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还在用果汁服药?吃药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还在用果汁服药?吃药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半夜时分,急诊诊室中,妈妈抱着孩子风风火火地来就医求助

一问情况,原来是没有按照医嘱用药

孩子吃完药后半夜又哭又闹

可真是吓坏了妈妈

 

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按医嘱用药、乱吃药、吃错药、误食药后影响健康的案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吃药"的事。

 

每次大家拿到琳琅满目的药物时,总会被五颜六色的包装和说明书搞糊涂,出现吃错药的情况,同时也有不良服药习惯导致药品失效、不良药物反应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药品附带的说明书是药品情况说明的重要根据,不但是医师、药师、护师给患者选择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也是患者服药时的参考指南。

 

药品说明书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安全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载体。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内容包括:

 

药品名称、结构式及药物成分的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有效期贮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多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服药时,首先一定要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服药,用药量与用药频率、禁忌、不良反应等一定要熟知,不然很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比如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不少人就觉得那就跟着一日三餐服用就行了,其实一日三次≠一日三餐,而正确的做法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使得药物发挥最大效用。

 

并且,如果药物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注明饭前饭后用药时,一般可放在饭后吃。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以选择饭后半小时吃一次,再隔半个小时吃一次,以此类推。间隔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后产生药理反应。

 

避免服药坏习惯

 

很多人在用药时有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影响药物效果,严重者可能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服药不用水

 

有时很多人在吃药时不喝水,反而选择牛奶、果汁、茶、咖啡等饮品送药。

 

尤其是当给家里的小孩子吃药时,由于药物太苦,小孩子往往会抗拒。家长们竭尽全力才哄着孩子用甜甜的饮料把药吃下去,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研究发现有50多种药物都会与牛奶、果汁等饮料发生反应

 

例如小孩子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老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还有居家常用的消炎药红霉素、黄连素、碱性药物小苏打等等。

 

发生反应后药物的分子结构会被破坏,药效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副作用 [1]

 

同样,茶叶中的各种茶多酚、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也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产生不良反应 [2]

 

因此在吃药时,应尽量用温水或常温水送服药物,不要用上述饮品送服!

 

擅自调整服药量、盲目联合用药

 

也有很多人在吃药时会单纯地想让病早点好起来,于是擅自更改服药量。

 

例如说明书中明明要求的是一天3次,一次1颗,但有人偏偏自行改为一天5次,一次2颗,孰不知这可犯了吃药的大忌。

 

药物进入身体后会由胃肠道吸收入血,由血液将药物成分运往全身抵达病灶处发挥药物疗效,而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称为血药浓度。

 

通俗来讲,血药浓度可以分为治疗浓度、副作用浓度。即在某一适宜范围内药物可起到治疗作用,然而超出这个范围后便发生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

 

 

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服药频率、剂量是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而定制的,即根据我们肾脏、肝脏的排泄能力而计算出来的 [3]

 

按照说明书的规定用药,能让药物在摄入-排出之间保持平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治疗浓度

 

如果我们擅自更改服药剂量、频率,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不断增高,超出了肾脏、肝脏的分解代谢和排出速度

 

血药浓度就会超过治疗浓度,进入副作用浓度,药效得不到保证不说,还会对身体带来毒性作用,也给肾脏和肝脏的分解、排泄带来沉重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人自行选用药效相近的药物联合用药,这和擅自加大服药剂量是一个道理,最终会损伤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反应。

 

不过,也有人考虑到药物有如此不良反应,因此在症状稍微减退后就快速停止服药,这也是不对的。

 

我们要遵从医生医嘱、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服药周期来吃药,让身体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区间内并保持一定治疗周期,这样才能根治疾病,避免复发。

 

儿童用药误区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吃药时,会经验性地选择自己曾经使用过并觉得效果不错的药物推荐给孩子服用,孰不知这样也进入了服药误区。

 

 

前文提到药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和排出主要依赖肾脏和肝脏的功能。

 

然而儿童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并没有成人强大,因此同样的药物剂量对成人来说是治疗浓度,在儿童体内就可能成为了副作用浓度。

