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远离冻疮让我们一起舒适过冬

远离冻疮让我们一起舒适过冬
发表人:手护妈妈

严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对人体露出部位及保暖性差的部位有一定刺激。如果此时穿鞋过紧、保暖不好或很少运动,气血凝滞,可以引起局部血瘀而形成冻疮。妇女、儿童和体弱者的手背、手指、足趾、足缘、足跟、面、鼻、耳轮、耳垂等处易患此病。冻疮给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严重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别再“冻疮”“冻伤”傻傻分不清

 

冻疮是与寒冷、潮湿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皮损常表现为红斑或结节,严重时皮损部位可见水疱、溃疡,以及自觉瘙痒、肿胀或疼痛。病情严重时可损伤肌肉、骨骼,引起全身症状。常发于冬季及初春天气寒冷季节,且易来年复发。

 

而医学上把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容易形成“冻疮”的因素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出击的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环境里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非易事。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很令人心烦。温暖的环境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动脉受热扩张,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脾胃乃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健康,就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影响,而且脾胃调养比较困难,也很慢,现在冬季,脾胃虚寒是最厉害的,这里教大家一些脾胃调养的方法,大家快学起来吧。

     

    调理脾胃有八步

     

    1、揉带脉

     

    用手掌的大鱼际,也就是大拇指下到手腕的这个位置,来回揉整个带脉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用木制点按穴位,按压有明显疼痛的位置,每个穴位揉三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揉一次。如果感觉揉带脉的力度不够强,也可以握拳敲击带脉,这种方式对于治疗便秘也十分有效。揉带脉可以健脾阳,还可以激发胆经的阳气,有助于化开腹部湿邪。

     

     

    2、踮脚尖

     

    脚尖着地,脚后跟缓慢抬起,要感受到小腿肌肉的拉伸感,能踮多高就多高。胃部经络通过足部的二趾和三趾之间,如果脾胃虚弱,可以时常锻炼一下脚趾。平时也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一定要记住把脚尖踮得高一点,这样才会有效果。

     

    3、推腹

     

    人体所得的慢性病的解决主要通过大便、废气、废水这“三浊”排出,而“三浊”也正是导致慢性病的元凶。推腹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多余的浊气。用手掌或拳头,从心窝推至小腹,下推50次左右,建议在饭后40分钟后做一次,在睡前也可以做一次。可以解决餐后腹胀问题,补脾益气。

     

    4、跪膝法

     

    在地板铺一个软垫,跪下来行走,每天锻炼20分钟左右。跪膝法可以将气血引到人体腿部,当气血流经脾胃,会对脾胃功能有好处。跪膝法不单单这一点好处,对整个人体都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消减腿部赘肉,活血化瘀。

     

     

    5、吞唾液养生法

     

    这里教给大家一种简易的方法,用舌抵住上颚数分钟,吞咽唾液。唾液能够灌溉脏腑,润筋肢体,祛病延年。唾液中含有天然的抗癌因子,有俗话说“口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唾液能够经过脾、胃、肺、并散布到全身血管中。唾液并不只对脾胃有积极作用,对于人体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6、卧位拉筋法

     

    卧位拉筋法是拉筋中最安全的一种,也很适合老人。肾、脾、胃的经络都从大腿经过,所以这样拉筋对这三部分都是十分有用的。

     

    7、食疗法

     

    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适当就会引发人体多种病症,而脾胃虚寒主要就是因为吃的东西不适宜,日常不要吃寒凉、辛辣油腻是的食物,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五谷。可以服用苓提明水来抵抗脾虚,可以祛湿排毒,健脾益胃。将荷叶、山楂、决明子、茯苓、桑叶、薏苡仁、黄精、桃仁、蜂蜜九种药食同源的材料熬制成膏,早晚一次。

     

    8、灸疗

     

    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穴、胃俞穴、脾俞穴,这样可以直接刺激脾胃,很快恢复脾脏功能。

  •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讲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指出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等作用。对于入夏之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等症很有帮助,同时兼具清心安神功效,有益于睡眠。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辛,有浓郁的芳香。在中医药理上,它善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通便。《本草备要》谓其:“血虚能补,血枯能润”,对气血生化不足,或气血运行迟缓以及血虚肠燥便秘者可谓良药。

      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当归对于养护心脏非常有帮助,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缺氧。夏属心,服食当归应该很适宜。

      女性所熟知的镇静、镇痛、抗炎作用是当归的另外一大优势,它对子宫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其水溶性非挥发物质能使子宫收缩加强,其挥发性成分则能减缓子宫节律性收缩,使子宫弛缓。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女性美容养颜也很有帮助。

