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求医无门的疼痛患者,竟是「精神病」

求医无门的疼痛患者,竟是「精神病」
发表人:京东健康

采访专家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 李江波
文 | 黑凤梨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受访医生:李江波

 

疼,是最突出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面临孤立的刘甜甜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不得不放弃银行工作的闫爽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竞争压力山大的张德民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疼痛背后的真相是......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反复就医,又找不到问题,让人奔溃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你越关注它的症状,它就越欺负你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药物可不是唯一的办法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性格孤僻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李江波主任的治疗策略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语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什么是性病恐惧症?其实所谓的性病恐惧症,指的是患者有治疗史或者在得了性病之后出现情绪紧张,甚至出现疑病和强迫性神经症。

      它会通过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刺激,从而引起身体了调节机制的变化,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功能紊乱。

      性病恐惧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

      二、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纳差,有的甚至出现心悸、手足发热、出虚汗等症状。

      三、总认为自己的性病没好、加重或发展。总害怕家人发现、周围同事知道而精神压抑、沉默寡语、恐惧焦虑。

      四、常多次就诊,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

      性病恐惧症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它会导致患者性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官能症状,严重 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给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

      其实,对于性病恐惧症的治疗,除了对有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外,还应对患者进行有关性病知识的介绍,耐心地给予解释、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消除顾虑。

      应对性病恐惧症,其方法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法、辅助治疗法,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药物的暗示疗法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还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相信通过药物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治疗 ,驱除性病恐惧症的阴影就不是太难的事了。

      其次,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正规的治疗方案进行规则治疗。医生要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以增加经济效益而过度治疗,这样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第三,对于过度用药的患者,医务人员不能过于迁就,应当要立即阻止其滥用药物的现象。并告诉该患者滥用药物的危害性,让患者知道滥用药物而出现的症状而并非是性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专家提示:性病还须心药医,机体的治愈并不能代表身心的治愈。病患者只有努力克服对性病的恐惧,正确的认识性病知识,就不会让所谓的“性病”吓出其他病症!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治疗性病首先要“脱恐”!

      性病不能自己“偷”着治

  •   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或出院时,家属和患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出院后能马上去工作、上学吗?还是现在家休养一段时间比较好?”

      “我在精神病医院住过院,出去后,别人会不会看不起我?”

      “我们的孩子出院之后再有情绪上的问题,影响学习、工作,怎么办?”

      “病人当初是因为在打工时经历了某些事情后开始犯病的,现在出院了,是不是不能再让他出去工作了?”

      随着精神病患者自知力逐渐恢复,康复期的他们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开始有顾虑,意识到自己今后生活的艰难,担心社会偏见,担心工作问题,担心恋爱问题,担心家庭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等,无数个担心使他们出院后为“如何更好的回归社会”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精神病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需要医护人员、家属、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协助患者共同完成。

      医务人员方面

      1. 对于处于恢复期准备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从预防的角度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原则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介绍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应对方式,教导患者出院后也要定期复查,掌握复发规律,防止复发。

      2. 针对精神科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疑虑,以积极的情绪配合治疗,对回归社会充满信心。

      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在尊重、爱护他们的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打扑克、看电视等。同时, 还要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自卑感,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鼓励他们重新“抬起头”、重新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之中。

      对有严重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以及职业等安排一些其力所能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放或半放式的病房管理,进一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并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以让其参与病房管理,如:组织患者活动,外出带检查,打扫卫生,协助工作人员观察病友的病情变化,督促协助病友完成日常生活料理,以此调动患者的生活、工作积极性。让患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患者思维,学会自己规划生活,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

      加强患者与家属、朋友、单位等的联系,进一步让患者感到家属、朋友、单位都在关心着自己,使患者感到自身的价值,并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从而达到消除其抑郁、消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 患者出院时,对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嘱咐家属重视患者预后的心理状态及抗精神病药品的管理。督促患者规律生活,按要求治疗,讲解病情复发的几个先兆表现,如“夜眠差,情绪高(低),话多......”等,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联系。

      4. 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做好回访工作,追踪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指导。

      患者方面

      1. 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对其做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继续治疗,按时复查,按量服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应对方法,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不喝酒,少抽烟,不暴饮暴食。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精力充沛,还可以防止疾病复发。

