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今的医疗水平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在面对某种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时候,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就拿今天的主题艾滋病来说吧,这种疾病目前也被认为是绝症,当一个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被宣告判处了死缓。
虽然对于艾滋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很多的争议,就拿艾滋病的起源来说吧,依然意见不一。不过主流的观点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当地的非洲人生活条件不好,喜欢捕捉大猩猩、黑猩猩等野兽,而且他们还有生吃动物的习惯。我们都知道非洲的自然环境不怎么好,在树林中捕猎是比较容易受伤的,这就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在捕捉猩猩的时候,容易被它们咬伤,而且屠杀猩猩的时候也难以避免接触到其血液,于是就有一些人被感染,随后艾滋病逐渐蔓延到全球。在踏入医学领域的这几年,我确实遇到过几个艾滋病患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我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患者是一个19岁的小伙:
记得之前在呼吸内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19岁的小伙,他发热有十多天都没有查出原因,无奈之下被送到了呼吸内科。虽然发热这个症状比较常见,但是引起发热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有不少的发热至始至终都没有找到病因。小伙被送到呼吸内科的时候,上级医生直接查了病毒四项,结果显示小伙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上级医生仔细看了这个小伙子的病历,然后把小伙带到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然后询问他的一些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小伙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只不过因为怕被别人知道,所以就一直隐瞒。仔细询问后,发现这个19岁的小伙子是同性恋者,他说千万不要把他得艾滋病的事告诉他的家人,让医务人员保守这个秘密。小伙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表情显得很轻松,丝毫不觉得艾滋病有多可怕。
这里我不是歧视同心恋人群,而是为这个小孩觉得可惜。19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却因此被判处死缓,如果他的父母知道这个情况,不知道内心有多么悲凉?我国的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虽然比较大,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不懂得如何去预防艾滋病。当然了,这个19岁的小伙得艾滋病,其实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的教育到位,那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为什么无法治愈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换句话说这种疾病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攻击人体免疫力。艾滋病主要就是侵犯人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主要的特征是CD+T淋巴细胞的进行性减少,这样的话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病率。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也是存在癌基因的,之所以没有发病是因为人体内的免疫力可以监控它们,一旦有癌细胞生成,免疫系统就会及时杀死这些癌细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癌细胞就类似于小偷,免疫系统就类似于警察,警察巡逻的严格了,小偷就不敢出来偷东西,一旦警察数量变少了,那小偷就容易出来作案。
艾滋病主要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症状多轻微,而且持续3周左右症状减轻。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可同时伴有咽喉疼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急性期结束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这个时候患者多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当进入艾滋病期的时候,患者可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还有个别患者会有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头痛、癫痫或者痴呆的症状。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所以会增加各种感染的机会,比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而且得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目前艾滋病不能被治愈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的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吃药物,它自己也能自愈,但是艾滋病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它不能自行痊愈。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免疫力,降低人体免疫力。但是需要注意,要想清除艾滋病病毒,是需要自身免疫力的参与的,但是大多数的艾滋病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候,免疫力已经比较差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身免疫力就好比君王,抗病毒药物就好比很有能力的大臣,如果皇帝昏庸,即便大臣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虽然有的病人艾滋病发现的早,但是由于现存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效果不强,只能延缓艾滋病的进展,但是却不能做到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寄生在细胞中,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在细胞内,艾滋病病毒就会进化得和细胞相似。一个好的抗病毒药物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不影响宿主(人体就是宿主),这就要求抗病毒药物能攻击病毒有的物质而人体没有的,很显然这个不太容易做到。病毒和细菌不太一样,前者的结构更为简单,而且还和人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目前能用来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是比较少而且效果也不好的。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这就注定了艾滋病病毒变异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后,病毒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另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很多的副作用,这样的话就会使得部分的感染者间断服用药物,这无疑会给艾滋病病毒留下喘息的时间,不要小看这点喘息的时间,艾滋病病毒能在这个时间内大量繁殖而且发生变异。
