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是真的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是真的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吧?一天吃一个苹果真的会不生病吗?其实,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苹果确实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那究竟吃苹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如果我们能坚持一天吃一个苹果,是不是就不会有疾病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关于吃苹果的事儿。

 

苹果含有很多种维生素以及酸性物质,除了维生素和酸性物质以外,苹果还含有抗氧化剂。苹果里面含有钙的成为也比一般水果丰富,而且苹果里面含有的苹果酸还可以代谢热量,能够防止我们的下半身肥胖。

 

苹果的好处不仅仅是这样子喔,它还含有可溶性纤维果胶,这种成为可以让我们解决便秘的问题。并且,吃苹果还可以预防血糖的骤升骤降,哈哈,是不是想马上吃上一个苹果呢?

 

 

刚刚说到的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来自一本书,我们转化成民间的传闻就成了一天吃一个苹果就不会生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苹果虽然很好,可以防止癌症,可以增强记忆力,可以通便,止泻,排毒,明目等等,有着很多非常好的功效,但是并不是只要坚持吃苹果就不会患病。

 

吃苹果确实是健康的一个助缘,但只是其中的一个健康助缘,健康的助缘有很多,就像不吸烟,不喝酒,生活规律,多运动等等这些也都是健康的助缘,我们不可以片面地听到这么一句话就把它当真理。

 

苹果确实可以辅助我们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比如说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消化不良,肠炎,肝炎,贫血,眩晕,糖尿病,小儿咳嗽,呕吐等等疾病。但并不是吃苹果就能治疗这些疾病,大家不要误会。而是,我们可以以苹果为配方,配合其他食材一起制作出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食疗方案。

 

下面我们一一细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感冒:感冒可以使用苹果作为配方制作苹果葡萄汁,芦荟苹果汁。

 

二、慢性支气管炎:我们可以使用苹果作为配方,制作苹果杏仁乳、蜂蜜炖苹果、苹果雪梨陈皮羹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三、肺炎:我们可以以苹果为配方制作:梨子苹果布丁、蜜汁山药。

 

 

四、消化不良:鸡蛋瓤苹果、草莓苹果汁。

 

五、慢性肠炎:苹果山药糊、苹果山楂糊。

 

六、贫血:混合果汁、萝卜叶苹果汁、紫苏果苹果汁、葡萄叶苹果汁。

 

七、小儿咳嗽:蜂蜜果糊。

 

八、小儿呕吐:胡萝卜苹果泥。

 

对于疾病的不同症状,有着不同的配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当然,在疾病发生的初期我们是可以使用以上的方法进行食疗,或者在还没有发生症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作为日常预防。但是,当我们食用以后发生并没有对身体带来太多的改善,这时我们应当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个人建议在食疗的同时,最好配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这样对于身体的康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不管是吃苹果,还是希望能用苹果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我们都要全面了解清楚以后再和其他食物进行配合食用,才能达到适合自己的效果。如果你每天吃苹果,但是还会患有疾病,其实不是苹果的问题,而是我们吃苹果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食用苹果的方法没有问题,如果平常我们没有锻炼,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会有患病的可能性,所以,在了解了苹果防治疾病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保证自己的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这才能大大地减少自己患病的可能性,保持健康的身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人们对于苦瓜的感情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有人爱它的清脆爽口,有人觉得它苦得难以下咽。苦瓜在民间曾长期被当做一种药材,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苦瓜功效的说法。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苦瓜能降血糖,市面上也能看到一些宣称可以“辅助降血糖”的苦瓜胶囊。那到底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

     

    苦瓜被认为具有潜在降血糖效果主要是因为苦瓜提取物中的两种活性成分——苦瓜素(charantin,也叫苦瓜甙)和多肽P(Polypeptide-P)。关于苦瓜素,动物实验的证据较为充分。研究者们曾在小鼠中对比了苦瓜素和常见降血糖药——甲糖宁的降血糖效果 [1]。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苦瓜素的降血糖效果甚至超越甲糖宁。这项结果在当时震惊整个学术圈——如果苦瓜素真能代替一般的降血糖药,这将是一项革命行的突破。可惜,后来并没有临床试验对苦瓜素的效果进行单独验证。