      3. 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够等原因,大众对精神病人都存在歧视和恐惧,在这种现象未能彻底改变之前,患者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比如人际交往,经济问题,工作职业,婚姻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刺激的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4. 学会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悔恨等主动克制。改变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不可因为“养病”等原因闲置在家。

      5. 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内心苦闷时要勇于诉说。自身情绪不稳,夜眠差或出现心身不适等情况时要主动医生联系,寻求帮助,及时复查,调整药物,避免疾病复发。

      家属的陪伴与监护

      1. 家庭监护人应遵循医生的健康宣教,增强对患者异常行为的应变能力,更好地为患者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监督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适应社会和工作。

      2. 家属要正确的认识的精神疾病,学习与精神病患者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共情”,要有耐心,多陪伴患者,正确的引导患者面对生活,如患者出现不正常的想法或行为,如:情绪低落,哭泣,兴奋,话多,行为怪异......不要呵斥患者,避免激惹性语言,用开放性语言询问患者内心感受,了解患者内心动态,及时与医生联系咨询。

      社会方面

      1. 加强对社会上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在治疗上给予一定补助,确保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疾病对患者自身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2. 社会各界应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强全民对精神病的正确认识,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看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情,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对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燕.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04):62-63.

  • 张从正,是“攻邪派”的创始人,对汗、吐、泻等攻邪治法的认识别具一格,而且擅长使用药性猛烈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在中医学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张从正生活的金朝,金宣宗完颜珣曾因为张从正医术高明,将张从正征兆为宫廷太医,不过宫廷之中太医院太过闲暇,且有小人常常排挤。张从正想着自己有悬壶济世的志向不能埋没在宫廷之中,于是没干多久就辞官回家,继续他的“游医”生活。

    话说张从正有一次过亳州时,遇到了一个得了怪病的女子。那是什么怪病呢?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这位女子半年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引起的,突然的就变得疯疯癫癫的、见人就嬉笑不止。家里人和她说话,她也似懂非懂。家人怕她乱跑就把她关在家中,谁知她在家中又打又砸,还跳窗逃了出来。就这么整日在村子里游荡,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她的丈夫将附近但凡有点名气的医生都请过来,为妻子看过病,有的医生认为是心火扰神,用清心火的药物;有的认为是痰火扰神,用祛痰火的药物;还有些认为药物难以治疗,用针灸治疗等。如此种种办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见效果。

    这位女子的丈夫本来都想放弃治疗了,不过听说亳州城最近来了一位郎中,以前还是皇宫里的太医,想着这位郎中名气这么大,万一能治好自己妻子的病呢?毕竟普通人家,哪里供养的来这么一个活菩萨。于是,便哄着疯癫的女子去找张从正碰碰运气。

     

     

    这天张从正在当地一家药房门前坐诊,慕名而来的病人不少。在排队看病的人群中就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疯癫的女子,由于那位疯癫的女子太过显眼,不一会儿便引来了人们的围观。这也引起了张从正的注意。

    张从正说:“这位兄台,你的妻子得的什么病?”这个男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妻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样疯疯癫癫半年多了,附近的人都说你是神医,你可要救救她啊!”这时药房的一个小二对张从正说:“张先生,这男人为了自己老婆的病,把附近的郎中都请了个遍,都拿这病没辙。”张从正看了看,那个女人,反而放声笑道:“这位兄台,今天你怕是找对人了,这个病我能治。”众人听了大惊,心想“太医”果真这么厉害?  

    只见张从正接着说:“《黄帝内经》有说到神有余则笑不休,这里所说的神便是心火,火如果遇到风则会变成烈焰,所以就会笑个不停。这个病必是因为痰热内盛,久郁化火,上扰心神导致的。所以这病很好治,只要祛除痰火即可。”

    众人听到这纷纷觉得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这时候药房的抓药老先生出来了,向张从正行礼后,客气地说道:“张先生,果然是高见,只是老朽抓药多年,能看出这病机的郎中怕是不少,只是这体内之‘痰火’先生打算如何祛除啊?”

    张从正微微一笑,说道:“此事简单,取沧盐成块者二两余,用火烧令通赤,放冷后研成细末,用河水一大碗来煮。放温后分三次喝完。然后用钗子伸到口中探吐,以催吐之法来呕吐痰涎。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连解毒汤,以苦寒直折来清泄火热。老前辈以为如何?”   