 

并且有些药物压根就不适合给儿童服用,会对儿童尚未生长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器官带来影响。例如,常见的止咳药大都含有可待因成分(麻醉类药物主要成分)。

 

这类药物对成人来说尚且具有一定成瘾性,儿童服用更是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甚至上瘾,并且影响儿童视力、听力系统成熟。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都禁止使用此类药物 [4]

 

同样,含有异丙嗪(抗组胺药)的药物也禁用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需严格禁止 [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人常用的药物儿童都是不可使用的。

 

  • 如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等沙星类药品可能会抑制软骨发育,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使儿童牙齿染黄,故8岁以下儿童禁服。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有肾脏毒性和耳毒性,使用不当会引起耳聋,留下终生遗憾。
  •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造成儿童生长迟缓,影响身高。

 

并且,对于儿童用药时应遵循"简而精"的原则。即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选择药效好、副作用小的单一用药方法,切忌为了追求疗效擅自增加服药剂量、用药种类,最终酿成悲剧。

 

 

其实不只是儿童,就算成人在生病后也应该及时就医,在公立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用药,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延误治疗时机还损伤身体。

 

若想了解更多用药、服药的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愿和大家一起学习药物知识,一起强健体魄,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 五类药物不能与牛奶同食[J].致富天地,2021(03):74.
[2] 汪艳萍,侯加加,马惠兰.浅谈茶叶与药物的相互关系[J].新疆中医药,2006(06):39-40.
[3] 蔡士铭,李月红.慢性肾脏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药物代谢[J].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89-790.
[4] 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17.
[5] 澳大利亚禁止2岁以下儿童使用第一代口服镇静抗组胺药[J].中国医药导刊,2018,20(05):264.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从中医专业角度来看待鸿茅药酒这一产品,暂且称其为产品,主要从两方面讨论。一个是药物的配伍禁忌角度,另一个是鸿茅药酒的说明书治诸多疾病且百治百灵这一角度。

     

    从药物配伍禁忌而言:十八反指明确提到的这些药物中,若两种药物同用,很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因这是历代中医前辈的经验总结,又因为中医本就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故这些经验教训历来受各大医家广泛推崇,且在临床上也确实是有深刻的临床意义的。

     


    鸿茅药酒使用药物达67味之多,这么多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并不很清楚,属于中医中的“大方”。若鸿茅药酒真是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出现的药物,那么越是这样庞大的配伍越应该严格遵循中医中药的用药原则,若无特殊情况且无法跟踪患者病情进展及用药情况时,十八反应该严格遵循且尽量避免出现。

     

    且其广告中指出是治疗很多疾病且说明书中也没有明确指出不可长期服用,而在具体的组成药物中又有很多药物属于中医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所以对于其于“十八反”问题上当慎重对待。

     

    若说鸿茅药酒不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出现的药物,那么就另当别论了,只是根据其广告和说明书,其确属“中成药酒”,故兼有十八反,面向市场,不清楚患者购买后的使用情况且无法及时跟踪其用药情况时,在这种大方中选择使用十八反实属不可行。

     


    从药物治疗作用角度而言:鸿茅药酒说明书上明确指出其能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等症。在选用药物时也是毫无章法、乱箭齐发,选择六十七味之多的药物来混合而成,听起来是下了大成本,于普通人来看,确实是很诱人的广告。

     

    但是仔细来看,药酒的前提是“药”,真正的药酒首先药方必须成立,而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药方绝不是简单的药物相加,而是通过一定中医药理论,根据君臣佐使配伍而来,用药如用兵。用药味数多少犹如带兵多少。带兵多不代表军队就强大,若药物使用不当,往往并不能发挥各自的疗效,故鸿茅药酒用药67味,其中的用药机制及使用原理可能有待考究。

     


    无论鸿茅药酒事件发酵到何程度,都算是为中医药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国家及大众对中医越来越看重,中医药事业发展越来越昌盛之时,产家及医药人员需要良心把关,普通民众需要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在市场的作用下,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真的好产品,特别是药物这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的产品,更需谨慎。

