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孕期艾滋病(五)

孕期艾滋病(五)
发表人:杨品花

艾滋病毒/艾滋病如何影响我的怀孕?

在大多数情况下,艾滋病毒不会从母亲到婴儿穿过胎盘。如果母亲在其他方面健康,则胎盘有助于为发育中的婴儿提供保护。可能降低胎盘保护能力的因素包括子宫内感染,近期感染艾滋病毒,晚期感染艾滋病毒或营养不良。

除非出现并发症,否则无需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有关健康饮食的特别建议,应注意预防铁或维生素的缺乏和体重减轻,以及针对性传播疾病或其他感染(如疟疾,尿路感染,结核病或呼吸道感染)的特殊干预措施应作为产前检查的一部分艾滋病毒感染妇女的护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结核病疾病介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常以肺部感染为主,可累及多处器官和组织。大多数感染没有症状,属于潜在感染者,约10%的潜在感染会发展为活动性疾病,即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抗结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如不及时治疗或未遵医嘱治疗,易复发或产生耐药,甚至死亡。
推荐科普文章
  • 艾滋病是人类遭遇的最可怕疾病之一,即使目前医学上已经有了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但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仍然非常艰难。

     

    传染病有一点很可怕,就是“症状才能驱动治疗”。因为很多病人在潜伏期时,可能并没有症状…

     

     

    Round 1

    潜伏期:最长可达20年!

     

    潜伏期是指感染病毒后到出现相关症状的这段时间,一般来说感染艾滋病后有6~8年的潜伏期,少数人潜伏期可以超过10年,个别案例甚至可以长达20年。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部分地区因为不规范采血导致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2001年到2005年,很多感染者陆续进入了发病期,通过对曾经有过不规范的采血人筛查,又发现了很多感染者,还有一部分仍然处于无症状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潜伏期。

     

    HIV感染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影响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潜伏期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病毒对人体没有损害。患者体内的病毒在潜伏期也会不断复制, 专门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4细胞)。

     

    所以潜伏期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是在持续遭受破坏的,CD4细胞在人体免疫部队中的作用就像负责部队的信息系统一样,CD4细胞数量一旦减少,人体的免疫部队就会像失去了导航指挥系统一样变得群龙无首,防御能力明显下降。

     

    免疫防御能力的下降,人体会失去部分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抑制能力。比如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甚至寄生虫)在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监视下,都无法兴风作浪,只能默默的“潜伏”着。这种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就叫做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病毒就被称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Round 2

    当前医疗科技,仍然无法治愈!


    其实,现有的抗病毒治疗(ART)只能抑制HIV的复制,不让其再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但有一部分HIV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中,在人体中呈潜伏状态,平时不活动也不复制,但抗病毒治疗对它们却无能为力;一旦停药,潜伏的HIV病毒可能再度活跃,所以临床上HIV的感染者都需要长期服药。

     

    但这些年治愈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著名的“柏林病人”。布朗是一名HIV感染者,因为患上白血病进行了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意外的是,最终白血病和艾滋病都痊愈了。2020年,又有一位“伦敦病人”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治愈了艾滋病。

     

    然而,干细胞移植非常昂贵,而且风险很大,需要接受特殊人群的干细胞移植才有希望成功,这个方法也是无法推广复制的。

     

    偶然的治愈病例为医学家提供了一些思路,但治疗艾滋病仍然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实现“功能性治愈”。目前陆续有一些长效抗病毒药物上市,目的就是让感染者减少服药的频率。

     

    Round 3

    在我国,性传播仍是主要渠道


    艾滋病还没有疫苗上市,只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预防艾滋病。

     

    1)通过对孕妇的筛查和母婴阻断技术,我国母婴传播的人数已经非常少了;

    2)国家对于献血者筛查和规范采血用血,使血液传播的风险也降到了最低。

     

    所以,新发HIV感染主要是因为性接触,以异性传播为主,而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

     

    Round 4

    艾滋病暴露后,如何完成自救?



    虽然我们一直宣传要避免不洁性行为,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或者让自己暴露在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之下 ,如何紧急自救呢?

