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汤化原食,喝饺子汤原来真的管用

原汤化原食,喝饺子汤原来真的管用
发表人:金兰中医

原汤化原食,很多地方的老年人都有这个说法,也很多人尊奉这个说法,特别是在过年过节都爱吃饺子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吃完饺子之后或者吃饺子时特地多喝一点饺子煮的汤来帮助消化。从科学角度来讲的话,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家里自己做的饺子,一般都是用手擀的饺子皮做的,也就是直接用面粉做成的,没有加过发酵粉之类的东西,没加发酵粉做的面饼就是死面,这类面本身就是比较硬的,直接吃或者过年过节吃多了都是不容易消化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话并非有问题,甚至可以说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煮淀粉类食物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摄氏度的时候,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还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掉,这样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可以帮助消化食物的作用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喝原汤是可以说对帮助减少积食、促进消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普通食物成分表上的营养成分,是指生食物的含量,真正进入人体的营养素要低于这个量,因为食物在储存、加工中总会损失一些营养素。

 

 

对于米、面及其制品来讲,在烹调过程中,主要损失的是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B2。实验表明,由于扩散作用,水煮的面条和饺子有50%的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少量矿物质和有助消化的辅酶会溶于汤中,因而喝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面条或饺子中损失的营养成分。

 

无论怎样,饺子汤能够帮助消化也好,不能帮助消化只是单纯的一种传说习俗也罢,看了上面的解释,能够多喝点汤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本身就是那种肠胃功能比较弱的人,比如老年人和小朋友,再或者是那些大病初愈的人,即使在过年过节十分喜庆、愉悦的时候能少吃一点就少吃一点了,即使饺子汤能够帮助消化,也是在自身消化能力还可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说随便你吃多少,只要喝一碗饺子汤就能轻松帮你搞定,这也是不科学的。

 

 

当然,也有很多说法认为饺子汤根本就不能帮助消化,所以也不要傻傻的吃太多然后依靠饺子汤来自我安慰,不管到底哪种说法更接近本身的真相,春节大吉大利的时候,还是凡事讲究一个合适、适中,开心的、健康的就是好的,如果为了开心而让自己和家人的肠胃负担额外加重,这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得不偿失的。就像喝酒一样,不能为了喝酒而喝酒,适当的吃饺子、喝饺子汤都是可行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总是听到有人说鸡内金堪比冬虫夏草,其实,二者真的没有可比性,差别很远。

     

    冬虫夏草重在止咳化痰益精气,兼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盗汗、滋补强身抗疲劳,腰膝酸痛等肾虚证的治疗。鸡内金又名化石胆,是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所以消食化积,化石通淋,止遗尿遗精的作用较强。对比二者的功效,各有优势,只有止遗精的功效相似。

     

    冬虫夏草的功效被无限夸大!这些年,针对冬虫夏草的保健品被无限开发,功效被夸大,价格虚高。特别是抗肿瘤,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研究或者临床案例可以证明,冬虫夏草可以预防或者治疗肿瘤的。

     

     

    不能随便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

     

    任何中药,都是根据偏性治病,所以如果用药不对症,不但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越吃越重。比如大家都知道冬虫夏草可以治咳嗽,但是肺炎咳嗽等咳嗽最重最急的时候,都不能用的。

     

    冬虫夏草仅针对腰膝酸痛等肾虚证的治疗,而对其他情况的腰膝酸痛无任何作用。所以,即使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拿过来就吃,要对症,而且要懂得区分症状,才能有保健效果!

     

    在消积化食方面,鸡内金确实是良药!

     

    治疗饮食过量,特别是吃多了,难受不舒服,取鸡内金9克,加炒大麦12克,水煎服。效果很明显。现代营养学也揭秘了鸡内金,确实含有胃蛋白酶、淀粉酶等物质,可以帮助消化。

     

    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选用鸡内金最合适,小火烘干研细末,每次10克,清晨空腹服用,配合跑步,以助结石的排出。

     

    遗尿:烘干研末,温开水分次送服即可。

     

    遗精:炒焦研末,分次服用,配合热黄酒半盅效果更佳。

     

     

    与鸡内金有关的补益药膳

     

    生怀山药30克,鸡内金15克,两味药打粉,早晚冲服,对于胃口不好,身体消瘦的人,效果很好,这种类型的人在中医上较脾虚纳呆。儿童也可以使用,但是用量要减少2/3,即生怀山药10克,鸡内金5克就好。