抗艾十年了,我庆幸自己还活着!小张告诉医生。
医生说,在接诊的艾滋病患者里,小张属于比较听话的,确诊艾滋病后,他一直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而且很规律,每三个月就会来医院检查一次,目前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很多人对艾滋病都有这样的误解,觉得艾滋病是绝症,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甚至自暴自弃,不愿意配合治疗,事实上,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医生说,艾滋病只要发现的早,只要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寿命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像著名的NBA球员魔术师约翰逊,因为私生活不检点,导致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然而从魔术师91年查出了艾滋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年了,依然活得很好。
谈及自己确诊艾滋病的经历,小张说,自己当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刚开始跑到外面的诊所去吊抗生素,但是越来越严重,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确诊为艾滋病。
听到医生的话,小张感到整个世界骤然坍塌。
十年前,小张还在读大二,因为自己读的是985重点大学,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前途特别光明,确诊艾滋病之后,就觉得一切全完了,自己快要死了。
当时是害怕,特别害怕,觉得很无助,不知道该打电话给谁。
有一段时间还患上了抑郁症,特别想死,多亏了心理医生的疏导,渐渐开始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也不再害怕了,开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十年的时间有喜也有悲,十年后,自然依然活着,这是喜,活着真好,快乐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艾滋病,只有每天在吃药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感染者,会有一点点失落。
后悔自己当年太冲动,后悔自己不爱护自己,第一次性经历没有采取安全措施,之后每一次都采取了,可偏偏只是一次,就感染了。
有些话特别想对那些还在读大学的人说,真的要洁身自好,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无所谓,就铤而走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感染了,真是会后悔一生。
当联合国首次提出「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那些HIV感染者所背负的歧视、污名和孤立,能否被消除?
今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一份令人振奋的报告。
之所以说「令人振奋」,是因为这份关于全球防治艾滋病40年历程的总结报告里指出,「已有数十个国家实现或超过了2016年联合国大会设定的2020年艾滋病防治目标。」
最重要的是,报告首次提出 「相关最新数据已证明,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
要知道,在防艾这件事上,多年来一直把「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当作一个目标,还未表述过目标实现的进度。而这份报告则首次使用「可以」的肯定字眼,来说明目标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未来的日子里,人类不用再「谈艾色变」,因为它也可以被终结。
在继续阅读下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再复习一遍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HIV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逆转录病毒。它是一种靶向和破坏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增加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报告的现存HIV感染者104.5万例,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比例占比95%以上,其中异性传播占70%以上。
HIV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液、生殖器液(精液、阴道液体、直肠液)和母乳中。HIV传染给他人的主要途径有:
全球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疗法。目前治疗HIV的方法是减少体内HIV的数量,使免疫系统正常工作。这虽不能完全消除艾滋病毒,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HIV感染者有望获得与普通人相差无几的寿命。
上述报告中,除了提到「高质量的艾滋病治疗」使得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外,还指出:法律和政策进步、卫生系统强大和包容性强的国家,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报告说,为 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核心是消除不平等。
「消除不平等」不仅包含报告里说的「让艾滋病防治措施能够惠及弱势人口」,还包含着消除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尤其是消除歧视。
因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定义,艾滋病歧视是指根据确定或可疑的HIV 血清学或健康状况,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认知水平足够高,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但假如你突然得知身边就有一位患者,你会是什么反应?
