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什么时候戒纸尿裤?家长不要搞错可以借鉴此时间点

孩子什么时候戒纸尿裤?家长不要搞错可以借鉴此时间点
发表人:王医生说健康

几场秋风一起,天气便逐渐转凉。新晋宝妈小芳终于舒了一口气。这个夏天,因为小芳给孩子穿着纸尿裤,已经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叮咛嘱咐了。

 

小芳的孩子已经快一岁了,但是还没有学会自主控制排尿,因为孩子已经会爬了,为了避免整体跟在孩子屁股后头收拾,独自带娃的小芳一直坚持给宝宝穿着纸尿裤。结果,小区里的奶奶和妈妈们,各个见了都劝她,孩子这么大了,又是夏天,别给孩子穿纸尿裤,孩子会闷出红屁股的,会影响宝宝发育等等。

 

 

开始小芳还试图解释下,自己一个人带娃,孩子还不会自己控制排尿,穿纸尿裤更方便更卫生, 后来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出去总是有人要说,多给孩子把尿不就行了?眼见如此,小芳便只好微微一笑便随他们去了。

 

穿纸尿裤真的会影响宝宝发育吗,我们真的应该尽早给宝宝脱掉纸尿裤,训练他们排尿排便吗?恐怕不尽然。

 

过早脱掉纸尿裤,反而对宝宝有害。


1. 把屎把尿损伤婴儿髋关节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节俭惯了,认为纸尿裤太费钱,习惯给孩子把屎把尿。但是这一陋习对孩子骨骼发育非常不利,尤其是髋关节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髋关节脱位,孩子在后期的治疗十分痛苦,延误治疗甚至可能造成孩子跛足。

 

 

2. 损害幼儿控制膀胱能力,造成遗尿

 

一般幼儿一岁半后会有排尿反应,开始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已经可以自主控制排尿,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嚷嚷着要尿尿,但是家长还没来得及反应,孩子就已经尿裤子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已经不再给孩子使用纸尿裤,就得选择定时让幼儿排尿,从生理发育而言,过于频繁的排尿会损害膀胱的控制程度,反而不利于孩子发育。

  
3.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从心理角度来说,一些孩子会反感强制排尿,而对排泄感到焦虑,产生对抗情绪。此外,家长有可能因为孩子尿裤子而对孩子讽刺,笑话,这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了错事,产生自卑心理。

 

说了那么多过早脱掉纸尿裤的危害,那么孩子多大可以不穿纸尿裤呢?


幼儿的尿道括约肌大概在18个月以后发育成熟,排尿系统发育完善大概要到2-3岁,也就是说,孩子很可能到3岁才能真正离开纸尿裤自主排尿。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在三岁前都要全天穿戴纸尿裤,一般建议,一岁半以内的孩子,应该全天穿着纸尿裤;一岁半后,如果孩子纸尿裤超过两个小时还是干燥的,或者孩子自己开始撕扯纸尿裤,可以在白天给孩子脱掉,晚上再穿。孩子自己排斥纸尿裤或者两岁后,可以有意识训练孩子自己如厕。


学习如厕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年半载,家长们需要有耐心。待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就可以放心地给宝宝脱掉纸尿裤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宝宝摄入食物进入胃肠道,并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刺激盆底肌肉活动,完成排便。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便秘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在生后第1年,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排出干硬粪便时可能会引起排便疼痛。因为有了这种不愉快的排便体验,他会尽力避免排便或克制排便,导致结肠黏膜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从而使滞留的粪便越难排出。

     

    这个过程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粪便滞留使直肠日益膨胀,导致溢出性大便失禁,直肠感觉丧失,最终失去正常的排便冲动。

     

     

    正常大便次数

           

    正常新生儿生后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生后1周的新生儿排便为4~8次/d,2~3个月后变为2~3次/d,而4岁以上小儿为1~2次/d。   

     

    观察是否便秘

     

    家长可以观察以下三种便秘情况:

     

    一是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

    二是大便性状改变,干结坚硬;

    三是排便困难,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时、排便费力和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

     

    以上这些情况都属于便秘。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

     

     

    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

     

    年龄<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2项条件,持续时间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2)大量粪便潴留史;(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4)排粗大粪便史;(5)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

     

    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1)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2)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

     

