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蛋疼”不是开玩笑

            “蛋疼”不是开玩笑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朱文龙

 

        “蛋疼”这个调侃的词汇算是网络热词了,但是如果你真正“蛋疼”的时候可不要羞于启齿。“蛋疼”——那是你的睾丸告诉你“我病了”

        阴囊部位疼痛常见病因有: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等等,今天我们说的是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睾丸扭转。 多发生于青年男性,睾丸扭转和自身精索发育偏长有关,夜间阴囊、会阴部受凉是直接诱因,多在半夜突然出现阴囊剧烈疼痛,同时可伴恶心呕吐。由于阴囊或会阴部受凉,引起睾丸剧烈收缩,精索扭转成麻花状,导致睾丸缺血,睾丸一缺血,后果很严重。由于疼痛部位在难以言说的地方,导致患者不好意思去医院就诊,容易耽误病情。

        曾经我接诊过一个15岁男孩,夜间突然出现阴囊疼痛,同时伴有下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考虑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抗炎治疗两天后,阴囊疼痛更加剧烈,才来我们医院就诊,经过阴囊彩超检查,睾丸没有血供,已经缺血坏死。最后只好将该侧睾丸切除,把对侧睾丸固定在肉膜上(防止对侧睾丸出现扭转坏死)。

        在这里再次提醒年轻男性朋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立即!立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去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可以做阴囊彩超检查,如果出现睾丸横位或者阴囊空虚,睾丸血供明显减少,基本上可以判断是睾丸扭转。需要立即手术探查,达到睾丸复位,在四个小时之内手术可能恢复血供,时间过长造成睾丸缺血坏死,就需要切除睾丸!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在恶性肿瘤中已占据第七位,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然而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很容易误诊,是因为它不像其他恶性血液病一样,有其典型独特的症状,明确的化验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最初起多有腰痛症状,活动后加重,化验尿常规可能会发现尿蛋白,随后病人可能反复咳嗽、胸痛,逐渐出现胸闷、气短,但是疼痛与呼吸无关,查血常规一般能发现出现贫血,检查胸片或胸部CT可能发现骨质破坏,但直至出现重度贫血仍未引起重视。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在骨髓中形成肿瘤并产生大量异常抗体堆积于血液或尿液中,这种恶性肿瘤产生大量异常的免疫球蛋白,浸润骨髓及软组织,常累及骨盆、脊柱、肋骨和颅骨。偶尔累及其他部位,特别是肺部和生殖器官。而且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常常由肾脏排出,并可损害肾脏,有时引起肾功能衰竭。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片段沉积于肾脏或其他器官可引起另一种严重疾病-淀粉样变。尿液中会出现一种称作本-周氏蛋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片段。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检测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中原始或幼稚浆细胞>15%,有时也可以低于15%.此细胞分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通常把成熟红细胞粘连在一起呈缗钱状。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叫做M蛋白。

     

    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同时有牙龈出血、紫癜多见。还会出现高黏滞综合征,这种由于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导致高血钙及大量M蛋白,因而引发高黏质血征,当外周血涂片浆细胞>20%时,可诊断为浆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非常容易漏诊或误诊,有的人即使后来确诊,但已经晚了。例如,有的患者因“全身疼痛、呃逆”辗转多家医院未能确诊,一些女性、老年病人因为腰疼诊断为“骨质疏松”,长期服用钙剂无效也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血液科进行相关检查。

     

    其他异常因素反复肺部感染、病理性骨折,原因不明的蛋白尿以及血沉异乎寻常的增快等,也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事实上,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可怕,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一般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门诊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化疗可以改善大多数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的病人诊断明确后予以化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另外,65以下的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也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 摔一跤、翻个身甚至咳嗽一声、打个喷嚏就能骨折?别不信,Dr.京听说了一个病人的事情,仔细和大家聊聊。

     

    30岁的小刘在浴室中滑了一跤感到疼痛,速速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小刘不仅仅是骨折,骨密度检测提示小刘轻度骨质疏松。这让小刘非常惊讶,“这骨质疏松,我才30岁就患上了?”

