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使用遮盖疗法治疗斜视需注意什么?

使用遮盖疗法治疗斜视需注意什么?
发表人:住院医师李双君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遮盖治疗的效果与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度密切相关。

单眼视物缺乏深度感,会增加孩子生活的不便,有的则是怕被其他小朋友们取笑而不愿遮盖,所以需家长和老师特别关照,共同督促。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被遮盖眼的视力变化,避免发生遮盖性弱视。

弱视治疗易反复,双眼视力平衡后,也不能随意撤掉遮盖,应逐步减少遮盖时间,慢慢停止遮盖治疗,以巩固疗效,所以按时复诊调整很关键,患儿年龄越小,复诊间隔时间越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斜视疾病介绍:
斜视(squint)是指在异常情况下,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当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向眼外肌肌力强的方向偏斜。其典型症状有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头晕、复视、代偿头位(因为患有斜视,患者需要歪脖子、侧着头才能看清物体)等。斜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儿童斜视治疗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知觉缺陷,两眼视力平衡后,再运用非手术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本病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3%,多见于儿童和年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若治疗不规范,则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从而形成弱视或复视[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斜眼看人可能是脑瘫,也有可能是生理性斜视、眼外肌运动障碍等因素导致。

    1.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发作等不适症状,也可出现斜眼看人的情况。

    2.生理性斜视:在新生儿阶段,斜视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眼球肌肉控制尚不完全发育成熟,眼球的协调能力有限。这种生理性斜视通常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

    3.眼外肌运动障碍:新生儿的眼外肌(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可能存在运动障碍,导致眼球无法正常协调运动。这可能是由于肌肉发育异常、神经系统问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旦出现新生儿斜眼看人,且伴随着其他的一些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内隐斜视是一种眼球运动异常,指的是眼睛向内转动,即眼球朝向鼻子方向偏移,其病因包括眼肌功能失衡、屈光异常、眼球结构异常等。

    1.眼肌功能失衡:眼睛的正常运动是由外展肌和内收肌的协调作用完成的。当内收肌过度活跃或外展肌功能不足时,就会导致眼球向内转动,引起内隐斜视。

    2.屈光异常:屈光异常,如近视(眼睛过度近视)、屈光不正(角膜曲率异常)等,可能会导致眼球转动异常,引发内隐斜视。

    3.眼球结构异常:眼球结构异常,如眼球远视、眼球大小不对称等,可能会影响眼球运动,导致内隐斜视。

    导致内隐斜视的原因比较多,一旦出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新生儿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是因为神经和肌肉发育、反射行为、婴儿斜视等因素导致。

    1.神经和肌肉发育:新生儿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视觉控制和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同时控制两只眼睛,以及无法明确地聚焦视线。

    2.反射行为:新生儿具有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其中包括重要的保护性反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是一种反射行为,帮助减少外界刺激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3.婴儿斜视:主要是因为肌肉控制尚未完全协调,眼球运动和定位依赖于多组肌肉的协同作用,这些肌肉负责控制眼球的转动、注视和对焦等功能。由于神经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婴儿的眼肌控制可能不够稳定,这会导致一个眼睛的运动与另一个眼睛不同步。

    如果新生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持续存在,且出现加重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 三棱镜是一种光学元件,主要用于矫正视力问题,可以矫正的斜视有外斜视和内斜视。

    1.外斜视:三棱镜可以通过改变光线的折射方向和角度,将两只眼睛的焦点调整到同一位置,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立体视觉。

    2.内斜视:内斜视患者的眼睛往往向外倾斜,三棱镜可以通过调整光线的折射方向和角度,将两只眼睛的焦点调整到同一位置,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立体视觉。对于某些斜视类型,如垂直斜视或旋转斜视,三棱镜可能无法产生明显的效果。

    在使用三棱镜治疗斜视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发呆的时候眼睛斜视考虑是弱视、隐斜视、外斜视引起的。

    1.弱视:主要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功能异常引起的,和视觉系统发育不良有关,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会低于正常值,在看东西时会出现歪头、眯眼等症状。

    2.隐斜视: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神经支配异常、融像异常、解剖异常、视反射异常等引起的,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头痛、眼胀等症状。

    3.外斜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动眼神经和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可导致外斜视,看东西的时候眼睛会向外偏斜。

    如果出现斜视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眼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正规治疗。

  • 一、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双眼视功能。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双眼视功能异常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斜视,并出现视疲劳、眼痛、头痛、眼红及干涩感等症状,高度怀疑糖尿病时,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斜视的患者,若出现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弱视、复视、混淆视等,应立即就医。

     

     

    二、斜视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斜视确诊后,可通过短期治疗改善,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等一般治疗,药物方面可以选择散疃剂和缩瞳剂、A型肉毒素,但本病一旦确诊,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为斜视矫正手术。斜视需进行短期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等。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的主要方法,轻度斜视可戴棱镜矫治。正位视训练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

