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我国流行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曾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 3-5 年,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达 10 年或 10 年以上。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器官,若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引起眼、手、足的畸形,造成终生残疾。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70 多年的积极防治,我国累计发现并治疗了约 50 余万例麻风病人,麻风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0 年全国 90%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已控制在 1/10 万以下,实现了全国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如今,我国麻风病感染率极低,但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出现。
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麻风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传播也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最佳的预防措施是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病人,并予以联合化疗。当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该怎么办?
麻风病的症状包括如下几点:
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上症状,同时来自麻风高发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应该尽早前往当地综合医院皮肤科或者疾控中心咨询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
麻风病的诊断与治疗
麻风病诊断需要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组织液查菌和病理以及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 等,这些技术现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研究开展的麻风病早期诊断技术包括:基于麻风菌 DNA 特异基因片段的 PCR 检测技术和 Real timePCR 检测技术;基于麻风菌特异抗原的血清 ELISA 检测技术和全血胶体金检测技术等。麻风病早期诊断有助于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减少畸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生活上当我们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的时候,手麻或是其他地方发麻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上班族或是喜欢趴着睡觉的人,经常手枕着,导致手麻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若是无缘无故的手就开始发麻或许是疾病引起,现实中很多人将这些现象弄混,从而忽略了身体患上疾病的风险。
经常手麻的人,或是6种疾病在找你“麻”烦:
疾病一:腕关节综合症
作为文明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患上这个疾病的人多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用手,手逐渐开始出现酸痛和发麻的现象,腕关节也会肿胀,关节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灵活,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会被麻醒和痛醒。
现实中经常使用鼠标、键盘和手握方向盘的人,是伤害腕关节,导致手麻的“元凶”之一。若是女性患上这类疾病,因为骨骼比男性稍小,更容易发病。
疾病二:糖尿病
当糖尿病的血糖没有控制在标准范围的时候,长期在较高的数值,极易引起血管和神经受到伤害,血管硬化,神经病变,手脚就经常出现发麻的现象。等到疾病蔓延,可能就会在皮肤表现出来,导致其他的并发疾病,医院经常因为糖尿病四肢病变截肢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当手发麻时要注意做好检查和预防。
疾病三:中风
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手麻的现象。手麻导致中风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在中老年阶段的人群,经常手麻还伴随头痛和眩晕,舌头也胀痛的现象,则要注意是否出现其他容易引起中风的疾病。由于脑部的血管堵塞破裂,大脑血液减少,脑组织受损。
疾病四:颈椎病
手麻的出现在中老年的人群中,颈椎病是比较易发的。从中年开始,人的器官就开始逐渐退化,直至到颈椎肩关节退化增生等,压迫到附近的神经,造成颈椎病。并且,颈椎病特有的表现不止手麻,感觉不灵敏之外,还可能出现肩颈部位的酸疼,活动困难等问题。因此,当你怀疑自己是否颈椎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要犹豫,尽快进医院照射X光就可以得知结果,疾病不能拖,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疾病五:更年期综合症
人在更年期的阶段出现手麻要格外注意,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患上了更年期综合症。在更年期的人,自主神经出现错乱,手脚发麻或者行为受限,则要尽早去医院的骨科检查一下。
疾病六:高血脂
在某天,家里人忽然说话不清楚,四肢乏力使不上劲的时候,伴随手麻,四肢麻木的现象。或因血管中含有血脂,血脂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神经受压迫,引发疾病。
若是是平常出现的手麻现象则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处理:
家庭处理
轻微的手麻现象,在家就可以处理,稍作休息或者按摩活血就可以缓解。对症处理即可,若是无法缓解,则要去医院进行检测观察,趁着病情没有蔓延,及时治疗,尽量避免导致手麻的行为。
