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要说菊花茶现在喝可是正当时候呢!而且菊花本身都有去火的功效,所以只是搭配问题。不同的菊花有不同的饮用方法,以杭白菊来说明目最佳,配以枸杞明目佳品;而黄菊来讲对于咽干、咽痛的人群在这个季节可以配上金银花,橄榄等对咽干、咽喉肿痛非常有益。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品种繁多,产地也很多,能够入药的就有好几种。菊花有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入药,菊花属寒性,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菊花茶。菊花茶也适宜与多种花、茶一起泡水饮用,功效作用更为显著。
个人比较偏好杭白菊,也是中国最优质药用菊花的名字。主要产自浙江的桐乡。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中国传统菊花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并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4.33克、脂肪0.34克、总酸0.09克、粗纤维1.13克、干物质10.7克、还原糖0.40克、维生素c13.0毫克、氨基酸总量3.74克、铁1.68毫克、钙113.1毫克、锌0.62毫克。著名出口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杭白菊适合秋天饮用《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白色的食物滋阴效果不错,对于秋天很是适宜,只是单独饮用味道有点略苦,这里建议用枸杞搭配,杭白菊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枸杞则是性温和,同样也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同时还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久坐于办公桌前的朋友们来说是很好的清肝明目茶呢!
杭白菊2-3颗,枸杞子3-5粒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因为这款茶饮不含咖啡因成分所以很适合调养身体用,尤其是女性朋友可以一日数次代茶饮,对缓解眼干、眼涩很有帮助,过了25岁的女性一般多少肝肾不足会有经期不适症状,经常饮用这款茶饮对于缓解症状很好用奥!
秋天里,经常容易与咽干、咽炎的人群也很多,这时候就很适合用点黄菊代茶饮,比如天山雪菊,与杭白菊相比,黄菊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等有明显效果。因此天山雪菊具有杀菌、抑菌、消炎、预防感冒和慢性肠炎的功效。
天山雪菊2-3颗、金银花适量、茉莉花适量,这道茶饮对缓解咽干、咽痛非常有作用,尤其是咽喉肿痛的初期代茶饮缓解症状比较明显,如果你有慢性咽炎、喉咙不适或者从事经常用嗓子的工作真的可以尝尝饮用这道代茶饮,当然如果喜好加上点清爽的口感还可以加入橄榄。
一提到北京美食的美食,你会想到什么?老北京炸酱面、北京烤鸭、艾窝窝驴打滚,焦圈豆汁和面茶,说起来就让人流口水。还有一种美食也令人垂涎欲滴,那就是老北京涮羊肉。说起涮羊肉起源,那要开始于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时的庆功宴了,可谓是源远流长,一直流传至今。
与部分南方火锅的主要区别在于:要用传统的铜锅,将生羊肉片放里面涮。另外,涮羊肉顾名思义以羊肉片为主,其次是牛肉片,少量其它配菜为辅,再搭配独特的芝麻酱,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涮羊肉是个“宝”
涮羊肉不仅是美味佳肴,还是食中良药。从中医角度讲,羊肉具有温中祛寒、益气补肾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虚寒泻痢、腰膝酸软、产后虚羸少气、缺乳等。
羊肉肉质细腻,容易消化;而且羊肉的脂肪不易被人吸收,所以涮羊肉好吃还不发胖。
羊肉的营养有多丰富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锌以及维生素B6。钙和磷是人体骨骼、牙齿等的重要组成元素,磷还参与代谢调节以及维持血液酸碱平衡。铁元素是造血必备的矿物质;维生素B6能够增强蛋白质代谢,帮助生病后虚弱的身体尽快恢复。
羊肉中的重要营养成分——锌
在羊肉的瘦肉部分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锌,锌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免疫、内分泌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锌元素的众多“任务”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调解动脉血压。夏季出汗多,锌元素会随着汗液流失;而缺乏锌元素的⼈更容易罹患⾼⾎压,进⽽增加⼼脏病风险。在“贴秋膘”的时候,吃一些羊肉中的瘦肉可以补充锌元素,有助于血管健康。
此外,锌元素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秋冬吃羊好处多
羊肉补气益血、健脾养肾、养肝明目;而且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相比于其他肉类来说比较好消化。所以,秋冬季吃羊肉可以起到暖中祛寒和提高体抗力的作用。滋补养生、享受美味,秋冬季来一顿羊肉盛宴简直一举两得。
在一项关于我国15省老年居民锌元素摄入量的调查中显示,46.1%的老年居民锌元素摄入量不足“平均需要量”;只有35.4%的老年居民达到了“推荐摄入量”。老年人适当的吃一些瘦的羊肉更利于血管健康。
“贴秋膘”的时候已经到了,天气也凉了,不妨吃一顿热热呼呼的涮羊肉,既暖身又营养。但是注意凡事需要度哦,吃的过多也会上火和消化不良哦。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现今社会,人们逐渐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用养生之法来治未病,期望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养生也有门道,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什么是养生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养生非常重视,《庄子·内篇·养生主》云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指的就是养生要领,也是《庄子》中首次提出了“养生”一词1。
