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的孩子居然说谎一定是变坏了!是这样吗?

我的孩子居然说谎一定是变坏了!是这样吗?
发表人:西柚医师

别执着地追究说谎的罪责,该正视的是孩子‘为什么需要说谎’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境,这些困境包含了很多的学习与适应,通常父母也都愿意陪伴孩子一起练习。不过有一件事情却比较让人难以接受。

 


什么事让父母难以接受呢?那就是----‘我的孩子居然说谎了!!!’

 

孩子说谎了,你会怎么做呢?

1.戳破谎言并询问孩子为何说谎

2.说谎就是不对,先处罚孩子再说

3.撒点小谎无伤大雅,长大自然就懂了

4.对孩子很失望,觉得他变坏或做了坏事

5.觉得没把孩子教好,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教养者

6.其它

 

孩子说谎涉及很多复杂的原因,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当然也有外在的环境的因素,虽然我们可能大约知道孩子为什么说谎,但总忍不住会生气,那是因为孩子在我们的心中就是单纯善良的小天使,所以心中自然无法接受‘说谎’这个人格污点。

 

当我们的心中开始有这样的忧虑时就会开始疑心、关注与放大孩子的各种表现,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而孩子也因此更害怕说出真正的想法。

 

同样身为父母的我能理解当遇到孩子说谎时心里的不适感,但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会有这样的心情很正常别自责,因为‘说谎’通常是对彼此关系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一旦说谎发生,我们在对方心中的价值感与信任感就会受到损害,于是产生了不舒服也不能接受的感受。

 

而不适的感受在各种担忧想像里不断放大,一不小心就会蒙蔽了父母原本最担心的其实是孩子,而不是提防孩子、掌握孩子的大小事好确认孩子不会再说谎。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要成为一个‘好人、好孩子’,也会在任何时候对孩子机会教育所谓好人、好孩子应该要有的形象,可是‘成为好人、好孩子’对孩子而言是抽象的甚至非常遥远。

 

 

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人、好孩子’的确强人所难,这代表着不容许有错,更不能犯错,带着这些所谓的好人包袱,即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与认知互相违背时,孩子就必须用‘谎言’或是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好人不应该要有的缺陷。

 

孩子也会为此懊悔自责,在心里默默扛着这烫手沉重的秘密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深怕好人形象就此毁灭。

 
 
人不可能从不犯错,也不太可能从未说过谎,为了维护在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形象,努力不犯错,即使犯了错也极力掩饰或者在谎言中再一次的自欺欺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过活着,享受成为好人的扭曲荣耀,最后无法跳脱好人的形象让自我行为越来越不真实。

 

我们期许孩子努力成为一个好人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孩子对自己的不信任感,或是在集体中为了成为好人中的榜首得到更多赞赏,可能制造话题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纵然知道并不属实也因背负着好人包袱而将过错推卸他人,甚至沦为不实散播的加害者。

 

孩子慢慢长大,面对外界的诱惑只会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多重,除了家庭里的家人、学校的老师同学外,将来还有更多的人事物要面对,如果一昩的要求孩子成为好人,孩子只会专注在‘成为好人’并维护其实很表面的形象。

 

孩子最应该要有的态度是对自己负责,我们不应该将‘成为好人、好孩子’的压力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害怕犯错孩子就不敢承担自己的错误,也拒绝尝试任何创新改变,只做安全无虞的事。

 

希望孩子不一样就要先改变父母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新的思维引导孩子了解真正的自己,也接受孩子的一切,别让孩子乖乖地待在父母给的框框里不敢真正地呼吸。

 

谎言也是一种表达,‘你为什么要说谎’这句话里有父母的担心,也有对孩子的否定与质疑,没有人喜欢说谎与不断圆谎,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才是我们需要去努力了解的。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宁愿隐藏也不愿对我们倾诉,这些谎言背后的真相是孩子无声求救的讯息,孩子真的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忙,别执着地追究说谎的罪责,该正视的是孩子‘为什么需要说谎’,这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学习与反思的方向。

