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胆结石就医的注意事项?

胆结石就医的注意事项?
发表人:温暖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胆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之前的话题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胆结石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胆结石就医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胆结石的分类和影响

一般来说,临床上胆结石主要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主要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

对人体造成很大影响的主要是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结石,往往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完全根除。

患者就诊时建议有以下准备和注意事项:

就诊准备和注意事项

  • 患者门诊就诊时最好空腹,这样便于完善肝功能和肝脏彩超等检查,一旦进食后检查结果往往不准确,不能准确反应患者真实病情。
  • 患者既往有相关检查资料最好完全带齐,同时尽可能详细的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如有没有反复发作,有无手术治疗,平时大小便、饮食、工作压力等情况,这有助于医生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掌握患者信息,给予专业、及时、合理的治疗原则。
  • 结石的治疗最好在没有急性炎症发作时就诊,一旦炎症急性发作,往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平诊患者就诊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恢复很快。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方便您随时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胆结石疾病介绍:
胆结石是发生在胆囊和(或)胆管内的结石,又称为胆石症。结石可导致胆囊、胆管发生炎症和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症状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胆结石一旦发生感染和梗阻,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或手术、中医等治疗,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胆结石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到的疾病,多是由于胆固醇及胆红素的沉积形成固体物质滞留在胆道系统,称为胆结石。在临床中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在体检中腹部彩超可以发现,此时的结石多比较小,可以保守治疗。

     

    当结石逐渐增大,刺激胆道系统或者形成梗阻影响胆汁排出时,就会出现胆绞痛的症状,此时疼痛比较剧烈,可以行ERCP取石,或者手术切除来治疗。

      
    在结石很小的时候,可能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一些事项,可以改善胆结石的进展及预防胆绞痛的发作。

     

     

    胆结石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促进胆结石的形成。所以饮食中要注意低胆固醇饮食。对于已经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要规律口服降酯类药物,配合饮食的控制,将血症降到正常范围。

     

    由于结石对胆囊的刺激作用,胆结石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炎。进食油腻的食物会刺激胆汁的分泌,多会加重病情。所以胆结石的患者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及水果,能减少胆绞痛症状的发作,及病情的进展。

     

    在胆结石形成的病因中饮食习惯有重要的影响,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饭,都是其形成原因。这是因为胆汁在胆囊中长期的囤积,容易导致其中的胆固醇及胆色素的沉积,进而形成胆结石。

     

     

    临床研究中发现,肥胖和胆结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肥胖人群患胆结石的几率明显增加,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肥胖多合并高脂血症的原因。

     

    所以减肥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并且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疾病的发生。因此,保证健康的前提是保持正常的体重。

     

    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因为这些刺激性的食物会诱发胆囊炎的发作,胆囊炎会促进结石的继续增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保持运动,增强抵抗力。对于胆结石的患者来说,增强抵抗力能够减少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减少胆囊炎的诱发因素,进而预防胆结石的病情进展。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悦的情绪,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处于焦虑的情绪中,这也是当今各种疾病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让身体各个脏器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 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的饮食方面应该多加注意,患者朋友们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性质温和的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类食物合理食用可以让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除此之外,胆结石心脏病患者还应该少食脂肪多的食物,油酥点心、奶油蛋糕都是非常典型的。

     

     

    对于胆结石和心脏病患者来讲积极的用药治疗非常有必要,如果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那么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法治疗疾病也是非常合适的。患者朋友们在疾病被治愈之后一定要多注意饮食,那么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吃什么食物好呢。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患者朋友们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喝一些稀粥,小米粥、蔬菜粥都非常适合患者朋友们饮用。当然,患者朋友们还可以多喝一些蔬菜汤,蔬菜汤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它们的刺激性相对较小,患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饮用。患者也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粗粮,这类食物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患者朋友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吃一些含维c丰富的食物,在很多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柚子、苹果、香蕉、梨都是非常典型的,维生素c合理补充可以增强人体的应激性,也能够让人们的身体抵抗力更好。这样就可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最后要说的是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的时候绝对不能暴饮暴食,而且不能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油酥点心或者是奶油蛋糕都是患者的禁忌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患者的肠胃负担,也会让患者的血脂增高。

     

     

    综上胆结石心脏病患者吃什么好呢?

