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黄志恒
黄志恒医生没有想到,这个在门诊遇到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会让他终生难忘……
家住西北的小语(化名),生得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自出生之日起,便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宝,也非常受亲戚朋友们的喜爱。一直以来,小语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本以为这个成长过程会愉快而又平安喜乐,却不料在1岁时患上了“怪病”,急煞父母。
起初,小语的表现是慢性腹泻,父母也很重视,直接送往了当地县医院,但当地县医院却对这“简单”的腹泻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能又转到了市医院,然而奇怪的是,医生化验了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并未发现异常。难道孩子真的没什么事?市医院的医生也一筹莫展,于是只能先使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进行治疗,幸运的是,小语的情况有所好转,便由父母带回家治疗。
可没曾想,没过几天,小语的腹泻再次复发,且病情竟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只因回家后父母为小语添加了苹果泥的辅食!市里医院去了好几次,还是三天两头腹泻伴随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有了上回的前车之鉴,父母不敢再大意,便又将小语转至当地省级医院。在进行了肝肾功能、电解质、遗传代谢、过敏源等十几项检查后,终于发现了疑点:小语体内血清钾最低竟只有1.7mmol/L!要知道,正常的数值应该是3.5-5.5mmol/L。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提供了口服和输液两种方式治疗,经过努力,总算是把低钾血症改善了。但肠镜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有过敏性肠炎可能,又为小语更换了氨基酸配方粉,终于,小语腹泻的症状稍有减轻,频率为每天4-5次。
小语父母本以为能松一口气,打算精心照料小语,期盼孩子恢复健康。谁曾想,在经过一次感冒发热后,孩子腹泻再次加重,增加到每天6-10次,这次连当地的省级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父母去其他医院换个医生看看。
就在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之时,小语爸爸忽然想起以前关注的一位消化科医生,在小语降生之后,他经常关注这位医生所发的消化科普文章。但这位医生远在上海,而小语家却在西北,且不说路途遥远是否会耽误病情,就说这令多家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怪病”,这位医生是否能解决,小语父母心里也是没底。
经过再三考虑,小语一家还是决定不远千里,从中国的西北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求助多年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黄志恒医生。
初次会面,小语一家人便给黄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的父母善良而温柔,属于那种十分通情达理的患儿家属,而小语那双大眼睛惹人喜爱,只是她那张饱受疾病折磨的苍白小脸令人心疼不已。
小语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接连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未能彻底治愈?对于孩子的慢性腹泻,黄医生研究得还是比较多的,但面对眼前的孩子,却是百思不得解,这令他回忆起住院医生轮转期间,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消化科看病就像猜谜一样,而且坑比较多,一定要当心。”毕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有时对同一个症状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
黄志恒医生立即为小语进行了门诊所能做的腹部B超等必要检查,随后又请教了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同事,并未发现腹腔、肾上腺等脏器器官异常,也没有遗传方面的疾病问题。小语的腹泻让黄志恒医生感到棘手,因床位紧张,他只好暂时将小语安排了重症留观,并叮嘱观察室的同事一定要细心照顾,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他。
“黄哥,你前天看的那个小语,你知道是什么病吗?是肿瘤!”黄医生下午下班时,突然接到了病房同事的电话,立马打开手机查看检验报告,看到图片后瞬间愕然。
图中红色圈圈内就是心脏后面的肿瘤
胸片检查发现,有个巨大肿块赫然出现在脊柱旁,左侧的肋骨已经被肿瘤破坏了,由于炎症渗出左侧胸腔已经出现积液。
看罢,黄志恒医生立即邀请了肿瘤科医生进行会诊,并进行了胸腹部CT、同位素检查,最终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而且已经出现了骨骼转移!黄志恒医生叹了一口气,他心想,可怜的小语一定很痛苦,只是因为年龄太小,不会表达。
后来,小语转去了肿瘤科继续进行治疗,由于肿瘤长在胸腔内,手术切除非常困难,而且已经出现了骨转移,只能进行化疗。面对这种情况,黄医生没有和小羽爸妈再联系,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小语早日康复。这也让黄医师想起了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三年成了大医生,十年成了小医生。”看门诊越久,就越谨小慎微,生怕因出错,给他人造成伤害。
其实,给腹泻的孩子拍胸片,若是放在门诊,哪怕患儿家长不投诉,医生自己也会觉得太离谱,而不好意思的。但有时看似离谱的事情,真相往往就在那一刹那,也正是因为这“离谱”,诊断出了小语腹泻的“真凶”,不禁令人慨叹:有时候抽丝剥茧仍难解的谜团,真相却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黄志恒医生说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约占6-10%。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5%。
神经母细胞瘤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没有力气、容易贫血、烦躁等。腹部起源的神经母细胞瘤会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或便秘等。
