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服用抗抑郁药时易出现的一些误区

服用抗抑郁药时易出现的一些误区
发表人:杜慧堂

临床上药物种类繁多,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特殊性,抗抑郁药更是如此。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对抗抑郁药物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药物不起效,甚至被乱用、弃用,本文章将介绍临床上部分患者对抗抑郁药常见的误解及正确认识。

误区一:吃了一周抗抑郁药,情绪没有改善=这药不起效果

患者:医生,你开的这抑郁药我都吃了快一个星期了,我的心情还是很差,是不是这药对我没效果啊?

心理科医生:不是没效果,只是还没起效。打个比喻,抑郁症患者体内的病理改变相当于一台生锈的机器,抗抑郁药一方面起到润滑油的作用,让机器运作的流畅度稍有改善,另一方面还要起到“打磨”的作用,“打磨”是需要花时间去除掉锈迹,使机器重新运作,这个过程一般需要 2 周,也就是说,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为 2 周。所以说,吃了一周抗抑郁药,情绪没有改善≠这药不起效果。一般来讲只有连续使用足够剂量的药物 4-6 周无效,才能判定药物无效。

误区二:药物副作用太大,我偷偷减半吃

患者:我这药都吃了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是没效?

心理科医生:你都定时定量吃的吗?

患者:我…我担心药物副作用太多,只吃了一半。

心理科医生:临床上药物使用剂量范围都是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果,只有足够剂量,才能在体内形成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浆内药物浓度),才能形成“打磨工具”(见上文),并进行有效的“打磨”。若将药物减半吃,“打磨工具”不能成形,自然就不能起到抗抑郁效果了。

误区三:别人吃有效,我吃也有效

患者: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吃这个药的,可是他只需要吃 1 片,为什么我要吃 2 片呢?

心理科医生: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剂量范围,如文拉法辛剂量范围 75-225mg/天,艾司西酞普兰 10-20mg/天等等,在剂量范围之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有效剂量(我们称之“最小有效剂量”)后,维持这个剂量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都会有所差异,这就是同一种药物别人只要吃 1 片,而你需要吃 2 片的原因。

患者:可是我还是担心副作用大。

精神科医师:每一个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也只是小部分患者出现,医生一般会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来选择药物,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即使服药后出现了不舒服,并考虑和药物有关,轻度的不舒服一般会在一周时间内自行消失,如发生明显的不舒服,可停药并复诊,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误区四:抑郁发作,就吃抗抑郁药

患者:我明明是抑郁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吃抗抑郁药?

心理科医生:抑郁发作≠抑郁症,抑郁发作是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但抑郁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它精神障碍,排除抑郁症诊断的抑郁发作就不一定需要吃抗抑郁药了。

患者:您的意思是说,抑郁不一定要吃抗抑郁药吗?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呢?

心理科医生:对的,常见的情况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例,该病不仅可以表现为抑郁发作,还会交替出现躁狂发作,即情绪高涨,高于既往情绪变化范围,思维十分敏捷,精力充沛等等,当躁狂发作出现持续 1 周,便可考虑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此情况下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即使处于抑郁发作期),一般不需要加用抗抑郁药。而精神分裂症即使伴有抑郁情绪也是以抗精神病药为主。

患者:我认识一些朋友,有的是你说的那个“双相情感障碍”,有的是得了身体上的疾病,然后出现抑郁的表现,他们都在吃抗抑郁药,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心理科医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果出现了重度抑郁发作,甚至有消极自杀的想法或行为,也要考虑使用抗抑郁药,但要避免使用易转躁(诱发躁狂发作)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而如果患有躯体疾病,比如小脑萎缩导致行动困难等,病人因为疾病的痛苦也有可能出现抑郁情绪,目前大量研究显示,抑郁情绪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以抗抑郁药为辅助用药,可以更好地治疗原发疾病。

专家解读:

每一种药物之间都有共性与特异性,抗抑郁药与其他药物的共性在于,患者都需要服用足够的剂量才能起效,并且需要在结合病情变化的情况下缓慢调整用药剂量,而且每一种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不能预防,但能观察、监测。而相比于降压药、降糖药等短时间内起效的药物,抗抑郁药起效时间需要约 2 周,这便是它的特异性,因此,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急不得”!

专家解读:

抗抑郁药的使用远远不止说明书上说的简单,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吃抗抑郁药,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以及同时存在的其它疾病等多种因素,只要其中一种因素有所变化,治疗方案就有可能天壤之别。因此,患者必须要在专业精神科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随意用药、换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没有人喜欢漫长又难熬的夜!

     

    沾枕头就睡的状态,是体力劳动年代的常态。

     

    现代人经历着繁忙的白日,本该好好休息的。但晚上躺下就想娱乐会儿,“某音,某某视频,某站”一打开,翻起来就没完没了,慢慢发展成了“报复性熬夜”。

     

     

    久而久之,这些人白天醒不了,晚上却睡不着,不得不靠传说中的“安眠药”来维持。

     

    但是,安眠药用不对,不但会成瘾,还会有损健康…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老师,为大家讲讲安眠药的那些事儿。

     

    不是安眠药,是催眠药!