    对于≥4岁患儿诊断标准:便秘每周至少发生1次,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且符合以下2项或多项条件,但IBS的诊断依据不足:(1)4岁以上儿童每周在厕所排便≤2次;(2)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3)有粪潴留姿势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的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粗大粪块曾堵塞抽水马桶。

         

    中药调理治疗

     

    中医采用草木藤果土来治疗儿童便秘,不伤胃、不泄下,达到脾气充实、功能自健,肠道恢复正常蠕动。特别提醒家长,不建议给孩子大量或长期服用大黄、番泻叶等蔥醌类刺激性泻药, 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大肠黑便病。

     

    穴位按摩

     

    1.揉按膊阳池:在手腕背横纹上3寸,揉按300-500次。

    2.下推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的直线上,以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上而下,推300-500次。

    3.揉腹:手掌或小鱼际围绕脐周顺时针移动画“Π”,持续3~5分钟。

    4.清大肠经:食指桡侧缘这一条线,从指根向指尖推300-500次。

     

    开塞露的使用

     

    买开塞露的时候一定要买小儿专用的,每支10毫升。

     

    第一,家长清洁双手,摆好患儿姿势:可选择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并适度垫高臀部。嘱其深呼吸,放松情绪,放松肛门外括约肌。

    第二,用少许橄榄油润滑肛门周围及开塞露注药导管,塞入宝宝肛门内,挤出10毫升药液即可。

    第三,挤完后,一手按在肛门处,一手快速拔出开塞露。不要急着排便,夹紧臀部,保持5~10分钟,同时,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长期反复使用开塞露,导致肠壁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减弱,直肠感觉丧失,失去正常的排便冲动。

     

    饮食调节

     

    第一,便秘的儿童应合理膳食,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白菜,韭菜等。水果如苹果,火龙果等,不推荐吃香蕉,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里面含有鞣酸这种成分。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容易造成便秘。孩子吃过这类香蕉后,非但不能帮助通便,反而会导致便秘。

     

    第二,保证充足的水分,1岁以内的孩子不要喂蜂蜜水通便。

     

    第三,适当规律有氧运动锻炼可改善便秘,有利于肠道气体排除,改善腹胀。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关键

     

    家长可以在患儿每天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选取合适的坐便器,双膝稍高于臀部、放松腿和脚,训练孩子学会排便时用力,深呼吸后屏气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反复训练,直至正常如厕。

     

    训练时应集中注意力,专心排便,不要看书、看手机、玩玩具,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最近, 7岁的小明总是喊着肚子疼,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能大便5~6次,食欲也特别差,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以为是食积了,给他吃了山楂丸,效果却不好,为此可把爷爷奶奶给急坏了。

     

    爷爷急忙带小明去医院,医生询问完小明的症状后,初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检查最后了医生的诊断。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后来医生询问了小明爷爷的一些情况,发现爷爷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爷爷经常会和小明一起用一套餐具吃饭,于是医生怀疑是这一用餐习惯引起了孙子的感染,最后发现爷爷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是中老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慢性细菌性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9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主要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如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研究显示人们在唾液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口对口传播也是可能的。文中爷孙共用餐具,极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服用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因此若经常感到胃痛、腹胀、不消化、口臭,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目前有三种检测方法:抽血化验、呼气检验、电子胃镜。临床发现,胃病的发展史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工作的忙碌,饮食的不规律、食物不洁净都对自己的胃有损害。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若被感染,请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药。

     

     

    爷爷奶奶带孩子,餐具没有分开,或者更亲密者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如果有上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中老年人,就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要将大人的餐具和孩子的分开,保护好孩子娇弱的胃。

  •   婴幼儿由于体质较弱,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重庆,所以也很容易被传染上脚气,而且一旦染上非常难处理。因而医院专家提醒爸爸妈妈们要小心对待,预防孩子患上脚气病。

      爱护孩子的小脚丫,首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有些家庭的父亲脚上有脚气,母亲有炎症。这样的家庭孩子脚上真菌感染的几率特别大,真菌“长途跋涉”的能力非常强,这一点父母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婴幼儿也很容易被传染上脚气。专家强调,父母一方是脚气患者的,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洗漱用品与大人严格分开。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较胖的孩子,其趾缝里面很容易残留水分很容易导致脚气。

