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因素和用药都可能影响采血检测结果

心理因素和用药都可能影响采血检测结果
发表人:侯艳娇医生

血液检查是来医院就诊时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控制好心理因素,嗯,掌控好临床用药非常重要,因为这两种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心理因素会影响采血检测结果

 

分泌CRH的细胞主要位于下丘脑的室旁核,室旁核接受边缘系统和低位脑干广泛纤维联系,因此,下丘脑CRH神经元可把许多脑区的信息转变成激素信息。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各种应激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汇集于下丘脑,使HPA轴活动加强,血液中ACTH浓度急剧增高,进而促使皮质醇的合成与释放,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体内原有的皮质醇水平出现差异,影响疾病判断。因此,采血前患者应处于平和放松状态,减低心理因素对皮质醇检验结果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因下丘脑5-羟色胺受体功能低下或缺陷,导致能产生愉悦情绪的5-羟色胺与相应受体结合障碍,可刺激HPA轴功能兴奋,引起肾上腺皮质醇分泌增多,因此,抑郁症患者皮质醇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临床用药会影响检验结果

 

临床用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小觑。目前,约有4万余种药物可影响检验结果。因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当患者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物时,几乎会干扰所有的检验中系结果。

 

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4条途径:

 

①影响待测成分的物理性质;

 

②参与检验过程物的化学反应;

 

 

③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

 

④对机体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

 

例如:维生素C、右旋糖酐、多巴胺、肾上腺素、烟酸、去甲年肾上腺素对血糖、肌酐、三酰甘油有负干扰作用;青霉素、茶碱可减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化疗药物、镇静药、抗生素能不同程度地引起肝肾功能、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激素类药物影响血糖的高低.

 

另外,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尿蛋白假阴性;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氧化芳酶法血糖检验结果减低;利福平、核黄素、胡萝卜素使尿液呈樱桃红色,影响尿理学检查:输入大量陈旧血红细胞会使血钾增高;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服用降血脂药均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增高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律失常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青年人出现的多是心动过速、早搏;而中老年人会出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儿童发病相对较少。心律失常的原因多样,其中我们更要关注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药物一定要谨慎服用,因为这些药物在服用之后就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出现几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甚至可能会引起猝死,对于患者的生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如果心理失常的现象比较严重,也会增加猝死的几率,而且发病都非常的突然,不少的患者都因为没有办法抢救而因此死亡,所以说我们对于病因一定要了解,如此才能够在生活中做好全面的预防措施,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某些药物在摄入过后也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会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比如说红霉素,克拉霉素,这些药物主要就是治疗真菌感染,但是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就会产生发作的几率。

     

    2,抗组织胺药也会导致肝脏的代谢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和抑制肝酶的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所以说我们在服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的谨慎。

     

    3,很多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实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比如说奋乃静、硫利哒嗪、三氟拉嗪,这些药物都可能会导致我们增加患有心律失常的几率。

     

    4,三环类抗抑郁药也会导致我们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这一类的药物其实在市场上有很多,比如说多赛平,地昔帕明,阿米替林。

     

    5,胃肠道触动力药物,虽然说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胃肠道,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医学上,有很多人都在服用西沙必利之后导致自己出现了心律失常,因为心律失常没有及时控制而死亡的人群也非常的多,所以说在美国和英国这种药物已经禁止使用。

     

    6、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寞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心房扑动和心脏停搏;氯贝丁酯可引起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7、甲基多巴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肼苯哒嗪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某些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革)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8、灰黄霉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克霉唑可引起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红霉素、喹诺酮等抗生素有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大剂量黄连素静脉注射可致心脏骤停。

     

     

     

    阅读完全文,我们对于什么药物会促使心律失常出现有了相应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药物在发病的时候其实非常的突然,导致很多的患者因为没有办法及时抢救而死亡,所以说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相应的知识,以免服用错误的药物,导致我们增加患有心律失常的几率。

  • 体位不同,采血会影响检验结果。

     