      大枣

      大枣性平,味甘,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药物。对于胃虚食少、倦怠乏力、心绪烦乱症状很有帮助,常吃大枣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大枣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做成可口的小吃和美食,是极有营养价值的餐桌常客。

      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中医认为可开胸腑、调脏气、补气血,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提高人体代谢率,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饼、龟苓膏都是夏季备受欢迎的食品。

      芡实

      芡实的别名叫做鸡头米,煮烂之后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开来,具有增补脾胃功能。古书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对于营养吸收很有帮助。它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约为75.4%,而含脂肪只为0.2%,极容易被人体吸收。

      【延伸阅读】

      中药养生告别秋冬季皮肤干燥

      巧服中药让秀发不再干枯

      5种致命中药零食阿胶蜜枣伤脾胃

  • 炎炎夏日,闷热的天气使本来不必出门的文莉,更喜欢躲在办公室里吹凉气,即便是中午吃个饭,或是去银行办点私事,短途旅行结束后,也一定要找一个开着凉气的餐厅或商店吹凉气纳凉。可不幸的是,当她下班回到18层楼高的住家时,刚进门就还是先开了空调,一整天都呆在冷气房里,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忍受酷热。

     

    很奇怪,最近文莉只要进了冷气室,就开始出现偏头痛,肌肉酸痛,眼睛干涩等各种症状,全身都不舒服。一直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得了“空调不适应症”。

     

    空调不适应(冷气病)是什么?

    “空调不适应症”是指由于空调装置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其中除了经常出现肌肉酸痛、下肢无力、头痛、口干舌燥、咳嗽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外,最常见的症状。这类由空调引起的疾病,许多人都将其统称为“冷气病”,虽然医学上并没有真正定义冷气病,但只要与空调有关,由于冷气吹过多而引起的不适现象,也可归为“冷气病”。

    引起寒湿的三大因素。

    若对冷气病的病因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体质、环境内温湿度和室内空气流通三个因素。

     

    一、就体质而言,空调中隐藏的尘螨容易诱发过敏气喘,如果温度再低,就会产生冷过敏,出现与感冒相似的症状,如鼻塞、头痛等,“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些症状更明显”。

     

     

    二、因为楼里的空调冷气大多不流通,此时只要有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就很容易传染给身边的同事。就连曾经有研究发现,空调主机本身由于储水、温度的原因,又适合细菌滋生,因而常成为细菌、霉菌的温床,而这些细菌传染病又以绿脓杆菌、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另外,前一阵子甚嚣尘上的“老兵症候群”,也是因为冷气冷却塔。

     

    三、上班族若经常感觉眼睛干涩时,建议不要长时间戴隐形眼镜,而且在使用电脑时,还必须适当休息,让眼睛稍微眨一下眼。但是最好的预防“冷感冒”的方法,仍然是调整吹冷的时间,最合适的室内湿度保持在60度左右,同时也要控制冷气的温度在25~26度之间。

    每天只需用半小时到一小时来锻炼身体,出点汗,就能使体温调节中心恢复正常。

    当有类似感冒的冷气病相关症状时,可先喝热饮并配以热敷肩颈,如果坐位不能调整,可戴上面罩,或将温度调低,让风口稍微转向,不能吹风。即使进冷气室试一试,先去茶水间喝口水或上个厕所,即先到没有冷气的地方缓冲一下,让身体稍微适应温差,再进办公室,这样也能避免因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所谓「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

     

    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同时也把这个节气当做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

     

    原则养生应以御寒保暖、补阳益阴、畅通血脉为主。

     

     

    冬至意味着进入到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时候,更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合理进补,养足精气神。

     

  • 在这个“冻手冻脚”的天气里,每天门诊上都会遇到不少患者说自己手脚冰凉,尤其是一些女孩子。那么,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该如何调理呢?