     

    提起骨质疏松,大家可能和小刘一样,脑子里立刻会想起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但事实并非如此,骨质疏松在我国已经逐渐年轻化,一些年轻人要是坚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骨质疏松;有些老年人更加严重,甚至打个喷嚏都能骨折,成了一个“玻璃人”。

     

    有调查显示我国 60-69 岁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 50%-70% ,同年龄组男性发生率不到 30% ;70 岁之后女性的发生率更是高达男性发生率的 4 倍

     

     

     

    小刘正值30多岁,这个年纪正是骨量最高的年纪,却被诊断为骨质疏松,这无疑令人惊讶,随着骨质疏松开始年轻化,关注自己的骨质永远都不嫌早。

     

    骨量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加,呈现一个峰值图像,30岁就是我们的骨量累积高峰,等到后面随着年龄增加骨量会越来越少,等骨密度降低到一定阈值,就会被诊断为骨质疏松,这也是为什么一提起骨质疏松,我们的脑子里先浮现出的就是老年人。

     

    但女性的雌激素会促进骨质摄取钙等促进骨量的元素,所以绝经对于女性来说,也属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关键性原因。年龄和绝经这两个生理原因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危险方式来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喝酒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而对于年轻人来讲,膳食结构不合理,钙离子和维生素D的量不足,导致骨质流失严重。像小刘一样正值应该骨量最高的年纪就患上了骨质疏松,经常久坐不运动几乎成为了这届年轻人的标配。骨头缺乏运动刺激,就“懒”于从血液中摄取钙离子,也会加速骨量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有很多人骨折了去医院查才发现自己骨质疏松,但身体可能早在骨折之前就已经提醒你:“你的骨量可能变得不足”。

     

    当身体出现以下情况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1.背部疼痛或肌肉抽筋;

     

    2.身高变矮,驼背;

     

    3.容易骨折,多见于髋部、脊柱和手腕;

     

    4.牙齿松动,胸闷气短;

     

    5.走路不稳易摔倒。

     

     

    当这些信号出现时,尽早去医院检查自己的骨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医生会开具一些二磷酸盐或者甲状旁腺激素来刺激骨形成,配合上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下面是骨质疏松自测量表,大家一起来测测自己究竟有没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并非是小病,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它是导致老年人后期生活变差的始作俑者,要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关键在补钙,而如何补钙就是一门学问了,并不仅仅是吃钙片那么简单。

     

     

    1 补钙还只能牛奶来

     

    用骨头汤补钙是谣言,汤里存在的大部分钙盐都不能被人体利用,而且汤中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不宜过多食用,要想补充自己体内的钙质,喝牛奶就够了。

     

     

    2 补充维生素D是关键

     

    钙和维生素D是绝好的补钙伴侣,维生素D会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是补钙的好搭档。

     

    3 浓茶要少喝

     

    钙离子会和草酸等阴离子结合形成钙盐沉积,导致体内钙离子沉积下来,甚至会变成结石卡在胆囊或者尿道中,因此,减少浓茶的摄入是关键。

     

    4 多运动

     

    一定要多运动,多运动才会刺激骨头吸收血液中的钙离子,使骨量增多,骨头变得坚硬。即便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也要遵照医嘱适量运动哦。

     

     

    Dr.京温馨小提示:患有骨质疏松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及时亡羊补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也会有着很好的效果。关键还是在预防,年轻人应该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注意钙质的补充,防止久坐多运动。骨质疏松并非是小病,我们应该从现在就重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小儿胆结石究其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是孩子爱吃大鱼大肉、糕点甜食、精米细面,而不愿吃粗粮蔬菜,致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上升,促发胆结石形成。

     

    二、是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比较差的边远山区乡村的儿童,孩子在饭前便后或玩耍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容易引发蛔虫感染,一旦蛔虫进入胆道,虫卵和死亡的残体便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继之细菌、胆红素、脱落上皮细胞等便围绕该核心沉淀下来,逐渐形成胆结石。

     

    三、是有些家长盲目过多地给孩子补钙,导致钙质在胆囊内沉积,凝聚成结石。

     

    四、是有些孩子吃饭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既打乱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胆汁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胆石症。

     

    五、是不常活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的孩子,胃肠道蠕动缓慢,不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滞留于胆囊内浓缩变稠而形成结石。

     

    六、是有的孩子患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溶血性贫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也是引发胆石症的潜在因素。

     

    胆结石,对小儿有什么危害?

