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曾在热带旅行或居住、尤其是被蚊虫叮咬过的患者发热需想到疟原虫感染导致的疟疾,而有舌蝇叮咬史的发热伴头痛嗜睡等症状者需考虑锥虫感染导致的锥虫病;接触过流浪猫狗的患者需想到弓形虫感染;有蜱叮咬史者则需考虑巴贝虫这一不常见的原虫感染。
6 其他病原体感染
包括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巴尔通体等。如军团菌可在空调的冷凝水及温水中大量繁殖,感染人类可导致发热和肺炎;猫抓伤或咬伤后可使人感染巴尔通体而导致猫抓病;各种啮齿动物、猪狗牛羊马等,无论是野生或家养,都可能感染钩端螺旋体并且在尿液中持续排泄,污染人的粘膜或伤口即可导致钩体病;灌木丛、草丛中的蜱虫叮咬裸露的皮肤,除了导致上述巴贝虫及布尼亚病毒感染之外,还可能使人感染立克次体导致落基山斑疹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导致莱姆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反常性痤疮比单纯性痤疮要严重。一些痤疮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症,在发病初期就用药物或者小偏方的方式治疗,只会加重病症,反常性痤疮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在发现痤疮时就及时就医。
引起反常性痤疮发病的五大病因
(1)毛囊闭锁: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毛囊闭锁,其发生可能与毛囊结构及功能方而的遗传学异常有关。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管口径变小、狭窄、阻塞或闭锁,则影响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使得毛囊内容物潴留,招致微生物感染,并引发深部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形成脓肿、窦道及瘢痕。
(2)遗传因索:临床上发现患者往往有家族史。经调查研究表明,本病可能是染色体先行的单基因遗传病,但致病基因的定位尚未明确。
(3)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继发性的,虽然在患者皮损中可培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双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但检出的细菌株复杂不稳定,常岁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且细菌培养阴性者不在少数。
(4)免疫因素:本病可与坏疽性脓皮病、Crohn病等免疫性疾病并发。病情活动时让往往有血沉加快、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功能改变、蛋白电泳图谱改变等。组织病理有肉芽肿样反应,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而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提示免疫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5)其他因素:反常性痤疮多于青春期前后初发,患者大多为油性皮肤。男性患者绝经后病情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退,提示性激素水平与发病有关。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反常性痤疮的五大原因介绍,如果您觉得自己脸上也有小疙瘩,建议您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看到有小疙瘩就用手去挤,手上会带有一定的细菌,用手挤痤疮只会交叉感染,病症更加严重。
痤疮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相信很多人对于痤疮都不陌生,痤疮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痘,它虽然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但是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下面主要为您介绍下诱发青春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诱发青春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皮肤分泌过于旺盛
皮肤要正常代谢,皮脂腺时刻都在分泌皮脂,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泌量也会增加,因此夏季分泌尤为厉害,不同人的皮脂腺分泌能力有差别,油性皮肤的人油脂分泌自然要旺盛许多,过多的分泌,会导致毛孔粗大,细菌大量滋生,从而使脸上长了很多痘痘。
二:代谢不畅
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组织,最外层角质的代谢周期大约是28天左右。如果角质层不能正常代谢的话,时间一长它会变得厚重,这是皮肤内部的分泌物就无法顺畅的外排,堆积起来就会很容易让脸上冒出痘痘。
三:内分泌失调
很多女性朋友感觉自己对脸部的护理已经相当细致了,而且脸上出油也不多,但是为什么还是隔三岔五的冒些痘痘出来呢?这就很有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由此诱发痘痘的生长。
四:睡眠不足
习惯性睡眠不足会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导致肌肤的新陈代谢紊乱,痘痘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在脸上长出来,而且这种痘痘特别喜欢光顾我们的额头部位。
五:药物刺激
是药三分毒,我们平时吃的许多药物都含有刺激性的毒素,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毒素便积累到皮肤组织内,除了引起痘痘外更会对原来已经长出的痘痘起到催化作用,导致情况恶化,久治不愈。
六:饮食刺激
常吃麻辣火锅、烧烤、甜点等辛辣、油炸和甜腻的食物会导致自身上火以及代谢紊乱。常见的表现就是痘痘在脸上安营扎寨,层出不穷。
七:不良卫生习惯
不少人的日常卫生习惯存在很大问题,比如经常用手碰触面部,再比如自己的毛巾换洗不勤等,这样都会人为的给细菌或者螨虫在面部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就长起了痘痘,这也是最被人们所忽略的一点。
温馨提示:以上所述就是医生介绍的“诱发青春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内容,相信您对痤疮的病因已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要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痤疮的发作。
本病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病因]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中毒:
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二、营养代谢障碍:
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三、感染:
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四、过敏、变态反应:
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
五、其它:
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Refsum病)、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
[病理]
除少数病因(如麻风)所致者周围神经有炎性改变外,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改变。
[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缓。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常以下肢较重。
一、感觉障碍: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著,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感觉障碍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套式。少数病人可有深感觉障碍。腓肠肌等处常有压痛。
