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情绪到底对健康有多大影响?

情绪到底对健康有多大影响?
发表人:陈建国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


消极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恐怖、焦虑、愤怒等会使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内分泌激素增加,因而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深、胃肠蠕动减慢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疏泄,就会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就难以恢复正常,久之必然引起疾病。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益于健康。如高兴、愉快、欢乐等都是积极的良好情绪,它能提高人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保持机体内分泌的平衡,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在能力,因此,能使人精力无沛、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对于情绪导致疾病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

1.直接影响神经系统;
2.影响免疫功能;

3.影响内分泌功能;

4.引起神经生理的变化。


另外,情绪还会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等决定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人体健康。而人的身体健康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因而通过情绪也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情绪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的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中青年,并以女性居多。气郁质易伤患者情志和饮食,如果长期得不到调养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诱发各种疾病,比如抑郁症、梅核气、惊恐、肿瘤等。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便是典型的气郁质,往往会表现出闷闷不乐、体弱多病,甚至最终落得一个病死的结果。气郁质伤心伤神还致病,危害那么大,该怎样调理好呢?学习这5种调理方法,,拒绝做现实版的林妹妹。

     

     

    气郁质的患者需要注重日常饮食搭配,做好饮食调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行气的食物,比如茴香、洋葱、橘子等。同时,需要避免吃过于生冷寒凉的食物,哪怕是上火了,也要注意不可以吃太凉的东西,也不宜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此外,气郁质的患者尤其要注重补益气血、调肝养肝、理气解郁和健脾养胃,可以适当吃一些当归、何首乌、白芍、熟地、覆盆子、优质蛋白质等具有补益肝血作用的食物,以调节患者脾胃功能,增加补益效果。

     

     

    气郁质虽是患者身体内部的一种体质表现,但生活起居方面没有做好,同样会对患者身体内部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饮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从而加剧患者的气郁。

     

    所以,对于气郁质的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避寒就暖、不要熬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开过于紧张、压力过大的工作环境,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气郁质的患者非常需要运动,运动能够帮助推动体内气的运行和畅达,疏通患者体内的郁结和瘀阻,化疾病于无形。比如跑步、登山、打球、武术、游泳等有氧运动,只有每日保持足够的运动量,才能够很好地调畅气血,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调理“气郁质”有很大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的运动需要适量,切不可过多锻炼,同时也不要间歇式的锻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运动模式,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气郁体质地调理关键在于患者的情绪管理和心态调节,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患者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才更有利于调理气郁质。

     

    同时,患者自己应学会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凡事想开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不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不会产生压抑、焦急等负面情绪来影响到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好彩才自然来。

     

     

    气郁质的患者因为气机阻滞、血脉不畅等原因,容易产生毒素淤积、难以排出的情况,从而使患者出现色斑、痘痘、黑眼圈等皮肤问题,所以气郁质的患者还可以从外部护肤上进行体质调理,日常生活中多注重皮肤补水,或者吃一些滋阴润肤的食品,比如雪梨、麦冬、银耳、燕窝等。此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面,对改善皮肤干燥和循环不佳造成的皮肤问题都有好处。

  • 按:经常生闷气,心情不畅压抑,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这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心情不好会导致肝郁,影响身体,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身体不好又反过来导致心情,加重肝郁,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出现多种症状。

     


     

    患者问:肝郁气郁常见哪些表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郑医生答:肝气郁结,情绪不舒,可能会导致以下的这些后果。

     

    1、情绪的异常。肝的疏泄,具有调畅情志活动的作用,肝气郁结,会间接影响心神,导致心烦气躁、烦躁压抑、忧愁恼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2、影响气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机的调达,气机郁结,血脉不通畅,经络受阻,便容易形成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延迟等,或出现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等,现代医学所讲的妇科或乳腺增生、结节、囊肿,甚至肿瘤等现象,多跟情绪有一定的联系,对应的也就是跟中医所讲的肝气郁结有关。

     

    3、影响脾胃。脾胃运化功能,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是否协调,肝气的疏泄也起到关键的辅助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多数肝气郁结的患者,多会出现食欲不振、胃痛、腹胀、便秘、反酸等相关的症状,现在医学所讲的胃肠疾病,很多也需要从肝脾胃调理,多数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患者问:肝郁如何疏肝解郁,日常如何调养?
     

