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60岁老太牙龈出血未在意,却被诊断为癌症

60岁老太牙龈出血未在意,却被诊断为癌症
发表人:梧桐健康

李老太今年60岁,是一位菜农,平常不注意口腔卫生,并且爱吃辛辣食物。前些日子她出现牙龈溃疡出血,李老太以为是普通的牙周上火发炎,并未在意。

 

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太牙龈溃疡出血还未好转,却又出现了牙痛,李老太就去当地药店买了消炎药带回家吃。结果吃了一段时间以后没有效果,反而出现了牙齿松动,疼痛加剧难以忍受等,这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最后李老太被确诊为牙龈癌。

 

那么,为什么仅仅牙痛、牙龈溃疡、出血等症状就被诊断为牙龈癌了呢?

 

 

牙龈癌属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是口腔癌中的常见疾病之一,病理检查主要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多表现为溃疡型牙龈癌。牙龈癌的发病年龄多为50岁到70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下牙龈癌多于上牙龈癌。对于牙龈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长期刺激是重要因素之一。

 

牙龈癌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溃疡、剧烈疼痛以及牙龈结节状或乳头状肿块。其中以溃疡最为多见,并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病久会累及咽喉食道器官,导致张嘴困难,难以进食等。临床检查可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检简便且易于确诊。临床上,牙龈癌如果能够早期确诊,并进行早期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因而,牙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牙龈癌早期要与牙周炎鉴别诊断

 

二者初期都会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但牙龈癌有形成溃疡的倾向,牙周炎则主要表现为牙周袋溢脓肿胀,粘膜光滑。临床上,如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拔牙,则会导致伤口经久不愈,还会加速肿瘤增长。同时,牙龈癌有时会表现为结节而被误诊为牙龈结核。因此,临床上如被诊断为牙周炎或牙龈结核时,建议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排除牙龈癌的可能。

 

 

那么,如何预防牙龈癌的出现呢?

 

首先,要做到常漱口、勤刷牙,比如每天早晚都要刷牙,饭后或吃东西后要漱口,将口腔及牙缝中的残留物清理掉,防止滋生细菌等而对牙齿牙龈造成感染;其次,要少吃辛辣、过热等对牙齿有刺激的食物,比如要少吃火锅、麻辣烫、辣椒等;另外,还应做到饮食平衡、饥饱适度、控油控盐、少吃甜食、日常多运动等;当然,如果您出现了牙痛、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检查,以便及早确诊医治。

 

看了这些,您就知道为什么李老太会被诊断为牙龈癌以及如何预防牙龈癌的发生了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牙龈癌疾病介绍:
牙龈癌是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在口腔癌中仅次于舌癌而居第2位,近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多以牙龈无痛性溃疡、糜烂、出血,牙齿松动等为首发症状。目前牙龈癌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技术,发现时部分是晚期。与其他癌症一样,如果能在发病早期接受治疗,生存率较高,预后好。手术目前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牙龈癌的5年生存率为62.5%。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意大利曾经做过一项距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文章发表在2013年的美国神经病学会医学杂志《Neurology》上。这项研究的含金量很高,因为这项调查持续了六年,调查了≥60岁的204,468名来自意大利北方的民众。最后结果论是,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癌症罹患风险降低了一半,而对于癌症患者,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也下降了35%。

     

    为什么,老年痴呆症患者患癌的概率会大大减少呢?

     

    有媒体戏称为“王不见王”,或“一山不容二虎”。可是,真相不会那么简单。这些现象,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医的病因学说。诚然,中医并没有癌症的说法,因为癌症的最终确诊必须依赖于病理学检测,必须要活检,这是一种“还原论”的方法,古老的中医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癌症相关的症候群,只是那时中医是用“整体”、“系统”的方法来观察、分析事物。中医从宏观的角度把与癌症相关的症候群叫“症瘕、积聚”。症瘕是积聚的异名, 宋徽宗赵佶派人编过一本书,叫《圣济总录》,这本书就说过:“症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

     

    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但是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它们关系密切,病因相近,所以中医经典喜欢将两者一起论述。中医对积聚的定义,从宏观上深刻地揭示了这类病证,既会“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又会“聚散无常”、“四处转移”的性质。

     

     

    那么“积聚”是怎么产生的呢?


