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阻断糖前期进展为糖尿病?中医药干预有疗效

如何阻断糖前期进展为糖尿病?中医药干预有疗效
发表人:我是大医生

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将终生受它的困扰,如果严重,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心脑血管、眼底及肾脏等各种并发症。但如果在糖尿病前期就积极干预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阻断2型糖尿病进展通路的,避免真正带上糖尿病的帽子。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未病”等范畴。“脾瘅”一词见于《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转为消渴”,说明脾瘅如不及时干预可转为消渴。

 

那么,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中药干预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药预防措施,主张根据“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统一的精神,有针对性的选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等干预措施,以减少糖尿病前期进展到临床糖尿病阶段。

 

1、阳明胃热体质:清泄结热、通便化滞为常法,方药可用清泄糖宁方,或用升降散、三黄丸加减。中成药可给予三黄片、功劳去火片、新清宁片等。兼食滞,中成药可用加味保和丸。

 

2、少阴肾虚体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为常法,方药可用清滋糖宁方,或用知柏地黄汤、参芪地黄汤、肾气丸等。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气阴两虚者,中成药可用生脉胶囊、玉泉丸等。

 

3、厥阴肝旺体质:清热养阴、平肝潜阳为常法,方药可用清降糖宁方,或用天麻钩藤汤或镇肝熄风汤加减。中成药可用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等。阴虚证突出者,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磁朱丸等。

 

 

4、少阳肝郁体质:清解郁热、疏肝行气为常法,方药可用清解糖宁方,或用丹栀逍遥散、大柴胡汤加减。中成药可用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兼痰火内结者,中成药可用小柴胡颗粒、二陈丸、礞石滚痰丸等。

 

5、太阴脾虚体质:清热祛湿、健脾益气为常法,方药可用清补糖宁方,或用芩连平胃散、四妙丸加减。中成药可给予葛根芩连微丸、二妙丸、四妙丸、参苓白术丸等。个别脾阳虚者,中成药可用理中丸。

 

针刺疗法

 

除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外,辅以针灸等方法,内外同治,可以提高疗效。

 

 

主穴:胰俞、脾俞、三阴交。配穴:湿热蕴脾者,加曲池、内庭;肝郁气滞者,加太冲、天枢;脾虚湿盛者,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气阴两虚者,加足三里、内关、太溪。

 

手法:施捻转之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间歇行针2次。隔日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此外,中医传统功法对延缓和治疗糖尿病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通过功法动作强身健体,增强血糖代谢,来综合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糖前期已经是一只脚迈入了糖尿病的大门,那么即使已暂时解除了“警报”,但若不坚持原来的治疗措施,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糖耐量低减者绝不可懈怠,要坚持干预治疗,保持血糖监测,才能避免真正跨入糖尿病阶段。

 

参考文献
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9-214.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1. 蛋白质适量摄取,预防肾脏病变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2.补充维生素B群,预防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3.及时补充叶黄素和钙,预防眼睛病变及骨质疏松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 23岁知名电竞选手,因为体型肥胖、常年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特征而患上2型糖尿病,并且宣布了退役。这一事件,引发“糖尿病年轻化”的巨大热议,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北京中医医院的原庆主任,来给大家讲解糖尿病的前兆及防治。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一部分源于家族遗传,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下生活节奏较快、职场人群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所导致的。

     

    现在,糖尿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健康的潜在“杀手”,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人可能血糖已经有问题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

     

    怎么能早点发现血糖问题呢?

     

    糖尿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消渴症,从中医角度讲以下两种体质类型易患消渴:阴虚质 ,和痰湿质。

     

    前者有两个小特点,第一,我们可以互相检查,张开嘴舌头上翘,如果舌根和牙齿之间没有唾液,我们认为这个人可能存在阴液亏少。第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心贴手背,如果感觉手心明显发热,可以认为这个人有手足心热的情况。

     

    这二者都是阴虚质的表现。而痰湿质主要是以肥胖为表现,尤其是腹型肥胖。

     

    一个方子,帮你远离糖尿病!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控糖黄玉茶。

     

     

    这个茶很简单,只有四位药。分别是黄芪 5g ,玉竹3g ,茯苓 3g ,山楂3g 。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黄芪益气健脾,促进脾胃运化,茯苓淡渗利湿,使清者升浊者降,二者相合有渗湿降浊的作用。玉竹养阴生津,益胃润肺,能够清虚热,山楂可以改善整个方子的口味,另外有降血脂的功效。

     

    最后提醒大家调整好生活作息与饮食规律,尤其是糖尿病人群,更应该随时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保护身体健康。

     

    如果您还有任何健康疑问,可以随时来京东健康找我们线上问诊咨询,众多权威医生实时在线,解决您的困扰。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糖尿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疾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我们怎么样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或者是怎么吃可以把糖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的范围内呢?