     

    在医学专业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状况的药物被称为“催眠药”。

     

    而不是更被人熟知的“安眠药”,一字之差的专业含义却是大不相同的。

     

    这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加快入睡,也就是缩短睡眠潜伏期,同时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的主观感受。

     

    但是大家应该对催眠药的效果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过于依赖或者“成瘾”。

     

    “任性吃”,不可以

     

    首先,催眠药都是处方药物,任何处方药物的使用,都有复杂性,都需要配合医嘱

     

    其次,我们目前使用的催眠药都有一定药物依赖性,存在发生药物依赖的潜在风险,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国家对这类药物进行较严格的管理控制,只允许凭处方在医院购买。

     

     

    第三,失眠非常常见,但也很复杂,它首先是一种临床症状或综合征,患者都说是失眠,背后的疾病却不尽相同。

     

    催眠药是帮助病人入睡并延长睡眠时间,但对其他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情绪,就没有治疗作用了。

     

    用催眠药,有3大原则

     

    催眠药服用的原则有3个:

     

    1. 按需:

    只有在超过平时入睡时间仍不能入睡的情况下再用,服用3-10分钟后去卧床,不论能否入睡,当晚不再加服药量或其他催眠药。

     

    2. 间断:

    在连续使用2-3晚,睡眠基本满意后,就停一次,决定停用的当天,有可能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此时也不要轻易服用,要带着“大不了熬一夜”的决心按时卧床、按时起床。

     

    睡眠对人健康的意义和食物很类似,即总体上虽然不可或缺,但偶尔一天不睡觉,就像一天不吃饭一样,虽然会有一些不舒服的体验,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

     

    3. 足量:

    足量的意思是一次性服足剂量,但不要自行加量,甚至服用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高剂量。

     

    哪种失眠才能用药?

     

    催眠药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治疗,患者只要是说“就是单纯的失眠”了,原则上就可以使用催眠药了。

     

    但要强调3点:

     

    1) 催眠药是处方药,属于比一般处方药管理更严格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因此要在医生处方、观察下使用,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一种催眠药。

     

    2) 使用后,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便于医生评估,一定要按照正确服药方法来服用。

     

    3) 单纯的使用催眠药,或者换用其他催眠药,甚至是效果不满意时,都要及时复诊,请医生对病情进行下一步评估,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方案。

     

    如何避免催眠药依赖?

     

    催眠药虽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正常使用这种风险并不高,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避免催眠药依赖,关键在于不自行增加服药剂量,包括自行超剂量范围服用一种或者同时服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避免与酒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联合服用。

     

    但有种情况,患者表述“离开”药就不能睡的“依赖”,哪怕吃很少剂量的催眠药就能入睡,不吃那一点药就睡不着,这种情况不是真正的药物依赖的表现。

     

    如果是吃那么“一点药”就能保持满意睡眠,是可以继续服用的;但如果情况出现了变化,吃药后的睡眠不能保持满意,就应该及时复诊。

     

    最后,祝广大读者都能“一夜好眠”,安心入睡。

     

  • 抑郁症是一个人们了解较早的疾病。但人们往往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对病不予重视。其实,在正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通过检查和问诊能很快确诊抑症。目前也有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抑郁症。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可得到改善。抑郁症主要改变人的情绪,不影响人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1、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 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 变笨了;3)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 生活不能自理。

     

     

    2、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 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3、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 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

     

    躯体症状是相对精神症状而言,就是身体感到不适。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很多病人都有身体不适: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一般老年患者多见。这些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如果您或您的父母家人感到身体不适,又查不到其他器质性疾病,建议您到专科医院就诊,也许精神科医生会帮助您尽快恢复健康。

     

     

    4、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 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 痛风这个病,自古有之。古时候哪些生活条件好的王公贵族容易得这个病。但是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高嘌呤的食物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导致痛风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得了痛风之后,除了需要注意生活习惯之外,在适当的时候服用药物控制疾病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

     


    但是现在人无论是得病时间长的,还是得病时间短的。都对于痛风的用药存在一定的误区,这里跟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1、没有明确诊断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第一次痛风发作的时候,往往会被误诊为关节扭伤。再加上痛风发病的时候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会在没有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血尿酸的情况下误诊为局部感染。这时候常规用药是青霉素,这种误诊误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因为痛风这个病,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即便我们不用药物治疗,在一周左右患者的红、肿、热、痛症状也会自行缓解。这种缓解往往反过来会让医生或者患者更加确信这些症状是由于感染、炎症引起来的。

     


    但是,在临床上,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类药物,对于痛风的急性发作非但没有效果,还有可能加重病情。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尿酸一样,都需要经过肾脏的过滤和重吸收,在尿液中被人体排泄出去。而抗生素的代谢产物显然与肾脏有更强的亲和力,这就导致肾脏会有限排泄抗生素的代谢产物,导致尿酸在体内的蓄积。进而出现血清尿酸升高,加重病情。所以一旦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服用抗生素时需慎重。