养指的是保养、调养、护养;生指的是生命、生存、生长2。中医养生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顺应自然,合理安排生活方式,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2。
通过对人体的科学调养,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效果2。中医养生包括饮食养生、精神养生、环境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浴身养生等,这些方法对于强壮脏腑、扶正固本、保健强身、防病抗衰等,具有积极作用2。
顺时养生
中医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1。所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四季、昼夜的变化规律,调节自身脏腑气机,使之适应自然节律1。
秋季怎样养生
《黄帝内经》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3。民以食为天,我们最看重的饮食养生也不例外,同样应遵循季节变化来选择适宜的食物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食物助养五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3。
秋季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阳气渐敛、阴气始生;而人体同样逐渐收敛阳气以适应秋令特点,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3。秋季的气候,以秋分节气为“分界线”,秋分以后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秋风送爽,云淡天高,气候干燥4。
人体也可能反应出“津干液燥”的征象,例如: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5。所以,适宜吃一些养阴、润燥、润肺的食物,例如:梨、柿子、番茄、萝卜、银耳、莲子、蜂蜜、百合、山药、芝麻等5。
此外,仲秋气温虽凉不寒,青壮年以及健康的老人和儿童,可以适当“秋冻”,但也不要过分贪凉。
顺应自然的养生是古人的智慧,我们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顺应四季、顺应昼夜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才能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相适应,所以有四时调养,适时进补的理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冬正是进补收藏的最佳季节,此时进补顺应生物节律,有利于机体储藏更多的精气,有益开春的新陈代谢,故有“冬令进补,三春打虎”之说。根据中医理论适时调理,可以及时调理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膏方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是依据中医理论,为个人量身定制的一种兼顾补养与治疗、经特殊加工制成的内服膏状中药。
与汤剂相比,膏方主要优点在于服用方便,膏方制成后,每天开水冲饮或直接吞服即可;同时膏方含适量糖分,口感较好,无汤剂味苦难服之忧;另外,膏方是煎煮浓缩而成,量少而纯,药效温和持久,滋补调理效果更佳。
首先就是“亚健康”人群。现代都市人由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出现疲劳、失眠等“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秋冬服用膏方增强体质。
而慢性病患者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服用膏方,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治疗所患疾病,改善体质。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膏方里增加了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酌情服用。
冬季天气寒冷,女性畏寒肢冷、面色差、更年期综合征等,通过膏方进补,可以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还能起到驻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如果最近有感冒、发热或者咳嗽的症状,或者是急性疾病或者慢性病发作期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膏方。而原本身体非常虚弱的人,也不能寄希望于吃膏方一下子强壮起来,这样反倒事与愿违。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脾胃虚弱者进食膏方,会引起发烧、失眠、燥热等副作用,甚至加重原有的症状。
膏方充分体现了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通过综合调治,使患者阴阳达到平衡,从而避免和减少来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膏方最好是专人专方、量身定做。
热气开始慢慢褪去,天气渐凉,那句「冬不嫌肥,夏不嫌瘦」又开始流传开来,贴秋膘一跃成为当下热点。
贴秋膘通俗来讲就是在秋季通过增加饮食、补充营养来增强体力,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虽然贴秋膘的目的是好的,但所有人都应该贴秋膘吗?应该如何正确的贴秋膘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应该贴秋膘的人群
