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梗,指冠状动脉阻塞,血液无法流通导致心肌出现坏死。
人们往往谈"梗"色变,主要是因为心梗一旦发作,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
之前球王心梗猝死的新闻,也警醒了不少年轻人,心梗的逐渐年轻化,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心梗的出现,和日积月累的不规律作息有关,血管的一步步老化,是最终诱使心梗发作的"催化剂"。
心梗虽然可怕,但并不是"绝症",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就能有效降低风险,赶紧收藏。
疾病到来,身体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任何疾病到来之前,身体都会出现一些"异样",最近有一位医生在博客上更新了一条动态,讲述了一名患者的故事:
"这位患者今年37岁,之前有过一次轻微心梗塞,前两天突然心梗再次发作,等送到医院时,已经来不及做溶栓治疗了。"
"当时问了问家属,患者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异常,患者的妻子说这段时间他一直觉得自己肩膀疼,还特地买了膏药贴上,但一直也没见到效果,妻子曾经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感觉肩膀不可能是心脏问题,不要紧。"
"可谁也没想到,那天他就突然发作了,尽管已经立马拨打了急救电话,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难道"肩膀痛"竟是心梗来临的"警示"吗?
医生提醒:如果心梗患者察觉肩胛骨钝痛,像漏风一样"丝丝"疼痛,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血管梗塞加重了。
心脏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位置,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周边的血管都会有所察觉,心肌梗塞引起的肩膀痛,可能会慢慢延伸至手臂的内侧和前侧,甚至是手指。
有些患者会出现肩膀处"青筋暴起",这种症状一旦出现,代表血管堵塞情况相对严重,可能是出现了"大堵车",最好是到医院检查一下。
除了肩膀痛之外,还有几个征兆是心梗来临前的征兆
(1) 突然胸闷气短、乏力、心慌气短,并且该症状越来越频繁
(2) 心绞痛伴随出汗、呕吐、低血压,这是心梗来临的前兆
(3) 出现短暂性休克,吐字不清,识人不清
(4) 肩痛、背痛、上腹痛等,并且心律失常,呼吸困难
(5) 突然出冷汗,全身无力,行动迟缓
(6) 部分患者会出现连续腹泻、腹痛
把握住这些前期提醒,就能及时进行调整,降低风险。
此外,正常人应当如何有效预防"心梗缠身"呢?
40岁以上人群、肥胖人群、三高人群以及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都是心梗的高发人群,应当尽早预防心梗,养护血管。
预防大于治疗,日积月累的养生,会让你的血管比同龄人更加健康。
普通人养护血管,只需做到3件小事
1、 丢弃坏习惯
血管的老化,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如果想要保护血管健康,建议先从丢弃坏习惯开始。
常见的例如:抽烟喝酒、熬夜、易怒、饮食油腻、偏好甜食等,这些都会增加血管的堵塞隐患,增加血液粘稠度,需要大家及时调整。
2、 必须积极补水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想要养护血管必须要多喝水,水分能够稀释血液,滋养血管,减少血管壁杂质沉积,对延缓血管老化有好处。
3、 学会调控情绪
心情对应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好的情绪能够加速气血运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不良的情绪则会让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滋生出其他并发疾病,所以为了健康,希望大家心胸更为豁达,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的血管也会越来越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现在猝死的人在增多,其中很多人都是因为得了心梗去世的,所以为了减少猝死的现象,预防心梗的产生是很重要的。
心梗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但是由于初期心梗症状不是很明显,导致很多人都会觉得心梗是没有预兆的,其实心梗在发作之前,是会给出信号的,只是被很多人忽视了。