    多数小儿胆石症属于隐匿性的,有症状也不典型,平时孩子出现腹痛也多在心窝部,伴有腹胀、厌食、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常被当成消化不良、胃炎、胃痉挛。

     

    有的患儿因吃得过饱,引起右上腹疼痛,常发生在夜间,呈阵发性发作,并有恶心、呕吐及大汗淋漓等症状;

     

    较大结石堵塞胆道时,患儿可出现黄疸;若是合并 感染,会出现高热、寒战,严重者易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上医院看医生,做B超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

     

    怎样预防胆结石?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吃好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尽量少吃过于精细的糕点、甜食和肥厚油腻的动物性食品,鼓励孩子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既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胆汁排出,又能防止胆囊上皮细胞脱落,帮助消化吸收脂肪,有助于 防止结石形成。

     

    讲究卫生洗净小手。从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讲卫生,不生病”的道理,自觉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不啃咬指甲。

     

    尤其是要教会孩子科学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玩耍回来及接触过脏东西后要洗净双手的好习惯,可有效地预防寄生虫感染。

     

    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上幼儿园后,如果坐的时间多,活动时间少,或久坐看电视,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相应增高,致使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随之上升,促发胆结石形成。

     

    因此,要注意增加孩子的活动量,多带孩子到草坪、体育场去跑跳玩耍,打羽毛球、骑童车、做幼儿体操等,运动可振奋精神,增强体质,改善和促使脂质代谢,防止肥胖,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方法。

     

    及早消除诱发胆结石的隐患。发现孩子有肠道蛔虫症,要及时彻底地进行驱虫治疗。若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扩张、溶血性贫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应请专科医生诊治,以防患于未然。

  • 腰痛痛起来要人命,很多白领、上班族常常以为腰痛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如果你经常腰痛,而且渐渐地不止腰痛,连臀部、腿部,有些甚至连足底足背都会痛,这个时候你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了!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你可以再自测一下,进一步看看是不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毕竟导致腰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

     

    平躺在床上,单腿抬高(如果自己无法抬高可以让朋友家人帮助自测),当腿抬高至60度的时候疼痛并没有加剧,还可以耐受,并没有导致其他部位出现疼痛的情况,这个时候基本可以判断我们的神经根没有受到压迫,也就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可能是腰肌劳损。

     

    当腿抬高至60度,疼痛加剧,腿部呈放射样疼痛,这个时候可能表示我们的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压迫到神经了,这个时候建议大家找更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

     

    如果发现自己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是没有康复的可能了?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药物、牵引、理疗和休息等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如果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1. 卧床休息: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些是因为日常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腰椎,过度压迫导致的,这个时候休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卧床3~4周,大部分疼痛症状都可以缓解;

     

    2. 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增加腰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也就是让“突出的那部分回归正常”,从而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不过此项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 理疗舒缓:有技巧的推拿按摩可以很好放松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下手可别太重;

     

    4. 药物治疗:止痛药物、脱水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手术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超过三个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经常复发疼痛加重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适应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手术治疗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前者常用于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后者对于人体损伤较小,但无论哪一个都要在术后做好康复训练,只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腰疼~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心绞痛的“痛”误导了很多患者

     

    最近在人民医院门诊遇见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自述毫无不适,陪妻子看病时,也顺便做了体检,包括冠状动脉CT,发现3支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狭窄(60%-85%),医院当即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说这是生命的保障,不做随时可能发生心脏意外。患者要求给段时间考虑考虑。此后,每天开始出现胸部和后背疼痛,为持续性,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运动时反而消失。原本睡眠好,体检后开始出现睡眠障碍。

     

     

    大家读过说说心绞痛(1)所介绍的心绞痛的特点,患者表述的症状肯定不是心绞痛,而是意外发现了冠状动脉病变,对做不做支架,心中十分不安和纠结,“虑病”导致的“躯体症状”。这就是我讲的病(变)与症(状)分离。

     

