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哪些情况的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宝宝的疫苗并非随时、随地、任何宝宝都可以进行接种。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那么在平时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以下情况的宝宝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此外,宝妈宝爸们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
二、在给宝宝接种完疫苗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特别提醒:有些宝宝会对一些疫苗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长疹子、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等症状,那么在接种含有引起过敏成分的疫苗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再接种相同疫苗。如果一定要注射,必须把宝宝的过敏情况反映给医生,由医生准备好抢救措施后再接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乙肝疫苗可以推迟打吗?
一般建议各位家长应准时带宝宝前往医院注射乙肝疫苗,但有时候可能会因某些情况而需要推迟,比如宝宝身体不适等。在这些情况下是可以推迟注射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推迟太多天哦。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接种程序进行的,婴儿如果不接触外界环境,不会感染传染病,推迟几天不要紧。但是不可能绝对与外界隔绝,所以还是尽早接种疫苗为好。只要推迟天数不是太多,一般是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的,另外要注意感冒发热期间是不可以注射疫苗的,容易产生负作用和过敏反应,另外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为好的,以免引起针孔感染。
二、乙肝疫苗的注射方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很多关注我的宝爸宝妈肯定对鼻腔给药不陌生,之前就有宝妈给我留言说:“每次鼻炎发作了去医院,医生必开内舒拿”。这个内舒拿,学名叫糠酸莫米松,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喷鼻剂,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缓解鼻炎的症状。
我们的鼻腔虽小,但一个成年人鼻腔里内衬的黏膜面积却有120—150平方厘米。鼻腔黏膜下的血管又及其丰富。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淋巴管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对于这一点,哪怕之前没有什么概念,估计前两天在#19岁女孩挤痘痘引发颅内感染#的热搜底下也被科普了一脸吧。
通过鼻腔给药,药物吸附于黏膜之后容易通过黏膜进入血液,并很快通过颅内静脉窦和颈静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加上鼻腔呼吸区的各细胞上有吸水性很强的绒毛,能进一步增加药物的吸收面积,提高药物的利用度。
鼻腔的好处可多啦~一方面可以避免药物对肠胃道的刺激,减少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鼻腔给药不需要经过肝脏、肠胃代谢,药物不会遭到胃酸胆碱的破坏,从而提高疗效。现在不仅是鼻炎药,许多蛋白质激素、脑啡肽、高血糖素、黄体类激素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给药了。
那鼻腔给药,尤其是宝宝的喷鼻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就是鼻粘膜保护的问题。我们常用的通鼻喷剂,实际上属于减充血剂。鼻塞产生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入黏膜组织中造成水肿,通过减充血剂,相当于就是从源头上把供水的水管给关紧了,水肿消退,黏膜肿胀的问题解决了,鼻子也就不堵了。但是长期使用减充血剂,鼻粘膜的结构会发生严重损伤,比如纤毛功能丧失,血管上皮间隙和基底膜破裂等等,让炎症和感染更容易发生。
其次是药物安全问题。我们上面讲了鼻腔中血管丰富,药物可以通过黏膜吸附直接进入血液,那鼻腔用药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审查。过去有用自制的中药塞鼻来缓解鼻炎,其实是一种很不安全的做法。传统中药塞鼻膏、塞鼻粉通常采用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等中草药粗制加工自制而成,通常呈现PH8以上的碱性,具有强腐蚀性。根本不适合PH6~6.5的鼻腔黏膜,渗透压也与血液不等渗,使用过程中非常难受,长久以往还会破坏黏膜上皮细胞。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在一出生的时候都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第一针就要打乙肝疫苗。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乙肝疫苗所预防的乙肝是个什么东东?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影响肝脏的严重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传染速度非常快
2. 传染途径非常多
3. 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而我国是乙肝大国,2006年一次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乙肝携带者的比例约为7%。乙肝携带者母亲在分娩时会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这正是我国最重要的乙肝传播途径。
一旦宝宝感染了乙肝病毒,会给新生儿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且转为慢性感染的风险达到 90%。如果变为慢性乙肝患者,就几乎不可能治愈了。想想这对一个刚问世的小宝宝有多么残忍。
好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果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90%-95%左右的把握阻断这种母婴传播。但是如果推迟接种,则会大大降低这种阻断效果。
即使是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由于在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喜欢乱摸东西,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乙肝病毒,如果不慎触摸到乙肝患者用过的物品,或暴露在乙肝病毒下也是非常容易患上乙肝的。
所以基于防患于未然,不管母亲有没有携带乙肝病毒,都要按规定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之后1个月(第二针)和6个月(第三针)时,分别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总之,越早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那么乙肝疫苗就会越早发挥作用,更快给宝宝全面的保护。这就是国家为啥要提倡,所有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真正原因!
