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可忽视的“异物”进入眼内

不可忽视的“异物”进入眼内
发表人:主治医师董欣

大概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过小飞虫,灰尘,碎屑等各种异物进入眼内。下面带您认识一种常见,却被常常忽视的疾病,角膜异物。

引起角膜异物的原因很多,可以简单概括几种眼科门诊常见的情况。如下:

 (1)空气的灰尘、小昆虫落入眼内。

(2)谷物中的碎壳。

(3)爆炸物的碎屑溅入眼内。

(4)磨砂轮抛出的金属小块飞入眼内。

如图所示:

角膜表面上一圆形棕黑色异物

 

 

那为什么能够导致严重不适呢?

 

角膜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仅仅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前面微微突起,像球面一样弯曲,有折光作用。主要因为: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微小刺激、损伤或发炎皆能引起疼痛、流泪。如果用棉花轻触角膜,会引起眼睑闭合的保护性反应,称为角膜反射。

角膜异物引起哪些反应?

 

害怕光和流眼泪也是角膜异物很突出的表现。如果角膜异物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造成结膜充血,长时间的角膜异物还可能会使角膜的透明度降低,更严重的还可以造成感染,导致角膜溃疡的发生。这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除了有怕光、流眼泪的表现外,还会伴随出现眼睛疼痛,角膜上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睁不开眼睛,疼痛难忍,出现视力减退等,严重可发现到眼内炎。

 

不小心异物进入眼内应该怎么做?

 

(1)异物进入眼内时,不要慌张,不可用手搓揉眼睛,可用清水洗眼。

(2 眼睛疼痛时, 用眼表面麻醉药局部 眼,暂时缓解痛疼,及时去眼科 让医生帮您取出。如图所示:角膜异物剔除

 

(3)急送医院眼科去除异物。

(4)术后饮食清淡,及时眼药水局部点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青光眼分急、慢性两类。长期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等症状出现时,视神经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对眼睛进行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发病突然的急性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几天就会失明。

     

    理由:

    长期青光眼与家族遗传、近视和糖尿病有关,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因为年龄增长,虹膜前缘的排液角会阻塞或狭窄,导致眼球内液体(称为房水)不能顺畅流动,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内压力升高,损害视神经,影响视野和视力,甚至失明。一般眼压在12~20mmHg(mmpm)左右。

    表现:

    急症性青光眼可出现突然视力模糊,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患者大多没有症状,等到视力模糊,或看东西时,只能看到中间部分,失去了周围视野,视神经受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许多人说,只要眼压正常,就不能得青光眼?但是,最近发现,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易发生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头痛和周围血管收缩疾病,或血压过低者,高度近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病因。

     

    50岁以上的眼科医生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老花,所以,如果在一般的眼压检查正常的情况下,还需要眼科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和问诊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3C产品,小心青光眼找你。

    我国一家医院眼科,曾为一万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电子新贵做过视力检查。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耗费眼力的作业,对他们的眼睛危害极大。研究对象中,有4成(4000多人)近视超过600度的人,都是高度近视,平均3个成年人都有,多出1成左右。

     

    那些高度近视的人,发现有5个(超过2000)伴有视网膜病变,4个(近1700)伴有高眼压或青光眼。据估计,大约有100多名新的科技贵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二三十年后可能会失明,人生陷入黑暗。更有甚者,这些眼科技术新贵患上眼病,只会让人觉得视力衰退,视力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盲目性危机之中,研究指出。

     

    这里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易得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其中包括视力、眼底(包括视神经)。若患上青光眼,青光眼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超过七成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

     

     

    为了预防青光眼,平时保养一定要减少升高眼压的因素:不吸烟,睡眠充足,不熬夜。必要时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每天可以补充500微克(mcg)的维生素B12,称为神经激活促进剂。

  • 血脂升高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最近几年,高血脂也越来越被大众了解,成为困扰很多中老年人的问题之一。而且随着饮食习惯的变迁,高血脂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三十不到的年轻人身上也纷纷出现了高血脂的“信号”。

      


    高血脂也是“三高”中的一个,但大多数人却只了解高血糖的危害性,以为高血脂只是小问题。血脂升高,很有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为本来畅通无阻的血管中,一旦囤积了大量垃圾,形成堵塞之后,就会引起血管类疾病,导致各个部位缺氧、缺血。

