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儿疫苗接种安全问题之:不同疫苗常见反应及处理

小儿疫苗接种安全问题之:不同疫苗常见反应及处理
发表人:脊柱康复陈医生

由于疫苗对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所以接种不同疫苗会因个体差异有一些常见反应,家长应提前了解以正确应对。

 

 

1.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反应轻微,按种后2~3周在接种局部可见红肿硬结,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破溃,流出少量分泌物,家长可用酒精棉签轻轻拭去分泌物即可,不必过于紧张。之后溃破处会结成痂皮,最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一个正常过程,一般持续8~12周。

 

2.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只有极少数婴幼儿出现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而愈。

 

3.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注射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患儿可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局部形成的硬结不能吸收,可能形成接种部位的无菌性化脓。如果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4.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后一般局部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幼儿可能会出现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如体温超过38. 6℃,持续时间超过5天,属加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幼儿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这些轻微反应一般可在24小时内消失。

 

6.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小儿在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小儿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异常反应主要为皮疹、发热、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

 

7.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一般反应轻微,少数人有短暂低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小时,局部有红晕及压痛感,多在接种24小时后逐步消失。

 

8.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注射后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或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消退。

 

9.风疹减毒活疫苗: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在6~11天内,个别小儿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及轻微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个别成人接种后2~4周内可能出现轻度关节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10.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常见的接种反应是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 3℃或以上)或皮疹。

 

11.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疫苗安全可靠。

 

12.水痘疫苗: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小儿在接种部位可出现疼痛,偶有发热或伴有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3天。

 

13.b型嗜血流感杆菌结合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并且大多于接种后48小时内缓解。

 

14.伤寒Vi多糖疫苗:注射后发热反应较少,局部稍见红肿,个别人有压痛感,大多为轻反应。

 

15.流行性感冒疫苗(裂解型):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红肿反应,显著的全身反应(如发热、肌痛、虚弱)罕见。

 

 

16.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国产狂犬病疫苗则少数人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少数人可发生过敏反应;进口狂犬病疫苗则注射部位可出现轻微反应,如发红或轻度硬结,发热极少见。

 

17.轮状病毒疫苗: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低热、呕吐、腹泻等轻微症状,皆为一过性,2~3天后即可减轻或消除。

 

18.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少数小儿可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轻微反应,个别小儿可出现低热、肌痛和严重的局部反应。过敏反应极为少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孩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家长朋友们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护理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比较频繁的春秋季节,更应该积极预防孩子出现感冒症状。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感冒之后的症状会更加严重,如果不抓紧治疗很容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家中一定要常备抗病毒的感冒药,当孩子感冒之后根据实际症状口服药物治疗。

    小孩出现病毒性感冒之后,很容易出现鼻子不通气、淌鼻涕,打喷嚏以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根据病情口服药物治疗,那么还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身体发热甚至发高烧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口服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优卡丹等药物治疗。如果伴有发热、发高烧等症状还需要及时服用美林或者泰诺林等药物联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症状。

    在这里还需要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在选择使用药物给孩子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医生的允许或者指导,千万不能自己想当然的给孩子乱用药物治疗,不然后果会远比大家相信的危险。如果服药之后孩子的病情得到缓解,一般情况下之后左右感冒症状就会消失。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护理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在变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增减衣物,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出现。

    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能够对小孩抗病毒药物有更多了解。当孩子出现病毒性感冒的时刻,家长千万不能有病乱投医。一定要杜绝乱给孩子吃药的现象发生,当孩子的身体发热但没有达到高烧水平的时候,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比如,可以用医用酒精擦拭身体或者贴退热贴都可以降低体温。如果还感冒发烧症状服药无效,就应该及时就医输液治疗。

  • 2018年11月,辽宁大连一所小学发生聚集性呕吐事件,共176人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020年11月底,四川省自贡市一所幼儿园50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021年4月,浙江台州一所中学,经家长反映,多名孩子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同样是4月,吉林工商学院部分学生出现肠胃不适状况。

     

     

    经过医生诊断,这几次集体性的呕吐和腹泻都是因为他们感染了诺如病毒

     

    可以看到,感染诺如病毒的多为未成年人,诺如病毒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婴幼儿急性肠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也许大家对这个病毒有些许陌生,别担心,今天就由Dr.京来为你讲解诺如病毒的知识。

     
    什么是诺如病毒?