疾病处理
对于颈椎病的人则要减少玩手机低头,改善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药物来缓解。
腕关节综合症的人群则要减少腕部的活动,严重时可进行腕部的手术。
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则要注意平常的饮食,加强运动,按时休息,控制血糖和血脂的稳定。
中风患者,更要注意控制少吃过油过腻的食物,再加上平常注意个人习惯,则可减轻血管堵塞的问题。
平常多注意身上的一些小问题,不要大意。接连的手麻情况,找准病因,从源头对症下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局麻主要采用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等方式。麻醉方法不同,适应手术要求也不同。表麻药一般用于表皮手术和某些操作,可将麻醉药喷在皮肤表层。局麻术,主要用于体表的一些手术,以及有创面的检查和操作等,需要局部注射局麻药。局部阻滞麻醉可用于局部表浅性手术。对于阻滞麻醉,局麻药物必须注射到靠近神经干燥或主要分支的地方,可以做矫形手术。
狭义上局麻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局麻区域麻醉和神经阻滞。
广泛性的局麻也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静脉局麻。
局麻:用局麻药物阻滞脊椎神经,神经丛或神经末梢,但不会使神志丧失。具体地说可以分为:椎管麻醉。蜘蛛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含骶管阻滞)。丛状阻滞:如颈丛,臂丛的神经阻滞。干性阻滞:如肋间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等。局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表层麻醉:黏膜下神经阻滞。局麻:肢体闭塞循环后,局部静脉注射局麻。
局部麻药中毒比较常见,其原因主要是局部麻药误注于血管内,局部组织有炎症,或在血管丰富的地方短期吸收较快,导致血液中局麻浓度超过中毒剂量。
病人早期口角、舌头轻微麻木,言语模糊,有抑制性和兴奋性表现。抑制性表现为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循环受阻,甚至意识消失。兴奋性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痉挛等。局部麻药中毒时应先停药,病人适当吸氧。更多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止痉。病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局部麻醉多久失效主要看所用的局麻药物是什么,以及对注射部位的影响。多卡因注射液、布比卡因注射液和罗哌卡因注射液是局麻类药物常用制剂。若仅以浸润麻醉性手术部位浸润麻醉,则利多卡因注射二到四小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注射六到八小时。
因此局麻大多用于检查和小手术,患者在手术中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吗。而且局麻只要医生不失误,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后遗症的。
脑卒中是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中的第四位,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万2176人死于与脑卒中有关的疾病,每年将有超过3~5万人患脑卒中,每人一生中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为1/6。
但是即使2/3的人能够通过这一关,这些人在之后也会出现“失能”问题,导致行动不便,不能自己穿衣服,甚至生活不能治疗。据台湾卒中登记资料库统计,卒中半年后,仍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出现功能障碍,而约四成病人会出现「肢体痉挛」的症状。
脑卒中手脚僵硬是因为“痉挛”!
四肢抽筋是由于大脑受伤,脑神经受到损伤所引起的问题。中风之初,很有可能只是轻微的无力,肌肉紧张,但是几个月后,肢体抽筋的情况就会出现。
四肢抽筋是指肌肉过度紧张,不能放松的情况,例如,肘部不能伸直,使手臂始终呈弯曲状态,或使手指不能摊开;走路时不能弯曲膝盖;小腿不能过度紧张,使脚掌不能保持平衡等等。基本的小、中、大关节都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肩、肘、指、膝、髋等关节都可能出现紊乱。
造成痉挛状态的原因是,在复健期,通过复健期的动作,使周围的肌肉继续发挥作用,以刺激脑神经的“重整旗鼓”,使尚未坏死的脑细胞再次接受训练,使脑细胞保持神经需求;但是,脑细胞在重整旗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从而传递出“过度紧张”的信号,导致痉挛。
「急性期过后,才会有大麻烦。」由于肢体痉挛通常不会在中风的当下发生,仔细观察中风后恢复健康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 手向掌心弯曲。
· 手腕内侧弯曲
· 胳膊弯了起来
· 两腿僵硬
· 脚趾向下弯曲等
· 不能自己吃东西喝水
· 不能洗澡更衣
· 不能自己上厕所等
· 不会自己搔痒
事实上,如今健保通过使用“肉毒杆菌”治疗中风引起的肢体痉挛,“尽管肉毒杆菌可能与医美有关联,但肉毒杆菌却有助于放松肌肉。
肉毒素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放松肌肉,另一个是阻断肌肉传递到大脑的信号。如斜颈、颈太紧,肉毒杆菌会松弛肌肉,打下去就会慢慢恢复;还有一种,如中风所致的痉挛,其实是大脑发出信号让肌肉僵硬,阻断信号能帮助大脑避免错误信号。
不管是由于脑血管阻塞,还是由于出血引起的中风,甚至是大脑损伤,只要是由于大脑损伤引起的痉挛,基本上都可以用肉毒素来治疗。让神经科医生对时间点进行评估,可以更清楚地抓住剂量,部位,效果可能更好。
麻腮风三联疫苗可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问答:
1、哪些人群需要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麻腮风疫苗的接种对象及剂次为: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当针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可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考虑对疫情波及范围内的适龄人群接种1剂含麻疹、风疹、腮腺炎成分疫苗,但不计入常规免疫剂次。
2、打了麻腮风疫苗,还要再接种腮腺炎疫苗吗?
