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殊康复治疗帮助患者脱贫的探索实践

特殊康复治疗帮助患者脱贫的探索实践
发表人:曹金聚

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疾病。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心理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正逐年增多,如何让人们正确的认识精神疾病,正确的去看待,正确的去接纳,已成为当今社会不能忽视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困扰精神科医生的其实不是治疗。而是在治愈之后,患者难以回归社会”。作为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我院正在积极的开展实施帮助精神病人治愈后回归社会的方法。脱贫攻坚计划,正是我院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的方法之一。自计划实施以来,已帮助多位患者让其生活回到正规。这也更加让我们坚信,这个方法是正确的。

我院首位脱贫成功并且回归社会的患者王强(化名)就是探索道路上成功的先例。王强(化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疾病十余年,病情反复,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自 2006 年犯病以来住院十余次,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好,出院后却不能坚持服药。反复的出入院已让本不富裕的低保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结合此类患者的情况,我院进行深刻的讨论,分析了患者家庭贫困的原因,那就是疾病负担和难以回归社会。针对这两个原因,我院制定了脱贫攻坚计划,对于加入治疗的患者,一方面通过各种救助免除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对其实行特殊康复治疗,而且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经济奖励。这样不仅解决了患者疾病带来的负担,而且能够在回归社会前提前适应社会,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刘强(化名)2018 年 7 月,末次来我院住院治疗。在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经评估病情稳定,随即开始接受特殊康复治疗和脱贫计划。在取得患者本人、家属同意并签字后,于 2018 年 8 月正式实施。

特殊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通过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方案是根据病人情况,每天给予 4—6 小时的特殊康复治疗,刘强的康复治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协助餐厅工作人员发饭。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到达餐厅,进行餐具整理和饭菜分配,然后将饭菜运输到每个病区,分发给病人,在整个过程中完全脱离了封闭病房的束缚,体现自我价值,提前适应社会工作。另一部分是负责康复科看护工作。首先,他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系统的学习康复科各类康复设施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然后,当各病区病人到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时,负责看护、教学、讲解工作。经过了半年的特殊康复治疗,他既增强体魄,又增加了社交能力。长期目标是病情痊愈,减轻家庭负担,回归社会,造福社会。

在刘强(化名)住院 9 个月时间里,由于提前适应了社会工作,在出院后能够很快的融入社会。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得知,患者本人在家从事给眼睫毛厂粘眼睫毛的工作,收入稳定。从以前家庭里的负担到现在能够工作,并能用劳动所得来贴补家用。进而说明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结合脱贫攻坚计划是行之有效的,这也为帮助其他困难家庭患者脱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有了刘强(化名)这个成功的先例之后,我院又先后给多位患者实施特殊康复治疗。袁勇(化名),患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18 年。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家属一直未接其出院。长期的住院治疗,让袁勇(化名)失去了对出院以后生活的希望。医生在与家属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商议让袁勇(化名)接受特殊康复治疗。在取得家属和袁勇(化名)同意签字后,于 2019 年 10 月,正式开始接受特殊康复治疗。每天早上八点半,袁勇准时到康复科工作。工作内容是协助康复科工作人员看管在康复科进行治疗的其他患者。在工作闲暇期间,袁勇也在康复科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与其他患者唱歌、打台球、看书,已成为袁勇每天的乐趣。“我最高兴的,是我还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这是袁勇在接受特殊康复治疗之后,跟我们说的话。只有回归社会,才能给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我院的脱贫攻坚计划,是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情况来实施科学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提前去适应社会,目的是让社会去接纳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人们大多对其抱有偏见。并且,由于病情反复,长期服药,因此无法从事正常工作,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精神病医院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应给予患者最大的帮助。而我院为其合理的计划出一条适合精神疾病患者脱贫、重新回归社会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走的通的!

我们也呼吁,少一点歧视,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社会的接纳才是精神疾病患者继续生活的希望。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医者仁心,希望绿丝带飘向更多的家庭!

