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专注于饮食的民族。而春节作为全世界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吃好喝好是美食爱好者们最坚定的信念。
无论这个春节你是否回家,过年了,总免不了好好吃、放松喝,甚至暴饮暴食。在放松吃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给胃增加了工作量,胃部突然受到这样的攻击,一定会不舒服。
1.消化功能障碍
暴饮暴食会引起恶心和消化不良的不适感觉。成人的胃大约是握紧的拳头大小,空的时候可以装75ml,但它可以膨胀到大约950ml ,根据体型和经常吃多少而变化。当胃容量在一顿大餐之后开始达到上限时,身体会感到恶心或消化不良,甚至引发呕吐,以缓解急性胃压。
大量食物迅速进入胃甚至会引发胀气和腹胀。最好的方法是调节食物分量,放慢进食速度,等到饭后再喝液体,减少摄入辛辣和高脂肪的食物、汽水等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的份量,从而预防这些症状。
2.昏昏欲睡
你肯定有过这种经历:在吃太多后,变得疲惫、困倦和迟钝。这可能因为大餐之后身体生产出过量的胰岛素,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现象。如果此时你需要开车,将会非常危险。
3.急性胰腺炎
逢年过节是胰腺炎高发时期,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及酒精的不良刺激,会带来胃酸、十二指肠促胰液素分泌,进而产生一系列化学性炎症,严重时可致胰腺组织出血性坏死。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升高,临床被分为轻型与重型,通常轻型主要呈现为胰腺水肿,一周即可完全恢复,少数轻型病人由于诊治不及时而发展为重症。而重症胰腺炎发病时,患者往往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肾衰竭、胰性脑病、猝死等严重危象,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4.胆石症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逢年过节请客吃饭时,饭桌上少不了一些含有高蛋白质和高胆固醇的食物,鸡鸭鱼肉在煎炸之下更是美味,但这非常容易使人患上胆结石。
另外,节假日里人们可能会晚睡晚起、不吃早餐,这也是胆石症的重要诱因之一。经历了一夜空腹状态,胆汁长久贮存在胆囊当中会提高胆固醇的饱和度,形成了结石适宜生长的环境。而在吃早餐的过程中,胆囊正常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体外,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新胆汁,确保胆囊中的胆固醇含量被“稀释”,降低了结石形成的可能。
暴饮暴食和进食油腻的食物可能刺激急性胆囊炎发作,表现为右上腹痛,有时向右肩部放射,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病史较长者可引起胆囊萎缩甚至癌变。若结石卡在胆总管内,更易造成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引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会威胁生命。
5.其它问题也不容忽视
饮食无度还易诱发急性肠胃炎、胃扩张、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肝性脑病等。
尤其是既往有肝硬化基础疾病的人,若是不注意控制饮食、进食生硬烫及高蛋白食物,或者过于饱食,很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脑病。肝硬化病人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是消化性溃疡会引起出血,表现为大量的呕血黑便,乃至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进食多量的蛋白质食物或食用生硬食物后引起消化道出血,轻者表现为睡眠颠倒、原有的计算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重者昏迷、不省人事,甚至持续脑水肿而死亡。
也许你认为,偶尔的“尽兴‘’吃喝没什么,的确如此。而事实上,饮食方式是一种习惯, 当“尽兴”吃喝成为日常饮食习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长期的慢性影响。
1.促使体内脂肪过多
当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热量多时,身体可能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这些额外的热量。长期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身体脂肪过多或肥胖。
为了避免暴饮暴食的发生和身体脂肪的增加,吃饭时应多吃瘦肉蛋白和非淀粉类蔬菜,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
2.破坏饥饿调节
身体里有两种主要的激素影响着饥饿调节,分别是刺激食欲的胃饥饿素和抑制食欲的瘦素。当你有一段时间没有进食时,胃饥饿素水平会上升;然后,在你吃饱之后,瘦素水平升高,会提醒你的已经饱了。
然而,暴饮暴食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吃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会释放多巴胺等让人感觉良好的荷尔蒙,激活大脑中的快乐中枢。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就会把这些愉悦的感觉和某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可能最终会推翻饥饿的调节,鼓励你为了快乐而不是饥饿吃东西,导致“无休止”的暴饮暴食,让你很难确定身体何时需要食物。
3.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
长期暴饮暴食会增加一些疾病风险,比如:胃食管反流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甚至癌症。胰岛素抵抗本身与慢性暴饮暴食密切相关。当血液中过量的糖分降低了胰岛素在细胞中储存血糖的能力时,就会产生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
4.损害大脑功能