    当时我给他做了运动心电图,患者运动到心率150次/分时,出现了心电图II 、III 、aVF和V4-5-6的水平下降,并出现胸骨后的紧缩感。医生及时终止了运动试验。我告诉患者这种感觉就是心绞痛。患者却困惑的反问我,没感觉到“疼”啊?就是胸部发紧。

     

    我给他解释,心绞痛是从拉丁文译过来的。心绞痛的症状特征不是刀割针扎样锐利疼痛,正是患者感受到的这些紧缩感、压迫感。

     

    这时患者和妻子共同回忆起,两年前有一次下雨,没带雨具,急跑回家途中,发生过与这次运动试验一模一样的症状,但不是疼痛,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心绞痛。平时生活、工作中再没有过那次急跑的运动量,以后未发生过类似症状。

     

    患者为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我为患者认真解释了不必要做支架,应放松心情。患者不吸烟。告诉他坚持用他汀,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要坚持用药,用阿司匹林,并用 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建议做心脏康复。

     

    这个患者实际有两种心脏不适。一种是真的劳力型心绞痛;另一种是焦虑(“虑病”“虑支架”)导致的躯体症状。

     

    这种稳定的冠心病,支架并不延长寿命,没有必要。

     

    病(变)与症(状)分离的案例

     

    一位60岁女性患者,有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血脂无明显异常。体检做冠状动脉CT,三支血管都有不同程度临界病变。患者平时从无症状,运动中也从无不适。就诊医院未做运动试验评估,直接让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前降支中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60%狭窄,左回旋支狭窄85%(患者说术中医生谈知情时告知狭窄90%,装了一个支架)。

     

    支架术后患者“从无一天舒服过”,胸闷,胸痛,后背痛,全身乏力,易出汗,心悸,近期出现“心脏痒痒”的“奇怪感觉”,睡眠越来越差,无论左侧、右侧卧位,还是平卧,总感胸部不适。

     

     

    无症状的一个血管远端放那个支架有意义么?为什么不事先做下运动试验评估呢?这是一个完全不必要的支架。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焦虑所致的十分泛化多样的躯体症状。患者还感到在导管室医生说的和后来打印报告的血管狭窄程度不一致,对此心里也很有意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黄中臣、张勇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

     

    什么是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或更准确称之为精索扭转,是一种泌尿科常见疾病,是指因为睾丸和精索发生沿纵轴的异常扭转而导致阴囊急性严重疼痛,并引起同侧睾丸和(或)其他阴囊结构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睾丸缺血、梗死的病理情况。常发生于青少年,其次是新生儿期 。

     

    常见诱因包括:长时间剧烈活动、阴囊的直接外力、以及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提睾肌发生强烈痉挛等。隐睾症发生癌变而使睾丸增大更易诱发睾丸扭转。

     

    研究显示生精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在缺血4小时即出现缺血性坏死。

     

    另有研究报道,睾丸扭转程度不同,导致睾丸坏死的时间也不同:

    扭转90°,睾丸坏死的时间约为7天;

    持续扭转180°,3~4天发生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360°,12~24小时将出现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720°,2小时即会发生睾丸坏死。

     

    6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时间,有徒手复位成功的可能;时间越久,睾丸功能丧失的可能越大。

     

     

    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睾丸扭转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患病一侧睾丸和阴囊会剧烈疼痛。

     

    (1)急性起病,表现为阴囊内睾丸剧烈疼痛。初期为阴囊隐痛,随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有时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

     

    (2)查体:早期无阴囊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阴囊红肿、触痛;发生扭转的睾丸在阴囊内的位置显得较正常睾丸高一些。托起阴囊或睾丸时,疼痛加重;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在小儿身上,往往更不容易诊断,小儿会有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病情一般发展较快。新生儿缺乏主诉,诊断只能依靠局部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查体时,普雷恩征 (Prehn's sign) 阳性,即托起阴囊或移动睾丸时,扭转程度加重,新生儿哭闹加剧;罗希征 ( Roche's sign) 阳性,由于睾丸扭转不完全时先阻断静脉,静脉回流不畅引起肿胀;睾丸、附睾均肿大,使两者界限不清。

     

    怎样诊断?