     

    鸡内金菠菜根粥,有很好的健脾养胃,补血补虚的功效,很适合贫血又有食欲不振的患者服用。若换成菠菜也不错,同时还能润肠通便,缓解便秘。

     

    鸡内金羊肉汤:温胃散寒,特别是适合有脾胃虚寒,腹中冷痛的人食用,不药不药博士自己就是属于这类人群,所以也经常会做着吃,效果挺好的。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芪就被医生们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屡建奇功,被誉为“补药之长”。其实黄芪不仅仅是补药,还是治病的良药。总体来讲,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有很多疾病,都可以用黄芪泡水喝来解决。黄芪味甘微温,味道并不难喝,所以有不少人在一些膳食中加一些黄芪,也有一些人在饮品中加入一些黄芪,以此来养生防病。那么,这黄芪究竟有些什么作用?能治些什么病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的作用,能够止汗。在鼎鼎有名的玉屏风散中,其中就用到了黄芪。一般对于出汗又分为自汗(不因劳累活动,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和盗汗(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一般来说,自汗属于阳虚,可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喝,也可加入浮小麦、麻黄根等药;盗汗属于阴虚,可用黄芪、生地、麦冬等滋阴药泡水喝。


    对于肾炎水肿来说,如果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的,有古方防己黄芪汤为代表。也就是说,由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可用黄芪、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如果由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同用。


    对于黄芪来说,补气的作用是很强的,比如补中益气汤中就有黄芪。一般对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脏器下垂,也可以用到黄芪。如果偏补气健脾,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等药同用;如果偏益气升阳而举陷,可用黄芪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如果是肺气虚证,症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壅于肺而无力咯出,可用黄芪与紫菀、款冬等药,温肺定喘,健肺益气。


    对于痈疽这种疾病,不仅人体体表会有,人体内部脏器也会有。一般来说,凡是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用黄芪有生肌收口的作用,可与金银花、皂角刺、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果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用黄芪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若痈疽久不穿头,可用黄芪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等药。

     

    如果是脏腑痈疽,如肺痈,据《圣惠方》记载,可用黄芪研为细末,煎水服用。

     

    如果是肠风泻血,可用黄芪、黄连二药,各等分,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饮下。

     

    如果是尿血沙淋,痛不可忍,可用黄芪适量,研为细末,取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用蜂蜜60克将萝卜和黄芪淹制片刻,再行炙干,以不焦为度,以盐汤送下。

     

    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吐血不止,可用用黄芪7.5克,紫背浮萍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姜蜜水送下。


    酒疸多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如果症见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可用黄芪100克,木兰5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服下,每次3-5克,每日三次。

     

    还有一种叫做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的疾病,也大多是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如果出现阴部汗出,潮湿,且瘙痒,可用绵黄芪适量,用酒炒,研为细末,以熟猪心同吃。


    在《外科精要》中记载,黄芪具有治渴补虚的作用。如果“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可用黄芪六一汤。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180克(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甘草30克(半生半炙),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用白汤点服。


    在古代方书中记载,用黄芪和陈皮可以治疗老人便秘。具体用法是,取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服用10克。服用时,用大麻子适量,研为细末,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加入白蜜一汤匙,再煎沸,与黄芪陈皮粉调和,空心服下,一般服用两次就可见效。

     

    黄芪作用广泛,但多用于虚证。如果是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之人,不宜服用黄芪,切记切记!

  • 民以食为天,我们所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会经过胃的消化进入肠道,进而转化为我们生命的养分。

     

    想要享受美味佳肴,想要拥有饕餮盛宴,一个健康的胃,自然不可或缺。

     

    作为一个拥有强大消化能力的器官,我们的胃拥有着十分坚强的抵抗力,但它并非钢铁,有时候也很脆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

     

    一旦受到的伤害超过胃的承受界限,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痛!痛!痛!

     

     

    像火烧,像针刺,要么痛得冷汗淋漓,要么胀得浑身难受,每一个经历过胃痛的人都不愿意再轻易经历这种感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时候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经常胃痛,——所以到底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我们胃痛?