暴饮暴食还可能会损害大脑功能。有研究显示,持续的暴饮暴食与肥胖和智力下降有关。一项关于老年人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超重会对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节假日里,一定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规律作息和饮食,使身体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避免过节过出病来。尤其是已经患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更是要注意节制饮食,科学养身,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尽管疫情的阴霾尚未消散,也无法阻挡亲人团聚的热情和喜悦!然而,在人们尽享天伦之乐的同时,春节期间也潜伏着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及其家人应该提高警惕,开心之余,也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安全警报。
1.突发胸闷、胸痛
如果家人在活动过程中或休息时,突然出现心脏部位剧烈疼痛、胸闷,或是左侧肩背部疼痛,同时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甚至产生一种濒死感,且这种情况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很可能是心绞痛发作。如果持续时间更长或持续不缓解,就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救tips:
应让家人立即停止活动、取平卧或半卧位休息,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如果发病者没有任何禁忌症,家属可以立即帮助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让患者情绪保持镇静,如果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2.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
如果有家人在过度疲劳后,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等情况,可能提示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
急救tips:
发现以上突发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帮助发病者仰卧,头偏一侧,头肩部垫高,有助于脑血流和脑灌注压的改善,同时还可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如果发病者口鼻中有呕吐物,应设法清理,有活动性假牙应去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病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比如用手电筒观察其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果发病者意识清醒,应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急救人员尚未到达之前,切勿擅自给发病者服用药物。
3.心慌、头晕、冒冷汗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和家属,节日期间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血糖仪监测血糖低于3.9 mmol/L即为低血糖,这时常常会伴有心慌、头晕、饥饿,手抖、冒冷汗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失常,甚至昏迷。低血糖是糖尿病昏迷的主要原因。
急救tips:
对于神志清楚的低血糖患者,应立即口服10~15g含糖饮料或食品。进食甜食后,如症状不能改善或出现昏迷倾向,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协助患者平卧、抬高下颌、解开衣领,保持气道通畅,注意保暖。发生呕吐时让患者侧卧,以防误吸。
非医疗专业的成年人也应该掌握下述的急救技能:
1.心肺复苏(CPR)
确定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后,将病人仰卧于硬平面上,施救者位于其右旁侧。胸外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段,胸骨正中间。记住按压位置,下次按压选择同一位置, 以节省按压间隙时间。
按压手法:施救者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十指紧扣,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必须快速、持续、有力。要求施救者 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胸外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按压深度成人5cm,儿童5cm,婴儿4cm,或≥1/3胸部前后径。
每次按压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暂停间隙施救者不可双手倚靠患者,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非医务人员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可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也可在急救调度员指导下操作直至使用AED(自动复律除颤器)。
2.学会应用AED(自动复律除颤器)
如果施救者判断伤病员出现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应尽早使用AED;如果现场有2名以上施救者,一人进行CPR,另一人取来AED。
AED操作步骤:
提醒大家要防患于未然:节日期间应该保证休息,尽量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贪杯、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有不适症状出现,不要因为过节,延误就诊。
最后,祝大家节日期间,健康快乐!