举一个很容易明白的例子,这是写这篇文章前跟一个朋友的对话:
“我想写一篇关于HIV歧视以及污名化的文章。”
“听起来不错,我也很想了解TA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嗯,除了需要按时‘吃糖’(有些人偏好称吃药为吃糖),定期检查,生活状态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正常工作,生儿育女。”
“什么?你的意思是在一家公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惊恐脸】”
看,这就是歧视。当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却自以为足够时,歧视就会产生。即使事实上一位HIV感染者所携带的病毒不足以感染他人,也会被认定为危险。
相比于病毒本身,HIV感染者或患者更惧怕“个人信息暴露。”因为这意味着一场从上到下的歧视,一场社会性「半死亡」: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也因此,一些感染者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在安全的范围里生活,不愿告诉任何人感染的事情。
一个HIV感染者曾自述:
22岁,被诊断出HIV阳性。
当疾控医生告诉我HIV阳性时,我懵了!恐惧、无助、彷徨、孤独,想结束生命,这些感觉无时无刻不侵蚀着我的心灵。
不知在绝望中度过了多少失眠的夜晚,在第100天的节点,我选择走出房门,正视自己感染的事实。
从我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医生告诉我,我的余生都要服用这些药物,除非找到治愈方法。值得慰藉的是,至少治疗是免费的,我们国家真好。
因为可能面临的歧视,我选择不告诉任何人我是感染者。我知道如果告诉我的家人他们可能不支持我,甚至可能把我赶出家门。
我现在有个秘密:我是HIV感染者。现在的我继续服药,继续我的生活,除了感染外,没有其它疾病。
但我永远不会告诉别人我是HIV感染者,我害怕被歧视,被污名,被孤立。
社会的孤立和歧视,加强了HIV感染者的边缘感,使一些人回避自己的感染状况、不愿开启治疗,更甚者选择中断治疗,任由疾病发展。
艾滋病毒的污名也会影响到那些有感染风险的人,TA们不愿主动了解并使用HIV预防和检测工具,也不愿与性伴侣公开谈论更安全的性选择。
HIV歧视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对艾滋病的无知以及早期妖魔化宣传带来的道德谴责。对于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与HIV感染者共同生活意味着什么,人们仍然存在误解。
缺乏专业的疾病科普,加上过时的观念使人们过度害怕感染艾滋病毒,即使与感染者礼节性握手也会惊慌失措。此外,也有人认为HIV是一种只有特定群体才会感染的病毒。这导致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负面价值判断。
这种恐惧,加上许多其他原因,许多人错误地认为:
艾滋病毒 = 艾滋病 = 死亡;
HIV与人的某些行为相关,如同性恋、吸毒、性工作或婚外情等;
HIV只通过性传播,这在某些文化中是禁忌话题;
感染HIV是个人不负责任或道德过错(如不忠)的结果,应该受到惩罚。
… …
其实,HIV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都没有直接关系,它就是一种病毒的代号,谁都有可能被感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的《2021-2026年全球艾滋病战略》引入了宏伟的反歧视目标:将拥有惩罚性法律和政策的国家降至10%以下,将遭受污名化和歧视的HIV感染者或受影响到人减少到10%以下,将遭受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的人减少到10%以下。
这为终结艾滋病带来新的推动力和行动力。
写在最后:
终结艾滋病毒的第一步是公开谈论它,直面污名。
歧视,把普通人和HIV感染者割裂成我们、TA们。对于TA们的故事,普通人既好奇又排斥。
要改变个人和公众的态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思想革命。
其实,只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查,持续抑制病毒载量。感染者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
一个躁动不安的男病人被推进了消化科病房,家属说在半年前被检查出肝硬化,但一直没有治疗,而导致肝硬化的病因,就是男患者还是一名乙肝患者。
孙某,男,40岁,乙肝后肝硬化,属于失代偿期,有人也称为肝硬化的终末期。
肝硬化按照病程进展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前者无明显并发症,后者则主要是门脉高压,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难治性腹水等等。
患者此时躁动不安,大喊大叫,很显然,是肝性脑病所致。
这是一种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它的临床过程可以分为五期,潜伏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
按照分类,孙某显然属于昏迷前期,其实这一期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患者并未昏迷,但他的神志已经发生明显错乱,这个时候,他的一系列举动更像是一个躁狂的精神病患者。
因为肝性脑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它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一入院,医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抢救,但是患者实在太躁动了,全科的医生和护士几乎全部出动,大家试图把孙某按住,因为要给他进行抽血和静脉输液。
很多人会说,这么躁动,难道不可以用点镇静剂吗?