     

    其实,发生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的行为后,是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后悔药就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简称PEP)药物。没有感染HIV的人,如果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HIV感染。

     

    当然除了性行为,其他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例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被带有感染者血液的东西刺伤划伤等行为,也可以通过PEP药物来预防。

     

    研究显示PEP成功率在80%以上。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成功率越高,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效果最好,最长不能超过72小时。PEP药物方案是3种抗病毒药物,一般推荐的是诺福韦(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恩曲他滨(FTC)或拉米夫定(3TC),+多替拉韦(DTG)或拉替拉韦钾片(RAL),注意每天服药,连续服药28天,漏服药或者不按时服药都可能影响阻断效果。

     

    Round 5

    疾病可怕,更可怕的是歧视


    感染艾滋病病毒是不幸的,但是通过规范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完全可以抑制病毒。只要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之后,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也会停止,感染者可以正常生活,对寿命几乎没有影响,检测不到病毒的感染者也几乎没有传染性,感染者可以正常学习、工作,也可以结婚和生育。

     

    不管是什么途径感染的,感染者就是疾病受害者。我们应该给予关心和鼓励,让感染者积极接受治疗,并且通过正确的宣传,避免更多人被感染。通过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早日终止艾滋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67-8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实施时间2019年7月1日. 标准号:WS 293—2019.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2020年10月.
  •  

    一个人,连自己都放弃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

     

    一周前,我们发热门诊接诊了一名28岁的年轻男性,他叫小周,小周因为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来就诊,虽然他在一家诊所用了三天的头孢他啶抗生素,但是没什么很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发热,但对于使用抗生素无效,那么要么提示对这种抗生素敏感性不够,要么提示,可能有其他的问题。

     

    随后我们将小周收住院,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为艾滋病。

     

    说到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为何就与艾滋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它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是由于艾滋病毒会持续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这是一种与人体免疫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被大量攻击,伤亡,免疫力随之下降,所以身体也更容易遭受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从而引起感染性发热,另外,艾滋病毒本身也是一种病毒,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一样,感染了病毒,也容易出现发热。

     

    处于潜伏期的时候,患者往往没有特殊不适,但一旦发作,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便是发热,不同部位的感染,除了发热外,也有不同的症状,比如呼吸道感染,可能会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如胃肠道感染,可能会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有发热,尿频,尿急,腰痛。

     

    所以,作为感染内科医生,碰到不明原因的发热,且使用抗生素无效,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两种可能,一是艾滋病,一是结核。

     

    判断是否为艾滋病,其实很简单,抽血查一下输血前全套即可,它包括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的筛查,如果初筛阳性,这个时候也不一定能确诊,初筛的准确率只有85%左右,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这时候我们需要再次抽血,送到更权威的疾控中心,进行再次复查,如果连续两次均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各种影像学,生化结果,可以诊断为艾滋病。

     

    对于28岁的小周来说,年纪轻轻就被确诊为艾滋病,是极为不幸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小周之所以会感染艾滋病,主要是因为他是一名吸毒的瘾君子,我们都知道吸毒的人群,很多都是共用一次性注射器,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艾滋病毒,丙肝,乙肝等疾病的传播。

     

    相对于性传播,目前吸毒共用注射器传播,正在称为艾滋病高发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小周顿时情绪崩溃,失声痛哭。

     

    只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小周能够配合治疗,但是确诊后他却不辞而别,护士说早上还看到他在电梯口,说要去买早餐,之后就没人影了,我们联系家属,家属竟也不知道小周的去向,之后小周的父亲多次尝试拨打小周的电话,发微信,才收到小周的一句简单回复,别找我了,我得的是不治之症,治不好了。

     

    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小周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例,艾滋病的确诊,不仅仅提示了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对心理的创伤也是巨大的,很多人确诊后自暴自弃,甚至萌生了自杀念头,正因如此,针对艾滋病的治疗,不仅仅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还需要辅助心理治疗。

     

    目前的医学一直在发展,即便人类还没有完全攻克艾滋病,但是通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大部分病人也能做到与艾滋病和平共处,所以,也并没有那么糟糕。

     

    作为医生,我们更需要告诉大家,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安全套能够预防不安全性行为所致的艾滋病毒感染,但也不是绝对的,所以一定要洁身自好,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也有的是共用刮胡刀,去消毒不严格的地方纹眉纹身也有可能感染,如果夫妻一方感染了艾滋病,没有及时发现,对下一代也危害巨大,艾滋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当联合国首次提出「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那些HIV感染者所背负的歧视、污名和孤立,能否被消除?