因此新生儿一出生就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这是为了与疾病赛跑。据数据统计,我国在大力推行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2014 年 1~4 岁和 5~14 岁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相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 96.7% 和 91.2%。
为了能达到最好的保护,我国不仅规定了乙肝疫苗第1剂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现在还推荐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并且已经是全球共识。
接种麻疹疫苗禁忌症
妊娠期的妇女。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影响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麻疹疫苗注射效果受多方因素影响。麻疹疫苗的质量是关系到否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但必须要有冷链设备及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地实施接种。
1、疫苗血清学效果:注射疫苗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转率在95%以上。
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
3、应急接种的效果:当麻疹野病毒感染时,病毒要先通过呼吸道粘膜屏障,再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清,潜伏期约7-14日。接种疫苗的途径与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种后第7日抗体开始产生,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得多,这正是流行时可以采用应急接种的办法控制流行的根据。当某地发生麻疹流行时,尽快给周围的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可以起到减少发病、阻止流行的作用。
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
1、本疫苗加水溶解后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是有杂菌生长),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有效期者均不可使用。
2、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可迅速灭活,应注意避光保存。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状态后,可迅速导致效价降低,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用不完应废弃,因时间长了疫苗内的活病毒会很快死亡,使疫苗失效。同时,疫苗中没有防腐剂,在空气中长了可能污染细菌。
3、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注射。
4、注射后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因丙种球蛋白含有麻疹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扰免疫效果。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体即可产生抗体,这时就不受丙种球蛋白影响。
5、冻干麻疹疫苗虽已加保护剂,但因是活疫苗,所以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链系统,以确保疫苗的效价。
理论上,宝宝打任何疫苗都有发烧、皮肤红肿、出疹的风险。
为什么会发烧?
疫苗接种本身就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打进去的抗原,属于外来物质,机体会出于自我保护,与他们做斗争。这个过程就会有体温升高的可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能获得了保护性抗体。所以打完疫苗出现轻微发热是正常现象,如果宝宝精神状态正常,吃奶不受影响,则正常饮食与作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即可。这种轻微发热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就恢复正常了。
与宝宝的体质有关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打完疫苗都有发热反应,大多数的宝宝在注射大多数一类疫苗过程中,基本不出现发热反应。所以打哪种疫苗会发烧是因宝宝而异的。
与疫苗有关
部分联合苗,比如百白破三联苗、麻风腮三联苗等接种后出现发热的风险要相对较高。多种抗原的同时刺激,理论上也会比一种抗原单独刺激引起发热的概率高。