     

    从文中不难发现胆结石心脏病患者一定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平时的时候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性质温和的水果也非常适合患者朋友们食用。应进大du量饮料(zhi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dao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饮用德埔的愈石嗵茶溶石,促进结石排出,具有保护胆囊并能修复损伤,改变体内环境及尿液性状的作用。

  •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患上胆结石后才真正了解这种疾病,有过这种疾病经历的人都知道它是非常痛苦的。不过要是问其胆结石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却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小编专门咨询了肝胆方面的专家,以下就是他们的详细解答,这些知识对于大家了解胆结石疾病都是有帮助的。


    胆结石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1、胆结石可引发胆绞痛


    每年大约20%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在没有症状的间歇期内,结石在胆囊中漂浮不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当油餐后或在夜间,胆囊结石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囊里的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为排出其胆汁,不得不加强收缩。胆囊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与收缩便产生了剧烈的绞痛。这种绞痛常常是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2、胆结石可诱发各类胆源性炎症


    胆结石导致胆囊炎可能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一些小的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落入胆总管后均可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一些大的结石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胆结石虽小,但只要长在胆囊的颈部,把通道堵塞,就会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是助消化的,排泄不畅自然影响消化,这就是它会表现为胃痛、胃胀、呕吐、没胃口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所在。胆结石还会引起黄疸和疼痛,生长石头的位置也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胆囊炎。

     


    3、胆结石可引起胆囊癌


    一位肝胆外科专家说,过去,人们熟悉的只是胆结石、胆囊炎,如今胆管癌也很常见了,而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这证明胆囊癌与胆结石是直接的联系,有资料表明约0.5%~1%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


    从上面肝胆专家的讲解中我们知道胆结石这个疾病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及早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才行,这样才会减少对自己的伤害。不过大家在治疗胆结石的时候一定要相信科学,切忌不可听信一些广告宣传,最后出现悲剧。

  • 病例:

     

    总是低烧不退,开始也没太在意,后来出现了腹部疼痛,到医院检查时得了胆结石了,医生是建议手术治疗的,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想了解一些胆结石治疗方法。

     


    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称为胆结石,这是一种我们在平时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这个病是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的几率也是在逐渐的增多的,在患病的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是多于男性的。因为随着近几年我们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饮食习惯也是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

     

    饮食


    由于饮食不当是引起胆结石的主要的发病,患者一旦出现胆结石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结石已经在身体发挥它的作用了,所以就要必须接受手术,把结石取出来,如果病人体内虽然有结石但是对患者的身体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是不用去管他的。在饮食上进行一下调理就可以了。

     

    手术


    我们除了积极的治疗在日常中的饮食习惯也是要改变的,出现结石后我们要定期的去做检查来观察结石的变化,好的根据具体的病情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法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开腹探查取出结石,这是个比较传统从治疗办法,还可以通过在腹腔镜微的观察下把结石切除,还有一些中医的疗法,但具体的要使用哪一种还是要对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来看的,我们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药物

     

    除了一些手术的方法,还可以使用一些非手术的方法可以治疗,比如体外撞击碎石的方法,还有通过药物溶解胆结石,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胆结石是出现在胆囊的部位,我们只是使用单纯的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只是可以起到暂时性的祛除,并不会对病情起到根治的效果,如果要想根治胆结石还是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的。


    除了使用一些医疗的方法来治疗胆结石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食疗的方法。而且制作也是很简单的,选核桃仁120g,纯香油30-60g,把核桃仁和香油在锅内煎炒后在拌入90g的冰糖就可以了,用法是一日可以分为三次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的结石情况来定。

     

    我们还要在生活中注意要少吃生冷油腻,高蛋白含量过高和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C比较丰富的的蔬菜和水果。

  • 胆结石这样的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很多的患者朋友不清楚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导致了结石的再次出现。这样一来的话就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胆结石手术后饮食方面需要做到忌吃含胆固醇较高的的食物,忌吃含高脂肪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等等。

     


    胆结石患者想要彻底地治疗胆结石,除了采取一些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之外,还需要加强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一些胆结石患者朋友在进行手术之后,往往就是不注意日常饮食,导致疾病的复发,影响了治疗的效果,甚至一些患者还出现了病情加重的现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胆结石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什么吧,希望可对广大的胆结石患者朋友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胆结石手术后,哪些食物是需要做到忌口的。胆结石患者朋友做过手术后,对一些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要做到忌口,这类食物有动物的肝脏,鸡蛋以及鱼子等等。对含有高脂肪的食物也要做到忌口,比如油腻的肥肉,煎炸类的食物等等,这是因为过多的油脂,会加重结石的疼痛感。

