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得了糖尿病,就真的不能治愈了吗?也不一定,糖尿病分很多种,发病原因也不相同,有些情况,得了就是终身疾病,而有些情况,还是有可能被治愈的。
糖尿病可能被治愈的几种情况
1、继发性糖尿病,通过其他疾病获得暂时性血糖过高及尿糖阳性,通过根治引起糖尿病症状的原发病,这种继发性糖尿病可减轻或消失。这种情况可以算是“治愈”。比如患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窒息、麻醉等情况时可能出现血糖升高。
2、对于孕期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多数人产后也都能恢复正常。当然这要强调时间,是在妊娠期才患上糖尿病,但这类女性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3、2型糖尿病中,有一种是胰岛细胞未受损,且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治愈,但也仅是有治愈的可能性,实际发现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细胞已经受损了。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其实是有帮助的。
胰岛素抵抗
第三种情况的血糖高,多数是因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也与自身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情况,有的人是胰岛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已不敏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损的情况,是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的。对于胰岛细胞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是有可能在早期逆转恢复的。
对于糖尿病而言,饮食是最应该注意的。不求通过饮食控糖,但也不能给血糖的波动增加负担。
明确自身情况
糖尿病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情况,有的人是胰岛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身体已不敏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损的情况,通过食物基本是无效的。
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含铬元素的食物,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功能。只有这一种情况,食物是有一点点控糖作用的。
含铬元素的食物有:牛肉、黑胡椒、圆白菜、糙米、玉米、小米、粗面粉、食用菌类等。此外,中药桑叶也含有铬元素,平常可以泡水喝喝。
升糖指数
糖尿病人日常选择食物时,都要学会利用升糖指数(GI)。GI高的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所以易导致高血糖的产生。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可减缓消化吸收率。谷类颗粒碾度越细,GI越高,所以建议多食用粗粮。
低升糖指数的蔬菜,要增加摄入比重:大白菜、黄瓜、苦瓜、芹菜、茄子、青椒、海带、金针菇、香菇、菠菜、蕃茄、豆芽、芦笋、花椰菜、洋葱等。
高升糖指数的蔬果,要尽量少吃:红薯、南瓜、西瓜、荔枝、龙眼等,葡萄糖及白砂糖等最好不要吃。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得了糖尿病,可以根治吗?”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糖尿病除了这个英文直译的名字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消渴症”。
除了这些正经名字之外,糖尿病还有一堆的绰号,比如“不死癌症”、“甜蜜杀手”、“终身性疾病”等,这些别称都暗指糖尿病不可治愈,给新糖友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让糖友们对那些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牵扯到很多的基因缺陷。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种类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慢慢损伤你体内的血管、神经和器官,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倍。糖尿病引发的足部感染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脚趾、脚或腿。高血糖还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疼痛、灼热以及麻木等。
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水平。目前来说,糖尿病的较好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通过以上治疗,血糖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疗效、安全性俱佳。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尿糖和血糖增高等,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症,综其病因多是由于元气内虚、气不布津所导致。
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要坚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治疗方式。
饮食上要摄入充分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选择脱脂奶和瘦肉,少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特别要记住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因此,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选择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食、红薯、南瓜和干菜豆,既可以增加饱腹感,也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让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减肥除了合理膳食外,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操、跳绳、爬山等体育项目。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不应该只关注血糖,还要学会观察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每年至少要去看2次医生。
需要定期复查几个数据:胆固醇、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最后,保持一个宽松、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防治糖尿病尤为重要。
糖尿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疾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我们怎么样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或者是怎么吃可以把糖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的范围内呢?