     

     

    对部分人来说,苦瓜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另一种活性成分多肽P和人体胰岛素有这十分相似的结构[2],多肽P甚至能模拟许胰岛素的许多反应机制[3]。正因为如此,研究者们认为多肽P也许可以帮助胰岛素分泌不足的1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1977年,印度研究者对多肽P的功效进行了临床试验[4]。实验中,研究者根据9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轻重,分别给他们皮下注射了1.8克到7.5克的多肽P。在注射后的30分钟到1小时内,被试的血糖开始有所下降,并在6小时后下降到最低值。由于此实验设计漏洞百出,实验对象数量过少,实验数据没有进行统计分析,再加上70年代的印度科研条件过于落后,学界普遍认为此结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而在2007年,唯一一个高质量的有关苦瓜降血糖的临床研究在菲律宾总医院顺利完成[5]。该研究中采用了随机、双盲法,并设置了安慰剂对照组,研究对象是40名成年糖尿病患者。被试需要在每次用餐后,服下含1克苦瓜提取物的胶囊。结果发现,在坚持服用3个月后,被试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这一指标常作为一段时间内,平均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参考标准)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别。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多肽P在苦瓜中的含量微乎其微,目前很难对其准确定量。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显示,苦瓜中的多肽P含量会受到苦瓜的丰收时间的影响,对于9、10月间收获的苦瓜,多肽P无法被检测到[6]。因此仅凭稀少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单吃苦瓜也很难达到明显降低血糖的效果。

     

    目前,关于苦瓜对于降低血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没有定论。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类似的说法保持谨慎,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和控制血糖,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 苹果作为我们家庭常备水果之一,无疑是因为它是最适合我们一个大家庭食用的水果。苹果的营养成分也及其丰盛,它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苹果酸等元素。有着“水果之王”的美称,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也会选择苹果来做为代餐,那是因为苹果中有着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苹果酸更有着代谢热量的作用,可以防止下身肥胖。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吃苹果是要选择时间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苹果中的营养。

      


    小编记得有一阵子,有人说。苹果在早上或者中午吃是最好的,在晚上吃对身体不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苹果中含有着丰富营养成分,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吃,都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大家不用担心晚上食用苹果会对身体带来不好的。虽然苹果什么时候吃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在更好的时间段吃,还是会让苹果发挥出它最大效果。在饭后半小时吃苹果,有利于帮助我们促进肠道蠕动,消化,更好的吸收营养成分。

      
    有些人经常喜欢用苹果代替早餐,午餐来实现减肥的目的,所然这样做是能起到减肥的作用的,但是把早餐用苹果来代替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早餐是我们最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经过一晚上的消化吸收,我们身体正处于一个急需补充营养的时候,这时候只吃苹果的话,营养成分不达标,更何况这时候我们的胃部处于一个空当时期,再吃含水量较多的水果,就会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

      
    如果想要通过苹果减肥的话,可以在早餐后半小时在吃水果,这样能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除体内垃圾。苹果是一种含脂肪量少,热量又低的水果,如果想减肥的话,可以在下午饿的时候吃一个苹果,这样即可增加饱腹感,又能补充能量,还能减少晚餐时候的食量。此外苹果除了能起到减肥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胆固醇,预防疾病出现的概率,改善肺部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我们也经常听过连续几天只吃苹果,进行苹果代餐减肥法。这种减肥方法虽然能让人短时间内减掉重量,但是也很容易造成反弹现象,同时也会有损肠道消化功能。建议不要经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进入睡眠状态前,最好不要进食任何东西,这样会造成肠道的负担。

  • 我有个朋友,一天到晚的善存不离手,总觉得自己缺这个缺那个。不但如此,这位朋友还特别的孝顺,给自己上了年纪的父母也买了一堆。善存近30种成分的配比组成,每一种分量都足足的,着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蔬菜、水果的比例摄入比例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这样的后果就是极容易出现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等。众所周知,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非常重要,是必需的,缺乏势必造成代谢障碍,引起疾病。其实不止善存,同类的产品有很多,那么什么人可以长期吃?会不会有副作用呢?