自2020年6月1日起,我国儿童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将调整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不建议再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单苗。如需补种两剂麻腮风疫苗,接种间隔应>=28天。
3、哪些人群不能接种麻腮风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包括疫苗的辅料和所含相关的抗生素;
(2)患有严重急性疾病或者慢病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等情况;
(3)患有免疫缺陷、免疫力低下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4)患有脑病、未控制的癫痫或者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4、接种麻腮风疫苗后的反应?
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接种后的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接种后的6-12天,可能出现皮疹,出疹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还有可能出现轻度腮腺和唾液腺肿大,一般在1周内会自行好转。
古代儿科四大证为“麻、痘、惊、疳”,在疫苗广泛使用之前,千百年来麻疹是儿科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儿科疾病之一,是人类传染病史上的代表性疾病。先人们为了救治患者可谓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却因为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及医疗水平不足而使得防治效果有一定局限性。
好在疫苗问世,为降低这些传染病的患病率大开方便之门,如今麻疹等病在三四线城市也都十分少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先人们的经验就可以抛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在疫苗狙击范围以外的地方,这些曾发光发热的理论探索和方药实践或许还能重新大放异彩。
中医理论认为,正邪相争是疾病发病产生临床症状的根本原因,两军对垒硝烟四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令人不适的各种临床表现了,邪盛或正邪俱盛的人群,症状常常会更加明显,若是正虚的人群,常常反应得没那么激烈,但同时“战线”、“战时”会相对更长一些、预后不太理想,中医药的主要目的就是驱邪、扶正以恢复机体的平衡开展生理活动,而驱邪和扶正的方法有很多,要根据邪正的程度来选择。
罹患麻疹的人若是能够把疹发出来,之后其他比如咳嗽、发热、结膜炎、腹泻等其他症状有所缓解,一般来说正气都还是可以和病邪一较高下。但若是发疹之后还是身热不减,疹肤红肿明显,可以推测出邪热仍然盘踞于身体,没有完全被正气驱逐出去,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正气逐邪而出,而不是冷眼旁观让正气自力更生,因为自力更生的结果有可能是正气耗损多了,恢复得慢并且后期容易外感他邪再次致病。这种情况可利用的名方有很多,如消风散、桂葛汤等,化毒清表汤也是个中翘楚。
化毒解表汤在《医宗金鉴》、《痘疹活幼至宝》、《麻科活人全书》等三本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可见其效,不过方名相同、证机相似、药味略异,《麻科活人全书》中的药味组成为:前胡、葛根、知母、连翘、桔梗、炒牛蒡子各2.1克,木通1.8克,玄参3克,黄连(酒炒)、防风、栀子(炒黑)各0.9克、薄荷、黄芩(酒炒)各1.5克,天花粉、地骨皮各2.4克,淡竹叶3克,生甘草(去皮)0.9克,灯心草50寸。
比《医宗金鉴》中的药味多了前胡、栀子、天花粉、淡竹叶,少了生姜;比《痘疹活幼至宝》多的是淡竹叶、灯芯草。三者均有疏风化毒、清热生津之效,不过《麻科活人全书》所载比《医宗金鉴》方增强了助肺宣降、散热生津之功,比《痘疹活幼至宝》方增强利尿导热而出之用。
《麻科》方中,前胡、防风、葛根、桔梗能疏风散邪、升降肺气;连翘、牛蒡子、薄荷可疏散表热、清利头目;黄芩、黄连、栀子苦寒,分清三焦内热;玄参、知母、天花粉、地骨皮搜清血热、生津滋阴;木通、淡竹叶、灯芯草可清心火、利小便,导邪热而出,生甘草本有清热解毒之功,再以调和诸药。全方药味虽多,但多质地轻薄且用量微小,使得药不过病所,多方位、多层次地逐邪而出,凉药较多但量小不易伤正,对邪正程度和层次把握较全面,故能奏效。
