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3岁以下的宝宝,补钙要遵循四大原则

3岁以下的宝宝,补钙要遵循四大原则
发表人:健康百科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新陈代谢旺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功能、消化功能都有明显的加强,因此宝宝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处在发育高峰期的宝宝,对钙的需求大大增加,加之运动量增加,身体需要更多营养补充,因此在这个季节给宝宝补钙非常重要。

  婴幼儿每天应该补多少钙?

  婴幼儿是人一生中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身体最为娇嫩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宝宝骨骼发育非常迅速,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尤其是在身体发育的黄金季节。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0-3岁的宝宝补钙量应在300-600mg/日。而根据调查,由于胎儿期储钙不足、出生后喂养不当、膳食结构等原因,0-3岁婴幼儿实际钙摄入量不到300mg,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缺钙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钙是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基础,宝宝缺钙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甚至佝偻病。同时,缺钙还会造成情绪烦躁、爱哭爱闹、夜惊、夜啼等心理问题,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免疫问题。更严重的是,缺钙还会损伤宝宝智力,造成智力发育迟缓、智商下降。

  宝宝补钙应遵循“四大选择”

  正是基于此,在婴幼儿时期给宝宝补钙不容忽视。但补钙必须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盲目补钙同样会造成宝宝的发育受到影响。专注补钙的迪巧提示,给宝宝选择钙补剂应该遵循淡奶口味、冲调方便、钙含量高、含有维生素D四个原则。然而不少家长在选购婴幼儿钙补剂时会注意含钙量及维生素D,但常常会疏忽了口味及冲调问题。

  当前市面上的一些钙为了让孩子“爱吃”,会设计成酸酸甜甜的口味。殊不知3岁以下的宝宝味蕾正处在快速发育期,其在舌面的分布比成人更广,味觉更敏感、更丰富。过重的味觉刺激会导致味蕾反应迟钝,宝宝因而会变得挑食、偏食,也不利于成年后的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0-3岁婴幼儿科学补钙专家共识》表明,越接近母乳这种天然味道的钙剂越有助于宝宝味蕾的发育。同时,《共识》还指出,婴幼儿胃容量小,服药困难,应选择用水量少即可方便冲调的钙剂。如果冲调需要大量的水,不仅给服用造成困难,还可能会增加婴幼儿的胃肠负担,影响正常喂养。

  除了补钙,家长还应该关注宝宝的其他营养需求。例如,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给宝宝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蛋白质、磷等营养素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宝宝出现缺钙症状,如夜间啼哭、佝偻病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给宝宝补钙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家长要了解宝宝的营养需求,科学选择钙剂,并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缺钙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但有时在睡眠中会突然发生肢体抽搐,这令许多患者感到困惑和担忧。本文将探讨睡眠中突然抽搐的原因,包括噩梦、神经病变、缺钙等因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睡眠中突然抽搐的原因

    1. 做噩梦:睡眠中做噩梦会导致情绪紧张,进而引发肢体抽搐。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续很久。

    2. 神经病变:患有神经炎或肌肉疼痛、酸痛的病人,在睡眠中容易出现抽搐。神经炎会导致神经受损,周围出现麻木或疼痛症状。

    3. 缺钙:缺钙会导致肌肉抽搐,尤其在夜间更容易发生。缺钙的原因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预防和治疗方法

    1. 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有助于降低睡眠中抽搐的概率。

    2.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 补充钙质: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足够的钙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肌肉抽搐。

    4. 药物治疗:对于神经炎等引起的神经病变,可使用肌电图检查,确诊后服用疏通活血、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

    三、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影响睡眠质量,增加睡眠中抽搐的风险。

    3. 及时就医:若睡眠中抽搐频繁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 当家长们发现宝宝走路时一只脚横着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宝宝走路姿势异常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骨骼发育、关节健康、走路习惯等。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宝宝走路一只脚横着走的原因及相应的建议。