     

    血脂升高,身体会反复“提醒”,希望你身上没有3种“异象”

     

    头晕犯困

     

    很多朋友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但他们却不在意,因为上了年纪之后,身上会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他们也没有精力一一追究,而且这些症状也不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头晕、犯困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发生,疼痛感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血脂升高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乏力、困倦、头晕的症状,希望你别不当回事。

     

    心悸、胸闷

     

    血脂升高所引起的变化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因为血管遍布全身,而心脏既是血液循环开始的地方,也是血管堵塞受到影响最大的地方。很多朋友都习惯了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胸闷症状,但你知道吗?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最后可能会诱发心脏病。

      
    对于很多人来说,心脏病就像是“死神的召唤”,一旦被心脏病缠上,就相当于把性命交到饿了死神的手里。所以大家对心脏病还是有所畏惧的,为了心脏健康,希望大家不要拿身体开玩笑,一旦出现心悸、胸闷的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检查。

     

     

    小腿麻木抽筋

     

    血脂升高除了会影响大脑和心脏的供血以外,也会影响肢体末梢也就是腿脚部位的血液循环,小腿本来就是血流速度最慢的部位,一旦血脂上升,血流不畅,小腿缺血的症状也会随之而来,腿部会出现麻木、抽筋、无力的症状。

      
    不论是久坐的上班族,还是体重偏胖的中年人,亦或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不要轻易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缺钙,要及时检查身体,看看血脂是否已经超过“安全线”。

     

    血脂偏高,这两大“恶习”趁早远离

     

    饮食油腻,爱吃甜食

     

    相信很多朋友都离不开美食,各种各样的美食是生活的调味剂,让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但你知道吗?就是这些看似“无害”的美食,正在一步步夺走我们的健康,可能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不良的饮食习惯的危害性的,但长期饮食油腻、嗜甜如命的习惯,最终会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增多,血脂升高,诱发疾病。

      
    缺乏运动,经常熬夜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除了熬夜就是缺乏锻炼,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完全没有过质疑,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在我们逃避运动,熬夜玩手机的时候,健康已经和我们渐行渐远了。运动过少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长期熬夜则会影响脂肪的代谢,最终都会升高血脂。

      
    总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调整饮食结构是降低血脂的第一步,而加强锻炼则是第二步,希望你能暂时告别美食,但不是说美食必须一口不吃,摄入量才是关键,希望你能为了健康,先克制食欲。

  •  

    清晨坐起头昏目眩,如厕蹲起两眼发黑。

    卧转立位最为明显,跌倒晕厥预后不佳。

     

    这是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发作时的表现。

     

    由于日常生活中体位改变的场景无处不在,导致发病的机会异常广泛,潜在的继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大大增加。

     

    什么是直立性低血压?

     

    根据体位改变和症状发生的时间差和血压下降幅度特点,可分为三类:

     

    即刻型

     

    如果在直立或者至少60°的体位改变实验里,在30秒内,收缩压下降至少4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至少20mmHg。

     

    经典型

     

    如果在直立或者至少60°的体位改变实验里,在30秒至180秒内,收缩压下降至少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至少10mmHg,或对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至少30mmHg。

     

    延迟型

     

    如果在直立或者至少60°的体位改变实验里,在3-45分钟内,动脉压下降至少20/10mmHg(高血压患者标准为30/15mmHg)。

     

    低血压的「前因」与「后果」

     

    当你站起时,身体会发生什么?

     

    当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下降、心排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的倾向。

     

     

    此时颈静脉窦压力感受器,心肺压力感受器及小动静脉之间的轴突反射等激活,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增加血管张力、提高心率、增强心脏收缩等方式,抑制这种血压下降的倾向,以维持正常血压和外周器官的血流供应。

     

    直立性低血压是如何发生的?

     

    总体来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实现,在上述环节中出现的正常生理性反馈,可分为神经源性(原发性)和非神经源性(继发性)。

     

     

    其它还表现于长期卧床、发热、炎热环境、长时间蹲位或卧位等情况。

     

    直立性低血压有什么不良后果?