      因为,小脚丫缝的温度并不比腿窝和脖颈的温度低,再有一定的湿度、水分帮忙,就容易造成真菌滋生患上脚气,更容易被父母的脚气感染。

      但是,即使擦净了水,小脚丫因为出汗还可能照样滋生真菌,怎么办?如果给小婴儿或幼儿穿上棉制的薄线袜,就可以减少这样的担心了,因为棉制的小袜子会随时吸净小脚丫缝里的水分。

      防止大人的脚气给孩子,即使大人没有脚气,也不要把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放在一起,小孩的衣物较好在开窗的阳光里晒一晒。

      即使爸爸没有脚气,妈妈没有妇科炎症,也一定不要抱着小儿一起泡在澡盆里,给小儿洗澡之前,和做完家务抱小儿之前,较好先洗一下手。

      孩子的鞋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穿之前较好能先放在室外晾一晾、吹一吹。有朋友和亲人来访,较好给客人穿鞋套,避免使用拖鞋,造成真菌交叉感染引起脚气。

  • 一吃就拉,还要给宝宝进食吗?

     

    虽然宝宝吃了就拉,但是还会有2/3-3/4吸收率,可延缓营养不良。因此,腹泻期间,强调继续饮食,不然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宝宝为何吃了腹泻奶粉仍然腹泻,还能再吃吗?

     

    对于腹泻宝宝医生会建议吃腹泻奶粉,那吃腹泻奶粉的作用并不是“止泻”,而是为了避免加重宝宝的腹泻。这是因为腹泻会使得宝宝肠壁受损,肠道粘膜无法处理普通奶粉中的乳糖,就会在肠道积聚,进而引起细菌发酵,产酸产气,就会加重腹泻。腹泻奶粉分去乳糖奶粉和低乳糖奶粉。在急性腹泻时可以吃去乳糖奶粉,随着宝宝腹泻好转,可以慢慢从去乳糖转为低乳糖。

     

     

     

    怎么区分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

     

    大便常规如果看到多数的白细胞,严重时还有红细胞,就表示粘膜破损了,那就是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则看不见白细胞。细菌性腹泻一般是不洁饮食引起的,如吃过不干净食物或过期食物,同时伴有腹痛,大便有血,发烧。这时就需要再查血,如果血指标升高,就再做个培养,但培养出来没有不代表没有细菌感染。医生一般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估。

     

    细菌性腹泻一定要用抗生素吗?

     

    细菌性腹泻中分两类,一类腹泻不需要抗生素,可采取以菌治菌的方式治疗,让好的细菌进入,占据肠壁表面,坏的细菌本身抢占能力弱,只能随着大便出来。另一种是侵袭性腹泻,它比较强,会自己在粘膜那里繁殖。如果所有指标都符合细菌性腹泻,且腹泻不止,用了益生菌效果又不见好,可以用抗生素,同时搭配益生菌,重建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和益生菌怎么吃?

     

     

    布拉式酵母菌(益活)不怕抗生素,可以与抗生素同服,吃妈咪爱最好要隔两个小时再用。实际上,感染性腹泻也可以用,但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时间,因为抗生素用了之后可能反而会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吃了思密达宝宝腹泻又转便秘了是怎么回事?

     

    除了止泻,还有肠道粘膜保护的作用。思密达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宝宝腹泻好转后要及时停用思密达,如果继续吃思密达,由于思密达会吸附大便中的水分,引起便秘。

     

     

    宝宝腹泻医生为何要开锌?

     

    在宝宝腹泻时同步吃锌,可让肠壁粘膜长得好,促进粘膜修复,提高免疫力,减少再次腹泻。

     

    腹泻好了后,益生菌要不要停?

     

    益生菌对肠粘膜屏障本身有好处,一般的门诊病人,给益生菌对生物屏障有好处,婴儿即使是细菌性的,也可以服用益生菌,不会侵入到胃肠。像妈咪爱等益生菌,腹泻好了,建议再用一段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可以帮助粘膜恢复。益生菌给正常宝宝长期使用也没有问题。如果不知道给宝宝吃哪种益生菌,可以轮换着吃,看宝宝接受度是怎么样的,最好是选择冲剂、粉剂、宝宝容易接受。

     

    大便分类法从便便看宝宝健康:

     