不过该方适宜于热邪较盛所致麻疹,药后症减还需帮助机体恢复,仍要因人制宜、因证制宜。原方套用的话并不适宜于兼痰、兼湿、兼食积等证,临床上还需根个体差异而化裁加减。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麻疹易感者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其发病率可高达95%以上。麻疹好发年龄为1-5岁,约占总发病数的80%左右。典型麻疹发发热、结合膜炎、上呼吸道炎症、口颊粘膜科氏(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为特征。婴幼儿患病后死亡原因多由于并发症,如喉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在未应用麻疹疫苗之前,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儿童传染病首位,每隔几年流行一次,流行的关键是易感儿的积累。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后,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预防麻疹的主导措施。
麻疹疫苗接种对象
1、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2、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使用方法
麻疹疫苗应于2℃-8℃贮运,0℃以下更有利于保持疫苗的效力。疫苗自病毒滴定之日起效期为1年半。冻干麻疹活疫苗:按标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部位及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ml。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
麻疹疫苗接种反应
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3℃或以上)或皮疹。 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
麻风病治疗需要多少钱?麻风病是非一般的病种,治起来很棘手,价格肯定也比普通小病高点。但却不是要价离谱的,不是让得病者们都负担不起的,若是各位碰上了漫天要价的机构,那么各位大可转头就走,非大型的医院想来技术也是落后的。看病就要花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正确医治价格还是能承受的。在此专家就来讲下治疗麻风病价格是不是很高的问题。
麻风病治疗需要多少钱?
1、挑选的医治办法:治愈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去治疗麻风病,才能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医治办法决议了麻风病患者的医治费用,同时也决议了你的医治作用。传统医治办法简单导致重复发生,久治不愈还会引发别的并发症,而医治费用也居高不下;挑选效果高的医治办法,短期内便能治好,并且能有效避免复发。
2、要依据查看的成果而定:麻风病医治要依据得病者的病况轻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度及耐药性等许多因素决议,详细费用也要依据查看成果而定,主张得病者活跃遵医嘱医治即可。
3、挑选的就诊医院:只要大型医院,才干供给规范的医治计划,展开规范的医治事宜。
关于医治的报价疑问,没有一定的规范。悉数费用不能混为一谈,患病程度的不一样,所需的查看费用也是有所不一样的。在收费方面,麻风病的医治费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查看确诊费用、详细医治费用。
麻风病治疗需要多少钱?通篇讲了治疗麻风病价格的问题,各位应该心里有数了。麻风病对得病者的身心健康是个偌大的打击,所以得上此病后要抓紧时间接受救治,择取科学尖端的技术。迅速恢复往昔的健康。得病者在医治的时候不要太担心治疗价格的问题,要是能求得一次摆脱此病,那么就是很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麻黄能够治疗脑中风吗?中医学长达几个世纪之争
在20世纪后半页,在中国中医学界出现了两个璀璨的人物,一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医师胡希恕,一个则是深根于民间的山西医师李可。
胡希恕的伤寒杂病论系列讲座,李可的临床医案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可以说惠泽几代中医人。但是两人在“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胡希恕在他的《金匮要略讲座》中直截了认为:古人把“脑中风”的病因病机看成是“风”,这是古人一种错误的看法。脑血管意外,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形成,都应该采用王清任提倡的“通经祛瘀”的法子。
他进一步指出,含有桂枝,麻黄的“大、小续命汤”,对于伴有血虚的外感表证,咳逆上气有用,对于脑中风引起的“口不能言”,“身体不能自收持”则“千万不能用!”