    2、急性发作期单用降酸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楚各种痛风治疗药物的作用。简单归纳一下,痛风急性期用药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抗炎药,这里的抗炎药物指的是以秋水仙碱为代表的,针对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有特异性治疗效果的药物。第二类是止痛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除了止疼效果好之外,还能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炎症。所以在临床上,医生也经常给痛风患者开这个药。第三类是降酸药,这类药物以别嘌醇、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为代表,主要用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很多人不清楚各类药物的疗效,误认为非布司他、别嘌醇和苯溴马隆都是痛风治疗药,所以在痛风发作期,有的患者只是服用降酸药物,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降尿酸的药物会让体内的尿酸指标骤然降低,尿酸忽高忽低会诱发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所以,降酸药物在急性发作期可以小剂量使用,配合中药和特异性抗炎药物一起使用,能有效的减少尿酸盐结晶对肾脏的影响,但如果单独使用则弊端大于益处。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1、什么时候用药?

     

    根据以往医生经常的建议或过去指南建议,很多患者习惯于晨起后服药。但很多患者都有凌晨的血压“晨峰”,即一早5~6点出现血压高峰。也有些患者夜间血压也高。因此,这些患者应晚饭后睡前服降压药。

     

     

     

     2,要关注,别过度。

     

    近年来专家们天天讲,指南也反复说,要有效预防卒中,就要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这在理论上没错。但在实践中出了问题。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很重视保健,每天频繁测血压,甚至每一到两个小时就测一次,甚至夜间还起来测。血压一波动就紧张。去问医生,有些医生就给患者开上一瓶作用快的降血压药,如卡托普利。有的老两口都有血压高,每一小时互相测血压,越测越紧张,越紧张越高,一瓶100片卡托普利不到一周就含服一空。这就是一种“血压焦虑症”。服降压药的种类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因为用了3-5种降血压药,血压仍然波动,因而在前一时期被误导过度治疗,接受了肾功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术后血压波动依旧。

     

    我劝说过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变了自测血压的行为。提出“要关注,别过度!”血压不但很快平稳了,需用的降血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大幅减少。如要想知道自己血压是否24小时平稳下降,可必要时做一次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而不要自己在家过于频繁地测血压。 

     

    3、高压(收缩压)不高,

    低压(舒张压)高,

    脉压小,怎么办?

     

    这种情况多见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他们到医院门诊最常问的问题是“哪种降血压药降低压更有效?“实际上,所有降血压药都既降高压也降低压。不存在哪种药比哪种药降低压更有效。这些患者往往肥胖,很少运动,吃的过多,有的大量喝酒,睡觉打鼾,过度娱乐熬夜等。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限酒,控制好体重,保证充足睡眠。才能更好发挥降血压药物的降低压效果,甚至可能减停药物,拉开脉压,保持血压正常。

     

    4,单纯收缩压升高。

     

    高压(收缩压)高,低压(舒张压)不高,甚至低,脉压大,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药物没有单降收缩压,不影响舒张压的药物。但降血压药物对血压下降的幅度取决于用药前基础血压升高的程度。用药前血压越高,降压药对血压降得越明显。因此,对老年人单纯的收缩压升高,降血压药对收缩压下降明显,对舒张压影响较小或很小。而收缩压增高是卒中最大的危险。不要因过度顾虑舒张压下降,而不敢用降血压药控制好收缩压。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可以,但如降至140mmHg以下,自我感觉良好,也更好。

     

    5、常年血压90/60mmHg,

    甚至有时80/50mmHg是低血压吗?

    需不需要治疗?

     

    如能常年保持这种血压水平,是正常的。不是低血压。这种血压水平的人卒中风险更小。不需用药,无需治疗。有时这些患者有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容易归因于“血压低”,实际与血压关系不大,很可能与睡眠不足,焦虑/抑郁有关。

     

    6、与精神情绪相关的血压升高。

     

    我经治过一些患者,平时血压从来不高,但遇到情绪激动或焦虑急性发作时,血压突然升高。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伴有心率加快、出汗,在一些初诊医生处,首先被怀疑嗜铬细胞瘤,一通检查,一无所获。于是给患者开上一瓶降压起效快的短效降血压药,嘱咐患者血压高时来上一片。不但治标不治本,反而有的患者用了这种降压药后血压降的过快过低,心悸头晕更重。双心医学对高血压的治疗非常重要。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呼吸暂停都会导致血压波动。

     

     

    7、血压高了,不要“讳疾忌药”。

     

    一些中青年发现血压高,对服降血压药有顾虑,怕吃上了,停不下来。尤其无明显症状时,更对用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可控。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用药。如果初次发现高血压,血压增高程度不重,收缩压介于140-150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90-100mmHg之间,又有肥胖,缺少有氧运动,大量饮酒,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吃动两平衡,控制体重,能使体重先从原有基础上减10%。可先不用药,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如六个月后血压仍高,应开始用药。改变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建议这些中青年患者不要抵触用药,可一边用药,一边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效果出来了,再尝试可否把药物减量。停药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我己有这种经治的病例。但如初诊时血压已达到或超过160/100mmHg,应及早用药,同时改变生活方式。