     

    此外,日常饮食还需要做到清淡营养,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是要严格忌口的,比如辣椒,麻辣烫等等。

     

     


    其次我们来看看哪些食物在胆结石手术之后,是有帮助作用的。胆结石患者朋友在做过手术之后,需要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及水果,比如新鲜的蔬菜,苹果,香蕉,梨子等等,这些食物对缓解结石的疼痛是有帮助的。

     

    此外炒菜的时候最好使用植物油,因为植物油里面含有的油脂量比较少,对治疗胆结石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瘦肉,海带,木耳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最后胆结石做过手术之后,患者朋友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平时的时候可以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把一些结石排出体外。同时精神方面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饮食的时候做到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营养均衡。

     

    此外可以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这样可以随时了解身体的状况,一旦出现结石复发的现象,也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了。


    以上就是关于胆结石手术后的饮食注意方面的相关知识讲解,那么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手术之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平时的时候胆结石患者朋友需要加强饮食方面的注意,这样才能对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除了手术治疗的方法之外,还有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患者朋友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的方法。

  • 胆管结石处理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护理

    1.一般治疗:在急性发作时,短期禁食,静脉给予水电解质、营养等支持治疗,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重度病人需要吸氧并监测生命体征。

    2.药物治疗:可应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治疗,合并有细菌感染时,可应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疼痛较明显时可口服止痛类药物改善,如布洛芬,曲马多等。

    3.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引起的症状较明显,以上疗法效果不理想,还应考虑手术治疗,如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整形胆肠吻合术。

    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并合理休息,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定期就医复查。

  • 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临床上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1.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结石,成因比较复杂,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素结石,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胆绞痛,常引起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2.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原发性结石多为棕色胆色素类结石,形成原因可能与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管节段性扩张、胆道异物等因素有关。继发性结石主要是由胆囊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所致。

    3.肝内胆管结石:主要与胆道异物、胆道感染、胆汁停滞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和胸背部胀痛不适,急性感染可发生化脓性胆管炎、全身脓毒症、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胆石病患者要及时就医清除体内结石,平时生活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因为是医生,常常有亲戚朋友联系到我,向我咨询疾病相关的问题。有时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人来咨询,我也会尽力去答复。

     

    但有些无奈的是,经常遇到咨询其他专科的问题,我很想拒绝,不过最终还是尽我所能去回复对方,生怕怠慢让自己在朋友圈丢了“人品”。即使自己不会,也会给对方提出就诊的建议。

     

    还有一种情况,我想很多医生也遇到过,那就是病人在其他医院住院,家属远远地通过电话向你咨询病情。

     

    最近我就收到了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好友申请”,他把他父亲的检查报告发给我看,并提出疑问:

     

    老人昨天下午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家人把他带到医院检查、打针,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发高烧、打抖,最后都说不出话了。结果医生给下了一张病危通知书,要求直接住进ICU,现在老人在重症病房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医院的诊断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网上查了一下,这种情况是需要手术的,为什么医生迟迟不给做手术?

     

    我安抚他的情绪,告诉他等我仔细看完病历资料再给他回复。

     

    仔细复习了病历资料,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老人的CT提示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他的症状有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低血压休克、嗜睡(Reynolds五连征),结合这些典型的Reynolds五连征,诊断没有问题。

     

    再仔细看他的肾功能检查结果,肌酐700多,已经达到了血透的指标,我想我知道当地医生不给他做手术的原因了。

     

    我打电话回复了这位陌生的朋友,从病因到治疗方式,仔仔细细地告诉了他。

     

    他的父亲年龄比较大,接近70岁,基础疾病多,最严重的是肾功能衰竭,已经达到了血透标准,需要根据肾内科意见进行治疗。从他口中我得知他父亲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同样是手术的高危因素,需要控制血糖、血压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有嗜睡的意识障碍,需要综合支持治疗,入住ICU是正确的选择。

     

     

    而针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紧急的处理就是肝脏穿刺胆道置管引流。后来从他告诉我,病人已经做了血透和胆道引流。

     

    我告诉他,不用太过担心,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了。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这个疾病的确是急骤而凶险的,老人患病的致死率达到了30%以上。

     

    所以在这里,想把这个疾病总结给大家,从胆管结石说起,让大家知道,医生选择手术或者不手术的原因。

     

    什么是胆管结石?