     

     

    缺啥补啥最可靠

     

    特殊人群,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增大,饮食可能无法满足的时候,就必需额外补充。比如孕妇,叶酸一般建议额外补充,如果觉得饮食不够合理,每天一粒善存,也是可以的。对于中老年朋友,钙磷要适当补充,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单一营养素补充就可以了。有的朋友就是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希望通过营养素补充剂来进行补充。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补充。但要强调的是,营养素补充剂只是补充作用,绝不能替代正常饮食。

     

    能不能长期吃?有没有副作用?

     

    先举个例子,善存中含有5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而正常健康人一天摄入2000~3000国际单位VA就完全能满足需求了。当然,这个剂量,每天一粒,也是没有问题的,离中毒剂量还很远。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维生素A等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过量代谢不掉的话,容易在身体内累积,长久这么大量的摄入,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健康成人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例如,本身血钙含量高的人群,还再额外吃复合维生素,摄入大量的钙,很可能会引发结石、便秘、高钙血症等问题。如果在正常饮食的同时,还要额外补充,实际上也增加了肝肾的负担,这种影响短时间是根本不法估算出来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说单纯从营养素本身来讲,健康成人长期吃,可能也没有大问题,花钱买乐意也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原材料,有些杂质是根本不检验的,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缬沙坦检出致癌物质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敢说有没有重金属超标,不敢说有没有容易在体内累积后引起慢性中毒的,也不敢说添加的防腐剂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不药博士认为,如非身体所需,不能随便长期吃这些可有可无的药或保健品。对于药物而言,永远都是获益大于风险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或者长期使用。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类风湿因子,缩写RF。当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时,RF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RF可与1gG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体,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类风湿因子检测有什么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查目的:RF试验常用于关节炎的诊断,约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试验皆呈阳性,但有许多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也会呈现阳性。

     

    什么情况下,需要查类风湿因子?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建议,如果符合以下4项或超过4项条件,就可做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要尽快就医。

     

    1. 晨起关节僵硬,而且僵硬不适的感觉超过1h.

     

    2. 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炎症,且持续6周以上。

     

    3. 手指关节发炎,且持续6周以上。

     

    4. 对称性关节发炎,且持续6周以上。

     

     

    5. 在身体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结节(为类风湿结节,发生在皮下,因炎症作用而变硬的变性纤维组织,不痛,如豌豆般大小,特别容易出现在肘部、脚趾)。

     

    6. 血清“类风湿因子”(一种自身抗体)呈阳性反应。

     

    7. 关节X线摄片检查有病变。

     

    什么情况下类风湿因子阳性?

     

    75%~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到患者。要不是因此可能成阳性。其他疾病,比如风湿热、肺结核、感染性疾病、类肉瘤病、恶性肿瘤患者也会呈阳性。除此之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干燥综合征、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病患者类风湿因子也可阳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遵医嘱按时服药,以减少关节畸形。

     

    2.康复治疗可减轻疼痛及关节变形。

     

    3.  少食冰冷或刺激食物。寒冷季节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

     

    4.  疼痛时可以尝试热水浴,减轻疼痛。行走时要小心避免摔倒。

     

     

    5.  切勿任意进行推拿、按摩、拔罐等传统疗法。

     

    6.  除类风湿关节炎外,约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也呈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细胞会攻击泪腺和唾液腺造成干眼症和口干。干燥综合征也会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合并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7. 硬皮症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的特点为纤维化,可影响皮肤(硬皮)、食管(吞咽困难)、血管(手指遇冷血管会收缩,导致发绀)和内脏(如肾脏)。

  • 作者 | 德州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侯艳娇 

     

    天气越来越冷,水果价格逐渐上涨,要不买点维生素C替代下?

     

    别!别!别!

     

    维生素C片与水果蔬菜有何区别?是否可以替代?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的人有疑问,是不是可以多服用些维生素C片剂,不吃或少吃蔬菜、水果?

     

    事实上,服用维生素C片和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片是不一样的。

     

     

    蔬菜和水果那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不仅单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含有大量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物质,人体更容易吸收。而单纯的维生素C片是人工合成的产物,成分较单一,不能完全匹配人体的要求是没有这个效果的。

     

    另外,蔬菜还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它本身虽没有很大的营养价值,但能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胃肠蠕动,起到通便清洁肠道、防止便秘的作用。

        

    那维生素C片就没有服用的必要了?