     

    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本质上是体位改变导致的血压下降,最终对靶器官血流供应不足的结局。

     

    ● 短期严重事件

     

    卒中、跌倒——脑供血不足、心梗——冠脉灌注不足。

     

    ● 长期不良结局

     

    心室肥大、肾功能下降、房颤发生率增加、心脑血管相关死亡率增加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

     

     

    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

     

    避免快速起身,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借用支撑物等缓慢改变体位;有先兆症状(头晕眼花等)采用交叉腿和蹲位等姿势改善症状。

     

    可以高枕位睡眠,头抬高10度;佩戴腹带或弹力袜。

     

    避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遵循医嘱可选用屈西多巴、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吡啶斯的明、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另外,当发生黑矇、晕厥等事件时,尽管发生场景与体位改变相关,但不代表一定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首先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排除包括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子宫出血)、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急性休克事件,找到低血压原因,以便能迅速解除病因,恢复血压,抢救生命。

  •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疗设备的迭代更新,我们对人体这个“未解之谜”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对许多从前无法解释、无从发现的症状、表现,有了新的认知与解读,脑微出血就是其中之一。说到脑出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对于脑微出血恐怕了解的人少之又少。脑微出血的临床定义为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以微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实质的亚临床损害,是血液通过损伤严重的血管壁漏出或渗出而导致的。

     

     

    脑微出血被称为“隐性中风”,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我们把脑微小血管比作是一条条水管的话,那脑微出血就像是水管上不易发现的细小裂缝,这些裂缝不会引起大的水流失,所以也不会影响正常供水;但是裂缝不会自己愈合,日积月累的渗透、泄露,终有“爆发”的一天。由于脑微出血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而这些血管相较于身体的其他大血管更细、血管壁也更薄,也就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既然脑微出血发生在“不重要”的微小血管,还需要重视它吗?答案是肯定的!脑微出血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其可能导致严重的脑部损伤:

     

    ① 认知损伤:大量研究证实,脑微出血主要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视空间损害相关,脑微出血的患者其视空间、执行、记忆、语言、注意力、计算力、抽象思维等认知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研究显示,脑微出血可能破坏胆碱能纤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释放,而导致认知功能的显著下降。

     

    ② 脑卒中:脑微出血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一项研究分析表明,在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存在使得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增加了4倍,而脑微出血还会增加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

     

     

    那么,脑微出血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① 高血压: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微出血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因为慢性高血压会造成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极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脑微出血。

     

    ② 年龄:年龄是脑微出血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调查研究显示,脑微出血的总检出率为3%-27%,其中55-65岁的发病率约为18.5%,而66-90岁的发病率约为24%,80岁及以上可达35.7%。

     

    ③ 脑白质病变:与年龄相比,脑室周围及深部白质病变与脑微出血有着更紧密的关联。脑白质病变常常与脑微出血并存,且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脑微出血的数目与脑白质的改变程度呈正相关。

     

    ④ 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数目越多,微血管病变越严重,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也就越大。

     

    此外,高尿酸、脑淀粉样血管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都会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

     

    所以,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更应注意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控制血压,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突然性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 青光眼,全球第一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截止2020年,我国有2100万青光眼患者,致盲人数达567万[1]。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青光眼,对青光眼的危害更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也往往认为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并未引起重视。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严重眼病。青光眼会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同时,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眼病,虽然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但实际上,随着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青光眼早已呈现年轻化趋势,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连婴幼儿也不例外。

     

    家住长沙的小玉就是一个年轻的青光眼患者。“我从15岁就确诊了青光眼,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小玉是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段宣初教授的老熟人了,几乎每隔两个星期就来复查一次。刚开始,家长只是发现小玉习惯性眯眼,但视力几乎天天都在下降,右眼严重到戴镜也看不清,严重时还伴有眼胀痛、充血的现象。

     

    几经辗转,小玉的妈妈带她来到眼科医院向青光眼科段宣初教授问诊,被确诊为“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在问诊时,段教授也得知,小玉的外婆就是青光眼患者,因此小玉属于青光眼高风险人群——有家族青光眼病史人群。

     

     

    同时,段教授提醒患近视眼的年轻人:需定期进行青光眼排查,因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也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高度近视以及短期内眼镜片度数进行性加深的人,更应该警惕青光眼的发生。因为早期青光眼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很多年轻人容易将它误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便自行购买眼药水来滴,往往贻误了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发生。

     

    得了青光眼怎么办?