     

    肝脏是产生胆汁的器官,胆汁从肝脏中排出进入肠道,起到消化食物中脂肪的作用。而肝脏输送胆汁的通道就叫做胆管。

     

    胆管长得像一颗小树,肝脏里面的胆管像树杈一样呈放射状分布在肝脏实质里面,而肝外胆管由肝内胆管汇聚而成,像粗壮的树干,下端连接着十二指肠,和胰腺管一起在十二指肠乳头开口。

     

    胆汁本身含有胆红素和胆固醇,当胆道出现狭窄、感染,胆汁运行不畅时,胆红素容易沉积并形成结石。有研究发现,胆道蛔虫和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管胆红素结石的主要因素。而当胆汁内的胆固醇含量升高时,胆固醇会形成结晶,进一步生成结石。而胆管结石多以胆红素结石为主。

     

    前面说到胆管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所以胆管结石按部位分,又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细小,在肝门部形成汇聚,所以肝内胆管更容易形成结石,形成的结石往往卡在细小胆管内,或者沉积在肝门部胆管汇聚处。

     

    肝外胆管结石大多来自于向下滑落的肝内胆管结石,也有一部分结石来自于胆囊。这些细小结晶或者结石在胆总管反复翻滚,慢慢滚成大结石,往往会完全堵住胆总管。

     

    胆管结石有哪些临床表现?

     

    胆管结石是否需要治疗,大多与结石引起的症状有关,大多数没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医生判断结石是否需要干预,不仅要考虑结石的大小,还有综合考虑它的症状以及病人的意愿。

     

    那么胆管结石会引起哪些症状呢?

     

    1、反复的右上腹疼痛。疼痛是由于细小结石摩擦、刺激胆管,引起胆管痉挛导致的。反复的隐痛,常常严重影像病人的工作和生活,部分病人还会因此引起焦虑,甚至是抑郁症。

     

     

    2、胆道穿孔、出血。结石摩擦胆管内壁,容易引起胆管出血,出血严重的可以出现贫血、血便的症状。如果胆道某一部位长期受到摩擦、挤撑,有可能会出现穿孔,造成胆瘘。值得注意的是胆瘘是非常严重的急腹症,需要紧急处理。

     

    3、胆管结石堵住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管就像一条溪流,如果一块巨石滚入溪流,溪水就被堵住无法流动。结石就像是堵住溪流的巨石,当结石达到一定大小,恰好把胆管堵住时,胆汁就无法从肝脏排出。淤积在肝内的胆汁只能进入血液,跟随血液传遍全身,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全身皮肤黄染、眼巩膜黄染、尿黄。胆道梗阻时,胆汁不能进入肠道和食物混合,还会出现大便呈白色陶土样。血液内的胆红素急速升高,还会穿透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的会出现大脑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4、急、慢性胆道感染。胆管结石反复刺激、堵塞,常常容易引起胆道的感染。感染慢性发作时,病人常常会感觉到上腹部隐痛,有时会出现肝功能损害、血胆红素升高的表现 。而当感染急性发作时,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胆管炎,最严重且最紧急的急性胆道感染被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这样的急症常常会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剧烈腹痛,更严重的会出现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

     

    5、胆源性胰腺炎的表现。结石在胆总管下段压迫胰管,或者胆道感染波及胰腺,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比如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血糖异常波动,最典型的症状是血淀粉酶、脂肪酶的升高。

    胆管结石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当胆管结石出现以上提到的症状时,需要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定期复查随访就可以了。

     

    如果是无症状的胆管结石,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该及时手术治疗:

     

    1、结石局限在某个区域,引起该部位胆管狭窄以及肝实质萎缩的。

     

    2、结石弥漫在肝脏内,引起多区段胆管狭窄、肝脏纤维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胆管狭窄、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脏发生癌变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提前干预,解除刺激因素,是延缓肝脏恶变的有效手段。

     

    胆管结石有哪些手术方式?