青岛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
曹金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双相情感障碍疾病介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PD),是一种躁狂症和抑郁症循环发作,高致残性的慢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终身患病率为3.9%。BPD具有复发率、误诊率、自杀率、残留症状比率较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从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一间教室传出来,在这里,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他们内心丰富却回避与人交流,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些特定的物品,或者出现重复、单调的行为。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美丽可爱却行为特殊。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着却遥远的星星。

     

    目前中国孤独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孤独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300余万。虽然孤独症的原因至今是个谜,但通过及时、正确的康复教育,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具备参与社交生活的能力。而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逐渐进入社会步入正轨的康复师们,也在守护着这群星星的孩子。

     

           

    在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并一一答到之后,90后康复师张晓玉与他们挨个击掌,夸奖那些顺利完成“任务”的孩子们。

     

    今年25岁的张晓玉已经工作两年半,从特教专业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康复师。在她眼中,这些孩子们并不特殊。他们是天使,是遗落在地球上的星星,更是众多可爱的小朋友中普通的一员。这群孩子与普通孩子唯一的区别就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关爱他们。

     

           

    美术手工课上,给孩子们播放完关于足球的动画后,张晓玉发给孩子们一张足球的简笔画,然后引导他们把白色的轻黏土贴进白色的方格内。

     

    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儿童康复训练方面,张晓玉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她看来,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家长的焦虑:如果一个技能教授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没有学会,家长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够掌握这项技能,未来孩子是否能将学会的技能进行应用。而这也需要康复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和足够的耐心。

     

           

    “把白色轻黏土揉成圆球,放到格子里面推开,把空白的地方填充上”。张晓玉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有所进步、成长。

     

           

    张晓玉引导一个孩子把球踢进用彩旗和桌子搭成的“球门”。孤独症孩子们的课程,有的看起来跟普通孩子的课程差不多,但老师的行为大都带着干预目标,例如通过下一些指令,来训练孩子的听者反应。

     

           

    让张晓玉难忘的,是一个叫小瑞(化名)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小瑞很难安静坐在座位上,上课也会不停跑动。慢慢地,依照制定的个别教育计划(IEP),随着康复干预的进行,他的进步越来越大,可以安静坐在课堂上40分钟,甚至可以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

     

    一次张晓玉不在课堂,小瑞就哭喊着要找晓玉老师。即使到后来,小瑞已经结束康复训练回到家中,也时常喊着要去学校找晓玉老师。“能感受到孩子对你的需要,这真的是一件很暖心的事情”。张晓玉说。

     

           

    张晓玉觉得,比起同情心,孩子们更需要同理心,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包容。与张晓玉同龄的康复师于莹,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机缘巧合之下,于莹接触到了这群“星星的孩子”。

     

           

    随着康复干预的推进,于莹开始走入孩子们的世界。让于莹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叫皮皮(化名)的小男孩。

     

    初次见面,当于莹要去接近他时,对陌生人的抗拒使他本能地跑开了,皮皮的妈妈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但他也并未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而只是轻轻抹去眼泪,继续玩手中的玩具小汽车。看着皮皮倔强的眼神,于莹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皮皮接纳自己。

     

    结合针对皮皮的教学计划,于莹也开始试着去和皮皮进行互动,比如一起做游戏、玩玩具。起初皮皮也不愿配合,但突然有一天,皮皮把他的小汽车放到了于莹手中,当于莹从惊讶中缓过神,皮皮已经抱住了于莹。从那一刻起,于莹跟皮皮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深入的了解,于莹渐渐意识到,他们也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孩子,有着孩童的纯真和顽皮。“其实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不开心藏在自己心中。”于莹说。

     

         