     

    答: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怀疑睾丸扭转者,及时进行辅助检查。

     

    (1)彩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表现:睾丸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睾丸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彩超在不全性扭转早期可出现假阴性,睾丸扭转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CDFI检查,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在CDFI检查模棱两可时,应尽早手术探查。

     

    (2)核素扫描。

     

    表现:患侧睾丸血管显影期减弱,实质显影期减弱或消失,并出现晕环反应。

     

    (3)诊断可疑者,可手术探查确诊。

     

    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答: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睾丸附睾炎:

    患者常有发热表现,可以触及肿大的附睾轮廓,彩超检查可见附睾睾丸血流增加,普雷恩征 ( Prehn's sign) 阴性。

     

    (2)绞窄性腹内疝:

    腹股沟疝嵌顿可以出现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与体征。应特别注意与腹腔内睾丸扭转鉴别,后者没有肠梗阻的体征,而且疼痛点比较固定,甚至在轻柔手法下可以触及腹腔内肿大的睾丸。

     

    (3)阴囊外伤:

    该类患儿常有明显外伤史。血肿时彩超可见睾丸周围无回声区,其中见飘动的细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

     

    (4)鞘膜积液:

    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不痛。彩超可见阴囊内睾丸形态正常,睾丸周围有液性暗区。

     

    (5)睾丸附件扭转:

    睾丸附件一般指苗勒管残余。睾丸附件扭转同样好发于青少年,发病急。但睾丸本身无变化,仅在睾丸上方或侧方触及豌豆大小的痛性肿块。

     

    睾丸扭转表现为急腹症时,还需与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等进行鉴别。

     

    如何治疗?

     

    答:睾丸扭转的早期,用徒手复位即能获得良效。但发病时间一长,只能手术治疗。处理原则:及时复位, 力争在6小时内完成手术,如睾丸已坏死,切除坏死睾丸, 对侧睾丸可行预防性固定。

     

     

    重点提示

     

    睾丸扭转初诊时极易误诊,常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睾丸萎缩而被切除, 要提高警惕,仔细查体,完善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

     

    对于儿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度,有下列1种情况者,及时行阴囊彩超检查:

     

    青少年夜间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突发的剧烈腹痛;

    腹股沟出现肿块并压痛; 

    婴幼儿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

    阴囊触痛或托举痛。

     

    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对睾丸扭转麻痹大意,疼痛时一忍再忍,以致延误了早期治疗,个别人因此丧失生育能力,酿成终生不幸。因此,青春期及其前后的患者如突然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尤其是青少年,应考虑到睾丸扭转的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检查诊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孙慧

    受精卵着床可能出现小腹痛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大约在6—8天进入子宫内膜完成着床。在着床过程中,母体会发生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或不适症状,但由于个体差异,症状因人而异。在着床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小腹略有隐痛、酸胀不适,有时会伴有乳头的胀痛,身体乏力等症状。

    受精卵着床是什么意思
    性交后,男性射出的精液中约含1-3亿个以上的精子,这支庞大的队伍就在女性生殖道内争先恐后地逆流而上。精子靠它的尾巴摆动,以每分钟2-3毫米的速度游动,经过漫长的旅程--阴道、宫颈、宫腔后,到达输卵管,在这里精子和卵子(实为停留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会合。精子的头部和体部进入卵细胞内,精子细胞膜融合于卵细胞膜上,此卵称为受精卵。常只有一个精子能进入卵细胞内部与之结合成受精卵,这种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的生物学反应,称为透明带反应。
    附着随着透明带的局部穿孔或整个消失,靠近内细胞群一端的滋养层迅速分裂,并贴近子宫内膜上皮、两个相对组织面的微小绒毛跨过空隙,广泛地呈指状互相交错,随后绒毛互相交织。植入囊胚(又称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后,内膜上皮细胞的胞膜逐渐消失,变为多核细胞体,滋养层也分化为两层,内层保留细胞膜,称细胞滋养层。外层细胞膜消失,称合体滋养层,合体滋养层有很强的侵蚀力,侵蚀子宫脱膜,形成小缺口,使胚泡慢慢地陷入到子宫内膜致密层下,到受精后约第10天,整个胚泡位于子宫内膜中,第11天在子宫内膜处有小血块和细胞碎片构成的闭锁栓,第12天胚泡几乎全部被增生的上皮所覆盖,并形成一个小隆起,着床即完成。