心肌梗死来临前,身体会有这几个部位痛,别忽视
心梗也就是心肌梗死,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胸痛的现象,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猝死的人会捂着胸口,这是胸痛引起的。
心梗的胸痛一般是胸骨正中间或是偏左的方向出现疼痛,同时会有种喘不上气的现象,部分人还会有恶心,出汗的现象。一般会持续十多分钟,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注意是心梗发作了。
心梗发作前,除了明显的胸痛,还会出现这些疼痛
疼痛一:牙痛
一般心脏出问题时,会出现牙痛的现象,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心源性牙痛”。一般是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部位出现的疼痛,同时不能缓解这样的疼痛。所以出现牙痛一直不见好转的现象,可能是心梗前兆,要多加注意。
疼痛二:嗓子痛
嗓子疼,咽喉出现疼痛感,也是心梗出现的前兆。当心脏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会分泌出酸性和多肽的物质,会刺激到神经系统,会出现咽喉痛的现象,所以出现嗓子干,咽喉痛的现象,要注意可能是心梗快来了。
疼痛三:上腹部痛
心梗出现之前会出现上腹部痛的现象,这是由于心脏出现问题时,导致身体出现上腹部痛的现象。一般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会被误诊为是急性肠胃炎、消化道异常、胆囊炎等,其实这是心脏出现异常的表现。如果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现象,可能是心梗来的信号,不能忽视。
一般心梗发作之前,身体是会给我们提示的,出现胸痛、牙痛、嗓子疼、上腹部痛的现象,别忽视,可能是心梗来临的前兆。但是也有是没有痛的提示的,这样的情况,身体是会其他的提示的。
长期的大量出汗
一般人们是不会出现老是出很多汗的现象的,一般都是在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出汗的现象。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出汗的现象,可能是心梗来临的症状。脖子、后背、头皮、手心等这些部位老是出很多汗要注意。
手脚突然冰凉
出现突然的手脚冰凉的现象,一般都是血液循环变差引起的,血液循环变差和心脏是脱不了干系的,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尤其是老是无意识的搓手取暖,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要引起重视。
心梗的出现是威胁人的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很多猝死的人致病因就是心梗,所以预防心梗产生势在必行。心梗发作前会出现胸痛、牙痛、上腹部痛、嗓子痛的现象,这些都是常见的疼痛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好区分,别耽误心梗治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病房中,冯先生再三追问自己病情,妻子强忍泪水只是说没事,只是需要调养几天。
事实上,43岁的冯先生已经是一个肝癌晚期患者。
检查发现他的肝区有明显的占位,甲胎蛋白和转氨酶都异常升高,尤其是甲胎蛋白,竟高达890μg/L,最终被诊断为肝癌,更为严重的是,癌细胞已扩散肺尖,病情很不乐观。
从妻子那得知,冯先生在工地工作,下班后喜欢喝酒,说是为了"解乏",经常喝完酒就倒下睡了。
半年前,冯先生经常感觉肩膀疼,整个胳膊都使不上劲,只当做是工作累出了肩周炎,贴了膏药就没当回事。
可几个月过去了,肩膀疼的症状一直在,直到事发当天,正在工作的冯先生感觉腹部一阵绞痛,工友赶紧拨打了120。
妻子追问医生:他只是肩膀疼,咋会跟肝癌扯上关系呢?
医生解释道:冯先生的肩膀疼并不是肩周炎,而是由于肝癌细胞压迫横膈肌造成的放射疼。
事实上,肩膀疼是很多肝癌患者的首发症状,甚至有些患者除肩膀疼外并无其他症状。
出现肩膀疼,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肩周炎,其实肩周炎和肝癌造成的肩膀疼区别很大:
1、病灶不同: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症造成的疼痛;
后者是肝脏癌变之后,压迫肺部以下的神经及横膈肌向上放射的痛感。
2、痛感不同:
肩周炎造成的痛感更为直观,且会对行动造成很大影响,以致于患者很难将胳膊举起,疼痛点明确;
后者首先是造成乏力感,患者会感觉胳膊使不上劲,其次才是痛感,且无明确痛点,疼痛蔓延至整个胳膊和肩膀,但说不上来究竟是哪痛。
除肩膀疼,肝癌"来临",身体还会有什么症状?