神经母细胞瘤多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发病,所以,早一天发现就多一分治愈希望。对于孩子反复腹痛或便秘、腹部肿块、声音嘶哑、眼睛前凸、局部腰疼、没力气、难治性腹泻等,都需要当心这个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实生活中遇到宝宝咳嗽反复不愈,家长们也是愁断了肠,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同行们看到这里可能立刻想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家长们则会焦虑的诉说:孩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见好。其实这种反复咳嗽的孩子多有过敏史,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所以治疗时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但前段时间遇到一个病例,却是“似是而非”,患儿,男,5岁,一年来一直咳嗽,家长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天咳1-2声,一旦感冒则又咳甚,此次就诊已感冒一周余,感冒时即伴咳嗽,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日,口服中药5日,无明显好转,现咳嗽白天为阵咳,睡前和晨起咳嗽较剧烈,干咳,痰少,伴鼻塞,饮食二便均正常,睡眠有时受咳嗽干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推拿治疗一次后晨起及白天咳嗽缓解,睡前仍咳嗽明显,继续治疗3次,并对症开了中药口服,但患儿夜间的咳嗽仍无明显变化,家长提到平时曾间断给孩子滴过西替利嗪滴剂,但没有明显改善,我注意到孩子鼻塞也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不流鼻涕,但是说话时有鼻音,家长说打喷嚏时会有黄黏涕喷出,于是建议家长到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提示为“鼻窦炎”,嘱家长先治疗鼻窦炎,一周后随访,家长诉咳嗽明显好转,夜间已基本不咳嗽。
其实这个病例中的患儿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其咳嗽的原因是患者鼻炎或鼻窦炎鼻腔的炎性分泌物倒流,经鼻后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而咳嗽,其病之根源在鼻部,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遇到久咳不愈的患者,应多方面考虑,不能局限于观察咽、扁桃体、肺的症状体征,忽略“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反复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于疑似患儿应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鼻咽喉镜、鼻窦CT等,以确诊是否存在鼻咽部疾病,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向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多选用抗过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粘液促排剂等药物,局部配合使用减充血剂、鼻用激素等。中医通过个体化辨证,口服中药结合推拿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上预防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现在孩子出现贫血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在发现他们的孩子出现贫血后都会变得比较着急,总是会病急乱投医,这样就会使问题更复杂一些,其实造成贫血的问题有很多种因素,尤其是缺铁性和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其实贫血的问题是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因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
①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也会造成贫血,是因为我们体内缺乏叶酸片、维生素B族、铁元素等成分,或者是再生障碍性出现的贫血,如细菌感染、肿瘤、血液病等,都可以抑制骨髓造血。
②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或红细胞外的异常因素引起红细胞造成大量的破坏而引起的贫血。
③失血过多造成的贫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的疾病等,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等造成的贫血。
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是合理的饮食。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血,以及牛肉、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倡导母乳喂养,是因为母乳中的铁含量高于牛奶,而且容易消化和吸收。应该注意要及时地添加辅食,既能增强食欲,也可以防止消化不良。
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服用含有铁质的药物。小宝宝摄入时最好是在两顿饭中间,更利于消化和吸收,是因为铁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作用,服用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和牛奶、钙片、茶等食物分开服用,因为此三种物质会影响对铁的消化和吸收。铁剂的用量也要按指示服用,剂量过大会出现中毒现象。
居住的环境应该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因为贫血的患儿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细菌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等,所以患儿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并注意不要与其他患者接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因为被细菌感染后贫血会加重。
严重贫血的病人,在运动之后会出现心悸、气急,因此就需要卧床休息,必要时还要进行吸氧和输血。
婴儿贫血一般来说归属于营养性贫血,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与辅食添加不当有关。若在1-2个月后补充铁剂或食物疗法后仍不能恢复血色素,则需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是否为贫血,若是因为其他因素引起的贫血,那么在治疗后在1-2个月才可以恢复。
有宝妈跟我反映说,宝宝最近总是腹泻,吃药后好一点了,但一停药又开始拉个不停,这可把一家子人都愁坏了。带去医院一看,原来是配方奶粉所引起的过敏性肠炎!