另外有的疫苗是纯抗原,有的是成分复杂的混合抗原,所以不同种类的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也不同,是否会引起发热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活疫苗引起发热的情况比灭活疫苗和纯化苗更多一些,因为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更高,激起宝宝免疫反应的能力比较强,人体的反应自然也会稍微明显一些,例如一些减毒活疫苗。近几年,发现乙脑疫苗出现发热的情况比较多,建议各位家长关注。一般要求,注射完疫苗,都要在接种站停留至少半个小时后再离开,以免出现重度发热或过敏反应等,会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处理。
接种疫苗后发热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的发热都属于轻度发热,不需要额外处理。体温在38.5度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此时也不建议加用退烧药。多喂一些温开水,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即可。体温在38.5度以上,可以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使用退烧药。如宝宝不哭不闹也正常吃奶,则也不必过于担心。接种疫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一般最多不会超过3天。如3天后还是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其他病毒、细菌的可能。
打完疫苗,医生都会嘱咐了一句:多喝水,注意休息,24小时不要洗澡……
我遇到的问题跟您基本一样,我也曾疑惑过,多喝水,多休息都可以理解,为啥不能洗澡呢?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一天不洗澡,宝宝又那么好动出汗,岂不是要臭了?由于我十分不认可打疫苗后不给宝宝洗澡的说法,所以我们家的情况就是早晨打了疫苗,晚上就会给宝宝洗个澡。
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几位儿童医院的专家,于是顺便也咨询了他们。给出的回答基本一致:没必要不洗澡,按压之后不流血了,观察几个小时,没有发烧等不良反应,基本就可以洗澡了。
进一步了解一下原因:打疫苗之前,都是局部消毒的。而且针头特别细,按压之后不流血了,基本没有针眼部位感染的可能,针眼很快就愈合了。特别是在炎热夏季,宝宝本身就在不断的出汗,皮肤基本是持续湿润的,洗澡不洗澡已没什么区别了。
更多宝爸宝妈关心的打疫苗了,孩子可能免疫力会暂时下降,这时候再洗澡,可能会着凉感冒等。其实这个问题与打疫苗关系不大。我家宝宝洗澡,都是用温度计调好了水温,较为严格的37~38度,洗澡期间没有空气流动,洗完澡用大毛巾包起来,吸干身上的水,打爽身粉,穿衣服。在这个过程中着凉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如果水较凉,或者吹着风了,就算不打疫苗,还是有着凉的可能。如果宝宝打完疫苗,观察几个小时,没有哭闹,没有发烧等不适反应,还是可以洗澡的。如果您非要认为打疫苗后不能洗澡,不洗就不洗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给宝宝定时按点去防疫站接种疫苗是每个宝妈都极为关心的一件事,一般接种的是一些免费的一类疫苗。但除了免费的一类疫苗之外还有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那二类疫苗有没有必要打呢?接下来就为宝妈们释疑。
一、什么是第二类疫苗?该不该接种?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补充,孩子接种二类疫苗之后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保护。
虽然二类疫苗属于自费、自愿接种,其所预防的疾病传染性相对较强,但二类疫苗预防的往往是一些一旦出现后面就有可能很严重的疾病,如果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二类疫苗还是推荐尽量接种。
二类疫苗中有可替代一类疫苗的选择,乙肝疫苗就属于一类疫苗,但二类疫苗中也有乙肝疫苗可供选择,如进口的乙肝疫苗就是二类疫苗。
二、强烈建议接种的二类疫苗
1. 轮状病毒疫苗:在秋冬季节,小儿感染轮状病毒容易导致轮状病毒肠炎。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起到预防作用(但不是永久防疫)。
2. 手足口病疫苗:这种疫苗能够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由于感染肠道病毒71(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3. 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具有高传染性,主要可以经空气飞沫进行传播,体质不好或长期集体生活的宝宝建议接种,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病毒。因流感病毒本身变异很快,因此需要每年接种1次流感病毒。
4.水痘疫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建议在宝宝入园读书前接种。
5.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五联,四联都可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等多种疾病。接种疫苗后,可以进行有效预防。
6.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可引发较严重的脑膜炎,每3个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患儿中,超1个会出现后遗症。接种疫苗后,可以进行有效预防。
三、一定得接种进口疫苗吗?