二、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跃。久病后可有肌萎缩。
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或轻度发绀,少汗或多汗,皮肝变薄变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角化增强等。
由于病因不同上述三组症状表现可有差异。如由呋喃西林类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较显。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预后一般较好。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
[周围神经炎]
周围神经炎系由中毒、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损害了多数神经未梢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较多见。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痪证”、“痹证”、“麻木”等范畴。其病因感受湿邪且久留不去,郁之化热,湿热侵淫阳明,脾胃受纳功能失常,津液气血之源不足所致。
疾病的发病原因了解多一点的话,可以帮助到医疗人员在这了解研究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就可以使得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增加,对病人是非常好的帮助。对此,下面就是介绍有关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希望可以对你们有点帮助。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两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解剖位置处。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与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收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再需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也使血流量增加4~5倍。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
心肌的血液供给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腔容积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收缩压增高、心室压力曲线最大压力随时间变化率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如吸烟过度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或在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休克、极度心动过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遂引起心绞痛。严重贫血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引起心绞痛。
在多数情况下,劳累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值的水平上发生。
通过上面对心绞痛的有关发病原因的就介绍之后,大家在这一方面认识了多少呢?多点了解一下心绞痛的有关发病原因,可以有效的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他们的康复。小编在此感谢大家观看这一片文章,不详之处,敬请原谅。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小疾病进入我们的生活,扰乱我们正常生活的节奏,像感冒就是其中的一种。专家介绍,引起感冒的原因有很多,着凉就是最常见的一种。那么,引发感冒的原因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手是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冒病毒在手帕上存活1个小时,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擤鼻涕、挖鼻孔时病毒粘在手上,通过握手、毛巾、桌椅等传播。预防方法是勤洗手,不用手模鼻、眼。呼吸、飞沫传播是感冒的次要传播途径。
二、足部受凉易感冒
足离心脏最远,供应的血量相对较少,因而对冷比较敏感,使上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当气温降至7℃以下时,足就会发晾,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有人称足为人的“第二心脏”,预防感冒就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
三、“三高”饮食易感冒
食物过于丰盛,如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冒的新法是饮食荤素搭配。
四、喜爱咸食易感冒
食盐能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溶菌酶也减少。由于钠盐的渗透作用,上皮细胞功能被抑制,降低了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病毒便乘机侵入上呼吸道粘膜而诱发感冒。
五、用药不当易感冒
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药、抗结核药、驱虫药、抗癌药等对人体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滥用这些药就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容易感冒。
六、忧愁易感冒
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多愁善感的人免疫功能容易降低,杀伤病原微生物能力减弱,干扰素水平下降,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使感冒病毒有机可乘。
七、精神紧张易感冒
某医学专家通过对400多名失业、失业恋、离婚等精神紧张的人观察发现,他们比精神不紧张的人易感冒,原因是鼻咽部干扰素、核酸酶等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局部免疫力降低。
八、感冒久治不愈与牙刷有关
有些牙刷用筒密封,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病菌容易滋生繁殖。感冒久治不愈的人除了个人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之外,就是因为病毒借刷牙造成的牙龈伤口而反复感染。
九、感冒无特效药
感冒研究中心通过10年耗资500万英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感冒无特效药,原因是世界上的感冒病毒超过200种,要找到感冒特效药,其难度可想而知。
以上九点就是引发感冒的原因介绍,希望能对您有帮助。感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而很多人在感冒后往往会选择去诊所输液治疗。专家提醒,像一些小疾病在治疗时,最后不要直接输液,以免身体没了抵抗力。
肝炎顾名思义就是肝脏的病变,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是我们在生活的安全隐患。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来了解一下关于肝炎的病因有哪些。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肝炎已经已经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肝炎种类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的肝炎。知道肝炎的病因类型,对预防、诊断、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1、悲观烦躁:有些肝炎病人担心病情迁延不愈,害怕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或苦恼于人们对他们的回避或歧视,因而长期情绪忧郁、脾气急躁,这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会造成治疗失败。