     

    何物最伤胃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说“上医医未病之病”,想要预防胃病,就要清楚生活中容易伤胃的几类常见因素。

     

    第一,重口味。

    浓郁的辛辣刺激着味蕾,酸溜溜的糖醋引起口水,这些滋味虽然美妙,但是过于重口味的食物却容易导致我们的胃粘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如果食用过多,那可就不妙了。

     

    第二,饮食不规律。

    除却某些食物本身导致的伤害,如果饮食时间、饭量不规律,也很容易伤胃。

     

    有多少年轻人可以保证自己每一天都能够吃上早餐呢?

     

    有些人甚至恨不得一天吃一顿。

     

     

    不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不规律的饮食节奏,饥一顿、饱一顿,非常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胃功能受损。

     

    第三,酗酒。

    酒是穿肠药,沉醉于醉生梦死的生活,往往会对身体造成许多不利的伤害。

     

    酒精能够导致胃粘膜上起保护作用的黏液屏障变薄,甚至直接损伤我们的胃粘膜细胞,导致胃炎、胃溃疡。

     

    并且酒精能够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进一步增加对胃粘膜的损害。

     

    第四,精神。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情绪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胃肠道。

     

     

    我们常说茶饭不思、废寝忘食,当情绪高涨、压力过大,或者紧张、抑郁时,我们的胃液分泌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焦虑、劳累时,胃部自身的抵抗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损害。

     

    喝粥真的养胃吗?

     

    谈起养胃,好多人都会说,这个我熟,喝粥嘛!

     

    然而有时候,事实可能反而与大家想的相反, 长期喝粥并不能养胃,反而会损害胃的消化能力!

     

    诚然,粥是一种很好、很容易消化的食物。

     

    它不需要过多的胃部蠕动就能够进入肠道,营养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能够减少胃的运动负担,很适合手术后、或者正在生病的人群。

     

     

    如果是正在发生胃病的人们,一碗温暖、香甜的粥,也的确是一种胃痛中的饮食好选择。

     

    然而,如果长期喝粥,不但不能养胃,反而因为其持久地稀释胃液,导致胃液分泌减少,继而引起胃的消化功能减退,最终反而加重胃的负担。

     

    并且因为 粥本身属于酸性食物,长期服用,反而更容易引起反酸,因此对于健康的正常人来说,长期喝粥并不能起到养胃的效果。

     

    如何真正养胃?

     

    其实,想要养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律。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没有包治百病的食材,没有毫无副作用的捷径。

     

    保证饮食的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废寝忘食,保证营养的均衡,尽量食用新鲜的食材,不挑食,不追求过度刺激的味蕾。

     

    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养胃。

     

    当然,还有一些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食物的温度要适宜、多喝水,这些常用的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胃部健康。

     

    4月9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护胃日”,胃病在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常见,我国更是胃病高发的大国,不知道多少人曾被胃部疾病所困扰。

     

    如果不及时干预,小小的胃痛,就可以发展为胃炎、胃溃疡、胃萎缩……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

     

    从古代以来,我们就知晓胃的重要性,在如今时代更应如此,如果忽视胃部健康,引发的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分生机。”

     

    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胃口,拥有更好的健康吧!

     

  • 回到原文去看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十五。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第316条

     

    少阴病,二、三天还是不好,到了四、五天,腹痛,小便少,四肢沉重疼痛,开始腹泻,这是有水气的原因。患者也有出现咳嗽的,小便不少,但腹泻的,也有呕吐的。


    出现慢性腹泻,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体处理“饮食”的“分别失调”。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脏腑处理饮食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饮食及体内的产物分为对身体有用的“清”和无用的“浊”。这阶段若失调,比如“清”得不到补充,人就越来越虚弱,“清”,补充太过,就会出现营养过剩。这个阶段的失调多是“脾胃失调”引起的。

     

    第二阶段,是对“浊”的处理,就是把“浊”分成大便,小便两部分,若处理不当,该去膀胱的,去了大肠,也会出现腹泻,这个阶段的失调多是“小肠失调”引起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失调不会导致人越来越虚弱,因为“清”已经被吸收了。所以很多慢性腹泻的患者,精神还是不错的。

     

    理解这两个阶段,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真武汤”能治疗部分顽固的“慢性腹泻”。“真武汤”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变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治疗人体内“水湿四泛”的方子,当然水湿泛滥的程度远没有“真武汤”证严重,仅仅是“心下微满痛”及“小便不利”,还没有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肿”的程度。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用了擅于祛湿,利小便的“铁三角”:芍药,茯苓,白术。

