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什么?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什么?
发表人:石伟

临床工作中,药物性肾损害比较常见,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品种多,其临床表现分三类:急性肾损害出现于用药后7天内,多为可逆性,应及时治疗,预防损伤加重或发展为不可逆的损害;亚急性肾损害出现于用药后8~90天,应积极治疗;慢性肾损害见于用药后>90天,损伤未能治愈,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1、某些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其肾毒性也依次递减,通常于用药后 5~7 d 发生,7~10 d最明显。肾毒性总发生率约 10%,其中庆大霉素30%(10% 较重),阿米卡星 0%~15%。其损伤机制为导致机体发生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降在肾间质,最终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2)头孢类抗生素肾损害主要发生于第一代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定、头孢来星等,而随第 2~4代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型,肾毒性也逐渐递减。如头孢他啶(第三代)只有当大剂量使用时才会导致肾功能轻度下降,而且常常可逆。但已有肾功能损害、脱水、低血压或与呋塞米、氨基糖苷类合用时,头孢类的肾毒性增加。
 
(3)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 HSV ) 所致的各种感染, 为治疗 HSV 脑炎的首选药物。 用于新生儿治疗时,17% ~ 35% 的新生儿患者发生肾毒性。 阿昔洛韦肾毒性的根本原因是药物结晶后继发肾小管梗阻,阿昔洛韦代谢物也具有直接肾小管毒性。 此外,阿昔洛韦通过某些 β- 内酰胺抗生素 (尤其是头孢曲松) 的共享有机酸转运体运输, 由此可能增加肾毒性。
 
(4)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 利福平等,可诱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其常有异质性及非剂量依赖性特点。这些药物常导致机体发生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降在肾间质,最终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抗生素产生的肾损害机制,还包括因为药物不溶于尿液而产生结晶,并沉淀于肾脏,特别是远端肾小管,最终阻塞尿道并导致肾间质的损害。常见的在尿道产生结晶的抗生素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包括:抗生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2、造影剂:目前临床使用的造影剂多为含碘造影剂,依据造影剂的渗透压分为低渗型、等渗型、高渗型,依据电离情况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渗透压越高显影效果越好,但其渗透毒性越强,而含碘造影剂本身就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和肾小管细胞的凋亡和死亡,同时含碘造影剂还会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电解质、生物电离子和渗透压等造成不良影响,发生肾损害。(如碘海醇350等,常见于频繁CT和X线造影检查以后,造成肾损害);
 
3、非甾体类解热镇痛剂:临床上常用的吲哚美辛、 布洛芬、 萘普生均属非甾体类解热镇痛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剂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剂,通过抑制前列环素合成酶,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所致。而其肾毒性也与该机制有关,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 - 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乳头坏死、慢性肾衰竭、水钠潴留、高血压、高血钾等,其中导致急性肾衰竭者达 7% ,占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 35%。
 
4、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引起的 AKI 影响所有肾段, 包括血管、 肾小球、 肾小管、 间质, 其机制主要是直接细胞毒性和免疫介导的药物性 AKI 。如:顺铂、克唑替尼等。
 
5、环孢素:环孢素所致急性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尿酸升高、血钾异常和高血压等急性肾小管损伤表现,甚至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3 个月以内停药可恢复,与 非甾体类抗炎药联用增加肾毒性。
 
6、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为明确的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单独应用发生率仅为万分之0.44,与非诺贝特、伊曲康唑、酮康唑、红霉素等药物联用时,横纹肌溶解风险显著增加,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虚弱、肌痛及尿液呈现茶样颜色等。横纹肌溶解造成的肌球蛋白释放,可显著诱导肾脏损伤,且其常继发于肾小管阻塞、肾小球滤过率改变之后或通过直接的肾脏毒性作用。
 
另外,研究表明高达81% 的横纹肌溶解是因药物及酒精滥用导致的,其中50%的患者会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5、含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AA)的草药及某些中成药、复方煎剂可引起急性肾损伤(AK1),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关木通、广防已、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莲、寻骨风等,
 
中成药妇科分清丸(含关木通)、排石颗粒(含关木通)、纯阳正气丸(含青木香,即马兜铃根)、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即马兜铃根)等均含有马兜铃酸,应慎用或不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脓毒症与50%的急性肾损伤(AKI)有关,而高达6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生AKI。目前病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脓毒症特有的有害炎症级联反应似乎是导致AKI的原因之一。相比没有AKI的患者,脓毒症并发AKI的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脓毒症相关AKI(SA-AKI)患者的死亡率也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AKI患者。下文将系统阐述SA-AKI的治疗方法。