     

    今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一份令人振奋的报告。

     

    之所以说「令人振奋」,是因为这份关于全球防治艾滋病40年历程的总结报告里指出,「已有数十个国家实现或超过了2016年联合国大会设定的2020年艾滋病防治目标。」

     

    最重要的是,报告首次提出 「相关最新数据已证明,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

     

    要知道,在防艾这件事上,多年来一直把「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当作一个目标,还未表述过目标实现的进度。而这份报告则首次使用「可以」的肯定字眼,来说明目标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未来的日子里,人类不用再「谈艾色变」,因为它也可以被终结。

     

     

    关于艾滋病

     

    在继续阅读下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再复习一遍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HIV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逆转录病毒。它是一种靶向和破坏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增加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报告的现存HIV感染者104.5万例,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比例占比95%以上,其中异性传播占70%以上。

     

    HIV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液、生殖器液(精液、阴道液体、直肠液)和母乳中。HIV传染给他人的主要途径有:

     

    • 无保护的性行为
    • 共用注射设备
    • 母亲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时感染给婴儿

     

    全球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疗法。目前治疗HIV的方法是减少体内HIV的数量,使免疫系统正常工作。这虽不能完全消除艾滋病毒,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HIV感染者有望获得与普通人相差无几的寿命。

     

    终结艾滋病的核心是消除不平等

     

    上述报告中,除了提到「高质量的艾滋病治疗」使得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外,还指出:法律和政策进步、卫生系统强大和包容性强的国家,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报告说,为 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核心是消除不平等

     

    「消除不平等」不仅包含报告里说的「让艾滋病防治措施能够惠及弱势人口」,还包含着消除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尤其是消除歧视。

     

    因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定义,艾滋病歧视是指根据确定或可疑的HIV 血清学或健康状况,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认知水平足够高,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但假如你突然得知身边就有一位患者,你会是什么反应?

     

    举一个很容易明白的例子,这是写这篇文章前跟一个朋友的对话:

     

    “我想写一篇关于HIV歧视以及污名化的文章。”

     

    “听起来不错,我也很想了解TA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嗯,除了需要按时‘吃糖’(有些人偏好称吃药为吃糖),定期检查,生活状态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正常工作,生儿育女。”

     

    “什么?你的意思是在一家公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惊恐脸】”

     

    看,这就是歧视。当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却自以为足够时,歧视就会产生。即使事实上一位HIV感染者所携带的病毒不足以感染他人,也会被认定为危险。

     

    HIV歧视和一位感染者自述

     

    相比于病毒本身,HIV感染者或患者更惧怕“个人信息暴露。”因为这意味着一场从上到下的歧视,一场社会性「半死亡」:

     

    • 感染者不再拥有姓名,代号【艾滋病】;
    • 就医时,有些医生以不具备资质等原因,拒绝向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 因为是感染者,被孤立,被污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也因此,一些感染者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在安全的范围里生活,不愿告诉任何人感染的事情。

     

    一个HIV感染者曾自述:

     

    22岁,被诊断出HIV阳性。

     

    当疾控医生告诉我HIV阳性时,我懵了!恐惧、无助、彷徨、孤独,想结束生命,这些感觉无时无刻不侵蚀着我的心灵。

     

    不知在绝望中度过了多少失眠的夜晚,在第100天的节点,我选择走出房门,正视自己感染的事实。

     

    从我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医生告诉我,我的余生都要服用这些药物,除非找到治愈方法。值得慰藉的是,至少治疗是免费的,我们国家真好。

     

    因为可能面临的歧视,我选择不告诉任何人我是感染者。我知道如果告诉我的家人他们可能不支持我,甚至可能把我赶出家门。

     

    我现在有个秘密:我是HIV感染者。现在的我继续服药,继续我的生活,除了感染外,没有其它疾病。

     

    但我永远不会告诉别人我是HIV感染者,我害怕被歧视,被污名,被孤立。

     

    社会的孤立和歧视,加强了HIV感染者的边缘感,使一些人回避自己的感染状况、不愿开启治疗,更甚者选择中断治疗,任由疾病发展。

     

    艾滋病毒的污名也会影响到那些有感染风险的人,TA们不愿主动了解并使用HIV预防和检测工具,也不愿与性伴侣公开谈论更安全的性选择。

     

    那些关于HIV 的错误认知

     

    HIV歧视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对艾滋病的无知以及早期妖魔化宣传带来的道德谴责。对于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与HIV感染者共同生活意味着什么,人们仍然存在误解。

     