1、尿液发黄
尿液异常发黄属于黄疸的外在表现之一,其出现的原因是随尿液排出了更多的胆红素。
胆红素即胆汁中一种神经毒素,其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对神经起到屏障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含量过高后会侵染人体黏膜、血管和皮肤。
而胆红素在体内是通过肝脏转化、代谢的,肝脏病变后会造成胆红素含量升高,此时,身体为保持平衡,会通过尿液将其排出一部分,这就导致了尿胆红素过高、尿液异常发黄。
2、体味重
肝病较为严重时期或是肝癌时期,患者会出现"肝臭",常表现为体味重,常表现为腥臭味或是腐臭味。
肝脏病变,导致蛋氨酸分解紊乱,进而产生更多的氨气、甲基硫醇、氮气等"代谢废气"。
由于肝病还会影响新陈代谢,这些气体无法正常排出,便会堆积在体内,它们随汗液由毛孔排出,就会导致体味重,异常难闻。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肝脏?2件事请你坚持
1、多喝水
水乃生命之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分的及时补充对肝脏健康十分重要,能促进肝脏新陈代谢,还有助于其排毒。
《金匮要略》这样记载:菊者,疏肝气,理肝郁,平肝利胆。
开水中加入菊花泡水,常饮,肝会感激你。
2、多运动
运动是健康的基石,经常运动对肝脏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首先,坚持运动可以锻炼肝脏活性,帮助其更好地抵抗病菌、有害物质的侵扰,减少受损可能。
其次,经常运动加速脂肪代谢,肝脏内脂肪储存减少,能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脏健康。
小知识:
多吃青绿色蔬菜,有助肝脏健康
中医有"青入肝经"的记载。
经常吃新鲜的青绿色蔬菜,有疏肝理气、加速肝气生发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增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不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脑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脑梗以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脑梗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前预防脑梗呢?今天医者良言,在这里,仔细为您说清楚。
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送医太晚导致就医不及时,就医过晚,脑梗病情恶化,所以死亡率就很高。
其实,脑梗大多都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大部分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之为“暂时性缺血中风”。
其常常发生在中风前几天之内,不过因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时间短暂且症状较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无视。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高达30%至50%。
所以说,及早发觉“小中风”,对预防中风来说异常重要。
首先,脑梗来临前, “小中风”会有哪些征兆呢?
1、头晕,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或者跌倒的情况,一般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在1小时之内会有所缓解,可以反复发作。
2、短暂性的视力障碍,视力表现为一过性的事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或者复视,这种现象一般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可以自行缓解,这也是较早的脑梗预支信号。
3、语言和精神的改变,是指突然出现讲话不清楚,失语或者不会写字,或者个性突然发生变化,不说话,淡漠,脾气暴躁,烦躁不安等,或者会出现遗忘,回答问题不正确等,这些都提示早期脑梗的症状。
4、表现为困乏或者嗜睡,病人不断的打哈欠,是中枢神经缺氧的反应。
5、是躯体上的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如发作性的一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有的病人可能拿东西的手突然失力,或者是原因不明地突然的晕倒,跌倒,也叫触发,或者是突然性,嘴歪,眼斜,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之内,可以完全缓解,可以反复的发作。
6、剃须刀落地现象,它是指病人在刮脸的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的时候,忽然感到拿剃须刀的手臂没力,剃须刀落地,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一两分钟会完全的恢复正常,这主要是因为颈部转动的时候,加重了硬化的颈动脉的狭小的程度,导致大脑的一过性缺血。
7、一过性黑蒙,指的是眼前突然发黑,很快几秒或者几分钟就可以完全的恢复正常,没有恶心,头晕,也没有其它的不舒服。
8、还有些其它的先兆,比如突然流口水、恶心,呃逆或者是血压波动,伴有眼花,耳鸣等,这些也都是脑梗的前兆。
那么,得了脑梗,如何锻炼恢复的最快呢?
第一是按摩与被动锻炼,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家人要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防止肌肉的萎缩,包括伸膝、屈膝、伸肘、屈肘手指这些被动活动,稍微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在他人搀扶下,锻炼腿、胳膊;
第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第三是上肢的训练,包括先进行伸 、抬胳膊,最后要进行精细的康复训练。
脑梗的发生大多和我们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想要降低脑梗几率,尽量少吃以下几种食物!
1、高油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经常食用大鱼大肉或外卖等高油食物的习惯,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这使得血脂沉淀增多,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会使得患脑梗的几率更高。
2、高盐食物
过多的摄入盐分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医生说,低盐饮食,有益健康。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钠离子滞留,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使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随着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得不远了。
3.含糖量高的食物
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血管的病变,增加血液粘度,会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另外,除了饮食,在喝酒和饮料方面,也需要注意!
