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乙肝到底该不该吃抗病毒药物?

乙肝到底该不该吃抗病毒药物?
发表人:李广浩

前几天有一个乙肝大三阳的病人,发现自己小便发黄,而且有点乏力,就去医院检查。查了肝功能发现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随后查了乙肝病毒 DNA,是 10^8,很高的病毒含量。当地医生建议他吃抗病毒药,他不想吃,所以来咨询我。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想吃,他说那个医生跟他讲要吃就要长期吃,不能停的,他才 30 岁,还很年轻,不想这么早就开始长期吃药;另外,他上网查说长期吃抗病毒药有很多副作用;还有就是怕太早吃会出现耐药性,所以才不想吃的。这些理由很充分,也很容易理解,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顾虑,那么这些想法对不对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一、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

  • 病毒复制超过正常检测上限且伴有肝损伤(谷丙转氨酶升高>80)。这种情况提示病毒在活动,而且在破坏肝脏,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要吃抗病毒药的。因为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病毒活动引起的,想要让肝功能恢复正常必须要抑制病毒才可以。把病毒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肝脏功能自然就不会再被病毒破坏。
  • 年龄超过 40 岁,病毒含量>10 的 4 次方。虽然这部分人肝功能正常,但是仍然需要吃抗病毒药。因为乙肝患者 40 以后发生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而高病毒含量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男性。所以,需要通过抗病毒治疗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 肝癌病人,且病毒含量高于正常。只要得了肝癌并且病毒含量高于正常范围,不管年龄大小,肝功能是否正常,都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因为这是目前唯一可以降低术后复发几率的有效办法。

二、为什么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一般情况下,只要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就要终生服药,因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停药,有可能会引起病毒反弹,引起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的发生以及加快肝硬化的进展等不良后果,所以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后,如没有特殊情况,均不建议停药。另外,服用抗病毒药物,约 40%的患者可达到缓解肝纤维化以及逆转肝硬化的效果,而且将病毒持续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三、抗病毒药物会不会出现耐药?

抗病毒药物有可能会发生耐药,这个是所有药物共同的特点。但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比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等出现耐药的几率很低。如果其中一种出现了耐药,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继续吃,而发生两种药物耐药的可能性极低。其实,绝大多数人服用抗病毒药物都不会出现耐药情况,所以这个不必担心。

四、抗病毒药会不会有副作用?

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是有可能出现副作用的。比如恩替卡韦说明书上会提到很多副作用:头痛、疲劳、眩晕、恶心。但是在临床工作当中,发现恩替卡韦非常安全,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即使有个别患者出现,继续服药一段时间症状也会自行消失。所以不必担心副作用的问题。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韦瑞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说明书上提到:有罕见的肾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和近端肾小管病变(包括 Fanconi 综合征)的发生,在临床上也确实看到有些病人吃上这个药物以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而不得不换药。但是新一代的韦立德(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就基本上消除了对肾脏的副作用,非常安全了。所以,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必担心了。

总的来说,乙肝患者如果病毒含量较高,其实进行抗病毒治疗是能获得很多益处的,而且弊处很少。另外,随着国家医保药物价格谈判的进行,现在常用抗病毒药物非常便宜,也不必担心经济负担。所以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吃抗病毒药就不再那么排斥了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慢乙肝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肝脏的修复,避免劳累,可以减轻肝脏的生理负担。

     

    2、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油腻饮食会加重消化负担。吃盐多容易诱发腹水,加重水肿。出现腹水者,应适量限制水的摄入。

     

     

    3、严禁饮酒,避免抽烟

     

    肝硬化患者要绝对禁酒,避免加重肝损伤,诱发肝癌。

     

    4、膳食均衡,注意卫生

     

    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优质蛋白质,如豆类、家禽或鱼肉,饮食要干净卫生,不要吃剩饭、剩菜,生冷食物。

     

     

    5、避免感染,预防感冒

     

    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容易发生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及时的增减衣物,注意手卫生。

     

    6、谨慎用药,勿信偏方

     

    注意药物的肝毒性,避免使用损肝药物。

     