     

    如果大家对这个病毒陌生,那么它引起的疾病有一个名字:冬季呕吐症,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虽然诺如病毒全年都在散发,但因为感染后通常会引起呕吐、腹泻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并且多集中在寒冷的冬季,所以被叫做“冬季呕吐症”。

     

    这个病毒比较“粘人”和“勤劳”,不论任何年龄段都会被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的老人和儿童。

     

     

    由于诺如病毒极易被传播,所以常常出现开头那样集体感染的事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发生“一人感染,其他人一起遭罪”。

     

    诺如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  [3]

     

    人传人

     

    感染诺如病毒的人的排泄物会携带病毒,他们的粪便和呕吐物的气溶胶弥漫在空气中,如果在不通风的室内,人吸入或接触后就很可能会被传染。

     

    食物传染

     

    如果餐饮人员中有感染诺如病毒的,他们接触的食物可能会附带病毒,接触到这些食物的人也有感染几率。其中,贝类食物例如牡蛎最容易携带该病毒。

     

    水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亲水性,会通过水传播。

     

    感染诺如病毒后怎么办?

     

    症状较轻时,会出现急性肠胃炎,24小时内,排便超过3次并且拉稀,2小时内呕吐超过2次。

     

     

    这样的轻微病症持续时间通常为2~3天,由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可以自愈。如果只是呕吐腹泻,可以在家护理,同时补充一些口服补液盐,避免因呕吐腹泻脱水。

     

    但是,如果症状加重,出现恶心、腹痛、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现象,这时候就不要强忍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想要预防我们能做到的大概就只有保持卫生了。

     

    个人卫生

     

    从小听到大的“饭前厕后洗手”是有道理的,有效洗手需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揉搓20s以上,并用流动的水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并不能杀死诺如病毒,所以一些含有酒精的免洗手液、消毒湿巾等产品并不能代替流水洗手。

     

     

    饮食卫生

     

    诺如病毒不耐热,做饭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食材,尤其是贝类食物,生吃水果可以选择将果皮去除。

     

    喝水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桶装水要选择生产合格卫生的品牌,自来水一定要煮沸后再饮用。

     

    环境卫生

     

    由于病毒会通过粪便和呕吐物的气溶胶物质传播,所以诺如病毒的感染多发生于封闭环境中。

     

    应尽量远离已感染诺如病毒的人,远离他们的粪便以及呕吐物,如果要处理这些排泄物,需要做好防护准备,戴好口罩和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

     

     

    被污染过的食物一定要丢弃,衣物一定要进行消毒,避免再次传播。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间尤其要注意,你不知道上一个刚刚来过的人是否已经感染诺如病毒。

     

    在厕所玩手机,也会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粘在手机上,有些人上完厕所后手洗干净了,但手机还是脏的。所以,尽量不要把手机带进厕所。

     

    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再一次认识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最后,Dr.京提醒大家,为了预防疾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Ramani S , Atmar R L , Estes M K . Epidemiology of human noroviruses and updates on vaccine development[J].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2014, 30(1):25-33.
    [3] 廖巧红, 刘娜, 段招军, 等.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015 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 000(001):7-16.
  • 作者 | 胡亮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胡亮微博

    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它表现为当机体接受某种过敏原后,可以出现各式各样的功能障碍,其范围涉及全身,可以局限于某一器官,比如哮喘、鼻炎、返流性食管炎。

    甚至可以引起全身强烈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如同人体内部的战争,由于免疫系统将过敏原当成“敌人”对待,结果保护过度伤及本身便产生了过敏症状。

     

    引起我们的过敏原包括如下

    1、吸入性过敏原:螨、花粉、真菌、动物皮毛等。

    2、食入性过敏原:一起经口摄入的食物,入牛奶、鸡蛋、肉类、花生、小麦等。

    3、注射性过敏原:各种药物、昆虫毒液。

    4、接触性过敏原:化妆品、化工原料、外用药等。

     

     

    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约5-8%,其中85%以上的儿童食物过敏由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甲壳类、小麦和大豆引起。

     

    具体由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如下

     

    1、皮肤症状(70%):如瘙痒、寻麻疹。

    2、胃肠道反应(60%):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3、呼吸道症状(30%):如打喷嚏、咳嗽、鼻子痒、喘息、呼吸困难。