事实上,镇静、催眠、镇痛药及麻醉剂均可能诱发肝性脑病,所以在肝性脑病发生时,这些药物一般是禁忌的,确需使用,也只是推荐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
但是孙某对异丙嗪完全抵抗,医生一时也没了办法。
恰在此时,孙某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四肢突然挥舞起来,一个护士没抓住,针头出来了,一下刺伤了另外一名护士。
被刺伤的护士叫小路,今年23岁,虽然被刺伤了,但她还是强忍着疼痛参与抢救。
最终,通过治疗,孙某渐渐安静下来。
此时大家把注意力一下子转到小路身上,庆幸的是,小路接种了乙肝疫苗,前不久的检查,她的体内有保护性抗体,所以即便患者有乙肝,她也不会被感染。
但如果你以为一切就这样结束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几个小时后,输血科打来电话,说孙某不但是一名乙肝患者,还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
通过与疾控中心的确认,发现早在三个月以前,孙某就被确诊了。
三个月以前就被确诊了?可是刚来医院的时候,家属却并没有如实向医生告知,众所周知,既往史是医生问诊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输血史,重大外伤手术史。
得知孙某有艾滋病,护士小路失声痛哭,沾有孙某鲜血的针头刺破了小路的手指,这已经是很严重的医疗暴露,必须立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口服抗阻断药物,三种药物联合,连续口服28天,这是目前医学界的共识,它能够早期阻断艾滋病,但是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阻断率只能达到90%左右,不过越早口服越好。
所有人都在安慰小路,虽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小路口服了抗阻断药物,但一切只是开始,她还有经过漫长三个月的观察随访,除了要接受抗阻断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还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后者,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
事后,医生再次向孙某的家属确认艾滋病的事情,没想到家属却非常平静,原来他们早就知道孙某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却对医生隐瞒了病情。
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告知了,医生肯定就不会救了,又会打发他们去别的医院。
艾滋病前期通常可以采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免疫支持治疗、感染预防、心理支持等治疗方法。艾滋病前期是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后,但尚未发展成艾滋病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毒复制、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这是目前用于治疗 HIV 感染的主要方法。ART 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开始 ART 治疗可以减少病毒负载、保护免疫系统,并延缓疾病进展。
在艾滋病前期,免疫系统通常仍然相对健康,但可能存在一些功能损害。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物质,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免疫功能。
艾滋病前期的患者对感染更为敏感,对此建议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乙肝疫苗,以预防其他疾病的感染。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病源,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HIV 感染可能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负担。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压力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前期的治疗方案是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毒特征来确定。
因此,如果感染了 HIV,应及时咨询艾滋病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修脚出血正常情况下不会感染艾滋,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传播。血液接触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共用注射器、输血或血液制品、未经消毒的医疗设备以及性行为等。在正常情况下,修脚时出血的风险相对较小,因为修脚通常是在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的。
但如果在修脚过程中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或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享工具,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修脚或美容护理时,确保使用清洁的工具,避免共享工具,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和感染血液接触。一旦出现高危行为或感染的风险,可尽快到医院寻求帮助。
撸管指手淫,手淫一般不会得艾滋病,单纯的手淫不满足艾滋病的传播条件,就没有传染艾滋病的风险。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乳汁中,可经性接触传播、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手淫是一种自慰行为,是在具有规律的性生活之前,模拟性活动,促使精液排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性需求,手淫不会凭空滋生出艾滋病病毒,不满足艾滋病的传播条件,就不会直接导致艾滋病感染。
手淫也要注意清洁卫生,平时要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是人类遭遇的最可怕疾病之一,即使目前医学上已经有了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但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仍然非常艰难。
传染病有一点很可怕,就是“症状才能驱动治疗”。因为很多病人在潜伏期时,可能并没有症状…
潜伏期是指感染病毒后到出现相关症状的这段时间,一般来说感染艾滋病后有6~8年的潜伏期,少数人潜伏期可以超过10年,个别案例甚至可以长达20年。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部分地区因为不规范采血导致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2001年到2005年,很多感染者陆续进入了发病期,通过对曾经有过不规范的采血人筛查,又发现了很多感染者,还有一部分仍然处于无症状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潜伏期。
HIV感染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影响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潜伏期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病毒对人体没有损害。患者体内的病毒在潜伏期也会不断复制, 专门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4细胞)。
所以潜伏期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是在持续遭受破坏的,CD4细胞在人体免疫部队中的作用就像负责部队的信息系统一样,CD4细胞数量一旦减少,人体的免疫部队就会像失去了导航指挥系统一样变得群龙无首,防御能力明显下降。