 

我们几乎不难发现所有人都高谈阔论着渇望自由开放,但其实思想却被自己禁锢着无法自由却未曾察觉。

 

不论是教育或是教养似乎也是这么一回事,总是希望孩子自在快乐做自己却忍不住去担心和避免任何负面的自己。

 

但是人本来就有正与负的面向,唯有认识自己才能不违背想法坦然面对、也接受‘人’本来就不可能完美。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拥有自主权勇于表达想法,父母从旁协助给予建议与正确教导,引导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不刻意闪避负面的自己。

 

因为犯错才能更了解自己,也学习如何应变和发自内心地改善缺失,而不是伪装成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总为了藏匿过错而不断地说谎再圆谎。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请先倾听孩子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并给予尊重,孩子有了父母给的信任才有自信面对自己的过错,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勇于承担后果更不害怕面对挫败!

 
 
身为教育者与父母,要让孩子从经验里学习负责的态度,正确态度累积孩子的正能量,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事,这些答案在孩子心中会越来越清晰的。

 

不在无形中教导孩子用谎言维护别人眼中的好人、好孩子的形象,允许孩子犯错也能拥有最真实的想法,孩子就不会在好人迷宫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尊重并同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气质,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一定比例的细腻与奔放,所绽放的光芒才更显得独一无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实生活中遇到宝宝咳嗽反复不愈,家长们也是愁断了肠,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同行们看到这里可能立刻想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家长们则会焦虑的诉说:孩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见好。其实这种反复咳嗽的孩子多有过敏史,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所以治疗时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但前段时间遇到一个病例,却是“似是而非”,患儿,男,5岁,一年来一直咳嗽,家长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天咳1-2声,一旦感冒则又咳甚,此次就诊已感冒一周余,感冒时即伴咳嗽,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日,口服中药5日,无明显好转,现咳嗽白天为阵咳,睡前和晨起咳嗽较剧烈,干咳,痰少,伴鼻塞,饮食二便均正常,睡眠有时受咳嗽干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推拿治疗一次后晨起及白天咳嗽缓解,睡前仍咳嗽明显,继续治疗3次,并对症开了中药口服,但患儿夜间的咳嗽仍无明显变化,家长提到平时曾间断给孩子滴过西替利嗪滴剂,但没有明显改善,我注意到孩子鼻塞也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不流鼻涕,但是说话时有鼻音,家长说打喷嚏时会有黄黏涕喷出,于是建议家长到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提示为“鼻窦炎”,嘱家长先治疗鼻窦炎,一周后随访,家长诉咳嗽明显好转,夜间已基本不咳嗽。

     

    其实这个病例中的患儿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其咳嗽的原因是患者鼻炎或鼻窦炎鼻腔的炎性分泌物倒流,经鼻后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而咳嗽,其病之根源在鼻部,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遇到久咳不愈的患者,应多方面考虑,不能局限于观察咽、扁桃体、肺的症状体征,忽略“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反复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于疑似患儿应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鼻咽喉镜、鼻窦CT等,以确诊是否存在鼻咽部疾病,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向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多选用抗过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粘液促排剂等药物,局部配合使用减充血剂、鼻用激素等。中医通过个体化辨证,口服中药结合推拿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上预防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 我们都知道睡觉打呼噜并不是睡得香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小孩打呼噜也不例外,大多数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小孩打呼噜主要原因是儿童鼻腔、气道等尚未发育完全,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加上一些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肿胀,炎性分泌物增加,更加重了气道狭窄。

     

     

    常见的疾病有:

     

    1、感冒。由于炎症刺激,鼻塞不通,鼻腔分泌物增多,阻塞鼻道、气道。

     

    2、鼻炎。由于婴幼儿鼻腔狭窄,鼻炎引起的粘膜水肿也会造成气道的阻塞,出现打鼾。

     

    3、过度肥胖。肥胖的小孩仰卧位睡觉时,舌根下坠,阻塞咽喉部气道,引发呼吸。

     