    人体分别处于站立位、坐位及卧位时,伴随着体内电解质及水分在血管及组织间隙之间的流动,一些不能通过血管的大分子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采血时不同体的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与卧位相比,坐位与立位的静脉渗透压更高,一部分水循环转移到组织间隙。

     

    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低12%左右,血液中大分子量的物质不能通过血管壁,使其血浆含量增高5%~15%;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细胞比容、总钙、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状腺素、IgC、IgA、白蛋白总蛋白、载脂蛋白B、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同时,静脉压的改变促使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直立位时,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有7%、70%多少不等的增高。而可以被滤过的小分子物质不受体位的影响,如葡萄糖。因此,为了减少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时应嘱咐患者尽量固定体位,如有可能应备注体位信息,尤其对长期卧床者。

     

    标本采集时间不同,会影响激素检验结果。

     

    许多激素在24小时昼夜间的分泌量是不同的。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睾酮、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催乳素、醛固酮、肾素等的分泌都存在节律性,因此,标本的采集时间可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皮质醇是肾上腺束状带细胞分泌的一类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蛋白质代谢、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作用,受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调控,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进ACTH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皮质醇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腺垂体每天分泌一定量的ACTH,维持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分泌。入睡后ACTH分泌逐渐减低,午夜最低,随后逐渐增多,至觉醒起床前分泌达到高峰,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时再减低。因ACTH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皮质醇的分泌也呈相应的周期性波动。

     

    临床上采集不同时间点血、尿标本,检测游离皮质醇,用于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为便于分析比较,建议患者早晨空腹采血;一次测定结果常有偶然性,因此,应多次检测或动态随访观察,以便准确地评价患者情况。

  • 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具威胁的应激因素,它常使外科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术前1天或数天睡眠质量差,情绪复杂,烦躁,病人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危机。

     

     

    外科病人麻醉前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太过强烈,可能会影响到、循环、内分泌等多种系统,严重干扰了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在手术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麻醉药使用前的心理危机有什么原因?

    1.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关注手术效果、预后及相关并发症;

     

    对于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有不良麻醉史或平素怕痛的病人更明显;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离开父母的不习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害怕和害怕打针等,年长的病人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疾病和经济负担;

     

    有些病人在暴露其手术部位时会产生羞涩、紧张心理,尤其在需暴露隐私部位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等,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术中可引起病人躯体功能障碍,甚至社会角色改变等;

     

    医疗费用高,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表现明显,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配偶的关心、关心、理解和体贴不足,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危机或恶化

    麻醉品心理危机的危害有哪些?

     

    麻醉科病人心理危机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

     

    麻醉前心理危机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产生不良影响,给工作带来困难,麻醉前过度紧张现象常发生在手术中,肌肉特别紧张,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易度和风险,给手术管理带来麻烦,增加药物量,使用更多种类的稳定镇静药、麻醉镇痛药等

     

    2.麻醉前手术患者过度心理危机对疼痛阈值的影响:

     

    焦虑不安,恐惧,缺乏自信和不良的周围刺激都会影响病人的疼痛阈值,过多的焦虑不安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效果。

     

    焦虑程度愈重,机体的痛阈愈低,心理高度恐惧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与高;此外,痛阈值的降低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经历,不仅不利于术后康复,而且可能增加对下一次手术的恐惧。

     

    3.手术病人麻醉前精神危机过度的其他影响:

     

    精神紧张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的过度紧张会影响胃肠蠕动,增加术中呕吐和误吸地风险,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

    外科病人麻醉前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危害有哪些?

    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具威胁的应激因素,它常使外科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术前1天或数天睡眠质量差,情绪复杂,烦躁,病人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危机。

     

    外科病人麻醉前的心理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太过强烈,可能会影响到、循环、内分泌等多种系统,严重干扰了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在手术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麻醉药使用前的心理危机有什么原因?