    除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交流也是康复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今年已经64岁的曹芳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家顾问。目前曹芳主要担任专业咨询工作,也少不了与家长打交道。曹芳介绍,孩子完成康复训练回归社会之后,更艰辛的工作是由家长完成的。家长也要通过培训学会一些技能,来帮助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在儿童发展早期,很多家长容易将孤独症误认为普通的发育迟缓,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在工作中,曹芳见到过很多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无法接受而痛哭流涕的家长。用一些成功的实例给予家长安慰和信心也成为了曹芳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曹芳曾在北医六院儿童病房从事20多年的护理工作,退休之后来到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从护理工作转入孤独症康复一线工作,对曹芳来说还有很多要学习,但多年的儿童护理工作经验也让她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除了安慰家长,由于孤独症儿童通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曹芳也会用一些小玩具来安抚孩子们,或者先冷处理,等孩子的情绪发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劝说和安慰,慢慢过渡到正常的交谈中。

     

           

    在曹芳看来,孤独症康复师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不仅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在某个阶段孩子处于进步并不明显的平稳期,有的康复师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因此曹芳认为,康复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也必须要有着强大的抗压能力。

     

    午休间隙,在康复师的办公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简短的培训。康复师孙红播放孩子们上课的录像,然后通过具体的行为分析孩子们的意图。专业偏医学方向的孙红为了提升自己,参加了很多专业的培训和课程,还报考了行为分析师证书资格认证。

     

    目前在我国,从事孤独症教育和康复职业的人员以女性为主,一半以上年龄小于30岁,从事特教工作的时间大部分都少于3年。截止到2016年,全国孤独症康复老师约6000名;孤独症康复老师只能覆盖1.3%的人群,剩下98.7%的人群暂无法得到有效康复训练。

     

           

    在一间教室的墙上,贴有“毕业快乐”的字样。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毕业意味着完成了康复课程,但他们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内蒙古,有着15年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经验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欣会在“代表通道”发言时表示,目前国家的特殊教育还未辐射到孤独症儿童的相关领域。儿童的入学和教育问题无法解决,成人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就会更多。现在来看可能是一个家庭的负担,但是未来就有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负担。

     

           

    孩子们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这也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副总经理何春梅一直关注的问题。何春梅介绍,一方面,孤独症的孩子们难以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有的孤独症孩子康复完成后进入了幼儿园普通的班级,结果遭到了其他孩子家长的反对,这也需要对大众有进一步的知识普及。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2019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是消除误区、倡导全纳,而这也是康复师们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更多的孩子融入到正常的环境中,顺利进入幼儿园、小学,甚至回归到正常社会,帮助孩子建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 对于孩子,女人,老年人,这都是很容易出现贫血的情况的,出现贫血的时候身体是非常虚弱的,甚至还会出现脸色苍白,甚至身体虚弱的情况出现的,对于患者来说是影响很大的,所以不可怠慢,其实改善贫血的问题,食疗的方式是很好的。

    1,准备两个鸡蛋,之后需要取出蛋黄打散,水煮开之后需要加入少许的咸盐,之后把蛋煮熟之后,每天吃两次左右就可以了,这有很好的补血的作用,对于身体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是有很好的改善的效果的。

    2,准备一百五十克左右的猪肝,还有适量的菠菜,之后需要放在锅内进行炒熟,需要吃猪肝吃菠菜,这有很好的补血的食物,这里面铁的成分是很高的,对于补血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对于孩子贫血或者是孕妇贫血是很好的补血菜。

    3,十五克左右的红颜肉,再准备五个大枣还有一百克的粳米,这需要放在锅内一起炖煮的,趁热的时候进行服用,这有很好的补血的作用的,最好选择在早上空腹的时候服用,吸收的效果会好一些的,对身体是有很好的改善的。

    4,准备两斤左右的新鲜的羊骨头,之后再准备二百克的粳米,这需要准备羊骨头锤碎了之后加入水进行炖煮,之后去除渣子,放入适量的粳米,一起炖煮,在煮沸的时候加入适当的调味料,一般十五天一个疗程,补血效果很好的。

    出现贫血,这些食疗的方式都是不错的,但是 最少需要吃上一周的时间才有效果的,尤其是在补血的时候,那么牛奶是不能喝的,虽然说在牛奶里面的营养成分也是很多的,但是对于有贫血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这会阻碍身体吸收铁的成分的,所以要注意一下。

  • 随着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生存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危重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问题,给患者的近期与远期预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我院从2013年初开始早期介入ICU重症康复,他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为目标,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重症期间的功能维持和改善。

     

    什么是康复?