     

     

    青光眼不可逆但能治!青光眼治疗关键在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青光眼治疗是通过控制眼压来维持视神经视功能稳定,主要有三种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或者早期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各种各样的激光手术也可以降低眼压;通过以上两者都得不到控制,则需手术治疗。

     

  •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试图在猫的眼部植入芯片,来寻找治疗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新方法。

    失明

      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家医院里,一只4岁大的小猫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动物眼科学家克里斯蒂娜·纳尔夫斯特罗姆博士,正通过一种特殊的检查设备,测量其视网膜的病变程度。“这只可怜的小猫患的就是色素性视网膜炎。用不了1年,它的眼睛可能会完全变瞎了。而我们想给它植入一种硅质芯片,来对抗疾病。”纳尔夫斯特罗姆说。

      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面,用于感光成像的组织。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视网膜上会逐渐形成一种色素,妨碍视觉细胞接收和向大脑传输图像的功能。随着病程的发展,绝大多数患者最后都将失明。目前在美国,大约每35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这种疾病。

      在纳尔夫斯特罗姆的研究项目中,猫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她解释说:“猫眼的结构与人眼十分相似,而且它患色素性视网膜炎后,其病程和预后,也与人相似。利用它来进行试验,还能让医生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如何植入芯片。”

      这种直径2毫米的硅质芯片,由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家生物研发公司研制。芯片需要被植入眼球后方。每个芯片表面都覆盖着5000个可对光线作出反应的微型感光装置,并将图像转为电信号传送至大脑神经系统。除了能够延缓疾病的恶化,研究还显示,这种芯片产生的电流能促进周围已损伤的感光细胞,使其再生。

      据了解,早先的动物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纳尔夫斯特罗姆开始将芯片植入一些患者体内。“目前已有30名患者安装了这种芯片。这些患者的视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至少减缓了疾病恶化的速度。”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眼睛有时也是疾病的预报窗口。很多眼病并非眼睛本身引起的,而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在眼底留下了损伤,从而出现视力减退等症状。所以,当视力出现异常时,可别不当回事。


    黑蒙→脑缺血发作→中风

    前段日子,高中毕业班的张老师正在上课时,突然眼前发黑,但持续了十几秒就过去了,视力很快恢复了正常。他根本没把这点异常放在心上。过了两周,他又突然发现视力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手上拿着的粉笔也掉在地上,说话也有些口吃,同事们建议张老师去医院检查,可他休息了一节课,什么异常感觉都没有了,他又忙他的教学。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在讲台上,送到医院证实为“脑中风”。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保住了他的生命,他还是留下了半身不遂和说话困难的后遗症。

    张老师的教训就是忽视了报警信号,错过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最佳时机。他第一次眼前发黑,那叫“一过性黑蒙”,一般只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视力很快恢复原状。那是中风最早地预警信号,可能是极微小的血栓通过眼底血管引起的症状。第二次视力模糊、手失灵活、语言迟钝等,那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中风进一步的报警信号。有时还会出现单侧肢体瘫痪、发音障碍、吞咽困难、记忆力丧失等神经系症状,不过仍是短暂的,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恢复。据统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一个月内发生中风的占24%,一年内发生中风的占64%。张老师对一次次的报警没有重视,终于发生了“脑中风”。如果他从最初的视觉异常就开始采取措施,就能避免后来的不幸。

    视力下降→眼底微瘤→隐性糖尿病

    某公司女经理梁冰35岁,近来感觉视力明显下降,双眼视力由原来的1.0降至0.5以下。可她以往没有近视,也没有“花眼”。后来她看电脑屏幕和文件报表都成问题,这才到医院检查。医生一看眼底,发现她有视网膜微动脉瘤,伴有视网膜出血,呈现中晚期糖尿病眼底的特征。可梁冰从来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否认自己有糖尿病。医生还是建议她检测血糖,结果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均超标,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觉得奇怪:为什么糖尿病什么症状都没有呢?医生告诉她,这是不显性糖尿病的特点。