    1.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关注手术效果、预后及相关并发症;

     

    对于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有不良麻醉史或平素怕痛的病人更明显;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离开父母的不习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害怕和害怕打针等,年长的病人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疾病和经济负担;

     

    有些病人在暴露其手术部位时会产生羞涩、紧张心理,尤其在需暴露隐私部位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等,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造成麻醉前手术病人心理危机的原因:

     

    术中可引起病人躯体功能障碍,甚至社会角色改变等;

     

    医疗费用高,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表现明显,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配偶的关心、关心、理解和体贴不足,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危机或恶化

    麻醉品心理危机的危害有哪些?

    麻醉科病人心理危机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

     

    麻醉前心理危机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产生不良影响,给工作带来困难,麻醉前过度紧张现象常发生在手术中,肌肉特别紧张,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易度和风险,给手术管理带来麻烦,增加药物量,使用更多种类的稳定镇静药、麻醉镇痛药等

     

    2.麻醉前手术患者过度心理危机对疼痛阈值的影响:

     

    焦虑不安,恐惧,缺乏自信和不良的周围刺激都会影响病人的疼痛阈值,过多的焦虑不安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效果。

     

    焦虑程度愈重,机体的痛阈愈低,心理高度恐惧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与高;此外,痛阈值的降低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经历,不仅不利于术后康复,而且可能增加对下一次手术的恐惧。

     

    3.手术病人麻醉前精神危机过度的其他影响:

     

    精神紧张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延迟伤口愈合的过度紧张会影响胃肠蠕动,增加术中呕吐和误吸地风险,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绞痛反复发作,心内科医生却建议转血液科,原因是排查是否患有骨髓纤维化!不仅如此,这个病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甚至会诱发心梗、脑梗等。

     

    骨髓纤维化这个病并不多见,属于恶性的血液肿瘤,主要攻击人体的造血系统功能,让骨髓无法正常造血,进而导致贫血、血栓等,也因此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关联性。

     

     

    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骨髓纤维化这个病主要侵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如果长时间出现疲劳、胃口变差、不明原因腹胀、消瘦症状后,不妨做个骨髓纤维化排查。

     

    1.  心绞痛:

     

    心绞痛反复发作,除了本身心脏疾患外,纤维化的骨髓会使造血功能越来越差,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就会越来越少,加上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流失严重,将会导致贫血。

     

    这个时候本来就已经狭窄的血管,因为贫血将会加重缺氧、缺血症状,进而导致绞痛症状就会反复发作。

     

    2.  脑梗、心梗: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怎么会和脑梗、心梗发生关系?原因还是血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血液淤滞、黏稠度增加,同时血小板过多还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很可能造成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意外。

          

    明显症状:活动力下降

     

    我国大部分骨髓纤维化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危或高危阶段。主要原因在于该疾病没有明确的病因和预防方法,所以只能通过患者自身提高意识和诊断敏感度提高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很多患者忽略早期症状,总是觉得“忍忍就好了”,其中以活动力下降为典型。活动力下降是骨髓纤维化的一个明显的症状,但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以静态为主,不爱运动,感觉累了就在家休息,所以对活动力下降感知没有像国外的患者一样明显,导致无法早期发现身体异常。

     

    目前在很多地区医院的病理科缺乏血液疾病方向的医生,所以在骨髓纤维化的诊断会有短板。要提高疾病的诊出率,多学科合作的长期影响,对疾病认识不断加深不可或缺,比如患者检出脾大就要有去血液科做做排查的常规诊断。

     

    确诊:一定要做活检

     

    那是不是骨髓纤维与心血管疾病似乎相互影响,难以诊断?错!

     

    其实,骨髓纤维化早期诊断只要通过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就能发现出异常踪迹。

     

    当您拿到的血常规化验单中,如果反复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值升高,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找血液科医生看一下,判断是否有必要再做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及基因突变等检查,以获得最终确诊是否患有骨髓纤维化。

     

    需要强调的是活检一定要做,因为活检不仅能确诊骨髓纤维化,最重要的是将纤维化的程度分级,以此提供治疗依据。

     

    治疗:更强调症状改善

     

    在治疗上,骨髓纤维化与其他血液肿瘤也不同,因为这个病不可逆,治疗主要缓解临床中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医生,医生,我或者我老伴最近经常感到头晕乎乎的,有时候还会头痛,是不是因为脑供血不足?