    《黄帝内经》对此进行了论述。《黄帝内经》认为,积聚最开始,是因为身体受到寒邪的侵犯,寒气上逆,气机不畅,逐渐形成积。这个寒邪有可能来源于外部,也有可能来源于人体内。

     

    人体内部怎么产生寒邪的呢?

     

    当人长期处于忧愁或愤怒的状态时,就会气机上逆,气机紊乱导致经络不通,阳气的流通也受到了阻碍,血液得不到温暖出现寒凝血淤,津液也开始凝滞而不能流动,如同太阳不暖会出现冰山一样,积聚诞生了。

     

    当代著名医家李可秉持的也是这种看法,积聚产生于阳气受损,或受阻。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失常,影响脏腑气机,甚至直接伤及内脏,最终导致阳气输布受阻,人体阴云密布。

     

    那么为什么老年痴呆症患者患癌的风险会降低呢?

     

    因为老年痴呆症患者,会出现以记忆力障碍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全面衰退,甚至会完全遗忘自己的家人,从某意义上,处于了“无忧、无惧”的状态。

     

    我忽然想到了几句经文:“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出生,就在七情六欲的海洋中挣扎,一直拼搏到生命的尽头,最终把一切忘记。我们会因为狂喜而伤心,愤怒而伤肝,悲伤而伤肺,思虑而伤脾,恐惧而伤肾,可是当我们没有这些情绪的时候,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 据统计,我国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肝病患者,像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因为肝脏没有痛感神经,通常等到人体察觉的时候,往往病情很严重了,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在平时一定要警惕肝脏的病变,避免肝病来临。

     

    真实案例:秦大爷今年63岁,一个人在农村住,孩子们都定居在市里,他自己一个人在村子里过得很是自在。

     

    秦大爷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还能下地干活,每年种的蔬菜都会给孩子拿一些,就在前一段时间,秦大爷感觉自己吃不下饭,整个人没有什么精神,他想着是胃不好导致的,就到诊所买了胃药。

     

     

    过了几天秦大爷的药都吃完了,他的症状还是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腹痛的情况,这才意识到不对,秦大爷就给孩子打电话,让儿子带他去医院看病。

     

    道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秦大爷的体内有一个硬币大小的肿块,CEA癌胚抗原25ng/ml,最终确诊肝癌,需要住院治疗。当两人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不敢置信,老爷子怎么会患上肝癌?秦大爷连忙询问医生自己患上肝癌的原因。

     

    老人每天一杯牛奶,1月后查出肝癌,医生摇头:喝一口等于8斤塑料袋


    原来,秦大爷的儿子经常回家看秦大爷的时候都会买几箱牛奶放在家里,而秦大爷一个人也喝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导致有的牛奶过期了,而秦大爷年纪大了,看不清牛奶是否过期,就继续饮用。

     

    但是秦大爷他不知道的是,过期的牛奶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要是长期食用的话,会导致毒素进入人体堆积在体内,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诱发肝癌。

     
    肝病来临,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反应


    1、没有胃口,看见美食就反胃,进行腹胀腹泻。

     

    2、频繁放屁,肚子有胀气。

     

    3、手掌大小鱼际变红,按压呈白色。

     

    4、情绪漂浮不定,脾气暴躁。

     

    5、右上腹部感到不适,以及疼痛。

     

    6、小便颜色异常、呈浓茶色。

     

    7、背部脂肪多,粉刺多,脸上长粉刺。

     

    8、身上出现小红点,蜘蛛痣。

     

    日常做好2件事,让肝脏更健壮


    1、多补充营养元素

     

    预防肝脏疾病,要注意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外,可以适当地补充营养,养肝的效果会更好。

     

    2、学会控制情绪

     

    保持心情健康特别重要,医学研究发现,人在生气的时候,毒素会迅速地滋生,不利于肝脏的正常运转,导致肝脏受损。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日常心情不好的时候,和别人说说话,听听音乐,避免毒素的滋生。

     

     

    小贴士

     

    做肝功能检查,当拿到体检单后注意看好这两组数据是否正常

     

    谷丙转氨酶(ALT):7-40 U/L(单位/升),涨幅过大说明肝脏受损已经受损。

     

    CEA癌胚抗原的正常数值2.5ng/mI以下,涨幅超过一个月要尽早治疗,CEA超过20ng/ml,时往往提示有肿瘤发生。

  • 肝脏大概是人体最默默无闻的器官。

     