免疫防御能力的下降,人体会失去部分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抑制能力。比如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甚至寄生虫)在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监视下,都无法兴风作浪,只能默默的“潜伏”着。这种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就叫做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病毒就被称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其实,现有的抗病毒治疗(ART)只能抑制HIV的复制,不让其再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但有一部分HIV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中,在人体中呈潜伏状态,平时不活动也不复制,但抗病毒治疗对它们却无能为力;一旦停药,潜伏的HIV病毒可能再度活跃,所以临床上HIV的感染者都需要长期服药。
但这些年治愈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著名的“柏林病人”。布朗是一名HIV感染者,因为患上白血病进行了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意外的是,最终白血病和艾滋病都痊愈了。2020年,又有一位“伦敦病人”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治愈了艾滋病。
然而,干细胞移植非常昂贵,而且风险很大,需要接受特殊人群的干细胞移植才有希望成功,这个方法也是无法推广复制的。
偶然的治愈病例为医学家提供了一些思路,但治疗艾滋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实现“功能性治愈”。目前陆续有一些长效抗病毒药物上市,目的就是让感染者减少服药的频率。
艾滋病还没有疫苗上市,只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预防艾滋病。
1)通过对孕妇的筛查和母婴阻断技术,我国母婴传播的人数已经非常少了;
2)国家对于献血者筛查和规范采血用血,使血液传播的风险也降到了最低。
所以,新发HIV感染主要是因为性接触,以异性传播为主,而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
虽然我们一直宣传要避免不洁性行为,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或者让自己暴露在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之下 ,如何紧急自救呢?
其实,发生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的行为后,是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后悔药就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简称PEP)药物。没有感染HIV的人,如果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HIV感染。
当然除了性行为,其他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例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被带有感染者血液的东西刺伤划伤等行为,也可以通过PEP药物来预防。
研究显示PEP成功率在80%以上。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成功率越高,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效果最好,最长不能超过72小时。PEP药物方案是3种抗病毒药物,一般推荐的是诺福韦(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恩曲他滨(FTC)或拉米夫定(3TC),+多替拉韦(DTG)或拉替拉韦钾片(RAL),注意每天服药,连续服药28天,漏服药或者不按时服药都可能影响阻断效果。
感染艾滋病病毒是不幸的,但是通过规范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完全可以抑制病毒。只要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之后,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也会停止,感染者可以正常生活,对寿命几乎没有影响,检测不到病毒的感染者也几乎没有传染性,感染者可以正常学习、工作,也可以结婚和生育。
不管是什么途径感染的,感染者就是疾病受害者。我们应该给予关心和鼓励,让感染者积极接受治疗,并且通过正确的宣传,避免更多人被感染。通过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早日终止艾滋病的流行。
网络的发达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可也带来了焦虑。
有什么疑问,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上网搜索,一些搜索引擎总是会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
28岁的小安因为持续发热,跑到网络上一搜,竟然看到了很多答案写着,要警惕艾滋病。
这可把他吓得够呛,赶紧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可是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按说小安的家族里没有人得艾滋病痛,他也从没输过血,怎么会非要把自己与艾滋病挂钩呢。
原来,正值年轻气盛,小安耐不住寂寞,经常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
小安当然也怕得病,所以为了安全,他每一次都会用安全套,但网络上却有人说,安全套也不是百分之百能够预防艾滋病的,这让小安瞬间崩溃。
听完小安的叙述,医生告诉他,高危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的确会增加艾滋病的患病风险,这是因为艾滋病毒不仅仅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之中,体液中也含有,而且艾滋病的侵犯能力很强,它不但能无孔不入,还会趁虚而入。
虽然小安每一次都使用了安全套,但的确不能百分之百保证阻断艾滋病毒,事实上,安全套最佳的效果是避孕,虽然能够阻断艾滋病毒,但也只是维持在大约95%的阻断率,别说艾滋病了,至于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安全套同样不可能百分之百阻断。
原因是没有人能保证任何一个安全套都是合格的,一旦有破损,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是否完整;安全套的微结构不足以完全阻挡一些病毒或致病菌,如果质量不可靠,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定要买信得过的品牌。
不过,就算再完美的安全套,到目前为止,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生产商家可以公开宣布,它能百分之百预防艾滋病,所以说明书上写的永远是,能有效降低……
不过对于小安这种情况,在检查没出来之前,也不能说一定就是艾滋病。
接下来,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导致小安持续发热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他的肺部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通俗点来说,他得了肺结核,肺结核和艾滋病一样,都属于乙类传染病,但肺结核却是有可能治愈的。
抽血显示,小安的HIV阴性,不过为了排除窗口期,半年后他还需要再次来复查。得知自己暂时排除艾滋病,小安失声痛哭,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他压力山大,茶饭不思,常常失眠。
医生也告诉他,一定要洁身自好,即便用了安全套,也不能肆意妄为,俗话说的好,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若真是感染了,那可是后悔莫及啊。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传染?