    第一型,一粒一粒,便秘;第二型,裂缝的苦瓜,便秘;第三型,粗大的腊肠,介于便秘和正常之间;第四型,光滑的香蕉,每天一次是最理想的;第五型,块状麦芽糖,偏软;第六型,糊状,随容器改变形状,轻腹泻;第七型,水状,腹泻。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一般来说,儿童正常的排便频率为一天两次至两天一次,大便量正常,质软成形,无明显费力及排便不尽感。若小儿每周排便次数小于等于两次,或解出的大便质干呈颗粒状,排出费力,且症状持续大于两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考虑是出现了便秘。

     

    首先来了解一下儿童长期便秘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1、发生痔疮。儿童便秘时排便用力摒力,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2、形成腹疝。便秘时,因排便用力过大,腹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3、影响食欲、毒素吸收。食物残渣存留在体内,胃肠蠕动减慢,孩子会觉得腹内胀气,导致吃不食物。而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毒素, 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被结肠吸收的毒素也就会越多。

     

    4、会导致孩子发育不良,个子低矮,生长发育迟缓,脾虚气弱,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

     

     

    引起儿童排便困难的原因

     

    引起儿童排便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器质性便秘通常由于先天的肠道畸形所导致,功能性便秘大多与饮食有关,如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过于精细等。若家长未将此情况加以重视通常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伴随终生。所以,儿童出现便秘除了通过调整饮食还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时纠正排便情况。

     

    对于功能性的儿童便秘最主要的就是通过饮食来调整,如: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不挑食多食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不能因为宠溺和孩子的喜好导致饮食过于精细;其次是定时如厕,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喝足量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为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适量使用泻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直到孩子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

     

     

     

    器质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巨结肠、粪便嵌塞等。这类疾病大多需要手术等治疗,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天气逐渐变热,稍不留神,就因为没来得及换尿不湿导致“红屁屁”。

     

    甚至还会出现臀红,尿布疹;包皮垢刺激等情况,这些问题一定和“尿布”有关系吗?

     

    首先跟孩子自身皮肤状况有关系,跟局部的不良刺激有关系。

     

    汗液对孩子皮肤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出汗可以调节我们的体温平衡,但是小孩子的汗腺并不发达,对于好动的小孩子特别容易发热,我们常见的是小孩子头部特别容易出汗,那是不是代表其他部位不热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汗出不来”。

     

    为了减少出汗对宝宝皮肤的刺激,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让孩子太热。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导致孩子臀红尿布疹的原因是穿纸尿裤导致的吗?

     

    当然不是!

     

    皮肤基础不好再加上尿便的不良刺激,所以一定要降低环境的温度,勤换尿布。

     

    根本的问题不是讨论到底用哪一个,而是都应当遵循基本的使用原则,无论是尿布还是尿布湿,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存在封闭无法快速排汗的情况,保证排便排尿时的及时更换,如果使用尿布就做好消毒清洁的处理,不要让细菌滋生,直接对宝宝皮肤造成影响。

     

     

    孩子自主排便的能力养成

     

    孩子自主排便都是自身发育的必然成果,并不是要过早的可以培养。

     

    许多家长会在提醒孩子排泄的时候,发出一个“小信号”,吹一吹口哨,拍一下小屁屁等等,对于孩子来说,会造成孩子对真正的排泄信号进行混淆,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想要排便,形成了自主排便的障碍。

     

    也就是说,孩子自主排便的能力养成,与是否穿纸尿裤时没有关系的,只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给孩子穿上“开裆裤”,并且每次都提醒他想要排泄的时候应该蹲下等等。

     

    孩子自主排尿排便的平均年龄在2岁半左右,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在适当的年龄刻意练习,就可以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当孩子进入深度睡眠中,也是很难掌控自己的排泄系统的,所以依然会出现“尿床”的现象,这当然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指责,这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影响,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心理,越来越难摆脱尿床的习惯。

  • 便秘可能会由多种因素导致,遇到宝宝便秘时首先应该先分析原因 。

     

     

    有一种情况请家长要注意区分,即是有些吃奶的幼儿,在生后早期(生后半个月左右),可能会出现攒肚情况,出现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有的甚至一周左右才排一次大便,但排出的大便是糊状的,孩子也无如何不适,这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随着身体的生长其肠道也会增粗,原来的奶量不足以刺激增粗的肠道蠕动,再加之宝宝的消化能力不断加强,所以就会出现攒肚现象,这在母乳喂养儿中是很常见的。

     