     

    8、有些高血压患者冬季寒冷时血压更高,

    夏季血压会低一些。

     

    可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种类的多少或剂量,夏季可适当减量或减少种类。

     

    9、高血压患者如同时有糖尿病(这种情况很常见)

     

    除了认真控制血压和血糖,既使化验单上显示坏胆固醇在参考范围内,没有向上指的箭头,也应同时服用小剂量他汀。

     

    把坏胆固醇降到2.6mmol/L以下。这比仅降压降糖能更大幅度减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在这里再提醒一下,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高血压,坏胆固醇也不明显增高,也应服小剂量他汀。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没有糖尿病,但吸烟,查尿有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坏胆固醇不高,也需服用小剂量他汀。

     

    10、高血压病的控制不能仅限于药物,

    也需要慢病防控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睡眠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

     

    原发性高血压病虽有些家族史,但源头上还是生活方式病。

  • 典型案例近来,编排部里一向活泼开朗的晓雪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了,而且时常叹气,念叨活着累、没意思。原因是与她相处两年的男友突然另有所爱,尽管晓雪嘴上说“不属于自己的早晚会失去”“天涯何处无帅男”之类的酒脱话,可她情绪的变化却揭示了其内心的苦恼。一天,她苦笑着说,她会不会得抑郁症了......

     

    无独有偶,一直自信能考上北大的倩倩得知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北大分数线的时候,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见人。她的妈妈犯难了,担心这样下去女儿会生病,可又不知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他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能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的情况。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2.遗传

     

    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10%-13%;在孪生子中,这个比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

     

    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4.躯体疾病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则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5.性格

     

    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大。

     

    6.其他

     

    一些心血管药、激素、避孕药,甚至是一些非处方药均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虽然我们对有关抑郁症病因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不论老幼、贫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过抑郁症。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抑郁症的心态原因

     

    一般而言,导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造成这种情绪上的不良状态,主要与八种心态有关。

     

    1、走极端

     

    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到挫折便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价值

     

    2、以偏概全

     

    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复出现。生活中、这类人一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3、消极思维

     

    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眼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消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

    "医生让我晨起服药“

     

    根据以往医生经常的建议或过去指南建议,很多患者习惯于晨起后服药。但很多患者都有凌晨的血压“晨峰”,即一早5~6点出现血压高峰。也有些患者夜间血压也高。这些患者的正确服药时间应该是晚饭后睡觉前。

     

     -2-

    “哪种降血压药能降低压”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常出现高压(收缩压)不高,低压(舒张压)高,脉压小的情况,因此他们希望找到一种降低压特别有效的药物。

     

    实际上,所有降血压药都既降高压也降低压。不存在哪种药比哪种药降低压更有效。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我们观察发现,这些患者往往肥胖,很少运动,吃的过多,有的大量喝酒,睡觉打鼾,过度娱乐熬夜等。

     

    因此改变的关键不是药物,而是要管住嘴,迈开腿,限酒,控制好体重,保证充足睡眠,才能更好发挥降血压药物的降低压效果,甚至可能减停药物,拉开脉压,保持血压正常。

     

    -3-

    “高压高、低压正常,怕低血压不敢吃药”

     

    高压(收缩压)高,低压(舒张压)不高,甚至低,脉压大,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我们要知道,降血压药物对血压下降的幅度取决于用药前基础血压升高的程度。用药前血压越高,降压药对血压降得越明显。

     

    因此,对老年人单纯的收缩压升高,降血压药对收缩压下降明显,对舒张压影响较小或很小。所以我们不用太顾虑舒张压下降。而收缩压增高是卒中最大的危险,必须要控制好。

     

     -4-

    “常年血压90/60mmHg,甚至有时80/50mmHg,当成低血压治疗”

     

    如能常年保持这种血压水平,是正常的。不是低血压。这种血压水平的人卒中风险更小。不需用药,无需治疗。至于这些人群中的一部分出现的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容易归因于“血压低”,实际与血压关系不大,很可能与睡眠不足,焦虑/抑郁有关。

     

     -5-

    “高血压不严重,先不吃药,先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

     

    一些中青年发现血压高,对服降血压药有顾虑,怕吃上了,停不下来。尤其无明显症状时,更对用药有抵触情绪。实际上,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可控。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用药。

     

    如果初次发现高血压,血压增高程度不重,收缩压介于140-150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90-100mmHg之间,又有肥胖,缺少有氧运动,大量饮酒,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吃动两平衡,控制体重,能使体重先从原有基础上减10%。可先不用药,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如六个月后血压仍高,应开始用药。

     

    改变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我建议这些中青年患者不要抵触用药,可一边用药,一边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效果出来了,再尝试可否把药物减量。停药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我己有这种经治的病例。

     

    如初诊时血压已达到或超过160/100mmHg,应及早用药,同时改变生活方式。

     