对于绝大多数疫苗而言,国产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所以,只要孩子的身体允许,各位家长请放心地为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包括一类和二类疫苗。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小感冒。然而,宝宝生病父母是最担心的,特别是看着宝宝不舒服的时候。一般来说,引起宝宝感冒咳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宝宝自身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引发的感冒。
2.天气变幻不定,爸妈不能及时的给宝宝增减衣物。
3.宝宝运动后,身体大量出汗,没有给及时的擦拭,导致宝宝的身体避汗感冒。
4.宝宝身体营养不均衡,导致自身免疫力差引发的感冒。
5.传染性感冒,宝宝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
1.咳嗽:孩子会在白天出现咳嗽的情况,持续两三天左右,之后夜里也会有咳嗽的情况发生,此情况出现3到5天,咳嗽会慢慢减轻,这时咳嗽好转的阶段。感冒时,有时候是先发热后咳嗽,有时候是先咳嗽后发热,这和体内的病原数量有关。
2.腹泻:宝宝感冒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是胃肠道病毒感染感冒的症状。
3.精神欠佳:出现感冒,首先表现是宝宝的精神状态较差,家长不要焦虑,可以让宝宝多喝水。
4.发热:在宝宝感冒的常见症状中,发热一般在病程的头3日会开始逐渐减少,而其他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感冒症状会持续3到5天。如果宝宝感冒持续,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5.鼻塞:鼻塞是感冒最常见的症状,宝宝鼻粘膜比较娇嫩,很容易受到刺激,水肿,造成鼻塞的情况。
缓解感冒症状
1.处理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和吸鼻器来处理,把宝宝的头往后仰,在鼻孔里低几滴生理盐水,因为盐水可以稀释浓鼻涕,让宝宝平躺2到3分钟后,用吸鼻器把软化的鼻涕吸出来,最好在喂奶前或者睡觉前清理鼻塞。
2.用加湿器:加湿器可以缓解干燥的空气,可以缓解宝宝的鼻炎、鼻塞,还可以帮助宝宝入睡 。缓解空气的干燥。
3.给宝宝补水:喝水可以防止宝宝脱水,补充身体缺乏的水分,喝水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感冒病情。
4.必要时用药治疗: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度,可以使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降温,如果宝宝感冒症状严重,就需要及时的就医了!
我国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内项目,预防接种时实行免费。疫苗接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面临的。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到逐渐成长过程中,会接种各种疫苗。比如国家规定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乙脑减毒活疫苗等,还有二类疫苗是收费的比如流感疫苗、五联疫苗,家庭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接种。
疫苗接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接种,更加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我们可以从接种前,接种过程中,接种后几个方面注意,具体如下:
1.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应该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保证卫生,做好打针区域的清洁工作。
2. 要主动、 如实向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
如果受种儿童患有各种急慢性疾 病、严重营养不良,有发热、过敏史,有癫痫(羊角疯)等病史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近期使用过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务必在接种前向接种人员详细说明,由接种人员对儿童进行体检后决定是否可以接种。
3. 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小时。
由于个人体质原因,有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会发生过敏反应。有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留观半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有医务人员及时处理。确保一切正常后再离开。
4. 要按正规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不同的免疫时间。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
①乙肝疫苗需要0、1、6个月接种。麻风疫苗在8个月时接种。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
②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③随着孩子的长大, 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的还需要补种疫苗,加强免疫。
5. 疫苗接种后反应,科学应对。
①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②接种反应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③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
一场疫情,让大家对健康、预防的知识需求格外迫切。面对特殊时期诞生的金鼠宝宝,更是要做足准备。
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能增强宝宝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抵抗力,抵御病菌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宝宝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记忆功能,接种了疫苗这种对人体毒性低的致病原后,免疫系统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对抗。当免疫反应消失之后,对应抗体,会留在宝宝体内同时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也会把致病原信息记录下来。当宝宝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抗体“立马激活”,火速被调动来对付敌人,记忆免疫细胞则火速调出这些“敌人”的“档案”,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应。