1.艾滋病的前言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艾滋病在国内发现并开始传播,关于艾滋病的故事和传说便方兴未艾,艾滋病患者更是让人敬而远之,大家也是谈艾色变。
其实艾滋病也只是众多传染病中的一个,我们一起走进艾滋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一起去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可以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并发恶性肿瘤。该病病死率较高,而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使得不易识别,而一旦发病便难以控制。
3.传染病的传染条件
和所有的传染病一样,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条件,才可以传播该传染病。而如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方法来组织艾滋病的传播。
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工作、使用公共浴室浴池、蚊虫叮咬等也不具备传播能力,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羊水和宫颈分泌物、脓液等,均有HIV存在,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从而不具备传染性。艾滋病患者的粪便、鼻涕、痰、汗液、尿液、呕吐物均无传染性。
5.我们如何预防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感染?
没有传染源就没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如果我们周围没有艾滋病,那么我们肯定不会被传播艾滋病,但事实是,我们身边真的有,所以,我们就需要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着手,避免感染艾滋病。
既然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那么我们就需要避免以下行为,才能避免被感染艾滋病。
安全的性行为,需要我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减少性伴侣和减少同性性行为,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肛交,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可能。
确保安全的血液接触,不管是献血还是受血,严格进行艾滋病筛查,科学进行献血和受血,防止经血液制品传播HIV。而吸毒者共用针具、针头、注射器等行为,也是血液传播的常见原因。
进行母婴阻断,避免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HIV感染的女性应避免妊娠,如果妊娠生育,所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6、如果确定HIV暴露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艾滋病暴露,我们该怎么办呢?应充分评估风险,并正规的进行职业暴露进行处置,并在72小时内而且是越早越好,在职业病防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抗HIV治疗。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这也是谈艾色变的原因之一,所以,科学的预防艾滋病感染,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防护。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因为最近出现了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我感到有些担忧。在和医生的交流中,我得到了专业的建议和支持,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我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带套性交后恐艾是否可以吃阻断药的问题,医生很耐心地和我沟通,给予了专业的解释和建议。医生告诉我,戴套可以预防艾滋病,但即使带套也有低概率感染的风险。我对阻断药的使用产生了疑问,但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并建议我不需要食用。我对处方中的药物产生了疑问,医生也给予了耐心的解释和建议。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和建议。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注感到非常满意,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深刻。
虽然问诊已经结束,但我对医生的服务印象深刻,我想如果有需要的话,还会选择这家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然而,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误解,导致艾滋病患者遭受歧视和排斥,甚至被迫流浪街头。
37岁的黄祥,作为一名高危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南通、如东流浪多日。尽管民政部门为他提供了建房和生活费用,但由于家乡人对艾滋病的恐惧,他仍然居无定所。
黄祥年轻时曾在泰国打工,并与一名泰国女子结婚生子。不幸的是,夫妇二人双双染上艾滋病。去年,黄祥回到如东,却因艾滋病身份遭受歧视,无法在当地生活。
南通市疾控中心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黄祥提供了帮助,但仍无法解决他的安置问题。这反映出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
事实上,艾滋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疾病。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寿命。此外,通过健康教育、预防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为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同时,也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让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艾滋病(AIDS)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自1981年艾滋病首次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近期,《细胞》杂志网络版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首次精确描绘出构成艾滋病病毒(HIV)衣壳的CA蛋白六聚物结构图,为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生命周期包括吸附、进入、转录、复制、组装和释放等步骤。目前,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针对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步骤,如利用蛋白酶抑制剂阻断蛋白分裂,从而防止病毒的产生。然而,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增强,这些药物的疗效越来越有限。