     

     

    芍药促进肌、肉中湿气的回流;白术祛除心下饮,健脾燥湿;茯苓,可以祛除胸中之饮,也能祛除肾水,提高膀胱的气化功能。三药合用,可以导流心下,胃肠间的水饮,通过膀胱排除。

     

    真武汤保留了“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鼓舞胃气,促进胃气生成的“生姜”,以及祛湿,利小便“铁三角”,加上了能振奋、鼓舞胃、肾阳气的“炮附子”。

     

     

    “生姜,附子”,温补胃肾之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通过阳气温化水饮,这是解决慢性腹泻,肠间水停的根本之道。“芍药,茯苓,白术”则引导心下,肠间水饮随小便而出,从而让患者恢复第二阶段,对“浊”的处理能力,于是慢性腹泻自然可以慢慢痊愈。

     

    在实践中,我很少使用“理中汤”治疗慢性腹泻,理中汤中有人参,干姜,治疗虚羸,胃寒的能力是很不错的,但是它治疗“停水”的能力不如“真武汤”,因为理中汤中没有利小便铁三角,也没有附子。而且人参贵嘛,贵的药物我不喜欢用。慢性腹泻多有“停水”,有停水,应该首选真武汤。

     

    不过,学习真武汤,取其方意即可。有时患者畏寒,肢冷的情况不重,温补脾胃,我就不用附子,用山药,莲子,再加祛湿,利小便铁三角,几剂下去,患者的腹泻,便溏情况也会大为改善。有时我还喜欢寒温并用,用点蒲公英,久病必瘀,蒲公英又能消瘀,又能清肺,是“清道夫”般的角色。想想看一条水沟,如果只是将水蒸发,却不清扫,那么污垢也不会消失啊!

  • 小孩一不小心就会吃多了,出现消化不良,中医称为积食、食积。药店里五花八门治疗小儿积食的中成药,怎么选择?有何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胃)常不足”的特殊生理特点,极易为饮食积滞所伤,损伤脾胃。五脏相互联系,一脏受损,可连累其他脏器,比如,积滞化热,若犯肺可出现咳嗽;若热扰于心,可导致烦躁夜眠不安等。

     

    目前市场上用于小儿积食的中成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消食导滞剂、消食健脾剂、消痞化积剂。但使用时要注意,不可把其作为日常食品给小孩长期食用。因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大量服用或习惯性地服用,容易使儿童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停药后消化力减弱现象而影响正常发育。

     

     

    消食导滞剂

     

    该类中成药主要以消食行气的中药组成,比如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陈皮等,具有消食、行气、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单纯性积食,且尚未出现明显的脾胃虚弱症状,症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市场上此类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等。

     

    消食健脾剂

     

    该类中成药常在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等消食药的基础上加以人参(党参、太子参)、茯苓、黄芪、薏苡仁、山药、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利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积食,症见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神困倦、体弱无力、面黄肌瘦。市场上该类中成药包括健胃消食片、小儿健脾丸、参苓健脾丸等。

     

     

    消痞化积剂

     

    该类中成药由消食药、泻下药、清热药、行气药以及少量的破血消瘕药组成,其中泻下药如大黄、牵牛子、巴豆霜等;清热药如黄连、黄芩、连翘等;行气药如陈皮、香附、枳实、槟榔等;破血消癃药如三棱、莪术、鳖甲等。该类成药具有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化积除疳的功效,适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及小儿疳证,症见不思饮食、烦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面黄肌瘦。

     

    市场上此类中成药包括枳实导滞丸、化积口服液等。消痞化积的中成药不宜久用,中病即止,当体内积滞消除应换用其他消食健脾之品,以恢复脾胃功能。

  • 凤仙花,想必大家听到这个名字恐怕基本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吧?但是我说起他的花名:指甲花 恐怕贵州人山里人一定不会陌生的吧!没错!今天,黄医师我要讲的就是这个指甲花的养生秘方!