     

    这是大家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当然也是很多人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那这平时遇到的头晕、头痛到底与我们的脑供血不足有多大关系?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应该做哪些检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们说如果非得把我们身上的器官排个序,哪个更重要一些,毫无疑问,除了心脏以后,大脑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且大脑还是一个对血供要求非常高的器官!

     
    要求高到什么程度?我们说一个人为什么心脏骤停以后,做心肺复苏越早越好?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会影响到这个人被救活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骤停的人被救活的可能性是呈指数级下降的。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发生心脏骤停,假如他在1-4分钟之内,就获得了有效的心肺复苏,那么他被救活的几率就会从1分钟之内的90%直接降到了60%,再慢一点,4-6分钟才被人发现获得有效心肺复苏,那就直接到40%了,6-8分钟就更低了,只有20%左右!

     

    所以,我们医生经常跟大家强调心肺复苏有一个黄金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黄金4分钟!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医生只跟大家强调了这个时间点的重要性,很少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

     

    其实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心脏骤停以后对我们一些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受到极大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就是我们的大脑,也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器官!

     

    敏感到什么程度?我们大脑的脑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的极限就是这个“4分钟”,一旦过了这个四分钟,就会导致我们脑细胞的死亡,而且注意,这种死亡还是不可逆的,就算最后这个病人按回来了,那些自己死去的脑细胞也是活不过来的。简单来讲,有时候哪怕救活了,这个人也可能就是一个植物人!

     

    所以,我们大脑只有保持稳定的,足够的血液供应,才能保证脑细胞正常活动,维持打架思考等能力。

     

    那么我们说大脑的血从哪里来?平时是如何保证有足够血供的?


    事实上,为了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供,脑的动脉归纳为两套系统:

     

    一个是颈内动脉系,主要由我们的颈内动脉主导的;

     

    另一个是锥—基底动脉系,主要由椎动脉负责的。


    大家可以看到:红色标注的血管部分,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都是由我们的颈内动脉系这套系统提供的,也就是说假如这个颈内动脉出了狭窄或者其他问题,会影响我们2/3大脑的功能组织细胞;

     
    而黄色标注椎动脉血管部分,则为锥—基底动脉系统负责的,由椎动脉提供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供应!

     

    这两套系统,再加上我们大脑还有一个叫做“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结构,共同保证了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的血液是不相混合的,而是作为在一些特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这个“环”来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大脑也不是那么脆弱的器官,一有小毛小病,就立马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实际上会有一个强大的代偿功能先去做补偿,只有当这种补偿也无法满足脑基本的血液供应,才会出现症状表现!

     

    那导致我们出现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是我们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我们的颈动脉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者说是斑块脱落,随着血流堵塞了我们的脑血管,引起脑供血不足,轻者出现一些小的脑梗死病灶,病人会表现为一些肢体无力、单纯的感觉障碍、一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或手笨拙等等。

     

    还有就是因为一些不稳定的斑块,容易发生一些碎屑脱落,然后在血流的冲击下,脱离我们的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像大家平时遇到的中风,大约80%都是这种,而且一旦发生会有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目前我们每天查不多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这个中风,而活下来的也有40%会伴有严重残疾,寿命相比之下,缩短了将近10年。所以,中风又被我们医生称之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

     
    当然,除了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还有我们脑部血管本身也会出现粥样硬化,随着大家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只不过是有的人加快了,加重了这个过程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检查,经常会听到有一个词叫做“腔隙性脑梗死”的,这是最轻的脑梗。很多时候都没有症状,少数人可能会有头昏症状,大多数不需要治疗,预防为主!