在喝酒或者饮料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饮料中含糖量比较高,长期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高血脂。而高血脂会影响血液对大脑的正常供应,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另外,常喝饮料还会引起肥胖,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还有,吸烟、熬夜、久坐等也是导致脑梗的高危原因。
想要有效预防脑梗,你最好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预防脑梗,除避免沾染上述不良习惯之外,还需要坚持做三件事。
一、多吃抗氧化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抗氧化剂能在自然饮食中找到,是被称为三大抗氧化物质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所以大家可以多吃就水果。比如抗氧化最强的水果,我列出来几个:蓝莓、山楂、红石榴、橄榄、柠檬。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Harman指出:氧化应激决定寿命。
因此,抗氧化剂是血管健康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有养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进入体内,可抵御自由基对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轻态”,并且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内斑块形成,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减少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降低心梗等心脏病发生率。
二.控制血压、血脂
1、控制血压
血压长期偏高,会造成血管弹性的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且血压波动大的人,脉压差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引发脑梗。
血压正常值为: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
2、控制血脂
血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会造成血脂粘稠,影响血液流通,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2.8~、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
三.临床上常用的两个“清栓”动作
双手按摩颈部:
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停止按摩。
这样可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
空抓手防脑溢血:
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冠心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只要是血管引起了心肌缺血,都可以称之为冠心病,但冠心病有轻有重,和患者病变的血管关系密切。那么如果有病变的是小血管,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有症状!
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都可以造成患者的冠心病症状,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那么即便是小血管,也是需要进行有效地治疗,以便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
二、有危险!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大血管病变就比小血管病变严重,其实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但如果患者的小血管供应的心肌非常重要,那么同样会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此时的小血管同样也会有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风险的发生,也需要额外注意。
三、有心脏扩大!
大血管更容易导致心衰,导致心脏扩大等并发症,而小血管即便小,按道理来讲也会出现这些并发症。所以如果有心脏扩大,影响心功能的情况下,小血管也是需要干预的。
四、不需要干预!
有的血管特别的小,患者也没有症状,也没有相关风险,更没有引起和导致心脏扩大,这类患者的小血管病变,是可以不进行干预的。
亲,看懂了吗?血管大小有别,但并不意味着小血管就不需要处理。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肩周炎多发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主要是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早期仅有轻微疼痛或酸沉的不适感,时轻时重。每遇天气变化或寒冷时发作,疼痛加重,夜间尤其明显。该病发展到最后,如不及时治疗,关节功能可能完全丧失,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故而称之为冻结肩。
该病有一部分原因是上肢骨折或者肩关节脱位以后逐渐发生的。这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关节被固定,关节活动相对减少,促使肩部的软组织结构产生拘挛,关节黏连在一起,造成肩部肌肉僵直、酸沉、疼痛等症状,这一部分被称为继发性肩关节周围炎。因此,在此类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应该加强康复锻炼,防止肩周炎的发生。
肩周炎的发病时间一般不能明确的被指出来,它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且发展非常缓慢,大多数患者在肩部发生不适或者疼痛时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在检查出来时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失去了治疗的先机。
在询问病史时,很多患者并不能明确病因,仅仅叙述了感受风寒的相关经历或者轻微的外伤史,大多没有明确表示非常明显的外部原因。不同体质的人病程或长或短,可以数月或者数年不等。
西医认为该病主要是肩部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使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关节液消失,肌腱变性等病理损伤,从最开始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到最后的肩关节失用,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将承受肩膀的撕裂样疼痛,尤其是在受寒后或者天气剧烈变化时这种体验更加深刻,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中医则认为是人进入中老年状态后,肝肾虚损,正气不足,使肩关节周围筋脉失去濡养,变得迟钝,再加上风寒湿邪的侵袭(如夏天吹空调)或者外伤(如体力劳动或激烈运动引起的慢性撕裂伤)等,使局部经脉气血郁滞,筋肉痉挛、急迫,导致肩周炎发病。
根据骨科专家的经验,该病在早期不宜使用内服药物进行治疗,有效的推拿治疗配合药物敷贴治疗,可以做为理想选择。疼痛剧烈时,应加强使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药物以缓解局部症状。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加强肩部的活动,促使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肩关节的润滑能力,防止肩关节周围的附属结构产生黏连,如:韧带、筋膜、肌腱、关节囊等。
近年来,脑梗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
它是因为脑部血管,或者为大脑供血的颈动脉被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的急性脑功能失常。若耽误时间太久,还可导致脑组织永久性坏死。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梗塞的患者近200万人,及时幸存下来的患者,75%已经丧失劳动能力,40%成为重残,已经严重危害患者和其家属的身心健康。
身体若出现以下5种信号,提示脑梗正在路上,请及早干预。
身体若出现5种异常,多半是脑梗要来!占的越多,情况越紧急
变化1:眼前发黑
脑部血管出现梗塞后,会压迫到我们视神经,视网膜出现严重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急性的视力下降,严重时还有失明的危险。
通常,当眼前出现一蒙黑,持续几秒到几分钟,要当心脑梗来袭。
变化2:哈欠连篇
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夜休息,我们应该精神满满。
但如果你醒来后,总感觉疲乏无力,哈欠连连,就要当心了。这表明脑部供血不足,脑梗就在路上!