    郑医生答:通过上面症状的了解,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经常心情不好的人,多会发生各种病痛,影响健康,影响寿命。由此可见,肝气条达对于健康和养生是多么重要,日常要注意调节情绪,知足常乐,自然能够健康长寿!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有“疏肝理气解郁”的食物:比如白萝卜、陈皮、柚子、柑橘、山楂、橙子、香橼、佛手、玫瑰花、茶叶等。

     

    疏肝解郁最经典的配方:逍遥丸,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等药物组成,有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的功效,临床上经过适当的加减,可以适合肝气郁结所产生的诸多症状,适用症相当广泛。

     

     

     

    患者问:肝郁,中医如何调理?有哪些中成药?

     

    郑医生答:中医经典的疏肝解郁的配方包括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以及延伸出来的丹栀逍遥丸等。

     

    逍遥丸是最经典配方,其中有柴胡为主药,疏肝理气;配合当归、白芍柔肝养血、活血调经;配伍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以防肝郁犯脾;共同起到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

     

    而丹栀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是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上丹皮、栀子两个药,疏肝的同时,增强了清热降火的作用,因此更适合肝郁化火导致的症状,总体药性偏凉;脾虚虚寒的不宜。

     

     

    柴胡疏肝散也是疏肝理气的经典配方,其养血调经、健脾的功效不如逍遥丸,但是药方里有香附、陈皮、枳壳等药物,因此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较逍遥散强。

     

    还有从以上配方延伸出来的开郁舒肝丸、开胸顺气丸等,都是起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但此两个配方中的活血、消导类药成分较多,功效更强大;但体质虚弱、不耐攻伐的人,不应过度使用。

     

    以上药物,有肝郁相关症状的人,可根据情况选用;平常要注意调节情绪,症状复杂的也可以找中医师就诊。

  •  

    当天气越来越冷,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有的朋友发现心情变差了,焦虑情绪难以平复。

     

    特别是近期周围的人纷纷被奥密克戎攻击,朋友圈平均体温38℃,感染新冠后隔离的人和还没感染但怀着对疾病担忧的人,心中都有焦虑情绪在反复涌动,甚至影响到工作、睡眠,看着脱发增多,令人更担忧了……

     

    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在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时,短时间内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甚至还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比如百姓常说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适当地焦虑能促使我们进步」、「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适度的压力反而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挥。

     

     

    心理专家也常常拿「适度焦虑」来激励大家,适度焦虑能够帮助我们预警风险,分辨重要的事情,激发工作、生活的动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实际生活中,什么是「适度」,什么是每个人特有的「适度」,就要靠专业人士来把控。

     

    「焦虑」需要重视吗?

     

    「当你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时候,很可能你已经焦虑很久了」,这句话讲的是,很多病理性焦虑症隐匿性很强,但都被人们当成焦虑情绪。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病理性焦虑的典型症状,病理性的焦虑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一旦发现,不可拖延太久,要有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干预与治疗决心。

     

     

    可以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治疗,并辅以心理咨询,尤其是对自我认知方面要有改善,这就需要一定疗程的正规治疗。

     

    一般来说,广泛性焦虑有这样5大特点:

     

    1. 无缘无故地出现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但是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总惴惴不安,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2. 无法摆脱与现实不相称的过分紧张担心,这种焦虑不是针对现状的,而是针对未来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感觉被即将发生的某些威胁伤害,但又无法对这种所谓即将出现的危害说出个所以然来;

     

    3.焦虑持续时间比较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种低迷恐惧的状态;

     

    4.很难自己调控,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既往的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对这种萎靡状态的调控帮不上忙,甚至反而让自己产生负罪感,常常会觉得「我怎么那么笨」;

     

    5.失控的焦虑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认为6个月以上。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呢?

     

    ● 性别

    从性别上讲,女性高发,女性可能是基于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较缺乏安全感,导致她们在这方面的发病率较男性高。

     

     

    ● 年龄

    一般来说青年时期发病比较多,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对于女性来说,焦虑在围绝经期,也就是通常说的更年期发病率较高。

     

    ● 人格特征

    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的,一个是谨小慎微、胆子比较小的;一个是自我要求比较高,比较追求完美的,对事业、对生活、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多方面都有比较高要求的群体也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焦虑。

     

    ● 自身健康

    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的,就是容易担心自己可能会患有某种疾病的,我们称为有疑病倾向个性特征的。

     

    焦虑的分级

     

     