食物过敏其实是宝宝的一种常见病。所谓病从口入,进食可能导致各种不适或是各种各样的疾病,食物过敏就是其中一种。
食物过敏
指的是进食了某种食物或是食品添加剂后所引起的IgE(免疫球蛋白)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甚至全身的变态反应。
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食物过敏的情况,哪怕是婴幼儿也不例外。虽说宝宝食物过敏很常见,但千万别觉得这只是小事,家长要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食物过敏,会有以下这些症状:
1、反复出现腹泻、腹胀、便秘,严重还会不明原因的便血;
2、反复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
3、经常习惯性揉眼、揉鼻子、反复喘息、经常咳嗽;
4、经常莫名其妙的哭闹、烦躁、双腿卷缩;
5、发育延迟。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情况的话一定要引起注意。如果宝宝食物过敏没有及时治疗或是放置不管的话,孩子腹泻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腹泻、营养吸收障碍;
食物过敏还容易引起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喉咙发肿、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等,更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等等反应。
那么,孩子出现食物过敏后要如何治疗呢?
首先,食物过敏肯定要从食物入手,搞清楚宝宝在此前吃了哪些东西,出现了什么反应,以尽快揪出“罪魁祸首”。最关键的就是回避过敏食物。
(1)改用配方奶粉
对牛奶蛋白过敏是孩子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先暂停先用的配方奶粉,试着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是氨基酸配方奶粉;
(2)限制性食疗
如果对于宝宝的过敏原还不明确,可以暂时采取限制性食疗法,也就是说短期内只吃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大米、瘦肉和蔬菜等等。等到过敏症状消失后再有计划的引入单一食物,辅食中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的原则,以确定宝宝的过敏食物。
(3)注意交叉过敏
除了宝宝的过敏食物之外,父母在选择食物时还要注意食物的交叉过敏反应,比如对鸡蛋过敏的孩子,也要警惕对其他蛋类过敏;对花生过敏的宝宝,也有可能对杏仁、腰果和开心果等坚果类食物过敏。
孩子十分脆弱,再加上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家长们一定要多留点心眼,观察孩子的异常。最后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宝宝拉肚子,又称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腹泻?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造成宝宝腹泻的原因很多。
一般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大类:
感染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对进入胃内的病原体杀灭能力较弱,所以,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均可引起宝宝肠道内感染,导致宝宝拉肚子的现象发生,而且多数孩子有发热,粪便有异常臭味,含有粘液或脓血,如不及时治疗,则腹泻会持续或加重。
非感染因素:
宝宝喂养不当也可引起腹泻,比如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等等,都容易导致宝宝拉肚子的现象发生。
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因为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而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可以直接提高宝宝免疫力,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反而不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现象。
此外,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宝宝腹泻。
还有些先天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肠道中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所以不管对于妈妈奶还是婴儿配方奶粉,只要其中含有乳糖都会引起宝宝不能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
综合以上各类宝宝腹泻原因,可以说非常复杂,家长要逐一判断。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2017年3月的一天下午,军军妈妈正忙着工作,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肚子疼得厉害。军军妈妈接上孩子急忙赶往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后,认为孩子只是消化不良,给开了益生菌后让孩子回家了。回到家,军军吃了些益生菌后感到肚子不那么疼了,于是妈妈也没当回事。
然而刚吃过晚饭,军军突然叫唤肚子疼得厉害,浑身冒冷汗、手脚冰凉、脸色发白,紧接着倒地不起。这可吓坏了军军妈妈,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就把军军送到了附近的医院。遗憾的是,抢救无效,7岁的军军还是离开了人世。
仅仅因为消化不良就夺去了7岁小孩的生命吗?一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导致孩子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强忍悲痛,孩子父母选择了尸检。原来,是“肠梗阻”要了孩子的命。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管内或肠管外的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的说就是肠子堵了。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叫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物理性梗阻所致。
另一类叫功能性肠梗阻,多由于消化不良、腹部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肠麻痹导致。该病的发病速度和病情进展都十分迅速,严重时会导致人直接死亡。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肠胃炎相似,故临床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其实,肠梗阻相当于人体的“下水道”堵了。那么下水道堵了有什么表现呢?