如果糖尿病得病的是我们亲人,那么作为家属应该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1. 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那么我们的早餐就可以吃一个鸡蛋,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建议吃蛋黄,因为一般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兼有胆固醇高所以不建议吃蛋黄;
2.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的饭菜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少盐,我们要口味轻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含钾的食物,另外,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少放油。养成减少油和盐的使用;
3. 我们平时的主食习惯的使用白面和大米,但是建议换成五谷杂粮,以荞面,莜面,玉米面为主,也可以混合白面和大米,不建议多吃;
4. 在吃饭的时候要有饮食的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
5. 我们可以养成每天使用核桃的习惯,每天吃1-2颗为宜;
6. 蔬菜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可以吃大量的蔬菜。例如:白菜,苦瓜,冬瓜,西红柿,生菜,紫菜,菠菜,木耳等含糖量比较低的蔬菜;
7. 豆制品也是每天必须要摄入的食物;
8.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吃一点瘦肉,但是不建议吃市面的熟食,建议自己回家自己烹饪。
9. 还要控制平时的油脂的摄入量,少吃一点油炸和油煎的食物,花生,肥肉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0. 一些动物的内脏,蛋黄,海鲜类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
11. 我们尽量选择煮,蒸,拌,炖的方式做菜,尽量减少炒菜;
1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含糖量的食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下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病症,真正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它可以导致我们视线模糊,足踝肿胀,溃疡不易愈合等。我们作为幸运的人被赋予了生命,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自己,不算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做自身做起,有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精神充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膳食习惯,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最后我们也要有适当的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老年糖尿病饮食治疗需理清的基本概念,老年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需先理清基本概念。
城市居民的寿命提升很快,占41.5%的农村人在进入60岁时已存在生理和社会的老年征象,故中国仍将老年界定为≥60岁。
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最新全国糖尿病调查数据(2017)显示,老年人中有30%患有糖尿病,另有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即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是因人体对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出了问题,引起血糖持续升高、逐渐损伤全身动脉血管和微血管,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和方法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有关如何改变糖尿病结局的研究,已显示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开始综合治疗、长期良好控制血糖,适时适度接受降糖药的帮助,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带病长期高质量生存。
饮食管理是所有与糖尿病有关的人需尽早开始、贯穿始终的基础治疗措施,饮食管理好坏与健康最终结局有关。
饮食治疗简单说,就是要“会吃饭,吃好饭”,通过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和进餐方式,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力争不得糖尿病的并发症。
会吃饭的含义会吃饭的含义是知道吃什么饭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从生理学角度讲,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供能食品主要有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和脂肪类食物。糖类包括谷薯、水果和蔬菜,由于蔬菜是超长膳食纤维,人类进化过程中未能产生该类消化酶,食入蔬菜仅提供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几乎不提供能量。
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的油脂,广义上还应包括脂质类,来自各种动物富含胆固醇酯的肉质类食物和蛋黄,其中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更高。该类食物也是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嘌呤类、维生素类物质的主要食材。
各种豆类和干果不仅提供植物蛋白,也富含植物油和嘌呤,其中南瓜子和西瓜子的脂肪含量极低。奶和蛋类提供的是最优质的蛋白质,嘌呤含量几乎为零。
如何选择食物的品种和摄入量从医学角度讲,需根据个人的生理活动需求选择总的食物摄入量,根据个人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选择食物品种,在保证营养素供给的基础上不增加自身的代谢负担(导致疾病),必要时增加药物,帮助必需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而不致病。