2、劳累:病后劳累:肝脏是人体制造和贮备能量的主要场所,有“火力发电站”之称。发生肝炎后,肝脏产能和贮能的能力显著下降,如果此时机体仍因剧烈运动或劳动消耗过多的能量,势必加重肝脏负担,不利病情好转,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3、饮酒: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而且对肝脏损害的程度与其酒精含量高低成正比。原先没有肝病的人,长期饮酒也会招致肝病,甚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
4、用损肝药物: 四环素、红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汀、磺胺类、麻醉药等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的损伤。通常用作退热止痛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
5、用药太多: 慢性病程长,而目前市面上的肝炎药物种类繁多,且疗效多不确切。患者治疗心切,容易同时服用多种肝炎药物或加大药量,以为这样可以“强化”疗效。
6、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甲型肝炎的传播方式是典型的“粪-口传播”。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污水在水系中随意流动,极易感染贝类等水生生物。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生食半生食海鲜而感染甲型肝炎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肝炎的病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了解肝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远离肝炎这种疾病的困扰。最后,感谢各位的阅读。
很多病大家都以为是只有人类才会生这些病,其实很多动物也和人类一样,是这些疾病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这些疾病的“宿主”,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像关心人类疾病一样去给动物们一一检查、诊断、治疗罢了。
人兽共患病就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通俗而言就是,这些病是共同原因导致的,人类会被感染,动物也不例外。人兽共患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有如下一些疾病:结核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鼠疫、链球菌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莱姆病、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尼帕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病等等,当然还有我们特别熟悉的狂犬病、埃博拉病毒感染等疾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
关于这了疾病的防控,主要从这些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很多动物直接传染给人类这些疾病无外乎接触和食物链传播,只要能够将这几个方面予以切段,还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的。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1.很多病菌感染如弓形虫的感染,我们可以在平时接触这些动物之后勤洗手,尽量不要与其亲密接触,如果家里养了小动物,一定要按期给其注射疫苗,并勤洗澡、杀菌,同时定期给家里的空间消毒。若在一些病菌流行期间,家里有小孩子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其过多接触此类动物,以免孩子在免疫力低下时感染疾病。
2.注意饮食安全,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时进食大量肉食类食物,若不得不在外进餐,一定要吃熟食,即使是生菜也不能生吃,更不要效仿国外吃生鱼片之类的。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状态下,没有污染的水域是基本不存在的,这既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也是在外用餐时容易发生的问题。
3.不喝污染的水,很多病菌都是通过水源传播的,比如大肠杆菌,是通过粪便排泄入水源里,开始的传播过程。尽量避免喝自来水,若一定要生饮,记得先经过高温杀菌等处理。
4.避免给犬猫喂食生肉,戴上手套及时处理犬猫的粪便,处理完后彻底洗手。犬猫定期驱虫。
5.若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即使只有一个很小的伤口也要去医院注射注射犬瘟疫苗,防止狂犬病感染,且狂犬病感染之后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更应该引起重视。
6.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最好回家之后接触床被之前将在外穿的衣物换下,因为在外不知道接触了多少病菌,所以最好将家居用品与在外使用的东西分开来。
7.勤用消毒液洗手、洗衣、打扫家里的生活空间,若是养了小动物就更不需要说了,基本的环境卫生条件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才能防止传播、感染更多的疾病。
8.在禽流感暴发时,不要购买、进食相关事物,购买肉食类产品时,尽量前往正规的商场购买。
是一种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蚊媒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约4亿人,每年导致近40万人死亡,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儿童。尽管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抗疟疾药物等公共卫生措施,使得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病例已经减少了50%至75%,但许多地区的疟疾发病率仍在增加。疫苗方面,在一项涉及5至17个月大的儿童的3期研究中,三剂RTS,S(一种以AS01为佐剂的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在1年内对临床感染提供了大约50%的保护,在4年内提供了28%的保护,功效显著降低。鉴于疟疾所造成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仍然需要采取额外的对策来更好地控制或消除这种疾病。
根据以往的经验,抗体可以通过在感染肝脏中的肝细胞之前中和皮肤和血液中的传染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来预防疟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是最丰富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是寄生虫运动和入侵肝细胞所必需的,这使得它成为抗体中和和亚单位疫苗开发的关键抗原靶。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具有三个主要结构域:N端结构域、由以NANP重复为特征的重复四肽组成的中心区域和C端区域。
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了一个新的脆弱点,它横跨NPDP四肽,位于N端和中央重复区的交界处。这个位点是通过对一个新的人类单克隆抗体CIS43的结合分析而确定的,该抗体是从一个用减毒恶性疟原虫全孢子虫疫苗(Sanaria)免疫的临床试验参与者身上分离出来的。CIS43表现出了对连接NPDP表位的优先特异性,并且在几种疟疾感染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中具有高度保护性。在分析的6500多个恶性疟原虫现场分离物中,99.9%的交界处NPDP表位是高度保守的。在对人类进行评估之前,CIS43通过对其Fc区进行定点诱变而被修改为CIS43LS,将蛋氨酸转化为亮氨酸,将天冬酰胺转化为丝氨酸,通过增加新生儿Fc受体介导的抗体再循环延长血浆半衰期。