    7、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不能自己停药或者减量,遵医嘱定期复诊。出现临床不适,比如发热、水肿、腹胀、黑便等,要立即就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乙肝,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1.母婴传播:这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孕妇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而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脐带感染胎儿,导致胎儿患病。

    2.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就可能引起感染。

    3.血液传播:输入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4.性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以上为乙肝传播的四种主要途径。

    如就乙肝传播途径和乙肝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全面信息。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通常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

     

    潜伏期

     

    从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为乙肝潜伏期。乙肝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其间无明显症状,所以不易被人发觉。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

     

    潜伏期的长短与受传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多少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注射(或输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平均约65天左右,经体液或口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平均约98天左右。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潜伏期

     

    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甚至于肝硬化常常由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

     

     

    一般认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

     

    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

     

    因此,把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乙肝是指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指乙肝病毒检测出现阳性,病程超过了半年,或者是发病时间不明确的慢性肝炎患者,乙肝的表现症状有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功能异常等,乙肝一般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在我国乙肝病的发病一般是由母婴传播引起的,母亲如果乙肝患者,或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育时没有给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孩子一般都会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所以乙肝女性要注意,另外乙肝女性在受孕时也要注意时机。

     


    感染乙肝病毒的女性怀孕


    1、乙肝女性大三阳不能怀孕如果女性在大三阳期间,肝功能又不好的情况下,是不能怀孕的,一方面的原因是,乙肝在大三阳时期会传染给婴儿。另一方面,如果大三阳的患者怀孕会给肝脏带来负担,再加上肝功能不太好的话,孕妇自己的健康都难以保证,会有生命的危险。但是大三阳转阴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至少要等到肝功能正常时再怀孕。


    2、如果孕妇是小三阳的话肝功能又显示正常,在医生的建议下是可以怀孕的,但是怀孕期间女性的免疫力是很低的,所以怀孕时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


    3、怀孕后得知染上乙肝有的女性在怀孕后,身体检查时发现已经染上了乙肝,如果在怀孕后的三个月以内,发现肝功能不好的情况好,又加上有黄疸的话,呕吐恶心等现象的发生,这时候孩子就不能要了,只有及时的去做流产,不然的话小孩子和大人都有生命的危险。

     


    如果在怀孕的中期才发现得了乙肝,肝功能又是良好的,症状又不是太明显,宝宝是可以生下来的,但在随时观察病情的发展,经常去医院做检查,到一定的时间要做阻断治疗。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起,每一个月打一针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在快要生时发现得了乙肝,应该立即打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再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一到两周内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乙肝大国,特别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妈妈在怀孕时应该注意,如果是乙肝大三阳而且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是不能要宝宝的,另外小三阳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的可以怀孕,如果在怀孕期间发现得了乙肝,要及时的检查,并且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防止母婴传播。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

     

    我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1、清热利湿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湿热常贯穿其始终。

     

    患者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纳呆、恶心、腹胀、肢倦、口苦等,部分患者把这些症状归结为胃病,耽误了病情,中医病机责之于湿热疫毒蕴结中焦脾胃;

     

    若患者出现身目黄染、尿黄等黄疸表现,中医病机则为湿热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

     

     

    因此清热利湿为本病主要治法。肝胆湿热证临床上多见于男性患者,尤其是勤于应酬、过度饮酒、过食肥甘者,容易滋生湿热,导致疾病发生发展。

     

    由于湿热在每个患者表现程度和部位不同,临床上要辨证施治,如辨湿热轻重、辨三焦部位,灵活运用祛湿清热之法。

     

    又因本病病程较长,常兼有虚症,故在清热利湿药物选择上尽量避免过于寒凉,多采用健脾利湿、清热而不伤正之品,如茵陈、黄芩、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02、疏肝实脾

     

    肝郁气滞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上必须疏肝解郁。

     

    尤其是女性患者,常伴有肝郁之症,可见两胁疼痛、喜叹息、急躁易怒、夜寐欠佳、月经不调等肝郁气滞症状。

     

    故常在用药时加入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佛手、黄精、玫瑰花、合欢皮等品。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鉴于肝郁脾虚证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要证型,且是常见相兼证型,由此可见实脾的重要性。