    受精卵着床症状有哪些?
    着床的生理现象很复杂,虽然有些共同的规律,但是个体差异又非常大,通常来说,在受精卵着床的初期,很可能存在这些症状:小腹有一点隐隐的痛和酸酸的感觉,胀痛乳头有触痛感,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感冒疲惫的感觉。
    1、月经期不来潮,停经是受孕早期的最早、最重要的“信号”。凡是月经周期一向正常的已婚育龄妇女,如果月经过期超过10天以上,就应考虑到有怀孕的可能,如停经超过2周以上就需要到医院检查原因。
    2、胃口的变化,有些妇女在月经过期不久的时候(1--2个星期)就开始发生胃口的改变。平常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不爱吃了。一般经过半个月至一个月,这些症状就会自然地消失。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多在清晨或空腹时发生。有些孕妇特别喜好吃酸性和生冷食物。就是所谓“害口挑食”。
    4、乳房变得更柔软,如果你的乳房感到刺痛、柔软又肿胀,你可能怀孕了。这种症状在受孕之后的前几天就可能出现了。在你的身体适应大量的荷尔蒙之后,这种疼痛就会消退。
    5、出血或痉挛的症状,在排卵与着床之后的八天,可能会出现轻微粉红色或棕色的污迹,痉挛也可能会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原本在生理期内,可能也会有一些点状出血,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生理期。这是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的结果。
    6、疲倦,在受孕后,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现象,精力明显下降了。总是会感到疲惫不堪。
    7、排尿次数多,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之后,就开始分泌绒毛性腺激素(hCG)。使得尿液增加,排尿次数增多。
    8、乳房发生变化,怀孕后,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刺激下,于第8周起,乳房逐渐长大,乳头和乳晕部颜色加深,乳头周围有深褐色结节等现象,12周以后还会有少许清水样乳汁分泌。

  • 家里的长者经常身体这边痛,那边痛,经常不清楚是骨头关节出了问题,还是神经受到了压迫。有的人是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了,有的人则是活动时间越长酸、麻、痛反而越厉害。的确,这两个问题都是以不适,疼痛,酸麻的形式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发作’的时间。

    运动后疼痛缓解以炎症、消退为主。

    若局部关节、肌腱、韧带在发炎,通常患者会自我描述“早晨起来很不舒服,走路会好一些”,或“休息后刚站起来就疼,但是再走一步就不那么疼了”。针对这一点,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炎、退化的结果。

     

     

    不管是在肩部,还是指脚趾,髋关节,还是膝关节,在人体不活动的时候会慢慢的炎症粘在一起。身躯上举一动,或热敷、暖身筋骨,将粘着的黏液松开,身体就不会如此不舒服了。但是要注意的是,病人可能会再次中间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开始活动会有一点不舒服,再次活动之后情况会好一点。

     

    大多数慢性炎症都能忍受,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虽不该有痛就吃止痛药,但没有快点‘消炎’,一旦反复疼痛变成慢性发炎,骨刺就会生长。等骨刺形成后,也许就没有办法用药物、强身健体、按摩使其消失了。

    受到重力影响的神经压迫是越动越痛!

    与炎症完全不同,如果是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酸麻,有可能是肌肉紧张、姿势不良等引起的神经卡住、压迫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坐骨神经痛”。

     

    神经系统引起的问题,一般都是属于“物理性”的直接压迫,病人的症状表现和炎症表现明显不同。这种病人即使在活动后症状也可能更加严重。由于脊椎在活动时受到重力的影响,脊椎之间的软骨越突出,神经就越受到压力。行走、活动的时间越长,就会越不舒服。

    而下肢血管阻塞也会越走越痛!早期的检查是关键。

    这种病人可能在早晨起床出去散步后,症状越重只能感觉到疼痛,但类似的情况并不多,也有一些并非神经问题所致。一些周围动脉阻塞的病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他的如下肢静脉曲张等,一些循环不良的人,可能走路时必须坐下来休息。

     