     

     

    如果糖尿病得病的是我们亲人,那么作为家属应该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1. 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那么我们的早餐就可以吃一个鸡蛋,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建议吃蛋黄,因为一般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兼有胆固醇高所以不建议吃蛋黄;

     

    2.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的饭菜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少盐,我们要口味轻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含钾的食物,另外,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少放油。养成减少油和盐的使用;

     

    3. 我们平时的主食习惯的使用白面和大米,但是建议换成五谷杂粮,以荞面,莜面,玉米面为主,也可以混合白面和大米,不建议多吃;

     

    4. 在吃饭的时候要有饮食的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

     

    5. 我们可以养成每天使用核桃的习惯,每天吃1-2颗为宜;

     

    6. 蔬菜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可以吃大量的蔬菜。例如:白菜,苦瓜,冬瓜,西红柿,生菜,紫菜,菠菜,木耳等含糖量比较低的蔬菜;

     

    7. 豆制品也是每天必须要摄入的食物;

     

    8.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吃一点瘦肉,但是不建议吃市面的熟食,建议自己回家自己烹饪。

     

    9. 还要控制平时的油脂的摄入量,少吃一点油炸和油煎的食物,花生,肥肉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0. 一些动物的内脏,蛋黄,海鲜类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

     

    11. 我们尽量选择煮,蒸,拌,炖的方式做菜,尽量减少炒菜;

     

    1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含糖量的食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下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病症,真正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它可以导致我们视线模糊,足踝肿胀,溃疡不易愈合等。我们作为幸运的人被赋予了生命,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自己,不算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做自身做起,有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精神充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膳食习惯,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最后我们也要有适当的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阻击糖尿病刻不容缓!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在中医学中,其实根本就没有“糖尿病”这个概念,但是中医学上有“消渴症”,经过考证,这就是类似糖尿病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最主要为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二型糖尿病人大多都有晚饭吃的过多,过于丰盛,把晚饭当成主餐。为什么说这样不好呢?从中医角度来看,夜属于阴,阳气收藏,夜间全身器官都处于修整状态,晚饭吃的过饱,增加了脾胃肠的负担,脾胃给你加班加点的工作,反过来思考脾胃能给你消化的好吗,消化不好堆积在体内形成垃圾毒素,为以后生病创造了有利条件。饮食不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吃生冷食物偏多,包括喜食水果。人是恒温动物,在临床中我要求患者吃的喝的不要低于37度,低于体温的食物要通过人体温度来加热腐熟,无形当中造成人体的能量的消耗,易损伤脾阳、肾阳。

     

     一型糖尿病多是青少年患者,此类患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后天失养也是主要以上所说的饮食不节为重要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此言真实不虚。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第一:要控制饮食,早餐、午餐七分饱,晚饭尽量少食,最好不吃,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第二:素食为主,少盐少油,避免吃宵夜,吃宵夜有如吃毒品,此言一点也不为过。

     

    第三:一定不能吃甜食,像一些点心、蛋糕这些比较甜的食物是不能吃,还有就是象粥、糯米、肠粉这些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建议也是不吃的。

     

    第四:不要熬夜,睡眠就是在补充能量,白天工作就是释放能量,熬夜直接杀伤阳气免疫力。

     

    第五:不渴不喝水,不渴说明身体不需要,多余的过量的对于身体来说就是邪,身体不允许外邪存在,就要调动能量来排邪,无形当中消耗身体阳气能量。

     

    第六:适量运动,运动也要选择在晨练最好,每天保持步行1-2小时为妥。

     

    第七:糖尿病患者在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调味,虽然调料味和血糖关系不大,但是一日三餐却离不开,如果选错调料的话会影响到血糖以及血压等。每天的食用油要控制在30克左右,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

     

    中医的消渴也就是糖尿病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糖尿病主要是“伤中”引起的。临床中治疗主要还是中焦入手。在临证中我把糖尿病分为二种类型,一是胃强脾弱型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食善饥,大便排泄不畅,便干,不到饭点就饿,其实体内有食物,身体不能利用而已。临床主要以理中汤合承气汤加减,恢复脾胃功能,排出毒素。二是脾胃虚寒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满不能食,大便糖稀,齿痕舌,临床中主要以四逆汤加减温中助阳,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总结一下,糖尿病只是我们看到一个“果”,不良的的生活习惯才是“因”,某药治某病只是从在“果”上用力,“因”才是疾病的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五驾马车”中,饮食疗法是这套马车的驾辕之马,也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的治疗方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总是觉得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或是信奉饮食越清淡越好的原则,甚至是吃素,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引起血糖波动。

