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预防大肠癌学会自检肠道?

预防大肠癌学会自检肠道?
发表人:放疗科欧主任

大肠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等等生理功能,是我们人体能够生存下去的重要器官之一,早期大肠癌会便血,腹痛,便便频率异常,此外,大肠癌易于痔疮,细菌性痢疾混淆。如果想更好的排除大肠癌,最好每年都做一次便便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治疗,早痊愈。


肠道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免疫防线,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来病原体,以此来保护我们人体的健康,但除此以外,肠道更为人所知的是,它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等等生理功能,是我们人体能够生存下去的重要器官之一。如此重要的器官,如果发生癌变,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我检查,预防大肠癌,并了解一些与大肠癌易混淆的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检自身的一些症状,来预防大肠癌。因为大肠癌是大肠部位发生病变,所以不可避免地,我们的排便是最主要的自检方式。一般,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是排便的便条的一侧会带有少量的血,并且颜色鲜红,同时在排便时带有疼痛,排便的次数较往常会增多或减少。另外,大肠癌的早期患者还会腹部疼痛,触摸会感觉有硬硬的肿块,同时全身会乏力,发热,酸疼,消瘦。

 

 


此外,由于人们缺乏对大肠癌的了解,很容易把他和其它的疾病混淆,从而耽误大肠癌的早期治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几种易于大肠癌混淆的疾病。第一便是痔疮,因为痔疮的症状也是便便出血,所以很多人便会把大肠癌当做痔疮,在这儿,我来介绍一些小窍门,痔疮的出血一般为暗紫色,而大肠癌为鲜红色。第二是细菌性痢疾,它占误诊疾病的1/2。直肠癌破溃或合并感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脓血便,便次增多,甚至里急后重等表现。这些症状几乎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相同,很易混淆。


以上,便是我们介绍的一些自我检查大肠癌的方法和易于大肠癌混淆的疾病,希望在此,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清大肠癌,但有些专家建议,如果想更好的排除大肠癌,最好每年都做一次便便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治疗,早痊愈,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临床上老是遇见这么一类患者,就是早期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不当回事,老是觉得谁还没有个小病小灾的,总不能一有点不舒服就往医院跑吧。于是,就拖着不去医院做检查,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往医院跑,等到这时检查显示疾病往往已经到了晚期了,这时患者才后悔了,但是已经晚了。

     

     

    就比如大肠癌,通常有大部分患者觉得自己大便时,大便中夹有血丝、大便颜色变黑或者便秘,就认为自己是得了普通的痔疮。于是在网上搜一些痔疮的治疗方法,按照网上的治疗方法进行自我治疗,还心里想这样多方便,不用去医院也可以少花钱还能把病治了,一举好几得。但是,这样的患者往往最后是自己耽误了自己,结果把大病当成小病治,最后治着把自己搭进去了。

     

    为什么有很多人把大肠癌当成痔疮呢?这是因为痔疮的临床表现跟直肠癌有些相似症状,会出现大便出血、便秘、大便次数的改变等等,给患者以错误的诱导,把大肠癌当成普通的痔疮来治,而耽误了大肠癌的及时有效地治疗时间。

     

    那么痔疮跟大肠癌具体怎么鉴别呢?痔疮是发生在肛门部的疾病,表现为便血、肛门的肿胀疼痛及肛门部的瘙痒,严重时造成痔核从肛门处漏出体外,难以自动收回。

     

     

    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粘膜上的恶性肿瘤,表现为便血、黑便、突然的便秘或者腹泻,排便次数的增多,排便困难,老觉得排不干净及不明原因造成的贫血或者体重下降。因为大肠癌早期机体的表现不是很典型很明显,所以很容易被医生误诊或者漏诊,更不用说患者能鉴别了。

     

    现在,引起大肠癌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大部分都会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早期在结肠或者直肠上出现一个小小的息肉,并且没有什么症状。有些息肉会突变发展成癌症,有些则没有影响。然而,这些必须通过医院的科学检查才能诊断出来,不是网上的一些文字能鉴别出来的。因此,患病后,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对诊断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就大肠癌的预防有以下两点: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的体重,不抽烟,不喝酒,多吃素菜少吃肉,加强身体锻炼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饮食;二是定期到医院做体检 ,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很多人会问,早期大肠癌有什么症状吗,事实上,几乎没有症状,往往只是在化验大便的时候发现大便隐血阳性。

     

    但出现一些典型症状的时候,往往提示已经是进展期。

     

