌尿系感染的人,就应避免食用。

     

    三种食品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已有研究证实,反复出现泌尿道感染问题,可通过饮食改善私密处的健康状况,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他提到了3种营养物质很好的保持了私密处落。

     

    一、D-甘露糖

     

    甘露糖在国外已行销多年,它是一种天然单糖,存在于一些蔬菜水果中,但含量很少,但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抗发炎和防止某些细菌感染等作用。

     

    二、蔓越莓。

     

    小红莓在北美被称为红宝石。含A型前花青素,单宁酸,有机酸,儿茶素,铁,锌等微量元素。“A型前花青素”只存在于蔓越莓中,它可以改变细菌丛的生态。

     

    如果担心市售的酸果蔓果汁和果干中含有过多的糖分,甚至其他对健康不利的添加物,也可以选择保健食品中提取相关成分,避免摄入过量的糖分和热量。

     

    三、益生菌。

     

    维持泌尿道在体内的菌丛生态,阴道保持酸碱值。很多研究报告也证实了益生菌有助于泌尿系感染,并能减少阴道炎症、尿道炎症等的发生。

  • 尿路结石,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了,特别是那些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学生党等人群。

     

    尿路结石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那可谓是息息相关。

     

    但是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尿路结石偏偏瞄准了这些人群呢?

     

    小编呢先来简单说一说吧。

     

    推荐医生:郑锦标

     

    那是因为久坐、不爱活动这类习惯,很容易使身体内的脏东西藏匿堆积在尿路中,然后这些脏东西中的钙质等成分淤积起来,慢慢就形成了结石。

     

    所以当我们久坐时,若有尿意而不及时排尿,泌尿道得不到冲刷,各种各样的疾病,例如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慢性前列腺炎等,它们就会找上门来了。

     

    下面小编就仔细来讲一讲尿路结石。

     

     

    01 尿路结石形成的几大原因

     

    小编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那是非常多,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都会影响结石的形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习惯会导致我们容易得结石呢?

     

    小编总结了一下几条,都来看看了。

     

     

    1. 久坐不动,喝水少

    尿路结石的发病原因是与职业有关的。例如:飞行员、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等职业,他们这些人群因为工作性质影响,需要经常坐着,如果平时饮水少的话,尿液得不到稀释,尿液浓度增高,尿液中结石结晶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

     

    除此以外,对于那些不爱活动的人来说呀,如果肾脏存在了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因为缺乏运动,那么这些小结石就不容易排出体外,慢慢地日积月累,就很容易慢慢长大。

     

    2. 饮食结构不合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结石疾病亦是如此。经过小编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过多地食用含有草酸的食物,其中包括菠菜、豆类、茶叶、葡萄等这类食物,就会容易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除此之外呢,得了尿酸盐结石的人不宜食用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时,也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

     

    3. 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

    尿路结石疾病也有明显的地域和气候差异性。根据调查发现在山区、沙漠和热带地区,此病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高温环境也是形成结石的因素之一。

     

    4. 继发性因素

    其实尿路梗阻和感染也是诱发尿路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常见的尿路梗阻,有先天性的尿路畸形和老年性的前列腺增生等。另外,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亢、皮质醇增多和长期卧床等也会诱发尿路结石。

     

    02 尿路结石的常见误区都有哪些?

     

    明白了尿路结石的病因后,小编再来说一说大家对于尿路结石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 1. 结石从来没有痛过,所以不需要治疗

     

    有些人,不经常检查身体,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结石,加上平日饮水太少,肾脏的小结石会慢慢变大,最终会形成了较大的结石。

     

    有一种情况,当结石大小跟肾脏的空间吻合,如没有引起肾盏、肾盂梗阻或继发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没有症状,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结石不痛就无需治疗。

     

    当有症状出现的时候,那就为时已晚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肾积水,长期下去还会有可能造成肾萎缩、肾脏功能永久丧失。

     

    误区 2. 痛过的结石不再痛了就不用担心了

     

    结石痛过一次就没有再痛了,此时有人会认为结石已经排出来了,所以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结石没有排出,反而有可能会引起尿路梗阻,继而导致肾积水,肾脏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最后呢,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久坐多运动,防止结石找上门。

     

     

    参考文献
    [1]时华,曹其彬,刘智.尿路结石ESWL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方案[J].当代医学,2021,27(32):135-136.
    [2]余虓,叶章群.泌尿系结石诊治:聚焦发展,思考未来[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8):3049-3053.
    [3]俞燕,王增龙,王雪静.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05):617-619.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