     

    然而,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的调配要合理,不偏食,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有主有从,适当合理调味,才能有益于健康。糖尿病主要因素不在于吃荤还是吃素,而在于吃什么和吃多少。

     

     

    吃多少,食物种类配比有讲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必要的营养成分,必须合理分配,避免过食或者偏食,按所需要的热量计算,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分别应占总热量的50%-60%、25%-35%和10%-15%,避免粮食越吃越少,而肉类和脂肪越吃越多的倾向。

     

    但如果想用植物蛋白来代替,也比较困难,如鸡、鸭、鱼、肉等食物中大多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以及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它们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不能缺乏。而植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且质量不如动物蛋白好,所以在合理范围内多进食动物蛋白是大有益处的。

     

     

    说完了吃多少,再来说说吃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体质有偏阴偏阳之分,疾病性质有寒热之异,食品的性味也有温凉甘辛平之别。一般来说:阴虚之人则阳亢,应采取补阴清虚热的饮食调护方法,多用苦酸咸凉性味的食品;阳虚则阴盛,形成虚寒证,应采取温阳散寒的饮食调护方法,多用辛温甘平的食品。

     

    临床所见,糖尿病人多见于阴虚之体、虚热之症,饮食调护多从清热养阴、凉润清淡、酸甘生津、甘寒止渴着手,根据不同的病情,有的放矢、辨证用膳,才能获得到预期的效果。

     

    1、肝胃郁热证: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食疗方有: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丝瓜炒蘑菇等。

     

    2、胃肠实热证:宜食清利胃肠实热之品,如芦荟、马齿苋、苦瓜、冬瓜、荞麦、燕麦片等。食疗方有:凉拌马齿苋、冬瓜炒竹笋、苦丁茶等。

     

    3、脾虚胃热证: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如山药、粟米、高粱、菠菜、赤小豆、鱼肉等。食疗方有:山药芡实瘦肉饮等。

     

    4、上热下寒证:宜食清上热下寒之品,如白萝卜、狗肉、党参、鲜芦根等。食疗方有:白萝卜汁等。

     

     

    5、阴虚火旺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甲鱼、老鸭、莲子、百合、银耳、茼蒿、枸杞子、桑葚等。食疗方有: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

     

    6、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补阴之品,如瘦肉、蛋类、鱼肉、山药等。食疗方有:皮蛋瘦肉粥等。

     

    7、阴阳两虚证: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如牛肉、羊肉、虾仁、韭菜、猪胰,干姜,黑豆、黑芝麻等。食疗方有:韭菜炒虾仁、香菇木耳汤等。

     

    饮食护理并不是一味控制饮食,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掌握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辩证施食尤为重要,在服药期间,若饮食不当,会消除或减弱药物疗效,只有合理搭配饮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能兼顾疾病标与本的治疗,调节机体代谢,控制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宇.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3.
    2. 岳伟.糖尿病的中医饮食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09):1137-1138.
    3.李细娥,黄碧涛,田烨.浅谈糖尿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0):80-81.
    4.邓韬.糖尿病的中医饮食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4,20(06):148.
  • 糖尿病虽然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种疾病,但真正了解糖尿病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专家指出,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并发症对身体伤害更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后果。因此,若是大家不想要被糖尿病所找上的话,平时生活中就一定要多加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高发的代谢疾病,且一般好发于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以,这一部分人群一定要要注意预防以及做好定期的检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否则,糖尿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还会导致更多并发症。

     


    四个方法教你改善症状


    第一,中药治疗

     

    一直以来,西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都存在抗病难的现象,而中药治疗不但注重养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更是纯天然药用植物提取而成的,既可以稳定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分泌,同时,又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更好的防止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要想保证疗效,就要选择口碑好,经验丰富的专家。


    第二,空气负离子

     

    经临床验证,空气负离子治疗也是一种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改善细胞内糖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当然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同,在选择具体的防范方法时更要针对个人情况来定。

     

     

    第三,特别注意空腹和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从始至终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以达到理想的范围内,尤其是应注意空腹和餐后血糖值,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专家提醒,这是防治糖尿病当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


    第四,心理疏导

     

    要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做好及时的疏导,以免影响健康。专家表示,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如又发现并发症,更是雪上加霜,而患者的心理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这时候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和治疗。所以,作为家属要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及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治疗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是专家针对糖尿病并发症怎么控制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也更加的了解了。专家提醒,现在很多人都饱受糖尿病的并发症困扰,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从而保障我们自身的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糖尿病的预防可以说是对于糖尿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步,因为糖尿病的前期往往不会显现出来异常,一旦发生了症状就已经晚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早早的预防,做好提前准备,以免发展成为后期的糖尿病,非常麻烦。