     -6-

    “一年四季认真吃药就好”

     

    有些高血压患者冬季寒冷时血压更高,夏季血压会低一些。可根据血压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的多少或剂量,夏季可适当减量或减少种类。

     

    而且,高血压的控制不能仅限于药物,运动处方、心理睡眠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也要齐头并进才行。

     

    本文得到授权,采编自微信公众号@胡大一大夫

    更多诊疗信息请点击: https://pro.m.jd.com/mall/active/3NiZAeXmQsmDMPZEcKh8Lg5PLuqj/index.html

  • 说到抑郁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随着对抑郁症的不断了解,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个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损害。抑郁症属于精神范畴内的疾病,它不仅让我们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也渐渐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伴有幻听幻觉的情况,在疾病的折磨下,很多患者走向了自杀的深渊。抑郁症虽然很可怕,但是这种疾病的发展不是一时之间的。在经过长时间的抑郁和压力之后,患者的精神压力达到了巅峰,从而爆发了疾病。其实抑郁症来临的时候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经常说这4句话,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了。

     


    要是我死了,大家就都解脱了

     

    抑郁症患者在自己饱受折磨的时候,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抱了很大的歉意。他们对自己身上出现的这些症状,既无奈又自责,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家人和朋友。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和自己默默斗争了很久,但还是被这个可怕的疾病吞噬了。觉得自己拖累了别人的患者常常觉得只有自己的死亡才能给大家带来轻松。所以如果你经常脱口而出这句话,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人

     

    患上抑郁症之后,患者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无数次的贬低和否认。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心底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一点用处的人。这样的想法让抑郁症患者在病情中越陷越深。如果在你的内心中始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经常把"我没有用"句话挂在嘴边,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状况,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问题。

      
    我的心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当抑郁症来临的时候,患者心理对外界有了隔阂。身边的悲喜都影响不了他,患者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冷暖感知。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的内心空荡荡地,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很有可能已经被抑郁症悄悄缠上。

     

    一定是我不够好,不够坚强

     

    当疾病来临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在痛苦挣扎之余,对自己充满了否定。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坚强,做得不够好,才让疾病缠身。其实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父辈遗传,成长阴影,基因突变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但是在失去正确的感知之后,抑郁症患者只会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否定。所以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坚强的人,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十分渺小和无助的。特别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更让他们痛苦不堪。在深深的自责和自我贬低中,他们在疾病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但是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能配合医生,进行一定的药物控制,抑郁症患者也能重新恢复健康和活力。

  • 你是否有经常打瞌睡,做事提不起精神,整天希望躺着,不想干活,做点事情感觉很累,很辛苦,不愿意活动,还特别喜欢睡觉,喜欢一个人独处,经常心情波动比较大,比较不好?如果你长期有以上的这些症状,那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了。


    一位女生因为经常嗜睡,疲乏,被诊断为抑郁症,除了心情不好,还伴有一些身体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是否有疑似的情况。
     

    高二女生确诊抑郁症


    很多人也许不会把懒和抑郁症挂钩,嗜睡也许只会认为是身体不适,但是,这位女学生却被诊断为抑郁症,是否有颠覆了我们平常的认知?这位女生经常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周末休息也感觉到身体疲乏,也许我们平常只会认为是压力大,但是她的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抑郁症除了心情低落,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现在抑郁症越来越普遍,其实是有必要科普一下抑郁症的症状,让更多人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症状


    第一:平常不喜欢说话,甚至不想说话,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不喜欢社交。


    第二:疲倦,乏力,好像很懒的样子,兴趣,激情都没有了。


    第三:心情不好,低落,不仅如此,还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健康的恶化,比如经常呕吐,长期没办法睡眠,心跳加速,精神高度紧张,无法放松等等的情况。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自己调整不过来,一直持续在这种状态,那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有抑郁症,及早进行干预。

     

    千万别重视物质,忽略心理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觉得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孩子还会抑郁呢?在这个攀比的时代,大家都在被无意识的压力围绕着,抑郁不是物质带来的,而是我们的内心调整不过来的一种状态。


    我们看,现在的课业,比以前重得多,工作上,时代飞速发展,我们一不留神,就会掉队,然后被人潮不知道冲去后面什么地方,但是年轻人,有几个会随波逐流?在重压之下,能撑过去的是英雄,撑不过去就成抑郁了。
     

    家也并非港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并不是个人的问题,时代飞速前进,肯定是有着很多压力,虽然说压力是动力的源泉,但是过度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当我们被现实的“求不得”打败了的时候,就会想逃离,但是逃不走,只能成了病,这也是疾病形成的原因。


    以前,家是港湾,但现在基本上不是的,如果家庭和谐,那是你的福气,很多家庭只是装作和谐,实际上重压之下,烽火四起,所以大家也别在家庭里面寄托太大的希望。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


    第一:多去大自然走走,可以结伴而行,可以一个人走,当心情不好,还是建议独处一段时间,不然见到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喜欢的事,恐怕心情会更加不好,但是并不建议在家里面独处,而是亲近大自然,然后给予自己一些时间,半天,一天,两天等等都可以,看自己情况确定,调整好自己再回归工作,家庭,生活。


