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 ) 心包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受累最常见的病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浆膜炎的一种,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胸骨后持续性疼痛,吸气及咳嗽时加剧,身体向前倾斜时可以缓解。
(2 ) 除心包炎外,系统性心脏受累还可能出现瓣膜上长无菌性赘生物如疣状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导致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反流。
(3 ) 大约 60%的患者会出现雷诺现象(遇冷或情绪激动时肢端的动脉阵发性痉挛,肢端血供不足),有时可导致肢端缺血性坏死。
(4 ) 其他心血管受累包括心肌炎、冠状动脉缺血等,患者可表现为晕厥、心律失常、活动耐量下降、胸痛等,甚至心功能不全、猝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若是已确诊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这种病不仅表现在自身抗体的增多,身体的各个系统也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以及环境因素(紫外线照射、某些化学药物、病毒感染)有关。
该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全身症状,可能还伴有多系统的症状改变。如全身症状:发作期的患者常有发热,以低、中度热为主;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状分布的红斑,光敏感,脱发;双侧腕、双手小关节对称疼痛、肿胀,肌肉疼痛或无力;或者伴有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重叠发病。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做一些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观察自己血常规(有无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还要早预防,早发现,避免内脏的损害;在生活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不要日晒和紫外线照射,要预防感染,若有发现及时治疗,不要吃可能会诱发该病的食物和药物,而且对该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切勿抱有消极悲观的心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起病轻重程度及所累及的器官不同,治疗方案也要因人而异,很多患者都知道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激素的使用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长期应用激素会给人身体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库欣综合症、满月脸、股骨头坏死等,这也是很多患者抵触使用激素的主要原因。
长期应用激素确实有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要想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尽早控制症状,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尽早将激素减到小剂量维持的程度,避免长期大剂量的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医生的经验及患者的配合。门诊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由于害怕激素的副作用,在没有经过医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减停激素,导致狼疮复发,得不偿失。
其次,在应用激素过程中可以使用维生素D、钙剂等辅助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饮食也要注意有营养,多吃一些能够补充维生素及钙的食物。
总而言之,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确实不可避免,但是,一般来说,长期应用小剂量的激素治疗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副作用,所以不必过度担心,只要能够坚持规律规范的治疗,不中途放弃,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够达到疾病缓解,且将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时患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关节疼痛和肿胀、皮肤病变、肾脏受累,心血管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
1.疲劳: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患者可能会有持久的疲劳感,无论休息如何,都感觉疲倦和无力。
2.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有长时间的低热或高热,与炎症反应有关。
3.关节疼痛和肿胀: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有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不适,尤其是手、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
4.皮肤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有典型的皮肤病变,包括蝶形红斑、日光照射后皮疹,部分患者伴随皮疹、溃疡、色素沉着等,对阳光和紫外线敏感,暴露后可能引起皮肤病变。
5.肾脏受累: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有肾脏受累的表现,会引起肾炎和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
6.心血管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比如心包炎、心肌炎等,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心律不齐等症状。
7.神经系统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后可能出现头痛、记忆损害、抑郁、认知功能障碍、颅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问题。
以上症状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可能与其他疾病存在重叠,怀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的情况,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判断。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的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诊断需要同时满足4个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SLEDAI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AM(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指标)等。
1.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会有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心脏炎、肾脏炎、神经病变等临床症状。
2.免疫学检查:通过免疫学检查结果为抗核抗体阳性、双链DNA抗体阳性、十字抗体阳性、磷脂抗体阳性等,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诊断。
3.SLEDAI:SLEDAI 是一种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指标,根据一系列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评分,包括关节痛、皮肤损害、肾脏功能、炎症标志物等,高分数表示活动性较高。
4.SLAM:SLAM 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指标,评估多个组织和系统的病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等。这些标准和指标是医生用来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工具,具体的要去医院咨询医生了解。
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心包炎症引起,导致心包积液。渗出性心包炎是心包炎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心包炎症导致心包积液的产生。那么,渗出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心包炎的病因很多,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药物等。渗出性心包炎主要由心包炎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心包内渗出液的产生。渗出液可以是浆液性、血性、脓性或纤维蛋白性,具体类型取决于病因。
心包积液是心包炎的常见并发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除了渗出性心包炎外,心包积液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心包积液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对于渗出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积液,首先需要治疗心包炎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对于心包积液的治疗,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心包炎患者的日常保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渗出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密切相关。了解心包炎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日常保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包炎,医生会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1. 对于由细菌、病毒或自身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心包炎,激素类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强的松是比较常用的药物,初始剂量需较大,以快速缓解症状,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量。
2. 对于患有风湿性疾病的心包炎患者,抗风湿治疗是关键。医生会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3. 对于化脓性心包炎,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等广谱抗生素。此外,患者还可以服用蓝芩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并注意饮食禁忌。
除了药物治疗,心包炎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足量足疗程,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2.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4. 监测病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心包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等多种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和感染因素引起。这种疾病对心脏造成了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了解心包炎的症状,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吸困难:心包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因为心脏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肺循环受到影响。
二、心悸:心包炎患者的心脏会出现心悸现象,这是由于心脏受到炎症刺激,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患者会感到心脏跳动加快或减慢。
三、伴随性症状:心包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伴随性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发热时,患者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烧药来缓解症状。
四、治疗心包炎的方法:针对心包炎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免疫制剂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