    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篇

    以「少油、少盐、少糖、高纤维」为主

     

    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比如动物的内脏,又或者是经过加工的含糖食品,像是糖水罐头。

     

    尽量的少使用煎和油炸的烹调方式,最好是使用植物性油脂,不适用动物油脂。

     

    糖分含量特别高的饮料最好别喝,日常生活中其实最好的就是水。使用水来代替任何饮料。

    行动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

     

    规律运动

     

    参考「333原则」,即每週运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并达到每分钟脉搏130下状态。你可以选择散步、健走、慢跑、游泳、自行车等类型,运动的最好时机是在吃完饭过半个小时以后。如果饭后没有时间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在运动之前吃点小零食小点心,千万不要空腹运动,以免血糖不足反而产生低血糖症状。

     

    调适压力

     

    不管是处于一个压力大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上有不顺心的工作压力,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荷,有时候超负荷运作时间久了,就会荷尔蒙分泌紊乱,体内的肝糖会被分解为血糖,进一步提高患病风险,所以大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不管是游戏,运动,看剧都可以,但是切记不要因为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这样反而对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虽然糖尿病的纪录横跨千年,但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却是近代的产物,人类在1900年左右发现糖尿病与胰岛素有关,而历史上第一位经「胰岛素注射法」成功救活的糖尿病患者则出现在1922年。在过去,糖尿病一直是个不治之症。

     

    到了现在的时间我们的医疗手段不断的发展,医术也越来越高明,对于糖尿病来说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疾病,治疗手段也非常的多,对于病情的掌握也越来越熟练,所以即使不幸的患上糖尿病也不用过度惊慌,只要多听医生的话,进行良好的康复性治疗,可以有效保持病情。但是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手段还是日常生活的预防,只有生活习惯好,疾病自然会远离你。

  • 从健康发展到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经历“糖前期”的状态,在这样一个“过度”时期,如果能够调整好饮食习惯,那么糖尿病的发生将会得到延缓,甚至逆转。吃真的是太重要了。

     

    合理控制总热量,不要“吃多了”

     

    我们怎么知道一天需要多少热量呢?这得根据我们的理想体重来计算。人体的理想体重=身高(cm ) -105,通常成人每日应摄入的热量为理想体重乘以30~35kcal。

     

     

    举个例子,白领小张身高165cm,理想体重就是165-105=55kg,她每日应摄入55X(30~35)=1650~1925kcal,此数值可根据年龄、工作强度等适度增减。

     

     

    合理分配营养,不要“吃偏了”

     

    记住三个“五”,膳食中碳水、脂肪、蛋白质分别占总热量的50%、25%,15%。

     

    1. 主食界“胰岛素”——扁豆

     

     

    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就像不同材质的“弹簧”使物体弹起来的高度不一样一个道理,这个“弹力”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来衡量。

     

    GI值越高,说明食物越易引起血糖升高,影响胰岛素水平和敏感性,从而增加糖尿病风险。低于 55%为低GI食物,55%-70%为中GI食物,大于70%为高GI食物。

     

     

    这里推荐大家一种GI为26的主食,俗称食物界的“胰岛素”—扁豆,食用扁豆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研究显示,用豆类代替米饭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20%以上。血糖水平受所摄入的淀粉含量的影响,扁豆可以减缓食物消化所产生的的糖类进入血液,吸收缓慢意味着进食后可能不会产生葡萄糖高峰,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2. 蛋白质界“主角”——肉蛋奶

     

     

    每克蛋白质可释放4kal热量,这样的话,成人每日应保证一袋牛奶加一个鸡蛋,不吃牛奶和鸡蛋的人应保证每日吃6两瘦肉。

     

    3. 蔬菜界“降糖大使”——白蘑菇

     

     

     

    有一种神奇的蔬菜能“降糖”,它就是白蘑菇。首先,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此外,食用蘑菇会引发肠道细菌间的连锁反应,扩大一种叫普雷沃氏菌的数量,这种菌能生成丙酸和琥珀酸,改变“降糖”基因表达,而这些基因参与大脑与肠道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控制葡萄糖的生成。

     

    规律三餐习惯,“少食多餐”不通用

     

    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是一种针对于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但这种方式对糖前期的患者可不适用,因为多次进食会引起血糖多次波动,反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所以糖前期的患者一定要规律三次、定时定量,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2:2或1:1:1等模式分次进餐。

     

    糖尿病的危害十分巨大,可导致周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因此在糖尿病前期,一定要及时控制饮食,养成规律科学的进食习惯,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