    每天负责五脏六腑各处的毒素分解和排出,但它的痛感神经却不敏感,因此肝癌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等出现疼痛、腹胀、乏力、黄疸等时,多已是中晚期,80%的患者已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所以必须及早做好防范。

     

     

    最近,一项涉及47.6万人的大数据显示,口腔健康不良与75%的肝癌风险增加有关。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帮你揪出4个离你最近的肝癌诱发因素,并传授几招避免肝脏受伤。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 高 杰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教授 李爱民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 闫 军

     

    口腔不健康与肝癌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来自英国生物银行(Biobank),包含了约47.6万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数据显示,不健康的口腔状态,如牙龈疼痛或出血、口腔溃疡和牙齿松动等,与肝癌存在实质性联系。

     

    这项由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分析了英国超过47.6万人的大型队列,研究了口腔健康状况,如疼痛或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和牙齿松动等与多种胃肠癌(包括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了口腔健康不良和肝胆癌之间的联系,分析表明,口腔健康不良与75%的肝癌风险增加有关。

     

    目前尚不确定口腔健康状况不佳与肝癌相关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认为,肝脏有助于消除人体内的细菌当肝脏受到肝炎、肝硬化或癌症等疾病的影响时,其功能会下降,细菌会存活更长时间,因此有可能造成更多伤害。

     

    另一个解释认为,缺少大多数牙齿的参与者可能会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食用更软、可能营养不足的食物,从而影响肝癌的风险。一种细菌,即梭杆菌,起源于口腔,但其在肝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


    离你最近的4个肝癌病因

     

    国际癌症机构2018年《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每年约有70万例新发肝癌病人,其中35万例以上在中国。

     

    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一篇肝癌综述报告发现,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肝炎等病毒感染,其后则是酗酒等行为、过度肥胖等代谢因素、黄曲霉毒素暴露。

     

    在我国,这4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正在产生变化:病毒性肝炎及黄曲霉毒素导致的肝癌发病率出现下降;酒精肝、脂肪肝最终发展为肝癌的比例,未来将会上升。

     

    酒精肝

     

    酗酒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这在全球都能找到数据支持。

     

    美国波士顿的肝癌患者,45%以上有酒瘾;

     

    丹麦研究发现,哥本哈根的肝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有酒瘾;

     

    英国对肝癌的研究发现,3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会得肝癌。

     

    专家预测,随着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毒素影响的减弱,因浓厚“酒文化”催生的酒精摄入增加,很可能会在肝癌形成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病毒性肝炎

     

    我国过去感染乙肝的成年人数量较多,若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很大的风险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形成肝癌。但目前,乙肝免疫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可以说,未来乙肝病毒感染者会越来越少。

     

    需要提醒的是,乙肝虽是传染性疾病,但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握手、拥抱、工作、吃饭不会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乙肝患者应及时遵医嘱治疗,并建议其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包括肝功和乙肝五项。

     

     
    黄曲霉素

     

    一项全球调查显示,黄曲霉素在4.6%~28.2%的肝癌病例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990~2015年期间,我国的肝癌标准化死亡率(ASMR)降低了33%,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黄曲霉毒素暴露的减少。

     

    脂肪肝

     

    脂肪肝发展为肝癌,通常只需要四步,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2015年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达到12.5%~35.4%,脂肪肝正在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肝脏疾病。

     

    防肝癌六条戒律

     

    防治肝癌要积极保证做好以下6个方面:

     

    1.定期体检

     

    40岁以上的男性、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长期服药、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查肝功能。千万不要等表现出黄疸、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再检查,那时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如B超、CT);3~6个月做一次病毒定量检查,防止肝炎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2.睡眠充足不熬夜

     

    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个小时,静卧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血液、氧气、营养的供给,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太兴奋影响睡眠。就寝时间也不要拖得太晚,每天都比前一天早20分钟上床,逐渐改掉拖延、晚睡的习惯。

     

    如果前一天睡得太晚,早上尽量按时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小憩30~60分钟,以便恢复精力。

     

     

    3.不滥用药物

     

    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避孕药、降糖降脂药、感冒药以及部分中草药,都可能损伤肝功能。

     

    要做到遵医嘱服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

     

    4.戒烟限酒

     