    缺乏专业的疾病科普,加上过时的观念使人们过度害怕感染艾滋病毒,即使与感染者礼节性握手也会惊慌失措。此外,也有人认为HIV是一种只有特定群体才会感染的病毒。这导致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负面价值判断。

     

    这种恐惧,加上许多其他原因,许多人错误地认为:

     

    艾滋病毒 = 艾滋病 = 死亡;

    HIV与人的某些行为相关,如同性恋、吸毒、性工作或婚外情等;

    HIV只通过性传播,这在某些文化中是禁忌话题;

    感染HIV是个人不负责任或道德过错(如不忠)的结果,应该受到惩罚。

    … …

     

    其实,HIV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都没有直接关系,它就是一种病毒的代号,谁都有可能被感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的《2021-2026年全球艾滋病战略》引入了宏伟的反歧视目标:将拥有惩罚性法律和政策的国家降至10%以下,将遭受污名化和歧视的HIV感染者或受影响到人减少到10%以下,将遭受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的人减少到10%以下。

     

    图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这为终结艾滋病带来新的推动力和行动力。

     

    写在最后:

     

    终结艾滋病毒的第一步是公开谈论它,直面污名。

     

    歧视,把普通人和HIV感染者割裂成我们、TA们。对于TA们的故事,普通人既好奇又排斥。

     

    要改变个人和公众的态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思想革命。

     

    其实,只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查,持续抑制病毒载量。感染者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

     

    参考资料: 
    1.Templier J,Largeau C,Casadevall E, et al. Protoc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living with HIV. Geneva Switzerland Unaids May,2000,1( 3) : 438-440 
    2.潘超平,黎燕宁. 中国艾滋病歧视的挑战及策略. 中国性科学, 2018, 27(10): 155-157 
    3.ECDC SPECIAL REPORT (2017). The status of the HIV response in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Economic Area, 2016 
    4.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GLOBAL AIDS STRATEGY 2021-2026
  •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传染?

     

    1.艾滋病的前言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艾滋病在国内发现并开始传播,关于艾滋病的故事和传说便方兴未艾,艾滋病患者更是让人敬而远之,大家也是谈艾色变。

     

    其实艾滋病也只是众多传染病中的一个,我们一起走进艾滋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一起去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可以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并发恶性肿瘤。该病病死率较高,而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使得不易识别,而一旦发病便难以控制。

     

    3.传染病的传染条件

     

    和所有的传染病一样,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条件,才可以传播该传染病。而如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方法来组织艾滋病的传播。

     

    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工作、使用公共浴室浴池、蚊虫叮咬等也不具备传播能力,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羊水和宫颈分泌物、脓液等,均有HIV存在,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从而不具备传染性。艾滋病患者的粪便、鼻涕、痰、汗液、尿液、呕吐物均无传染性。

     

    5.我们如何预防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感染?

     

     

    没有传染源就没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如果我们周围没有艾滋病,那么我们肯定不会被传播艾滋病,但事实是,我们身边真的有,所以,我们就需要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着手,避免感染艾滋病。

     

    既然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那么我们就需要避免以下行为,才能避免被感染艾滋病。

     

    安全的性行为,需要我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减少性伴侣和减少同性性行为,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肛交,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可能。

     

    确保安全的血液接触,不管是献血还是受血,严格进行艾滋病筛查,科学进行献血和受血,防止经血液制品传播HIV。而吸毒者共用针具、针头、注射器等行为,也是血液传播的常见原因。

     

    进行母婴阻断,避免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HIV感染的女性应避免妊娠,如果妊娠生育,所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6、如果确定HIV暴露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艾滋病暴露,我们该怎么办呢?应充分评估风险,并正规的进行职业暴露进行处置,并在72小时内而且是越早越好,在职业病防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抗HIV治疗。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这也是谈艾色变的原因之一,所以,科学的预防艾滋病感染,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防护。

  • 当今的医疗水平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在面对某种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时候,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就拿今天的主题艾滋病来说吧,这种疾病目前也被认为是绝症,当一个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被宣告判处了死缓。


    虽然对于艾滋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很多的争议,就拿艾滋病的起源来说吧,依然意见不一。不过主流的观点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当地的非洲人生活条件不好,喜欢捕捉大猩猩、黑猩猩等野兽,而且他们还有生吃动物的习惯。我们都知道非洲的自然环境不怎么好,在树林中捕猎是比较容易受伤的,这就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在捕捉猩猩的时候,容易被它们咬伤,而且屠杀猩猩的时候也难以避免接触到其血液,于是就有一些人被感染,随后艾滋病逐渐蔓延到全球。在踏入医学领域的这几年,我确实遇到过几个艾滋病患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我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患者是一个19岁的小伙:


    记得之前在呼吸内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19岁的小伙,他发热有十多天都没有查出原因,无奈之下被送到了呼吸内科。虽然发热这个症状比较常见,但是引起发热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有不少的发热至始至终都没有找到病因。小伙被送到呼吸内科的时候,上级医生直接查了病毒四项,结果显示小伙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上级医生仔细看了这个小伙子的病历,然后把小伙带到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然后询问他的一些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小伙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只不过因为怕被别人知道,所以就一直隐瞒。仔细询问后,发现这个19岁的小伙子是同性恋者,他说千万不要把他得艾滋病的事告诉他的家人,让医务人员保守这个秘密。小伙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表情显得很轻松,丝毫不觉得艾滋病有多可怕。


    这里我不是歧视同心恋人群,而是为这个小孩觉得可惜。19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却因此被判处死缓,如果他的父母知道这个情况,不知道内心有多么悲凉?我国的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虽然比较大,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不懂得如何去预防艾滋病。当然了,这个19岁的小伙得艾滋病,其实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的教育到位,那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为什么无法治愈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换句话说这种疾病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攻击人体免疫力。艾滋病主要就是侵犯人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主要的特征是CD+T淋巴细胞的进行性减少,这样的话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病率。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也是存在癌基因的,之所以没有发病是因为人体内的免疫力可以监控它们,一旦有癌细胞生成,免疫系统就会及时杀死这些癌细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癌细胞就类似于小偷,免疫系统就类似于警察,警察巡逻的严格了,小偷就不敢出来偷东西,一旦警察数量变少了,那小偷就容易出来作案。


    艾滋病主要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症状多轻微,而且持续3周左右症状减轻。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可同时伴有咽喉疼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急性期结束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这个时候患者多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当进入艾滋病期的时候,患者可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还有个别患者会有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头痛、癫痫或者痴呆的症状。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所以会增加各种感染的机会,比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而且得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目前艾滋病不能被治愈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的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吃药物,它自己也能自愈,但是艾滋病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它不能自行痊愈。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免疫力,降低人体免疫力。但是需要注意,要想清除艾滋病病毒,是需要自身免疫力的参与的,但是大多数的艾滋病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候,免疫力已经比较差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身免疫力就好比君王,抗病毒药物就好比很有能力的大臣,如果皇帝昏庸,即便大臣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虽然有的病人艾滋病发现的早,但是由于现存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效果不强,只能延缓艾滋病的进展,但是却不能做到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寄生在细胞中,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在细胞内,艾滋病病毒就会进化得和细胞相似。一个好的抗病毒药物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不影响宿主(人体就是宿主),这就要求抗病毒药物能攻击病毒有的物质而人体没有的,很显然这个不太容易做到。病毒和细菌不太一样,前者的结构更为简单,而且还和人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目前能用来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是比较少而且效果也不好的。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这就注定了艾滋病病毒变异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后,病毒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另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很多的副作用,这样的话就会使得部分的感染者间断服用药物,这无疑会给艾滋病病毒留下喘息的时间,不要小看这点喘息的时间,艾滋病病毒能在这个时间内大量繁殖而且发生变异。

  •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骨刺、骨质增生等都是属于骨关节出现炎症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年龄越大越易高发。但是近年来该病却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专家表示,骨质增生不可怕,不用手术即可治疗。

     

     

     

    一、相关因素有哪些?

     

    (一)饮食与体重:

     

    肥胖增加了对关节的压力(尤其是膝关节),减轻体重既能减轻症状,又能改善关节功能,只要减轻几公斤体重,就可以缓解症状;维生素D下降时OA进展较快。

     

    (二)体力活动:

     

    1.危险因素:膝关节手术史、关节外伤史、重体力劳动等。因此,民间常说的,通过剧烈活动将骨刺磨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避免爬山、爬楼等负重活动,这样容易加重关节的磨损。

     

    2.神经肌肉的调控:康复锻炼可改善对神经肌肉的控制,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以选择游泳、骑单车等运动,这些活动既能锻炼肌肉力量,控制体制体重,又不加重关节负重。

     

    二、药物治疗

    (一)老年人用药物特点:

     