又是一年春节到,张灯结彩真热闹。爆肝熬夜免不了,这些健康妙招你要记牢。
春节期间,很多朋友喜欢通宵打牌、追剧,即使是看春晚,一般也都是到下半夜才结束。偶尔放纵一下,熬个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第二天补补觉,多休息休息,身体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频繁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熬夜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皮肤的影响
熬夜对皮肤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经常熬夜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尤其会影响糖代谢相关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时间久了,皮肤就易出油、“爆痘”,影响正常的皮肤状态。其次,皮肤也是需要“休息”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的代谢和修复。长时间熬夜的人,皮肤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导致皮肤暗沉、老化。
2.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力的影响
经常熬夜会打乱体内的生物钟,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生物学和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就是揭示了生物钟的奥秘。简单来说就是,生物钟是每个生物所固有的,长期熬夜就会打乱生物钟,机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和免疫力降低。
3.对视力的影响
不管是熬夜追剧还是打牌,都会导致用眼过度,尤其在昏暗的灯光下,或是长时间对着电子屏,都会对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
4.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经常熬夜的人,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时间长了还会降低记忆力,影响大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继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我们怎么做来降低熬夜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的时间。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就一定要在熬夜之后补个觉。人在熬夜打牌、追剧的时候,精神是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久了会很疲乏。适当的休息能给身体一个缓冲,虽然代替不了正常的睡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建议大家补觉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黑暗的环境,最好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等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项活动。
第二,如果熬夜时间较长,可以适当吃一些宵夜。
一般来说,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为3~4小时,所以熬夜的朋友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粥啊,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免饿得难受,或是出现胃酸反流等情况。但切记,饮食以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大鱼大肉,适量即可,以免造成消化系统的负担。
第三,熬夜时不要过量饮酒。
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抽烟、饮酒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定要重视起来。此外,还要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第四,适当地让眼睛休息一下。
不管是打牌,还是追剧、看节目,用眼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建议大家每隔半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可以在屋子里转转,看看窗外,也可以做做眼保健操,或者闭目休息一下。如果熬夜时间比较长,可以适当用一下滴眼液,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最后,熬夜的朋友,不要忘记运动。
经常熬夜,身体的机能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常常感到疲乏。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对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户外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骑车等;如果在室内运动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比如健身操、俯卧撑等。
掌握以上小妙招,至少能部分消除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凡事都有度,熬夜就更是如此,希望大家熬夜要适度,熬坏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祝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祥和、愉快的春节。
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中的下半年,2020年也接近尾声。现在临近2021年的春节,人们各种各样的安排也就多了起来,工作忙碌,外出旅游,聚会k歌都有各自的安排。可是在安排这些活动时,我们大家不要忘记了,这个月同时也是冬季最为寒冷的时候,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如果不能及时护理咽喉,那么就要小心咽喉疾病光顾了。
春节到来,我们要重视咽喉疾病,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咽喉疾病一般是指咽喉部位出现的疾病,常见的有慢性咽炎,会厌炎,扁桃体炎等。通常以各类咽喉症状为前期预兆。这些疾病的危害严重,不仅影响咽喉功能,而且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一、环境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的咽喉刺激有很多,如果不能避免这些刺激,那么很容易诱发一些咽喉症状,引起咽喉疾病。就如在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这样的天气就很容易诱发咽喉疾病,而一些特殊的天气也很容易诱发疾病,如雾霾,沙尘暴等。
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一大诱因,如不注意休息,尤其是春节前忙碌的工作,让人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这会导致我们的体质下降。而且如烟酒刺激,辛辣食物,也是咽喉疾病出现的原因。