    4、扁桃体肥大。这两个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同时存在。正常情况下扁桃体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当扁桃体肥大时,会阻塞咽腔。

     

     

    5、腺样体肥大。出生后就存在腺样体,2-6岁时容易发生增生,继而不同程度地阻塞后鼻孔,表现为鼻塞,说话有鼻音,流涕。入睡时打鼾和憋气是主要症状。想要明确这个问题,去耳鼻喉科做检查,鼻内镜等检测方法都可以直观的观察。具体怎么治疗,需要做睡眠监测,如果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就要尽快手术切除。

     

    6、哮喘: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导致睡眠时呼吸困难,导致打鼾。

     

    儿童打鼾会对儿童造成以下危害:

     

    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打鼾儿童看似睡得很熟,但其实睡眠质量不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白天的精神、食欲,长此以往会影响身高、体重的发育。

     

    2、学习成绩差。打鼾儿童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打鼾者还会使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致大脑缺氧,更是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

     

    3、变丑。孩子经常张口呼吸时,面部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参差不齐,非常影响孩子的面容。

     

    4、慢性肺心病。

     

    打鼾会降低宝宝的睡眠质量,白天无精打彩,上课注意力下降,而且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如果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小孩打鼾不容忽视,如果家长觉得严重,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寻找病因,及时治疗。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大人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的心思只在玩上面,即使吃了,也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

     

    一顿饭下来,大人累坏了不说,孩子却没吃几口。

     

    吃一顿饭,艰难而痛苦。

     

    宝宝厌食,妈妈烦恼。

     

    孩子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呢?

     

    我们今天就小儿厌食这个话题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指患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等情况,是一种饮食行为异常。 长期厌食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并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

     

    (二)小儿厌食的类型与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肯吃饭,经常胸闷恶心,吃得少,小肚子还胀胀的,大便也偏稀薄,脸色不好看,可能就是属于脾失健运型厌食。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调和脾胃、运脾开胃,可以给孩子吃健儿消食口服液或者健脾消食丸。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陈皮红豆沙,可以起到健脾理气的效果。

     

    2、脾胃气虚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想吃饭,吃了也不消化,脸色发黄,总是看起来懒懒的,很疲惫,出汗又特别多,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脸色不好看,体型比较瘦。

     

    同时,脾胃气虚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眼袋大大的,还容易流口水,这类孩子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一定要注意扶正气。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健脾益气、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小儿厌食口服液。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山药芡实薏仁粥,可以起到不错的健脾胃效果。

      

     

    3、胃阴不足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口干,喝水很多,吃得少,皮肤干干的,大便也偏干燥,小便发黄,经常烦躁,睡不好,睡得少,手足心发热,舌头红红的,很少苔。那么,孩子应该是属于胃阴不足型厌食。

     

    这类型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养胃育阴、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儿宝颗粒。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百合粥、白茅根水或石斛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养胃的效果。

     

    (三)健康指导

     

    1、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零食, 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2、孩子的三餐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还要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避免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而导致孩子厌食;

     

    3、注意孩子的精神调养,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要在饭前训斥数落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因为精神紧张,而失去食欲;

     

    4、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每次我妈教训我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话:“你看看你这脾气,简直和你爸是一个模子刻出的!”而我爸听到这话也不能服输:“哪里像我?她简直和你从头到脚一模一样!”所以我常常在想,我的脾性到底像谁呢?其他孩子的脾性又是随母亲还是随父亲呢?

     

     

    有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早在出生之前就决定了,而决定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与人体脑神经递质有关。

     

    举个例子:荷兰遗传学家曾对一个家族做过研究,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愤怒阈值比常人低,容易遭受挫折和压力的打击从而引起攻击行为。当遗传学家对他们体内的基因编码进行分析之后才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体内都缺少了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项研究揭露了基因和性格的关系,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孩子的脾性在出生之前就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后天因素比较难以改变。

     

    那么归根结底,孩子的脾性到底像谁呢?