    据统计,美国25~50%的老人受疼痛的困扰,专家指示对老年人疼痛最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止痛药。老年人用药特点:1.对药物耐受性低,易产生不良反应;2.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间交叉反应。

     

    (二)常用药物: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扶他林、芬必得、科芬汀、西乐葆等。此类药物抗炎止痛效果是肯定的。但约有15~20%出现胃、肠溃疡,约2-4%出现出血、穿孔;>70岁的女性加上有心脏病、溃疡病史者危险性增加。COX-2特异性选择药西乐葆具有与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相似的消炎止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2、辅助药物的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同时具有症状改善和结构修复双重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症治疗。目前市场上的此类品种有维骨力、葡立等。但是,它们适用于轻度、中度关节炎,对于严重的关节炎、甚至出现膝关节内翻的情况下不适用。

    3、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如阿尔治、施沛特等,具有润滑及保护软骨的作用。对于轻中度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应该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机会;在关节积液较多的时候不建议使用,同时注意,注射后不要剧烈活动,避免产生积液。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好血糖后再使用。

     

    4、激素关节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关节内的炎症,减轻滑膜水肿、关节内积液,但是它同时抑制关节软骨的修复,因此不能常规使用,只是在关节内炎症较重、积液较多的时候使用,并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

     

    通过以上内容了解后,对于轻度、中度的骨质增生患者,在平时注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时调整不良姿势,再加上护理的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是若是严重的骨质增生,就要考虑使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了。

     

     

  • 鼻咽癌的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是会出现鼻涕当中带血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会持续整个病程时期,并且患者会因为病情变化而使得症状更加的明显,最终导致患者的鼻腔当中出现持续出血的症状,这都是相当常见的症状,有的时候还会感觉到自己的头部有些持续性的疼痛。

     


    鼻咽癌主要就是由于人们鼻咽腔内部长出来恶性肿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算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于这类疾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早期发现,只要确诊后才可以进一步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病情中期的患者,不过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彻底治好,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果是想要彻底治愈的话还是需要依靠外科手术的方法,有的时候还会使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


    患者在发病早期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症状,只是会单纯的感觉到自己的鼻腔内部偶尔出现出血的现象,而且流鼻涕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血丝,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流出来鼻血,当肿瘤压迫到患者听力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听力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总是听不清楚远处的声响。


    有一部分的患者还会时常出现头痛的症状,这也算是鼻咽癌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每次发作的时候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头部一侧传来非常明显的持续性疼痛,就连眼睛部位都会发生一些病变,若是眼睛已经出现一系列症状的话就说明患者的病情到了晚期,这个时期就必须要引起重视,以免危害患者的生命。


    无论是哪种恶性肿瘤疾病都是会有转移的可能性,所以患者在患上鼻咽癌以后要是没有及时控制住病情发展的话就会导致肿瘤转移的情况发生,这样的话就会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颈部出现重大的情况,不过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疼痛,只是质地是非常坚硬的,在早期的时候还可以活动。

     

     


    那么患者在发生早期症状的时候就必须要去医院做详细的身体检查,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就包括了前鼻镜检查、鼻咽镜检查等,这些都是可以非常明显的检查出来患者是否是出现了鼻咽癌这种疾病,有些病情比较模糊的患者还需要去做一系列常规检查,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 吃维生素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吗?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中医在治疗神经衰弱时,注重辨证分型,补充气血、调理阴阳、养心安神的方式。通常疗效好,副作用小,给广大患者带去了福音。当然平时还是要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远离神经衰弱这个疾病。

     

     

     

    大家都知道神经衰弱是一个困扰人的身体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都是因为人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很多人说吃维生素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其实不是一种正确的说法,如果患上神经衰弱,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中药调理和治疗。那么神经衰弱吃什么维生素?

     

    神经衰弱如何进行调理呢?