     

    胆管结石手术多样,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结石特点,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

     

    1、经皮肝穿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术)。这是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发作的情况下,紧急解除胆道压力的方法,可以称得上是救命的手术。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于右上腹用穿刺针穿刺到肝内胆管,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及脓液引出,使得梗阻及炎症能迅速缓解。这个术式只是解除结石引起梗阻的治疗,并没有解决结石本身的问题。

     

    2、逆行内镜下胆道造影(ERCP)。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操作的话,说到胃镜你一定了解。两者相同之处是,都是用摄像探头经过口腔进入胃进行探查的方法。不同的是,ERCP需要把摄像探头伸到更远的十二指肠乳头处,再在造影的引导下进入胆管。这个方法不仅能探查明确结石的位置和梗阻状态,还能通过器械处理结石,但取出石头的成功率不高。

     

    3、肝部分切除术。对于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肝部分切除,主要切除结石弥漫的肝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在常通过腹腔镜行肝部分切除。

     

    4、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方法是开腹,寻找到胆总管后,在胆总管上段切开胆管,用长钳子将能够得到的结石取出。这一术式是针对胆总管结石以及较粗的一、二级胆管进行的手术,较远较狭小的三级胆管结石,大多没有办法处理。手术后常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没有办法取干净的结石,可以在两周后通过胆道镜取石,也可以通过胆道镜多次取石,尽量将结石取净。目前这个手术也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

     

    5、经皮肝脏穿刺胆道硬镜碎石取石术。这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微创术式,让很多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免于切肝带来的巨大创伤。与PTCD术相似,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脏穿刺,拓宽穿刺通道,置入液电或者激光碎石杆,在摄像头监视下进行胆管内碎石。其优点就是创伤小,手术下来只有一个不到1cm的穿刺口,就像打了一次针。而且能够多次碎石,对于复杂的结石效果显著。但出血和胆道损伤、胆瘘等并发症需要特别重视。

     

    胆管结石什么情况下不能手术?

     

    前面提到了胆道结石手术的一些主要方式,但不管是传统手术还是微创手术,都会存在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

     

    当病人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塞、脑出血、肺炎、肺结核等基础疾病时,经评估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需要先处理基础疾病。

     

    而结石梗阻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重症胰腺炎,已经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生命征不稳、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的,只能先通过PTCD术进行紧急减压,而处理结石的进一步手术,需要等病情稳定后再做。

     

    胆管结石怎么预防?

     

    目前尚没有有效药物能够消除胆管结石,结石形成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

     

    前面提到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而胆红素结石多与胆道寄生虫、胆道感染有关,那预防胆管结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生吃淡水鱼虾蟹,注意手卫生及食物卫生,避免肝吸虫、蛔虫等感染发生。

     

    2、少饮酒、少熬夜,避免吃伤肝的食物、药物,如不吃过期、霉变食物,吃药需要定期复查肝脏功能,从而避免胆道炎症发生。

     

    3、适当运动,运动既能减少身体脂肪,从而降低胆汁脂肪含量,又能促进胆汁的流通。

     

    4、定期复查,由简单的处理开始解决结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长在河蚌里的小石头是珍珠,长在人体里的小石头却是「结石」。

     

     

    这些石头可能大如拳头,也可能小如沙粒,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对健康有着或大或小的危害。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人体常见的结石有哪些,并教你科学防治。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王刚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蕾

    北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贺修文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江苏省苏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朱海杭

     

    本文作者 丨 水欣

    本文编辑 丨 任琳贤

     

    牙石:

    口腔的“第一杀手”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高达96.7%,其他年龄段居民的牙石状况也不乐观。

     

    牙石是指牙面上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细菌及沉积物,人们肉眼可见的样子就是牙齿上黄、黑色的牙垢。它一般不会让人感到剧烈牙痛,正因如此才不易被发现,成为口腔里长期潜伏的“杀手”。

     

     

    牙石的形成有3个阶段:

     

    • 食物残渣没得到及时清理,混合唾液后会在牙龈沟上聚集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长期得不到清洁,就在牙齿上“落地生根”,成为牙石的“地基”。

     

    • 牙菌斑与唾液中钙、磷离子结合,逐渐被钙化成初始的牙石,这好比烧水后水壶底会形成水垢。但与水垢不同的是,牙石的多孔结构内会吸附大量细菌毒素。

     

    • 初始的牙石随时间推移,继续沉积、矿化,越积越厚,越积越硬,并向牙龈下方临近牙槽骨的位置发展,造成牙槽骨吸收,发展为牙周病。

     

    由于人们忽视牙石的危害,经常使小问题拖成大病。

     