关注标准(理想)体重推荐用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9,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为身高(厘米)减去100,乘以0.85。
在标准体重的正负10%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正负>10%~<20%为超重或偏瘦(需要关注的体重范围),正负20%及以上为肥胖或消瘦(需要管理的体重范围)。
例如170厘米的男士,标准体重为170减去100,乘以0.9,等于63千克,57~69千克为正常体重范围,≤50.4千克为消瘦,51~56千克为偏瘦,≥76千克为肥胖,70~75千克为超重。老年人最好保持在标准体重和超重范围以内(63~75千克),不宜偏瘦。体重是衡量人体消耗与摄取是否平衡的主要指标。
血中代谢指标均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血糖高(糖尿病)提示糖类食物的代谢能力不足,仅能选择满足代谢平衡的量即可。血甘油三酯高,提示脂肪类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血胆固醇高,提示胆固醇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量。血尿酸高,提示嘌呤代谢能力不足,要限制富含嘌呤类食物的摄入量。
这几个指标是常规生化检查即可得知的,希望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存在的代谢问题,多选择代谢能力强的食物品种。
原则上,控制体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需要患者自己多尽力,药物的作用有限。高胆固醇血症多需要药物控制,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在食用限定量的食物后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该服用药物就早用,只要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就长期用药,保持代谢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人范围。
以上所述可概括为“量出为入,量体择食”,此为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是“会吃饭”的基本理念。吃好饭的举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按总能量中50%~55%的比例摄入糖类食物,不让血糖升高得离谱。
一日主食(碳水化合物)量选择和主餐各类食物配比举例如下:如身高170厘米的老年糖尿病(男士)患者,一日主食量最多250克,主餐可以100克(2/3拳头大小的体积),瘦肉100克(包括各种动物肉质食品,或75克瘦肉和50克豆制品),蔬菜500克,菜油10克。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很强,主食最好配用粗粮或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材。为避免直接消化主食,进食顺序要先汤菜,10分钟后再开始吃主食,不宜过快。
尤其是早餐以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推荐250毫升奶和一个鸡蛋、200克蔬菜、50~75克主食,也是先奶、蛋、菜,再主食。阿卡波糖类药物与第一口主食同服,其他降糖药在汤菜前服用。
餐后适量近距离或室内活动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还要注意进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量三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低血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变化特点的有效途径。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鼓励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有计划地调整饮食治疗及其他降糖治疗方案。
身边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说在治疗,饭不能吃酒不能碰的,好像活着都没意思了。而随着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越来越普及,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其实是一种富贵病,因为引发糖尿病的大多与错误的饮食习惯有关,尤其是在我国,追求物质的国人常把天天吃大鱼大肉当做是有钱人的象征,可你却不知道,每天的大鱼大肉会让你摄入多少热量,会对你的身体带来多大伤害。
可以确定的是糖尿病的发生离不开错误饮食习惯,而且我们身边的糖尿病患者依然在快速的增长,据民调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6亿人。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为了让大家能正确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就在这里给大家千万要避的坑,快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给糖尿病的爆发提供空间,让你患上糖尿病。每次的暴饮暴食,都是在给你的肠胃增加负担,都在让你的体重直线上升。到现在很多人都不觉得肥胖有什么问题,但这些人都不知道,肥胖是很多疾病发生的基础。肥胖人群的胰岛素不仅容易被抵抗,而且会随着你体重的上升而减少分泌,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你患糖尿病的几率。
很多人都特别爱吃甜食,甚至觉得一天不吃都不行。巧克力、冰淇淋、饮料等一系列的食品围绕着你,吃的时候确实会让你感到快乐,但是你不知道,长期吃这些东西会给你的健康带来多大的风险。甜食顾名思义,拥有很高的糖分,而你的身体每天都在不停的摄入过量的糖分。不仅容易导致口腔疾病,还特别催胖,因为糖分代表着热量。过多的糖分也会打破你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胰岛素控制着你的血糖,而你的不仅打破了系统平衡,被吸收的糖分还好迅速提高你的血糖水平。你说你怎么可能不得糖尿病呢?
大鱼大肉吃惯了,就觉得水果蔬菜不好吃了,对粗粮也是敬而远之。而你不知道,果蔬粗粮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纤维素则是能帮助你控制血糖的有力帮手。
糖尿病患者在初期确实不会有什么症状,很让被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对照一下上文所说,如果你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就要做好预防措施了!