    1.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和滋阴润燥之成效。因而,中医常用阿胶来医治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的病人,能敏捷改进头晕乏力、心烦失眠、心悸健忘等表现。阿胶用于医治神经衰弱,通常每次5克~15克,入汤剂烊化对服,胃弱便溏者慎用。

     

    2.熟地黄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成效。作为补血滋阴益精的中药,熟地黄对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神经衰弱均有较好的效果,能较快减轻神疲乏力、晕厥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熟地黄用于医治神经衰弱,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脾虚便溏者慎用。

     

    3.灵芝

     

    灵芝性平,味甘,归肾、肝、心、肺经,具有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健脾益胃、补养健壮之成效。灵芝是临床常用的补养品,其养心安神、益气养血的成效明显,是医治神经衰弱的天然中药,可用于神经衰弱的各种类型,对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病人的效果尤佳。灵芝用于医治神经衰弱,通常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

     

    4.人参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成效。《神农本草经》以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灵魂,止惊悸,除邪气,明目,高兴益智”。人参补气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甚佳,对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的患者,医治效果满足。人参用于医治神经衰弱,通常每次5克~10克,水煎服,也可每次1.5克~2克,研末吞服。

     

    以上就是神经衰弱吃什么维生素的一些介绍,维生素与神经衰弱的关系不大,可以吃些蔬菜水果就可以摄入不同的维生素,神经衰弱的治疗还是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中药调理无疑是伤害最小,作用较大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 癌症是当今社会上一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癌症的致死率很高,但是很多人对于癌症还是了解的比较少。根据一定的数据表明,其实癌症病人在我国已经占了大概四分之一了。所以,我们要多关注这个问题,做一些关于预防癌症的小知识。

     

    1. 癌症频发的种类

    其实在癌症中最让我们困扰的就是,肺癌病人的人数居高不下,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有很长时间的吸烟历史,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群非常的可惜,她们自己本身是没有吸烟史的,但是由于家人经常在一个空间里吸烟,吸入的二手烟非常多,最后自己不幸患上了肺癌。对于这类型的病人我们一定要告诫她们远离香烟和一切的电子烟。虽然很多人说电子烟的伤害小,但是因为电子烟患上癌症的病人也不是没有,只有在源头上远离这些东西,才能更好的预防肺癌。肺癌胃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几种癌症,胃癌的患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人是因为经常吃一些比较烫的食物,时间长了以后,比较容易患上胃癌。还有的就是因为一些生活的小细节,比如在案板上的霉菌没有定期消灭,食物在案板上切过以后,把霉菌带到了胃里导致胃癌的产生。肝癌就更简单了,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作息,长期喝酒肝脏排不了毒,还有就是熬夜导致肝脏使用过度,良好的生活作息是最重要的。

    2.怎么做能有效预防癌症

    要想预防癌症还要做好以下的几个小点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体重超过标准值,过度的肥胖对于只会让自己的身体负荷加重,还会使各种得疾病频发,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体重做好管理。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做一些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尽量不要久坐。

    3.食疗预防癌症

    在食疗的方面,不要经常吃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杂粮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二次加工类的吃的,这种食物一般含盐量都比较高,在平时吃饭也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入侵。

    4.身体检查必不可少

    不过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注重体检,年级稍微大的朋友们最好是保持一年一检的频率,这样才能更早的发现问题,才能尽早治疗。有不少人都是因为没有这个意识,导致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不可再挽回。其实如果发现的早的话,癌症是有很大的几率可以治愈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身体检查。

     

  • 结核病,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并呼吁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为了更好地了解结核病,我们采访了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科科长薛植强,为大家详细讲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的危害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器官。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结核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手段。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等,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2. 治疗: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律、足量的用药。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

    3. 日常保养: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此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给他人。

    三、结核病患者的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营养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结核病患者需要摄入充足的热量,以补充身体消耗。建议增加餐次,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汤、面条等。

    2. 补充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生长、修复的重要物质。结核病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结核病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海产品等。

    4. 饮食宜清淡:结核病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病灶,加重病情。

    四、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时,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我最近感觉身体有些不适,特别是呼吸方面,总是觉得有些吃力。经过一番犹豫,我决定尝试一下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简单的注册和填写个人信息,我很快就联系上了一位医生。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主诉,并要求我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病例资料。我将近期的病情详细描述了一遍,医生也告诉我在6岁以下儿童用药时需要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陪伴,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规定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问诊,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最终给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医生非常详细地给我解释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提醒我在定点医院领取免费的药物。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也对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品质充满信心。

  • 肺结核,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现代社会依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日,一则关于肺结核患者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而选择轻生的新闻,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这一疾病的关注。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器官。本文将从肺结核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肺结核的病因

    肺结核的病原菌是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此外,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咳嗽、咳痰、咯血等。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

    三、肺结核的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目前,抗结核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肺结核的预防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提高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发现患者。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
    • 接种卡介苗,提高免疫力。

    五、结语

    肺结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是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结核病危害,守护健康生活。