    第二: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找人倾诉,哪怕到寺院,到教堂倾诉自己的委屈,郁闷,不开心,做了什么事都是可以的,每隔一段时间倾诉一下,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希望的只是倾诉,并不是要一个答案,倾诉完就会好转,所以在倾诉前,要告知对方不要出声,就静静地听,不然,对方如果插嘴给予意见,也许效果没那么好。


    总而言之,抑郁症虽然调整有方法,如果实在症状太严重,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干预。

  • 对于那些家有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挑战。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孩子病情的波动也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家人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冀,理应成为能够提供支持和温暖的港湾。本文为这些父母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要区分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和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并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帮助。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严重。实际上,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症状所困扰。虽然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治疗,并且父母的帮助能促进孩子康复。你的关爱、指导和支持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抑郁,并让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如果你是一名感到抑郁的青少年······

    你可以寻求帮助,并且你对情绪的控制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无论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沮丧,你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此刻的你感觉更好。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虽然青少年时期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或不当行为是正常现象,但抑郁症却与之不同。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忧郁。抑郁症会根本上地破坏青少年人格,引起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绝望或愤怒感。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或态度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下是青少年做出“不当行为”来应对其痛苦情绪的一些方式。

     

    出现学业问题

    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面对学业产生挫败感。

     

    离家出走

    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说他们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

     

    滥用毒品和酒精

    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不幸的是,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低自尊感

    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

     

     

    手机成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

     

    鲁莽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参与高风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狂喝滥饮和不安全性行为.

     

    暴力

    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

     

    青少年抑郁症还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我伤害。尽管抑郁症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干扰家庭生活,你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孩子感觉好受一点。第一步是要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以及当发现了这些征兆时你该如何去做。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迹象

     

    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但做到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一定会表现出悲伤。相反,易怒和激越会是最显著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易怒且充满敌意

    - 频繁流泪、哭泣

    - 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

    - 对活动失去兴趣

    - 学校表现不佳

    - 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

    - 坐立不安和激越

    - 无价值感和负罪感

    - 缺乏热情和动力

    - 疲劳或精力缺乏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比较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表现差别很大。与成人相比,以下症状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易激惹或愤怒情绪。如前文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其情绪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伤为主。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容易沮丧或暴怒。

     

    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

     

    对批评极其敏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

     

    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只是在经历青春期,请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平时有何不同。激素和压力能导致青少年偶尔的焦虑发作,但不能解释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感或易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抑郁严重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同时滥用酒精或毒品的青少年,经常会想到、谈到自杀或试图自杀,而且实施成功的人数越来越惊人。因此,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任何自杀意念或行为。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应密切关注的自杀征兆:

     

    - 谈及打算自杀或拿自杀开玩笑

    - 说些类似“我死了会更好”、“我希望自己永远消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之类的话

    - 喜欢正面地谈论死亡,把死亡浪漫化(“如果我死了,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我”)

    - 撰写有关死亡、垂死或自杀的故事和诗歌

    - 行为鲁莽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将贵重财物送人

    - 像永别一样地与朋友和家人道别

    - 寻找武器、药品或其他方式用以自杀

     

    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请不要坐等这些令人担忧的症状自行消失。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请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棘手的行为和情绪都意味着有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告诉孩子你已经注意到了哪些抑郁症状和你对ta的担忧,并以此开启沟通。然后,让孩子分享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并做好认真倾听的意愿和准备。不要总是质问ta(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者被当作懦夫),但要明确表示你已准备好并愿意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

     

    如何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重点在于孩子正在和你沟通。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 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理解他们的感受。 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愚蠢或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掰扯明白。哪怕是善意地试着解释“事情还没有那么糟”也会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仅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孩子嘴上声称一切如常,但对导致抑郁行为的原因没有作出解释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建议1:促进社会交往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远离他们的朋友和过去喜欢的活动。但是,孤独只会让抑郁恶化,所以请尽你所能帮助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优先考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每天都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走神或分心。面对面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能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请记住:谈论抑郁症或孩子的感受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你的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避免社会孤立。尽你所能让孩子与他人保持接触。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邀请朋友过来。参加有其他家庭一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见面并建立良好关系。

     

    让孩子融入集体。提议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运动,课余社团,或艺术、舞蹈及音乐课),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虽然孩子起初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当他们重新投入生活时,他们会感觉更好并重拾热情。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强大的解郁良方和自尊助推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这会给予他们目的感。如果你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也会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宝贵经历。

     

    建议2: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不幸的是,青少年群体以不良的健康习惯而著称:熬夜,吃垃圾食品,以及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和电子设备。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建设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控制这些行为。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理想情况下,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但这些锻炼不该是无聊或痛苦的。发挥你的想象力:遛狗、跳舞、打篮球、远足、骑自行车、滑板运动——只要能动起来,都是有益的。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当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时,体育锻炼和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两者都会使症状恶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孩子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营养,食用富含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此让大脑进入最佳健康状态,帮助情绪改善。摄入太多含糖或淀粉的食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偏爱的“肥宅快乐食品”)只会对他们的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鼓励充足睡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机能状态——长达每晚9-10小时。确保你的孩子不要熬夜,直到能够满足必要的、能够改善情绪的休息时间。