     

    其实,孩子的脾性更多的像妈妈,受妈妈的影响更大。各位宝妈们为了孩子辛苦怀胎十月,在整个怀孕期间,宝宝生活在妈妈的羊水里,与妈妈血脉相连,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对其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性格在子宫里便已经决定了,当后期随着成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建立,孩子的性格才会略微有所改变,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各位宝妈们在孕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点行为,为孩子好的性格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1.孕期发脾气

     

    由于怀孕期间身体荷尔蒙的变化加上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心思更加敏感,因此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变得非常暴躁易怒,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可能点燃她们的“怒火”。


    但频繁地发脾气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没有好处的。怀孕的妈妈们在生气时会增加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激素传送给孩子,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妈妈们长期处于易怒情绪下,会导致孩子们感受到相似的情绪,从而对他们性格造成影响。孕期常发脾气的孕妈们,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会容易暴躁易怒。

     

    2.孕期挑食

     

    怀孕会带来一系列孕吐反应,一些孕妇也因此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孕期要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所以各项物质的摄入都要均衡。孕妈们如果孕期挑食严重,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会导致腹中的胎儿无法正常摄入营养。


    同时,胎儿可以从羊水感受到母亲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妈妈们长期吃某种事物而不吃某种事物,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味蕾记忆”,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来也对这种食物挑食,养成同样的习惯。

     

    3.孕期爱操心,情绪容易低迷

     

    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冒险行为”和“抑郁情绪”等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且这个遗传概率在40%-6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妈妈们在孕期爱操心,天天愁眉苦脸情绪不高的话,她们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悲观性格,很小的挫折可能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先天的因素虽然无法有太大的改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品质,因为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后,他也会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略微改变自己的脾性。

     

    所以孕期各位宝爸宝妈们要好好注意孕妈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尤其是怀胎十月是件辛苦的事情,宝爸们一定要多多体谅和包容自己的妻子。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性格!

  • 作者 | 张伟
    文章首发于 | 耳鼻喉科张医生

     

    游泳回来,孩子觉得耳朵堵上了,让妈妈帮着看,里面堵得严严实实淌着水,发出臭臭的味道。

     

    全家人都以为游泳游出中耳炎,带着他着急看诊。

     

    到了医院后,男宝宝表现很乖,也多亏得耳道冲洗给力,配合取了许多人耵聍(耳屎),味道果然非比寻常。

     

    恐怕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次耳道大清理。听力恢复,鼓膜良好,只是和耵聍栓塞,没有中耳炎。

     

    “你们小点声,说话太吵了”。耳朵里声音瞬间不同以往,刚开始孩子还有点不适应。

     

     

    耳屎为什么会臭?

     

    外耳道皮肤的毛囊、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与耳道皮肤脱落的上皮共同构成了耵聍。耳道潮湿、耵聍发酵会产生异味(基本可忍受)。

     

    孩子游泳后,耳朵臭臭的,是因为耳朵进水耳屎发酵的原因。

     

    当然也有其他耳道异味的问题,如胆脂瘤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2019年7月,江苏常州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72岁的女患者。一个月前,老人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疱疹愈合后出现了明显的神经痛。

     

    入院后,医生便对病人进行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可仅仅过了两天,老人便出现频繁恶心、呕吐、无法进食等情况。

     

    随后颈肩部及双上肢麻木疼痛,四肢无力,并很快发展为小便潴留,瘫痪在床。

     

    患者病程发展如此之快,超出所有人意料。据家人回忆,得了带状疱疹后不久,老人便出现了视物不清的症状。

     

    根据这一显著病症,医生依据视神经、脊髓连续三个以上脊段有损害,再辅以MRI中脊髓异常的亚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带状疱疹引发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医生说,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与人类共生的病毒,造成的病理改变也会呈现变化多端的趋势。所以,老人这种带状疱疹合并脑炎、局限性脊髓炎的情况虽然少见但却存在。

     

    众所周知,带状疱疹最常引发的并发症就是后遗神经痛。但如果你对它了解的够多,你就会知道,它可不仅仅只会让你疼。如果身体的这三个部位长了它,还可能会引发青光眼、面瘫、便秘等很多你想不到的病症。