一组来自美国疫苗研究中心、生物统计研究处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人体、开放标签、1期、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被称为VRC 612。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CIS43LS在以前没有患过疟疾或接种过疟疾疫苗的健康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初始副作用、CIS43LS在控制人类疟疾感染后预防疟疾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功效等。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18至50岁,并且没有感染过疟疾或接种过疟疾疫苗的健康成年人。
CIS43LS是一种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来源于中国仓鼠卵巢DG44稳定转染的克隆细胞系,试验中,在30分钟内以5mg/kg(每公斤体重5毫克)、20mg/kg或每40mg/kg的剂量静脉内给药,接受皮下注射的参与者接受5mg/kg,总剂量根据参与者的体重分为最多四次腹部注射,单次注射不超过2.5ml,在施用CIS43LS后的2至4小时对试验参与者进行观察。
图表1:CIS43LS 的参与者和管理。
VRC 612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在试验的A部分,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两次静脉剂量递增,以评估安全性。登记的第一组参与者接受了5mg/kg的单剂量。在向最后一组参与者施用40mg/kg的单次剂量之前,研究人员在单独的参与者中类似地评估了20mg/kg的单次剂量,安全性数据包括参与者报告的在每次给药后7天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在方案指定的试验访问时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在最后一次CIS43LS管理后,参与者被跟踪了6个月。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自愿作为对照参与者,对照参与者没有接受CIS43LS给药,但他们接受了受控的人类疟疾感染,并在受控感染后被跟踪了8周。
试验参与者的前臂被感染了恶性疟原虫(3D7株)的史蒂芬按蚊叮咬。蚊子符合先前描述的标准传染性标准。在感染攻击后的前7天内,通过两次电话进行门诊监测,然后在第7天至第18天和第21天进行门诊就诊,以使用标准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评估寄生虫血症。寄生虫血症(即疟疾感染)被定义为单一的阳性PCR结果。如果参与者在感染后第21天保持寄生虫血症阴性,则认为他们受到了保护。连续3天使用1g阿托伐醌和400mg氯胍盐酸盐进行直接观察治疗,从确认寄生虫血症时开始,如果参与者尚未接受治疗,则从第21天开始。
图表2:受控人类疟疾感染后的寄生虫血症。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测量的寄生虫血症时间。比较接受CIS43LS的9名参与者与6名对照参与者的寄生虫血症的对数秩检验得出的P值为0.001。
接受控制的人类疟疾感染并接受CIS43LS的9名参与者在第21天前均未出现寄生虫血症,而在感染后第8天或第9天,6名对照组参与者中有5名出现了寄生虫血症。接受控制感染的所有参与者在挑战时均符合预先指定的疟疾暴露标准,其中包括唾液腺评分为2或更高(评分范围为0到4,评分越高表示显微镜观察越多)的五次合格蚊子叮咬子孢子。
结束疟疾造成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被动给药具有长半衰期的强效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通过单次给药预防感染的新方法,具体取决于需要保护的时间长度。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或授权用于预防或治疗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感染。50多年前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被动给药从对疟疾免疫的成年人到持续血液阶段感染的人的伽马球蛋白降低了这些人的血液阶段寄生虫血症。该项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在单次施用针对覆盖感染子孢子表面的主要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后,可以在4至36周内预防疟疾。
在这项小型1期试验中,并未发现与CIS43LS相关的安全问题。没有输液相关反应或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而持续较长时间的立即给药后保护是单克隆抗体在预防疟疾方面的一个有益特征。鉴于CIS43LS的半衰期为56天,比人IgG的平均21天生理半衰期长,CIS43LS显示出了与各种环境中潜在临床应用一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该试验的局限性包括其规模小,并且由于无法评估皮下给药,因此仅评估了CIS43LS的静脉给药。尽管如此,静脉给药产生的保护作用,即使是在少数参与者中,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概念证明,即被动给药单克隆抗体可以在控制感染后预防疟疾。目前仍然需要额外的试验来探索在不同人群的不同临床环境中给药途径的可行性。短期静脉输注后产生的数据最容易转化为旅行者、军人和卫生保健工作者的非地方性临床使用案例,对他们来说,一次旅行前静脉输注将代替每日的化学预防。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将会是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皮下注射CIS43LS或更有效的第二代单克隆抗体来实现保护,
该试验在疟疾预防方面提供了两项重大进展。首先,CIS43LS靶向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连接区域这一事实支持将该位点包含在下一代疫苗中。其次,该试验为被动预防疟疾提供了一条潜在的前进道路。单次施用CIS43LS可以预防疟疾的观察结果可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包括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季节性控制和消除运动中。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新的途径、剂量和更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并可能允许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孕妇和儿童等弱势人群中扩大使用单克隆抗体。
参考文献:
1. Gaudinski MR, Berkowitz NM, Idris AH, et al. 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Malaria Prevention. N Engl J Med August 11, 2021.
2.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8.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3. The RTS,S Clinical Trials Partnership. First results of phase 3 trial of RTS,S/AS01 malaria vaccine in African children. N Engl J Med 2011;365:1863-1875.
4. RTS,S Clinical Trials Partnership.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TS,S/AS01 malaria vaccine with or without a booster do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Africa: final results of a phase 3, individuall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5;386:31-45.