而李可则在他的访谈中公开反对以上说法。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扎根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县城,常用中医疗法来抢救危急重症,他“大、小续命汤”救过不少中风患者,甚至也救过自己。
他认为中风不应该分什么内外,无论是外感风邪,还是脑中风,只要患者有风邪致病的表现,那么都可以用麻黄,桂枝等祛风解表药。实际上两人的争论的这个问题,中医界已经争执了几个世纪。
在唐宋使用“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是主流,孙思邈自己得了脑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疲乏麻木,就用的是“大、小续命汤”系列中的“续命煮散”,每天服用四次,联系服用十天,最后痊愈。
金元时代,开始流行“内风”说,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认为治疗“脑中风”,“真中风”用麻黄,桂枝,杏仁这些祛风解表药是不行的,他们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开始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等药物为治中风的常规,与仲景,孙真人古法冰炭迥别。
到了清末,有一批深受西医影响的医师,用西医还原论的视角来看待中医,认为桂枝,麻黄会升高血压,比如张山雷就把“小续命汤”批斗得一钱不值,认为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是“不可思议”,属“侥幸图功”,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
那以后,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法”,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成为治疗中风病的主流,对此,李可的评价道:“他们用镇肝息风的办法,没有治愈一例中风病人,一个都没有。当然李可的说法还是偏激了,张锡纯,王清任的治法是有一定效果的。
历史的天枰在向李可倾斜
那么这场世纪之争,胡希恕和李可,古方派和中西汇通派,谁是对的呢?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一群顽固的人,对唐宋经方执念很深,他们就是日本古方派医家。他们不受金元医家,中国中西汇通派的影响,坚持用“大、小续命方”治疗中风。
浅田宗伯翁,藤平健氏,大塚敬节等日本汉方家,用续命汤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知觉,运动,语言障碍均有效果。大塚敬节用续命汤加“大黄”小剂量使用,治疗年近80岁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的老人,患者服用了十年,血压反而下降了。
当然,真正让“大、小续命方”这沧海遗珠重现天日的,还是李可。李可的书籍流传甚广,几近脱销,他粉丝中医师很多,我就有好几个西医出身的朋友是他的粉。他们去学习李可的方子,然后实践,结果发现有效,暗喜不已!
于是他们开始整理数据,写论文,和传统中医师不同,西医出身的他们懂数理统计学,懂得怎么弄小白鼠,懂怎么设计临床试验。“大、小续命方”就这样被拭去灰尘,重焕光彩。
我查了查最近三年的文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小续命汤进行了锲而不舍地研究,发现“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恢复早期能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我大学时的恩师杨硕领衔的94例临床观察也发现,小续命汤治疗组能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数据,站在了李可的一边。
可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为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续命汤的组成和用法: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川芎三两(外台秘要用一两,千金要方用三两)、 杏仁四十枚,九味药置于2000毫升水中,煎取8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为患者盖好衣服,以稍稍发汗为宜。汗出则愈,不汗出再服用。这个方子用量是比较大的,使用于脑卒中急性期。
不过,日本汉方家认为,在慢性病恢复期,甚至经过了五六年的病例依然有效。
日本慢性期的常用量为:杏仁4克 麻黄 桂枝 人参 当归3克 川芎 干姜 甘草各2克 石膏6克
在这个方子中,人参,甘草,干姜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就是守中,守中是经方的一个显著特点。
前几日我和一个医师朋友讨论了他经手的一个病例。患者是盆腔癌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016年五一时医院已让准备后事。后来就开始吃中药,用抵当汤配合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牛膝加减。经过一年的治疗,腿肿难消,按如死肉,皮肤有破溃出黄水,曾有局部发黑坏死,后来坏死部分渐渐好转,开始长红疙瘩。
口不甚渴,舌绛无苔,二便略难,脉稍数,右尺短。面对这个医案,有医者建议加用四妙勇安汤,如金银花、玄参、当归等药;有医者建议去大枣;有医者建议去大黄;有医者建议加雪灵芝,雪莲花。
但这位朋友坚持守中与活血并用之法。在用活血药物的基础上,配红参益气摄血,大枣守护胃气,守护胃津,缓和剧烈药物的药性(如大黄),再重用生姜30克鼓舞胃气。且以桂枝通阳,使胃气外达于肌部。患者服用五天后,腿渐渐消肿,食欲增加,二便通畅,整体有好转迹象。
回到大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均重用生姜,或干姜,其意也在此。当归,川芎合用,益气养血,温通血脉,后世治疗真中风也多用,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古中医讲究有是证,即用是方。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风邪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眩晕,抽搐,角弓反张,偏枯,都可归属于风邪主动的范畴。只要患者有风邪致病的表现,不论内风,外风,兼可用桂,麻。更何况脑为清阳之府,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唯风可达,风药辛散清扬可直入脑,发挥药效。
再从药物的自身个性而言,石膏杏仁合用解肌散风;麻黄破癥坚积聚,利水消肿;桂枝主温中,通血脉,宣导百药。整方药物配伍寒温并用、攻扶相宜,散风利水,人体气血遂得以再次通畅运转。
这个方子是大青龙汤的变方,所以脉象和大青龙汤相似,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伴有脉浮紧或脉浮大,口渴烦躁,筋骨疼痛,里热血燥者可用之,脉微弱者不可用也。
脉微弱者当去石膏,加附子,用小续命汤。
才疏学浅,而古方深奥,必有不当之处,望严厉批评。
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具体预后和生存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如癌症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1.癌症类型和分期: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癌症分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期分期(如I或II期)相对于晚期分期(如III或IV期)通常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2.治疗方法和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有不同的推荐治疗方法。积极的多模式治疗往往能提高生存机会。治疗的效果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疾病或病理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生存率。
此外,治疗后的一个生活方式和保养方法,都可影响到患者的一个生存率。一旦出现小圆细胞肿瘤,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过敏性咳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痰的,表现为干咳。过敏性咳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接触了过敏性物质,诱发了过敏反应从而对支气管、气道引起相应的损伤,刺激位于支气管内的咳嗽感受器产生咳嗽动作。由于并不是感染性因素所导致,不会出现感染性炎症的特征,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炎性渗出,所以绝大多数表现为干咳,以阵发性干咳最为常见。