     

    手脚冰凉在中医里又叫“四末冷”,主要是指四肢腕踝关节以下部位的温度低于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从手脚末端向上发展的趋势,常伴有手脚出汗。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手脚冰凉出现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即“外因”和“内因”。

     

    外因多为单纯外部寒冷造成的,比如天气寒冷、脚保暖不足等,待将手脚放置温暖处后,温度可自行恢复。这种情况只需个人多注意即可。内因多是由于自身机体内部出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病态表现,将手脚移至温暖处,温度升高不明显或并不升高。“内因”又分为自身阳气不能温煦与长期气血不足。若加以区别,阳气不足的人多有比一般人更怕冷的表现,而气血不足的人一般多伴有心慌、无力等“血虚”的表现。

     

    内因与外因有着较为简单的区分方法

     

    就是触摸冰冷部位,若触摸表层皮肤冰凉,往下深按温度反而逐渐升高,这种多是外因造成的;如果往下深按冰冷感加重,甚至给人冰冷刺骨的感觉,这多是内因造成的。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外因的手脚冰凉多有季节性,多出现在冬季或者天气突然转冷时,而内因的手脚冰凉多四季持续存在,冬季或天气转冷时加重。

     

    在手脚冰凉的调理上,中药具有较理想的效果。鉴于中药方剂因人而异,在此向大家介绍一种外洗的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说,无论是阳气不足,还是气血不足,都会导致寒凝血脉而手脚不温。所以在外洗上,这两种手脚冰凉可用一样的外洗方法,即艾叶15克,桂枝15克,红花15克,生姜10片(薄厚和大小类似于一元硬币),冰冷较重者可加干姜10克,加入适量冷水中,待水煮沸后再煮10分钟即可,冷却至能忍受最高温度后泡手和脚,泡至身体微微出汗为最理想状态。当然,手脚哪个先泡哪个后泡,或者一起泡,这就看个人喜好了。再搭配一些导引功法,如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效果会更好。这些方法虽然简便有效,但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

     

    《内经》有言,“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手脚冰凉看似是个不大的问题,却说明人体内出现了一些病变,尤其是时间长,情况重的人,应当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尽早发现原因,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 立冬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有的人喜欢在冬日里进食一些温补食品,像羊肉、狗肉之类热量很高的肉食,而有的人则觉得顿顿火锅才是冬天里最大的“温暖”,但其实大补并不一定就对身体有益,胡吃海喝就更不行了,养生进补也要讲求科学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立冬时节到底该如何养生、如何进补吧。

     

     

    一、冬季养生

     

    1、早“点”睡

    立冬过后的起居调养应以“养藏”阳气为主,而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睡觉可谓是其中最为省事的一种了,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的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成年人保证一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佳,若晚间睡眠不足,可在第二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

     

    2、护“点”脚

    很多人知道防寒添衣的道理,但其实下半身受寒同样可能引起感冒,所以冬季里千万别忘了下肢和脚的保暖工作,鞋袜选择要厚实、保暖性强,如果不小心打湿或有脚汗,一定要及时烘干。还可在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泡脚,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

     

    3、出“点”汗

     

     

    冬季养生还需要适当的活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可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建议“见太阳才运动”,一般户外运动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进行最为适宜。

     

    4、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如心脏病、中风、脑血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各种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刺激,提前备好急救药品。

      

    二、冬季进补

     

    1、辨体质

    进补前要先辨明体质属性才好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如“寒性”体质者宜“热补”,用冬虫夏草、当归、黄芪等;“虚热”体质者宜“平补”,用银耳、石斛、麦冬、百合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则不宜进补,因为这类患者多数属于“热性”体质,进补不利于病情。

     

     

    2、进补先引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补前应先做好引补的工作,给肠胃一个适应过程。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个不错的养生选择,如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等等。

     

    3、增苦少咸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1]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哦!

     

    参考文献
    [1] 邓沂. 冬令时节养肾为要[N]. 中国中医药报,2017-12-01(007).
  •  

     

         患者(男,66岁): 我爸爸痛风好多年了,药物治疗一直在坚持,最近尿酸基本正常了,是否可以停药?听说有一个新药非布司他,非常贵,是否可以治愈痛风?曾经的治疗及用药情况:别嘌呤用过几年,最近换了苯溴马隆了。尿酸一直控制很好。

         周毅 :现在临床上可以0用药,但是不等于停药,建议到正规医院风湿科就诊,听从医生建议。目前痛风无法治愈。

    --------------------

         患者(女,48岁): 你好主任:我女性48岁,CT片检查左髋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配了蟾乌凝胶膏,经常要酸痛连着脚走路也痛,会越来越重平时应注意什么可以减轻症状,请问医生能解答一下吗,谢谢