    液体复苏

    脓毒症治疗的关键是给予静脉输液进行循环复苏。对于脓毒症患者, 高质量的液体复苏包括:初始给予适度量的复苏液(头三个小时内30 mL/kg),然后进行频繁评估,动态测量液体反应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更多液体或血管活性药物。过度复苏和复苏不足均与休克患者的不良结局有关。最近有研究表明,复苏并不能显著改善预后,但患者需要进行最低程度的复苏来降低不良结局的风险。

    对于脓毒症患者,复苏液的类型至关重要。大量文献表明,复苏液的类型可能会影响脓毒症和SA-AKI的结局。羟乙基淀粉溶液是一种常用的高渗淀粉复苏液,但研究表明,在脓毒症和有AKI风险的患者中, 应该避免使用羟乙基淀粉溶液。多项研究表明,与多种晶体溶液相比,羟乙基淀粉溶液会增加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风险以及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的风险。

    其他研究人员在有AKI风险的脓毒症患者中比较了其他非高渗淀粉胶体溶液(如白蛋白)与晶体溶液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白蛋白虽然可适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变量,但无法改善AKI和死亡率。因此,与价格较低的晶体溶液相比,不推荐使用白蛋白。

    血管活性药物

    对于SA-AKI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包括传统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压素和多巴胺,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药物,如血管紧张素II和左西孟旦。

    去甲肾上腺素一直是脓毒症休克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增加平均动脉压并改善肾脏灌注能力。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去甲肾上腺素通常是脓毒症休克的一线治疗药物,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相比,其治疗结局更好,不良事件更少。

    一项血管加压素与脓毒症休克试验比较了血管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两组结局相似,不良事件没有增加,在休克程度较轻的患者亚组分析中血管加压素有生存益处,提示 血管加压素可以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一线治疗替代药物。此外,在去甲肾上腺素短缺期间,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最常见的替代药物。结合其他试验数据,许多人建议避免使用苯肾上腺素,多使用多巴胺作为脓毒症休克的一线治疗。

    血管紧张素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的一种激素,是最近在休克患者中研究的一种新型药物。一项名为ATHOS-3的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血管紧张素II可使平均动脉压增加。如果经过大型队列研究的验证,血管紧张素II可能是SA-AKI的一种新疗法。

    左西孟旦是一种钙致敏药物。一些小型研究表明,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可以增加肌酐清除率和尿液排出量。一项大型、双盲,随机试验在脓毒症成人患者中研究左西孟旦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肾脏结局并没有改善。 目前没有数据支持在SA-AKI患者中使用左西孟旦

    机械通气

    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重症患者通常需要进行 正压机械通气(PPV),以在器官衰竭的情况下提供氧气、通气和气道保护。正压机械通气对肾脏灌注和肾脏功能具有潜在的有害作用。机械通气还可能引起神经激素和炎症变化,从而可能增加AKI的风险。无论在任何剂量或压力下,机械通气均能持续产生一系列炎症,包括多种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Fas配体,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易发生AKI。

    SA-AKI的药物治疗

    在危重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利尿剂(特别是呋塞米)无法成功预防AKI,并且可能有害。利尿剂也无法改善或减轻AKI。因此, 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尿剂预防或治疗SA-AKI。然而,鉴于利尿剂在调节和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在危重患者治疗中可继续使用利尿剂。

    临床前和小型临床研究显示, 碱性磷酸酶系统性治疗对SA-AKI患者具有保护作用。碱性磷酸酶通过内毒素的直接脱磷酸作用起效,可以减轻炎症和器官功能障碍,提高存活率。一项国际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a/IIb期研究纳入301位SA-AKI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的碱性磷酸酶(0.4、0.8或1.6 mg/kg)和安慰剂,其中 1.6 mg/kg为最佳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终点(第1至7天肌酐清除率的时间校正AUC)没有减少,但碱性磷酸酶组患者死亡率降低。鉴于1.6 mg/kg剂量组的28天死亡率降低,所以尽管重组碱性磷酸酶不是SA-AKI的治疗方法,但该药仍可能在脓毒症本身的治疗中起作用。

    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已经研究了可能预防或治疗SA-AKI的几种途径,主要集中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和白介素抑制剂等分子,但迄今为止,尚未转化为SA-AKI的临床研究。

    肾脏替代治疗

    大量大型试验在SA-AKI患者中研究肾脏替代治疗(RRT),包括剂量、治疗时间和RRT的方式。在脓毒症和SA-AKI患者中关于RRT治疗时间的数据表明早期开始治疗有害。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脓毒症患者尽早开始RRT治疗可能没有益处

    在SA-AKI患者中对RRT剂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增加RRT剂量没有益处。两项大型研究和一些针对SA-AKI患者的小型研究表明, 高剂量RRT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有限的数据表明某些特定的RRT方式有益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77位需要进行RRT的AKI患者,随机接受35 mL/kg/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结果表明肾功能恢复和60天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异。没有数据支持在SA-AKI患者中连续性RRT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BMJ. 2019; 364: k489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