三、职业因素也是一大诱因,职业因素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长期用嗓职业,长期过度用嗓,就很容易导致咽喉出现问题,诱发咽喉疾病。
不能忽视咽喉疾病的危害,及时的预防就很有必要。既然咽喉疾病出现前都会出现咽喉症状,那么我们如果能及时治疗症状,那么就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发现症状时含服一片慢严舒柠青橄榄利咽含片。它是纯中药制剂,对于缓解各种咽喉症状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可以调理咽喉,预防咽喉疾病。嗓子不舒服的人可以试试。
节前的工作生活忙碌,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时候我们更不能忽视咽喉的护理工作,避免咽喉疾病的发生,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急诊室医生。听我们这科室名字也知道,我们平时就负责应对那些事发突然的急病。所以通常是医院里最忙碌的地方,即使是春节期间也不例外,甚至这段时间的就诊率还会比平时更高一些——
春节阖家团圆,长期在外奔波的人纷纷回到家乡,长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互诉衷肠,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甚至有人说:“过年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但,一热闹,往往就可能出事。像喝酒喝高的、放炮被炸的、吃饭吃出毛病的……不胜枚举。
今天,我就给大家说几个典型的例子,希望大家伙能引以为戒,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在这大过年的时候搞得“乐极生悲”~
过年期间亲人朋友团聚,有一样东西肯定是少不了的——酒。“感情深一口闷”,哪怕平时再不喜欢喝酒的人,逢年过节在餐桌上,往往也很难推辞。
我之前就见过一位酒精中毒的病人,当时他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重度酒精中毒状态了,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十分危险。等治好后一问,才知道:他本来酒量就不行,一喝酒就上脸(即喝酒脸红),但架不住朋友在一旁起哄,还嚷嚷说“喝酒上脸说明能喝”,他虽然想拒绝,但毕竟都是多年没见的朋友,碍于情面,最后还是喝了,结果造成了这个局面。
诸位一定要谨记:喝酒脸红,绝对不是“能喝”的表现——通常,乙醇(酒精)进入体内之后会被先代谢成乙醛,然后被代谢成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所谓“喝酒上脸”,就是这第二步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转化,积聚在体内,造成血管扩张,导致脸红。
而如果不顾这种情况还要勉强喝,就可能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伤害脏器功能,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帮助患者醒酒,如有必要可采取催吐,不过需要人在一旁辅助,防止呕吐误吸。
最后,还是要向诸位强调一下: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只要喝了就是有害的,不存在“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回事。如果在一些社交场合一定要喝,那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多吃东西多喝水。
虽然现在的政策对烟花爆竹的燃放有一定的限制,但显然还是会有很多难以监管的地方,特别是爱玩闹的孩子们,甚至会偷偷燃放。因此过年期间,被鞭炮炸伤的事也是屡屡发生。
燃放烟花爆竹时,其瞬间的能量会形成高压冲击波,直接作用在人体上的话,会造成“冲击波损伤”;另一方面,爆炸产生的火焰也会造成烧伤,伤口还可能引发感染,造成破伤风等情况。
一旦发生意外,如果受伤部位位于手上或皮肤上,且程度比较轻微的话,可以用流动自来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然后对伤口进行包扎;而如果受伤程度较严重,如出现肿胀或皮肤破损,就要紧急送医,注意先用干净的纱布等盖住。
如果伤口不幸位于眼睛,就要注意不要擅自扒开眼睛、用水冲洗,也不要用力揉、挤,应该马上用干净毛巾覆盖,然后立即送医。
正所谓“逢年过节胖三斤”、“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过年,向来是减肥事业的天敌。
但其实,如果只是“增肥”还好,应该担心的是饮食而造成的其他问题。春节期间的饮食往往是大鱼大肉、高油高脂高热量,饮食往往没平时那么规律,很有可能引发如消化不良、胃肠炎,或孩子的“小儿积食”等情况。
腹胀、腹痛、有烧灼感,或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那就可能是吃东西吃坏了。可以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大鱼大肉等“硬菜”还算不要一次性吃太猛。饮食的规律性也要注意,特别是晚上不要吃太饱。家长朋友们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或肚子胀,甚至恶心呕吐等情况,那就要想想是不是小儿积食,需及时送孩子去看医生。
春节期间,饮食多以重口味为主。年轻人聚餐还喜欢吃火锅、烧烤,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一来二去,容易给自己吃“上火”了。
口腔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口腔疾病,平时所说的“上火”指的就是它。口腔溃疡的众多发病原因中,饮食不节制是很重要的。目前认为,可能引发口腔溃疡的主要是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另外,如果饮食的种类较为局限,营养不均衡,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
日常的饮食,应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注意饮食平衡,多吃蔬果类、动物肝脏、海产品、肉蛋奶等,保证充足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特别是铁锌硒等微量元素,都有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口腔溃疡;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则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
至于烧烤、辛辣之类的食物,还是尽量节制一些吧,至少不能一直吃。
总而言之,过年期间,适度地“放纵”一下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论是饮食还是喝酒,都要视身体情况而行,不要搞出“乐极生悲”的状况。
虽然我是一名医生,但大过年的,还是希望业务能少一点,大家都能平安过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春节。春节重在团聚,团聚必然少不了美食,而与美食相配者,美酒矣!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怎样在佳节相聚时,美食相佐下,陪亲朋好友尽兴,但又不伤及身体健康呢?且听下文给您说道的注意事项。
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李白是唐朝的诗仙酒仙,这诗也写得豪气,我们在春节期间,是否可以在辛苦了一年的情况下,面对美酒佳肴,也来个一饮三百杯,不醉不罢休?非也!