    心理测评往往是软件系统打分,并不是最终结果,焦虑分级也不可拿非标准化的心理测试自测,均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测评。

     

    这些事让焦虑「添油加醋」

     

    睡眠不足

     

     

    失眠加重焦虑,焦虑也会加重失眠。如果长期睡不好,引起焦虑,影响学习和工作,需要一起治疗,不要私自寻求助眠偏方。

     

    营养不良

     

    大脑和心脏是人体发动机,需要强大的营养支持。如果长期偏食、营养不良,过度脑力劳动,就会出现透支,加重原有的焦虑。

     

    要求助专业的营养咨询师和营养治疗师,从饮食干预上想法子,膳食平衡,适当补充营养制剂。

     

    这些事让你的心情好起来!

     

    很多人在治疗和干预焦虑症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名医名院名方名药」,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焦虑症的规范治疗。

     

    精神心理科医生给出下面这4个小妙招,不妨一试。

     

     

    总之,焦虑只是人生的一个音符,相信我们能度过难关,对感到焦虑的事既不要过度关注,也不要轻视。

  • 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小宝宝的出生,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也会带来欢乐,但是一个小生命的诞生,真的是一个健全的身体吗?在现代的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的大环境中,对新生儿的会有那些影响呢?

     

     

    小儿疝气是儿科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出生时发育不完全等先天性因素从而导致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

    病因

    1. 由于腹膜鞘的突闭合不完全引起的小儿腹股沟疝;

     

    2. 脐带周围组织的不坚韧和脐环闭合不完全引起的婴儿脐疝;

     

    3. 由于患者的膈肌本就存在先天性缺失引起的先天性膈疝;

     

    4. 剧烈的运动,咳嗽以及孩子的频繁哭闹等也是引起的小儿疝气的因素。

    症状

    1. 小儿腹股沟疝

     

    一般都是无自觉地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者阴囊处可复性的肿物,部分患者会伴有轻微的腹痛症状,如果严重时,肿块会变硬,并且抚摸的时候会有痛觉,我们需要及时的就医。

     

    2. 婴儿脐疝

     

    它一般表现是脐部会隆起或者突出,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严重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呕吐现象。如果发生嵌顿,我们就要及时的就医。

     

    3. 膈疝

     

    它一般表现是呼吸困难,呕吐,营养不良等症状,也会因为严重程度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

    日常

    1. 我们可以进来避免患者进行腹压增高的活动;

     

    2. 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孩子的哭闹;

     

    3. 我们应该尽量的避免感染感冒,防止剧烈的咳嗽引起的疝气的突出;

     

    4. 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引用一些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大便的通畅,尽量减少便秘;

     

    5. 小儿的腹股沟疝气一般要通过手术治疗,应该多注意婴儿在术前避免呼吸道的感染,尽量的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预防

    1. 尽量避免孩子频繁和长时间的哭闹;

     

    2. 尽量避免孩子上时间的反复咳嗽,便秘等现象,如果出现的话,应及时就医;

     

    3. 尽量避免吧孩子的腹部包裹的太紧,以免增加腹腔的压力;

     

    4. 我们尽量顺着孩子的生长规律,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

     

    5. 尽量避免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腔内的压力升高的疾病等。

     

    注意事项

    孩子的频繁哭闹,反复性的便秘,剧烈的运动和咳嗽都是会早上小儿疝气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的避免一些可以造成损伤的行为,尽可能的减少疝块的突出,降低嵌顿疝的形成。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是在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我们也越来越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

     

    经常感到疲惫,再也没有小朋友那种没心没肺的开心,好像压力和忙碌给我们带上了焦虑、失眠和疲惫等沉重的枷锁,一点点加重着我们身上的重担,步步紧逼、寸步难行。

     

    其中,这些重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能来自于大脑中存满的负性记忆和消极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正逐步危害着我们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压力山大」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压力不局限于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对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多的关注。

     

    同样,伴随巨大欲望而来的是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来自家庭的不和谐、人际交往的焦虑、学业压力以及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缓解消极情绪冲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病了」不是小事

     

    情绪,是我们作为正常个体在与周围客观环境互动中产生的短暂性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和不稳定性。

     

    一般来讲,基本的情绪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直面压力和挑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 消极的情绪:虽然存在有益的一面,比如,有助于我们反省深思和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刺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巨大危害。

     

    消极情绪的伤害

     

    ● 对身体

     