    第一,贫血,消瘦,因为肿瘤的消耗,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到了晚期还会出现恶病质,但总的来说,贫血与消瘦都不是早期大肠癌的表现,而是进展期的表现。

     

    第二,腹部能够触及明显的肿块,很多人发现大肠癌,是自己在腹部摸到了异常的肿块,它的特征是质地坚硬,肿瘤的边界不清,活动度很差,如果摸到肿块,提示大肠癌已经是中晚期。

     

    第三,持续难以缓解的腹痛,很多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来医院就诊,大肠癌早期的时候可能仅仅是隐隐的腹痛,能够忍受,不剧烈,能自行缓解,所以容易被忽视,进展期的腹痛难以缓解,持续发作,此时多提示可能已经并发了肠道梗阻。

     

    第四,便血,腹泻,便秘,很多大肠癌患者会出现大便习惯于粪便性状改变,但如果出现便血,腹泻,便秘相互交替的现象,也提示进展期大肠癌。

     

     

    从正常的肠黏膜到大肠癌,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个过程,为什么大肠癌以50岁之后多见,正是因为癌变的发生过程可能需要15-20年,所以,如果从年轻的时候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到了50岁以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就特别大了。

     

    正常肠黏膜→增生改变,形成微小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后期腺瘤→大肠癌。

     

    事实上,仅仅需要五步的时间。

     

    而为了更好发现大肠癌,最好定期检查肠镜。

     

    第一,长期高脂肪饮食,食用纤维素较少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肠镜。

     

    第二,有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肠镜。

     

    第三,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进入大肠,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所以胆囊切除的人群,最好也要定期检查肠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5岁的小菊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三个月前突发的剧烈腹痛却无意间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因为检查显示,小菊所罹患的是胃癌。

     

    胃癌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数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排第二位。

     

    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它的病因包括环境和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癌前状态。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所以难以被发现,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十分困难。

     

    遗憾的是,小菊被确诊时已经是胃癌晚期,肿瘤已经转移到肝脏上,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小菊的父母说,小菊在三甲医院做护士,工作非常辛苦,一日三餐都不按时吃,而且压力特别大,其实腹痛有很久了,但连做个胃镜的时间都没有。

     

    实在痛的不行了,小菊就自己跑到外面买点胃药,却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病入膏肓。

     

    因为确诊已是晚期,三个月之后,小菊病入膏肓,她瘦骨嶙峋,还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小菊被收进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医生说,小菊住院时情况非常糟糕,用了进口的抗生素,再加上白蛋白等各种药品,一天费用不菲,小菊的父母开始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但后来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除了能延长生命,却根本缓解不了小菊的痛哭,探视的时候,小菊哭着对他们说,爸,妈,我太难受了,就让我走吧……

     

    几天后,小菊陷入昏迷,因为出现呼吸衰竭,医生说需要气管插管,此时小菊的父母彻底崩溃,他们哭着说,不要再抢救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尚无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出于人道主义,只能尽力减少患者痛苦,正因如此,不少国家还开展了安乐死。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癌症可防可治,并不可怕。癌症患者应以乐观的情绪应对疾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常听音乐,学习书画,做做家务,疾病的滋味并不好受,特别是结肠癌这一类的疾病。对结肠癌患者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饱受着煎熬。值得庆幸的是,结肠癌目前来说还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结肠癌同时也是容易复发的一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结肠癌的复发呢?对结肠癌患者来说,保持心态平和,注意适当的体力活动及合理饮食,将有效防止癌症的复发。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科学调配膳食结构


    结肠癌患者术后可采用一日三餐至五餐制。少量多餐,食物多样化,尽量使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接近合理比例(分别为55%~65%、20%~30%、10%~15%);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每天吃够5种,量达0.5~1千克。主食以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大豆、绿豆等五谷杂粮为主。以鱼、虾、禽肉代替猪、牛、羊肉,每天吃50~100克(1~2两)。每天吃1~2个蛋及1~2袋奶。每天吃盐5~6克,油25克,养成低盐、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戒烟酒,少吃烧烤、油炸、熏制、盐渍食品。持之以恒坚持这些饮食原则,能摄取足够的各种营养素。


    2、保持良好的心态


    癌症可防可治,并不可怕。癌症患者应以乐观的情绪应对疾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常听音乐,学习书画,做做家务,消除紧张情绪,创建和谐温馨美满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社会活动


    每天坚持散步、打太极拳、跳舞、唱歌等半小时至1小时,循序渐进。

     


