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李颖飞

应用风药治疗腹泻医案一则

应用风药治疗腹泻医案一则

病案分享

张某,男 42 岁,2015 年 8 月 17 日初次就诊。腹泻 2 周,加重 2 天。2 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腹泻,大便溏薄,日行 3-4 次,形寒怕冷,遇寒加重,遇暖则缓,于我院门诊口服中药后,效果不明显。2 天前患者再次因感寒受凉腹泻加重,伴有焦虑,遂再次就诊。患者本次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呕吐,无进行性消瘦。刻下见大便溏薄,日行 4 次,脐周疼痛,肠鸣,咽干,纳可,尿黄,夜寐欠安。舌红质干,苔薄白腻,脉弦滑。

辨病辨证:泄泻病——脾胃虚寒,内有湿阻证。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升阳除湿

组    方:

  • 党参 6g    炒白术 12g    茯苓 12g    淮山药 15g
  • 石斛 9g    炒白扁豆 12g   玉竹 9g    熟米仁 15g
  • 柴胡 6g    防风 9g     木香 9g     白芍 12g
  • 炮姜炭 3g 六一散 9g
  • *14 剂

水煎取汁 300ml,分早晚餐后一小时温服。

此患者发病之初因感寒受凉伤及脾阳,脾脏阳气亏虚,清气不升,运化不能,则成泄泻;阳气不足形寒怕冷,遇寒加重,遇暖则缓;脾阳亏虚不能温煦,不荣则痛,故见脐周疼痛、肠鸣;患者腹泻 2 周,久之损及阴液,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咽干,舌红质干,阴虚内热,故见尿黄;患者泄泻日久,多有焦虑,情志不调,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夜寐欠安,脉弦滑。本方选用党参、炒白术为君健脾益气,复中焦运化。茯苓、熟米仁甘淡渗湿,健脾同时导湿下行给湿邪以出路。淮山药平补脾肺肾,同时又具收敛之性,为治大便溏泻之要药。柴胡、防风为风药,用在此有二:其一,承东垣思想,用其升阳除湿;其二,疏肝解郁,用柴胡、防风升发疏泄,谨防脾虚木乘。木香调气畅中,相对风药生升其作用主要为降,与风药配伍可复中焦气机升降。炮姜炭可温中散寒止痛,每下焦有寒兼大便溏,喜用之。患者发病正值仲夏,暑湿当胜,法中医因时制宜,用炒白扁豆、六一散消散暑湿。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养肝体而助肝用,且又与六一散中甘草合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配伍玉竹、石斛共奏养胃阴、复津液之效。东垣认为“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己,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此方虽用淡渗之茯苓、薏苡仁,但通过配伍风药以升发避免了阳气下沉的弊端。服药 14 剂后,泄泻已瘥。此方动静结合,有升有降,贯彻风药的运用,顾及全面,继承和发扬了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化湿方法的运用

湿气按照夹杂邪气不同最常分为寒湿、湿热、湿热。按照生成途径不同又可分为外湿、內湿。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疗起来不离三大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朱丹溪主张:“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综上所述,治疗湿气有健脾燥湿、利小便、温阳化气等方法。”遇到不同分类的湿气,要兼顾治疗,如寒湿要侧重温阳,湿热要温清并用且针对比例各有侧重,暑湿要兼顾解暑等 。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5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喝了红豆薏米水,湿气并没有得到改善呢?

不得不承认,红豆薏米水确实有祛湿气的效果,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肿,久服可以轻身益气;红豆能利水、消肿、健脾胃,养炎夏火旺之心,二者为药食同源之品,购买加工较为容易。 这个小验方祛湿的途径主要是利小便,红豆、薏苡仁和猪苓、泽泻等,都属于甘淡渗湿之品,具有沉降下行利小便的作用,根据《黄帝内经》“在下者,引而竭之”,用其健脾同时以利小便,导湿下行而消阴邪。 但这两个药健脾的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性质都偏寒凉,所以服用起来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局限,如东垣提到“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己,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就是说这两个药没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沉降下行的属性不利于脾气的升发也就不利于脾气的健旺,因为脾阳是主升向上向外的,其次他们偏凉的属性又有伤阳助邪之弊端,这也有悖湿邪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但红豆薏米水不是不能选用,要和其他祛湿方法相伴而用。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63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湿气的来源

为什么会有湿气?湿气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人体内是没有湿气的,但因为气候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就发生了变化,如贪凉饮冷、冒雨感寒、过食肥甘厚味、熬夜晚睡、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久坐久卧等,均会损伤我们的脾脏,导致脾气亏虚、无力运化,尤其是脾阳不足,使得本该化成水谷精微的精气得不到蒸腾气化反而变成湿气蓄积在体内,这是內湿的根源。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外湿,如脾气本为亏虚,皮毛汗孔不够固涩,外界湿气就会通过皮毛孔窍乘虚而入,停留在体内某个部位而发病,从而形成外湿。

李颖飞

主治医师

河北燕达医院

16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