    出现越走越痛的情况时,无论是神经问题,还是循环问题,都要找医生仔细检查,必须经过全面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进入对症治疗。

     

     

    永远不要认为这些在脊椎、骨科方面的护理,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保健应在年轻时就开始!二十岁以后,人们开始走下坡路,保持正确的姿势、运动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等到六、七十岁时,有些人就会冻龄了,即使偶尔能看见九、十岁的伯伯依然坚硬,但与此同时,在医院里也能看见六十几岁坐轮椅来看医生的人。小疼痛虽然可以忍,但千万不要忽视身体疼痛的警讯。

     

  •   “疼痛不仅是人体的报警系统,每种疼痛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原因,面对众多科室,如何科学、合理地诊治疼痛,是我们需要日益重视的问题。”大会主席韩济生院士在全国首届辉瑞镇痛领域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疼痛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市的趋势。据国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现如今,中国有骨骼、肌肉疼痛症状的患者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8%,其人数已超过2亿。

      但由于目前公众对于疼痛的认知不足,还存在“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的错误观念,导致许多人都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期,至此埋下了致病的隐患。

      上海华山医院王毅教授表示,相较急性疼痛而言,慢性疼痛就像隐形杀手一样侵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其本身就是一类需要治疗的疾病,而对于其中患病率较高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却不为百姓所了解。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医学观念的进步,韩济生教授表示,“绿色镇痛”在今后将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消除疼痛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韩济生院士表示,全社会要秉承着“以人为本,优质医疗”的精神,将“联合镇痛”、“绿色镇痛”的先进理念根植于医护人员和老百姓的观念中,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疼痛困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关阅读

      2014辉瑞镇痛领域高峰论坛是我国首次跨学科探讨镇痛管理的峰会。它为各学科专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让全国更多的医生关注疼痛,提高我国镇痛领域的整体管理水平,推进先进的镇痛理念。  

  • 甲状腺癌在近期的30年时间里,全球的发病率是一年比一年高,而且在我国2012年时新发的病例和死亡数已经在全国占一个很大的比例,分别是百分之15.6和百分之13.8。在我国甲状腺癌农村略微低于城市,而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大部分患者的年龄分布在中年,那么什么症状才能知道我们得了甲状腺癌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

    1、呼吸困难

     

    这是最为常见的症状,随着患者体内的肿瘤开始变大,压迫到了喉部的神经、食管等周边器官,从而使患者有耳、肩、枕的放射性头痛、呼吸不出或者,难以吞咽等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压迫了颈部经脉,导致了眼裂等症状。

     

    2、淋巴结病变

     

    这也是早期常见症状之一,病情随着时间发展到一个阶段时,患者体内肿瘤会逐渐的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侵润,之后淋巴结会变得又肿又大。

     

    3、声音嘶哑

     

    我们会发现患者原本洪亮的声音变得嘶哑起来,这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喉返神经所导致的。

     

    4、甲状腺肿大的形态

     

    甲状腺肿大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形状,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第一种类似于一只蝴蝶,这种可能是大多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或者甲亢的病患。还有一种是在甲状腺的某一个部位出现了一个圆形的肿块,这就有可能使甲状腺癌,也不排除是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等。

     

    5、脖子前不规则肿块

     

    在儿童和女性患者,有百分之95以上的病人脖子前都有肿块,最需要注意的是那种独立的,没有规则的,境界也不是很清楚的,活动性不高的硬块肿瘤,应该是特别要警惕的。

     

    该如何预防呢?

    1、在平时的生活上,特别指女性的朋友,要避免或规范的应用雌激素,它是对甲状腺癌的一个促进良药,特别要警惕

     

    2、还要注意我们平时的饮食。预防甲状腺癌最好是应该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避免吃到油腻,肥硕,辛辣的食物。

     

    3、其实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保持自身的心情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强,不是都说笑一笑十年少。

     

    4、每天一定要有30分钟的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提高抗病的能力。

     

    5、有专家表示,X射线是一个导致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避免照射,特别是儿童的头部要避免直接照射X射线。

     

     

    最后我们还要对甲状腺增生类的疾病以及良性肿瘤等保持一个积极治疗的态度和正规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发生其他的甲状腺疾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