     

    所以,维生素C片不能替代蔬菜水果想要了解这些,先得从维生素C是什么开始谈!

     

    一直以来,大家对维生素C是什么?维生素C对于人体的作用有哪些?

     

    维生素 C的印象都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其实维生素C, 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水溶性维生素, 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是维生素家族中,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

     

    这也难怪大家对维生素C的认知度高,它不仅需求量大,作用也很多。

     

    维生素C在人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维生索C可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寒冷的耐受力, 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 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 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3. 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人体轻度缺乏维生素C时,早期症状表现为感觉疲劳、 牙龈出血等,严重缺乏维生素C时,则可导致坏血病。保证膳食中维生素C 的足量供应,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由于维生素C 具有抗坏血病的功效,它还有个别名叫“抗坏血酸”。

     

    4. 具有抗肿瘤作用

     

    亚硝基化合物是重要的致癌物质。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阻断亚硝基化,抑制亚硝基的形成。同时维生素 C 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毒作用加快肿瘤细胞死亡。

     

    5. 有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功能

     

    维生索C促进钙在骨骼和牙齿中的沉积,同时还能够促进骨骼矿物质的代谢,有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功能。

     

    6.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维生素 C 可以改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组分比例,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7. 具有抗衰老作用

     

    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是人体衰老的重要诱因。维生素 C 可抑制人体内自由基、 过氧化脂质的形成,维生素 C 可以保护角质细胞形成细胞免受紫外线的辐射,具有光保护作用。

     

    还可以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增强胶原合成来美白面部皮肤,延缓衰老。

     

    维生素C片与水果蔬菜有何区别?是否可以替代?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的人有疑问,是不是可以多服用些维生素C片剂,不吃或少吃蔬菜、水果?

     

    事实上,服用维生素C片和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片是不一样的。 

     

    蔬菜和水果不仅单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含有人体是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而单纯的维生素C片是没有这个效果的。 另外,蔬菜还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它本身虽没有很大的营养价值,但能促进食物消化, 刺激胃肠蠕动,起到通便清洁肠道、防止便秘的作用。 

     

    所以,维生素C片不能替代蔬菜水果。

     

    我们对维生素C还有哪些误解?

     

    1.  水果越酸,维生素C含量就越高。

     

    维生素C具有酸味。但不是水果吃起来越酸,维生素C含量就越高。水果吃起来酸酸的,跟水果中含有的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糖酸比有关。很多人都觉得柠檬维生素C含量很高,鲜枣吃起来不酸维生素C含量少。事实上,相同重量的鲜枣的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10倍多。

     

    2. 维生素 C补充越多越好。科学补充,适量即可。吃多了会有得草酸性结石的风险。

     

    3. 维生素C泡腾片需要用热开水冲泡。很多人习惯倒杯热水,直接放入维C泡腾片。实际上,虽然泡腾片制剂稳定性很好,但维生素C在高温热水里,还是会有一定损耗的。因此,最佳方法是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冲泡。

     

     

    4.维生素C的只存在于柑橘类的水果。事实上不仅柑橘类的水果。其他的像西兰花、甜椒、猕猴桃等含量都非常丰富。这些含量都要高于柑橘类的水果。

     

    对于身体里需要的维生素C,我们是否需要补充?怎么补充? 如何正确摄入维生素?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外界摄取维生素 C,维持体内维生素 C 的平衡。补充维生素可以通过食物、药物等方法摄入。

     

    1.  维生素C在水果蔬菜里含量较多

     

    我们可以通过摄入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C。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每100g以下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是:鲜枣(243毫克)、猕猴桃(62毫克)、草莓(47毫克)、木瓜(43毫克)、桂圆(43毫克)、荔枝(41毫克)、橙子(33毫克)、柑橘(28毫克)、  柚子(23毫克)、柠檬(22毫克)等。大家生活中可以多摄入上述水果。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 C含量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越多越好。过多摄入蔬菜水果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引起营养摄入不均衡。

     

    2.  如果通过摄入维生素C片补充维生素C,要注意用量

     