这一现象容易被大家忽视,别大意。
变化3:嘴歪眼斜
嘴歪眼斜是面部瘫痪的症状,是一种以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疾病。若清早起床发现面部失调,很可能是脑梗了。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面部肌肉异常,常伴着不自觉流口水。
变化4:肢体一侧异常
大脑是对侧控制的,左半球出现问题,则右侧身体功能会出现异常。
一旦脑血管某个半球堵塞,这个半球所控制的身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就会出现障碍,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肢体麻木、虚弱,常容易摔跤。
变化5:头晕
在脑梗前期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会引起我们脑部组织的供氧以及供血出现异常。
头晕的症状出现时,常伴有头重、眼前发黑、眩晕感。最好及时做脑CT检查。
预防脑梗并不难!日常做到3少2戒,脑梗不来找
3少
少熬夜
现代人很喜欢熬夜,总觉得睡前的这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熬夜是拿健康在开玩笑。熬夜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更多应激激素,让我们的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这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诱发脑梗出现。
少酗酒
酒精是大脑的劲敌。
经常酗酒,大脑经常被麻痹、毒害,相应神经连接会被破坏,出现酒瘾。但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酒精会损伤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要知道,喝酒后血压会升高,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堵塞的情况更为常见。
少久坐
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通,加之,饮水量少,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的发生。
2戒
戒情绪激动
与别人争吵、看激烈的体育比赛、看彩票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情绪激动起来。
这时,我们总能够感觉到全身血脉喷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其实,这对心脑血管是极其不利的,很容易出现脑梗。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血管的健康。
燃烧后的烟雾里面,有很多氧化自由基,具有极高的破坏性。它们进入血管后,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烟草中的不充分燃烧气体,还会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为了血管健康,劝你尽早戒烟。
脑梗多是吃出来的,少吃4高,多喝1水,脑梗不来找
除了改正以上生活习惯之外,饮食上我们还需要做出以下改变。
少吃4高
1、高胆固醇食物
这类食物经常食用,血液中的血脂含量会异常升高,血脂含量一旦升高,就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长此以往,就会诱发脑梗。
高胆固醇食物有:动物内脏、大虾、蟹黄、鱼籽等。
2、高盐食物
人体每天正常摄入6g盐足够。若长期食用高盐食物,会引起钠离子血液中含量异常增高,长此以往,就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日积月累就容易诱发脑梗。
3、高脂肪食物
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就会随着增多,引起血液粘稠度高,诱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导致脑梗。
常见高脂肪食物:肥肉、汉堡、红烧肉、炸鸡等等。
4、高糖食物
糖摄入太多,容易让人长胖,还会对胰岛β细胞带来巨大负担。
生活中,我们要少吃蛋糕、碳酸饮料、甜品等富含糖分的食品,做菜也尽可能少放糖。
多喝一水
多喝水能稀释血液,减轻血液粘度,特别是清晨起来的时候。
小知识:脑梗在这个时间最危险
早晨是脑梗高发期,约占脑梗人群的40%。
这主要是因为,早晨是人体血压自然高峰期。若起床过于迅猛,身体肌肉骤然收缩用力,便可挤压血管,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脑梗。
应该牢记333原则。即睁眼3分钟,背靠床头3分钟,在床边坐3分钟,再喝杯温水。以便给身体足够的反应时间。
皱纹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皮肤状态,通常与人的年龄有关,但是如果在头两个部位有皱纹,那么可能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年龄暴露,更要担心自己的心血管疾病。
前额上有抬头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增加10倍。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额,即所谓的抬头纹,这一点和年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而是和人类喜怒哀乐的表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如果前额皱纹越多、越深,那么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就会比不皱纹的人高出10倍。
该研究由大学中心医院的研究小组进行,他们找到了3200名受测者,并在20年中对其进行追踪,将这些受测者依前额皱纹的深度分为0到3分(0分是无皱纹,3分是多而深),结果在20年中共有233名受测者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前额皱纹得到2到3分的受测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0分的10倍。
研究者说,胶原蛋白能保持皮肤健康,但是一旦它发生变化,再加上氧气的压力,它似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皱纹,前额的细小血管可能对斑块的堆积更为敏感,前额的皱纹可能就像微血管已经老化一样,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
有皱纹的耳垂,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了8倍。
除前额皱纹外,如果耳垂上有皱纹,一定要小心。耳垂上的皱纹被称为“耳垂斜线皱纹”,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外在特征之一,科学家通过心血管造影技术证实,耳垂斜线皱纹的深度和冠状动脉损伤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因为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组成,位于身体的末端,对缺血非常敏感,所以当人体的心脏或血管出现问题时,耳垂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而起皱。但是也有医界人士持不同观点,认为耳垂起皱可能是由于身体毛细血管阻塞所致,或长时间受外力压迫所致,并不一定100%与冠心病有关。
耳垂有皱纹的人比无皱纹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8倍,耳垂有皱纹的人中74%患冠心病。单耳垂皱纹患者与无皱纹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3%,但两耳垂均皱纹患者患此病的机率为77%。
总之,当你的耳垂或者额头有皱纹的出现,除去年龄的原因,首先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兆。
肝癌,号称“癌中之王”,一经确诊,多数已是晚期,且不易治愈,生存率极低。
这和肝脏的“特殊性”(没有痛觉神经)有很大的关系,病变早期难以发觉异常,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河北的周先生,今年43岁,是一名普通的超市职员,最近总是感到肩膀痛,他觉得可能是累的了,买了几个治疗肩周炎的膏贴,贴了四五天后,感觉没有效果,还越来越严重了,这才来到医院检查。
谁知检查结果,让周先生大吃一惊,甲胎蛋白490,确诊肝癌,周先生后悔不已,没有早点检查。
周先生不解,为何肩膀疼会确诊肝癌呢?这有何关系?
医生解释:肝脏位于人体的右腹部,一般来说患上肝癌后,肝内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肿瘤,肿瘤会不断增大,牵扯肝包膜,出现疼痛感。