      

    脸部上 1 / 3区域、鼻梁和鼻尖,是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眼分支)的负责区域,当带状疱疹长在额头、头皮、眼皮或鼻子上时,就可能会波及到我们的眼睛。

     

    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轻则出现结膜炎、角膜炎,重则会出现巩膜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青光眼、急性视网膜坏死,并留下视力受损的后遗症。

     

    我们耳朵附近有两条很重要的中枢神经:颜面神经和听觉神经。

     

    当带状疱疹长在耳朵上或是耳朵附近,患者除了会有明显的耳朵疼痛,偶尔也会出现颜面神经麻痹(嘴巴歪向一边,眼睛闭不起来),或眩晕、耳鸣、甚至是听力受损的情况。

     

    生殖器或肛门周边的皮肤,是骶椎神经负责支配的领域,也是身体能够顺利解尿和排便的关键。

     

    带状疱疹病毒一旦波及到骶椎神经,神经系统很可能会失去对膀胱或是肛门的控制,并造成许多症状,比如说患者可能因为肛门无法放松而出现严重便秘。

     

    是不是不相信带状疱疹竟然会带来这么多的并发症?真是可怕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怎么办?赶紧打疫苗呀!

     

     

    疫苗可不能盲目地打,基本常识赶紧先弄清楚!

     

    Q1 得过带状疱疹还需要打疫苗吗?

     

    A:带状疱疹治愈后,并非终身免疫,有1%-6%的概率复发,易发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免疫力低下等。

     

    Q2 得过水痘需要接种吗?

     

    A:得过水痘的人是带状疱疹高发人群,更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Q3 哺乳期的妈妈会传染给宝宝吗?

     

    A:传染给宝宝的可能性比较大!是否需要断奶或隔离,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让医生判断,因为有些需使用局部药物,有些需要抗病毒药物。

     

    Q4 这个疫苗对生殖器疱疹有没有防疫作用?

     

    A:生殖器疱疹属于HSV-2型病毒,带状疱疹属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不是一种病毒。

     

    Q5 打这个疫苗有年龄限制吗?

     

    A:5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越早接种,预防率越高!

     

     

    虽然带状疱疹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也会得。为什么还会有年龄接种限制呢?

     

    因为带状疱疹的诱发跟抵抗力、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相比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也更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所以,爸妈比我们更需要保护,而我们要做的则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到需要的年龄再去接种。

     

    早一点接种,早一份安心!给父母的守护从此刻开始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近日,王女士带着18个月大的女儿婷婷(化名)来到温州市妇幼保健所体检。婷婷身高82厘米,体重8.5公斤,属于轻度低体重、中度消瘦儿童。对此,王女士感到疑惑:“平时除了三餐和点心,还都在给孩子吃钙片,还有各种维生素,怎么会营养不良呢?”

     

    经询问,婷婷平时喜欢吃零食,三餐摄入的量并不多。之后,儿保医生为婷婷制定了详细的干预指导计划,并为婷婷提出了营养建议。(温州网报道)

     

    确实经常收到妈妈们的提问:什么,宝宝吃得多,一天到晚嘴巴都没有停过,老母亲感觉自己不是在给娃准备吃的,就是在喂吃的,好了,一体检,还是营养不良?!

     

    “辛辛苦苦备考,还是不及格”的委屈,估计不少爸妈都有。

     

     

    为啥宝宝们整天吧唧吧唧吃得欢,还吃出营养不良?为啥妈妈们辛苦“备考”还是“不及格”?为什么这个情况还比较普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小南特意写了这篇,来回答这个三连问,爸妈们看看不是这么回事。

     

    这些东西吃再多也没营养

     

    小南接诊过很多小盆友,确实吃得很多但吃得不科学,尤其是这几点,直接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1. 光喝汤不吃肉

     

    “多喝肉骨头汤,汤就当水喝,营养好!”、“宝宝喝汤,肉都炖得没味道了,我们大人吃就行”、“小孩子哪咬得动,只能喝汤啊”。

     