不仅仅是中老年人会患上糖尿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也患上了糖尿病。由于儿童的身体尚在发育的阶段,所以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尽量要选择一些副作用较小的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时,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立来进行治疗。
儿童患上了糖尿病是否可以治愈,治疗糖尿病方法有哪些?如今治疗糖尿病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即便是儿童患上了糖尿病也是可以治好的,希望家长朋友以及患者可以放心。但是大家要对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所了解,知道怎么样才可以治好糖尿病,要是选错方法那就非常的麻烦了,下面就来说说治疗方法。
儿童患上了糖尿病是否可以治愈,治疗糖尿病方法有哪些?
一、营养治疗糖尿病
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吃糙粮、面和一定量杂粮,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吃一些含有葡萄糖、蔗糖及其制品。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蛋白摄入量。
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一些动物胰岛素或者人工胰岛素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但是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选择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医生在此提醒患者需区分对待。医学报告指出:通过科学的饮食与运动辅助治疗,可以使胰岛素治疗发挥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糖尿病
对于病情不是很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这种治疗起来比较的简单,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就需要患者改变治疗的方法,比如说使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患上了糖尿病是否可以治愈,治疗糖尿病方法有哪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好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只有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才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专家表示:糖尿病的病情是比较复杂的,糖尿病患者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对症治疗。
早餐吃得好,对糖尿病人来说非常重要,一天之计在于晨,而早餐吃得好也是一天健康的开始,因为要对血糖严格把控,所以糖友们在早餐饮食上要十分小心。
很多糖友在早上测量的血糖很低,吃完早餐后,发现血糖上升特别高,因此不吃早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长期不吃早餐的话,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大,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长期不吃早餐,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糖友吃好了早餐,对控制血糖以及控制一天总热量,维持健康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都有很大的帮助。
饮食不规律、不均衡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早餐格外重视,学着科学搭配,吃好早餐。
那么,糖尿病人的早餐怎么吃比较好呢?
合理搭配,均衡营养
糖友的早餐主食很重要,主食要粗细粮搭配,同时要吃足够的蔬菜以降低吃进胃里主食的吸收速度,这样能让餐后血糖保持平稳。
糖尿病患者早餐尽量不要喝粥,不要吃油炸类的食品。
糖友可以选择一些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比如早餐可以吃无糖的面包,或者是馒头,花卷,加牛奶以及蔬菜、肉类和蛋来合理搭配、均衡营养。
控制时间 按时进食
进餐间隔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人特别有用。尽量使两顿饭之间间隔4~5小时。
这样可以使你的胰腺在每顿饭后产生的胰岛素都足够用,而不至于某顿饭后的胰岛素不足。
或者,如果你在服用降糖药物,合理的进餐间隔能让糖尿病药物降糖效果达到最佳,同时预防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这样也可以让糖友们的血糖更好地达到目标范围。
早餐多样化 注重质量
建议糖友们的早餐要多样化一些,不仅仅是早餐的餐单食物多样化,一周的早餐也可以多样化。
糖尿病人早餐食谱举例:
1杯豆浆+一小节玉米+1个煮鸡蛋+一份水煮生菜
1杯牛奶+1块蒸红薯+3个鹌鹑蛋+1份水煮空心菜
1杯牛奶+1个窝窝头+1个煮鸡蛋+1份拌西兰花+1个核桃
1杯无糖豆浆+1个全麦馒头+1个鸡蛋+1份苦瓜拌洋葱
早餐对糖尿病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早餐,通过一些合理的规划和搭配方案,有利于血糖的稳定,可以让糖尿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糖尿病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糖尿病是无关痛痒的一种疾病,只需要按照医生吩咐服用药物,能够存活好多年,实际上,如果我们仅仅是服用药物,而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指标,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是有所隐患的,所以,在此呼吁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自己的血糖值。
联合国糖尿病日
通常,重大的日子都会专门用一个专题日用于宣传其的伟大,或者其的危害,或者其的重要性,联合国糖尿病日也不另外,这个日子用于宣传糖尿病,让大家认识糖尿病带来的危害,以及对于血糖进行控制,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危害。
现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双十一之后,作用于宣传和防治糖尿病,让我们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患者重视起来,以及关注。
糖尿病的症状,我们要知道
第一:糖尿病患者通常尿会比较多,但是尿多也不完全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尿多是经常性的,不是今天喝水喝多了,所以上厕所的频率多了,明天喝水正常了,又和往常一样,这种因为喝水量过多而引起的尿多,不是糖尿病。
第二:经常性口渴要注意,如果我们经常感觉到口渴难耐,那也是有可能是因为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患者相对正常人会感觉更加口渴。
第三:体重下降得比较厉害,也是糖尿病的可能性之一,当然,体重下降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也有可能是因为有肠癌,所以,短期内体重下降得比较猛烈,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糖尿病还会导致我们出现什么情况?