此外,肿瘤过大会压迫肺部下面的神经,而肺下的神经和右肩的神经是相连的,所以导致肩膀出现疼痛感。
肝脏病变,除肩膀疼外,身体还会出现3种异常,占一个,早查肝功能
异常1:大便发黑
大便偶尔发黑,可能是与平时的饮食有关,若大便持续发黑,多半是肝脏受损后,引起的肠胃出血。
凝血因子依靠肝脏合成,如果肝脏出现问题,肝脏的各项能力都会下降,此时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也会减弱许多,机体所需的凝血因子数量不足,便会出现凝血障碍(肠胃出血),导致大便发黑。
异常2:食欲下降
食欲下降,一般会认为是肠胃出现问题了。
但其实肝脏病变,也会引起食欲下降,因为肠胃和肝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肠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场所,但肠胃消化食物需要一种由肝脏分泌的物质去完成,就是胆汁。
如果说分泌胆汁的脏器(肝脏)受损,继而胆汁量就会减少,导致人体出现消化异常。
异常3:面色蜡黄
面色蜡黄,一般来说是黄疸的主要症状。
我们体内有一种神经毒素叫做胆红素,与其他神经毒素不同,胆红素是具有颜色的,(橙色),它需要肝脏去进行代谢。
若肝脏受损,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则会大幅度下降,导致大量的胆红素堆积在体内不能及时排出,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皮肤则会严重发黄。
不好,2种食物要少吃
1、霉变食物
提起霉变食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能每个人都见过,甚至吃过。
黄曲霉毒素,就是霉变食物中产生的,而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真菌,摄入后,需要肝脏去分解,这便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甚至导致肝脏病变。
2、酒
“饮酒伤肝”90%的人都听过这句话,但还是有许多人忍不住去喝酒,其实喝酒对肝脏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酒精中的乙醇成分进入肝脏后,会产生化学反应,基本90%的乙醇会变成乙醛,乙醛可损伤肝细胞,诱发肝脏病变。
预防肝病,养护肝脏,应坚持做2事
1、少熬夜
“熬夜伤身,更伤肝”。
这句话并不单单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很大的科学依据的,在晚上的11:00-2:00之间是肝脏的绝佳排毒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常常是一些年轻人“夜生活”的开始时间。
长期熬夜,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肝脏的解毒能力及代谢能力下降,降低肝脏免疫力,增加患肝病的几率。
2、多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常饮水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肝脏更快的排出毒素,把护肝、清肝毒的小能手——绿茶或红茶加入水里,效果更甚。
小知识:多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关专家做过相关研究,运动其实属于最简单且有效的养生方式。
因为运动可促进机体代谢毒素的速度,并且可以燃烧更多的脂肪,这样便会减少肝内的脂肪,预防脂肪肝,并且提升机体免疫力。
想知道我国国民死亡原因排第一的是谁吗?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脑出血也叫脑溢血。根据我国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我国脑溢血的死亡率远高于欧美洲的4倍甚至于5倍。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脑溢血呢,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的大脑里面出血了。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压,自性脑出血大约百分之85都是高血压脑出血。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器官,自然它的血管也非常的盘综错杂,非常的多。这也使它本身就比其他的器官所受的压力要高出不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愈发的加快,在职场的年轻人常年在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常常一家人的压力都在自己身上,导致脑溢血越来越年轻化。
1剧烈的头疼。这一种头痛并没有一些很明显的诱因,原因也不是很明确,许多的人都是断断续续的头疼,慢慢的转化为持续性的头疼。而且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持续的时间也不是一个定量,也是因人而异。
2头脑晕眩,难受。许多人在发生脑溢血之前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眩晕感。患者可能会突然的天旋地转,整个人都站不稳,有时候抬脚都费力,最后就可能摔倒在地上。
3双眼一抹黑。人们有时候会一阵阵的眼前发黑,或者一只眼睛会突然地看不清楚模糊,看东西也会有重影。这些视觉上的感受也是有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大家在有症状时千万不能大意。
4经常性流鼻血。我们每个人都会流鼻血,如果是正常的流鼻血并不是很可怕。但是如果你本身患有高血压,而且时常的出现流鼻血的症状,那么你可是要注意点了。
5一侧麻木。脑溢血在发生之前一般都会出现身体某些地方的麻木,像是我们的脸蛋、两只胳膊、最主要的还是手指。注意了,尤其是无名指!但是如果你是经常的感觉到了左右的身体的一半有麻木的感觉,就要注意以下是不是脑内的小血管出现了问题。
6握力下降。我们在拿东西的时候明明是拿好了的,就是感觉突然没力,结果东西一下掉在了地上,握力的突然下降。甚至还有说话不清楚的情况。
7舌头根部发硬。在平时生活中突然的感觉舌头的根部僵硬,舌头发胀,说话不利索,还伴有舌头痛、吞咽东西困难。
在此我要跟朋友们说,如果您身边的人或者是自己有我们提到过的这些症状,最好是引起自己的重视,别到时候遇到突发情况下手足无措。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用戒烟、戒酒,饮食多样化,成年人可以每周锻炼3到4次的方式来预防脑溢血。祝大家不要收到疾病的困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过幸福的人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风险比较高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导致患者猝死的常见类型。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们生活健康的重要杀手,那么遇到心肌梗死我们应该如何急救呢?
一、尽早发现和识别
急性心肌梗死很多都非常的典型,绝大多数通过我们了解科普知识都能够掌握和判断。所以如果有胸痛胸闷,颈部紧缩感等心梗常见的症状,而且持续不缓解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能够尽早发现和识别。
二、尽快进行就医诊治
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是救治的第1步,因为心肌梗死讲究的是分秒必争。尽早发现,识别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尽早救治才和尽早开通血管,还是保证心肌存活,减少心梗风险的主要措施。在尽早进行就医的时候,我们建议患者减少活动,呼叫120才是最为正确的方法。
三、及时开通闭塞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只要血管不能开通,那么心肌的坏死就会持续进行性的发生,所以发现和识别心肌梗死以后尽早进行,就医以后及时通过溶栓或者急诊手术开通闭塞血管,是能够挽救心肌的唯一方法。
四、减少心梗相关并发症