为何?因为酒是粮食浓缩的精华,高热量、高浓度。白酒从您咽下的那一刻开始,就对人体产生作用啦!
首先,如果既往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俗话所说的"三高"),大量饮酒时,体内热量/能量骤升,对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平时的药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各项监测指标(血压、血糖)的值增高。
其次,高浓度的白酒从口到食道到胃,会刺激黏膜,甚至会破坏黏膜的保护层,侵蚀粘膜,诱发炎症。这下好啦,食管炎、胃炎可能发生了,烧心、反酸、疼痛、腹胀、嗝气都出来了。
再次,大量的酒精需要肝脏分泌解酒酶,让肝脏加班加点工作,肝脏可就抗议了!肝脏抗议,它又不会说话,那么它怎么表达它的不满呢?肝功能转氨酶增高!尤其Y-谷氨酰转肽酶增高明显!而且因为肝脏负担加重,第二天晨起口气较重。还有,因为大量饮酒,摄入热量太多,有明显饱腹感,所以其他的食物也吃的比较少,肠内容物少,紧接下来的几天,有可能大便也不规律了。
既然有这么多的害处,那我就不能喝酒了吗?答案又是"非也"!
可以喝!少量喝!慢慢喝!多吃菜,少饮酒。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二两,少量的白酒可以扩张血管,活血化瘀,增进亲情、友情,活跃气氛,节日少了酒,怎么行?!
那么有朋友又问了,高浓度的白酒要少喝,那我就多喝点红葡萄酒,自酿米酒,加饭酒等等,这样总可以了吧?答案又是"非也"!
因为酒的度数低,对黏膜的刺激少,各种炎症发生机会少,但因为量多,热量/能量高啊!"三高"怎么办?所以,还是要适量,可以比白酒的量稍多一点,但不能贪杯哟!
除了注意饮酒量、饮酒速度,饮酒后可以适当多喝温水,多补充点水果。因为春节天气还是比较凉,可以把水果比如梨切成片,用温水泡后再吃。这些都是加速酒精从体内排泄的方法。当然,得注意保暖,喝了小酒,尝了佳肴,叙了情谊,享受了美好时光,那么就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了,尽量少熬夜,充分的休息可以帮助肝脏解酒!
如果家人或者朋友醉酒了,我们怎么去照顾呢?
醉酒者可能有几种表现:呼呼大睡,兴奋异常、动作出格,还有呕吐不止。呼呼大睡者,间歇性拍醒醉酒者,判断神志是否清晰,是否能应答;兴奋异常、动作出格者,在能引导的情况下最好能催吐(用筷子等刺激舌下咽喉部,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刺激胃内容物呕出,可以减少酒精的吸收;呕吐不止者,注意口腔内是否还有异物(呕吐物),防止窒息或者误吸气管。
酒精入体,一方面需要肝脏分解解毒,加重肝脏负担,另一方面到达脑部,影响脑细胞,出现兴奋镇静等作用,以至于出现各种异常举动以及步态不稳等情况。所以,照顾醉酒者要做到:催吐——防止酒精吸收;多喝水、吃水果——帮助酒精排泄;保暖——防止醉酒者受凉。如果有其他异常情况,一定及时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比如洗胃,催吐,利尿等)。
以上的饮酒不伤身注意事项,大家了解了吗?祝大家享受节日美满幸福!