    药房的老先生听后,捋了捋胡须,细想了片刻说道:“先生用药好大的手笔,敢用如此峻猛之手段,老朽佩服。”说完便吩咐药房的小二赶紧按照张从正的方子去配药,给那对夫妻带了回家,嘱咐一定按照张先生的方子吃药。

    果然,这位女子吃药后探吐,一下呕吐出了热痰五升,接着服用大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几天,那病果然就好了。后来张从正将这个病案记载在了自己的医书《儒门事亲》之中,在病案末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法虽无奇,但医者审因论治,确值后人仔细揣摩。”

    附:《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黄连三两(9g),黄芩二两(6g),黄柏二两(6g),栀子十四枚(9g)。

  •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心绞痛的“痛”误导了很多患者

     

    最近在人民医院门诊遇见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自述毫无不适,陪妻子看病时,也顺便做了体检,包括冠状动脉CT,发现3支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狭窄(60%-85%),医院当即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说这是生命的保障,不做随时可能发生心脏意外。患者要求给段时间考虑考虑。此后,每天开始出现胸部和后背疼痛,为持续性,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运动时反而消失。原本睡眠好,体检后开始出现睡眠障碍。

     

     

    大家读过说说心绞痛(1)所介绍的心绞痛的特点,患者表述的症状肯定不是心绞痛,而是意外发现了冠状动脉病变,对做不做支架,心中十分不安和纠结,“虑病”导致的“躯体症状”。这就是我讲的病(变)与症(状)分离。

     

    当时我给他做了运动心电图,患者运动到心率150次/分时,出现了心电图II 、III 、aVF和V4-5-6的水平下降,并出现胸骨后的紧缩感。医生及时终止了运动试验。我告诉患者这种感觉就是心绞痛。患者却困惑的反问我,没感觉到“疼”啊?就是胸部发紧。

     

    我给他解释,心绞痛是从拉丁文译过来的。心绞痛的症状特征不是刀割针扎样锐利疼痛,正是患者感受到的这些紧缩感、压迫感。

     

    这时患者和妻子共同回忆起,两年前有一次下雨,没带雨具,急跑回家途中,发生过与这次运动试验一模一样的症状,但不是疼痛,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心绞痛。平时生活、工作中再没有过那次急跑的运动量,以后未发生过类似症状。

     

    患者为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我为患者认真解释了不必要做支架,应放松心情。患者不吸烟。告诉他坚持用他汀,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要坚持用药,用阿司匹林,并用 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建议做心脏康复。

     

    这个患者实际有两种心脏不适。一种是真的劳力型心绞痛;另一种是焦虑(“虑病”“虑支架”)导致的躯体症状。

     

    这种稳定的冠心病,支架并不延长寿命,没有必要。

     

    病(变)与症(状)分离的案例

     

    一位60岁女性患者,有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良好,无糖尿病,血脂无明显异常。体检做冠状动脉CT,三支血管都有不同程度临界病变。患者平时从无症状,运动中也从无不适。就诊医院未做运动试验评估,直接让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前降支中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60%狭窄,左回旋支狭窄85%(患者说术中医生谈知情时告知狭窄90%,装了一个支架)。

     

    支架术后患者“从无一天舒服过”,胸闷,胸痛,后背痛,全身乏力,易出汗,心悸,近期出现“心脏痒痒”的“奇怪感觉”,睡眠越来越差,无论左侧、右侧卧位,还是平卧,总感胸部不适。

     

     

    无症状的一个血管远端放那个支架有意义么?为什么不事先做下运动试验评估呢?这是一个完全不必要的支架。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焦虑所致的十分泛化多样的躯体症状。患者还感到在导管室医生说的和后来打印报告的血管狭窄程度不一致,对此心里也很有意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检查。患者出现由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进行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行为时应及时就医。患者出现行为激越或木僵状态时应立即就医。此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需要与重性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分裂情感性障碍等疾病相鉴别。

     

     

    一、需要做的检查

     

