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3、肠胃怕刺激,切勿太随意
很多朋友烟酒不离口,肥甘厚味随便吃,这就更糟糕了。很多研究表明,吸烟和酗酒对食道、呼吸道、肠胃、黏膜等影响非常大。而大鱼大肉,甜食,肥腻,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肠胃,恶化疾病。所以,饮食要清淡,适合地域和自己的口味是最好的,不要有太多的偏嗜。
养胃方法:米粥在煮好之后,上面漂浮了一层米油。古人认为这是米的精液,是非常好的补虚养胃的精华物质,经常喝米油会起到健胃补虚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火旺通常指胃热过盛、胃功能亢进,临床以胃部疼痛、胃部灼热、容易饥饿、口臭便干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病症常用药有多种,比如清胃黄连丸、胃舒欣颗粒、清胃散等,并无“吃什么药最管用”一说,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情况来确定。1.清胃黄连丸:此药内含甘草、知母、黄连、石膏等多味中药,能清泻胃火、解毒消肿,适合因胃火旺盛而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等病症者。此药副作用不明,不宜和滋补性中药同服。2.胃舒欣颗粒:此药内含铁角蕨、隔山消等成分,有和胃止痛、养阴清热之功效,胃火旺伤阴者若出现嗳气、反复吞酸水、胃脘疼痛等病症,可用此药来改善。该药副作用不明,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妇均需禁用。3.清胃散:此为清热剂,内含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等多味中药,有清胃凉血功效,胃火旺引发的牙痛、面颊发热、牙龈出血等病症,均可用此药改善,此方副作用不明,肾虚火炎者不宜用。胃火旺还可用白清胃散等药物来治疗,具体用药,必须结合患者病症,听从专业中医医师指导。
目前尚无充分科学证据表明胃肠功能紊乱直接引起湿疹,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疾病。湿疹是一种复杂的皮肤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患者可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是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肠道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因素导致,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湿疹和胃肠功能紊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胃肠功能紊乱也并非湿疹的病因。
如果怀疑自己存在胃肠功能紊乱并伴有湿疹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并进行专业的治疗。
更年期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腹部胀痛、消化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紊乱以及精神心理异常。
1.腹部胀痛:更年期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肠胃组织发生功能性紊乱,导致腹部感到胀痛不适, 甚至恶心、反酸、嗳气。
2.消化功能减退:更年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可能会感到食欲不振,对食物的兴趣降低,消化功能也出现减退,导致消化不良。
3.新陈代谢紊乱:患者在新陈代谢方面,会大便干结、排便不畅,由于肠胃蠕动功能失调,体内的代谢物无法快速、顺畅到达下消化道组织,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排便不畅等症状。
4.精神心理异常:在精神心理方面也可能会出现异常,部分患者会感到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这些症状会因人而异,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胃肠功能紊乱可以吃促胃动力药、抑酸药、抗抑郁药以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等。
1.促胃动力药: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常可能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服用促胃动力药可有效缓解症状,常见药物包括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2.抑酸药: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此时患者可服用H2受体拮抗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缓解症状,常见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贝拉唑等。
3.抗抑郁药: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常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服用抗抑郁药对某些合并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而言可以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常见药物包括氟西汀等。
4.抗幽门螺杆菌药: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此时患者需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奥美拉唑以及果胶铋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用药需谨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
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在医学上又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科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生物、精神心理、社会和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等心理异常表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等;抗酸药,如铝碳酸镁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等;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饭前洗手,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注意休息,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胃肠功能紊乱一般可出现肚子痛的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和心理、生物、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有关。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便秘等。
如果出现上腹烧灼感以及疼痛不适等表现,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平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而且少量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可适当增加体育运动,有益于疾病恢复。
手淫临床称为自慰。自慰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男性、女性都可能有自慰行为,适度自慰对精神或者身体是无害的,但是男性过度的自慰,会导致阴茎、龟头变得过于敏感,而女性过度自慰则会导致阴道损伤等疾病,如果过度自慰后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胃肠分泌和运动功能的失调,出现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过度自慰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议戒掉自慰习惯或者保持合适的频率,如自慰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泌尿结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大家上厕所很受影响,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喝水,加强身体的锻炼防止泌尿疾病的产生。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泌尿结石吧!