     

    但除之之外,脑供血不足在现代研究当中,它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脑血管的痉挛导致脑血流供应改变引起的。

     

    此外,我们说得了颈椎病变,假如颈部椎间盘压迫到了我们颈部血管,导致运到脑部血流不畅,同样也会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现象的发生。

     
    还有就是心脏问题,心脏作为我们全身器官供血器官,假如它出现问题,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影响到了心脏的泵血功能,自然而然也会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就好比水塔水不足了,末端水龙头水能大吗?一样的道理!

     

    所以,脑供血不足原因是非常多的,大家不要只认为一定是我们的脑血管出了问题。

     

     

    那么怀疑自己脑供血不足,要做哪些检查?


    第一个,可以选择超声,这也是我们医生最常给病人推荐的检查,因为它是一个无创、没有辐射,而且动态,非常实惠检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大家颈动脉,看是否有斑块,还可以了解整个颈动脉血流的灌注情况,看它是否充盈缺损,像如果血流正常的颈动脉,它整个管腔是充满了血流的,但是假如有斑块的话,就会出现缺损,填不满血管,表现为缺血;

     
    第二个,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观察脑血管是堵塞还是狭窄,这时候就要用到超声造影了。如果你做过或者了解过冠状动脉造影,就知道,这个冠脉造影跟超声造影差不多一个意思,它通过往我们的脑血管打造影剂,利用超声造影剂微泡来显示。这个“造影剂微泡”的直径大小跟我们红血球大小查不多,甚至要比它小,所以只要我们的红细胞能到达的地方,这造影剂微泡都能到,这样它就可以了解我们的脑血管到底是完全堵掉了,还是部分狭窄。

     
    当然,我们还有脑血管CTA、核磁共振MRA检查等等,也可以用来检查我们脑血管是否出现供血不足。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出现头晕和头痛就一定是脑供血不足吗?


    大家记住了,未必!头痛和头晕是机体释放出的信号,但是我们身体出现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这种身体异常,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高血压或者血压过低等血压出现波动,也会导致头痛和头晕,而且对于中老年人出现头晕头疼,我们医生建议第一时间就要先测个血压看一看,因为血压过高会导致我们颅压增高,而血压过低时又会引起脑血管扩张,这些都可以引起我们头痛或者头晕;

     

    第二,各种功能性头痛。不过这些头痛往往会有一些特点,比如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紧张型头痛等,找个专业神经内科医生,基本上也能给判断原因;

     

    第三,贫血。红细胞不够,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法携带足够的氧气,这就容易让我们的脑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也容易造成头痛头晕。

     

    第四,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这种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是特别常见的,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压力特别大,长期在一个高强度工作生活环境中,头晕头疼特别普遍,这些往往都是精神因素引起的。

     

    当然,还有有一些肥胖的或者鼻中隔偏曲的人睡觉容易打鼾,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这些人由于夜间摄氧不足,导致体内代谢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也容易在白天时候出现头痛头晕。

  • CT是一种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与X线成像技术相比,CT技术呈现出来的影像学图像更加清晰,对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分辨能力也会越高,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人的病情。

     

     

    成像原理:

     

    CT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使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再将这些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黑白灰质图像,医生根据图像上不同部位的显影情况,来判断病人该部位的病变情况。

     

    通常来说,骨骼密度较高,CT图片上就会发白,脂肪密度比较低,CT图片上就会颜色黑点。

     

    然而,由于X线的穿透性很强,导致很多人在做CT的时候担心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1.在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CT检查的时候是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切开创口的,整个CT检查的过程非常的迅速和简便,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扫描完成。

     

    2.做完CT检查之后,一般来说,患者不会感觉到不舒服的情况,只有极个别的人在检查完之后,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一般持续几分钟之后发热的感觉就会消失。

     

    3.除此之外,在一部分CT检查中,患者需要服用碘对比剂,以此来提升CT扫描的精准度,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会对碘对比剂产生过敏的现象。

     

     

    在24小时之后这些碘对比剂就会被人体排空,不会在人体产生任何的存留。

     

    4.就大多数人担心的CT辐射剂量的影响来说,CT设备扫描仪在医院投入使用之前,其放射剂量是经过严格的控制的,医生在给病人拍CT片之前也会反复确认X线的放射量,然后再对病人进行扫描。