    4、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过轻或过重


    可依据国际通用的体重指数(BMI)公式,作自我评价。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BMI20为体重不足;=20~24为理想体重;=25~30为轻微超重;30为严重超重。


    5、定期复查及体检


    术后两年内,最好每半年复查一次,以后每年体检一次。平时身体有变化随时就诊。


    希望在详细阅读了这篇如何预防结肠癌复发的文章之后,读者朋友们能对此有所了解。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去线下医院进行咨询。

  • 结直肠癌之所以为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原因就是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察觉;一旦发现,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虽说大多数人刚刚患上结直肠癌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当有一些症状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是不是你的肠道在跟你“闹情绪”。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想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就是看粪便。结直肠的异常表现,有三个关键点,即黏液便、凹槽便、血便。

     

    (1)黏液便: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黏液被称之为黏液便。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黏液,不仅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当肠道有疾病时,黏液分泌比较多,伴随着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形成黏液便。

     

    (2)凹槽便:正常大便是浑圆形状的,大便有凹槽就是指大便有压迹,一般是指排出的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压迫的痕迹,即凹槽;大多数是肠道肿瘤引起的。

     

    (3)血便:血便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症肿块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点以外,结肠癌早期还会表现出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习惯的改变、全身乏力、消化道不适等。对于直肠癌来说,早期常出现肛门的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还有因为直肠压迫出现的肛门疼痛或大便带血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险人群,主动筛查

     

    一般结直肠癌刚刚来临时无声无息、极为隐匿,这也是为什么肠癌发现率低的原因。那么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该如何筛查呢?

     

    (1)风险人群:首先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其次,本人曾患有肠道肿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另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也属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因素。

     

     

    (2)筛查方法: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乙状结肠镜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然,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还有其他方法,比如DNA检测、结肠CT等。选择什么方法,筛查结果怎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哦~

  • 年龄越大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越大,需要及早筛检,及早就医有保障。

     

     

    近几年来,大肠直肠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年人患病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肠胃没有不适,就不去检查的习惯。然而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其实不是很明显,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就有可能会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患有大肠直肠癌常见症状会出现血便、排便的习惯也会改变、体重会出现异常的减轻、甚至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就诊,判断是否患上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为了保证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检查大肠潜血,检查用肉眼无法从粪便表面看到的血液,但检查本身存在就风险,只能是作为初步诊断的标准。如果本身就是疾病高危的人群,我们就应该定期地安排大肠镜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多种因素联合使用可减少早期肿瘤的转移

    如果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那么在术后再配合化疗、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可减少未来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如果是不能手术的晚期转移型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配合标靶治疗,先使肿瘤缩小并降低复发的几率,然后在安排手术切除,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

    专家治疗团队协作的医学评价综合化

    对大肠直肠癌的治疗比较复杂,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副作用或并发症。所以当今大肠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共同来制定治疗的方案,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患者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希望。

     

    除积极治疗外,我们也要充分的了解治疗的方案,及早地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降低患有疾病的风险,近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肠癌筛检和主动就诊的人数均明显减少。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大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定期检查,若已出现可疑症状,也应主动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多摄取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平衡饮食,还可以帮助我们加快肠胃的蠕动,集中废物的排泄,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病的几率。另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面对疾病要有信心,用平常心去对待各种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仅占全部该病患者的5%。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仅占全部该病患者的5%。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另外,由于早期的大肠癌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腹泻、排脓血便的症状时,又极易被医生错误地诊断为患有痔疮、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那么,应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一、可做直肠指诊检查早期直肠癌病变一般者局限于患者的直肠黏膜上,此时该病患者多无任何症状,但医生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可发现患者的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该病患者的癌肿可出现继发性感染和溃烂。当癌肿影响肠腔通畅时,患者就会出现便秘、便血、里急后重、便前腹痛、大便变细且有黏液、骶髂部有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80%的直肠癌患者可通过做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医生在做该项检查时若发现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该患者的直肠内有脓血性分泌物。

     

    二、可做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通常,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可连续做3次。

     

    一般来说,无临床症状但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者,其患大肠癌的几率在1%以上。为了明确诊断,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者可做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另外,该类患者还应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或每5~10年做一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三、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从理论上讲,家庭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中将有一半的人会患上结肠息肉病,而且他们还会向其后代遗传这种疾病。因此,对容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筛查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 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有大肠癌者,应从40岁开始做大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

     