不应该贴秋膘的人
虽然贴秋膘备受追捧,但在实践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和不适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
高热量食物×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贴秋膘就是要大量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这可能导致超重、胆固醇升高和心血管等健康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选择均衡的饮食,包括各种食物类别,而不是过度依赖高热量食物。
不吃蔬菜水果×
一些人在贴秋膘时过于注重肉类和高脂肪食物,而忽略了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于维持健康和消化功能非常重要。
饮食不均衡×
贴秋膘时应该注重均衡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单一食物组的过度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进而引发疾病。
盲目进补×
贴秋膘的方式应该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来制定,例如患有慢性疾病或特殊健康问题的人群可能需要定制化的饮食计划,而不是盲目跟风乱贴秋膘。
秋冬季节气温低、空气干燥,外加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等因素,易发生一些特定的疾病。
那应对这种情况,应如何贴对「秋膘」,正确饮食呢?
感冒和流感
寒冷的天气使人更容易聚集在室内,从而增加了呼吸道病毒传播的机会。
感冒和流感在秋冬季节更为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打喷嚏、发热等。所以,秋冬时节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心血管疾病
寒冷的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限制心脏血流,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血管收缩还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意外,如心力衰竭和中风等。
所以,对于秋冬来说,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十分必要的,那饮食方面就不可掉以轻心。
立冬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有的人喜欢在冬日里进食一些温补食品,像羊肉、狗肉之类热量很高的肉食,而有的人则觉得顿顿火锅才是冬天里最大的“温暖”,但其实大补并不一定就对身体有益,胡吃海喝就更不行了,养生进补也要讲求科学和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立冬时节到底该如何养生、如何进补吧。
1、早“点”睡
立冬过后的起居调养应以“养藏”阳气为主,而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睡觉可谓是其中最为省事的一种了,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的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成年人保证一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佳,若晚间睡眠不足,可在第二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
2、护“点”脚
很多人知道防寒添衣的道理,但其实下半身受寒同样可能引起感冒,所以冬季里千万别忘了下肢和脚的保暖工作,鞋袜选择要厚实、保暖性强,如果不小心打湿或有脚汗,一定要及时烘干。还可在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泡脚,不仅能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
3、出“点”汗
冬季养生还需要适当的活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可选择快走、慢跑、打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建议“见太阳才运动”,一般户外运动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进行最为适宜。
4、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如心脏病、中风、脑血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各种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刺激,提前备好急救药品。
1、辨体质
进补前要先辨明体质属性才好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如“寒性”体质者宜“热补”,用冬虫夏草、当归、黄芪等;“虚热”体质者宜“平补”,用银耳、石斛、麦冬、百合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则不宜进补,因为这类患者多数属于“热性”体质,进补不利于病情。
2、进补先引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补前应先做好引补的工作,给肠胃一个适应过程。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个不错的养生选择,如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等等。
3、增苦少咸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1]。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哦!