     

    2.药物治疗

     

    散疃剂和缩瞳剂:如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等,适用于因屈光调节异常导致的内斜视,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药物性近视。
    A型肉毒素: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某条眼肌麻痹,可麻痹拮抗肌,两侧肌肉都麻痹,力量平衡。

     

    3.手术治疗

     

    本病一经确诊,治疗越早越好,斜视矫正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
    一旦发现儿童或成人斜视, 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斜视治疗达到治疗目标,眼位纠正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三、斜视患者的日常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斜视患者日常要注意保证要保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等,注意用眼卫生,如避免揉眼睛、过度用眼等。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两周内要避免眼内进入异物、水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属要注意看护,避免患者跌倒或被撞伤。

     

    特殊注意事项:斜视的患者无法准确判断空间的深度、物体的远近,在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家属要注意看护,不要跌倒或被撞伤。

     

    四、如何正确预防斜视?

     

    斜视也能防治,但是与其他疾病的预防不一样的是,在于早期发现,并且要早期治疗,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预后效果。细心的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观察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患感冒发热,有出疹性疾病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此时应该观察眼睛是否有异常变化。有家族斜视的孩子也要注意,即使从外观上可能没有什么异常,但也要在两周岁时去医院检查一下视力,因为毕竟家长不是专业的眼科医生,对孩子的视力是否有斜视还不是很准确的判断。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应该做一次眼睛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这样对保护心灵的窗户作用是非常大的。

  • 心律失常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生活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生活中也会出现病理性心律失常,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的,在生活中需要多加预防。预防病理性心律失常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看看有哪些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吧。


    中医注重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患者应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有病的人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该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以上内容介绍的就是生活中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这些预防措施是不是很简单啊。只要平时保持好的心态已经情绪,在平时饮食方面也要合理,工作也要劳逸结合,其实预防心律失常是非常简单的。

  • 慢性肝炎主要是指感染HBV、HCV之后,至肝硬化出现之前的这一段较漫长的肝脏炎症活动期。自病毒进入人体到演变为肝硬化,此间至少需要3~5年甚至10~20年,有可能更为久远。

     

    慢性肝炎怎么吃呢?


    慢性肝炎常因病毒感染,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损害,使得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消耗增加,所以合理地吃对于改善肝功能,恢复病情方面有必要。

     

    持续较久的慢性肝炎饮食以细软易消化、避免高脂肥腻、辛辣刺激为宜。碳水化合物类主食不宜过多,蛋白质应充分补充,维生素类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蔬菜、水果),应该足量以满足肝脏发挥解毒、合成、代谢、免疫调控等方面的需要。

     

    但脂肪类不宜过多,以免肥胖或体重增加过快。蛋白质以肉类(禽、鱼、牛羊肉)、鸡蛋、牛奶、酸奶、豆制品为宜,宜水煮、清蒸或做成肉丸、肉馅等清淡类较好,避免肉丁、肉片、肉块,红烧、油炸、盐渍、烟熏、烧烤等烹饪方法。饮食不宜过饱,少零食和宵夜,晚餐后注意适当运动锻炼。

     

     

     

    慢性肝炎能喝酒吗?

     

    酒经肠道吸收,首先要在肝内解毒,在肝酶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乙醇→乙醛→乙酸,最终转变成热量、二氧化碳和水。即使是健康人经常饮酒或饮酒过量,亦会使肝功能受到伤害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沉积,最终形成结节性肝硬化甚至癌变。酒中含的亚硝酸盐还有致癌作用。


    有人喜欢饮用低度自酿的白酒,因为觉得是纯粮食制作,应该为绿色食品,饮用有益健康。其实这种“土”酒在酿制过程中完全由所加的酒麯自由发酵生成,没有任何工艺流程进行质量把控,所得往往是含有各种有机物如甲醇、甲醛、乙酸乙酯等等与乙醇的混合体。

     

    正规酒厂由先进的工艺进行分离、勾兑,把这些有害物质给剔出去,土酒中的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危害极大,如甲醇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甲醛即福尔马林为重要的致癌物质,加之土酒中的乙醇含量比较低,口味平淡,酒量好的人容易过量饮用而致蓄积中毒。

     

    慢性肝炎如经常饮酒,势必助纣为虐,产生1+1>2的叠加后果。饮酒还妨碍氨基酸、叶酸、维生素B族物质的吸收,对肝病康复不利。

     

     

     

    慢性肝炎怎么睡好觉呢?