     

    建议3: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他人的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善,但这还不够。当抑郁严重时,请毫不犹豫地求助在青少年治疗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

     

    让孩子参与治疗选择。当选择专科医生或寻求治疗方案时,请务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意向参与治疗,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偏好并自行作出决定。没有一个治疗师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与某个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不来电”,请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士。

     

    探讨治疗选择。与你选择的专业人士就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谈话治疗通常是一种良好的初始选择。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孩子的抑郁症可能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则可能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不幸的是,一些父母会力图选择抗抑郁药,而放弃其他昂贵或费时的疗法。但是,除非你的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或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服药和/或持续观察),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权衡这些治疗选项。总体而言,在更普遍的治疗计划中,抗抑郁药是最有效的。

     

    药物治疗存在风险。抗抑郁药是针对成人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它们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大脑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抗抑郁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包括许多针对儿童和成年早期患者的安全顾虑。并且我们已经得知它们会增加某些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患有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或曾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前两个月自杀风险最高。应密切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的迹象。

     

     

    青少年抗抑郁药治疗: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注意到以下问题,请致电医生:

     

    - 出现或产生更多的自杀念头/言论

    - 自杀的示意或企图

    - 开始或更加抑郁

    - 开始或更加焦虑

    -  激越或坐立不安

    -  惊恐发作

    -  睡眠困难(失眠)

    -  出现或更加易怒

    -  出现攻击性,愤怒或暴力行为

    -  冲动行事

    -  多动的言语或行为(躁狂)

    -  其他异常行为变化

     

    建议4: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当患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支持。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他们是有价值的、被接纳和关爱着的。

     

    要理解他们。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会是艰难和令人心力交瘁的。有时,你可能会体会到精疲力尽,被拒绝、绝望、心烦意乱或其他多种负面情绪。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非故意变得难缠。他们正在遭受痛苦,因此请尽力保持耐心和理解。

     

    参与治疗。无论是参加心理治疗还是正确服用任何处方药,请确保孩子遵照所有的医嘱。追踪青少年病情的变化,如果抑郁症状似乎变得更严重,请致电医生。

     

    保持耐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可能崎岖不平,请保持耐心。为微小的胜利感到欣慰,并为偶尔的挫折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比较。只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

     

    建议5: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家人)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患抑郁症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但是,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继续照顾好自己非常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在急需支持时向他人求助。你无法一个人包揽所有事情,所以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来帮忙。拥有支持自己的一群人能让你在帮助孩子时保持健康和积极心态。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沮丧、无助或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尝试融入朋友们,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减轻情绪强度。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孩子患抑郁症的压力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向家人坦白。不要为试图“保护”其他孩子而回避其患抑郁症的话题。孩子们能感受到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往往会想象出更坏的结果。坦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同时关注其他孩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压力或焦虑,因此请确保不要忽视“健康”的孩子。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或专业帮助来处理他们对这一情况的感受。

     

    避免相互怪罪。父母可能容易将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但这只会让原本充满压力的现状变得更糟。此外,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孩子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情况以外,家人可能不需为此“负全责”。

  • 精神疾病、神经性厌食呕吐、睡眠障碍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1.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等。这些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强迫观念和行为、对身体状况的过度担忧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是以厌食、消瘦、闭经、虚弱为特点的女性心理疾病,而神经性呕吐是一种反复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为特点的疾病。这两种疾病都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习惯,缓解呕吐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3.睡眠障碍:包括进睡困难、易醒、早醒、夜惊、梦呓、夜游几梦魇等。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和情绪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找到睡眠问题的根源,调整睡眠习惯。

    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理治疗。不过在选择心理医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心理医生,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因为精神狂躁的症状想购买药品,向医生寻求帮助。

    医生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处方。

    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顺利获取了药品,并获得了医生的建议。

    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 那天,阳光明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心中五味杂陈,因为我知道,这次我需要面对的,是那曾经让我痛苦不堪的躁狂发作。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医生,她微笑着向我打招呼,那温暖的笑容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地查看我的病例,没有一丝急躁。

    在了解到我的病情后,***医生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告诉我,这次需要继续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Ⅰ),并告诉我如何调整剂量。她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深感安心。

    在用药过程中,我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医生那温柔的声音,她总是能给我最合适的建议和安慰。她告诉我,躁狂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只要按时服药,积极面对,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医院的魅力吧,它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结束这次问诊时,***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她的关心让我倍感温暖。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在这里,我找到了专业的医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建议。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