     

    而且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CT设备所发射出来的辐射剂量也是越来越少的,只有0.05%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癌症。

     

    CT检查利弊分析

     

    至于CT检查的利弊,医院里医生借此给病人诊断带来的益处,远远要比CT放射带来的坏处要多得多。


    总体来说,CT检查还是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与其他种类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相比,CT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能够检查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检查心血管系统、腹部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等等,所以近年来成了临床上范围最广的一种检查方式。

     

    当然了,如果我们想要得出最准确的诊断,可以结合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技巧,例如,磁共振技术、超声技术等等,以此来更好的确诊病人的病情。


    综上所述,虽然CT成像技术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尽量还是要控制一年中做CT成像的频率,尽量不要超过4-6次每年。

     

    不容忽视的是,每个人对于X射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患者要密切地观察自身做完CT检查之后的身体变化,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和医护人员沟通。

  • 很多人聚德心理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抑郁症”和“精神病”等症状明显的精神疾病上,很少会注意到普通人可能会犯的一些心理疾病。事实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虽然表现轻微,但也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有很多人病情不明显,在不知不觉中自愈了。换句话来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表现就是心理疾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正常癖

     

    或许大家刚看到这个词心中会充满疑惑,什么时候正常也是疾病的表现了。通俗点来讲,有正常癖的人会痴迷于遵守很多规则和习俗,而且要求自己做每一件事都要严格遵守标准,没有一点个性可言。正常癖患者的生活就像提线木偶一般,每一步都踏在既定的轨道当中,丝毫不容许自己有半点越轨行为,非常枯燥和机械化。而且一旦有人和突发事件打破他们内心遵守的这种严格规律,他们就很容易崩溃,陷入极端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强迫性重复

     

    心理专家发现,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重复的能力。当他们感受到深刻的开心或痛苦之后,会接下来的时间中刻意去寻找这种感觉,希望能够重复这种情感体验。就像很多人在分手之后常常感到过度悲伤,明明知道是对方给自己制造了这种伤害,还是希望与他(她)重修旧好,继续之前的感情。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熟悉的事物和人会比真正温暖的新事物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他们会一次一次甘心被伤害,并且重复体验这种伤心的感觉,直至这种病态的重复感再也不能被满足,才能使他们清醒过来。

      
    分离性落魄

     

    分离性落魄与人格分裂的症状有些相似,有些人在经历突然变故或重大事件,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内心会生出极端恐惧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习惯性的自我怀疑。落魄症患者心中的归属感严重缺失,脑海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念头在盘旋“我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吗”“我究竟属于谁,谁又属于我?”。

      


    我们内心中最原始的归属感来自于我们的父母,这种极端怀疑一旦产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与父母的亲密联系,心中温暖的归属感也会慢慢流失。

     

    因此,不要认为心理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它其实就在你我中间。平时要认真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毕竟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   (1)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血压愈高,预后愈差。经治疗的急进型恶性高血压,多数在半年内死亡,一年生存率仅为2%以下,但一期或二期高血压如能及时治疗,可获得痊愈或控制住病情发展,心、脑、肾等并发症也不易发生,几乎能与正常血压者享有同等寿命,并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2)并发症的严重程度。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者预后较差,及时抢救后仍有相当高的病残率。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虽然可在许多年内保持正常生活,但一旦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病情常急转直下,尽管给予治疗,5年后仍有半数死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猝死。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一般出现较晚,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

      (3)年龄愈大,预后愈差。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常常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高血压合并症也较多见,对药物的耐受力降低,副作用增多,影响生活质量,并易发生各种意外。

      (4)由一些难治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预后不佳。如严重肾功能减退,经药物和透析疗法不能控制血压者。有时需要切除双肾,依靠终生透析疗法维持生命。交感神经组织的恶性病变,因原发病难以根治,血压自然难以降低。

      (5)患者不遵从医嘱,不能坚持长期用药,乱投医,乱用药者,体重超重不能坚持减肥者。长期嗜好烟酒而不节制者,预后较差。

      (6)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心肌梗塞或猝死家族史者,其严重并发症出现早,发病率高,较没有家族史者预后差。

     

  •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心肌缺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血管狭窄,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其如果引起各种症状,或者经过检查发现,我们也称之为冠心病。

     

    那么心肌缺血用什么能检查出来呢?