     

    1)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针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功能恢复到最高可能的水平,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 康复强调应用改善、代偿与替代的途径来提高患者的功能,同时强调采用合理的康复训练措施经过和患者持之以恒的态度,从而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完美升华。

     

    为什么要实施ICU康复?

     

    ICU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身体结构与功能障碍:基础疾病较多,伤势或疾病较为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再加上意识障碍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患者功能的发挥。

     

    2) 长期卧床导致的制动或废用综合征:对于严重疾病和损伤患者,卧床是保证度过伤病危重期的必要措施,但是长期卧床又会增加许多新的功能障碍,加重残疾,而且往往累及多个系统,表现为重症肌无力,关节痉挛、僵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等,从而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

     

    3) 心理障碍:进入ICU病房的患者, 尤其是手术后和清醒的危重者, 对家属特别依恋。因为ICU病房不能陪护, 当他们进入ICU后会认为自己的疾病较重, 精神压力大, 出现失望、焦虑、恐惧感。加上亲人不在身边, 失去安全感, 难免感到孤立无援。同时家属不能随时陪伴在患者左右,亲眼目睹诊治过程,难免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4) 活动受限:ICU患者往往存在行为、交流、运动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的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从而导致患者不能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

     

    5) 参与受限: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且大多数处于气管切管状态,与外界的交流无法进行,更无法参与职业活动与社会活动,无法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虽然康复治疗无法逆转疾病本身带来的损害,但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可以对患者各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使各系统都产生适应性改变,继而引起功能改变,而这些影响的生理效应对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障碍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以功能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可以减少ICU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何时康复介入?

     

    由于康复医学常被相关学科的医生误解为是解决疾病后期功能障碍问题的学科,因此普遍的想法是,对于尚处于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的ICU 患者来讲,康复的介入似乎言之过早。而研究表明,ICU早期康复介入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是有效的。同时,康复介入需考虑如下方面:患者意识状态、情绪是否安静、呼吸是否稳定(氧饱和度达0.6,呼气终末压10cm H2O)、心血管功能稳定与否、有没有不稳定性骨折等。

     

    总之,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原发疾病无加重或改善的状态下建议早期康复介入,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康复介入手段,循序渐进的改善患者功能。当然,对于那些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虽然康复技术介入存在一定风险,但我们仍要做好康复宣教,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ICU康复的相关技术?

     

     

     

    ICU康复的总体目标:应为预防各类并发症的产生、促进相关功能障碍的改善和避免病损向残疾或残疾向残障的进展。

     

    常见康复策略:

     

    1) 意识清

     

    渐进坐位训练、呼吸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认知训练、全身耐力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吞咽言语训练及作业治疗等。

     

    2) 意识不清者

     

    放松训练、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牵伸、关节松动、消肿训练及改善血液循环等。

     

    3) 气管切开者

     

    增加脱机训练、呼吸肌加强训练、呼吸节奏的控制、咳嗽咳痰训练及有氧运动训练等。

     

    注意事项:

     

    由于ICU患者病情相对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所以在康复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情况和患者的表情与反应,避免运动过量,避免运动过程中的再发损伤的出现。若出现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及时求助于医生护士。最后整理好患者全身的管线,避免增加护理负担。

     

    开展康复工作的方式?

     

     

     

    由于重症医学与康复科是两个不同的科室,虽说工作侧重点各有差异然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与重症医学科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明悉患者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便更好的服务患者,降低工作风险系数。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科内部团队的合作,更要加强学科间交流互补,通过多学科和多专业人员的合作,从各自角度讨论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治疗措施与下阶段治疗计划等等,从而达到患者功能改善之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由于ICU患者本身病情较重且易反复,所以康复的难度较大,疗效慢,费用相对较多,如何提高康复效果,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赖,做好学科内与学科间更紧密的交流合作,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努力探索与改善之处。总而言之,任重而道远!