    有的宝妈看着宝宝两天不排便就着急了,这时要观察宝宝的腹部和精神状态,如果宝宝腹部不胀、吃奶如常、无呕吐、精神状态正常,就可以等待宝宝自行排便,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吃的逐渐增多,排便间隔就会恢复正常。正常的宝宝每天排1—2次大便是正常的。

     

     

    有的宝宝刚添加辅食时会出现便秘,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妈妈添加的辅食种类太容易吸收,这时可以适当多添加点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或水果类,如菠菜、白菜、菜花等,水果可选橘子、桃子、梨、草莓等,蔬菜煮汤喝,水果能生吃最好是生吃,不能生吃时榨汁。

     

    还有一种情况是刚开始添加辅食时 ,妈妈就把宝宝的奶量给减少了,宝宝吃的少也不足以刺激肠蠕动,故宝宝会出现便秘。正确的方法是最初添加辅食时不要减少奶量,因刚开始时是少量尝试喂辅食,是给宝宝添加一种吃辅食的习惯,等辅食量增多时才能减少一次喂奶量。

     

     

    1-3岁的幼儿出现便秘时多与饮食结构有关,多是家长提供的食物太精细,可以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吃粗粮和地瓜,多吃粗纤维蔬菜(芹菜、韭菜、卷心菜),孩子不胖的话多吃点油脂类多的食物(肥肉)、动物血、多喝点酸奶等都可以缓解便秘。

     

    胃肠动力不足是宝宝便秘的又一因素,平时多让孩子跑跳,多做运动,多喝水,坚持每天给孩子做腹部按摩,都是促进肠蠕动、增加胃肠动力的方法。每天清晨给孩子用温热水洗肛门,刺激肛门形成定期的排便反射,也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措施。

     

    有些疾病情况下会引起宝宝便秘,最常见的是缺铁或贫血,补充钙剂时会出现便秘,肠道菌群失调时也会出现便秘,这都需引起注意 。

     

                                                                       

    在小儿出现便秘及排便困难时必须要除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乙状结肠畸形或先天性肛门狭窄。

     

    出现便秘时先从改变饮食结构和饮食量调整,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如以上方法不佳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可以先选项益生菌治疗,健字牌无效时换成药准字的(双歧三联杆菌、酪酸羧酸杆菌、枯草杆菌等),单纯益生菌无效时加益生元(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α-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益生菌加益生元还无效时可选择乳果糖或聚乙二醇治疗,急需解除便秘时可以用开塞露或温盐水罐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李小姐发现,1岁多的女儿琳琳这段时间特别爱黏人,除了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妈妈,像个“小尾巴”似的甩也甩不掉。有时玩得好好的,转头突然发现妈妈不在了,马上丢下手中的玩具到处找妈妈,一旦找不到人时,就开始哭着喊着“我要妈妈”,让人妈妈感到非常烦恼,每次上班都得偷偷地溜走,不然就脱不了身了。

      孩子“黏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在育儿过程中,有些妈妈或者是与孩子亲密接触的照料者会发现,孩子在一个阶段会显得特别爱黏人,走到哪,孩子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到哪,一刻都离不开,有时也会让家长因此而感到特别的烦恼。

      其实,宝宝爱黏人,主要是由于宝宝内心“不安全”的感觉所致,而这又多与平时的家庭照看方式有关。有一些家庭从孩子出生开始,就由妈妈、奶奶或者外婆等一个人照顾,一般来说,孩子跟谁的时间长,就会与这个密切接触的看护者之间形成一种依恋关系,这些依恋者能够给到他们内心一种“安全”的感觉,一旦分离时,就像失去了感情依托,使他们出现一些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内心情感丰富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加强烈一点。

      教你五招让孩子不再“黏人”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爱“黏人”的现象会慢慢消失,但家长过分的紧张或任其发展,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性格,那么,如何帮助宝宝从爱“黏人”的小尾巴顺利过渡呢?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下除照料者以外的其他人:除照料者外,家庭中其他成员也应该多点跟孩子接触,如多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建立一种融洽的亲子关系,让他知道,除了妈妈外,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同样也是可以建立这种安全感的。待孩子再长大一点后,可以带他出去外面转转,多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接触,尤其是同龄的小朋友,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2.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有些孩子由于曾受到惊吓,或经历了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变得很敏感、很爱黏人,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不要让孩子单独呆在一个黑暗或是有激烈冲突的环境里,也不要总是说一些“妈妈不要你了”、“别去那,会被坏人抓走”之类恐吓孩子的话语。