  •   著名歌手齐秦在拔火罐时被严重烧伤,此事件的发生为热衷于中医传统理疗的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如今,拔罐、刮痧、按摩等古老的中医理疗术被当做一种保健和治疗手段,颇受人们的喜爱。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倘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忽视了各自的注意事项而盲目进行,非但不能祛病健身,还有害于健康。

      拔罐误区:选择火罐最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拔火罐最好,其实这是片面的。火罐需要专业的技术,否则轻者易烫伤,重者易烧伤。所以,建议人们在家还是以选择拔真空罐的理疗方式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体位,并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体位不当或骨骼凸凹不平以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忌用。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只有这样才能使罐拔得紧,吸附有力量。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6岁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水肿病、心力衰竭、高热抽搐、慢性肺病患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选用火罐时要注意切勿灼伤或烫伤皮肤。倘若烫伤或因留罐时间太长而导致皮肤起水疱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疱较大时,则应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碘伏,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刮痧误区:出痧越多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证、实证、热证患者出痧多,而虚证、寒证患者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先在刮痧部位涂抹一定量的介质后(如刮痧精油等)进行,这样不仅可减少刮板与皮肤的摩擦,还可增强渗透力,进而加大治疗功效。

      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90°角,刮痧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再以刮痧部位为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刮拭范围,同时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以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在进行刮痧时,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和疾病的特点掌握力度和控制时间。一般情况下“实则重之,虚则轻之”。具体来说就是体质较强、病属实证、病情较重的患者用力稍重,时间稍长些;体质虚弱、病属虚证、病情稍轻的患者用力则轻些,时间短些。

      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脏器严重受损等特殊情况的人群忌用刮痧疗法,实在需要则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按摩误区:越疼越有效

      很多人在选择按摩进行理疗时,往往以自我感觉作为衡量效果的标准,认为越疼效果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按摩的基本要求有四个,即均匀、柔和、有力、持续,其中柔和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按摩与不柔和、不为人体所适应及接受的“外来暴力”的区别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

      严禁在空腹、饱食、醉酒时进行按摩。

      忌在长有痈疖、肿瘤的部位进行按摩。

      骨折、关节脱位早期严禁进行按摩。

      皮肤病患者、传染病患者在疾病的传染期内不能进行按摩。

  • 三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有着活血化瘀、止血、生血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现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服用三七粉来养生。三七分为生三七与熟三七,生三七主治跌打损伤后的淤血、外伤出血,而熟三七主管贫血、过度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那么服用三七粉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服用三七粉可以祛斑美容,三七里面含有三七清脂离子,可以清除皮肤血管淤积的垃圾,改善血液循环,使皮肤变得更白。

     

    其次,三七粉里面含有的三七皂苷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变。

     

    最后,三七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总之三七粉对于人体的好处特别多,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三七。具体是哪些人群不适合食用三七粉呢?

     

     

    三七粉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动。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凝血功能本来就处于一个降低的水平,再服用三七粉,就有可能造成月经出血量增加,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淤血型月经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三七粉调理的。

     

    女性在怀孕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东西都不能食用,三七也在此列。三七具有活血的作用,会对孕妇跟宝宝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流产。但是对于产后贫血,出血的产妇,是可以服用三七粉生血的,而且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产后恶露,对于产妇还是有好处的。

     

    三七粉性温,在风热感冒的时候是不能服用的,否则会加重病情。

     

     

    上面是三七粉的的三个主要禁忌,千万不要违背。还有很多人喜欢把三七粉当做药物来使用,其实在生病以后服用三七粉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够了,三七粉还是要作为一种预防性的保健饮品来饮用。

     

    平时喝点三七粉,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非常适合老年人。但生病的时候,还是要到医院去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靠三七粉是不能治病的。而且在服用三七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凡事都讲究个适量,建议每天3g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过量的话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七粉是一种对人体非常好的中药材,平时适量地服用,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降血脂,纠正贫血,提高免疫力,但是要切记三七粉的禁忌症,而且要注意每次服用的量,也不能天天服用。最重要的是,三七粉不能当药物来治疗疾病,生病了,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感冒了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

     

    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减肥药,很显而易见的意思就是用来减肥的药物,目的是瘦身。市面上有琳罗满目的减肥药供需要减肥的人群挑选,广告内容不约而同的都是能够快速瘦身,短期实现纤瘦效果,恢复本有自信等等。减肥药的效果真的这么好吗?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呢?