    戒酒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保护肝脏的措施,研究发现,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般戒酒后10天左右,肝内脂肪可明显改善。

     

    长期每天饮用50~70克酒精的人群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果每天饮酒折合成酒精大于80克,且持续时间超过10年,肝癌发生的风险会激增5倍。

     

    戒烟不仅能直接避开多种致癌物的侵袭,还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预防脂肪肝,远离肝癌。

     

     

    5.把好“入口关”

     

    不要吃霉变的稻米、玉米、花生等食物,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居民要合理储存谷物和植物油,防止发霉;日常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盐、高油食物。

     

    6.控制情绪

     

    情绪、工作压力,尤其是不良心态对免疫系统有较大的打击。

     

    临床发现,肝癌患者中有很多都存在抑郁问题,性格不够开朗者较多。调整心态,减少抑郁,同样对预防肝癌有益。▲

     


    本期编辑:邓玉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张芳

  • 42岁的詹先生,几个月前感觉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于是,詹先生开始运动减肥,而且少吃多餐,但是酱油一点都没少吃。但是,詹先生发现自己的肚子一点变小的趋势也没有,而且还感觉腹胀。

     

    两个月前,詹先生总是感觉腹痛而且吃药也没法缓解,只好去医院接受检查。医生告诉詹先生检查结果,目前能看出肝脏有病变,肚子里有腹水,而且肝脏上有个肿块,需要检查确认其性质。两个月后,他再次来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癌症,而且是肝癌晚期!

     
    医生从家属那里了解到,詹先生平时吃菜喜欢重口味食物,什么菜都会添加一些酱油,同时,詹先生自小就有乙肝,只是从来没有去医院做过检查,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有乙肝的病史。医生让家属把酱油瓶拿来看下,家属拿来后,医生一看,叹息道:导致詹先生肝癌的祸根可能就是这种酱油!

     

     

    肝癌的常见病因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饮食双重因素影响。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相关。

     

     

     

    为何厨房一种酱油对肝脏会有这么大的危害?

     

    酱油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调味料之一,与其他豆类调味料一样,酱油的主要原料为大豆、脱脂大豆等蛋白质,加入小麦、麸皮等淀粉质辅料。酱油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酱油虽然很好,但是应该要控制好摄入量,如果在做菜的过程中加入太多的酱油,会使酱油中的盐在人的身体内大量蓄积,对人体健康不利。

     

    为何医生说詹先生家的酱油是肝癌的祸根呢?原来是医生看到他家的酱油呈乌黑色,瓶身还留下黑色的污垢,判断这是假冒伪劣酱油!医生说,不法商家用色素、工业盐加自来水勾兑而成的假冒伪劣酱油,对人的伤害非常大!特别是其中含有的工业盐,和食盐相比,工业盐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吃多了会中毒!即便是少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危害。长期食用劣质酱油,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生殖系统与血液系统损伤,还容易致癌。,不仅伤肝,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肝癌。

     

    结语

     

    民以食为天,詹先生的案例提醒我们,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而作为调味品的酱油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需要控制厨房做菜时酱油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正规渠道购买酱油,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肝脏是个哑巴器官,生病了也不说,等到身体感觉有异常时,往往已经有很大的问题了,为了防止肝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定期去医院做体检,特别是既往有肝病病史的人。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在门诊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 60岁,山西人,疾病为口腔溃疡多年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几乎没有间断过,有些部位(如舌根部)常常好几个星期好不了,本人有十年左右的全套假牙使用经历,牙龈处也经常溃疡。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四年左右。吃过很多药,中西都有,但都没有起效。 

     

    想获得的帮助:这种长时间的溃疡会不会引起病变?是不是由于缺少某些维生素造成的?能通过普通的食物或药物调节治疗吗?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网上的一个患者提问的问题。下面是科普的知识: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都可能患病。移植术后的口腔溃疡也是很常见的。对于一般人群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可高达20%,移植患者尚无相关统计。

     

     

    我是这样的体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一次口腔溃疡,而且这种情况从小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记得小时候,我时不时的就出现一次口腔溃疡,那个疼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忍受不了了就是哭。在农村,而且那时候没钱,家长也不理我,我说疼他们就说忍忍过几天就好了。好吧,一忍就是一周,刚好两周就又反复了。记得那时候,我一年时间,半年在犯口腔溃疡。 

     