     

    一、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检查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可以分为普通心电图,发病时心电图等,心电图中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Q波的出现和形成,都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二、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探头就像摄像机的镜头,随着探头的转动,心脏的各个结构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心脏彩超也可以提示有心肌缺血的存在,比如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运动不协调等等,往往提示心脏心肌缺血。

     

    三、磁共振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磁共振心肌显像,也可以明确的显示出有无心肌缺血,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新开的检查项目之一,对血运重建和确诊有无心肌缺血帮助很大。

     

    四、冠状动脉显影

     

    不管是冠状动脉CTA还是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明显的显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这时候对心肌缺血的确诊,就从影像学中血管的狭窄与否来决定,也可以判断是否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还可以通过症状等综合来判断,但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科学的评估,所以,不是所有的心肌缺血都需要进行干预。

     

    亲,看懂了吗?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作者 | 张国喜

    本文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

     

     

     

    人食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

     

    而有病只要积极治疗就能康复或得到控制,尤其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

     

    然而有这么一种病却让男人很讨厌,尤其是生理需求旺盛的中青年男性。

     

    它就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高血压。

     

    之所以高血压让男人非常憎恶,可不仅仅是这个病会引起心、脑、肾等多器官的并发症,容易造成致残甚至是死亡。

     

    而且它还会导致男人的勃起功能出现问题。

     

    临床发现,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有高血压。

     

    尤其是最近几年,研究人员通过多项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和勃起功能障碍存在广泛的联系。

     

     

    之所以高血压会对男性的正常勃起功能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长期血压过高会影响正常的血管功能。

     

    1、血压变高会导致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流变慢。通俗的讲,顺应性降低就是血管的弹性变差了,这会导致影响血液快速进入海绵体而导致勃起不坚或不能勃起。

     

    2、血管内皮细胞会分泌名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内皮素的活性物质,前者主管血管舒张,后者维持血管收缩。而高血压会破坏二者的平衡并对血管造成损伤。所以,勃起功能障碍还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早期标志。

     

    有些男性看到这里,估计会立即想吃片降压药压压惊。

     

    先别急,很多降压药一样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别看高血压患者经常吃的药物种类很多,其实也就是洛尔、普利、沙坦、利尿和钙拮抗等几类。很多降压药只要一看名字的最后几个字,就会知道属于哪一类了。

     

    其中利尿类,包括磺胺类(寿比山)、噻嗪和泮利尿剂(速尿)这些,是临床应用的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影响勃起功能的降压药。

     

    另外,还有阿替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洛尔类和利血平、降压灵等中枢降压药,也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至于老百姓常吃的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拮抗类药物对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则要因人而异了。

     

    相信有些男性高血压患者看到这里时,一定会有种绝望感,不过别急,好消息还是有的!

     

    虽然有些降压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可还有一部分降压药不会对此产生影响,甚至有的药物还会改善性功能障碍。

     

    临床发现,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普利类药物就不会影响患者的性功能。

     

    而替米沙坦、洛沙坦和氯沙坦等沙坦类药物就对男性的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男人发现高血压后应该怎么办才是最正确的?

     

    由于患上高血压后勃起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如果不配合治疗当然不是明智之举。

     

    同时,高血压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所以男性患者千万不要擅自中途停药、换药,否则影响可能会更大。

     

    至于为什么内科医生没有告诉患者高血压及药用对男性勃起功能影响的原因,那是因为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恰恰是因为患有高血压后思想压力过大而导致勃起出了问题!

     

    所以,对于已经知道真相的大家来说,需要做的也最好是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密切关注自己的勃起功能,当发现受到影响时应该咨询专业医生并调整用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