     

    慢性肝炎常因肝功能波动、消化功能减退,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胀、乏力、厌食、腰酸背痛,肝区不适等体验,久之影响到精力和睡眠。部分人还可因轻、中度黄疸,升高的胆红素渗入皮肤,除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外,胆盐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导致瘙痒,亦影响睡眠。

     

    其实,对待慢性肝炎需要放松心态,得知配偶患了乙肝,爱人应该去检查乙肝五项,已经有抗体就完全不必担心被传染,没有抗体及时注射疫苗使之产生抗体就行了。到了成年即使没有抗体,一般也不容易被乙肝病毒感染了。患者及时治疗也可使病毒很快失去传染性。对于子代也有良好的阻断方法,所以不需要那么恐慌。

     

    平时注意多运动、做跑步游泳健身等户外活动等,以增加抵抗力。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晚上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一杯牛奶、散步、听轻音乐、不想负面的事情、不看恐怖、苦情影视剧,减少代入感,这些均有利于睡眠。

  • 体检查出乳腺结节或增生,不少女性就慌了,忍不住担心:我会不会因此得乳腺癌?

     

    过度紧张和置之不理,都是错误的做法。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针对不同症状告诉你正确的应对措施,为你的乳腺撑开一把保护伞。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王翔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罗斌

    北京市妇产医院肿瘤科主任  吴玉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何建军

     

    乳腺增生是一种“大众病”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不必恐慌,很多被戴上“乳腺增生”帽子的人,并不是真的有乳腺疾病。约70%~80%的女性都不同程度的有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

     

    增生是细胞通过分裂繁殖而数目增多的一种现象,发生在乳腺组织的增生就叫做乳腺增生,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两种。

     

     

    生理性增生

    女性在月经前,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周期性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肿瘤没有任何关系,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病理性增生

    简单地说就是有病了,需要乳腺专科的医生给出诊断,并要通过活组织检查,弄清楚增生到何种程度,是一般的增生还是非典型增生。

     

    生理性增生不会癌变

     

    轻度的乳腺增生与癌症并无关联,是由于女性体内环境中雌激素水平长期较高,刺激乳腺导管造成的,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

     

     

    有囊肿、非典型增生要警惕

     

    如果乳腺增生严重,或伴发了囊肿,最好能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预防乳腺良性疾病发生恶变。

     

    如果是“非典型增生”,其发生癌变的机会比普通人群高4倍,如果体检时发现了,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当然,女性也不必过于担心,乳腺增生并不等于乳腺癌的早期。

     

    乳腺增生不需要治疗

     

    乳腺增生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

     

    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实在疼痛严重者,已经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睡眠,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提示:3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一到两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查一次。

     

    乳腺结节,九成是良性的

     

    乳腺结节本质上是一种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的可能性并不大,通过诊疗发现的乳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的。

     

    正常乳腺与囊性增生的乳腺

     

    乳腺纤维腺瘤

    常发于育龄期女性,生长缓慢,边界清楚,触感光滑,移动好,质地较硬,无痛感。总体来看,这些乳腺腺病和增生转变为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小。

     

    乳腺囊性增生病

    属于乳腺增生的后期阶段,主要以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特点。少数患者可见到乳管上皮由增生而后转变为癌。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危险,应视为癌前病变。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

    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患者会因为无痛性乳头溢液而就诊。通常为单发,少数亦可多发,多发的乳头状瘤有10%~20%可能会变成恶性。

     

    提示:

    有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史者,有明显的家族病史者,建议30岁后最好每半年做一次乳腺检查。

     

    乳房自检有个最佳时间

     

    除了定期体检,有乳腺增生或结节的女性,经常自查也很重要。

     

    在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这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较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1.视诊

     

    脱去上衣,双臂下垂,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观察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

    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高度。

    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

    乳头是否对称、提高或回缩,腋窝有无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向左、右旋转继续观察。

     

    2.触诊

     

    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检查有无肿块。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

    触摸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指尖压或挤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重要提示!当肿块增大,疼痛失去规律,乳头出现溢液、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时,要及时就医,这通常是乳腺癌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不是女性的专利。

     

    男性出现乳房结节或肿胀感、局部皮肤凹陷或皱褶、乳头内陷或溢液、乳头或乳房皮肤泛红等症状,也要尽快就诊。

  • 男性保健五大疾病困扰男性,男科医生教你防治

    以下五大疾病,看你幸运值如何,是全部多开还是不幸中枪呢?

    前列腺疾病——常见多发

    前列腺疾病已经成为男性最常见的多发病。目前我国已有1.5亿前列腺患病患者。前列腺疾病通常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等。其中前列腺炎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子、在我国15-60岁男性发病率约为8.7%:前列腺增生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并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为0.001%。

    症状临床表现:排尿扰乱: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失禁、尿线分叉、夜尿次数多等。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其他症状尿路损害。

    医生建议;前列腺炎、增生等前列腺通病治疗完全可以控制和恢复,如果患有前列腺疾病,早治疗。预防前列腺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忌憋尿、忌辛辣烟酒、忌久坐、忌性生活频繁,宜多饮水(夜晚适量饮水)、多运动,劳逸结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