    头颅CT:通过头颅CT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脑器质性疾病,若无,除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电图检查:通过行脑电图判断是否存在脑波异常放电,是否存在癫痫,若无,除外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该量表由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附加症状四个分量表组成。PANSS每一症状条目均从无症状到极严重,按1~7级评分。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或者触诊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的活动或者脑部是否受到外伤等情况。


    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F20.9):症状标准:在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各项症状群第1、2、3项中的一项,或第4、第5、第6项中的两项,并持续1个月以上:思维化声、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取、思维被播散、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或被动妄想,或其他形式的怪异妄想;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幻听或持续数周、数月以至于更长时间的其他形式的言语性幻听;除以上所列举的具有特征性的妄想以外,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妄想,并伴有任何形式的幻觉;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言语缺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2、排除标准:若同时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假如不能够证实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先于情感症状出现,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如果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在躯体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诊断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三、偏执型精神分裂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

     

     

    1、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部分重度抑郁患者急性发作期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之间的区别,取决于情感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时间关系,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先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继而出现关系妄想、言语性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为首发或疾病初期即可出现,以此相鉴别诊断。

    2、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是指以精神病性症状急性发作(如幻觉、妄想、知觉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一般与急性应激有关,临床同样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要有6个月的病程,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是小于1个月,可鉴别诊断。

  • 90%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为女性,其中主要是发生在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在种族中,白种人的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白种人,并且神经性厌食具有家族聚集性,在女性第一级亲属的见证者中其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8倍,本病在竞技运动员中也较常见。特别是从事体操、芭蕾等女运动员。高考压力、亲人分离、家庭环境改变、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躯体疾病等因素都可以诱发神经性厌食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需要做的检查


    查体:检查患者体征是否存在体弱情况、中央神经系统是否淡漠以及检查血管是否存在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着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的情况。
    CT和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饮食。
    内分泌功能检查:包括垂体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及时检测患者各项指标控制病情。
    心电图检查:为了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因严重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心律失常。
    X线检查:为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因过度节食造成的严重的骨质疏松,及肾结石等,胸片检查可发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中发生的肺结核感染。
    脑电图检查:由于神经厌食症患者营养摄入不均衡,以及长期饥饿,可导致血中特异気基酸減少,长期缺乏可能会引起患者癫痫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异常脑电图。


    二、如何诊断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医生应该尽量收集完整病史,了解患者现在进食和控制体重的方式,以及患者对体重的看法。体格检查是不可少的,必须排除躯体因素所致的体重下降,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脑肿瘤,内分泌障碍、肠道疾患,如克罗恩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还要注意患者消瘦的程度、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以及维生素缺乏的征象。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要点如下: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节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体重减轻的程度超过正常平均体重值的15%或更低,或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17.5,或在青春期不能达到预期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往往存在异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常常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剂和利尿剂、回避自认为导致发胖的食物。常有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紊乱。神经性厌食患者可伴发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食欲减退,但抑郁症患者以情绪症状占主导,同时有思维、行为的改变及抑郁症自身的生物学节律,可资鉴别。在少数情况下,不排除二者并存的可能性,但要防止低血糖反应。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容易生气的人,而很少看到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的人。愤怒是一种很难排解和控制的情绪,很多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决定。除了这些以外,容易生气、爱发脾气,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少危害。

     

     

    经常发脾气,皮肤越来越差

     

    仔细观察身边爱乱发脾气的人,他们的皮肤状态一般都不太好。这其实是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血液的流动速度会变快,而这个时候,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毒素,被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后,会影响我们的皮肤健康,导致色素沉着,皮肤粗糙。

     

    同时,生气对肝脏也有一定的伤害,影响肝脏正常的排毒功能,毒素在体内淤积,表现在脸上就是脸色暗沉、暗黄,容易出油,痘痘、粉刺增多等,皮肤变差。

     

     

    经常发脾气,容易猝死

     

    在暴怒的时候,全身的血液会迅速聚集在我们的脑部,血流速度加快。而大脑无法适应这种异常的血液流动,容易引起大脑血管发生破裂的现象,诱发脑梗,甚至导致猝死。

     

    经常发脾气,易得抑郁症

     

    容易生气、爱发脾气的人,身边的朋友、家人都被伤透了心,渐渐远离了。失去朋友的人,心里有话无处说,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有压力也只能自己排解,越来越孤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沉默冠寡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患抑郁症。