开通血管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完全安全了,心肌梗死还有很多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等心肌血运重建以后,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救治,来减少心梗以后相关的并发症,只有过了急性期以后,才能保障我们心梗的安全以及我们生命的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才最能体现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真理。所以一旦怀疑自己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身边的朋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尽早就医,并且及时进行正确的救治,否则后悔晚矣。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心脏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而出现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坏死。虽然患者经过抢救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康复,因为急性心梗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慢性并发症如室壁瘤和心力衰竭也可能发生,它们可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反复心衰发作甚至心源性休克。
为了确保患者康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采用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初期可以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2. 心理方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
3. 早期治疗:心梗发作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并尽快进行介入治疗,如植入支架,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
4.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总之,急性心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的情况下,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除了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出汗、乏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
首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梗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会导致冠状动脉壁增厚,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如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心梗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是基础。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药物等。对于严重狭窄或堵塞的血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植入术。
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是预防心梗的关键。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总之,心梗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心梗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一、心梗的常见并发症:
1. 心律失常: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
2. 心力衰竭: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3. 休克: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全身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状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心源性猝死:心梗可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二、心梗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3. 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三、心梗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适量运动。
4. 保持心情舒畅。
5. 定期体检。
心梗与腹胀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心梗(心肌梗死)一般不会引起腹胀。心梗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心慌和心悸等症状。而腹胀通常与消化系统有关,如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腹胀。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脂性斑块脱落堵塞血管,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梗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
心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并严格控制血糖。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心梗。
对于腹胀症状,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
总之,心梗与腹胀并无直接关系。在出现腹胀症状时,应考虑消化系统原因,并及时就医。
心梗早期有哪些治疗方法?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梗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早期症状。了解心梗早期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心梗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梗早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心梗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预防心梗恶化。常见的药物包括: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2)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心梗复发。
(3)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
(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 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心梗患者,可以采取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等,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流。
3. 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到就近医院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心肌血流,降低死亡率。
二、心梗早期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和胆固醇。
2. 适量运动
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心脏彩超作为一项常用的心脏检查项目,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它是否能够诊断心梗。然而,事实是,心脏彩超并不能直接检查出是否有心梗。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心脏彩超在心梗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脏彩超可以观察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无运动或形成室壁瘤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心梗的唯一依据。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前往心内科就诊,进行心肌的再灌注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溶栓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等,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血管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管内壁出现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不稳定血管斑块则是指斑块表面不光滑,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等,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以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总之,心脏彩超在心梗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及时就医。