五、预防心包炎的方法:为了预防心包炎的发生,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发心包炎的疾病。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心包炎。
心包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及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心包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文将围绕病毒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展开,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发热:发热是病毒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体温通常较高,可达38.5℃以上。针对发热症状,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
二、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病毒性心包炎的早期和晚期症状。早期呼吸困难主要由于心排血量固定,活动时无法相应增加所致;晚期呼吸困难则与胸腔积液、肺部充血、腹水间隔抬高等因素有关。
三、心悸:心悸是病毒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患者常感到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针对心悸症状,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免疫制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四、其他症状:病毒性心包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五、诊断与治疗:病毒性心包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等检查。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六、日常保养:病毒性心包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七、就医建议: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在医学领域,血压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状态的重要指标。血压由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组成,两者之间的压差称为脉压差。一般来说,脉压差在30-40mmHg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当脉压差超过60mmHg时,称为脉压差增大,常见于动脉硬化等疾病。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使得心脏泵血时压力增大,从而出现脉压差增大的情况。
相反,当脉压差小于20mmHg时,称为脉压差减小,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脉压差减小。
针对脉压差异常,患者应积极就医,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进行干预。例如,动脉硬化患者可以通过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戒烟限酒等手段改善血管状态;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预防脉压差异常。
总之,脉压差是反映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重要指标,关注脉压差的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包炎,作为心脏外层薄膜组织的炎症,其发病率在男性中相对较高。这种疾病不仅会引起胸口疼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休克。因此,了解心包炎的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适当的运动是预防心包炎的有效手段。通过进行健康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心包炎的发生风险。
其次,防寒保暖也是预防心包炎的关键。人体受寒后,免疫力会降低,细菌和病毒更容易入侵,引发感染。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受凉。
此外,补充营养也是提高免疫力、预防心包炎的重要途径。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以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预防感染也是预防心包炎的重要措施。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流感高发季节外出。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预防心包炎也具有重要意义。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总之,通过适当的运动、防寒保暖、补充营养、预防感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心包炎的发生。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病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导致持续性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
1.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到3周有病毒感染的先兆症状。轻度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通常是自限性的,但也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最终需要心脏移植。
2.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可能来自心包疾病或部分系统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一系列异常心电图改变。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3.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左心室,右心室少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突然持续剧烈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烧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4.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血流受阻。瓣膜病变可能导致心房扩大,从而引发心房颤动。
5.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
针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电生理治疗包括电生理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瓣膜病变的患者。
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房颤动的风险。
慢性肾衰竭,这一听起来令人畏惧的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结果。慢性肾衰竭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带您了解慢性肾衰竭可能引发的多种症状,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来应对这一疾病。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的代谢产物积聚、电解质紊乱和水盐代谢失衡密切相关。此外,慢性肾衰竭还会影响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等多个系统,进而引发精神萎靡、四肢麻木、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一系列并发症。
针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纠正电解质紊乱的药物等,以控制病情进展。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肥肉、蛋黄等食物,并根据病情调整钾、磷等电解质的摄入。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以促进身体健康。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同时,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治疗、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包炎是一种心脏外膜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急性心包炎是心包炎的一种类型,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其中,心包压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心包穿刺是一种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通过穿刺心包腔,抽取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压塞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心包穿刺的适应症包括:
1. 急性心包炎合并心包压塞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等。
2. 心包积液量较大,可能引起心脏压塞症状。
3. 心包积液性质不明,需要进一步检查。
4. 心包积液性质为化脓性,需要引流脓液。
心包穿刺的操作方法如下:
1. 穿刺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2. 根据心包积液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左侧第5肋间、胸骨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左背部第7或第8肋间等。
3. 穿刺过程中,可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穿刺针准确进入心包腔。
4. 穿刺成功后,缓慢抽取心包积液,直至症状缓解。
5. 穿刺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心包穿刺的注意事项包括:
1. 穿刺前,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包穿刺。
2. 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穿刺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 穿刺后,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重复穿刺。
心包穿刺的并发症包括:
1. 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2. 感染:穿刺过程可能引起感染。
3. 心脏损伤: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心脏。
4. 心脏压塞:穿刺后,心包积液可能迅速吸收,导致心脏压塞。
5. 心律失常:穿刺过程中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总之,心包穿刺是一种治疗急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但需注意穿刺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肝肿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最明显的表现是肝区疼痛,这种疼痛多为隐痛、刺痛或者胀痛。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肿大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例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肿瘤等。
除了疼痛,肝肿大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如发热、黄疸、疲倦、乏力、厌食油腻、恶心、食欲减退、呕吐以及腹胀等。在查体时,医生可以在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并根据肝脏的质地、形状、边缘和表面情况来判断病情。
肝肿大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肝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检测,以及X线片、肝脏平扫、腹腔动脉X线片、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治疗肝肿大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例如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抗肿瘤治疗等。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等。
肝脏疾病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肝肿大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临床症状,患者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