    村子里有个老中医,也不能算是老中医吧,他就会一招,治疗口腔溃疡。就这一招,他远近闻名,来买药者众。我是没少去买,记得一次药要五毛钱,外用的摸上去一两天就好了。留给我的记忆是,那药抹上去真是疼,名字叫冰硼散。后来读大学了才知道,这并不是他独创的,而是一个老方。我推测他可能也反复口腔溃疡,就照着书上的处方实验,最后成为自己的绝招。

     

    冰硼散出自明代《外科正宗》一书,由冰片、硼砂、玄明粉、朱砂组成,为粉红色的粉末。中医讲,冰硼散气芳香,味辛凉,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过去常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一般都是吹敷患处。

    w

    本文旨在科普,请在医师指导下执行。

  • 药物可以治病,但用不好也能致病!上周,门诊来了一位68岁的女子林某,因为突发少尿、双下肢浮肿3天到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林某的尿中出现蛋白质,并且血肌酐值显著升高,于是林某被收进了肾内科。

     

    在肾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林某的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结合血肌酐值最后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一步显然是要找到林某急性肾衰的原因,据林某叙述,她在两个月前曾经进行体检,当时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并且以前并没有肾病史,家族中也没有类似病史。只是在两周前林某因牙疼到了当地的村卫生所看病,医生为她开了2种药物,具体什么药也不清楚。

     

    但吃了两天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林某就又到镇上的牙科诊所去看,牙科诊所诊断为牙周炎,又开了3种药物给林某吃,阿莫西林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硝唑片。

     

    林某把这些药带回了家,但看到家里还有之前村医开的药片,舍不得丢弃,想着一起吃好得快,于是就5种药物凑一起吃了。至此,医生找到了林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医生推测,村医给林某开的药物中,也含有止痛药,与林某第二次到镇诊所开的双氯芬酸钠为同类药物,这两种药一起吃,就很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

     

     

    为何两种止痛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双氯芬酸钠就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而医生推测村医也给林某开了另外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止痛的作用。

     

    但由于COX和前列腺素在调节肾血流灌注、水钠转运及肾素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止痛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肾血流量和肾素释放减少,导致肾功能损害。当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时,会使COX活性被过度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一步减少,所以就发生了急性肾衰竭。

     

    还有哪些药物会引起急性肾损害?

     

    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外,还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例如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碘造影剂,以及含有含有马兜铃成分的中药关木通、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和厚朴等。

     

     

    医生提醒:吃药的这些错误别再犯了

     

    1.乱吃药

     

    在吃药前一定要先清楚药物的成分,不要吃不明成分的药物。

     

    2.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有些人认为加大药物剂量会使药效加倍,疾病就好得快,但许多药物其实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吃药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随意联合用药

     

    从药物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用药品种越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所以能少用药最好少用,尽量减少药品品种,更不要随意联合用药。

     

    总之,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药到病除,用不好会反受其害,因为药物大都经肝脏解毒肾脏排泄,如果错误用药往往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临床肾内科医生就经常见到,因为错误服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

     

    因此医生提醒,药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84-886.

  • 2019年3月更新的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指南明显降低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推荐,建议70岁以上或40岁以下的成年人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将推荐级别下调至Ⅱb,认为可考虑在40到70 岁心血管病高风险和出血风险低的成年人服用阿司匹林。

     

    于是有人据此提出: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以偏概全了,要想知道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二级预防则是针对患者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指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通过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2)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指对已经发生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地位,目前全球医学指南或共识几乎一致认同其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70岁以上的老人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不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到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但是,如果患者有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存在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斑块破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服用阿司匹林将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梗塞,所以即使是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停药。这种情况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在70岁以上无关。

     

    总之,“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关于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1)不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是不建议不代表不可以用,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可以考虑用。(2)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70岁以上老人服用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而且不能停药。

  •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牙龈自发性的或由于轻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轻者表现为仅在吮吸、刷牙、咀嚼较硬食物时唾液中带有血丝,重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即出血较多甚至自发性出血。牙龈肿痛主要是牙龈有炎症而表现出的一种症状,牙龈下的炎症通过牙缝,牙结石,口腔死角进行多方位的传播,使牙龈附着牙菌斑而导致牙龈肿痛。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牙龈肿痛或出血的情况,不少人认为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于是随便找一些清火的药胡乱吃。然而你不知道,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你刷牙方式不正确引起的。

     

     

    我们天天都在刷牙,大部分人都是早晨晚上各刷一遍,有的人刷牙比较猛,一不小心捅到牙龈或者口腔黏膜,极有可能导致牙龈肿痛、出血甚至口腔溃疡。而我们常用的垂直刷牙法会导致牙龈退缩,横刷法则会引发牙周组织病,这两种错误的刷牙方法,都不建议使用。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呢?