          周毅 :从你的表现到检查考虑是髋骨关节炎,应以对症处理为主,伴以适当休息,不负重。

    --------------------

         患者(女,41岁): 您好!我最近三个月胳膊肘内侧小臂和上臂肌肉酸痛,特别是小臂靠近肘弯部肌肉痛,过度劳累的时候还会放射到腕部和手指关节,曾去小诊所看过,有的说是网球肘炎,有的说是韧带拉伤,还有的说是劳累所致,说不需要治疗,静养就可以了,我在网上查有纤维肌痛症,好像和自己的状况差不多,请问我属于哪种症状?该如何治疗?曾经的治疗及用药情况:医生说不需要吃药,疼的厉害的时候自己买止疼药缓解,补充问题1: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怀疑是颈椎的问题,说需要做核磁共振,最终因资金问题没做,

          周毅: 从你的描述看,这个不是纤维肌痛的典型表现,建议到正规医院骨科或者风湿科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

         患者(男,28岁): 您好!我是这么个情况:走路和坐着的时候脚底没什么感觉,但是一旦睡到床上后的七八分钟后就感觉自己的脚底很累,感觉走了很长的路所致。然后叫亲人用手按摩后就好很多。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好几个月了,跪请解答!谢谢了

         周毅: 据你的描述,建议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检查腰椎情况。

    --------------------

         患者(女,56岁): 周医师,您好!我妈妈经常在潮湿天说脚疼,夏天吹风扇都说刺到骨头痛,请问这是风湿吗?该怎么治疗呢?另外,其实坐月子的妇女能吹风扇或者空调吗?能洗头吗?

          周毅 :按中医的理论考虑是风湿病,但西医讲究客观依据,所以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再对症治疗。

    --------------------

         患者(男,48岁): 男,48岁,有时候出现大母脚趾关节肿痛,走路困难,经诊断说是痛风。请问周大夫,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治愈呢?曾经的治疗及用药情况:本人不详,都是医院开的药

          周毅: 目前,痛风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服药治疗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即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你的情况建议就诊,规范治疗。

    --------------------

         患者(男,29岁): 医生您好!我20133MRI查出左膝外侧盘状半月板II级损伤并关节软骨损伤,有少量积液。原来走路就是有点别扭,发紧。但是最近走路开始疼了,休息的时候稍微缓解,有时候早上一起来下楼走路就开始疼,为此非常苦恼。请您帮忙分析一下病情,给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什么疗效比较好的药物也请您推荐一下,万分感谢!

         周毅: 据您的描述,你的情况初步诊断:可能是由于损伤导致的骨关节炎或者是痛风的可能。建议到正规医院专科进行相关检查。祝早日康复。

    --------------------

         患者(男,51岁): 20年前的风湿关节炎转化成类风性关节炎,到最近几年变成痛风,膝关节、肘关节、手脚关节处变形肿大,无法进行体力劳动,一到下雨天就关节胀痛,无法下床活动,反复发作,遍寻医药,履治无果,请问这样的情况能治愈吗?

         周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不同的疾病,他们均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

         患者(女,62岁): 你好我妈妈今年62岁,最近检查血液,发现血沉加快,应该去医院做什么检查?曾经的治疗及用药情况:一直没有用药,医生无法判断,问了几个医生都说没大碍,

         周毅: 血沉加快是炎症表现的指标之一,有可能是感染、肿瘤或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可以到医院做肿瘤标志物相关检查或风湿病相关检查。

    --------------------

         患者(女,52 ):尿酸偏高就不能喝汤了吗?

         周毅: 尿酸偏高也可以适量喝汤,但如果发作频繁,建议少喝老火靓汤、浓汤。

        相关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 一到冬天皮肤就瘙痒,这是一些人经常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北方的中老年人,到了冬天会很难过。怎么缓解这个问题呢?我来给大家介绍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一些人。 

     

     

    患者王某某,今年五十岁,北京人。从十月份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开始是小腿皮肤瘙痒,慢慢的往上,最后出现四肢以及小腹部皮肤瘙痒。他在好多医院看病,诊断都是皮肤瘙痒症,用抗敏止痒治疗,效果不是很好。辗转来到我这里看病。 

     

    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这是由于一到冬天皮肤就会干燥。干燥之后,就觉得瘙痒。人的皮肤会分泌皮脂腺,保持皮肤的湿润。但是中老年人,由于体质原因,皮脂腺分泌过少,会皮肤干燥。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由于暖气的原因,皮肤会更干燥,所以会瘙痒更厉害。这种瘙痒,一般都是晚上睡觉前开始瘙痒。 

     

     

     