    其实,出现糖尿病眼底的改变,起码已经有4-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了。可不少人仍没有糖尿病的症状,甚至检查尿糖也阴性。只有验血查血糖才能作出诊断,有人把这叫做“隐性糖尿病”。对这些人来说,视力减退往往成了首发症状。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检查,争取早诊早治。如果梁冰这次还不检查,继续发展下去,血糖得不到控制,眼底将会出现广泛性出血、新生血管增生等晚期损害,最终可导致失明。如果已知是患有糖尿病,即使没有视力改变,也应定期(不要超过半年)检查眼底。

    彩环现象→大发脾气→眼中风

    老王最近夜晚看灯光时总带有一圈彩环,时而还伴有阵发性头痛。老伴为此常唠叨,劝他去看医生。那天他却对老伴大发雷霆。暴怒之后,他突然感到头痛剧烈,多次呕吐,视力迅速下降。当老伴送他到医院急诊时,发现他的视力左眼0.1,右眼几乎完全失明,测眼压比正常高出一倍。右眼的视网膜动脉血管完全梗塞,形成不可恢复的视神经伤害。左眼梗塞情况较轻微,给予降眼压药物后,左眼视力恢复至0.3,右眼视力则因视神经受损严重,可能将永远失明。

    眼科医生告诉老王:“这是大发脾气导致眼压猛增而引发的“眼中风”,平时你的眼压可能就高,看灯有“彩环现象”就是眼压高的信号,或隐性青光眼的标志,那时就应该来眼科检查,及早采取措施降眼压,眼中风是可以避免的。情绪激动、暴怒是眼压骤然升高的促发因素,眼底动脉梗塞是视力损害的根本原因。当然,有时滥用药物,如扩瞳药、类固醇类药物也会促成眼压上升。一般中老年人,如经常头痛,伴随视力改变,出现“彩环现象”,可要到医院检查。

  • 咽喉有异物感是一种很常见的咽喉症状,一般来说只是对人们的感觉有一些影响,所以很多人就不会在意这种情况,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期预兆,需要我们小心应对。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过度劳累,或者着凉感冒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咽喉症状,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不去治疗,等症状严重后就会影响到生活与工作,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而与咽喉症状相关的疾病主要就是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的患病人群很广,虽然常见,但是不能忽视。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是咽干、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还可有咽部微痛。吞咽疼痛,慢性咽炎不易痊愈,需要耐心治疗。而且还要讲究方法,疗养加治疗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咽喉疼是什么原因?

    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慢性咽喉炎,也有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接触了外界刺激性气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舌咽神经痛导致的。

     

    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可以做一下血常规检测,电子喉镜检查,就有助于判断具体的病情原因,在治疗方面,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口服药物,配合雾化治疗,出门的时候建议佩戴口罩,饮食方面需要清淡一些。

     

    那么咽喉有异物感怎么办呢?平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慢性咽炎的调养呢?

    1、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一定要戒烟戒酒,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油炸食品,多吃一些蔬菜与水果。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2、远离刺激性环境,如粉尘,有害气体等环境,如果是职业问题,要把握所处工作环境时间,适当休息。

     

    3、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4、平时应多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不能熬夜。

     

    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对于各种咽喉不适感我们不能忽视,因为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症状就可以造成慢性咽炎发生,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注意。

     

    如果出现咽喉疼痛,是可以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一般完善相关检查之后便可以对症治疗,患者常常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根据临床症状决定给药方式。急性咽喉炎一般在治疗一周的时间,患者临床症状就会有改善的,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清淡饮食,避免吸烟,饮酒。

  • 垂体是我们脑袋中间的一个分泌性质的器官,位于颅底中央,分为前方的腺垂体和后方的神经垂体。别看它“身材小”,但作用确是极大的。依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我们的机体才得以实现健康地生长发育。

     

     

    若垂体长了肿瘤,相应的某些激素便对我们“倒戈相向”,反而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们所说的垂体瘤通常指的是腺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在常规尸检中发现率更高,起病年龄为30 ~40岁,男女发病率均等。虽然垂体瘤长在脑子中央,但是此类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

     

    一、如何区分垂体瘤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垂体瘤拥有不同的名称。按最简单的大小来说,垂体瘤可分为三类: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属于垂体微腺瘤,肿瘤直径介于1cm~3cm的为大腺瘤,而肿瘤直径大于3cm的则为巨大腺瘤;根据病理染色的特性来分,垂体腺瘤可分为显色性、嗜色性、嗜酸性和混合性四类。