    牙石如不尽早清理,轻则刺激牙周组织,造成发炎,引起牙龈红肿、出血、溢脓、萎缩;重则牙石深入牙槽骨,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石作为细菌依附繁殖的大本营,会使这些病菌经口腔进入,随血液流动,危及全身健康。

     

    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是牙石防治的最重要措施。

     

    建议牙齿健康者每年也要进行一次专业的牙周检查和牙周维护治疗(如洗牙等),以及时清除菌斑和牙石。

     

    既往患牙周病的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缩短复诊复治频率,才能保证牙周病维持在静止期阶段。

     

    扁桃体结石:

    口臭的原因之一

     

    扁桃体结石听起来比较陌生,但长期口臭、慢性扁桃体炎可能都与它有关。

     

    扁桃体上有多个袋状结构的“小窝”,叫作扁桃体隐窝,它们是扁桃体分泌物的排出口。

     

    多数情况下这些“小袋子”处于收缩状态,但如果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分泌物增多,就容易积攒堵塞在“小袋子”里。时间长了,分泌物逐渐钙化,变硬、变大,形成扁桃体结石。

     

    这些结石会让人感到咽部不适、咽干、有异物感,甚至咽部疼痛。严重时,张口可观察到扁桃体上有白色东西附着。

     

    一般来说,扁桃体结石对健康影响不大,有时在治疗好扁桃体炎症后,结石会被自然排出,必要时则需要医生帮助取出。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扁桃体处的炎症及长期口臭的问题,应尽早治疗。

     

    胃结石:

    多因不当饮食

     

    人体的导管腔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会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下形成一些固体块状物,这就是结石,小的可能只有黄豆大小,大的直径可达十几厘米。

     

     

    临床中常见的胃结石大多因为不当饮食,按成因可分植物性胃结石、毛发性胃结石、药物性胃结石。

     

    • 发病较多的是植物性胃结石,多与过量食用富含鞣酸、果胶物质的食物有关,如山楂、柿子、黑枣等,肠胃排空差或餐后饱胀者易发,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

     

    • 药物性胃结石一般是因为长期服用含钙、铋等无机化学药物或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磷酸钙) 、中药丸等形成。

     

    • 还有些胃结石是“异食癖”造成的,比如爱吃头发、布料等非食物性物品。

     

    胃结石滞留在胃囊里,一方面会占据胃囊容积,影响食物流动和消化;另一方面还会不断摩擦胃壁,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反复发作。有的胃结石会随肠道排出,如果体积过大可能造成肠梗阻。

     

    胃结石早期症状通常难以分辨,多数人都是感到胃胀、胃痛、恶心想吐等。因此,有以上症状的人应及时就诊,与医生细致沟通,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较小的结石可以保守治疗,如通过喝适量可乐来化解;但较大的结石需要在医生判断后进行碎石。

     

    此外,秋冬季正是吃山楂、柿子、黑枣等食物的时候,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空腹大量食用,还要避开与高纤维食物(莴笋、南瓜、白菜、青菜等)同时食用。

     

    胆结石:

    不吃早饭的恶果

     

    我国约10%~15%的成人正经受胆结石之苦,随着饮食习惯变化、肥胖率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胆结石。

     

    胆结石相较胃结石来说更加凶险。胆结石可能会堵住胆管,造成胆管梗阻,甚至引发胆囊破裂穿孔、胆感染休克,危及生命。胆结石如果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诱发癌变。

     

    人的胆囊像一个梨形的袋子,正挂在肝脏后方,里边储存着深绿色胆汁,好比一个智能“仓库”。当人吃完饭需要消化时,胆囊会把胆汁从“仓库”排出,帮助消化吸收;不吃东西时,就把胆汁浓缩储藏。

     

    胆结石形成与胆汁密切相关。胆汁主要成分包括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盐,还有水、电解质之类的物质。

     

    当各成分比例正常时,胆汁保持在液体状态;当各成分比例不正常,超过胆汁的溶解度时,多出的成分会析出“抱团”结晶。当胆汁过于浓缩或胆结构异常,这些结晶排不出去,就沉淀在胆囊中,形成了结石。

     

    常见的影响胆汁成分失衡的因素有:

     

    • 吃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量,从而析出形成结石。

     

    • 进食不规律,尤其长期不吃早餐会造成胆汁淤积,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暴饮暴食,胆汁易变浓稠、结晶等。