     

    其实正确的刷牙方式有好几种,我们这里介绍一种最为普遍且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做过牙周手术患者的刷牙法——巴斯刷牙法(Bass刷牙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手持牙刷,将刷毛放在龈缘位置,与牙体长轴方向成四十五度角,轻轻用力,使刷毛末端进入龈沟。

     

    2.作短距离水平颤动,大约两到三分钟,且幅度不超过一个牙位。

     

    3.刷上下前牙的舌面,可将牙刷竖直放置,以刷头的前部接触龈缘处的牙面,作上下颤动。

     

     

    4.每个部位颤动约10次,然后移到邻近区域,按顺序刷牙,切勿遗漏。

     

    这种刷牙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能有效去除龈缘附近与龈沟内的牙菌斑,清洁牙面,同时避免对口腔组织的损伤,值得推广。

     

    有关刷牙时间的问题,因个人情况而异,牙齿整齐,牙周健康的,所需时间短;而牙齿杂乱的,牙周条件差的,所需时间长。但一般建议每次三分钟左右。在餐后和睡前各刷一次较好,但没有条件每餐后刷牙的,也至少要早晚各一次,坚持饭后清水漱口。

     

    所以你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了吗?试着坚持一下,看看牙龈肿痛及出血的症状会不会得到缓解。

  • 我对这个30岁的年轻人是记忆深刻的,来看病那天,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袋槟榔,对我说,医生,来一颗吧。

     

    我很有礼貌地回绝他,我不嚼槟榔。

     

    事实上,在工作中我经常能够碰到嚼槟榔的患者或家属,我总是提醒他们,槟榔和香烟一样,是一种明确的致癌原,它们是导致口腔癌的罪魁祸首。

     

    但是随着研究的发现,科学家发现,槟榔,不光是导致口腔癌,还有可能导致其他的癌症。

     

    就比如这个30岁的年轻人,他因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来医院就诊,通过胃镜检查,最终我们发现他的食管中段长了一个肿块,以致食管管腔变得非常狭窄,食物无法顺畅地通过食管,所以引起了胸骨后哽噎感。

     

    更让人吃惊的是,连食物都很难吞下去的小伙,却依然无法戒掉槟榔的瘾,每天都要咀嚼好多槟榔,用他的话说,以前一天一包就够了,现在越吃越上瘾,一天竟要三包。

     

    我们都知道,槟榔之所以会致癌,是因为里面含有致癌成分,比如生物碱,在咀嚼的过程中,生物碱溶解在口水中,伴随吞咽的过程,这些致癌成分会进入食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的刺激会导致食管黏膜的炎症,异常增生,最终发展为癌变。

     

    所以槟榔能导致食管癌,并不是危言耸听。

     

     

    又是一例因为长期嚼槟榔罹患癌症的患者,事实上,即便我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劝身边的人不要嚼槟榔,但是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和人群中,这种力量实在太多渺小。

     

    所以我总是能碰到一些口腔癌或食管癌的患者,看着他们的痛苦,内心深处也更觉得责任重大,其实从正常的器官到患癌,这中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像这名30岁的患者,他嚼槟榔的时间长达十年,其实在咀嚼过程中,他经常出现反酸,胸痛不适,这提示了他当时已经出现食管炎,只是一直未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转变为食管癌,这是令人痛惜的。

     

     

    等到症状很明显,肿块很大的时候,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也更大。

     

    如果是晚期食管癌,更是无法再进行手术切除,位于食管中段的癌肿,放化疗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这个时候,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患者也是拖一天是一天。

     

    仅仅只是半年的时间,整个人便已经被肿瘤折磨的不成人样,骨瘦如柴,癌肿带来的巨大痛苦也会给家属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所以家庭人有人患癌,其他的人会更畏惧肿瘤的发生,到了一病不起的地步,家属也都会放弃抢救,因为此时一切都毫无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