可能很多朋友都发现了,入冬后,自己的食欲也越来越旺盛,体重也越来越不受控制。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在气温下降的时候,身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会不断消耗体内的热量,也导致我们胃口大开,身体出现“贴膘”的迹象。
很多朋友光知道一味地进补,却没有意识到身体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热量,经常大鱼大肉,很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使身体逐渐肥胖。所以说,冬天进补需谨慎,控制热量是关键。
冬日进补要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光吃荤菜不吃素
到了冬天,很多人都开始着手准备进补事宜,因为这个季节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为了安稳过冬,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很多人都会过度进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营养价值最高的可能就是各种肉类食物了,牛、羊肉,骨头汤,乌鸡汤等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但这种进补方式其实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因为这些食物热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超出人体一天的热量需求,反而浪费了营养,又让身材逐渐走形。其实冬天我们只需要适当进补,而人体对荤菜中的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是有限的,希望大家能重视荤素搭配,让营养更加均衡。
经常给自己“加餐”
冬天热量消耗快,很多朋友在吃完饭以后,不到下一顿饭点就饿了,这个时候又不能提前吃饭,只好给自己“加点餐”。但加餐食物的选择也是有要求的,如果选择饱腹感强的,就会影响正餐的摄入,如果选择热量高的,就会导致总摄入超标。所以,大家如果实在饿得受不了,尽量选择水果和坚果等食物。
同时,加餐也不能过于频繁,有的人一会儿吃吃这个,一会儿吃吃那个,这种习惯会给肠胃造成很大的负担。众所周知,肠胃是消化器官,我们每次进食时,胃部都会分泌胃液来帮助消化,一刻不停地吃东西,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和吸收系统的正常运转。
乱吃补品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补品”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吃了以后身体就能强健如初。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补品,都被商家、广告夸大了效果,但依然有很多朋友宁愿搭上自己毕生积蓄,也对其养生效果深信不疑。其实大部分补品的营养价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有的甚至比不上一斤蔬菜或半斤肉。
而且现在补品“当道”,成分繁杂,我们也不知道哪些药材会与体内的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不想健康受到威胁,就要及时止损,别让所谓的“补品”危害健康。
光补不练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冬天进补的重要性,但人体健康除了跟饮食习惯有关之外,也离不开运动的贡献。很多人到了冬天,光顾着吃各种各样的养生食材,却不肯出门锻炼身体。确实,天气寒冷,大家都不愿出门受冻,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心理。
冬天人体血液循环慢,上了年纪的朋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也会增加,通过锻炼身体,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原本堵塞的血管也慢慢畅通,能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光补不练,身体也会囤积大量脂肪,引起肥胖,加强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消耗脂肪,控制体重。
总结: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这个时候也要避开养生的误区,否则不仅浪费了食材中的营养,还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负担。
秋天,自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含六个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点。秋天凉风初长,燥气较盛,但此季节通常人们会食欲大增,夏季的消耗要靠秋季增加营养来补充。
秋天,硕果累累。对于素食,好吃的简直不胜枚举。就从水果说起:
秋梨,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
枇杷,可以归为水果类,止咳润肺作用很强。
山楂,中医讲酸主收殓,秋天可以适当进食酸性水果,再如乌梅。
再说说蔬菜:
萝卜,下气消食,除痰润肺。素有十月萝卜小人参之说。可见秋季吃萝卜是很好的。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山药健脾胃的作用已经被大家熟知,但它也有益肺的功效哦。
其他食物:银耳、莲子、百合,这些大多属于药食同源。可以作为很好的食疗的原料。
不药博士给大家总结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白颜色的水果蔬菜,都有润肺作用,都是秋天养生之佳品。
秋季素食食补的特点:
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不可“大补”,不科学,也对健康无益。
2、秋季饮食宜平和为主,也就是说,天干气躁,既不能多食辛辣植物,也不要避免吃生冷寒凉之品。
3、素食食补更要平衡营养,这就要求进食要多样化。
如进食谷类,主要是供给能量和维生素B1,进食豆制品,则主要是获取植物蛋白质,进食水果蔬菜,主要是获得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食物多样化,才能更好的补充夏季的消耗。
4、食物的充分咀嚼,可以生津润燥,有助于缓解秋季的咽喉干燥、便秘等问题。
推荐几款素食:
1、花生粥:润肺止咳,特别适用于干咳少痰者。
2、芝麻栗子粥:补肝肾,缓解便秘。
3、百合羹:润肺止咳。
4、香酥山药:健脾胃。
推荐大家,秋季特别是早晨,喝点粥,以上几款素食中,也给大家推荐了三款粥,粥中有糯米或粳米,都有很好的补气健脾的功能。祝素食的朋友们,秋补补出好身体!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春捂秋冻”,意为春天不要急于脱下厚衣服,应适当地“捂”一阵;秋天也不要稍微一冷就立马穿上厚衣服,应该“冻”一段时间。
此外,“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也都有类似的意思。总而言之,在老一辈人们看来,这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必须承认,在老一辈的养生谚语里,这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也很喜欢的一条了,尤其是“秋冻”那一条,正所谓“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现在终于可以以“秋冻”回怼,名正言顺的穿少点了。
但,春捂秋冻是不是真的有科学依据呢?