第一,该往下走的,下不去了,还往上翻,导致肠道停止排气排便和呕吐,严重的会吐出“粪便样”物质。
第二,堵住东西,下水管道承受的压力大,因此肠梗阻患者会有腹部绞痛、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休克、腹膜炎和胃肠出血等。
这场医疗事故本来是完全避可以免的:一方面我们广大读者需要尽量了解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另一方面,对于医生而言,遇到严重腹痛的患者要排查肠梗阻、肠套叠、腹型寻麻疹、紫癜等多种内科疾病,不可粗心大意,毕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嘛!
小张快生了,那天,她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一个健康产妇,产检啥的都挺正常,胎儿马上就要出生,可胎头却卡在了产道,就是生不下来,这时,医生拿出了一把“大钳子”把孩子“夹”了出来,脸上多多少少留下了点痕迹。
小张感觉特别害怕,网络上搜索了好多照片,有的看起来还特别“残忍”!
会留下伤痕,医院为什么还在用?
其实,胎儿一直很难顺产下来(还有产妇羊水先破的情况),为了避免孩子窒息,将来出现脑瘫,医生会用到产钳,这样做是为了最快缩短分娩进程,确保母儿健康及生命安全,减少剖宫产率。
产钳是阴道助产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道助产技术开始于12世纪,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改进和发展,在现代,产钳助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技能。
尽管时不时就会传出【取消阴道助产】的建议,但临床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自然的力量和手术刀是不可行的!
目前,我国的剖腹产率仍然居高不下,很多孕妇对自然生产有天然的恐惧,对产钳这种措施更是拒绝。
实际上,医院里现在对于高位、中位的产钳基本上已经弃用了,低位及出口产钳因为操作简单,孩子和妈妈并发症少,临床上依然比较常用。调查表明,胎儿头部较低需要旋转的更少,母亲和胎儿的损伤也就更小。
所以,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医生会根据胎儿的位置、难产的情况,为您实施正确的方案的!
让医生来举个例子吧
有个同事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接诊过一个产妇,第二产程明显延长了。手消毒后,内诊发现胎头是枕横位,很长时间胎头都不能下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胎儿很可能会出现胎儿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后果不堪设想,只能靠剖宫产来结束分娩。”
其实,这时如果手转胎头,即使失败了,还可以根据胎先露下降的情况调整宫缩,并且实施产钳术,这样就能使产妇尽快的结束生产,避免剖宫产,减少损伤,保障母儿安全。
产钳产生的“夹痕”怎么办?
产钳助产,只要手法娴熟,放置产钳的位置得当,对胎儿没有什么损伤。反而会对分娩有很大的帮助。在实施此项手术时,医院都会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他们有着丰富的产钳实操经验和医疗技术,即使婴儿出现轻微的夹痕,也会在几天内消失的。
临床上,产钳使用率已经在降低
在产钳术实施过程中医生是看不见的,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它很快捷,是常规的难产助产的手段之一,如果用的恰当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儿生命安全,“用产钳接生致新生儿脑瘫”其实是对产钳术最大的误解。
现在,面对重重医疗纠纷,许多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不愿冒风险,而是选择相对安全的剖宫产,这也是这么古老而好用的方式变成“临床绝技”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
[1]廉价药和好技术的温暖回忆.《健康报》.2013年2月4日,第008版.
[2]阴道助产 古老技术不应遗弃.《健康报》.2014年6月17日,第008版.