    长时间持续的消极情绪会产生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反应,如心慌胸闷、失眠健忘、无穷无尽的疲惫感和日益稀疏的头发等。

     

     

    身体的不适让我们减少了社交和运动,产生了很多继发的情绪病,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同时,生活节律紊乱、植物神经过敏和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等相关疾病都和消极情绪密切相关。

     

    ● 对心理

     

    长期且剧烈的消极情绪,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多种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使我们丧失对自我客观的评价,更倾向于用消极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常敏感和习惯性自我贬低,不利于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容易灾难化思维、缺乏动力和勇气,为了避免结束,你拒绝了所有开始。

     

    消极情绪萦绕下的心情就像南方的梅雨季,我们并不能做到祈求上天不要下雨,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及时排遣掉这些消极情绪,给心理的罐子做清扫,撑开守护心理健康的「雨伞」。

     

    情绪「治疗」需及时

     

    觉察与宣泄

     

    原发的情绪都很直白,让我们做出本能的战逃反应,就算僵住也没有关系,不要为自己表现出攻击性或怂了而评判自己。

     

    因为自我评判而产生的继发情绪可能更复杂,难以自行消化,比如羞耻感、抑郁、焦虑等。

     

     

    所以情绪来了我们就要及时宣泄,给自己排毒,找朋友吐槽,出去嗨一下,痛快哭一场,还是打枕头、盘手串的都可以。

     

    安全的宣泄,不要让负面情绪陪自己过夜。

     

    接纳与寻求支持

     

    逃避和过分关注都会让我们更加深陷情绪泥潭,学着接纳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在不能自我处理的时候及时向外界寻求支持。

     

    接纳情绪的较好的方式有正念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等。

     

    这些可以通过网上已有资源的利用,或者线上、线下通过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学习,来帮助纠正我们习惯性的负性认知模式,从而减少和缓解部分消极情绪的产生。

     

     

    向外界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处理消极情绪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来自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的善意和支持最能帮助我们走出消极情绪,可以尝试「麻烦一下别人」,也允许别人在不打乱你生活的情况下麻烦一下你。

     

    自我关怀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量、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爱好。

     

    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提升,而且本身能够促进分泌快乐物质,是消极情绪有效地排解手段。

     

     

    睡眠节律的紊乱是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的前期表现,由此,保持睡眠节律是极为重要的。

     

    不一定要早睡早起,但绝不可以昼夜颠倒,尽量保持规律作息习惯和充足时长的睡眠。

     

    学习新东西、培养新爱好也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在得到一定的正反馈之后,有利于我们树立正向的自我形象,提升自信心。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当消极情绪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活,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无法排解时,可以尝试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压的生活下,消极情绪就如同感冒,要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就诊,从而做出准确的心理评估和对症处理。

     

    这样如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安全地锻炼我们的心理肌肉,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复原力。

     

     

  • 一、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

     

    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病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患者自我评价甚低,以致生趣漠然,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他们越是自责自罪,越产生消极的想法,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竟变成一片灰色。具体说来,抑郁症症状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

     

    (1)前者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2)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便秘(constipation)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二、抑郁症的识别有5个特征

     

    1、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2、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三、中国的诊断标准

     

    其实,国内普遍使用的标准与美国的大同小异。按照国内的诊断标准,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这些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 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注意:在儿童中,考虑缺乏正常的体重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 你可能会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皮肤也跟着变差了——暗黄、粗糙、长痘、脱发……

     

    情绪对皮肤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都会产生哪些皮肤问题呢?

     

    京东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徐宏俊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一讲情绪是如何影响皮肤变化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能反映很多情绪的变化

     

    皮肤颜色,很多时候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皮肤拥有一套复杂的系统,它叫做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这套通路可以直接影响到皮肤。

     

    当受到惊吓时,脸色会变得煞白,这是因为大脑受到刺激后,发送电信号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皮肤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颜色就会变得发白。若是感到尴尬或害羞,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又会发挥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最终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的情况。压力大或者休息差时,皮肤也会出现暗沉或者痘痘肌,还是神经调节的因素,使皮肤油脂分泌过剩,导致毛孔的收缩。

     

    心理变化会引起身体生理性的改变,间接作用于皮肤,产生皮肤颜色或者状态的改变。

     

    问题二:列举一些可称为“心身疾病”的皮肤疾病,延展讲解一下症状发展的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1:银屑病的加重,与身体和心理关系很大

     