为了寻找新的治疗途径,科学家们开始关注艾滋病病毒衣壳的结构和形成机制。艾滋病病毒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的蛋白质层,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此前的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衣壳由大约250个六边形的蛋白团呈蜂窝状排列组合而成。美国科学家利用X光晶体照相术,首次详细描述了构成艾滋病病毒衣壳的六边形蛋白体(CA蛋白六聚物)的高清分子结构。
研究发现,CA蛋白六聚物由六个氨基酸链的氮末端聚合在一起,形成六聚物的中心,而氨基酸链的碳末端则形成围绕中心的“软”带,起着连接相近六聚物的作用。大约250个这样的六聚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病毒衣壳。由于起连接作用的“软”带非常柔软,所以这些衣壳的曲率并非固定不变。这一发现为寻找干涉CA蛋白六聚物连接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可以设计出能够插入关键位置的小分子,来阻碍CA蛋白六聚物的聚集结合,或者使衣壳处于不稳定状态。任何能够使病毒衣壳不稳定的东西,不论是阻碍六聚物的聚集结合,还是促成病毒衣壳的损坏解体,都会起到削弱甚至杀死病毒的作用。这一研究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除了艾滋病治疗,这项研究也为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流感病毒、SARS-CoV-2等病毒,其衣壳结构也与艾滋病病毒类似。通过研究这些病毒衣壳的结构和形成机制,有望开发出针对多种病毒性疾病的新药。
那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安静的房间里。我坐在电脑前,心里有些紧张,因为我即将进行人生中第一次线上问诊。
在屏幕的另一端,是一位来自传染科的医生。他微笑着问我:“你好,具体什么问题?”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我是性工作者,长期服用艾滋病阻断药能起到了阻断艾滋病的作用吗?”
医生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艾滋病阻断用药的两种方案,并告诉我这些药可以作为事前预防艾滋用药。我听着,心里渐渐有了底。
我又问:“按你的意思是,每天各服一片?”医生告诉我:“是的,这是一种事前预防的方法,一般是提前一天服一次,当时服一次,事后服用两次。预防效果一般是不错的,但确实也不是百分百。”
听到这里,我有些担心,但还是问道:“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等的副作用要注意吗?”医生告诉我:“是的,要注意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等的副作用。带套保护比药物更重要。”
挂断电话后,我感到释然。虽然医生的话让我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忙碌在成都的街头。突然,一阵恐慌袭来,我回想起昨晚与一位朋友的无套性行为。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心中充满了担忧。于是,我决定寻求帮助,打开手机,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咨询了一位性病科的专家,他非常耐心地听了我的叙述,并询问了一些细节。我小心翼翼地表达了我的担忧,他温和地安慰我,告诉我不要过于焦虑。随后,他详细地解释了艾滋病阻断药物的使用方法,并推荐了一种适合我的组合方案。
专家的解答让我感到安心,但他也提醒我,即使使用了阻断药物,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我按照他的建议,在事后一个月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他们不仅给予了我科学的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这让我更加坚信,互联网医疗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能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
如今,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那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健康。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日子,都会对那位性病科的专家充满感激。感谢他,让我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和几位同事决定去放松一下。然而,一次意外的发生让我陷入了焦虑之中。
我们选择了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娱乐场所,但在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安全套不幸脱落了。当我意识到这个情况时,我的心跳加速,一种莫名的恐惧笼罩着我。我立刻想到了艾滋病,那个曾经让我心有余悸的名字。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决定向一位在线医生咨询。我详细描述了情况,医生在得知我没有任何性病史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虽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但通过服用阻断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医生为我推荐了两种药物组合,特威凯加舒发泰和必妥维。我询问这两种药物组合是否安全,医生告诉我,虽然会有一些副作用,但一般都能耐受,并且没有长期副作用。这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又询问医生,如果只服用必妥维是否也可以,医生表示,必妥维虽然效果很好,使用起来也方便,但与上述两种药物组合相比,效果可能稍逊一筹。我权衡了一下,最终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耐心和细致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解答了我的各种疑问,让我感到十分安心。虽然这只是线上问诊,但我对这位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感到十分满意。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抽出时间去医院排队就诊,而线上问诊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选择。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人在这种模式下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突然,我收到了一条来自互联网医院的咨询邀请,对方是一位来自传染科的医生。
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点击了接受。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耐心地听我讲述了自己的病情——近期进行了艾滋病和梅毒的检测。