    教您一招缓解皮肤瘙痒症。首先要注意洗澡水别太热,最好别超过40度。其次就是洗澡别太勤,一周一早两次为宜。缓解方法是,洗澡之后,水没干的时候,抹点菜籽油,就是家里吃的那种菜籽油。哪个地方瘙痒,抹哪里。抹完之后,要揉按下皮肤,让皮肤吸收油脂。过几分钟后,用水把油冲掉即可。抹在身上的油形成一个膜,保持水分,防止瘙痒。

     

    (附:全身性瘙痒症:多见于成人,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温暖被褥、甚至某种暗示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治疗: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治的关键。避免用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止痒。生活应规律,衣着松软,不要沐浴过勤。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辣椒、胡椒及芥末等辛辣刺激食品。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安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


    外用治疗

     

    (1)低pH的清洁剂和润滑剂。(2)冷却剂和局部麻醉药包括薄荷脑、樟脑、石炭酸,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混合物恩纳。(3)外用抗组胺剂和外用糖皮质激素。(4)免疫抑制剂。(5)锶盐。)
     

  • 作者 | 人民日报组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最近一段时间,或许是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一段时间了,气温刚好,阳光明媚,在这样的时节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自然风光,可以说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了。

     

    身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感到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于是,就有研究者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亲近自然来提升人们的积极情绪?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想要给大家介绍的Passmore和Holder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亲近自然有理论依据吗?

     

    亲近自然能够让人变得快乐,这是我们通过日常体验发现的一个现象,那么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理论依据呢?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理论:

     

    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认为自然环境存在丰富的刺激,因此可以调动我们的非自主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从而使我们的集中注意得到修复;

     

    亲生命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认为我们有亲近自然的本能,并且自然会本能地唤起我们的情绪;

     

     

    生态存在积极心理学(Eco-Existential Positive Psychology)则认为与自然接触能够减少我们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从而使我们感到幸福。

     

    亲近自然真的能带来益处吗?

     

    说了这么多理论,那么亲近自然是不是真的能够带来益处呢?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Passmore和Holder(2016)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干预,他们将被试分成自然干预组、人造物干预组和控制组,各个组别的操作如下:

     

    自然干预组:观察日常碰到的自然景物,拍照上传并附上一段简短的情绪性描述;

    人造物干预组:观察日常碰到的人造景物,拍照上传并附上一段简短的情绪性描述;

    控制组:与以往的日常生活保持一致。

     

     

    研究者对参与者的净积极情绪、提升体验、意义感、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人造物干预组和控制组相比,自然干预组的净积极情绪、提升体验、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均显著更高。这表明为期两周的自然干预的确带来了益处。

     

    更为有趣的是,研究者还统计了三组被试过去两周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结果显示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自然干预组并没有在自然环境中待更长的时间,而仅仅是对自然景物加以关注就使他们更加快乐、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更高。

     

    研究还发现了什么?

     

    除了干预效果外,研究者还对照片的描述进行了情绪分析,他们对自然照片和人造物照片的描述进行了情绪编码之后,提取出了对应的情绪词汇图(如图1、图2所示)。

     

     

    可以看到,自然照片的描述中更多出现敬畏、自由、希望、平静、活力等词汇,这些词汇全都是积极情绪相关的词汇;

     

    而人造物照片的描述中则更多出现时尚、安全、自豪、厌恶、嫉妒、压力、疲惫、羞愧、愤怒等词汇,这些词汇更多以消极情绪为主。这进一步表明自然景物会更多地唤起我们的积极情绪。

     

    另外,研究者还调查了参与者的感受。有许多参与者提到通过这项实验,他们认识到了周围的环境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的;一些自然干预组的被试提到自己之前就意识到自然可以带来积极情绪,因此这项实验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而另一部分的被试提到他们没有想到自然会给情绪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物干预组也有部分被试提到认为相比于人造物,自然景物或许可以给情绪带来更大的影响,尽管这一组被试的指导语中并没有任何与自然有关的信息。

     

    为什么要选择自然干预?

     

    这项研究表明,自然干预能够提高积极情绪、增强联结感和亲社会倾向,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干预方法,自然干预还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①自然干预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研究发现在人造物干预组中,也有被试主动提到了自然景物会给情绪带来更大的影响,这表明人们更容易被自然所吸引,因此相比于其他干预方法,自然干预或许是被试更加喜欢也更容易坚持下去的干预方法;

     

    ②自然干预非常方便。

     

    自然干预并不要求人们花更多时间待在自然中,也不需要对生活方式做出很大的改变,被试需要做的仅仅是“注意”他们身边的自然景物并拍照上传,因此自然干预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干预方法。

     