    儿童过敏鼻炎发生率最高可达40%。常见表现:打喷嚏、鼻涕、鼻子痒、鼻塞,可伴有眼睛痒及眼泪汪汪。

    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大约会占3%左右,并且这个比率正在逐年上升。症状可以突然发作或长期存在,主要有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四大典型症状。另外约50%的哮喘的患儿会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而且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儿童过敏与遗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单方过敏,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为45-50%,如果父母双方过敏,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搞到70%以上。

    遗传基因的改变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而近20-30年过敏性疾病成倍增加但另一个原因就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剧烈变化。比如幼儿接触、饮食结构的改变、空气污染、药物及化学物品的广泛应用等。

    过敏性疾病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主要包括生活、学习、社交以及心理健康。

    比如,由于哮喘或鼻炎往往是夜间症状更明显,所以这可以导致患儿发生睡眠障碍,进而导致白天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受损等。并且由于过敏性疾病的持续存在会在孩子本身及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扰。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WHO提倡四位一体的治疗方案。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关于除螨的方式,我会在以后的科普再和大家讲讲。

    就目前来说,脱敏治疗还是唯一能够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式,但由于操作及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过敏开展治疗但单位还是很有限,患者选择需要选择合适正规的医疗机构完成,并且由于脱敏时间较长,患者在选择这项治疗时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手爸爸的防过敏小贴士

     

    1、清扫居家卫生,注意开窗通风。

    2、保持无烟环境。

    3、远离毛绒玩具和宠物。

    4、定期清洗和晾晒衣物及被褥。

    5、过敏季节外出可佩戴口罩,做好防蚊工作。

    6、规范管理饮食,选择替代食物,仔细检查食品说明书,避免误食。

    7、避免疲劳。

    8、小心使用护肤品及药物。

    9、脱敏治疗是一种病因治疗,如选择治疗,需要家长长期配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国目前实施的预防接种程序,是针对足月儿制定的。那么早产宝宝的家长们可坐不住了,因为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滞后于足月儿,特别是免疫系统相比足月儿更不成熟。

     

    家长们担心如果按正常程序接种疫苗,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不接种能行吗?到底该怎么给我们的早产宝宝接种疫苗?应该比正常宝宝多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早产儿家长常常向医生提出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这几个问题。

     

    早产儿是否能接种疫苗?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从母体得到的抗体比足月儿少,加上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抗感染的能力较低,往往比足月儿更容易生病。因此,早产儿更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性疾病。

     

    早产儿应该按实际年龄还是矫正胎龄预防接种?

     

    出生后≥1月龄的早产儿,无论出生时的体重和胎龄大小,基本与大年龄婴儿的免疫应答相当。所以早产儿应根据出生后实际年龄来接种疫苗,与出生时体重及胎龄无关,与正常分娩的婴儿免疫程序和接种注意事项相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在体重>2000克,卡介苗在体重>2500克时接种。

     

    早产儿接种疫苗后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早产儿免疫力低、体质弱,家长非常担心接种疫苗后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影响孩子健康。事实上多数疫苗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与足月儿相似。

     

    早产儿接种疫苗后的效果如何?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预防接种后抗体反应相对较低,有可能无法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但基本上都能达到有效保护浓度而避免感染,所以早产儿疫苗接种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一定要在健康状态较好的前提下接种。

     

    最后还要注意几种接种方法与足月儿不同的疫苗:

     

     

    1.乙肝疫苗:现行免疫程序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但早产儿应将首次接种时间推迟到出院时,体重超过2000克或在2个月月龄时。

     

    2.卡介苗: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接种卡介苗,早产儿需待体重达2500克后才宜接种。

     

    3.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生后2、4、6和12月龄时接种4剂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4~5岁时接受1剂23价肺炎球菌疫苗加强免疫,尤其是患有慢性肺病的早产儿。

     

    4.流感疫苗:早产儿≥6个月龄时开始接种,接种第1年需要至少间隔4周接种2剂次疫苗。

     

    5.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儿,不能接种流脑、乙脑等涉及脑部的疫苗,以免诱发癫痫等脑病。