糖尿病还会引起我们感觉到乏力,或者视力伴随着下降,肚子饿等等的情况,还有,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感觉更加喜爱糖,喜爱吃甜食,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分,所以平日里不能过多吃含糖食物,又或许是因为血糖高,导致比较馋,喜爱吃糖。
反正,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对于糖情有独钟,但是又不能触碰,因为过多的糖分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飙升,比如荔枝,龙眼等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如何科学“控糖”?
第一: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麦片,对于我们控糖有所好处,我们可以一周来一两餐麦片,如果适应了,也可以稍微增加,既利于控糖,又不会让我们
第二:少吃含糖的食物,包括水果,以及我们不要喝含糖的饮料,不含糖的饮料,也不建议多喝,因为不含糖的饮料,多数也是有糖分的。
第三:要注意不要喝酒,少吃多盐多糖的食物,以及记得按时服药,并且按照医生叮嘱戒糖。
糖尿病在当今医学发达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的身体,基本上不会发生太不良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控糖,以免糖尿病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危害,每一次糖分的超标,都是对于我们身体的一次伤害,严重的超标,更是会让我们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即使没有喝多少水,也总是感觉尿意频繁?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尿频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其中就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二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身体会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导致尿频。
除了尿频,糖尿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因此,如果出现尿频、多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此外,还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等。胰岛素主要用于补充胰腺分泌不足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则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总之,尿频可能是糖尿病等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您出现尿频、多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液,作为生命的源泉,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它如同一条条流淌的河流,穿梭于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为它们提供养分和氧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逐渐积累一些“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能被及时清除,就会导致血液变得黏稠,流通不畅,进而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清理血液中的“垃圾”呢?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清道夫”,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1. 血糖稳定剂:普洱茶
普洱茶性温,对脾胃刺激较小,含有茶多酚等多种有益成分。研究表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活性,有助于稳定血糖。建议在两餐之间饮用普洱茶,用100℃的沸水冲泡,最好先洗一遍,去除尘埃。
2. 血脂调节剂:燕麦
燕麦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建议选择大片、整粒、不添加糖和奶精的燕麦,可以熬粥或加果仁食用。
3. 血压控制剂:芹菜
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有利于控制血压。研究发现,适当饮用芹菜汁可以降低血压。建议少油少盐烹制芹菜,可以焯水后凉拌或榨汁饮用。
4. 血循环催化剂: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建议用醋泡黑豆,以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
5. 血液净化剂: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可以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建议将海带泡发后制成凉拌海带丝或炖豆腐。
6. 血栓溶解剂:纳豆
纳豆是由黄豆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富含纳豆激酶,可以溶解血栓,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建议新鲜食用纳豆,不要加热。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有相关疾病的人来说,食物不能代替相关治疗。单纯靠食疗无法达到治病目的,还应及时去医院。
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精神障碍。因此,预防糖代谢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疾病管理、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代谢异常的基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等,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糖耐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
3.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有助于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1. 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控制血糖。
2. 药物治疗: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时,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和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正确应对。
2. 心理咨询: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调适。
3.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社会支持。
糖代谢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心理调适,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糖代谢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糖尿病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是由于自主神经的病变。自主神经负责调节身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血压的调节。
当患者体位改变时,如从躺下到站立,正常的自主神经调节机制会迅速调整血压,以保持血流稳定。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自主神经病变,这种调节能力减弱,导致血压无法及时调整,从而产生低血压。
糖尿病低血压通常是体位性的,即在站立或坐立时出现血压下降,而在躺下时血压恢复正常。了解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以及整体血压水平,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治疗糖尿病低血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的锻炼: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血压调节能力。
2. 营养饮食:多吃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血压。
3. 穿着建议:穿着紧身连袜裤,有利于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体位性低血压。
4. 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使用谷维素、刺五加等调节自主神经的药物,以及普萘洛尔、阿尔玛等阻断交感神经的药物。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发生后,应积极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期高血糖。在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情况下,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高血压和降脂药物。
尿频,作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常常让人联想到“肾虚”。确实,中医理论中,肾虚会导致肾气不固,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然而,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常见的尿频病因包括:
1.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炎症,刺激膀胱神经,引起尿频。