     
    经常发脾气,更容易生病

     

    别看有的人爱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他们可能很容易生病。因为人经常生气的话,对自己体内免疫细胞是有不利影响的,导致免疫力下降,对于一些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更容易被病魔侵扰。

     

    经常发脾气,容易得胃病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吃不下饭,或者吃完饭后消化不良,其实原理就是,在暴怒的时候,体内的胃酸分泌变多,损伤胃粘膜,容易引起胃粘膜出血、糜烂,容易发生胃溃疡,诱发胃部疾病。


    经常发脾气,容易得乳腺增生

     

    这个说法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尤其是女性自己,因为相比于男性,女性朋友其实更容易生气,一点小事都能生半天的气。而经常生气对于女性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危害乳腺的健康,导致乳腺增生。

     

    如何有效控制情绪呢?

     

    学会自我调节

     

    遇到事情时,首先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激动,不被情绪操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平时多出去走一走,散散步,多看一看自然风光,不要把自己放在工作和学习压力之中,多练习深呼吸,想要发脾气时,在心里默念100个数。


    学会转移注意力

     

    在想生气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玩手机、看笑话、看电视等事情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不要把心思放到惹你生气的事情或人上面,多去找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做。

     

    不论年龄和性别,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少发脾气不仅对人际关系有好处,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 这是一例值得铭记的病例。

     

    那时我还在一家县级医院工作,一天上午,我接诊了一个外科介绍来会诊的年轻患者。该患者,男,因“肉眼血尿1周+”就诊于我院外科并入院。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辅查:心电图正常,泌尿系B超正常。现因“突发性左侧肩部持续性剧烈疼痛2+天”,外科局部封闭无效,来我科寻求镇痛治疗。

     

    体查:患者左侧肩部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下缘三角肌有明显高起。诊断为:三角肌滑囊炎?肩臂痛综合征?给予局部针灸加TDP照射治疗。治疗后,患者述疼痛稍缓解。

     

     

    下午,患者复诊。述,回去后,肩部继续剧烈疼痛。问询其尿检结果,答除了血尿,未检出其他异常结果。给予六合电疗仪电疗及中药外涂治疗(主要成分为乳香,没药,冰片,红花,95%酒精)。治疗后,患者述疼痛稍缓解。

     

    今天上午,患者述夜晚左侧肩部剧烈疼痛,伴左侧胸背部放射性疼痛。给予六合电疗仪电疗及中药外涂,考虑患者局部炎症较重,嘱患者回去后自行做冰敷。

     

    下午,患者述回去后,在外科输液,左侧肩部续剧烈疼痛。唯在我们这儿做物理治疗时,疼痛能够稍缓解。治疗间,患者家属悄悄告诉我,新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原来,上午患者去做颈部CT时,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莫主任听到患者有无痛性血尿,建议患者家属加做一个盆腔CT。经螺旋CT详细检查,考虑患者有“盆腔脏器肿瘤”。

     

    那么患者的剧烈疼痛便得到了解释:肿瘤转移?或肿瘤压迫导致神经痛?因为患者肩关节下缘三角肌有明显高起,不排除同时患有三角肌滑囊炎,但是三角肌滑囊炎可能不是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后嘱患者转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无痛性血尿,专业点的泌尿外科医生都会高度警惕,但是因为该患者年纪非常之轻,使得此患者的相关检查不够及时和到位。

     

    当然,临床上应保持审慎平和的心态,对一些虽然很常见但常规治疗久久不效的症状必须引起重视,但也不要因为前车之鉴导致以后过度的缩手缩脚,即使是肿瘤导致的肩部疼痛,运用上述中医疗法,也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

     

    这个病例让人记忆深刻,警示我们:

     

    1,问诊及体格检查一定要认真仔细,一个简单的肩痛,其涉及的原因很可能非常复杂;

     

    2,一定要注意患者症状的各项细节,比如一个小小的无痛性血尿,便是我们找到真正原因的线索;

     

    3,时刻关注患者的辅助检查的进一步结果,

     

    4,与患者、患者家属做好沟通。

     

    做到这些,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在这个病例的确诊过程中,放射科的莫主任功不可没,他的严谨细心导引临床医师的思路走向正确的方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