  • 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叫:过敏体质。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群,称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变态反应,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哮喘,或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误服误用后可发生药物性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偶尔对某种已知因素发生的高反应性,不能称作“过敏体质”。严重的过敏体质小儿经常会由于过敏引起过较严重的疾病反应,如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曾经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由于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来讲,免疫接种时更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注射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时。另外,有的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其中可能含有异种蛋白。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接种这种疫苗极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流感疫苗是在鸡胚细胞中培养产生的抗原,对卵蛋白过敏的人注射该疫苗常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是有一定危险的,并且,严重过敏体质是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证”,此类人群接种疫苗后极有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明确过敏体质的小儿绝对不可以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儿慎用和(或)禁用的常用疫苗有:①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接种卡介苗需慎重;②对疫苗中酵母成分过敏者禁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③有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菌药物、疫苗有过敏者,禁用乙脑疫苗;④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禁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⑤对新霉素严重过敏者禁用水痘疫苗;⑥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破伤风毒素过敏者禁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⑦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肺炎球菌多糖疫苗;⑧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对鸡蛋过敏者禁止接种麻疹疫苗、流感疫苗。

     

     

    此外,在过敏性疾病的急性期和发作期原则上也不应接种疫苗,如必须接种也要等到缓解期、稳定期或恢复期时再接种,或者肯定有关疫苗中确实不含有对这些过敏者有危险的任何致敏因素再接种。并且接种时最好在医院进行,个体单独接种,以便医生观察接种后的反应,一旦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可及时处理。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很多家长问了,二类疫苗不在接种要求范围之内,到底有没有必要打呢?

     

    李瑛主任郑重的告诉你:有必要!

     

    首先,二类疫苗的常规定义为,除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接种且免费提供的疫苗,即一类疫苗之外,所有已经被证实对疾病有良好预防效果的疫苗,由受种者或监护人自愿自费选择接种,也就是“需要自费接种”的疫苗。在我国不同地区,二类疫苗所包含的种类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但总体差别不大。

     

    其次,尽管一类疫苗全部免费且均为国产,但二类疫苗尽管自费,但其中既有进口疫苗,也有国产疫苗。那么,到底二类疫苗是否有必要接种,以及如何选择,是我在门诊经常被家长问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想明确地告诉各位家长:“我们强烈推荐儿童使用第二类疫苗,因各国传染病疾病种类和发病情况各不相同,政府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政策也不相同,所以人为将疫苗进行分类在疾病防控方面并无实际意义,并可能导致儿童家长更多地误读和误解,第二类疫苗的分类仅仅是根据我国政府可投入的公共卫生资源现况暂无法纳入第一类疫苗范畴,但可给经济承受能力许可的儿童家庭以更多选择”(引用出处《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上海)专家共识》。

     

     

    常见二类疫苗解析:

     

    1、手足口疫苗(EV71肠道病毒疫苗)

     

    现在正值夏季,宝宝最容易得的就是手足口病,发病时宝宝出诊发热又疼又痒。所以,为了让宝宝少受罪,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而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就是大家常说的手足口疫苗,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很快,宝宝很容易被感染,有必要给宝宝接种。

     

    接种时间:6个月-5岁。

     

    注意事项:共2剂,间隔1个月;足口疫苗和其他疫苗要间隔2周以上。

     

    2、进口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国产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呕吐、发烧、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3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约22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2013年WHO立场文件指出:目前没有特效的抗轮状病毒治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以确保在首次感染前提供保护。

     

    1)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全程免疫共3剂,6-12周龄时开始口服第1剂,每剂接种间隔4-10周;第3剂接种不应晚于32周龄。根据中国三期临床试验接种时间换算方法,第一剂在6-12周龄(42-84天),第3剂不应晚于32周龄(224天),每剂接种间隔4-10周(28-70天)。具体换算方法请以当地疾控中心要求为准。

     

    2)国产轮状疫苗:接种年龄:6月龄-3岁,共3剂,每年口服一次。注意事项:服用前后半小时内空腹。

     

    3、13价肺炎疫苗/23价肺炎疫苗

     

    1)沛儿13价肺炎疫苗是目前全球血清型覆盖率最广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结合于白喉蛋白质载体上,其抗体的效价较高,免疫力持久。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肺炎最常见的病因,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炎球菌的3个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包含的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国内常见)、19F、23F。

     

    接种对象: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

     

    推荐常规接种程序:2、4、6月龄基础免疫,基础免疫的首剂最早可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4-8周。

     

    作用:预防疫苗所含血清型引起的侵袭性疾病(菌血症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只对该疫苗所含肺炎球菌血清型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不能预防其他血清型别和其他微生物导致的侵袭性疾病、肺炎或中耳炎。

     

    接种禁忌:对疫苗中任何活性成分、辅料或白喉类毒素过敏者禁用。

     

    2)23价肺炎疫苗免疫方式:细胞免疫。

     