我们首先要给酒(酒精)定性。世界卫生组织(WHO) 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对人类的致癌作用是明确的。这个定性适用于白酒、啤酒、红酒、果酒、自酿酒等所有含酒精的饮品。
除了致癌之外,酒精还会导致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酒精损害神经系统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酒驾”、“醉驾”以及酒后“意外”了。但这些健康危害往往与“过量”饮酒有关,因此目前大多数权威机构的膳食指南一致建议是“限酒”。
“少量(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由来已久,因为有很多学术研究揭示了饮酒与健康的关系似乎是“J”型曲线(如下图)。横坐标是饮酒量,纵坐标是“全因死亡率”/"冠心病发病率”/“高血压发病率”等。饮酒量为0时(不饮酒)“全因死亡率”(或其他指标)稍高一点,饮酒量逐渐增加至“少量饮酒”(20克/天,也有说30克/天,因不同研究而异)时,“全因死亡率”也降低至最低点;然后,随着饮酒量继续增加,“全因死亡率”也增加至最高点(几乎成正比例)。
除“全因死亡”、冠心病、高血压之外,研究发现,酒精与阿尔茨海默病/中老年人群痴呆、男性精子数量等也有类似的“J”型曲线关系。不过,也有研究发现,如果纵坐标换成“中风发生率”,则并不存在J型曲线,少量饮酒并未降低中风风险。
2018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叫停了一项关于适度饮酒的研究项目。原因是该项目负责人向酒商募集了6770万美元,有利益冲突,违背了研究伦理,恐怕研究结论有倾向性。这不仅让我们联想,之前那些“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研究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
更要命的是,2018年9月著名《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指出,15岁~49 岁年龄段人群中与饮酒相关的疾病死亡率近10%,唯一“安全”的饮酒量是“不喝酒”(酒精摄入量为0),“饮酒有益健康”的流行观念亟待纠正。该文论分析了1990~2016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酒精摄入和相关疾病负担状况,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入选2018年媒体最关注论文百强榜(Altmetric Top 100),排名第3位。
即使这篇文论没能彻底颠覆之前的观点,也会强化之前就有的建议:不要把饮酒作为促进健康的手段,不能为了健康而喝酒,不应推荐少量或适量饮酒。
不要喝酒,这是最佳的、一了百了的建议。但酒终究还是有人要喝的,那么以下这些建议就很有用了!
1.饮酒要限量。 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男性每天不要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要超过15克酒精,孕产妇、儿童青少年不要饮酒。高甘油三酯、胰腺炎、脂肪肝、肝炎、高尿酸等患者不应饮酒。喝酒不要贪杯,更不要劝别人喝。任何人驾车之前不应饮酒,饮酒不开车。
酒精计算公式:乙醇量(克)=饮酒量(毫升)×乙醇含量(%)×0.8。一瓶500毫升3.4度啤酒含有酒精:500×3.4%×0.8=13.6克。反过来计算,25克酒精=啤酒(4°)780毫升=葡萄酒(12.5°)250毫升=白酒(52°)60毫升。各种酒的酒精度数都写在标签上(别与糖度搞混)。注意,红酒、白酒、啤酒、黄酒虽然成分有差别,但其健康危害,以及所谓的健康益处都是一样的(只与酒精量有关,与酒种无关)。
2. 避免“危险性饮酒”。 危险性饮酒是指男性饮酒(以酒精计)≥210克/周,或≥70克/次;女性或者老年人≥112克/周,或≥56克/次。
危险性饮酒对健康的危害很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16年有害使用酒精导致近300万人死亡,其中75%为男性。饮酒过量或饮酒过频会增加损伤、道路交通事故和暴力的直接风险,并导致肝脏损害、癌症和心脏病等长期影响。有害使用酒精也会影响到精神健康,并对家人和周围的人带来不利影响。
3. 酒量有可能越练越大,但健康危害不会越练越小。 酒量大小取决于酒精在肝脏的代谢速度,代谢速度越快,则越能喝(酒量越大)。酒精代谢速度又取决于一种称为“乙醛脱氢酶”的蛋白质,它决定了酒精解毒代谢的速度,并最终决定了酒量大小。乙醛脱氢酶活性越强的人,酒量越大;乙醛脱氢酶活性越弱的人,酒量越小。
乙醛脱氢酶活性强弱主要取决于遗传,但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经常/频繁喝酒会诱导乙醛脱氢酶活性增强,酒量变大。同时,机体细胞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也会随着饮酒频率和数量增加而增强,即摄入酒精引起的不适感降低。酒越喝越能喝是一般规律,但酒量增长幅度因人而异。
在酒精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乙醛脱氢酶活性强(酒量大)的人受到的健康伤害比较小。但如果自持酒量大就多喝一些,那么健康危害只增不减。
4.饮酒后解酒的基本方法:①大量饮水、茶等,加速尿液排泄酒精;②出汗(运动或桑拿等),加速皮肤排泄酒精;③唱歌或大声嚷嚷,加速肺排泄酒精;④催吐,排出胃内酒精。
5.有人对酒精过敏,不能饮酒。 哪怕只喝一点点酒,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冷汗等明显不良症状。
6.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后不要饮酒,否则有可能因为发生“双硫仑反应”而导致严重后果。
7.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饮酒,只能喝“干”酒,比如干红、干啤,而不是普通红酒或啤酒。因为后者往往含有大量的糖,推高血糖。白酒中一般没有糖,基本都是“干”的。