审稿医生 | 山西省儿童医院 产科 王晓丽 主治医师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最近, 7岁的小明总是喊着肚子疼,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能大便5~6次,食欲也特别差,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以为是食积了,给他吃了山楂丸,效果却不好,为此可把爷爷奶奶给急坏了。
爷爷急忙带小明去医院,医生询问完小明的症状后,初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检查最后了医生的诊断。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后来医生询问了小明爷爷的一些情况,发现爷爷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爷爷经常会和小明一起用一套餐具吃饭,于是医生怀疑是这一用餐习惯引起了孙子的感染,最后发现爷爷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是中老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慢性细菌性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9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主要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如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研究显示人们在唾液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口对口传播也是可能的。文中爷孙共用餐具,极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服用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因此若经常感到胃痛、腹胀、不消化、口臭,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目前有三种检测方法:抽血化验、呼气检验、电子胃镜。临床发现,胃病的发展史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工作的忙碌,饮食的不规律、食物不洁净都对自己的胃有损害。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若被感染,请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药。
爷爷奶奶带孩子,餐具没有分开,或者更亲密者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如果有上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中老年人,就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要将大人的餐具和孩子的分开,保护好孩子娇弱的胃。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今天门诊被宝宝的花样稀便包围了,看来这个夏天,新一轮腹泻又开始肆虐了。宝宝腹泻,一天拉好几次,只要一听到“卟……”的一声,心就开始悬着了,如果连续几天都不好转的话,那心情也真是没谁了 。
对于腹泻,家长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一看到宝宝腹泻难受就急急忙忙止泻,找尽各种偏方、止泻药、抗生素,但是这些来路不明的法子真的适用于宝宝吗?
今天就跟家长们聊一聊,如何简单判定宝宝腹泻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
腹泻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的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具体要参照宝宝以前大便的情况。
小的宝宝大便的次数是平时的两倍,这个时候就可以诊断为腹泻 ,比如你的宝宝平常一天两三次,突然间六七次七八次,这就腹泻。
大的宝宝一天出现三次以上的大便,有时候就考虑腹泻,因为两岁以上的宝宝一天一次左右。比如添加辅食的宝宝,成型的大便变成稀样状,就可以判定为腹泻。
并且这里强调一点:大便性状的改变比次数更重要,有的妈妈看门诊,说我的宝宝一天拉多了一次大便,大便性状跟之前差不多,这个时候也是不考虑腹泻的。但是如果说,大便次数不多,但是很稀,也是要考虑腹泻的。
了解腹泻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疗以及预防宝宝腹泻。临床上将婴幼儿腹泻大体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感染性腹泻,第二个是非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又分为肠道局部的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主要是生活中饮食不卫生导致的。像常常听到的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以及夏季最常见的诺如病毒感染就属于这一类。
感染性腹泻还有一种是全身其它感染导致的,原因是感染破坏了肠道功,例如常见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宝宝也会伴随着腹泻。感染性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稀水样。
预防方法: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一经发现周围存在类似症状,就必须立即将其隔离处理,从源头开始,避免宝宝接触这些致泻病毒;呕吐物及排泄物用含氯的消毒剂洗涤。
检查方法:一定要在1~2小时内,留取宝宝的便便去医院化验便常规。
治疗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例如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
非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大多数是因为食物喂养不当(不定时或不定量)、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症)、食物过敏等引起大便异常、次数增加的现象。非感染性腹泻,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
另外,气候突然变化,主要是夏季的空调不合理使用,腹部受凉使得肠胃功能下降,也是引起宝宝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手足口病的传染力强,一个班级中只要有一个孩子得手足口病,通常会引发一连串的传染,很快的两个、三个、四个…就开始拓展开来,传染力非常可怕。
手足口病通常让父母们闻之色变,身为两个孩子的妈我也不例外。记得我第一个孩子得手足口病时,孩子才1岁半,他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只一昧的不吃不喝,若是发起烧时更是活动力差、易怒、爱哭;看着孩子不吃不喝又睡不好,体重下降加上气色又差,真是让人心里难过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得手足口病时没有特效药可以吃,只能利用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自然产生抵抗力而慢慢痊愈,一般需要7天的时间自然会慢慢痊愈,但是,若期间孩子不喝水、不吃东西的话,病程就会更加严重,除了造成脱水、昏睡等症状外,甚至还可能转变为‘手足口病重症’,影响到中枢神经甚至心肌炎等等严重后果。
他就是不吃不喝,我该怎么办?
‘喉咙破了很多洞,怎么会愿意吃东西呢!?’
‘孩子不吃不喝,我又没办法硬逼他吞下去,这该怎么办?’
没错,这是大多数的父母容易遇到的难题,很多人都为了‘孩子不吃不喝’而苦恼,因此我认为,此时主要的照顾者就要负起‘找寻适合的饮料’这项重责大任,这项任务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很难,这个我了解,因为我也是过来人之一,但是,既然遇到了问题就是要去解决,父母们只好辛苦点了!