    适用人群:2岁以上儿童、高危人群、老年人。

     

    免疫程序:2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对于2岁以上的高危儿童,可以在完成小儿13价肺炎疫苗的接种程序后再接种1剂23价肺炎疫苗,从而获得更多的保护。

     

     

    4、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及其各项高危并发疾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推荐的2种疫苗之一,婴幼儿的免疫接种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妈妈要知道,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一般为复合疫苗,所以往往包含在五联、四联等疫苗中)。

     

    5、五联疫苗(IPV+DTaP+Hib)/四联疫苗(DTaP+Hib)

     

    五联疫苗联合疫苗包括小儿麻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B型流感嗜血杆菌五种成分。其属于注射剂,灭活疫苗,可减少接种次数 4次到9次,无致病性。四联疫苗(DTaP+Hib)比五联疫苗少了IPV疫苗成分。

     

    接种时间:四联疫苗可以从3月龄起接种,五联疫苗从2月龄起接种。

     

    注意事项:①在患儿发热、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活动期应暂缓使用。 ②已知对疫苗成分之一过敏反应,特别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病者禁用。

     

    6、AC结合流脑疫苗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冬、春季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小儿感染尤盛,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惊厥乃至关节疼痛及皮肤、黏膜淤血点、斑等。防治此类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接种流脑疫苗。

     

    接种时间: 6月龄起,共两剂,每剂间隔1个月。

     

    7、2价HPV疫苗

     

    预防宫颈癌。接种对象:9-45岁女性。接种程序:0-1-6月。

     

    8、其他疫苗:进口甲肝疫苗、进口乙肝疫苗。

     

    接种程序与一类疫苗相同,需自费。免疫接种是宝宝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家长要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完成免疫接种程序,尽可能全面接种,给宝宝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愿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 带好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

    2. 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

    3. 将接种儿童的近期身体状况、有无特殊疾病(癫痫、脑炎、急性传染病未控制期、近期腹泻等)及用药情况(如近期有无使用丙种球蛋白)、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如实告诉接种人员;

    4. 要在宝宝身体、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接种疫苗,若儿童存在感冒、咳嗽等症状则需延期接种。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 积极配合接种人员,采取正确接种体位,注射过程中分散儿童注意力 ,接种后及时安抚;

    2. 接种时和接种后密切监测儿童的表现,要在接种点等待30分钟,若30分钟后若未出现异常情况方可离开。

     

     

    三、  接种后注意事项

     

    回家后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及体温变化,嘱儿童多饮水,保持穿刺点(打针区域)干燥清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接种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

     

    1.全身不良反应:发热(十分常见);偶见头痛、疲劳、乏力、恶心、呕吐等。

    2.局部不良反应:常见接种部位疼痛、肿;偶见红、硬结、瘙痒。

     

     

    关于发热:

     

    部分儿童打完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会在接种后数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

     

    接种疫苗后引起的发热大多为一过性发热,持续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

     

    可以减少活动,多休息,多喝水来促进好转。

     

    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并不首先考虑与接种疫苗有关,不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发热的可能,如果儿童的体温高热不退(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反复出现高热)、哭闹不断、精神状态不好或有其它明显不适(咳嗽、皮疹等),就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 说起新冠病毒疫苗,除了有效性之外,安全性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那么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呢?听说有的人接种后有反应?是不是正常表现呢?

     

     

    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 1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两种反应都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但两者在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

     

    (1)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属于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通常需要治疗。

     

    (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通常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而异常反应会表现出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

     

     

    安全性良好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我们使用的各疫苗耐受性均为良好,目前未有确定与疫苗相关严重安全事件的报告。

     

    接种各类疫苗的受试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绝大部分也都是轻度到中度,例如注射部位疼痛或压痛、疲劳、发热、躯体痛等,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可缓解。

     

     

    以灭活疫苗为例,它作为最传统、最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相对于其他新型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2

     

    一项关于国产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的评估调查表明,大规模紧急使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一般反应发生率较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安全性良好3

     

    接种禁忌 4

     

     

    虽然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但是仍有接种禁忌: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不可接种;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可接种;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及脱髓鞘疾病等)不可接种;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可接种;

     

    (5)妊娠期妇女不可接种。

     

     

    怎么样?了解了疫苗的不良反应后,是不是反到对疫苗的安全性更加放心了?适龄的健康朋友们,或是慢性疾病控制良好且经过医生评估的朋友们,抓紧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吧,让我们一起努力构筑免疫“长城”。