  • 在疾病面前,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快速见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康复过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的却是持续的量变。

    ——丁荣晶

     

    若非亲身经历,普通人很难理解疾病给人带来的打击。

     

    “心肌梗死”这四个字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你的胸部会剧烈疼痛,心脏收缩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工作,最严重的结果是死亡。

     

    如果能够抢救及时,医生会探查你的心脏,找到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植入支架。命能够保住,但是等待你的是术后的心脏功能重建和心理重建。

     

    甚至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只能长期躺在床上,在方寸之地活动,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照顾,没有基本的尊严可言。

     

    但是置入支架并不是治疗的终点,病人的最终生活也不应该缠绵于病榻,他们值得更好生活。

     

    李康(化名)是一名心梗患者,2018年,他经历了心梗住院治疗,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到最后经过心脏康复治疗后,慢慢恢复健康,能够正常生活的一系列转变。

     

    他的经历,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案例。

     

    一波三折

     

    2018年,59岁的李康因心肌梗死住进当地的心外科病房,冠脉造影显示,他的心脏病变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植入支架,但是他的心功能严重不全,动手术的风险非常高。

     

    无论手术与否,对于李康和他的家人来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难以承受。

     

    走投无路之下,全家人决定去北京做最后一搏。

     

    2018年9月16日,在救援直升机的帮助下,李康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CU监护病房。10月10日,经过CCU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李康的病情稳定下来,终于有条件接受支架介入手术。

     

    李康放了支架之后,心脏功能确实好转了,然而并没有如之前所期望的全身功能恢复更好,感染不能控制,肾功能恶化需要血滤,消化功能严重下降,血糖水平不好控制,整夜无法入睡,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手术后第三天,李康的肾功能衰竭,开始接受血滤治疗,消化功能也出现严重衰退,到后来睡眠也有了问题,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给李康治病,他们全家人都来到了北京,在医院周边租了房子,为了让李康家能在医院吃的舒服,家里人更是日日买菜做饭,送到病人床前。

     

    当时的情况,对于李康他们一家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峰回路转

     

    心脏监护室CCU医护人员为了患者的治疗殚精竭虑,心脏监护CCU的护士长王静忽然想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她曾经参加过一次心脏康复的国际论坛,心脏康复目前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主要是为了帮助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术后恢复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大人民医院刚好有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丁荣晶教授,她在心脏康复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

     

    王静辗转联系到了丁荣晶教授团队,幸运的是,丁教授经过评估后认为,如果李康在医生的严格监督下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是有可能康复的。

     

    丁教授带领心脏康复团队,根据李康的心脏病变、身体状态、饮食、情绪、睡眠等情况作了细致全面的分析评估。

     

    随后,丁教授为李康制定了心脏康复治疗方案,I期的心脏康复将在心脏监护室进行。

     

    2018年11月5号,李康的心脏康复治疗开始了。

     

    从改变呼吸方式做起

     

    针对李康目前的状态,为了他的安全和科学化治疗,我们一方面需要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要改善患者的氧摄取能力。

     

    丁教授从李康的呼吸功能开始着手,不仅是进行呼吸模式调整,还有吸气和呼气功能角度整体进行评价和指导,以免因为错误的呼吸会引发呼吸肌窃血现象,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指导他学会如何正确呼吸非常重要,第一步就是要让李康能够重建呼吸模式,最大化控制病情进展。

     

    运动康复训练

     

    考虑到李康目前的精神状态问题,丁教授告诉运动治疗师需要加入身心放松训练,促进李康从神经肌肉到自主神经功能的双重改善。

     

    李康的肢体功能恢复计划也在同步进行中,丁教授团队为李康安排了下肢关节活动,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踝关节,从每次5分钟逐渐延长到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由于李康卧床时间较长,腰部和下肢肌肉力量非常弱,待李康的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提高后,丁教授开始加强对他的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丁教授为李康准备了脚踏车,这样他在床上躺着,就可以进行下肢肌肉的活动,同时也对其上肢肌肉从局部到整体设计锻炼方案。

     

     

    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一环,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一起,为李康设计了一套日常饮食方案。

     