医生的态度非常温和,让我感到很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最近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情况。我告诉他,第三项检测结果是阴性,而阻断药已经结束了两周。
医生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说:“目前看,您的情况还不错。但是,为了确保您的健康,建议您再过三个月复查一次。”听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心里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充满了信心。
在咨询的最后,医生提醒我说:“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更加确信,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我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了专业医生的帮助。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患者从中受益。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我的医生***医生的线上问诊。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去医院排队等候,所以互联网医院成了我最好的选择。
医生很快就上线了,首先提醒我必须完整查看我的病例后才开始诊疗,这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严谨和专业。随后,他询问了我最近的身体状况,我详细地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疲劳、体重减轻和夜间出汗等。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根据我的病情和之前的诊断结果,建议我继续使用之前使用的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他还提醒我,这个药物的有效期是三天,应该足够我使用。
在医生开具处方之前,他再次确认了我是否有过敏史、相关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这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心和负责。
不久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处方,并被告知可以一键预约药品。用药期间,我确实感觉好了一些,但是我还是会定期上线咨询医生,以确保我的病情得到妥善管理。
虽然这次线上问诊的过程很顺利,但我深知,背后是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他们的付出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任。
近年来,艾滋病(AIDS)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全球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近期,伦敦St George大学的科研团队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种可以杀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蛋白杀菌剂,并且找到了一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这种蛋白的方法,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
这种蛋白杀菌剂是将两种已知蛋白杀菌剂b12单克隆抗体和cyanovirin-N与一个单分子结合,使这种分子的抗HIV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这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分子可以通过转基因植物进行大规模生产,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FASEB Journal上,引起了广泛关注。FASEB Journal的主编Gerald Weissmann表示:“这项研究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对抗HIV传播的新药,还因为它满足了规模化需求,为全球艾滋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研发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做好预防措施。例如,避免使用共用针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都有助于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总之,这项研究为艾滋病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为全球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研究成果问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艾滋病自我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艾滋病检测试纸作为一种便捷、隐私的检测方式,备受青睐。然而,许多人对艾滋病检测试纸的准确性存在疑问。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艾滋病检测试纸的可靠性,让您更放心地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艾滋病检测试纸并非万能。它只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而不能检测出病毒本身。因此,如果近期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通过检测试纸检测出来。
那么,艾滋病检测试纸的准确性如何呢?根据我国相关机构的研究,艾滋病检测试纸的准确率非常高。例如,全血检测的艾滋病试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9.73%。这意味着,使用这种试纸进行检测,漏诊率极低。
除了全血检测的艾滋病试纸,目前市场上还有许多唾液检测的艾滋病试纸。例如,艾威尔唾液艾滋病检测试纸(Aware HIV-1/2 OMT HIV Oral Fluid Test)的准确率也非常高,灵敏度达99.3%,特异性达99.9%,准确度达99.7%。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血液检测还是唾液检测,艾滋病检测试纸都有着很高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完全可以信赖。
除了准确性,艾滋病检测试纸还具有以下优点:
当然,在使用艾滋病检测试纸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艾滋病检测试纸是一种可靠、便捷的检测方式。只要正确使用,就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从而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