5. Kester KE, Cummings JF, Ofori-Anyinam O,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2a trial of falciparum malaria vaccines RTS,S/AS01B and RTS,S/AS02A in malaria-naive adults: safety, efficacy, and immunologic associates of protection. J Infect Dis 2009;200:337-346.
手足癣通常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建议治疗前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才能针对病因给予治疗,所以通常需要进行真菌化验检查。手癣通常累及手指间、手掌,严重时可能累及手背或腕部。而足癣容易好发于足趾间、足底、足跟、足侧缘等处。
出现手足部皮肤损害,建议不要盲目用药,避免用药不对症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皮肤损害,必要时会建议进行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检查等,如果显微镜下有菌丝或孢子,通常考虑与真菌感染有关,会建议使用抗真菌类药物,如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口服药物包括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等治疗。
出现手足部位的皮肤损害,建议注意患处护理减少不良的刺激,必要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查明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世界的42%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但说起胃癌,很多人还是觉得离自己很远。浙江金华一大学生小文,几乎每天晚自习后都要去“搓一顿”,有时还会把烧烤当成主食。近期小文被查胃癌晚期,而罪魁祸首就是“烧烤”。
吃烧烤怎么就吃出了胃癌?哪些人更容易被胃癌盯上?我们该如何提早发现胃癌并有效防治?《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饮食习惯、环境污染致胃癌高发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年报显示,胃癌发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以及东南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苏、青海、甘肃等。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特别是中年男性,多患有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如久治不愈就很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世界的42%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
专家认为,中国人胃癌发病率高,跟国人的独特饮食习惯有关,比如中国人爱吃烤羊肉串、火锅,嗜辣,喜食腌制食品等,而口味太重的食品会刺激消化道,引起器官病变;国人喝酒多也是一个原因,白酒喝多不仅伤肝,对整个消化道都会有不良影响。
此外,国人胃癌发病率近年来猛增,与环境污染也有很大关系。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会刺激消化道,对胃造成伤害。此外,农药残留、滥用药物等同样会导致消化系统癌症增多。
3类人是胃癌高发群体
一是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二是 长期吸烟、饮酒者
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三是 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患者
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婴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1、感染:感染是引起婴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螺旋体、真菌、细菌、病毒和原虫等。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进而引发心肌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视为外来物质进行攻击,导致组织损伤。例如,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3、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放射性治疗、过度的运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从而引发心肌炎。
4、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毒物等。一些药物,如抗菌药物、化疗药物等,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引发心肌炎。
婴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有限,但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有一定作用。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克林霉素等。
2、保护心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此外,中药如黄芪、丹参等也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3、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4、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等。
婴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感染病毒等有害因素。
2、新生儿期加强护理,避免感染。
3、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等有害因素。
4、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针眼,医学上称为睑板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导致眼睑毛囊发生急性炎症。
睑板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眼睑红肿、疼痛和结节。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形成脓肿。
治疗睑板腺炎通常采用局部和全身抗感染的方法。局部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药物。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服用广谱抗生素或进行手术治疗。
为了预防睑板腺炎,建议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避免眼部感染。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和羊肉等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现眼睑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副伤寒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副伤寒杆菌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临床症状。