     

     

    花色丰富,有红色,白色,蓝色或紫色,若将它的花瓣捣碎,能制成色彩缤纷的天然指甲油,很受小女孩的喜爱。所以某些男同胞们还拿这种鲜花来跟女孩表白呢!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的家乡贵州,指甲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还是一味很重要的养生草药。

     

    《贵州草药》中记载了它的性味功效:性平,味甘,能清热解毒,祛淤通络。

     

    它的花瓣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捣烂后用来包患处,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痛,若是用指甲花杆50克至150克来煨水洗患处,效力更强。用花瓣来熬水煎服,则可以治疗慢性咽炎和百日咳。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个药还能够治疗女子的难言之病痛经,取指甲花,月季花各等分,熬水服之,能让患者的疼痛顿减。

     

    由于在古代,贵州是蛮荒瘴疬之地,指甲花这种草药这种能解毒镇痛的药物对于贵州山民而言太珍贵,所以他们将指甲花秘制成一种养生食材,使得它既能长期保存,又可方便服用。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这种鲜美食材的制作方法,请大家一定要细看哦,其间有要诀:

     

    在夏天的第二个月,采下整株指甲花洗净,晾干,切成段装坛,装坛容量占坛子的3/ 4。坛子上部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然后在面上撒少量的食用碱,炒焦的小麦,切记不要放盐。

     

     

     

    密闭坛子任其溶解,食用碱的作用是使其加速溶解,小麦的作用是产生香味色泽偏黄。在发酵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多次的冒坛,也即是菜料涌出坛口。要用干净的竹棍使劲搅动使其气体释放回落。经过几次冒坛的过程,逐渐趋于平静。再过一段时间酝酿,就告功成。

     

    待这种食材制作好后,舀一瓢出坛,会闻及一种清新的臭味,这其实是花香太过浓郁的缘故,你大可放心。目前在贵州仅有独山县的老艺人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制作出的食材叫“臭酸”,味闻起来虽臭,但是食起来鲜美之极。其食用方法是,舀一小碗臭酸,配一小锅荤菜,豆腐,豆芽,青菜同煮便成。臭酸煮肥肠是独山县的火锅臻品,有开胃祛淤,解毒镇痛的养生效果,品之能让人食欲大开。

  • 今日,一位55岁女性患者因头晕就诊。自述近一年来,常自觉头晕头闷,且血压高于140/90mmHg。晨起口苦口干,大便黏腻不畅,一天2-3次,小便黄,纳眠可,苔黄腻,脉弦。开5剂祛痰热的中药汤剂。六天后复诊,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舌苔仍黄腻。细问患者的饮食习惯,一日两餐,以素食为主,不喜辛辣。喜锻炼身体,每日两次外出,或散步或广场舞。

     

     

    我对患者的痰热症状大惑不解,饮食清淡,锻炼规律,怎么会有这样的症状呢?又问患者有没有吃什么营养品?患者突然大悟,说儿女见她饮食很清淡,为了补养身体,遂购买海参,让患者每日吃一条。

     

    原来是这样,我嘱咐患者停食海参,继续原方服用5剂。又一周后三诊,患者诉服药两天后不再有头晕症状,血压恢复正常,每天测量3-4次,都在130/80mmHg左右。大便顺畅,一天1-2次,小便正常。苔白脉稍弦。患者很满意治疗结果,但对于不能食用海参却不理解。“海参不是滋补身体的好食材吗?”

     

    确实,海参被誉为“海中人参”,居海八珍之首。《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现代研究表明,海参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缓解高尿酸血症;增强人体运动耐力和抗疲劳能力;降脂减肥;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海参的精囊提取物还可对损伤的生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等等。

     

     

    但是,补养佳品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服用滋补品也同样需要根据个体体质选择。上述病例,患者本身属痰湿体质,进食大量的海参之后,体内形成痰热,所以出现头晕头闷,血压升高等症状。其实,体虚之人服用补品是为补养;体质不虚的人则“以通为补”,如果误食大量补品,因其滋腻反而会引起不适。

     

    食用大量海参引起身体不适的例子还有一个。一位70岁的阿姨,因老伴去世到女儿家小住。女儿为了补养阿姨的身体,每周均会做海参为主材料的膳食,阿姨每次都会食用3-5条。半年以后,体检时发现阿姨的白细胞异常升高。到各大医院检查均未果。在分析了患者的饮食起居后,各位专家一致认为,白细胞升高可能和大量食用海参有关。

     

    所以,再好的补养品也不能盲目大量、长期食用,适合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患感冒、咳嗽、气喘、急性肠炎、菌痢及大便溏薄等人群,也不适宜食用海参。

  •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骤降,很多朋友喜欢在饭前或者饭后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汤,入口的一瞬间都觉得可能没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吧?不过关于汤的问题,很多朋友都不是很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区,那么就一定要好好看这篇文章了。

     

    首先那种汤的营养价值最高呢?