    情绪和皮肤病有一定关系,很多研究表明,银屑病多发生在压力比较大的人群,不良情绪还会引起痤疮、斑秃、白癜风等。银屑病的发生是复杂的,和遗传及外界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但长时间的“外观”压力,自卑和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也相继发生,这些都对银屑病皮疹的发生,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专家观点2:寄生虫妄想症:总觉得身体不适,都与“虫子”有关

     

    这类患者一般存在蚁走感,身上总有虫子爬行的感觉,用手抓的伤痕累累、搔抓不停。有个有意思的老年病例,她收集了很多搔抓后的皮屑,装进小袋子中,自认为是爬行在身上的虫子。一般病人执念也比较重,讲解原理的过程也会相对比较艰难。

     

    专家观点3:人工皮炎:主要表现为强迫型的皮肤搔抓行为

     

    人工皮炎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因素,导致皮肤产生的炎症。而人为的因素大多可能是由于人的思想或者是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所以,故意用手指甲去掐或者是用手搔抓,形成一定的炎症。患有人工皮炎的人,大多具有一定心理的疾患,主要要通过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

     

    专家观点4:咬甲症:10个指甲没有好的,咬着也不觉得疼

     

    咬甲症又称为咬指甲癖,患者一般就是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多见于3-6岁的儿童,男女均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的行为也会自行消失,也有患者持续到成人。主要是由于强迫症、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专家观点5:拔毛癖好:心理疾病导致的异常行为

     

    拔毛癖好的形成因素也比较综合,有成年人患病,也有儿童患病,心理问题的严重最终演变成了行为异常,拔眉毛、拔头发等。这类疾病诊断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配合治疗更重要,心理医生的介入是必要的。

     

    专家观点6:挤青春痘:加大了生成痘坑、痘印的机会

     

    青春痘是一种皮肤现象,经过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是可以减少疤痕和色素沉着的发生的。但是,大部分朋友长了痘,就喜欢挤、抠,反反复复的刺激痘痘,最后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是留下了痘坑和痘印。遇到过一位患者,比较极端,脸上多处痘痘由于经常抠,最后发生了面部的溃疡。

     

    专家观点7:性病恐惧症:患者一般发生过高危行为史

     

    患者一般是“恐尖锐湿疣”、“恐梅毒”、“恐艾滋病”等,他们出现任何不舒服,都会往性病上去联想,终日惶恐不安,生活非常痛苦,经常跑医院检查可以得到些许安慰,脑海中不停的重复高危行为的细节,每一秒都会不停回顾,死抠细节,这种病人也是比较难沟通,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干预。

     

    问题三:性格问题和心理问题,对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会有哪些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1:敏感、焦虑的人格,皮肤上的小细节会极度关注

     

    有的人生性敏感、脆弱,身上、脸上的小细节小变化,都会引发内心的轩然大波。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会自动强化症状,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疾病也会更加严重。网络上信息的判断力也有限,甚至会因为一个小症状,而联想到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专家观点2:抗压能力较强的人,对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十分焦虑的人,对疾病的认知会更客观,愿意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也会按照医嘱规律进行治疗和康复,形态平稳,疾病的恢复也会特别得顺利。

     

    专家观点3:心理疾病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皮肤疾病

     

    斑秃,又叫“鬼剃头”,一般来说就是由于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引发的一种皮肤现象。焦虑和抑郁会影响皮肤的免疫系统,引发皮肤的炎症反应。在皮肤病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能获得一定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支持,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有着正性作用。

  •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桥段:某位老人情绪激动,然后捂住胸口,心脏病发作。这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与个人的情绪息息相关。经常的焦虑、抑郁都会使健康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特别是中青年人,有繁重的劳动,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还有繁杂的社会人际交往,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较强的社会适用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去应对。然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由于有些中青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知不觉就会出现焦虑症和抑郁症,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更加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不良情绪与心血管疾病

     

    心脏不是一个自动起搏跳动的“机械泵”,特定的性格、不良情绪、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等,都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大量研究证明,心脏和心理是联动的,主要涉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以及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和免疫状态异常;炎症可能是情绪、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桥梁。

     

     

    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会发生体内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等情况,并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比如儿茶酚氨分泌过量,引起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心身疾病

     

    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密切,即所谓的心身疾病,这个观点对于中医而言就是情志致病。适度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反之,七情失度,就会引生疾病,需要治疗。

     

     