以下整理一些饮食重点让大家参考参考:
1.补充水分,尽量以高热量、冰凉饮品为主
由于喉咙疼痛,孩子的进食量一定会减少,因此我们必须选择高热量的液体做为食物,让他高效率的补充能量与水分,因此请父母们努力的找寻孩子们愿意喝的饮料、果汁、牛奶等,任何冰凉的高热量液体食物都可以,例如香蕉牛奶、木瓜牛奶、养乐多、酸奶、冰淇淋、奶酪等都可以,至于热的液体食物会让喉咙更加疼痛,例如热鸡汤、热米汤、热牛奶等都要放凉后再给孩子们喝。
2.避免有‘渣’饮品
有‘渣渣’的饮品会让喉咙更不舒服,例如绿豆沙牛奶、红豆汤、未过滤的豆浆、未过滤的蔬果汁等,这些都可能让孩子喉咙更不舒服,甚至因喉咙不适而造成呕吐。
3.使用吸管小口喝
喝东西时使用吸管小口吸、慢慢的喝,可以让疼痛感降低一些,吸管不要太粗,免得太大口让吞咽时疼痛感加剧,反而让孩子排斥进食。
4.一整天水份至少摄取1000-1200cc
每次喝的量不一定要很大量,有时逼他一次喝太大量也会让孩子反感,可以依照孩子喜好程度而定,例如他愿意喝鲜奶,一次200cc他也喝的下去,那就最好了,但是如果他不愿意喝,可以先从少量一口一口的慢慢喝,分很多次喝也可以,最主要是要计算一整天的总水量要至少1000-1200cc,有达到标准即可。
5.必要时,购买口腔喷剂缓解疼痛感
如果仍是喉咙疼痛的连口水也吞不下去,可以询问医生是否可购买口腔喷剂,口腔喷剂可暂时缓解口腔与咽喉的疼痛,在孩子吃东西前喷一下,可减缓疼痛感而愿意进食。
6.心理支持
无论是大人或小孩,嘴巴里有个破洞时真的会不想吃东西,更何况手足口病时是十几二十个破洞在口腔中,因此孩子们会特别无理取闹,这时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给孩子心理支持,耐心地陪他渡过病程。
为了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的恶梦,平日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给孩子,让孩子的免疫力提升,减少受到病毒侵袭的机会,就算不幸中奖了,只要时刻观察病状、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尽快痊愈的。
作者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黄志恒
每每想起这个厌食腹泻的患儿,黄志恒医生都心有余悸。
由于母亲不易怀孕,斥巨资做了试管,才有了阳阳。全家人打小对阳阳宠爱有加。
可就在今年夏天,阳阳却突然出现了厌食呕吐的症状,家里人立即去看了医生,想尽各种办法,但是症状长达一个月不见好转。
起初,家长找到了一家儿童医院的门诊,门诊医生了解了阳阳的基本情况后,希望能给阳阳做一些检查,例如上消化道钡餐,却遭到了家长果断回绝,且不说全家人对阳阳本就是视若珍宝,就单以阳阳的年龄来看,这么小的孩子做钡餐,家人也担心有辐射风险。于是只让医生开了点益生菌和消食口服液,便回家慢慢调养。
可三天过去了,阳阳的食欲依旧没有好转,还是容易出现呕吐的症状,家长只得再次求医。出于对阳阳的保护,怕孩子在医院交叉感染,家长便自己前去医院咨询,未带阳阳。这次,医生考虑到家人担心消化道钡餐有辐射,建议做胃镜检查,但又遭到了家长拒绝,原因是“做胃镜那么难受,宝宝又这么小,还是不要让孩子受苦了”,于是再次回家继续观察。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月,阳阳的病情依旧不见好转,反而是呕吐的症状愈发严重,虽不是喷射性呕吐,且没有腹泻、便血、头痛等症状,但一吃东西就吐,同时肚脐部位也有些疼痛。
无奈之下,家长带着阳阳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急诊科。通过家长的描述,医生了解了阳阳的基本病情,立即为阳阳开了腹部B超检查,排除了肠套叠、腹股沟疝气、阑尾炎、肝胆胰腺等疾病。之后进行的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也不高,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气分析也是正常的。
看着这么多检验结果均属正常,急诊医生也没招了,告诉家长说,呕吐还是消化问题可能性大,建议看看消化科。
那天在消化科门诊的是多年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黄志恒医生。阳阳奶奶抱着孩子,和妈妈一起走进了诊室。黄医生看了眼孩子,发现阳阳无精打采,确实挺可怜的,看来是遭了不少罪。
黄医生立即让奶奶将阳阳放到检查床上,从上到下对孩子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的心肺听诊是正常,肚子也是软的。
多种可能性在黄医生脑海中频频闪过:
胃食管反流?