但是在临床上也有极少部分合并有感染,特别是合并细菌感染时往往就容易出现咳痰症状。不同体质的过敏性咳嗽患者症状会不一样,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判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它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至今仍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即麻风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麻风分枝杆菌的飞沫被其他人吸入。此外,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患者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损害、神经损伤、眼部病变等。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对于麻风病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活检、细菌学检查等。
麻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的生长,减轻病情。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等。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麻风病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此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是预防麻风病的重要措施。
麻风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患者完全可以康复。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消除对麻风患者的歧视,为麻风病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这种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
麻风分枝杆菌具有以下特点:
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机体对麻风分枝杆菌及其抗原物质的免疫状态及反应的不同,直接反映到发病后组织中的细菌状态、免疫病理改变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上。
麻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麻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的畸残矫正。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它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和眼睛,导致皮肤损害、神经损伤和眼部病变。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麻风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麻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如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康复治疗则包括皮肤护理、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麻风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接种疫苗等。
麻风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残疾风险。因此,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加强早期筛查,是控制麻风病传播的关键。
麻风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我们应该积极了解麻风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共同抗击麻风病。
此外,麻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麻风腮疫苗,作为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我们将从疫苗的成分、接种对象、接种效果、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麻风腮疫苗的相关知识。
一、麻风腮疫苗的成分
麻风腮疫苗含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的灭活或减毒成分,通过注射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对这三种疾病的免疫力。
二、麻风腮疫苗的接种对象
1. 首先是对1~14岁的儿童进行普种。
2. 在进行普种的基础上,再每年针对12~18个月月龄的儿童进行接种。对于在8个月的时候没有接种的儿童,在这个时间是需要补上疫苗的。
3. 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和大学生再进行一次接种。
三、麻风腮疫苗的接种效果
麻风腮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这三种疾病。接种后,大部分人群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麻风腮疫苗的注意事项
1. 对于患有感冒、发烧或者是其他疾病而引起孩子有发热情况的,如打预防针会让体温升高,会引起疾病的症状加重。
2. 患有传染病并且是处于恢复期、有急性传染病的接触史,如果还没经过检疫期的话,不建议打预防针。因为这个时候去打预防针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很高,并且会让原发病变得更严重。
3. 原先就有哮喘、荨麻疹或者是易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打完疫苗之后极易出现过敏反应,尤其是这些预防麻疹的疫苗,致敏原更强,孩子过敏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有癫痫、惊厥史的孩子打这个预防针,很容易会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的出现,所以不建议打这个预防针。
4. 患有急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的小孩,在打完预防针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比正常的小孩大很多。对于原有的疾病也是很不利的,会让疾病的症状加重。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小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是心脏功能好的话,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具体的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五、麻风腮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联合接种
麻风腮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等)联合接种,但需要注意接种间隔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麻风腮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发病率。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医学的进步,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仍然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直接接触传播: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麻风杆菌存在于患者的皮肤和粘膜上,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健康者可能会感染麻风病。
2. 间接接触传播:虽然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仍不可忽视。例如,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毛巾、餐具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为了预防麻风病的传播,以下措施值得重视: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
2. 对麻风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避免疾病传播。
3. 对于密切接触麻风病患者的人群,应及时进行筛查和预防措施。
4. 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个人卫生习惯。
5. 积极接种疫苗,增强机体免疫力。