      3.与孩子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有些家长对待爱黏人的孩子,要么是表现得难以割舍,离开时一步三回头,要么是采取骗孩子再偷偷溜走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不太合适的。这样会让孩子以为妈妈要永远消失了,妈妈再不喜欢他、不要他了,这种分离的感觉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如果妈妈要暂时离开,最好事先告诉孩子,让孩子知晓,并告诉他妈妈正要忙的事情,妈妈什么时候还会再回来陪宝宝一起玩,并且要履行诺言,回来后,要跟宝宝打一声招呼,告诉他你回来了,几次下来,他就会感觉到你是可信任的,而不是因为不爱他而要离开他了。

      4.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降低“黏度”:小宝宝是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培养他一些兴趣爱好,来转移他们对依恋者的过分注意力:如玩游戏、画画、看图画书等。

      5.适当培养孩子的“独立”:有些孩子太过于依赖父母而喜欢黏着父母,无论什么事情都希望父母可以帮助他去完成,对于这种不够独立而喜欢黏人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要鼓励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对宝宝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孩子怕陌生人、黏人,到二岁半会好很多,但如果持续的时间长、程度影响到孩子适应环境,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应该去作心理咨询,看看是否需要通过亲子游戏等治疗方式以改善其相应的社会功能。(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朱冬生主任医师 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 我们知道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最难的就是宝宝大小便不能自理,往往总会出现尿裤子的症状,这样照顾宝宝也是特别让家长特别的累。

     

    而且经常尿裤子也会特别容易出现湿疹,但是长期使用纸尿裤又不透气对宝宝的私处的健康,但是有很多家长过早地对宝宝进行把尿,其实过早地对宝宝进行把尿会对宝宝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那么多宝宝多大开始把尿比较好,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把尿?

     

    把尿是一种自然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把尿方便、有效、环保,而且节约资源。

     

    不过,反对给宝宝把尿的人则认为,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足够成熟,无法有意识地自控排便,把尿是把你的意志强加到宝宝身上。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作为父母,你有权力决定什么对你的宝宝最好。

     

     

    宝宝多大开始把尿比较好?


    不是每个宝宝都必须统一时间,因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一般来说,从宝宝两个月起就可以开始训练。

     

    因为太早了,宝宝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而且排便排尿前的特征也不一定很明显。

     

    一般,大小便自然训练宜在宝宝两岁到两岁半之间进行,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开始控制肛门和尿道的肌肉运动,可以尝试不由父母把,学习自己排泄了。

     

    专家认为,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训练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发育。

     

    当然,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如何给宝宝把尿?


    1、观察宝宝,了解他的排便模式。

     

    你的宝宝一般什么时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总是会在某个特定时间排便,比如刚刚睡醒的时候?还是会在必须排便的时候,做出某些特定的声音、动作或表情?


    2、当你的宝宝发出典型的即将排便的信号时

     

    你用双手从后面轻轻地分开宝宝的双腿,扶着宝宝凌空坐在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宝宝还很小,竖头不是很好,就让他的头、颈、背舒适地靠着你的一侧胳膊或是你的腹部。


    3、在宝宝排便时,你要发出“嘘嘘”的声音

     

    或是其他类似水流的声音,或是说“尿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在这个声音和排便之间产生关联。


    4、每当你发现宝宝要排便时,摆好把尿的姿势后,你都要重复这个声音,直到他排便结束。

     

    时间久了,你的宝宝就会把这个声音作为要排便的信号,把自己要排便的意愿,跟把尿联系起来。

     


    5、晚上睡觉时,在床边放个尿盆。

     

    晚上宝宝醒来吃奶之前,或是有烦躁表现的时候,就给他把尿。

     

    一些有经验的妈妈说,宝宝很少会在深度睡眠时大小便,而且通常会在需要排便前表现得烦躁或是发出其他类似的信号,一般都足以吵醒跟宝宝同睡的父母。

     

    你也可以晚上给宝宝戴尿布,不过这可能会让一些宝宝对把尿这件事感到混乱。如果你想让宝宝光着屁股睡觉,别忘了在他身下垫二三块防水尿布,以防他尿床。当他尿湿后,你可以轻轻地抽出最上面那块防水尿布,这样可以尽量少打扰他的睡眠。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