2. 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频。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尿量增加,进而引起尿频。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导致尿频。
5. 情绪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尿频。
了解尿频的病因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尿频。
1.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2.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
3. 如果出现尿频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 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尿频症状加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尿频并不一定就是由肾虚引起的,我们需要了解尿频的常见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将介绍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高血糖: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血管病变,影响神经功能。
2. 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会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3. 代谢紊乱: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如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高、蛋白质糖基化等,会损伤神经。
4. 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营养因子减少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
1. 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
2. 降脂、降压:控制血脂和血压,有助于改善神经血管病变。
3. 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可以改善神经功能。
4.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6.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及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但血糖值过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血糖值升高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首先,了解高血糖的危害至关重要。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治疗高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等,具体药物和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
合理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高血糖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此外,要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肥胖。
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高血糖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也有助于控制血糖。高血糖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糖患者还需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糖值升高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然而,一项由北京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提出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衰呢?纪立农教授解释道,糖尿病可以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受累时,心肌细胞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加上糖尿病本身导致的心肌代谢障碍,都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泵血功能减退,从而引发心衰。
研究显示,血糖值越高的糖尿病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入院的比例也越高。特别是那些原本就有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血糖值的影响。据统计,患有糖尿病的心衰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心衰病人死亡率要高出60%。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泵血能力较弱,效率较低,这也是导致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为了降低心衰风险,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注重降糖,还要积极降低心血管风险。例如,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不仅要关注胆固醇降低的程度,更要关注这种降低是否能使心血管获益。
预防心衰,控制血糖是关键。纪立农教授强调,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是预防心衰的重要措施。此外,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加强并发症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也是预防心衰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近年来,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国糖尿病学分会于2015年发布了新版《中国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指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血糖监测方案。
新版指南强调了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指出血糖监测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指南对现有的5类血糖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1,5-脱水葡萄糖醇监测等。
此外,新版指南还针对不同患者群体提出了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例如,生活方式干预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以及特殊人群等,都应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为了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和关注,并建议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其血糖监测水平。
总之,新版《中国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指南》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口腔健康,看似小事,实则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口腔疾病,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早期信号。本文将为您揭示口腔疾病的背后,以及如何通过口腔健康维护全身健康。
一、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疾病可能导致以下全身性疾病:
1. 心血管疾病:口腔感染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牙周病,牙周病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3. 肺部疾病:口腔感染可导致肺部感染。
4. 妊娠并发症:牙周病可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5. 白血病:牙龈肿大可能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二、常见的口腔疾病及背后的“幕后主使”
1. 牙龈肿大:可能是白血病、牙龈炎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2. 舌苔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胃炎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3. 口腔溃疡:可能是口腔癌、免疫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4. 口腔异味:可能是牙周病、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5. 牙周病: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
三、如何维护口腔健康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3. 饮食清淡,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