幽门螺杆菌感染?
牛奶蛋白过敏?
消化道异物?
脑炎
脑肿瘤
.....
这时,奶奶担忧的声音打断了黄医生的思路:“我们家孩子是试管婴儿,很不容易,医生您一定要帮帮我们。”黄医生见状安慰道:“孩子病程有点长,病情有点复杂。呕吐、厌食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但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等问题,目前还是需要进一步检查。”
于是,黄医生给孩子开了胃镜检查,并安排上了输液,因为孩子吃不下东西,他担心孩子多次呕吐会引起严重脱水。这次,实在走投无路的阳阳家人很配合,不再因溺爱孩子而拒绝检查,顺利地进行了输液缴费和检查预约。
到了该接班的时间,安排好一切后,黄医生思绪万千,他不禁想起自己之前碰到过的呕吐症状的孩子,最后却发现是其它稀奇古怪的毛病,例如有一个孩子一直呕吐、厌食,经过诸多的检查,最后才发现原来是食道里卡着一枚纽扣电池。
黄医生认为,或许阳阳的病也有某些特殊的原因。想到这里,黄医生突然回忆起,在就诊过程中,家长提到过孩子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动作,就是用手拍脑袋;再结合阳阳精神不好,呕吐、厌食等症状,“可能是脑子的问题!”
想到此,黄医生立即找到阳阳家人,建议去给孩子做个头颅CT(因为CT检查比较快,磁共振又要预约又要吃镇静剂,比较麻烦)。
果不其然,次日中午,在家休息的黄医生接到了同事的来电。
“黄哥,你昨天看了一个呕吐、厌食的叫阳阳孩子吧?知道是什么病吗?”
黄医生一紧张,问到 “什么病?”
同事说:“脑肿瘤”。
很快头颅CT结果传到医生这里,图片可见后颅窝位置有个明显占位,高度怀疑是个肿物。
一下子真相大白了!
原来是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肿瘤压迫大脑,引起颅内高压症状,所以呕吐、厌食,怪不得阳阳总是厌食呕吐!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开始没有发现?这是因为刚开始肿瘤小,头痛症状不严重,经过一个月的生长,肿瘤变大了,孩子头痛得受不了,所以用手拍头。这便给医生提供了线索。
好大一个陷阱!
黄医生的同事赶紧帮阳阳联系了神经外科医生,他们先帮阳阳在脑室里面放个引流管,把脑脊液引流出来,减轻颅内高压症状,阳阳呕吐头痛症状减轻了一些。随后,又进行了头颅磁共振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脑肿瘤的位置,而且发现小脑部肿瘤挺大的。
红色圈圈里显示一个肿物
然后,阳阳被推进了手术室,全身麻醉后,脑外科医生仔细地把脑子里面的肿瘤剥离了下来,送到病理科检查,病理结果为间变性室管膜瘤。
儿童颅内室管膜瘤的长期生存率较低,即使在完全切除和辅助治疗后也如此。能够长期存活的患儿仍会面临许多问题。想到阳阳,黄医生不禁感叹,可怜的孩子,艰难地出生,又要受这罪,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上海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黄医生望着窗外,心里很难过。
黄志恒医生说
室管膜瘤是一类胶质细胞肿瘤,以头痛、呕吐、嗜睡、厌食及复视等颅高压症状为主,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且男多于女。
儿童颅内室管膜瘤的长期生存率较低,即使在完全切除和辅助治疗后也如此。长期随访显示,10年总生存率为50%-70%,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长的位置有关。
对儿童患者来说,年龄较大则预后较好。婴儿的预后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差,部分原因是婴儿的幕下室管膜瘤发病率更高。脑肿瘤后长期存活的患儿仍面临许多问题,包括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感音神经性聋、生长异常、内分泌异常、放射性坏死、血管病和第二恶性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