    经过I期的心脏康复训练之后,李康可以自己坐起来吃饭了,食量开始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018年11月16日,李康因病情需要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但是他的心脏康复治疗并没有中断。

     

    在他身体各项机能提高以后,丁教授团队又制定了下床后的活动方案,比如站立训练,走路调整训练……

     

    2019年1月,李康仍然在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

     

     

    如果说冠脉支架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心脏康复治疗就是让患者活得更好,余生不在病榻上度过,不再反复住院和发病,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完美人生,实现健康终老。

     

    心脏康复治疗

     

    丁教授强调:“想要做好心脏康复,医生需要关注患者身体多脏器的功能协同问题,同时也需要有些意外事件的预判能力。”

     

    第一,要有严密的心电血压血氧和血流动力学监护,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有异常,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血糖。

     

    第二,如果患者体力极度虚弱的话,从呼吸肌训练开始,训练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模式异常等问题。

     

    第三,肌肉的训练,从关节到肌肉,从下肢到上肢,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力量从抵抗身体重力开始,从肌肉训练到神经肌肉协调等等,避免肌肉拉伤和骨折。

     

    第四:鉴于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异常睡眠颠倒等问题。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系统的设计安排,心脏康复才是完整的,我们才能真正做健康的主人,才能实现我们治病的初心。

  • 营养+医学”逐渐受到重视。过去,营养学被认为只是研究单一营养素的好处,许多营养学家也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营养研究。但是,由于这种想法不能满足当前医学的进展,“营养”合作“医学治疗”的意识逐渐提高“营养”的治疗方式也可以通过营养介入协助治疗癌症患者,使患者预后更好,生存率更高。简而言之,营养医学是通过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医学技术。

     

     

    为什么要把营养学应用到医学上?这是因为某种疾病的患者与普通人的营养吸收完全不同,所需的营养素也不同。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况与普通人不同,饮食计划与普通人不同,如何制定正确的营养战略,是营养医学发挥作用的地方。

     

    癌症患者不应该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一般人以碳水化合物为能源,但对癌症患者来说反而不是好事。癌细胞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路径不同于普通细胞。如果葡萄糖摄入过多,癌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并积聚在体内,导致身体不适。癌细胞影响身体营养的吸收,癌症患者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下降,癌症患者的脂肪大量分解,但不能代谢,形成高脂血症。

     

    癌症患者体内蛋白质大量消耗,肌肉蛋白分解,支链氨基酸数量下降,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运行。由于身体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癌症患者的饮食状况不能和过去一样,需要重新设计饮食比例,有效地帮助患者。

     

    肿瘤病人的饮食策略!

    癌症患者建议调整饮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取量增加,脂肪多吃脂肪。糖类建议:减少精制糖类的摄取,如精制白米、面包、面条等,增加粗米、五谷米等非精制糖类。

     

    蛋白推荐: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豆类等,肉类每天至少要吃20克白肉,相当于扑克牌大小的鸡。脂肪建议:多摄取芥末油、亚麻油、鱼油等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其他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建议通过天然食物摄取营养素,尽量避免人工合成。

     

    在维生素e中,天然来源的维生素e有8种类型,各自的吸收率不同,但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只有1种类型,吸收效率最差,当然效果也不太好。在癌症的治疗中,营养医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癌症的营养补充不是单一的,而是只吃某种营养素,尽量通过蔬菜水果摄取天然形态的营养素,通过全营养素的补充,协助体内肠道细菌群的健全,协助够的营养素。

  •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情绪波动的剧烈变化,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治疗和干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其严重症状主要包括躁狂期、抑郁期。

    1.躁狂期:躁狂期是情绪高涨的阶段,症状包括:欣快、兴奋或过度活跃的情绪;思维加速、话语过多、冲动行为;自信过度、缺乏判断力;过度参与高风险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赌博或不安全的性行为。

    2.抑郁期:抑郁期是情绪低落的阶段,症状包括:感到沮丧、无助、绝望;睡眠障碍,可能是失眠或过度睡眠;思维负面,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一旦出现双相情感障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