     

    出现饭后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后,要尽快就医,这些都可能是胆结石信号。

     

    高胆固醇症患者、不吃早餐者、肥胖患者、有胆结石家族史者均需格外注意胆健康。

     

    建议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大鱼大肉,坚持运动,尤其要记得吃早饭。

     

    肾结石:

    十个人可能有一个患病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结石,大概每10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个肾结石患者。

     

    人体的代谢废物会被肾处理后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液中溶解了很多杂质和废物,健康情况下,这些成分的量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可一旦平衡被打破,某种杂质成分增高,例如尿酸盐、草酸盐等浓度过高,就会从尿液中析出,无法正常溶解,久而久之会积累形成结晶,生长为结石,滞留在肾脏中。

     

     

    如果结石较稳定地附着在肾脏中,可能无症状或引起腰部酸痛、钝痛等症状;如果结石随尿液在肾脏中“乱跑”,就会“磕磕碰碰”搞破坏,出现疼痛、血尿症状,进入输尿管、膀胱中,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一旦结石刚好堵住了尿的“出路”,就会导致肾积水,急性发作时会腹如刀绞、“肝肠寸断”,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尿液平衡被打破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习惯,体现为三种机制:

     

    • 成分改变。比如,饮食结构很容易改变尿液成分,当人体摄入过量海鲜、肉类、绿叶菜时,会显著增加尿液中尿酸、草酸等成分,促进各种成分结石形成。

     

    • 浓度改变。如果一些人没有喝充足的水,每天产生的尿量过少,尿液中的物质会浓缩析出。

     

    • 酸碱度改变。一些患有尿路感染的人,原本的酸性尿变成了碱性尿,会造成很多物质难以溶解,发生感染性结石。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引发肾结石。

     

    专家给出了预防肾结石的8字建议:喝水、减肥、运动、复查。

     

    具体来说,每天喝2000~2500毫升的水,争取每日排尿量大于1500毫升;保持体重,合理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肾结石多是体检查出,建议定期体检,如有结石及时就医,结石手术后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膀胱结石:

    50岁以上男性多发

     

    肾结石经过输尿管排到膀胱,多数可以自然排出体外。如果结石较大,没能排出,就成了膀胱结石,叫作继发性膀胱结石。

     

    还有一类是原发性膀胱结石,指结石本身在膀胱内生长,多由尿道梗阻、营养不良引起。

     

    小型膀胱结石,症状不明显,不需要特殊治疗,大量喝水即可。

     

    如果结石较大,会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症状,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膀胱功能障碍和尿路反复感染。

     

    由于男性尿道较长,又有前列腺问题,比女性更易患上膀胱结石,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性要注意筛查。▲

     


    本期编辑:王晓晴

  • 临床中常见的结石发生在胆道系统及泌尿系统。结石沉积在胆囊中的称为胆结石。结石沉积在肾脏中的称为肾结石。这两种结石的主要成分不同,形成在胆囊中的结石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形成在肾脏中的结石其主要成分是含钙结石。

     

    这两种结石的形成都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在饮食成分上,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脂饮食,尤其是高胆固醇饮食。肾结石的形成因素中,进食高脂、高糖、高蛋白以及高嘌呤等的食物都能增加其形成几率。

     

     

    不吃早饭主要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生几率,对于肾结石的影响较小。胆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胆汁中含有的胆固醇或者胆色素的浓度较高,在胆汁中不能被完全溶解,析出形成结晶体沉积下来,慢慢的累积晶体体积增加,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结石。知道了胆结石形成的过程,那么下面说一下:为什么不吃早饭会容易形成胆结石。

     

    胆汁是在肝细胞中产生的,经过胆管流到胆囊中,胆囊起到短时间存储胆汁的作用。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来完成的。在不进食的时候,胆汁不分泌,存储在胆囊中,并且胆囊中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会将胆汁浓缩。在我们进食的时候,食物的刺激下,胆囊收缩将胆汁分泌到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如果我们长时间不吃饭,那么存储在胆囊中的胆汁不能被排出,此时高浓度的胆汁就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在三餐中不吃早饭对胆结石的影响最大,由于经过一夜的禁食,胆汁也在胆囊中呆了一夜,此时浓度很高。正常情况下,进食早餐的时候,高浓度的胆汁就会被分泌,避免了胆汁的继续浓缩。但是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继续在胆囊中继续存储,当然增加了胆结石的形成。