    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些热心建议,老母亲们是不是很耳熟?新手妈妈一枚,育儿路上有点小惶恐,很多都会听从长辈建议。

     

     

     

    鸡鸭鱼肉等熬成的浓汤,看似白白的稠稠的很有营养,喝着味道也不错,其实没多少营养,只有少量的氨基酸、肌酸、肉精和矿物质。

     

    蛋白质呢?不好意思,加热后它就凝固在肉里了,汤里的蛋白质撑死了只有肉里的2-10%。哦,对了,汤里的脂肪含量倒不少,有肉里的40%之多。

     

    光喝汤不吃肉的宝宝,其实吨吨吨下去的都是脂肪啊,能不长胖?虚胖?!

     

    2. 早餐白粥喝到撑

     

    一顿早餐好不好,不是看宝宝有没有喝粥喝到撑。粥既占肚子里的空间,营养又单一,只是碳水化合物。而是看有没有这4类:谷物、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

     

    早餐中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要占到一天总摄入量的25%,如果有3种,那说明早餐吃得还不错,只有2种或以下,不好意思,这顿早餐比较差。

     

     

     

     

    不过爸妈也别走极端,觉得粥或馒头营养不够,就一口都不给宝宝吃,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还是要达到55%左右的。

     

    3. 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水果

     

    蔬菜水果虽然经常连在一起说,但蔬菜是蔬菜,水果是水果,不是一码事。但是,很多长辈觉得是一回事,小盆友们既然普遍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点水果吧,能把营养补回来的。

     

    事实上呢?

    事实上,水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根本没法和蔬菜比,如果宝宝不吃或者很少吃蔬菜,水果吃到肚儿滚圆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素。

     

     

     

     

    小南举个简单的例子,爸妈都知道的维生素C,维C之王猕猴桃也只能勉强和蔬菜打个平手,苹果、梨、桃只有普通白菜萝卜的110。

     

    所以,每天保证蔬菜的摄入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追求高营养密度?

     

    高营养密度,什么东东?所谓营养密度,就是能量和营养素的含量,也就是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食物的整体热量中的占比。

     

    占比越高,营养密度就越高,也就是越有营养。

     

    营养密度低呢?说明这款食物的营养比较少哎,不太适合给宝宝多吃,不然很容易缺乏某些必要营养素甚至直接让宝宝营养不良。

     

    这样的食物,就算宝宝再爱吃,也要克制,不然小肚子好吃得圆鼓鼓,其他有营养的食物就吃不下啦。

     

    而且这类食物一般都是能量过剩、营养缺乏,直接让宝宝虚胖,就是看上去胖嘟嘟肉乎乎的很可爱,一体检,呀,营养不良,直接颠覆+打击到爸妈。

     

    怎么吃食物最合理?

     

    那怎么吃呢,特别是怎么让营养密度高起来?

     

    食物尽量多吃固体的比如米饭,少一些汤汤水水,比如粥、米汤等,也就是少迷信“营养好好”的骨头汤、鸡汤这些,多吃米饭+蔬菜肉类。

     

    对了,水果尽量别榨汁,榨汁榨汁,榨掉的都是营养,留下的是糖分,吨吨吨喝下去,肥胖、龋齿的风险都来了。

     

    固体食物一来营养价值更高(流质食物因为熬煮过程太长,蛋白质、维生素、铁含量很低),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不然都是汤汤水水的,宝宝们也会偷懒的,乐得不咀嚼了。

     

    然后,食物种类多样化,数量可以多一点,每一种不用吃太多。

     

     

     

     

    粗粮呢?

    可以适当吃一点,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粗粮的营养密度要比精细粮高一些,维生素B族和锌也能保留住一些,但是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不健全,粗粮不能吃太多,粗细搭配着来比较好。

     

    对了,烹饪方式简单一点,少一些调味料,特别是少盐少糖少油,尽量保持原汁原味,1岁之前不要额外添加盐(可以适当用点油),1岁后也要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看完这篇,爸妈知道该怎么给宝宝准备营养科学的食物了吧?小南也祝宝宝们都能吃得健康!