    对一个健康人来说, 每日维生素 C的需要量约为50~150毫克。

     

    服用维生素 C泡腾片时,不要用高温热水冲泡,最好是40度左右的温水。同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也会损耗维C,现泡现喝,不要放太久。

     

    不要用茶水或饮料冲泡腾片,茶水中含有的茶碱等成分,会与维C或崩解剂起化学反应。饮料中苯甲酸钠,也会与维C起反应而产生有害物质苯。

     

    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C泡腾片,长期口服大剂量维C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等症状。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肾结石、血栓。每日用量超过5克时,还容易有溶血、高钙血症风险。对于维生素 C明显缺乏的人,服用维生素 C片时,要做注意安全用量,不要过量服用。

     

    3.健康人合理饮食

     

    除了维生素 C严重缺乏的病人外,健康人只要合理膳食, 即能满足人体每天对维生素 C的需要

     

    只有科学摄入蔬菜水果,科学摄入维生素 C片,才能既让维生素 C 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李锡岩.维生素C片不能替代蔬菜水果[J].家庭医学,2005(06):29.
    [2]曾翔云.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与膳食保障[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04):52-54.
    [3]苏桂棋,黄和林,蒋娜,刘茜茜,何云骅,余想远,陶毅明.维生素C的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8):120-121+125.
    [4]李明媚.维生素C,维持人体健康的多面手[J].江苏卫生保健,2020(08):50.
  • 半夜时分,急诊诊室中,妈妈抱着孩子风风火火地来就医求助

    一问情况,原来是没有按照医嘱用药

    孩子吃完药后半夜又哭又闹

    可真是吓坏了妈妈

     

    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按医嘱用药、乱吃药、吃错药、误食药后影响健康的案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吃药"的事。

     

    每次大家拿到琳琅满目的药物时,总会被五颜六色的包装和说明书搞糊涂,出现吃错药的情况,同时也有不良服药习惯导致药品失效、不良药物反应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药品附带的说明书是药品情况说明的重要根据,不但是医师、药师、护师给患者选择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也是患者服药时的参考指南。

     

    药品说明书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安全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载体。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内容包括:

     

    药品名称、结构式及药物成分的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有效期贮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多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服药时,首先一定要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服药,用药量与用药频率、禁忌、不良反应等一定要熟知,不然很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比如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不少人就觉得那就跟着一日三餐服用就行了,其实一日三次≠一日三餐,而正确的做法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使得药物发挥最大效用。

     

    并且,如果药物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注明饭前饭后用药时,一般可放在饭后吃。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以选择饭后半小时吃一次,再隔半个小时吃一次,以此类推。间隔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后产生药理反应。

     

    避免服药坏习惯

     

    很多人在用药时有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影响药物效果,严重者可能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服药不用水

     

    有时很多人在吃药时不喝水,反而选择牛奶、果汁、茶、咖啡等饮品送药。

     

    尤其是当给家里的小孩子吃药时,由于药物太苦,小孩子往往会抗拒。家长们竭尽全力才哄着孩子用甜甜的饮料把药吃下去,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研究发现有50多种药物都会与牛奶、果汁等饮料发生反应

     

    例如小孩子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老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还有居家常用的消炎药红霉素、黄连素、碱性药物小苏打等等。

     

    发生反应后药物的分子结构会被破坏,药效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副作用 [1]

     

    同样,茶叶中的各种茶多酚、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也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产生不良反应 [2]

     

    因此在吃药时,应尽量用温水或常温水送服药物,不要用上述饮品送服!

