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孙浩

双相共病自闭:为数不少,麻烦很多

双相共病自闭:为数不少,麻烦很多
一项新近发表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的研究称,近三分之一的双相 I 型障碍患儿同时患有自闭谱系障碍(ASD),这对他们本已受损的社会功能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Gagan Joshi及其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55名双相障碍患儿,其年龄在6-17岁之间。结果显示,这些患儿中有30.3%同时患有ASD。另外,无论参与研究的双相障碍患儿是否共患ASD,他们主要的躁狂症状都“惊人地相似”:易激惹、注意分散、判断力下降和活动增加。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共病ASD的患者明显更倾向于展示夸大的特质。
 
共病ASD同时意味着更加严重的精神病理学异常。与未共患ASD的双相障碍患儿相比,存在共病状况的患儿双相发作年龄更早(4.7岁 vs 6.3岁),整体功能评定量表得分也更低(39.5 vs 41.1)。
 
同样,由共病患儿的父母所报道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也体现出同样的趋势:这些患儿在各个版块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未共病的患儿。按照Joshi及其同事的观点,这一结果“提示ASD使得双相障碍患儿的疾病进程愈发复杂化。”
 
这两种疾病,不管是单发或共病,均对患者的教育和家庭功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与136名对照儿童相比,这些患儿家庭环境量表(FES)得分更低,受教育方面的表现也更差。
 
研究者还发现,这些患儿一级亲属罹患双相 I 型障碍的风险亦不受患儿是否共患ASD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观点,夸大是躁狂发作的主要症状之一,而此症状究竟是否同样为ASD的一个独特属性,目前尚存疑问。”Joshi推测,夸大可以独立于双相障碍而出现在某些形式的自闭谱系障碍患者中。
 
“这个结果提示,双相 I 型障碍和ASD之间确凿存在共病的可能,而并非其中某种疾病的症状被简单地混淆为另一种疾病的症状,”Joshi指出,“研究成果仍需进一步确认,但精神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考虑到两者共病的可能性,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焦虑症的十大表现

1.反复倾诉 有些人遭遇一点小事就向身边每个人反复倾诉,就像“祥林嫂”一样,可能是焦虑的迹象。 2.肌肉紧张 双手握拳、背部僵硬、紧捏下巴,焦虑的人往往整个身体肌肉都是僵硬的。可通过定期运动来减压。 3.非理性恐惧 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有些人长期心怀恐惧,却没有具体的害怕对象,就可能是焦虑症在作怪了。 4.惊恐发作 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常持续几分钟,伴随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 5.睡眠质量下降 难以入睡或睡不安稳往往与焦虑有关。许多焦虑患者睡前对一些事情胡思乱想,就像大脑“堵车”,甚至醒来后也难以平静。 6.重温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7.过度担心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若一周担忧超过4天,持续半年,并且恶劣情绪让人痛苦,并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焦虑症了。 8.慢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对心理压力非常敏感,因此,焦虑常会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最为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部绞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9.怯场 有些人对社交存在强烈的恐惧感,甚至花大量时间来思虑即将到来的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极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调节。这些症状让他们难以维持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业受挫。 10.自我怀疑 有些人会围绕某一个问题反复质疑自己,比如“我爱我的丈夫吗”、“我是有能力的人吗”等。这些质疑往往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回答的,也不是绝对的,但他们非要得出一个确切答案,弄得自己很累。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益眠操—————改善睡眠

“六收益眠操”是北大六院孙伟教授“乐眠操”的基础上,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正念心理治疗研发而成。“六收益眠操”主要包括“收腹、收腰、收颈、收头、收身、收胸”,达到锻炼“任脉”、“督脉”及“冲脉”的作用。 第一节 收腹 交叉双手,自然放于腹前,收腹。左右最大限度的转动躯干,一定保持头部不动。 第二节 收腰 左手握着右手,自然放于腰后,收腰。最大限度转动躯干,仍要头部保持不动。 第三节 收颈 并拢双手指,伸直,自然置于颈后,掌心朝前,注意手不要接触到头颈部,最大限度转动躯干,仍然要保持头部不动。 第四节 收头 交叉双手,自然置于头顶部,双臂一定要尽量伸直,最大限度左右转动躯干,扔保持头部不动。 第五节 收身 并拢双手指,举于身体两侧,掌心朝前,左右转动躯干,头部保持不动。 第六节 收胸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左右转动躯干,头部保持不动。 目标次数300次。 放松运动100次。 在做六收益眠操时,躯干转动幅度尽可能大,循序渐进增加转动幅度和次数;练习初期关节异响属正常现象,练习中如有明显身体不适,需咨询医生能否继续练习;头部须保持不动,不能随躯干转动而转动,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现象。

孙浩

主治医师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16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