所以,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计划地接种疫苗,爸妈一定要重视。
大家知道,疫苗分一类苗和二类苗,一类疫苗一般国家规定宝宝要接种,这个家长不太会有疑问。让家长选择困难的往往是二类苗。
二类苗有两种,一种是与一类苗有同种功效、不含接种禁忌的同类疫苗,可以替代一类疫苗;另外一种是在一类疫苗的基础上的免疫补充,可以为宝宝填补更多免疫白,预防更多病种。
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而且感染后会出现高热、肺炎,甚至脑膜炎,病情比较严重。因此,建议接种,婴儿满两个月就可以开始接种HIB疫苗。
流感疫苗: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的变异,流感疫苗的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建议接种人群是1岁以上,特别是体质比较弱的宝宝更需要。
手足口疫苗:最近几年我国婴幼儿手足口病频发,甚至有死亡的案例,虽然手足口疫苗并不能百分百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但是可以预防EV71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可以防患于未然。
轮状病毒疫苗: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一般情况下,宝宝最好是按时接种疫苗,但也有些家庭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法按时接种,确实是个普遍情况。另外特殊时期,宝宝也会出现延迟接种的问题。尽管多数短期延迟接种可能不会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明显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疫苗可以无限期推后,而是应该在接种条件恢复后及时补种。
另外有的疫苗是需要注射几次才可以完成的,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小心中断了疫苗的注射,及时补上就可以,不需要从头开始。
关于小月龄宝宝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选择上,宝妈心情是不是像雾里看花,疑云重重。
今天,就让我来为宝妈们揭开的疫苗真相!
问:给宝宝选择肺炎球菌疫苗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疫苗是不是安全、有效?
答 : 所有获批上市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批准的,且在上市前进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目前上市的疫苗在理论上都是安全有效的。
但一个疫苗对宝宝是否真的有保护效果,光有理论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经过广泛验证。只有在真实世界中,通过广泛接种验证过的疫苗,才是真正安全、有效的疫苗。
因此在给宝宝选择肺炎球菌疫苗时,要选择有全球验证效果的肺炎球菌疫苗,这样才能让小月龄宝宝真正拥有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能力。
问:为什么肺炎球菌专挑小宝宝下手?
答: 婴幼儿是肺炎球菌的主要携带者,数据显示,6周龄时宝宝鼻咽部的肺炎球菌携带率仅为10%左右,2月龄后开始迅速增加,同时宝宝出生时从母亲体内获得的保护其不生病的“母传抗体”也从 6周龄起开始下降,到6月龄几乎消失殆尽 ……这一阶段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内潜伏的肺炎球菌却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肺炎球菌感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肺炎球菌性疾病。
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宝宝6周龄时开始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答: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11月龄儿童的发病率最高。鉴于6周龄起宝宝体内的肺炎球菌定植率开始增加且母传抗体开始下降,因此在6周龄时及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让宝宝在免疫力空窗期来临之前( 6-11月龄)及时获得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免疫力,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问:不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宝宝将面临哪些疾病风险?
答:小月龄宝宝的肺炎球菌性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后遗症比例高等三大特点,2岁以下宝宝是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高风险人群,6-11月龄的宝宝更危险!一旦发生肺炎球菌感染,引发的可不仅仅是肺炎,还可能有中耳炎、鼻窦炎,甚至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菌血症等,这些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还可能给宝宝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问:为什么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一定要按时、按程序接种?
答:宝宝的免疫接种程序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大量真实世界数据验证后得出的,每一个时间点都是理论和实践双重验证过的最佳时间点。因此家长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每个疫苗规定的接种时间给宝宝接种疫苗。
因为6-11月龄宝宝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率最高,因此小月龄儿童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点是: 6周龄接种首针,6月龄内完成基础3针,12-15月龄完成加强针,这样才能在宝宝最脆弱的时候给与TA最周全的保护。
宝宝的疫苗选择可不能随便发挥,以上五个问题,希望能解答妈妈们心中关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疑问,帮助妈妈们弄清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让病菌无路可走,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