  • 那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一个在躁狂症中挣扎了十年的患者,鼓起勇气,点击了那个陌生的链接,进入了互联网医院。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在线上与医生交流。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我向他倾诉了吃药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他不仅没有嘲笑我,反而给予了我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我告诉他,我每次停药都会犯病,而吃药则让我体重飙升,我对此感到无比痛苦。医生没有立即给出治疗方案,而是先询问了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他建议我尝试运动,每天锻炼半小时,以此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慢慢地,我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医生还建议我可以尝试阿立哌唑,一种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

    我又一次在线上与医生沟通,询问了阿立哌唑的具体用法。医生详细地为我解释了用药的剂量和频率,并告诉我,如果服用后感觉困倦,可以尝试调整服用时间。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药物治疗。虽然一开始我还是有些担心,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渐渐放心。渐渐地,我感到自己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它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在这里,我找到了与自己病情相匹配的治疗方案,也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工作桌上,我坐在电脑前,等待着医生的回复。我是一名来自武汉的患者,近期因为狂躁症的问题,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

    我选择了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我宝贵的时间,而且医生的专业知识也非常丰富。在等待的过程中,我通过平台上的医生助理,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狂躁症的基础知识,这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终于,医生回复了我的信息。他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我的疑问。他告诉我,奥氮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狂躁药物,对于我的病情可能会有帮助。

    然而,医生也明确告知我,由于线上问诊的限制,他无法直接为我开具处方。我需要线下就诊,保留相关资料,这样平台才能进行处方审核。虽然有些失望,但我也能理解医生的做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决定前往武汉市一家知名医院进行线下就诊。在医院里,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为我做了全面的检查。最终,他确认了我的病情,并为我开具了奥氮平的处方。

    当我拿到处方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安心。我知道,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会逐渐得到控制。同时,我也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耐心解答了我的疑问。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感谢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让我能够更加方便地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服务。

  • 躁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其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怒、精力旺盛等。对于患者而言,长期服用抗躁狂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首先,长期服用抗躁狂药物可能会对大脑造成影响,导致记忆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

    其次,抗躁狂药物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导致抵抗力下降。患者容易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此外,长期服用抗躁狂药物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由于躁狂症和抑郁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家人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躁狂症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同时,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总之,躁狂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加强日常保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疾病康复。

  • 狂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行为冲动、思维奔逸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是狂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认为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然而,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狂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停药过快可能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出现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

    其次,停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自我监测:患者在停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 保持心情舒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狂躁症症状。

    3. 定期检查:停药后一年内,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适当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情绪,增强体质。

    5. 遵医嘱:患者在停药过程中,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狂躁症患者应充分了解停药的风险,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近日,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了多年的躁狂症问题。通过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服药情况,医生给予了我非常专业的建议和处方。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医生还提醒我在使用药物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和放心。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成功预约到了需要的药品,并得到了关于用药的详细指导。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专业,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跳动的文字似乎在诉说着我内心的焦虑。我叫小王,一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普通职员。最近,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平静的日子突然变得混乱不堪,只要有一点不顺心,我就会变得暴躁,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了解到了互联网医院。在犹豫再三后,我鼓起勇气,决定尝试线上问诊。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他们的平台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

    医生非常耐心,她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然后仔细倾听我的描述。我告诉她,我最近总是感到焦虑和烦躁,情绪波动很大,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医生安慰我说,这很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情绪问题导致的,不必过于担心。

    医生建议我做几个测评量表,以更准确地了解我的病情。在她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躁狂状态评定量表。结果显示,我确实存在焦虑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医生告诉我,这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她为我开了一些药物,并告诉我如何调整生活习惯,以帮助我改善情绪。我感到很庆幸,因为互联网医院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情绪逐渐稳定,工作生活也恢复了正常。我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也感谢那位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和耐心。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会越来越健康。

  • 那是2022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一个平凡的母亲,带着我的孩子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旅程。

    孩子自从确诊为轻躁狂以来,我们的日子变得小心翼翼。线下,我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李大夫。李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极具耐心,总是能耐心倾听我的每一个疑问,给我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病情逐渐稳定。今年2月4日,我们开始尝试减半片利培酮的剂量,结果出奇的好。孩子不再频繁地笑,但笑容也变得更加自然。学习上也变得专注起来,成绩也有所提高。

    然而,孩子偶尔会出现发呆的情况,这让我有些担忧。于是,我又一次联系了李大夫。李大夫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告诉我,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

    在李大夫的指导下,我们逐渐调整了孩子的用药方案。从每天2片碳酸锂和1片利培酮,到现在每天晚上1片碳酸锂和1片利培酮,孩子的病情一直稳定。今天,我又一次联系了李大夫,根据他的建议,我们决定从今天开始减1片碳酸锂片,并开2盒利培酮。

    和李大夫的每一次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是孩子的医生,更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多的信心。

  • 最近,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问诊,咨询了我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耐心听取了我的描述,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医生通过友善的沟通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心和放心。

    经过医生的评估,我得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了所需的药品。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医生还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让我感到非常贴心。

    我非常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和细心指导,让我在互联网医院也能得到像线下就诊一样的专业医疗服务。希望大家在遇到健康问题时,也能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