     

    擅自调整服药量、盲目联合用药

     

    也有很多人在吃药时会单纯地想让病早点好起来,于是擅自更改服药量。

     

    例如说明书中明明要求的是一天3次,一次1颗,但有人偏偏自行改为一天5次,一次2颗,孰不知这可犯了吃药的大忌。

     

    药物进入身体后会由胃肠道吸收入血,由血液将药物成分运往全身抵达病灶处发挥药物疗效,而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称为血药浓度。

     

    通俗来讲,血药浓度可以分为治疗浓度、副作用浓度。即在某一适宜范围内药物可起到治疗作用,然而超出这个范围后便发生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

     

     

    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服药频率、剂量是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而定制的,即根据我们肾脏、肝脏的排泄能力而计算出来的 [3]

     

    按照说明书的规定用药,能让药物在摄入-排出之间保持平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治疗浓度

     

    如果我们擅自更改服药剂量、频率,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不断增高,超出了肾脏、肝脏的分解代谢和排出速度

     

    血药浓度就会超过治疗浓度,进入副作用浓度,药效得不到保证不说,还会对身体带来毒性作用,也给肾脏和肝脏的分解、排泄带来沉重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人自行选用药效相近的药物联合用药,这和擅自加大服药剂量是一个道理,最终会损伤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反应。

     

    不过,也有人考虑到药物有如此不良反应,因此在症状稍微减退后就快速停止服药,这也是不对的。

     

    我们要遵从医生医嘱、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服药周期来吃药,让身体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区间内并保持一定治疗周期,这样才能根治疾病,避免复发。

     

    儿童用药误区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吃药时,会经验性地选择自己曾经使用过并觉得效果不错的药物推荐给孩子服用,孰不知这样也进入了服药误区。

     

     

    前文提到药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和排出主要依赖肾脏和肝脏的功能。

     

    然而儿童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并没有成人强大,因此同样的药物剂量对成人来说是治疗浓度,在儿童体内就可能成为了副作用浓度。

     

    并且有些药物压根就不适合给儿童服用,会对儿童尚未生长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器官带来影响。例如,常见的止咳药大都含有可待因成分(麻醉类药物主要成分)。

     

    这类药物对成人来说尚且具有一定成瘾性,儿童服用更是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甚至上瘾,并且影响儿童视力、听力系统成熟。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都禁止使用此类药物 [4]

     

    同样,含有异丙嗪(抗组胺药)的药物也禁用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需严格禁止 [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人常用的药物儿童都是不可使用的。

     

    • 如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等沙星类药品可能会抑制软骨发育,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使儿童牙齿染黄,故8岁以下儿童禁服。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有肾脏毒性和耳毒性,使用不当会引起耳聋,留下终生遗憾。
    •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造成儿童生长迟缓,影响身高。

     

    并且,对于儿童用药时应遵循"简而精"的原则。即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选择药效好、副作用小的单一用药方法,切忌为了追求疗效擅自增加服药剂量、用药种类,最终酿成悲剧。

     

     

    其实不只是儿童,就算成人在生病后也应该及时就医,在公立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用药,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延误治疗时机还损伤身体。

     

    若想了解更多用药、服药的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愿和大家一起学习药物知识,一起强健体魄,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 五类药物不能与牛奶同食[J].致富天地,2021(03):74.
    [2] 汪艳萍,侯加加,马惠兰.浅谈茶叶与药物的相互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6(06):39-40.
    [3] 蔡士铭,李月红.慢性肾脏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药物代谢[J].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89-790.
    [4] 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17.
    [5] 澳大利亚禁止2岁以下儿童使用第一代口服镇静抗组胺药[J].中国医药导刊,2018,20(05):264.
  • 最近,很多鲜榨果汁成了健康新宠,不论是注重养生的年轻女性还是可爱的小朋友,甚至是一些中老年朋友,口渴的时候都愿意选择一杯鲜榨果汁,然而鲜榨果汁真的健康吗?

     

    鲜榨果汁糖分过高,并不算是健康饮品

    不可否认鲜榨果汁的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颜色高,口感也是非常不错的,然而它并不能算是健康饮品,为什么?因为鲜榨果汁大多数是去掉了水果中的渣子,为了更好的口感,然而这些果渣是水果中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它们的存在可以很好让水果中的糖分不是那么的高,或者说它们可以延缓水果中糖分在身体的吸收,而大多数的鲜榨果汁为了让果汁口感更好大多数将这些水果渣去掉了,这样让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这样更好的吸收了。这些糖我们统称为游离糖。