    (1)应激性心肌病发病前患者常伴有剧烈的情绪爆发,如离婚、亲人离世、争吵、恐惧;或身体发生意外,如创伤、事故、手术等。大量证据显示,交感神经激活是发病的核心机制。机体分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神经肽类,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2)负性生活事件使情绪受到刺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管收缩等,致使原来已经存在病变的冠状动脉、心脏发生需氧供氧失调,导致心肌梗死。

     

     

    (3)冠心病与抑郁症是两种常见且共病率较高的疾病,20%~50%的冠心病患者受抑郁症困扰,抑郁症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焦虑也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健康人,焦虑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冠心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因此,在寻求良药治病的同时,我们确实有必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的调和,才能更好的养出健康体魄。

  • 冠心病患者多为男性,因为男性更容易产生诱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女性在55岁或绝经后才进入冠心病的高发年纪。但在10年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罗年桑副教授接诊了一名48岁的女性患者张女士(化名),张女士没有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身材也较瘦,也没有绝经,却诊断出冠心病。经过罗年桑副教授详细的了解,这很可能是因为情绪的影响,造成了冠心病的发生。

    张女士因为家庭出现变故,爱人出事,在三年间天天以泪洗面,不但承受了心理上的痛苦,还要独自照顾儿子。当张女士出现剧烈的胸痛后向罗年桑副教授求助,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罗年桑副教授发现张女士心肌缺血严重,出现了“三支血管”的现象,也就是说张女士心脏的三条主要血管都发生了病变。

    当然,罗年桑副教授帮助张女士进行了支架治疗和药物调整,张女士如今也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目前儿子已经结婚生女,孙女也健康活泼。

    罗年桑副教授介绍说,当年还没有教科书提到情绪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但因为张女士的案例,罗年桑副教授也开始关注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目前卫计委新版的医科院校统编教材中已公认,情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长期情绪不佳会影响到下丘脑,而下丘脑则会影响体内部分激素的水平,从而对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产生不利的作用,带来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出现弥漫性的狭窄,冠心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

  • 作者 |潘莱珂&魏馨怡

    文章首发于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心理问题所出现的症状在治疗后会约莫得到65%的缓解。

     

    以抑郁为例,比较认知治疗和精神性药物治疗(如百忧解等),大概可以得到65%的缓解率,其中还有45%~55%的安慰剂效应,这意味着治疗的净效果仅在10%~20%之间。

     

    想要打破65%的传说,必须将一种古老的美德和干预方法相结合。

     

    那便是勇气——理解心理问题并设法正确应对它们,以便在消除它们的情况下仍能使自己正常地生活或工作。



    面 对 生 活 中 的 情 绪 妖 魔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经历各式情绪问题。歌德曾说过,在他的一生中只拥有过两天真正快乐的日子,好像只有在一切都顺利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快乐。学业、升学、人际相处等等都是我们的坏情绪来源。

     

    怀揣着勇气,我们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情绪妖魔,学着同坏情绪相处。

     

    面对让我们日夜煎熬的焦虑,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烦躁不安时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二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做无畏的挣扎,乖乖对消极情绪俯首称臣,试图去改变外部生活而非内心世界。

     

     

    焦虑存在的价值

     

    焦虑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现在看看你没有拿书拿鼠标的左手,正在干什么?可能在挠痒,也可能在抠痘痘?就像监工一样不停搜索身上的瑕疵,其实焦虑也是一样的。焦虑是危险来临的警笛,驱使我们深思熟虑、冥思苦想,企图找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焦虑或许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

     

    所以,对于那些焦躁不安的情绪,我们可以忍受、关注甚至心怀感激。

     

     

    判断焦虑是否成为负担的三个指标

     

    但其实很多时候焦虑是不必要的或者过多的。下面有三个指标帮助我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焦虑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应该赶快从肩上卸下来。

     

    第一,你的焦虑是不是不可理喻?你的焦虑是否超出了对现实威胁该有的反应范围?