     

     

    我们先来了解减肥药是什么,目前来说,已经通过FDA批准的,可以长期服用的减肥药只有:奥利司他。市场的减肥药一般来说,有胰脂肪酶抑制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食欲抑制剂这两大类。因为后者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一直被限制。前者也有不良反应,不良的反应是可能会引起脂肪泻,而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减肥药的研发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基本上很少有新药上市,减肥药正式上市之前必须通过FDA的反复审核才可以。

     

    这里必须提的是,有两类人群不适合使用减肥药。


    第一类: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


    第二类: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两类人群,一者是在发育阶段,内部结构没成熟,所以一旦使用了减肥药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二者是在身体,器官退化的阶段,如果服用药物以后吸收不好,很容易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要谨慎,建议最好服用任何药物都得听从医生建议。
     

    当今很多人对减肥药都存在着误区,所以我们要先弄懂减肥药的原理。减肥药的原理其实主要就是燃烧脂肪,加快身体代谢,并不是所有减肥药服用后都有效果。

     

    我们也要注意,有些减肥药确实在停药之后体重会有所反弹,所以我们不能以服药时候的体重减轻来说明药有效果,而是要看停药后的体重是否会反弹。因为,有部分减肥药含有“利尿剂”,服药期间体重减轻的原因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水分排出去了,所以轻得很快,但是一旦不服用以后,体重就会恢复本有面目。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减脂肪方面的作用,停药后水分不排那么多了,体重当然会上涨。

     

    哪怕广告打着纯天然的减肥药,也不等于完全就是安全的,服药期间体重减轻也不要开心得太早,因为不是每一款减肥药都是真正有效的减肥药。我们一定要注意,只有经过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批准的药物,才是真正安全的。

     

    减肥药不能把它和保健品相提并论,始终是药物,减肥药是药,药肯定是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逢药三分毒,如果我们要长期服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肠胃疾病等等的副作用。

     

     

    特别是我们如果在服用减肥药以后,发生了过度兴奋,睡不着觉的情况,那一定要警惕是否药物里面含有安非他命。一旦上瘾以后就很难戒了,不服用就会像戒毒那么痛苦,所以这种药物个人建议千万不要服用。


     
    个人给予最真诚的建议,科学的减肥方法其实并非是服用减肥药,而是自我的控制,控制住嘴,控制住自己的贪睡,尽量不要熬夜以及多多运动。煲剧,看小说,玩游戏的时间里面稍微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钟来进行运动,其实是最好的。一来可以减肥,二来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三来对眼睛也有好处。


     
    总而言之,最科学的减肥方法不是服用减肥药,而是自我进行调整。实在太过肥胖调整不过来的情况下,就双剑合璧吧,一边锻炼和调整生活习惯,一边服用减肥药,双剑合璧见效更快。最后,重点再提醒一下大家,挑选减肥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踩到雷区,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特别关注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健康。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产品应运而生,其中很多还是传统的中药制剂,送礼送中药保健品成了一件非常普遍的事儿。那么,这些中药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吃,该不该吃,该怎么吃,怎样使用呢?下面,小便盘点几样非常普遍的“保健品”中药材。

     

    1.西洋参

     

    西洋参在传统中医书籍里记载的作用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很多人看到这几个字,正好最近总感觉自己干活好像感觉没什么力气,是该需要补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洋参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具有很多积极作用,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用西洋参进补。

     

     

    西洋参的药性属凉,更适合阴虚类症状的人群,比如一些有口干舌燥、手足心发热等症状的人,使用西洋参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反之,好多人身体本身并无不适,或者咳嗽有痰,水肿,或口水多的人,选择西洋参并不适合,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要注意“非虚勿补”、“对症选药”。 在使用西洋参时,应禁忌喝茶,禁食萝卜,当出现身体不适或其它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2.三七