“春捂秋冻”,最早应是源于我国古人的穿衣习惯:毕竟,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羽绒服,室内的取暖、制冷措施都有限。
所以,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刻意少穿一些,或是在即将入夏的时候先不穿太清凉,其实就是让身体“提前适应适应”,算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说,以前的人“春捂秋冻”,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无奈。
但站在科学的角度,这种“提前适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其实并不会提高我们的抵抗力。
要知道,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我们不否认,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充分准备和遵循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冷天锻炼甚至“冬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心血管功能。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其他体质较弱者,或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人来说,受冷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了。
特别是老年人,代谢水平的降低已经让他们的耐寒能力变差了,如果再盲目地“秋冻”,可能会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
所以,“春捂秋冻”是前人根据朴素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谚语,并不是什么有着详细理论支撑的科学法则,生活于现代的我们如果还抱着这些话当金科玉律,就大可不必了。
归根结底,要想防病,还是要靠均衡饮食、积极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说起春秋季节,这个时间段的环境其实更有利于病原体滋生,应该注意防寒。很多常见的疾病,小到感冒、大到支气管、心血管疾病等,都与受寒有关。
冬春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受寒冷的刺激,人的上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而且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空气中病毒存活的时间延长,这也造成了北方冬春季常常出现流感发病高峰。
而且,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还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而据研究,上呼吸道感染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流感的发生,冠心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此外,天气寒冷还对中老年人的关节炎有加剧作用。
据研究,人类到了四五十岁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骨关节炎的病理性改变,关节处的软骨变薄、变脆、失去弹性,活动受限。
而关节炎患者一旦遇冷、受潮,就会导致膝关节部位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因而加剧病情。因此,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
另外,秋季还是急性肠胃炎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一方面,这个时候各种水果蔬菜大量上市,很多人的饮食就变得杂乱,也就很容易吃坏肚子。
而对老年人来说,肠胃功能衰退,更容易患上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而除了吃东西,我们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
总而言之,防寒保暖的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尤其是春秋这种天气多变的季节,更不能掉以轻心。
若想了解更多相关健康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拥有矫健的身姿!
文章首发于 | 健康中国微博
一、为什么要对返乡人员加强疫情防控管理?
进入冬季以来,农村地区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疫情防控难度大,特别是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明显增多,人员流动增大,将会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为严格落实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对返乡人员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十分必要。
核酸检测是目前尽早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手段,要求返乡人员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能够有效降低疫情传入农村的风险,保障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二、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包括哪些人群?
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主要包括:一是跨省份返乡人员;二是来自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原则上不流动);三是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
三、返乡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何获得?
返乡人员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的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农村地区。
四、谁负责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返乡人员返乡前应告知当地村委会,返乡后由村委会查验其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
五、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什么时候开始?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六、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是否需要隔离?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
七、各地如何落实该项政策?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确定农村地区范围,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做好相关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