    你的一杯鲜榨果汁可能热量比可乐还高

    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天“游离糖”的摄入比例,不应超过每天获得总热量的10%,这是多少呢?按每天2000千卡计算,也就是不应超过50克;这里指的是上限,推荐值则是5%,也就是最好不超过25克游离糖的摄入。为什么要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因为我们日常食物本身就包括许多形式的糖,只不过吃不出甜味,比如主食的馒头、米饭。而喝鲜果汁就很容易超过这个建议值的上限。

     

    让我来给你算一笔账,一只250克的苹果,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总量加起来有35克,用不加水的榨汁机大约可以榨出150毫升的果汁,而一般我们喝的鲜榨果汁大约在500毫升甚至600毫升。我们用可乐里的糖分做比较,35克的糖大约是小半听可乐,那么,你的一杯鲜榨果汁的糖量大约是一大瓶塑料瓶可乐的量,关键是你一整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已经轻松达到了,那么你还不要吃其他食物了呢?

     如果我们每天都喝果汁,应该喝多少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水果推荐量是250克到40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这些水果打成汁可不仅仅是这些量,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不推荐用水果汁代替水果的。

     

    然而就能喝鲜榨水果汁了吗?

    当然不是,偶尔喝一点改善一下口味是可以的,但是夏天因为大家觉得鲜榨水果汁健康而经常饮用就容易引起身体发胖了,小孩子还容易引起龋齿问题,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悠着点,偶尔喝点没事,但是如果把它当成健康饮品天天当水喝就有点过量了。值得说一嘴的是,有些商家或者家庭自制鲜榨果汁时是喜欢加水的,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这个反而是更好的。

     

  • 很多时尚白领都喜欢运动饮料,但是运动饮料真的适合运动饮用吗 ?

     

    当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功能也就愈发另人眼花撩乱,不过,运动饮料真的比开水更适合运动者吗?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

     

     

     

    因为运动后会使人体流失如纳、钾之类的电解质,使得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时候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由于电解质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不平衡,这时候除了需要补充水分,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使摄取的水分被保留在体中供人体运用。

     

    如果是一小时之内的运动,(如果快跑一个小时,也无需补充电解质?是不是还要说一下,是瑜伽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汗液中的无机盐浓度远远低于体液中的浓度,除非超长距离、超长时间的运动(超长马拉松、铁人三项)有必要补充外,通过膳食平衡补充丢失的水分,能够保持无机盐的平衡。

     

     

    电解质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补充的程度,此时饮用一般的开水就可以达到解渴与补充的目的;但是当运动持续一小时以上,且强度较高时(比如说哪些运动),运动强度的高低一般不通过项目来划分,而是通过力量百分比或最大心率百分比来界定,对于有氧运动的初学者,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就达到较高强度了。算法较多,比较普遍的具体算法为(220-年龄)×70-80%。

     

     

    最好能饮用适量的运动饮料或是添加了食盐的水做为补充,藉由摄取饮料中的钠、钾成分,帮助人体回到平衡状态。

     

    很多瘦身心切的OL在有氧运动是,都配一杯黑咖啡,说这样不仅能加快新陈代谢,还可以在运动时更精神。这有科学道理吗?

     

    我还是建议她们饮用黑咖啡之后再运动。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将脂肪释放在血液中,所以喝咖啡的确有减肥的功效。但是我不建议OL在跳哟有氧操时饮用黑咖啡,黑咖啡有利尿作用,有氧健身身体出汗较多,失去一些水分和电解,此时饮用黑咖啡无疑将带走更多身体里的水分。黑咖啡可以促进心血管的循环,有氧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如果再饮用黑咖啡,对于心肺不好的人来说反而加重了身体的负担。最好的做法是饮用咖啡后30-40分钟,这时配合以适量运动,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会变高,就可以将脂肪酸变成热能,有效地燃烧脂肪。

     

    不管您运动饮用什么水,以理想而言,运动补充水分应该分成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运动前15~30分钟,补充500cc(建议单位换成毫升,CC不是大众常用的计量单位)运动中每10~15分钟补充100cc~150cc,运动之后则尽量补充。不过,如果运动前补充过多的水分,可能会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运动时腹陶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如果喝不下500cc,则可以稍微减少水量。 (cc过去算法,ml国际计量单位,1cc=1ml左右)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以联系jdh-hezuo@jd.com

     