8.只需喝很少的酒(比如一瓶普通啤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20mg/100ml(0.2‰)为“酒驾”(饮酒驾车),≥80mg/100ml(0.8‰)为“醉驾”(醉酒驾车)。
以4500毫升血液计算,酒驾标准是900毫克,还不到1克酒精。一瓶啤酒(500ml,酒精3.4%容积比)含有13.6克酒精。酒精在肝脏代谢速度大致是10克/小时(平均值,个体差异很大),喝一瓶啤酒1小时之后还剩3.6克酒精,超出酒驾标准。
9.饮酒宜慢,要品,不要猛灌,给肝脏留出时间解毒。 即使在大量饮酒的情况下,放慢饮酒速度也是保命的关键。因为大脑对血液中酒精的反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总是先影响情绪(如愉悦感),接着影响语言中枢,再影响肌肉支配和手眼协调(如走路不稳,说话含糊),然后是抑制大脑意识(失去知觉或昏睡),最后是影响呼吸和心脏(酒精中毒,可导致死亡)。幸运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在酒精中毒喝死自己之前饮酒者已经失去知觉,无力再喝。不过,如果你喝的太快,在你昏睡之后还有酒精持续不断作用于呼吸和心脏,那就离死不远了。
10. 先吃食物再饮酒,不要空腹饮酒。 酒精是小分子,无需消化直接扩散到胃壁内,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当胃内有较多食物时,酒精被稀释了,接触胃壁的机会减少,扩散进入胃壁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胃内有很多食物,也延缓酒精进入小肠,在小肠内酒精吸收的更快。特别重要的是,胃壁细胞会制造乙醇脱氢酶,可以帮助分解一些酒精(男性强于女性)。
11. 喝好酒,不容易宿醉。这里或的“好”不单单指品牌和价格,更主要是含较少杂质(甲醇、杂醇或其他酒精同类物,只需少量就能引起明显危害)。它们是造成宿醉的主要原因之一。宿醉是指喝得太多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剧烈的头疼、口中不适、恶心、情绪低落、疲劳、焦虑等。
感冒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孩子与老人更是感冒多发对象。可是你关注过感冒引起的症状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感冒出现时,伴随而来的不仅是发烧,而且还总是有咽喉痛,咳嗽等症状。大家了解这些症状的危害吗?
春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春季天气多变,气候干燥,人们稍不注意就会着凉,进而出现感冒症状。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及时治疗,千万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时再去治疗,那样得不偿失。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就碰到这样一件烦心事,原来她三岁的儿子最近身体不好,让她十分烦恼。原来她的儿子,最近感冒之后,咳嗽不断,时不时还有咽痛症状出现,她不明白的事,为什么她儿子的感冒明明已经好了,为什么症状还会存在呢?
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才告诉她,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扁桃体炎。原来因为孩子感冒治疗不彻底,导致咽部病变,诱发了扁桃体炎。而扁桃体炎症状与感冒症状又很相似,导致了病情的拖延,最终使得疾病加重,威胁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所以说春季感冒最好也不要忽视,及时的治疗,缓解咽喉痛等症状,可以减少其他危害出现的可能,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可能有不少人会问,如何应对咽喉痛症状呢?医生推荐不如试试慢严舒柠青橄榄利咽含片,其中含有青果,麦冬,玄参等中药成分,在出现咽喉痛症状时,含上一片,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保护咽喉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而在春季日常生活中,做好身体护理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减少危害。首先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着凉情况出现。其次还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避免拖累身体。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可能。最后还是要注意饮食,清淡饮食最好,少吃一些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对于我们的咽喉健康也有不小的帮助。
春季感冒频发,我们要小心咽喉痛症状危害发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轻视,而为我们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等到醒悟时,恐怕为时已晚。
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节奏的工作压力,许多人因身体吃不消而导致身体红灯,胃病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就饮食不规律而言,十个病人中有九个人就是胃病,所以想要不再发作,以后的生活饮食都要注意,胃病是无法根除的,只能保养。
先分析一下胃病的病因是什么?