根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星的描述,一名49岁男子因心梗、心源性休克不幸离世。令人惋惜的是,通过分析,他可能错过了三次救命机会。
一、心梗早期信号被忽视
这位患者在两个月前就出现了胸部不适、咽部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后更为明显。但由于症状不严重,且在休息后能缓解,因此并未引起重视。实际上,这些症状正是心梗的早期信号。
二、胸闷憋气未引起警觉
随后,患者开始出现胸闷憋气、咽部不适的症状,尤其在排便时更为明显。但患者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错过了第二次救命机会。
三、心肌梗死发作未及时就医
心肌梗死发作当天,患者就餐时出现胸痛出汗、咽部不适、憋气胸闷等症状。但他却自行服用药物休息,并在晚上上厕所时突然晕倒。最终,由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不幸离世。
四、心梗的三大报警信号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以下为心梗的三大报警信号:
五、预防心梗,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心梗,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同时,加强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也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此外,对于有心脏病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至关重要,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关键。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各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应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若血管梗死符合支架治疗指征,可进行支架植入术。若起病时间长,无支架植入指征,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抗动脉硬化、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合并心力衰竭者,还需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血管斑块的药物,以预防冠状动脉狭窄加重。若血管狭窄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五,可考虑支架植入。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若病情不稳定,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并配合倍他受体阻滞剂。心梗合并高血压患者,常需合用ACEI/ARB类药物。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心率和血压控制,定期复查以了解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受损、肌肉损伤,需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理想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心梗患者还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肥运动、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预防心梗复发。
心梗治疗后的康复过程,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预防心梗复发至关重要。
心梗治疗后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总之,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规范药物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等。通过综合管理,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当生命突然陷入危机,心脏支架手术成了挽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关于心脏支架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说它是救命神器,也有人指责它是医院“圈钱”的途径。那么,心脏支架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真的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一种细长的金属网状结构,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当冠状动脉因为斑块或血栓等原因发生狭窄时,心脏支架可以帮助扩张血管,恢复血流,从而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等症状。
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处穿刺,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部位,然后展开支架,恢复血管通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然而,近年来关于心脏支架的争议不断。有人质疑心脏支架的必要性,认为过度依赖支架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有人将心脏支架手术称为“缺德手术”。那么,这些争议是否有道理呢?
事实上,心脏支架手术并非万能,它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且伴有明显心绞痛、胸闷等症状。
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虽然未达到70%,但斑块不稳定,存在脱落风险。
3. 心肌缺血严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4. 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对于不适合进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其他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那么,心脏支架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呢?研究表明,心脏支架手术的死亡率非常低,远低于其他治疗方式。同时,心脏支架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如出血、血管损伤等。
当然,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心脏支架手术也不例外。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好处,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做出明智的选择。
除了手术本身,患者还需要注意术后康复。术后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心梗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
总之,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