     

     

    三七作为传统的中药材,本身作用可以用“止血、散瘀、止痛”六个字简单概括,历来三七都是疗效非常好的外科金疮药。近年来因其良好的效果而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适合用三七作为保健品来食用的,还有因三七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孕期妇女严禁使用三七。

     

    3.阿胶

     

    阿胶是驴皮经过煎煮,浓缩而成的固体,在我国制作和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礼品、保健品出现在人们的家中,还有阿胶与其它药物制作而成的固元膏也深受人们的喜爱。阿胶本身的作用是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适用人群非常广泛,但是食用时也需要注意。阿胶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这类中药材久服容易滋腻碍胃,有损脾胃的消化,因此中医学里脾虚患者使用时应该注意。女性经期食用阿胶也有可能导致经期紊乱或量多,应避开特殊时期使用。

     

    由此可见,很多中药“保健品”虽然价格高昂,有效作用较多,但并不都适合每一个人。古话说“是药三分毒”,在合适时期选择合适的保健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 中国南北方地域差距太大,所以很多时候在南方常见的植物,在北方就见不到。我出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工作在北方,对很多南方的药材就比较生疏。有一次,为了领略祖国大江南北的壮丽河山,我专门跑了一趟江浙地区,实地考察那里的药材,收获很大。 

     

     

    鸭舌草之所以叫鸭舌草,我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和长相有关系。这种草的叶子,长得像鸭子的舌头,所以就叫鸭舌草。这种草的叶子像心的形状,所以看上去很好看,我就有拔一棵拿回家种植的冲动。后来问了当地的老农,他们说你在家里种这个,不怕别人笑话吗?好吧,到处都是的东西,反而是让人看不起的野草,其实它确实好看。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异名鸭儿嘴,鸭仔菜、香头草、猪耳菜、肥猪草等,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鸭舌草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用来治疗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等疾病,是南方地区民间常用中药之一。 

     

    鸭舌草最早见于《唐本草》,在这个典籍中,鸭舌草被称为蔛草,认为其味甘,寒,无毒。在南方地区的民间,多用其清热解毒功效。比如治疗咳血,用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睑。 治丹毒,痈肿,疔疮:鲜少花鸭舌草适置。捣烂敷患处。

     

    (附:鸭舌草是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和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椭圆形,长约1毫米,灰褐色,具8-12纵条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该种植物适合露地栽培,为池塘水面的装饰材料,亦可盆栽观赏。其嫩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全草能够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痛止血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肠炎、痢疾等症。  也可做猪饲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当到换季的时候,总有很多人感冒。感冒了,又不想上医院看病,很多人都是到药店自行购药。

     

    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我们该如何选择中成药呢?

     

    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也可以对号入座,选到适合自己症状的药品。

     

     

    (一)风热感冒

     

    如果你自我感觉身体发热,有点怕吹风,头胀痛,嗓子疼,打喷嚏,流黄涕,咳嗽痰少或咳不出来,口渴,想喝很多水,舌体发红,苔偏黄或薄白。

     

    这就是风热感冒啦,风热感冒的话,中成药可以选择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

     

    如果喉咙疼得厉害,可以加配复方鱼腥草片(或合剂)或者西瓜霜润喉片。

     

    如果咳嗽得厉害,可以加配蛇胆川贝枇杷膏。

     

    (二)风寒感冒

     

    如果你感觉特别怕冷,没什么发热的感觉,头痛,肢体酸痛,有时候鼻塞声重,有时候鼻子痒痒的,想打喷嚏,流清涕,咽喉总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痰偏稀白,舌苔薄白。

     

    这就是风寒感冒啦,中成药可以选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如果咳嗽严重的话,可以加配通宣理肺丸。

     

    风寒感冒初期,发现受了风寒,就可以用生姜红枣煮水喝,有很好的调和营卫的效果,驱寒暖身。

     

    (三)流行感冒

     

    如果突然间发热,高热不退,甚至还打冷战,周身酸痛,咳嗽,嘴巴干干的,喉咙疼痛,同时伴有全身的明显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舌红苔黄。