泌尿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患者的泌尿系统里面有细小颗粒结石堆积,导致尿路产生刺激。一般患者出现尿结石的原因,是平时喝水少或者缺乏锻炼不运动,长时间导致自身草酸盐或者钙盐代谢出现异常,就会出现细小颗粒结石的堆积。
① 排尿困难,排尿时间长而且费力
② 排尿出现不连续的点滴状
③ 排尿时出现明显的疼痛
④ 患者排尿时出现血尿
⑤ 患者会阴部出现剧痛。
泌尿系结石主要表现在腰部酸胀和腰部出现剧烈疼痛,或者出现血尿的情况,大部分患者可以进行,不需要治疗,但是出现剧烈疼痛时就要马上就诊,因为结石会造成泌尿性梗阻,出现肾积水,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还造成肾功能衰竭,危机生命。
泌尿结石可以采取体外碎石治疗。体外碎石是治疗泌尿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患者可以免于手术之苦,有60%-70%尿道石患者都可以得到很好地治疗,但也有少数人因为尿路结石不通畅的原因,不适合做碎石治疗。
平时要多喝水,喝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水中的含钙量不易过高,否则,容易形成结石。饮食当中,我们也不应吃高蛋白、高糖和高脂的食物。要注意营养和膳食的调理,多吃一些粗粮和素食。患过尿结石的,更应该注意饮食,避免吃一些含草酸高的食物,比如菠菜、香菇一类的食物,防止复发。如果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医治,因为泌尿系感染也是导致尿结石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家要做好泌尿系统感染的工作。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健康,防止泌尿结石的发生给自身带来危害。
由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不爱吃蔬菜水果等,越来越多的人「英年早痔」……
但很多人对痔疮的危害性了解不够,平时生活方式不注意,又不好意思去医院,久而久之,小「痔」可能就会拖成大「治」。
之前有则新闻,一名20岁男子患痔疮,从1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大便带少量血,因未重视在1周前上厕所时突然晕厥,被送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医生发现其患有严重贫血,几乎丢失了全身血量的三分之二,经查罪魁祸首就是他一直忽略的痔疮。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揭露隐藏在痔疮后的隐患,并教你如何应对。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朱 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王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梁 阔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曾庆敏 黄文生
常言道,十人九痔。有些人认为痔疮就是个小毛病,不必在意或自己随便上点药就行了,但可能因此“拖”出危险。
!导致贫血
痔疮之所以会导致贫血,是因为痔疮以便血和脱出为主要症状,大便时反复多次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
人在健康时,铁的吸收和排泄基本保持平衡,铁丧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铁丧失量不超过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每日失血量超过6~8毫升,就会丢失3~4毫克铁。
健康男性体内含铁总量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女性约为每公斤体重35毫克,当便血导致体内含铁总量低于正常后,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引发脱垂甚至坏死
内痔发展到中后期,痔核会脱出肛外,当痔核不能及时回纳时会发生痔核嵌顿。
痔核血液循环或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坏死,属于无菌性炎症。
!诱发其他肛肠疾病
痔疮就像一个引火线,可以引发多种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瘘等。
!掩盖其他疾病
直肠癌往往在痔疮的“掩护”下得以发展,直至发生明显梗阻症才被确诊,但此时也耽误了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时间。
痔疮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提高防癌保健意识,千万别让症状相似的痔疮掩盖了直肠癌。
比得了痔疮更悲伤的,就是痔疮反复发作:从便秘到大便带血,疼痛难忍、再后来发展到脱肛……没好多久又是一个轮回。
建议每个被以上情况困扰的人尝试以下办法来预防、缓解:
上厕所时间不宜过久
有研究表明,排便时间超过10分钟,痔疮发生率可达70%以上,建议如厕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上下班途中,做提肛操
不论是通勤路上坐公交还是排队时,多做提肛运动:全身放松,吸气,同时肛门向上提;呼气时肛门放松。
早晚各1次,每次做30下。长期坚持下去,能对痔疮有所改善。
热敷肛门,按摩肛门和腹部
排便后用热毛巾按压肛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15分钟,改善局部血循环。
腹部按摩采取仰卧位,双手在下腹部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次,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有利于排便,防止便秘,帮助痔疮好转。
多喝水、多吃粗纤食物
喝水可软化肠道粪便,粗纤食物(绝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以及未经精加工的谷类和薯类等)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便后洗净臀部
痔疮病人便后应用柔软的纸擦干净,有条件的最好用水清洗,清洁肛门可防痔疮发作。
控制体重,切忌过饱
体重过重、下肢压力过大易发生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回流,引起或加重痔疮;吃得过饱会增加腹压而致痔疮发作。
多活动,勿久坐久站
每坐45分钟起来活动5分钟,可有效减轻痔疮症状;也不要久站,久站负重也会引起静脉充血。
勿提重物
提重物会引起腹压升高,导致痔疮,尽量避免过度用力。
润滑肛门
使用少量凡士林或从正规途径买痔疮膏、痔疮栓,可润滑肛门,帮助大便排出,还可局部止痛,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孕妇是痔疮的高发群体,可尝试每4~6小时翻一次身,最好朝左睡,这样可以减轻对重要血管的压力。
肛周脓肿和痔疮都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疮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知晓率,因此有很多患者会把肛周脓肿早期当成痔疮来治。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急性化脓感染。由于肛周脓肿实际上是肛瘘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临床医生会将肛周脓肿和肛瘘一同考虑,并且争取一次性治愈。
为了更容易区分痔疮和肛周脓肿,专家总结一张表,将外观、症状、疼痛特点及发病部位等逐一进行对比。
除了应用抗生素外,肛周脓肿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近期风险主要是感染范围急速扩大,造成全身感染;远期风险主要是形成复杂肛瘘,增加治愈难度和手术创伤。
相比于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避免辛辣饮食,避免大量饮酒,保持规律排便和运动的习惯等。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肛门不适,可尝试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久坐、温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等方法。如果仍不能缓解症状,建议及时去肛肠科就诊。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