    说了这么多,不如行动起来吧。趁着天气正好的时候,抓住春天的小尾巴,多多亲近自然吧~

     

    参考文献:

    Passmore, H. A., & Holder, M. D. (2016). Noticing nature: individu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 two-week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10.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预防感冒的食物

      酸奶

      经常喝酸奶除了能够保护肠道健康之外,同时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你还别不相信。因为在酸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它能促进血液中白血球的生长,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红薯

      要想预防感冒就得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千万别忘了我们的皮肤,它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员。可以说我们的皮肤是抵抗细菌、病毒等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屏障,因此提高它的抵抗力也非常重要。

      红薯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种营养物质特别有利于皮肤的健康,适量的食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皮肤的抵抗能力,同时由于所含有的热量非常低,就算多吃也不必担心肥胖。

      

      经过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够连续两周每天喝五杯红茶的话,我们体内的抗病毒感染素就会大量增加,是不喝茶的人的10倍之多。此外,这种元素还能够抵抗感染的蛋白,从而有效的抵御各种流行性病毒。

      牛肉

      在牛肉中含有着丰富的锌(Zn),它具有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它能促进白血球的生长,进而帮助人体防范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而且牛肉还是人体补充锌(Zn)的重要来源。

      蘑菇

      蘑菇能够促进白血球抗感染。长久以来,人们就把蘑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食物。现在,研究人员们找到了这样做的理由:吃蘑菇可以促进白血球的产生和活动,让它们更具防范性。

      大蒜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大蒜具有抗毒以及杀菌的作用。其实它的功效不仅仅只有这些,经过英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概率降低2/3,而且如果能经常咀嚼的话,还能降低罹患结肠癌和胃癌的概率。

      感冒期间的饮食推荐

      薏米扁豆粥

      感冒时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平衡,同时还要容易消化。蛋白质类食物如肉、蛋类不宜过多;油腻食物,如煎、炸类的更要少食,应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如粥类,同时,也需多进食一些蔬菜和水果,以尽可能多地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薏米扁豆粥

      制法: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天早晚餐各喝一碗。

      功效:薏米扁豆可强健脾胃去湿气,能促进肠胃吸收,还可加强体力以对抗感冒病毒。

      红薯姜汤

      制法:把一个大地瓜削皮后切成小块,一块生姜切成薄片,加水煮熟后,再加适量红糖,每天早晚饭后喝一杯。

      功效:地瓜补充营养,生姜可去寒,比较适用于风寒感冒。

      热梅茶

      制法:每次用五个腌渍苏梅或红盐梅冲一大杯热开水,搅拌五分钟后喝,早餐与晚餐各喝一杯。

      功效:梅子内含苹果酸、琥珀酸等物质,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对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薄荷茶

      制法:取新鲜薄荷叶,用热开水冲喝,每天早晚饭后喝一杯。

      功效:适合口干、咽喉痛、没有痰或痰黄黑的感冒患者。

      香菜葱白汤

      制法:香菜15g,葱白15根,生姜9g。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发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丝萝卜汤

      制法:生姜25g,萝卜50g。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适量红糖,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热服。

      苍耳鸡蛋

      制法:鸡蛋1个,苍耳子6g。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散风止痛。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热咸柠檬茶

      制法:切一两片新鲜柠檬,放入少量的盐,再用热水冲开,稍凉即可饮用。每一杯可冲三次,第二、三次冲时,不需再加盐,注意不可用冷水冲。

      功效:热咸柠檬茶能顺气化痰。

      日常预防感冒的方法

      1.每天用两手食指按压上星穴和风府穴,达到酸麻感为宜。

      上星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风府穴: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也就是头发的边缘向上1寸处。

      2.每天两手伸开,以掌相搓30次,并向迎香穴按摩十次。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3.早晨起床后,到室外散步或做体操,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早晨起床后,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5.每天早晨用冷水冼脸,晚上用热水洗脚。

      6.每天早晨用淡盐水漱口,可消灭口腔里的病菌。

      7.做10次深呼吸。要集中精力,身体端正,两手与肩同宽,两臂伸直,切忌憋气。

      8. 视气温增减衣物,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捂帽,避免伤风受凉。

      9.每天早晨和晚上,可用食醋在房内各熏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10.晚上用红糖30g、鲜姜末3g,开水冲泡后饮用,睡前饮绿茶亦可,失眠者忌用。

      11.晚上关窗。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12.保持作息规律。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多喝水。

      13.均衡营养。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比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膘秋”。

      14.早晚加衣。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春捂秋冻”之说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