  • 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的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礼来基金会于3月20日在京签署了关于耐多药结核病战略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治疗事业,提高我国在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领域的综合实力。

    耐多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结核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也日益严重。

    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以下方面:

    • 加强耐多药结核病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 探索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耐多药结核病培训模式
    • 提高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
    •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礼来基金会还将继续支持“礼来耐多药结核病全球合作项目”,为我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事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次合作标志着我国在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事业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 胸膜结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漫长且复杂。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为了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变黑。这种皮肤变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会干扰黑色素代谢,导致皮肤色素沉着。

    除了药物因素外,胸膜结核病患者出现皮肤变黑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情。

    2.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容易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影响皮肤健康。

    3. 水分摄入不足:体内水分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毒素和垃圾难以排出,从而影响皮肤健康。

    为了预防和改善胸膜结核病患者皮肤变黑的情况,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适当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

    2.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盲目停药。

    胸膜结核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结核科进行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 肺结核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其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结核的危害,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首先,肺结核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直接损害。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此外,肺结核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大咯血、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次,肺结核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患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

      此外,肺结核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甚至需要住院治疗。这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心理压力,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加强结核病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

      3.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4. 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关爱和帮扶,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5. 加强结核病防治资源的投入,提高防治水平。

      总之,肺结核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加强预防和控制,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结核病,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结核病的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于2017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前夕,在北京正式启动了“抗击结核,为爱同行”主题公益行动。

    此次公益行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号召全社会关爱结核病患者,共同应对结核病这一严峻的卫生问题。

    启动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以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应对结核病这一挑战。

    专家们指出,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是消除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需要加强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规范的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已治愈肺结核患者颜小东也出席了活动,并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他表示,结核病的治疗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来自社会的歧视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相信,随着大家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我们可以为患者建立一个更为友好、更有利于他们战胜疾病的环境。

    “我们深刻理解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亟待满足的巨大的医疗需求。我们希望通过结核病关爱周来唤起全社会对于这一公共卫生难题的关注,以进一步提升公众意识,并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携手战胜这一疾病,”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Asgar Rangoonwala表示。

    此次“抗击结核,为爱同行”主题公益行动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结核病防控领域同包括中国政府部门在内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的又一进展。未来,西安杨森将继续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助力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 近年来,肺结核这一曾经困扰着我国人民的疾病,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青壮年群体,成为了肺结核的高发人群。

    病例一:高三学生患肺结核,学业压力成诱因

    长寿某校高三一名学生,因长时间熬夜学习,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患上了肺结核。该生为了考上重点大学,每天都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学习压力巨大。最终,他的病情被及时发现,并进行了治疗。

    病例二:白领患结核,工作压力成罪魁祸首

    一家企业财务黄某,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导致作息不规律,免疫力下降,最终患上了肺结核。这也提醒我们,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病例三:不按医嘱变耐药结核,年轻生命陨落

    患者徐某,因咳嗽、咳痰,自行用药治疗,但病情一直未见好转。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但由于未按医嘱规律用药,导致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最终不幸去世。

    肺结核的发病原因:生活压力+不良习惯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原因与生活压力、不良习惯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此外,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肺结核的风险。

    肺结核的治疗难题:耐药性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如果治疗不规范,很容易导致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 小儿骨结核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组织损伤:骨组织疾病是导致小儿骨结核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骨骼出现病变时,如炎症、感染等,容易引发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长期炎症刺激下,病变部位容易发展为骨结核,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因此,一旦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2. 结核病感染:结核菌感染也是小儿骨结核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结核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肺部形成感染。当结核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核菌会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和关节,引发骨结核。针对结核菌感染,可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3.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熬夜、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小儿骨结核的发生。长期熬夜会导致骨骼和关节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受到损伤或感染。因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骨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4. 遗传因素:部分小儿骨结核患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如有骨结核病史,则子女患病的风险较高。

    5.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引发骨结核。

    小儿骨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脓肿切开引流、病灶清除等。

    总之,小儿骨结核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家长、医生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医生要规范治疗,提高治愈率。

  •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结核病危害的日子。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部。它不仅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感染人数众多,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也相当可观。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喷出,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结核病。

    二、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乏力、体重下降等。然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给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带来了困难。

    三、结核病的治疗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目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坚持服用药物,完成规定的疗程。

    四、预防结核病的关键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以及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以下是一些预防结核病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3. 接种卡介苗,提高免疫力。

    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

    五、结核病的防治任重道远

    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早日战胜结核病,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