     

    一个在期中考试中挂掉两门的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时担忧地睡不着觉。(合理焦虑)

     

    一位大学生不去参加考试是因为她担心,在她答题时,教授会一直盯着她看,这样她的手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不合理焦虑)

     

    第二,麻痹性。

     

    焦虑初衷是促使人采取行动,当焦虑达到极致,便会麻痹你,让你无动于衷。比如说,一个小伙子时时担忧他的女朋友会对他不忠,所以他不再同她约会;一个学生在任何活动中总是表现最好的,所以拒绝去上学,并认为“每个人都很恨我”。

     

    第三,强度。

     

    查尔斯·斯皮尔伯格设计的量表可以用来测量焦虑和愤怒的强度。测量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确认是否应该改变日常生活的焦虑水平。

     

    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大量的情绪研究都集中在“失控”上,即帮助情绪异常的人恢复正常,但如何科学改善一般人的情绪状态?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研究表明,每天花20~40分钟的时间,并持之以恒的使用,可以改善日常生活的焦虑。

     

    第一种方法是渐进式放松训练。先绷紧全身的肌肉,然后慢慢放松身体的主要肌肉,直至完全松弛下来。

    第二种方法是冥想。超觉冥想是冥想的简化版,可以驱逐焦虑的想法。

     

     

    当然,也可以使用少量的镇静剂进行快速治疗,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

     

    焦 虑 引 发 的 疾 病 及 干 预 方 法

     

    焦虑情绪可能引发疾病,下面将介绍疾病表现及干预方法。

     

    惊恐症

     

    应对惊恐症,需要改变病人的认知——“你并不会真的晕倒”,不要把惊恐的表现误以为生理病症的证据,将焦虑的症状误以为是死神来临的征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疗法。

     

    相较认知疗法而言,药物效果更差。

     

    恐惧症

     

     

    恐惧症和惊恐症不同,它的对象是患者亲眼所见的东西。根源是胆小脆弱而不是神志不清,根源深埋在潜意识的土壤。像是对碳烤生蚝的厌恶,明知罪魁祸首是胃肠感冒,还是会下意识讨厌它。

     

    恐惧症需要的是消退治疗,要求在恐惧物体出现时没有令人恐惧的非条件反射出现,无论是暴露疗法还是系统脱敏疗法,恐惧的消退都必须让患者感知到没有危险逼近。

     

    相较认知疗法而言,药物效果则更差。

     

    强迫症

     

    当有关肮脏的念头占据了脑海时,强迫症患者会洗一个小时的手,或者不停地擦洗婴儿房,从地板到天花板,每天三次。甚至因为害怕手沾上门把上的细菌,而用脚去开门……这些都属于强迫行为。

     

    行为主义者对此颇有研究,他们认为不太能控制自己想法的人容易患上强迫症。如果制止不了恐怖的想法,便会变得情绪激动,越激动越难控制想法,就会更焦虑,进而恶性循环。行为疗法则采用:暴露出来,禁止反应的方法,不允许患者在特定场景中做出任何仪式化的动作。

     

    此外,安那芬妮药物也是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总 结

     

    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坏情绪,了解坏情绪的形成与演变,知晓哪里可发挥能动性去改变,哪里必须要接受,把有限的时间和经历集中在可以改变的特性上,积极干预,进而实现自我提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学校恐怖症,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恐惧和回避行为。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困难,或是因学业、社交等方面的挫折和羞辱。

    患儿可能会出现头痛、腹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以逃避上学。在学校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畏缩不前、不敢与同学交流、不敢正视老师等行为。

    预防和治疗学校恐怖症,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家长要避免过度溺爱,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鼓励;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兰释等可以改善情绪,消除焦虑。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学校恐怖症:

    •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爱和支持。
    • 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和社交活动,提高自信心。
    • 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

  • 更年期不仅仅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同样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常常被忽视,导致许多男性在出现疲倦、焦虑、易怒、健忘等“衰老”症状时,误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了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逐渐下降,这可能导致靶器官发生紊乱,引发更年期综合征。除了睾酮水平下降,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睾酮水平下降,从而引发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生理体能改变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的症状有失眠、乏力、心悸、多汗、食欲不振、肌肉疼痛、情绪抑郁等。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男性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障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面对孩子情绪波动,家长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心理、行为、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爱孩子。

    一、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

    1.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2. 学校因素: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也会导致孩子情绪问题。

    3. 社会因素: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也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二、应对孩子情绪障碍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3.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4.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情绪问题严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预防孩子情绪障碍的方法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克服困难。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心理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4. 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5.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中的8岁男童京京,因为遭受老师的体罚,导致出现情绪障碍,无法正常上学,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治疗。

    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心理等。

    针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症状;心理治疗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物理治疗则通过经颅磁刺激等方法,改善情绪症状。

    预防情绪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社会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对于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