总之,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麻风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引起。这种疾病在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风病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然而,关于麻风病,人们仍然存在许多误解。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麻风病的传染性相对较低。尽管麻风杆菌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但只有极少数人会受到感染并发病。研究表明,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感染麻风杆菌的人中,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会患上麻风病。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麻风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改善居住环境、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麻风病的风险。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麻风病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患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密切接触导致的感染,并非遗传因素。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麻风病是可以早期诊断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病人自身延误和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事实:随着医学的发展,麻风病已经可以治愈。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四肢溃疡和残疾等严重后果。
麻风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眼部疾病,主要侵犯葡萄膜,导致眼部炎症。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间层,富含血管和色素,因此也被称为血管膜和色素膜。
麻风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部组织。其中,瘤型麻风最容易引发麻风性葡萄膜炎,其发病时会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粟粒状虹膜麻风结节和虹膜大的麻风结节等。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包括眼红、眼睛疼痛、不停流泪、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睛畏光等。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相对较轻,但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粟粒状虹膜麻风结节,也称为虹膜珍珠,是小的闪光的白色病变,通常在患虹膜睫状体炎后的1-2年内发病。虹膜珍珠主要分布在瞳孔的边缘,类似项链,会脱落到房水内部。
虹膜大的麻风结节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黄白色分叶状多形性的结节,可伴有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
治疗麻风性葡萄膜炎,首先要治疗麻风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以下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麻风病:1.对于治疗少菌型麻风患者,给予氨苯砜和利福平口服半年,监督服药;2.对于治疗多菌型麻风患者,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3种药物联合治疗至少2年。此外,一些药物如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和甲红霉素等也可用于治疗麻风性葡萄膜炎。
在日常生活中,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麻风性葡萄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眼部护理和健康教育等。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视力。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疾病主要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具有传染性。尽管我国在麻风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麻风病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麻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症状:
1. 面部浮肿、发光发红,出现异物感或蚁行感。
2. 身体出现斑点、斑块或结节。
3. 皮肤麻木或不出汗,尤其是在斑块和结节处。
4. 手指无法伸直,呈现鸡爪形。
5. 脚底溃烂,没有明显痛感,难以愈合。
6. 行动缓慢,步态异常。
7. 口角歪斜,类似中风症状。
8. 眼睛不能闭拢,类似兔子眼。
9. 肌肉溃疡。
10. 神经粗大。
除了以上症状,麻风病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失明、瘫痪等。因此,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为了预防麻风病,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对麻风病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麻风病患者接触。
3.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4. 接种麻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5. 积极参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麻风病,又称汉森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袭皮肤和周围神经组织。该疾病具有潜伏期长、病程缓慢的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麻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1. 皮肤症状:出现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呈淡红或淡白色,边界不清,表面光滑,无明显瘙痒。
2. 感觉障碍:病变部位皮肤感觉减退,可能出现麻木、疼痛、蚁走感等。
3. 神经症状:病变部位神经受损,可能出现疼痛、无力、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
4. 淋巴结肿大:病变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无压痛。
5. 其他症状:眼部症状如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鼻塞、嗅觉减退;关节疼痛等。
麻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需长期服用,直至病情稳定。手术治疗适用于神经受压、关节变形等并发症。
预防麻风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可降低感染风险。
麻风病,又称汉森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主要侵袭皮肤和周围神经组织,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感觉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尤其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黏膜中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多种杀菌药物的联合化疗法。这种疗法可以有效地杀灭麻风分枝杆菌,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型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麻风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合理均衡的饮食可以保证营养素的充分摄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建议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肉、蛋、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油炸、烤制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损伤,适当进行室内外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在我国,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麻风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同时,广泛开展麻风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总之,麻风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