一、首先,过度劳累需要耗费人体大量的精力,此时会导致胃壁供血不足,使胃消化功能减退。
二、三餐不规律,胃常处于饥饿状态,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食欲减退。
三、长期暴饮暴食会引起胃膨胀,食物停留时间过长,轻则引起胃黏膜损伤,重则引起胃穿孔。
四、吸烟和饮酒对于胃部都是有一定的刺激的,酒精不仅可以损伤舌头的味蕾功能,对于胃黏膜也是有一定的伤害的,如果患有慢性胃炎,饮酒酗酒会加重病情,严重时会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吸烟与喝酒相比,对胃黏膜的伤害更大,而且吸烟还能导致慢性胃炎。
五、常吃生冷食品,尤其是晚上睡前吃生冷食品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直接导致胃病。
六、睡前吃得太饱会使胃负担加重,胃液分泌失调,易出现食欲减退,此外还会导致肥胖,睡眠不踏实,结石,糖尿病等疾病。
比如:咖啡、葡萄酒、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食物中含有刺激胃液分泌或损害胃黏膜的物质,应避免食用。每一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有其特定的特性,因此,食用的食物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偏好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必完全禁食。
如某些胃酸分泌过多者,需注意少吃橙子、菠萝、柳丁、酸菜等食物,尽量在餐后半小时食用。也有一些比较硬的食物如炒饭,烤肉等,常年吃会引起胃不舒服。年糕、粽子等糯米制品,以及各种糕点、冷饮、油炸食品吃多了也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可乐、雪碧喝多了就容易产生气体,会让人有饱胀感,患有胃病的病人应避免食用。
上述都是针对胃病患者的一些建议,具体的进食方式根据个人经验来决定能否摄取食物,总之,因人而异。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药酒偏方,大家有事没事都泡点药酒喝喝,于是不少居民在家自制药酒服用,而这些自制的药酒有可能是不安全的。
如出现服用自制的药酒出现脸色蜡黄、浑身乏力等就需要立即停服。若出现皮肤和眼睛呈黄色就比较凶险了。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的药物性肝损伤年发病率达23.8/100000人。
一般慢性肝病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而如果影像学检查没有门脉高压征象可是转氨酶短期内升高,化验显示肝细胞损伤,转氨酶高,碱性磷酸酶高,胆红素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反应差,这些就可以判断为急性肝损伤。
若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化学毒物接触史,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假如检查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就可以考虑小剂量服用药物造成的肝功能损害。
近年天然药物导致的肝损伤近年时有发生,大家常认为中草药都是无毒无害,可以放心长时间食用。而有些天然药物大家又不会鉴别真伪,即使是正品其中的成分也是极其复杂,随意服用有可能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以下中草药有:
雷公藤、千里光、苍耳子、何首乌、菊三七、艾叶、蓖麻子、一叶秋、油桐子、黑面叶、相思子、望江南子、野百合、鱼藤、合欢皮、猪屎豆、苦楝子、苦楝皮、贯众、钩吻、及己、黄药子、藤黄、大风子、常山、薄荷、棉花子、喜树、马桑叶、冬青叶、地榆、麻黄、大白屈菜、金不换、鼠李糖、番泻叶、芫花、萱草根、丁香、天花粉等。
在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服用的时间,应按照药典要求服用,重视炮制品的合理使用如煎药内服时应服用炒艾叶而尽量不要服用生艾叶,切记要中病即止,以防产生不必要的人体作用,进而影响到肝肾功能。
是药三分毒,中药亦不可置身事外。中药就是一些花花草草,老祖宗吃了几千年了可以放心吃,这种说法比较常见而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不严谨的。
按药学来说,《神农本草经》是按安全性进行药物分类的,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如当归、黄连、黄芩;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
按中医临床来说,与药物本身的毒性相比中医更强调药物的偏性。病人机体会偏颇,而中药具有偏性,以中药的偏性来纠正机体出现的偏颇,这就是以偏纠偏。强调对证用药,对证就是这种纠偏的方向正确。同时强调随证停药,证候改变或者消失了治疗方案就要变化。
因此,对于以上几十种中药来说,必须炮制精确,临床上注意该吃时吃该停时停,不对证坚决不吃,这样才能保证最小的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