     

    流行性感冒,可以选用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羚羊感冒片。

     

     

    (四)淋雨后夹湿的感冒

     

    如果你淋了雨,感冒了,怕冷,头痛,浑身酸痛,打喷嚏。

     

    这时候,你的身体不仅是风寒入侵,还有湿气入侵,中成药可以选择九味羌活丸或荆防颗粒。

     

    (五)气虚感冒

     

    如果你一年四季总是反复性感冒,又发热,又怕冷,头痛鼻塞,身体倦怠,咳嗽,但是咳痰无力,舌淡苔白。

     

    这是因为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所致的气虚感冒,要注意养护正气,中成药可以选择参苏丸或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由炙黄芪、防风、白术组成,炙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防风疏风散邪,三味药既固表,又抵御外邪,就像一道屏风,把人体保护起来,不受外邪入侵。

     

    日常养生可以吃一些补中益气的药膳,例如黄芪鸡汤。

     

    (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夏季桑拿天引起的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还有肠胃型感冒,主要症状有:头痛昏重、胸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40%以上的酒精,所以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阿莫西林同吃,否则将会产生中毒反应,甚至丧命。藿香正气丸不含酒精,就没有关系哈~

     

    (七)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如果如果你外感风寒,同时内伤食积,又怕冷,又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午时茶颗粒。

     

    好了,今天的感冒用药分享到此为止,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哦~

  • 从小父母老师都会教我们一些生活常识,我们呢,也会效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可大人们“坚守了一辈子”的常识也很有可能是错的,您知道么?现在就请跟着笔者了解一下事实真相吧!

     

     

    一、流鼻血时要抬头?错!
     

    抬头会使血液倒流入咽喉、消化道,产生呕吐等不适感。血液过多时还可能呛入气管、肺,引发窒息等危险。正确做法是头保持直立或微向前倾,用手指压住出血的鼻翼根部5-10分钟或填塞沾了冷水的纱布压迫止血。

     

    二、用两只手捏鼻孔擤鼻涕?错!
     

    我们常见大人们是这样的擤鼻方式,其实是错误的。鼻腔和中耳是相通的,如此擤鼻会将鼻内容物逆流到中耳内,导致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式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擤出另一侧鼻腔内鼻涕。

     

     

    三、滴眼药水滴到眼球上?错!
     

    角膜感觉较丰富,眼药水滴到眼球上会刺激角膜,引起闭眼反射,这样药水就会被挤出眼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头向上抬,眼睛朝上看,用棉签轻轻分开下眼睑,将药水滴入下眼睑内,再轻轻闭眼,切不可将药水强行挤出。

     

    四、异物入眼用手揉搓?错!
     

    用手揉搓容易擦伤角膜,可以先闭眼片刻,待眼泪分泌后眨眼尝试将异物冲出,也可用洁净的水或滴眼液冲洗眼睛,还可用消毒棉签蘸少许生理盐水轻轻擦去异物。若异物不能取出或取出后眼睛仍感刺痛,应及时看医生。

     

    五、卡鱼刺喝醋?错!
     

    醋不仅不能软化鱼刺,还可能灼伤咽喉部粘膜。能看见的鱼刺可用镊子或筷子夹出来,看不见的应及时去医院通过喉镜取出。

     

    六、打喷嚏要用手捂住?错!
     

    打喷嚏时确实要挡住,以免细菌传染给别人,但不能用手。用手会使细菌粘附在手上,通过接触,传染自己或他人的几率更大。我们可以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胳膊挡住,就算要用手,捂后一定要洗手。且用手捂住口鼻,会使上呼吸道产生的强大压力通过咽鼓管作用于耳部鼓膜,造成耳朵的损伤。

     

    七、扭伤后热敷?错!
     

    热敷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血肿和炎症。所以扭伤后应采取冷敷,这样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外周血流量与渗出,24小时以后破裂的血管出血已经停止,此时热敷可促进血肿消散。

     

    这么多错误的常识,您中了几个呢?如果您还知道哪些常识是错误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