     

    根据垂体瘤能否分泌激素以及激素的类型,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可导致全身脂肪分布不均,呈现“向心性肥胖”和“满月脸”;(2)泌乳素腺瘤:常出现女性停经—泌乳综合症,男性阳痿及无生育功能;(3)生长激素腺瘤:成人表现为鼻大唇厚面容改变及肢端肥大症,儿童或青春期巨人症;(4)促甲状素腺瘤(5)促性腺素腺瘤;(6)混合性性素腺分泌瘤;(7)无功能性腺瘤。

     

    除了肿瘤产生激素“间接”的影响机体外,它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体积,“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而危害机体,例如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以双颞侧偏盲常见的视野缺损,以及眼底视乳头原发萎缩等症状。

     

    此外,垂体瘤还会通过“同归于尽”的方法损伤脑组织,当肿瘤出血或梗死,病人可突然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剧烈单眼或双眼疼痛的蛛网膜下隙出血,严重时可有嗜睡甚至昏迷的症状。

     

     

    二、得了垂体瘤如何治疗

     

    通常得知自己患垂体瘤的患者第一反应都非常恐惧,以为做“开颅手术”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其实不然,并非所有的垂体瘤都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对于症状不明显、肿瘤体积小、药物治疗有效的垂体瘤是可以先考虑保守治疗的。

     

    但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手术治疗还是主要的方法,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完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技术已相对成熟,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垂体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类型、大小、治疗的选择、手术的情况等有关,手术死亡率较低,但术后头痛、嗅觉视力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尿崩症等不少见,[2]因此垂体瘤的预防更为重要,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注意疾病症状以及身体的异常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Cappabianca P, Cavallo L M, Solari D, et al.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s[J]. World Neurosurg. 2014, 82(6 Suppl): S3-S11.
    [2] 孙珂. 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D].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眼睛作为重要的器官,对我们认知事物和理解事物,有很大帮助,所以眼睛对人体至关重要。在《素问》中讲到,眼睛“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我们双目的健康。

     

    眼睛的功能和我们人体的其他脏腑经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它是人体精气神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双目看见人体内部的脏腑变化。

     

    对于眼睛的养护,从古至今很多医家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养生内容,且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这3个简单又实用护眼小技巧,快来了解一下吧。

     

     

    运目就是将我们的眼珠进行运转,增强其功能的一种方式,运目的方法有许多。比如我们常用远眺,看远处的景物,缓解眼睛的疲劳,又或者直接做运睛保健,有规律地转动我们的眼球,达到纠正眼睛近视和远视,以及祛除眼部疾病的目的。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眨眼、虎视等,这些锻炼方法都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为眼睛补充更多的血液和营养,达到保护眼睛,增强视力的目的。

     

    我们所熟知的就是眼保健操了,通过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达到缓解眼睛疲劳的作用,但是在古代,古人还有着其他按摩养目的方式。

     

     

    1.熨目:双手的掌面摩擦生热,然后在睁眼的时候,按在眼睛上,通过热气温暖双眼,反复数次,这样有助于温通阳气,明目提神。

     

    2.捏眦:就是我们平时将手按摩靠近鼻子的两眦的方式,“闭气为之,气通即止”,闭气时用手捏按,换气时结束,反反复复,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视力。

     

    3.点按穴位:这个就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点按穴位,点按丝竹空穴、鱼腰穴,或者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等,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等到有明显的酸胀感时,再轻揉按摩。这种方式可以健目明目,治疗眼部的疾病。现代的眼保健操就是在古代眼部保健的基础上创新的,对青少年视力的保护,预防眼疾有着重要的意义。

     

     

    饮食对增强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从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的肝脏,或者鱼肝油中获取眼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在饮食上,需要格外的留意,辛辣肥腻的食物同样也会刺激我们的眼睛。

     

    在中医中“目”对应的是我们体内的肝脏,所以饮食和药物上通常以养肝明目为主,肝功能异常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双目,通常会用一些养肝护肝的中药,比如草决明、菊花、桑叶、夏枯草、绿豆等,具有疏理肝气、清肝明目、养肝护阴的效果。

     

    当然双目的养护,更应该要注意自己平时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避免病邪感染眼睛,耗伤精气。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