     

    “实脾”包含“健脾”,可用茯苓、猪苓、白术、淮山等健脾化湿;或用山楂、麦芽、谷芽等运脾消导,以消为补。其中,山楂一味,被认为味酸入肝而不敛,既可消食运脾,又能活血化瘀。

     

    此外,脾与胃互为表里,在健脾的基础上加用顾护胃气药物,其中葛根最为常用,取其升阳,鼓舞胃气,生津功效。

     

    03、补肾

     

    慢乙肝患者机体长期处于正邪相持过程,脏腑阳气不断削弱,无力驱邪,致使病情缠绵难愈。

     

    肾为阳气之根,内藏“元阳”。在“元阳”的温煦鼓舞下,肝阳得以疏泄;脾阳得以斡旋上下,生化气血,脏腑功能强盛,才能祛邪外出。

     

    补肾可分为温肾阳和滋肾阴两方面。本病基本病因以湿热为主,故在选方用药方面,主张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兼有温养肾阳和补益肾阴之效。

     

    04、清余邪

     

    慢乙肝发病过程易产生湿、热、毒、瘀、痰等病理产物,导致气滞、血瘀、湿阻等症。因此在治疗上需辅以理气化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法。

     

    微循环障碍及瘀血存在于各型慢乙肝之中,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与吸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肝具有“主疏泄,喜调达”、“肝藏血”的生理特点,故在慢乙肝治疗同时,应注重调理气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诱发原因

     

    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研究发现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小慢性化的机会越高,主要是因为年龄越小,免疫系统不完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较差,是诱发乙肝的原因。

     

    肝细胞病变取决于细胞免疫答应,临床表现不同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表明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发生免疫应答,繁殖则说明处于不完全免疫耐受,是诱发乙肝的最主要的原因

     

    潜伏症状


    乙肝潜伏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

     

    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

     

    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当人体感觉似患感冒、疲倦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甚至有轻咳、低热、浑身不适时就应及时观察尿色。

     

    肝炎引起的尿黄早于眼及皮肤发黄,如尿色变黄,则应立即去医院化验肝功及乙肝两对半。

     

    但也有人刚开始表现为腹胀、腹痛或腹泻,随之出现恶心、尿黄,这时应及时就诊,先排除肝病,特别是无黄疸型乙肝,然后再考虑其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常常感觉胃痛、吐酸水或苦水,也要警惕。

     

    因为肝病有时也表现为胃不舒服,易误诊为胃病,所以还应检查肝功能予以确认。

     

    如发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皮肤痛痒、腹胀、腹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可能已感染肝炎,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疾病症状

     

    1.感冒,食欲不振,全身症状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同时肝炎患者还有尿黄以及皮肤发黄等明显症状,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

     

    2.胃胀、胃痛

     

    这个时候会出现胃胀,以及吐酸水等,这个时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其实这很有可能是肝炎发病的征兆,同时还可能有浑身无力、腹痛、皮肤瘙痒等,这说明肝病比较痒,必须尽快进行治疗。

     

    3.肝区疼痛

     

    肝区发生疼痛的时候,这会说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并且比较活跃,肝区会出现隐隐不适,并且会有厌油、腹泻等伴发症状,严重的肝病患者有黄疸、少尿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这个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的人拍胸脯保证,能,我(周围)有几个病人就用中药治好了。还一张嘴就是几个治好的例子。

     

    有的人捶首顿足,中药抗病毒,耽误病情,自食其果。这个临床遇到的更多。

     

     

    在这里没有必要说谁是谁非的问题。

     

    反正我是中医,反正我是没有把握只吃中药给病人拍胸脯说保管治好的。

     

    反正我还是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来认识乙肝这么一个慢性病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客观认识一下中药

     

    说实话抗病毒治疗并不是中药的优势。

     

    很多中药确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也经过实验证实,不过中药的抗病毒作用靶点不明确、疗效不确切,还是不敢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直接交给中药的。

     

    那么中药在乙肝治疗中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不管是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在疾病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中药都有其特有的优势。

     

    改善症状,减轻副作用,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利尿消肿,提高免疫,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等,多个环节、多个靶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我觉得没有必要挑刺中医怎么还带听诊器,怎么中医还要做检查,社会发展到这个年代,你还觉得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只有膏汤丸散,那不是中医不发展,而是你自己的坐井观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每到深冬,寒风来袭,冻疮随之而来,不但影响外表,且给患者带来肿胀、疼痛、瘙痒甚至皮肤的溃烂等不适之症。那么冻疮是怎么来的?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关于冻疮而言又有哪些预防以及治疗方法呢?