    2、 患有家庭性腺瘤性息肉的人是因为其相关的基因有缺陷。该病患者在40岁以后几乎都会患上结肠癌。因此,这类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3、 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患者的家庭中可有多人患结肠癌或直肠癌。凡可能患上该病的人都应从20岁开始每隔1~2年,或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较大,这种危险通常始于患者发病8年以后。因此,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左半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15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5、 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的息肉不会发生癌变。但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黑斑息肉病发生恶变的几率为20%~23%。因此,黑斑息肉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检查。10岁以上的该患者应每隔2年做一次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的该病患者每隔2年还应做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闯进我们的生活里,它们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疾病的知识并不了解,特别是在预防知识这方面,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小心,也能避免接触可以引起疾病的因素。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有哪几种。


    一、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四、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为了大家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做好结肠癌的预防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旦发现有了结肠癌的症状,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对你的生活很工作上带来阻碍。

  • 随着现在不良刺激因素的增多,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病都呈现出来了上升的趋势,直肠癌也是其中的一种,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因为在病情早期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分辨疾病,导致了病情的延误,那么和直肠癌容易混淆的疾病是什么呢?


    1.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占误诊病例的15%,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乳头状癌或菜花状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X线检查时,两者也有相类似之处,故而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特别是对于青年病人,更少想到肿瘤的存在。

     


    2.阑尾炎

     

    占误诊病例的10%左右,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诊断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而采取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肿块不见缩小,甚至增大,才考虑到肿瘤,一般阑尾脓肿认真询问病史都有急性发病过程,有炎症表现,在短期治疗观察后常可明显好转,如癌肿与阑尾炎并存或因癌肿致阑尾阻塞致阑尾炎,虽治疗有所好转,但不会彻底,停药后继续加重须进一步检查诊断,在高度怀疑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3.肠结核

     

     

    肠结核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亦较多见,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低热,贫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扪到肿块等,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故当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时,尤其是以腹泻为首诊症状时,临床上常易从常见病,多发病角度考虑,首先想到结核病,大约有1%的病人在术前将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检查血象却有特殊改变,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结合病史,年龄及全身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应该都能感觉到,平时多学一些关于直肠癌的病理常识确实能对防治此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还要说明,目前治疗直肠癌的手段在不断的进步,因此一旦不幸得了直肠癌不用太悲观,只要能对症下药,坚持科学的护理,此病的恢复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 腹部或胃部不适:早期胃癌症状类似于普通胃病症状,如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胃、胃灼热、打嗝等。通常,服用胃药后症状会减轻,所以最好的时间容易延迟治疗。

     

     

    贫血:贫血者身体虚弱,头晕,胃癌贫血的原因多为病炉出血,也有吐血或解除黑便的患者。

     

    食欲不振:胃癌患者胃部不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也是胃癌的症状之一。

     

    年龄和性别: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长者,男性患者多,长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高,可能与胃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起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认为与胃癌有关。

     

    家庭病史:家庭内有一等血亲患胃癌,比普通人得胃癌的概率高2~3倍。

     

    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含盐量过多,容易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亚硝酸胺破坏胃壁黏膜,长期食用提高致癌风险。

     

    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少,胃黏膜发炎受损,胃出现肠黏膜的细胞类型,医学上被称为“的肠上皮化生”的概率很高。胃切除术:有研究指出,胃部部分切除术患者患胃癌地风险很高。

     

     

    恶性贫血:胃细胞分泌的内在因子有助于胃肠吸收维生素B12,但恶性贫血患者很难吸收维生素B12,被认为患胃癌的概率很高。

    胃出血: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胃出血,可能是由缝合问题和溃疡引起的。

     

    倾注症候群:术后患者摄取糖类食物10~15分钟后,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因此不适合吃糖类食的蛋白质、脂质食品可以摄取更多,逐渐增加糖类食品,或者用少量的饮食减轻症状。

     

    胆结石:约占20~30%,部分胃和全胃切除的患者多发生,与术后神经损伤影响胆囊收缩力引起胆汁滞留、消化道重建引起胆酸紊乱有关。

     

    骨质疏松症:约1~15%的胃切除患者因长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发生代谢性骨病变,全胃切除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

     

    转移:癌细胞转移到体内的其他器官,会产生不同的并发症,甚至器官衰竭。

     

    饮食习惯:腌制、咸、烟熏、烧烤、含防腐剂或霉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戒烟:吸烟可以提高患癌症地风险,包括胃癌。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