    从我们最常喝的鸡汤、鱼汤、骨头汤来看。在营养学上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在重量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食材去熬汤,熬出来的汤不能吃的东西越少,那么这锅汤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以此来看,这三类汤中鱼汤营养价值最高,其次就是鸡汤,骨头汤相对来说营养价值稍低。

     

    无论是什么汤,在经过很长时间的熬煮以后,食材本身含带的一些维生素、脂肪、蛋白质及少量的无机盐等都会被熬出并且溶于汤中。如果常喝熬煮时间过久的汤的话。会提高人得高尿酸的几率,也会是痛风病人的病情加重。

     

    所以说,从很多角度来看,其实喝汤的弊大于利。

    关于汤大家可能都有几个被误导的地方。

    1. 都觉得喝骨汤可以补钙

     

    经过很多实验表明,骨汤中所含的钙元素并不多,大骨头中的钙并不能因熬煮溢出,也不会溶于汤中,因为大骨头中含有的钙元素并不是游离钙,并不能很好的被人体吸收。如果参考文献中所说的人体一天需要摄入的钙元素量,那你可能要喝掉几十升的骨汤才可能补上。如果你喝骨汤是因为想补钙的话,那不如去喝一袋热牛奶来的实在。

     

    2. 都说汤要趁热喝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里,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快吃吧快喝吧,要不一会该凉了的话,这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习惯,细嚼慢咽不就可以使肠胃更好地吸收食物,也可以很快带来饱腹感,减少你的食欲。况且常喝温度过高的汤的话,对你的食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挽回的,会使你得食道相关疾病的风险大幅上升。

     

    3. 汤越浓说明营养价值越高?

     

    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的误区,很多朋友评判汤的好坏的时候,都是从汤汁的浓度来说的,觉得越浓的汤营养价值越好。可事实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各种食材中能溶于汤中的营养元素并不多,你看上去很有营养的浓白的汤中,其实更多得都是食材中的脂肪,经过熬煮,食材中的脂肪乳化,就成了你看到的白色浓稠的汤汁。

     

     

    浓稠的汤汁是好喝,尤其是天冷时来一碗,但千万不能多喝,不然会增加高血压及痛风的风险。

  • 早饭不吃,晚上大吃一顿,以零食代替正餐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日常。长此以往,“十胃九病”让“胃”变得更加艰难…提到“养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粥,小粥,馒头,山药,猪肚,牛奶…于是问题出现了:这食品真的可以「养胃」吗?究竟还有「养胃食品」吗?

     

    对胃病患者,由于胃的功能受损,为了减轻胃的负担,医生常常会推荐一些好的消化的食物作为辅助治疗。但如果胃功能正常的人把好消化的食物误以为是“养胃食物”,把它们当作“神药”,一日三餐只吃这些食物,最终会给自己的胃带来严重的后果。

     

    白粥,小米粥,面条:不要经常吃。

     

    不管是白粥还是小米粥,它的蛋白含量都很低,几乎没有脂肪,又处于流食状态,消化迅速,不会给胃带来负担。因此,许多人在胃部不适时喝点稀饭就会感到舒畅。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能长期的以粥为主,当胃不舒服的时候,喝粥可以养活自己,当胃没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不可以长期以粥为主食。胃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长时间一直吃特别好消化的粥、软饭,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

     

    如果不觉得胃不舒服,建议多吃些糙米、燕麦等纤维素较高、消化速度较慢的杂粮做杂粮饭,或者混合主食,促进胃机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面包,馒头,各种饼干:小心反酸

     

    馒头和面包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的成分转化为糖,能去除植酸干扰营养消化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有利于消化。

     

    但馒头和面包吃多了胃里的淀粉含量会出现胃胀或者是胃酸,我们买的面包大多是高糖、高盐、高油的,吃多了胃疼,体重也会下降。

     

    现在的很多饼干都打着养胃的称号,其实,它的油脂太多达不到养胃的功效,还是少吃为好。

     

     

    养胃茶:可能对胃部更有害。

     