     

     

     

    说到“冻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寒冷的北方,其实不然,这些年在没有暖气的南方更是冻疮的多发地带。另外由于缺少运动、长期户外运动以及鞋袜过紧也会导致冻疮的发生。少年、儿童和女性神经血管对低温反应性过强,更易患冻疮。

     

    一般低温潮湿环境所导致的机体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是引发冻疮的最根本原因。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肿胀、疼痛以及瘙痒,局部皮损呈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边缘一般呈鲜红色,皮损表面呈紧张状态,按之柔软,压之可褪色,撤压颜色可逐渐恢复原色。多见于手、足、鼻、耳廓、脸颊等部位。还有一些发生在大腿以及臀部的深在性冻疮。一般多见于“冰冻美人”不穿“秋裤”的女性。

     

     

    冻疮的预防:

     

    1、每天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是预防冻疮重要的也是有效的方法。

     

    2、遇到极冷的天气时,防护保暖措施一定要做到位,如手套、围巾、衣服等,切忌鞋袜过紧,防止挤压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

     

    3、有冻疮病史者,每年进入冬季后要及早做好防护准备工作。

     

    4、一旦出现冻疮症状,切忌使用热水浸泡,这样不仅使血液不能及时回流,且会加重组织损伤,可以用37℃左右的温水浸泡。

     

     

     

    关于冻疮的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指征有抗炎、镇痛、止痒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以及常年反复发作者最好就诊皮肤科,在专科大夫指导下用药、正规治疗。

     

    1、其实大多数冻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保暖一般会自然痊愈。

     

    2、物理疗法治疗冻疮有紫外线照射、氮氖激光局部照射等。

     

    3、冻疮初起者可将冻伤部位用温水浸泡,涂擦适量药物在患处,用手轻轻搓,直至患处发热。

     

    4、对于未破溃的冻疮可以用适量药粉加适量黄酒调匀揉搓患处;对于已经溃破者患处进行常规消毒后可以将药粉撒在患处,并用消毒纱布包扎,预防感染。

     

    最后提醒广大朋友:冻疮不可怕,关键是保暖!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冠心病给我们带来的,是下降的生活质量和被威胁的生命安全。在猝死的病因中,心血管疾病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死因,甚至有研究显示在年轻人的猝死中,行尸体解剖也发现了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可见冠心病实实在在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但是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状呢?是不是没有症状就意味着没有危险呢?怎样才能把冠心病的威胁降至最低呢?今天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是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状?

     

    当然不是!绝大多数冠心病,在不发病的时候都是没有症状的。而且在冠心病的分类中,还专门有一个叫“隐匿型冠心病”的类型,也就是这类人群虽然有冠心病,但并没有临床症状。这些都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症状。实际上除了隐匿型冠心病,其他的冠心病在不发病的时候,也和正常人基本一样,除非有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并发症,否则患者和常人基本上差不多。

     

    二、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险?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险,没有症状不等于治愈。很多医生都会给患者解读,隐匿型的冠心病似乎其预后往往更不好,因为没有一个叫“远程缺血预适应”的过程。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没有症状和没有危险都是不能划等号的。对于一个没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没有症状的冠心病同样都会带来。

     

    三、怎样预防没有症状的冠心病的危险?

     

    很多隐匿型冠心病的患者,或者是没有症状的冠心病的患者,往往都是在体检或者是其他原因偶尔发现的。如何避免这些人群发生急性事件呢?和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一样,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药吃好、心态美或许是最好的写照和方法,只有做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才能把可能出现的冠心病风险降低到最小。

     

     

    看懂了吗?没有症状的冠心病,也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症状和没有危险,没有症状和治愈是不一样的。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