     

    参考文献:
    1. http://www.nhc.gov.cn/wjw/hygq/202104/8e62004e41d648d5a084b3fb7bf098ea.shtml
    2. 廖聪慧, 等. COVID-19疫苗上市后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进展[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21, 42(5).
    3. 杨中楠, 等.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 14(2).
  • 一、要仔细观察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接种前测量体温(≤37℃方可接种),仔细进行问诊和体检,排除接种禁忌证。每针次接种后6、24、48h各测量一次体温及观察局部反应(红肿、硬结等),接种后7d、15d、1个月再检查接种部位有无硬结、无菌性脓疡等。

     

     

    二、接种百日破疫苗反应的反应分级

     

    接种局部反应:接种局部红晕或硬结直径在0.5~2.5cm的为轻度反应,在2.6~5.0cm的为中度反应,在5.1cm以上的为重度反应。全身发热反应:腋下体温在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

     

    三、接种百日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接种百日破疫苗局部反应多在接种疫苗24小时左右发生,可见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一般红肿直径在2.5公分左右,反应较重者红肿甚至可达5cm左右,可以热敷。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烧。可在疫苗接种后8-24小时出现,多在38.5度以下。个别反应重者还可以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般都不需要特殊处理。如体温大于38.5度时,口服退热剂治疗。

     

    1、肿胀:常发生于接种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注射后局部以红肿、疼痛发痒方式出现,这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皮肤表现肿胀,轻者不需处理热水敷过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如扩展到整个上臂都肿胀,这种情况可使用抗过敏治疗。


    2、皮炎疹:多数出现于接种疫苗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皮疹多表现于如荨麻疹、类似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水疱样多形疹、出血疹及紫癜等,全身性或局限性反应伴有发热、哭闹、全身不适等症状,应随时关注发热程度,给予对应处理,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3、神经炎:多发生于接种后一周到两周左右,有的甚至表现更长时间,通过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现为主,严重者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4、脑病:多发生于接种后的数天内,有抽搐、痉挛、惊厥、精神不振等症状,大多数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后可恢复,极个别患者会出现留有永久性的伤害,主要表现于肢体肌肉的萎缩或出现麻痹、精神迟钝或癫痫。

     

    5、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第1周到第4周,平均以10天左右居多。此不良反应极其罕见,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酸痛、手足发麻,并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连续呕吐、抽搐,后续以反射改变、偏瘫、脑神经麻痹,有的因脊髓受损出现肢体瘫痪,有的因神志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此类病情发展较快,个别患者会留有后遗症。

  •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病疫苗还是有必要打的,这主要是因为手足口病也有重型的症状,该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所以提前预防和积极治疗还是不可忽视的。

     

     

    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是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目前接种的人群为6月龄-3岁的孩童。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主要就是肠道病毒感染,其中病毒种类多达几十种,最常见的要数EV71 型病毒,所以目前市面上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也是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该类病毒引发出的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中有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所以积极接种预防加以预防还是非常关键的,虽然说打疫苗可能不会完全杜绝孩子得手足口病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控制EV71 型病毒,疫苗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大量的病历上来看,EV71 型病毒引发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炎、肠胃炎、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所以,尽早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对于预防上述的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手足口疫苗安全么?

     

    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它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型疫苗,效果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安全的,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和数据显示是非常安全的。对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也可能和其它疫苗接种一样,会有些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的反应,为局部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瘙痒等等,大部分比较轻一般在3天之内会自行缓解。少部分敏感性高的可能会出现全身性反应,表现为发烧、腹泻、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等,通常是一过性的也是很安全的,严重的症状和过敏情况发生率相当低,与个体差异敏感性特别高有关系。折叠编辑本段免疫持久性由于疫苗刚刚上市应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免疫持久性研究数据 。根据对Ⅲ期临床研究对象的跟踪观察,接种后26个月,免前抗体阴性易感者,体内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可达到85.7%,GMT为1:27.6,仍高于免疫学替代终点(1:16) 。

     

    手足口疫苗接种人群

     

     

    根据现有数据,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 ,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月龄-2岁 。因此,6月龄开始接种可及时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 。由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发病率很低,故可推测,5岁以上人群使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无论在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其公共卫生意义有限、成本效益欠佳 。

     

    综上所述,中国CDCEV71疫苗 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中建议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