  • 为人父母都知道,小孩只要安静准没好事!一位妈妈上网分享自家孩子的杰作,表示自己才看个手机,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好安静,一探究竟后却被“这一幕"吓到花容失色,照片发布后引发广大网友留言!

     

     

    这位妈妈当时与两个分别5岁、3岁的孩子在客厅,吃饱后她看手机,两个孩子则在一旁玩耍。突然间,原本很吵的两人安静下来,她好奇往沙发看过去后发现有个人脸"浮现"在上头,吓到放声尖叫!

     

    原来,这两个孩子正在沙发玩躲猫猫,5岁长子躲进沙发套里面,把整张脸用力往外推挤,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张浮在沙发上的脸孔,让妈妈直呼真的很可怕!

     

    虽然吓人,但5岁儿的"杰作"仍引来众多网友回应,"太吓人了"、"好可怕"、"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哭出来"、"我很久没这样尖叫了"、"看起来好像人面鱼"、"我内心可能会留下创伤"、"会吓到不敢睡"。

     

    有些网友则觉得"好可爱啊"、"半夜看到这个笑出来"、"妈妈还能冷静拍下照片,拍得很好啊"、"看起来可以在低预算的恐怖电影中使用"。

     

    不过,也有为人父母的网友感同身受,"孩子的行为果然都无法不可预测啊"、"我小孩也喜欢躲进沙发套"。

     

    居家安全不可忽视!儿科医生点出“10大危险处所”

     

    孩子通常好奇心重、天马行空、喜欢探索,常会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过针对幼龄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在家中玩耍,仍有许多地方有着潜在危险。

     

    为避免孩子受伤,需注意10个家中危险的地方,呼吁爸妈或照顾者留意居家安全:

     

     

    1. 浴缸、洗衣机

    即使浴缸的水深只有10厘米,也具有让婴幼儿溺毙的程度。平时要确定没有水在浴缸里头,并随手关浴室门。洗衣机周遭也不要放有垫脚物品,防止宝宝爬入。

     

    2. 门窗

    在开关门窗时,务必先确认孩子有无在门窗边,避免夹伤手指或撞到身体。

     

    3. 床铺、沙发

    不论宝宝在沙发或床上睡觉,只要孩子已会翻身,爸妈就必须要在一旁看顾,专家建议最好让孩子睡在“有装围栏的婴儿床”。

     

    4. 玄关

    家中若设有玄关,宝宝又正好处于‘喜欢四处爬’的阶段,建议可用围栏挡住玄关、防止孩子爬入。另外,也可在穿鞋区铺上材质松软的厚垫,以防宝宝不慎摔落。

     

    5. 柜子

    许多人会使用"玻璃装饰柜"摆放物品,建议最好能锁上柜子,避免宝宝被柜中物品吸引而打开柜子门、发生夹手意外。

     

    6. 插座

    婴幼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物品插入插座孔,进而发生触电。建议爸妈可在插座插上安全挡板、或更换为安全插座(例如:插座安全防尘盖、电源插座保护盖、自动安全防护盖)。

     

    7. 楼梯

    会爬行的宝宝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爬楼梯,要是一不留意可能就会滚落下来,因此建议,楼梯口最好能装置安全栏杆或围栏。

     


     
    8. 阳台

    阳台若未加护栏(或阳台门未上锁),甚至在阳台上堆放物品、让孩子有垫脚爬高的机会,恐容易发生意外。

     

    9. 厨房

    一般而言,厨房里的每样器具都有危险性,除了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之外,爸妈也切记不要带着孩子进厨房煮菜或洗碗。

     

    10. 桌子、桌巾

    婴儿幼容易撞到桌角而受伤,爸妈最好在每个桌角加上边角防护套,另外也不要铺桌巾,要是桌上有热食、重物或其他物品时,孩子可能会拉扯桌巾而使物品掉落,导致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