      
    不吃早饭不但容易形成胆结石,对身体各方面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不吃早饭的人,会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免疫力低下,增加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不吃早饭对身体的影响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早饭,提供人体一天中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物质。所以希望大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早餐吃好吃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两大类。其中,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一种。

    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长期不吃早餐、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肥胖、糖尿病等都是胆结石的常见诱因。

    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在胆囊内长时间滞留,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容易形成结石。此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胆汁成分,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胆结石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CT等。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溶石药物和利胆药物,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等。

    预防胆结石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等。

  • 胆囊息肉,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很多人对胆囊息肉的认识不足,甚至将其视为无关紧要的小病。然而,胆囊息肉并非无害,其癌变风险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胆囊息肉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了解这一疾病,提高警惕,做到早检查、早治疗。

    一、胆囊息肉的成因

    胆囊息肉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胆囊息肉,其他人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容易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 肥胖:肥胖会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
    •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更容易发生胆囊息肉。

    二、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当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以下症状:

    • 右上腹疼痛
    • 恶心、呕吐
    • 发热
    • 黄疸

    三、胆囊息肉的危害

    胆囊息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癌变风险:胆囊息肉有癌变的风险,一旦癌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 胆管阻塞:息肉可能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并发症。
    • 胆囊功能受损:长期存在的息肉可能导致胆囊功能受损,引发胆囊炎等疾病。

    四、预防胆囊息肉的措施

    为了预防胆囊息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 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胆囊息肉。
    •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胆囊息肉。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 避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

    五、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可考虑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等。
    •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有一定的疗效,可结合药物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或癌变的胆囊息肉,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胆囊息肉并非无害,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做到早检查、早治疗,才能保障身体健康。

  •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染、营养代谢紊乱、泌尿系统异物、尿郁积以及地理气候等因素。

    肾结石的治疗目前存在四大瓶颈:

    1. 药物排石:药物治疗只适合于泌尿系结石小于0.5厘米且无泌尿系狭窄的患者,以及胆系结石小于0.3厘米且无慢性炎症的患者。但药物往往只能改善症状,无法彻底消除结石。

    2. 手术取石:手术取石包括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肾切开取石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以及腹腔镜取石等。手术取石会带来创伤和并发症,且存在残石率高的风险。

    3. 排石不当:泌尿系结石的药物排石过程中,如果结石表面不光滑,强行排石会损伤输尿管,导致疼痛难忍。胆系结石的药物排石可能导致结石嵌顿,加重患者痛苦。

    4. 取石不尽:手术取石存在很高的残石率,结石无法完全取尽,容易导致复发。

    为了预防和减少结石的生长和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喝水: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预防结石形成。

    2. 补充纤维素: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3. 控制钙的摄入量:注意饮食中钙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

    4. 服用制酸剂:某些制酸剂可能含有高量的钙,需要注意。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肾结石。

  • 胆囊息肉,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诸多困扰。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胆囊息肉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胆囊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轻度不适的症状,但并不像胆结石那样出现明显的胆绞痛。因此,许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这种症状,从而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时机。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胆囊息肉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

    1. B超检查: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且准确性较高。通过B超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信息。

    2. 胆囊造影:虽然胆囊造影在诊断胆囊息肉方面的价值有限,但它可以了解胆囊的功能,对于判断胆囊息肉的类型有一定的帮助。

    3. CT检查:CT检查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较低,但对于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以与胆结石进行鉴别。

    4. MRI检查:MRI检查在诊断腺肌瘤方面有一定难度,但其表现与胆囊炎、胆囊癌相似,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以上检查方法,以下症状也可能提示您患有胆囊息肉:

    1. 隐痛:右上腹轻度不适,疼痛可能随着体位改变而加重。

    2. 无症状: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的胆囊息肉也需要及时治疗,因为它们有癌变的风险。

    此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您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1. 高脂肪饮食: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2.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胆囊息肉的重要诱因之一。

    3. 体重过重:肥胖人群患胆囊息肉的风险较高。

    4. 性别:女性患胆囊息肉的风险高于男性。

    5.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胆囊息肉的风险也会增加。

    为了预防胆囊息肉,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2.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息肉。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总之,了解胆囊息肉的判断依据和预防方法,对于保障您的健康至关重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