首先,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并且反复出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表情冷漠、腹痛、呕吐、腹泻、听力下降、皮疹、反应迟钝、寒战、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消化系统方面,副伤寒患者常见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肠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除了消化系统症状,副伤寒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脓胸、脑膜炎、心包炎、关节和骨骼局部脓肿、肾盂炎等化脓性并发症。尤其是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脓毒症,治疗难度较大。
为了预防副伤寒杆菌感染,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不洁食物。
2. 喝开水,不吃生水。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 避免与疑似患者或带菌者接触。
5.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在副伤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等。患者需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天花和水痘虽然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但它们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病死率极高。天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是一种DNA病毒。感染天花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的皮疹,皮疹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和四肢末端。皮疹会经历斑疹、丘疹、脓疱疹和结痂等阶段。结痂通常在发病后的第10-12天形成,随后脱落,但会留下永久性的凹陷性瘢痕。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见于儿童。水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或接触患者的衣物、用具等途径传播。水痘的典型症状是皮疹,皮疹通常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呈水泡状。水痘病毒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发带状疱疹。
天花的预防主要依靠接种天花疫苗。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天花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水痘的预防主要依靠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可以预防水痘的发生,减少水痘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天水和痘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天花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支持疗法等。水痘的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等。此外,对于严重的水痘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总之,天花和水痘虽然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但它们在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低烧症状,通常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这种低烧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但并不会导致患者感到特别痛苦,因为其属于低烧范围,症状并不明显,仅表现为身体微微发热。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的低烧症状在早期可能与其他疾病的发热症状相似,如流感、感冒等。因此,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低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艾滋病低烧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近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出现低烧症状。然而,低烧并非艾滋病的唯一症状,患者还可能伴随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头痛、腹泻、皮疹等。
对于艾滋病低烧的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常规检查可能无法找到明确原因,因为患者的各项指标可能显示正常。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针对艾滋病低烧的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感染其他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低烧本身并不足以作为艾滋病诊断的依据。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低烧,如流感、感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此,患者切勿过度恐慌,应及时就医,进行科学诊断。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怀孕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女性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会选择进行人工流产。然而,人工流产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可能给女性的身体带来诸多危害。
首先,人工流产可能会导致感染。由于人流手术需要用到医疗器械,如果器械消毒不严格,就可能导致病菌进入女性体内,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其次,人工流产会对女性的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人流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会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此外,人流手术还可能引发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后遗症。
此外,人工流产还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人流手术会打破女性正常的生理周期,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波动、失眠、焦虑等症状。
那么,如何减少人工流产带来的危害呢?首先,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其次,在人流手术前,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最后,人流手术后要注意调养,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人工流产并非小事,它可能给女性带来诸多危害。因此,女性在面临意外怀孕时,要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避免意外怀孕的发生。
提到孩子肚子里的寄生虫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担忧。小时候,NA姐还记得被老妈逼着吃驱虫药片的恐惧,尽管那个药片其实味道还不错!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孩子体内仍有可能出现寄生虫。
寄生虫种类繁多,危害不容忽视
寄生虫种类繁多,按照寄生环境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肺、肝、血管、脑组织、眼球内,如疟原虫、蛔虫、绦虫、钩虫、弓形虫、肝吸虫等;体表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肤,如疥螨、毛囊螨等。