  • 55岁的黄大妈患有糖尿病五年多,医生叮嘱要坚持吃降糖药,但由于没有症状,所以她并不重视,饮食无禁忌,血糖高就吃药,血糖不高就不吃。

    直到一年前得知隔壁邻居陈伯,因为糖尿病控制不好变成尿毒症,每天要透析而痛苦不堪,黄大妈害怕自己会变成第二个陈伯,才真正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

    从此,她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以及多药联用,很快就把血糖降下来,经常血糖控制在3.9mmol/L水平,整个人也瘦了二十斤。

    然而,血糖降下来以后,黄大妈的腿脚却不舒服了,两边脚趾麻木、痹痛,伴有电击感、烧灼感、发凉,又像有无数蚂蚁在腿脚爬过去,每天晚上痛苦到睡不着。到医院就诊检查,原来黄大妈已经得了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糖太高或太低,均可引发神经病变

    确诊糖尿病之后,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连累多器官组织的病变,特别是视网膜、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医生强调做好血糖管理,控制血糖。

    不听话的患者让医生忧心,对疾病太恐惧的患者同样让医生感到有负担。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内分泌科医生吴丽燕表示,临床上不乏患者认为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结果导致血糖过低,甚至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可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等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导致昏迷死亡。

    低血糖也可以激发糖尿病并发症。黄大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由于血糖快速下降、体重快速减轻,导致神经缺血缺氧,进而引发急性神经损伤。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糖尿病人出现四大症状,警惕神经受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鸡运动神经出现损害,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要警惕,尽快上医院就诊检查。

    神经损害症状1、出现肢端钝痛、烧灼感、刺痛感、刀割痛、电击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样疼痛,常常在夜间加剧。

    神经损害症状2、下肢怕冷,发麻,腿脚肿胀,出现踩棉花、蚂蚁爬过等异常感觉。

    神经损害症状3、四肢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减退导致行走乏力。

    神经损害症状4、腿脚皮肤干燥、皲裂或者出现足部溃疡。

    调整降糖目标,中西医结合摆脱神经痛

    正确控制血糖,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体化血糖目标。

    对于新诊断、病程短、无并发症的,年龄小于65岁的病人,空腹或餐前血糖控制在4.4-6.4mmol/L,餐后两小时或随机血糖控制在6.1-7.8mmol/L。

    对于65岁以上、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建议血糖控制范围可以宽松点,建议空腹或餐前血糖为6.1-7.8 mmol/L ,餐后两小时或随机血糖为7.8-10mmol/L。

    黄大妈在医院住院治疗,调整了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7 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并调整了降糖方案,给予适当的饮食运动指导,配合中药调理、针灸、熏洗等方法,腿脚的疼痛明显减轻,恢复正常生活。



  • 大家好,我是中医田超大夫,多喝水是很多人都很推崇的一种保健方法,甚至还有一天八杯水这样固定的标准,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从事的工作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人对水的需求量也一定是不同的。

     

    体力劳动者、环境温度高、出汗多的,这些一定会导致机体对水的需求更多,而脑力工作者,寒冷条件和出汗少,需水量也就少。

      

     

    其次,不同的疾病对饮水的需求也不同,比如感染发热性疾病、腹泻、手术外伤、失血等这些疾病,需要大量的水液补充;相反,一些水肿性疾病、一些心脏病、肾脏病反而需要限制水的摄入。

     

    综上所述,人为地去设定每天必须要喝多少水,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应该要喝多少水呢?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感觉身体本身想不想喝水,如果想喝就多喝一点,如果不想喝就少喝,或者不要喝,没有固定的标准。

     

     

    很多家长对孩子,就有这样的错误的要求,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要给孩子带个水杯,时不时地提醒孩子,赶紧喝水,赶紧喝水,最后发现孩子不好好吃饭了,晚上睡觉也不踏实了,其实是因为长期过度的饮水损害了孩子的脾胃功能。

     

    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各有所恶,随其所不喜者为病”,它告诉我们不管是对于保健还是治病,都要顺从脏腑的喜好,否则就要生病。

     

    所以呢,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不想吃,不要硬吃,养生保健这种事情,不需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原则和标准。

     

    我是中医田超大夫,关注我,助您健康生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