    “养胃茶”现在是很流行的。其实,其实根本就没有养胃的茶。由于茶中都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对胃有刺激作用。红茶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大大降低,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伤胃也很好。

     

    牛奶:促进胃酸分泌。

     

    许多人在胃不舒服时,喝杯热牛奶可以缓解疼痛。现在的很多人认为,牛奶能够缓解胃酸,对胃形成一定的保护,但医生会告诉你,牛奶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强于对中和胃酸的抑制作用。患有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的胃病,不要选牛奶。

  • 初秋,是一个很容易引发流感的季节,这个时候适当的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流感、感冒的问题。优质的高蛋白食物对于身体提高免疫力非常有帮助,可以起到预防流感、感冒的作用。可以选择一些海鲜类食物如牡蛎、虾、肉类是非常优质的动物蛋白。菌类食物如蘑菇类食物是植物优质蛋白的食材,当然一些含有特殊挥发油的食材也有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比如葱、姜、蒜,将这些食材合理的搭配到饮食中就是很好的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和感冒,你要不要试试 ?

     

     

     

    鱿鱼香菇汤

     

    原料:水发鱿鱼、水发香菇、虾仁、肉末、冬笋片

     

    制法:将水发鱿鱼切成 3 厘米长的斜方块,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捞起沥干。香菇去蒂洗净切片。锅内加入油烧热,加入葱末、肉末、冬笋片、香菇片加入煸炒,注入清水,然后加入浸泡的虾仁及料酒、精盐、白糖,煮开后,放入鱿鱼片,片刻后加入水淀粉勾芡,加入味精、胡椒粉,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鱿鱼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钙、锌、碘;虾仁是高蛋白零脂肪的食材,两者搭配提高了动物优质蛋白,香菇这种菌类食材是高蛋白的植物食材,含有的粘多糖可以提高身体综合素质;优质的动物蛋白加上优质的植物蛋白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和感冒。以上食材具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帮助缓解春季干燥。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腿肉 500 克、生姜 20 克、当归 5 克

     

    制法:将生姜切成薄片待用,羊腿肉切成厚片,用开水焯一下,去掉腥气,再依次加入羊腿肉、当归、生姜放入砂锅中加水煲,大约 1 小时后汤成奶白色,加盐、味精、鸡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羊腿肉是丰富的高蛋白食材,生姜中含有的挥发油可以提高食欲,当归的水溶液中含有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活性,可以很好的抗衰老,增强身体免疫力,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很强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预防春季疾病必备的食疗方。

     

     

     

    甜蒜玉米粥

     

    原料:玉米粒、大蒜、糖醋适量

     

    制法:将大蒜瓣剥去外皮,放入碗中浸渍 1 日;玉米粒泡软加入锅中熬煮软烂,加入适当的食用碱。放入腌好的蒜瓣,再次煮开即成。

     

    功效:玉米中含有复合尼克酸,需要用食用碱可以变成尼克酸帮助身体吸收,尼克酸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可以帮助身体提高抵抗力,抵抗流感病毒,甜蒜玉米甜粥是很好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粥品,可以在早餐试试。

     

    牡蛎猪肉粥

     

    原料:鲜牡蛎、糯米、瘦猪肉、料酒、精盐、油、大蒜末、葱末、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将牡蛎用清水洗净;猪肉洗净切丝;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熬煮成粥,煮至糯米开花时,加入牡蛎肉、瘦猪肉、料酒、精盐,适量油,继续熬煮至米软烂,肉熟时加入大蒜末、葱末、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牡蛎含有丰富的锌,有助于提高抵抗力,糯米温中暖胃,滋补脾胃,瘦猪肉含有优质的高蛋白,牡蛎猪肉粥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粥品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水分,缓解身体因为春节缺水造成的不适症状。

     

    黄花鱼丸汤

     

    原料黄花鱼肉(小)、猪肉馅、茼蒿、鸡蛋、葱、蒜,茼蒿

     

    制法:将黄花鱼肉和猪肉馅加入鸡蛋调成丸子,再调入葱、蒜,锅开依次做成丸子即成,锅开后加入茼蒿

    功效:黄花鱼属于高蛋白食材,加入猪肉馅强强联合蛋白质更高;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蒜的加入可以有效帮助身体杀菌;茼蒿含有丰富的 B 族维生素,可以帮助身体增强抵抗力帮助预防春季流感、感冒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以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