常见的疟疾病就是由疟原虫引起的,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在人体肝脏中繁殖,再感染血红细胞。
面对如此多的寄生虫种类,我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呢?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
吃东西前不洗手、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是吃没煮熟的东西都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寄生虫感染后的危害不容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判断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可以参考以下临床症状:
症状1:出现发热、恶寒、癫痫,发热是任何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现象。
症状2:有皮肤瘙痒、溃疡、皮肤干燥、丘疹、湿疹、过敏等,一般接触到寄生虫本身或是其分泌物都会有过敏反应。
症状3:有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消瘦、贫血等,主要是寄生虫寄生在身体里,吸收人体大量的营养。
症状4:出现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甚至排便时有寄生虫排出,主要是寄生虫寄生在肠道。
症状5:器官功能障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哪一部位,哪一器官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症状6:出现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内结石,黄疸等,人体与寄生虫在斗争,吞噬细胞增生导致肝脏出现问题。
寄生虫的危害无穷,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一切危害身体的事情发生。
如何预防寄生虫?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的食物都暗藏着寄生虫,特别是我们所钟爱的海鲜和贝类食物,如龙虾、生鱼片、田螺、扇贝、生蚝等,还有新鲜的菱角、莲藕、荸荠。这些食物在大排档、街边小吃都很常见,也是深受人们喜欢的。
预防寄生虫,最主要的是卫生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勤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不吃生、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准孩子有咬手指、咬指甲的习惯,还要经常帮小孩剪指甲等。同时,孩子的餐具要经常清洗且要保持干净。
寄生虫药也是预防寄生虫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过在给小孩吃寄生虫药时,需要注意空腹或在睡前吃,遵循医嘱服用,服用后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少吃产气食物,不宜长期服用。
互动: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许多人对这种疾病存在疑问:患过带状疱疹后,是否还有可能再次感染?
事实上,患过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般不会再得带状疱疹。这是因为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人体内,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然而,人体在感染病毒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减少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然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等,仍有可能复发带状疱疹。因此,提高免疫力、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带状疱疹复发的建议:
1. 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避免接触水痘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5. 如果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带状疱疹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采取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2. 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3. 避免搔抓患处,防止感染。
4.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总之,虽然患过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般不会再得带状疱疹,但仍需提高警惕,预防复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
过敏性紫癜,一种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当细菌、病毒或药物等抗原进入人体后,会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小血管破裂,从而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部位广泛,不仅局限于皮肤,还可能累及肾脏、消化道和关节等部位,引起血尿、腹痛、关节肿胀等并发症。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芦丁等改善皮肤症状;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肾损害;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疼痛。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也有一定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对新生儿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流产、早产和死产,还会影响足月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导致智力残疾。
一、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
1. 流产:妊娠期梅毒患者,尤其在妊娠后8至16周左右,流产的风险较高,梅毒孕妇晚期流产的发生率约为9.2%。
2. 早产和死产:在梅毒患者怀孕期间出生的新生儿中,95%的早产儿是死婴,其中65%已感染梅毒。
3. 足月产和死产:妊娠梅毒患者的足月新生儿中,活婴和死婴的概率各占一半。在足月活婴中,一半以上感染梅毒。
4. 胎传梅毒儿:在感染梅毒的足月新生儿中,约20%在出生时会出现早期胎儿梅毒症状,这些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死亡。
5. 体弱和智力残疾新生儿:虽然只有少数感染梅毒的孕妇可以足月产下未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但由于梅毒引起的胎盘营养不良,这些新生儿的身体也可能营养不良或虚弱,运动能力差,并可能死于疾病。
二、梅毒患者的注意事项
1. 自我消毒和隔离:梅毒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再清洗,日常生活用品应定期消毒。
2. 预防感染:梅毒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
3. 严格使用个人物品:梅毒患者应使用专用个人物品,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
4. 定期复查:梅毒患者应在接受治疗后,定期随访至少三年,包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以及神经梅毒患者每六个月检查一次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