    1. 骨骼发育问题

    宝宝的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在这期间出现缺钙等情况,就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骼变形,从而出现走路姿势异常。例如,宝宝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导致一只脚横着走。因此,家长们需要关注宝宝的钙质摄入,确保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2. 走路习惯

    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好奇、模仿或其他原因,形成一些不良的走路习惯,如一只脚横着走。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宝宝,纠正其不良走路姿势,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

    3. 关节问题

    宝宝的关节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关节炎症、关节发育不良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宝宝走路姿势异常。如果家长发现宝宝走路时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4.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原因外,宝宝走路姿势异常还可能与遗传、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有关。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宝宝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当宝宝走路时一只脚横着走,家长不要掉以轻心。要关注宝宝骨骼、关节、走路习惯等方面,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8个月大的婴儿突然出现抽搐症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非常担忧。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热性惊厥、癫痫、睡眠惊跳、缺钙等。

    1. 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癫痫类型,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当婴儿发烧时,体温升高可能导致惊厥。惊厥发作时,婴儿会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齿紧咬、嘴唇发紫、意识丧失等症状。

    2.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抽搐。婴儿癫痫的主要类型为夜间额叶癫痫,主要表现为夜间异常的动作和行为。发作突然而短暂,每次不到30秒,但发作频繁,几乎每晚都有。

    3. 睡眠惊跳:睡眠惊跳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侧或两侧肢体的短暂抽搐。常见于睡眠初期,患者意识处于朦胧状态。睡眠惊跳通常不伴有明显症状,但过度紧张、体力活动等可能导致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

    4. 缺钙:缺钙可能导致婴儿出现抽搐症状。缺钙后的突出症状是肌肉收缩或强烈震动,有时局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引起颤抖。补充钙或维生素D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针对8个月宝宝抽搐症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理:保证婴儿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避免油腻食物。

    2. 充足休息: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和情绪波动。

    3. 日常保养:避免过度刺激,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

    4. 医疗咨询:如果婴儿出现抽搐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新生儿惊跳反应,又称新生儿惊跳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该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反应、受到惊吓、缺钙等。

    一、正常生理反应

    对于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新生儿来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相对较高,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响声、震动等。这些刺激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应。这种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受到惊吓

    新生儿在睡眠中受到惊吓,如家人突然大声说话、电视声音过大等,也可能导致惊跳反应。这种情况下,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自身安全。

    三、缺钙引起

    新生儿体内缺钙也可能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惊跳反应。此外,缺钙还可能伴有出汗、秃顶等不适症状。

    四、预防和处理

    为了预防和减轻新生儿的惊跳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新生儿睡觉前用床单包裹,以减少外界刺激。
    • 在新生儿身边放一些柔软的玩具或安抚奶嘴,以分散其注意力。
    • 避免在新生儿睡觉时大声说话或播放高音量的音乐。
    • 定期给新生儿补充钙质,如通过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或服用钙剂等方式。
    • 如果新生儿经常出现惊跳反应,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惊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了解其成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 缺钙性抽搐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症状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将针对幼儿、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三种人群,详细介绍缺钙性抽搐的症状,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幼儿

    幼儿时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钙容易导致佝偻病和颅骨畸形。缺钙性抽搐在幼儿期的主要表现包括:

    • 手足抽搐:表现为手、脚抽动,难以控制。
    • 出虚汗:夜间出汗较多,影响睡眠。
    • 枕秃:头部枕部头发稀疏。
    • 肋骨外翻:肋骨向外突出,形成“鸡胸”。

    针对幼儿缺钙性抽搐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 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促进钙吸收。
    • 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
    • 肌注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

    此外,还要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骨头汤等。

    二、年轻人

    年轻人缺钙性抽搐的主要症状包括:

    •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 拇指内收、四指并拢:手指出现抽搐,难以伸直。
    • 骨头、关节疼痛:骨密度下降,容易出现疼痛。
    • 心悸、胸闷、气短:心脏功能受损。

    针对年轻人缺钙性抽搐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 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补充钙质。
    • 调节饮食:多补充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腐、虾等。
    • 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缺钙性抽搐的主要症状包括:

    • 骨质疏松:骨骼密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
    • 夜间抽筋:腿部肌肉出现抽搐,影响睡眠。

    针对中老年人缺钙性抽搐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 服用碳酸钙、乳酸钙:补充钙质。
    • 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多晒太阳:促进体内钙代谢。
    •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 多进食高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总之,缺钙性抽搐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表现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了解缺钙性抽搐的症状,做好预防和治疗,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致。这种疾病在婴儿期尤为常见,给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困扰。本文将详细介绍缺钙佝偻病的症状、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缺钙佝偻病的症状

    1. 多汗:婴幼儿患佝偻病后,会出现头部多汗的情况,尤其在入睡后更为明显,导致宝宝常伴有枕秃。

    2. 夜惊:患儿夜间易惊醒,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哭闹。

    3. 易激惹:患儿情绪不稳定,易哭闹、烦躁,甚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4. 骨骼畸形:随着病情加重,患儿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X形腿、O型腿等。

    5. 出牙延迟:患佝偻病的婴幼儿出牙时间较正常儿童晚。

    二、缺钙佝偻病的原因

    1.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发佝偻病。

    2. 钙磷比例失衡:钙磷比例失衡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引发佝偻病。

    3. 营养不良:婴幼儿营养不良,摄入钙、磷等矿物质不足,也容易引发佝偻病。

    4. 晒太阳不足:维生素D在人体内主要通过皮肤吸收紫外线合成,晒太阳不足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三、缺钙佝偻病的治疗

    1. 补充维生素AD:婴幼儿患佝偻病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D,帮助钙、磷吸收。

    2. 补充钙剂:口服碳酸钙或乳酸钙等钙剂,以补充体内钙质。

    3. 改善饮食: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

    4. 多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宝宝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四、缺钙佝偻病的预防

    1.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等。

    2. 适量晒太阳:每天让宝宝晒太阳30分钟以上,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 保持营养均衡: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佝偻病。

  • 孕晚期骨盆疼痛是许多准妈妈们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疼痛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孕晚期骨盆疼痛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一、子宫增大引起的骨盆疼痛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不断增大,对盆腔、盆腔神经和骶骨产生压迫,导致骨盆疼痛、尿频、腰痛等症状。这种疼痛是孕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由于孕期不宜服用止痛药,准妈妈们只能耐心忍受,待分娩后疼痛会自然缓解。

    二、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骨盆疼痛

    孕晚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导致韧带松弛、体重增加、腹部胀大等问题,加重骨盆关节、肌肉和韧带的负担,引发骨盆疼痛。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休息、适当运动,并采用左侧卧位睡觉,都有助于缓解疼痛。

    三、缺钙引起的骨盆疼痛

    孕妇缺钙会导致骨头疼痛,常见原因包括妊娠反应、胎儿生长对钙的需求增加等。若出现缺钙症状,可通过补充含钙食物和维生素D来改善。同时,建议孕妇在服用任何药物前咨询医生,以确保母婴安全。

    四、日常保养建议

    1.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孕期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有助于缓解骨盆疼痛。

    3. 饮食均衡:摄入充足的钙、镁、锌等营养素,有助于缓解骨盆疼痛。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五、就医指南

    若骨盆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小腿肚子早上抽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可能导致小腿抽筋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方法。

    一、常见原因

    1. 感冒:寒冷刺激是导致小腿抽筋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冬季运动时热身不足,或睡眠时被子盖不住小腿,都可能导致小腿抽筋。

    2. 缺钙:钙是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缺钙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抽筋。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更容易出现缺钙现象。

    3. 过度运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小腿肌肉疲劳,导致肌肉收缩和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发抽筋。

    4. 疲劳:休息不足或过度劳累会导致体内酸性代谢物积聚,引起肌肉痉挛。

    5. 年老: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血钙水平降低和肌肉压力增加,都可能导致小腿抽筋。

    6. 睡眠姿势:不良的睡眠姿势会压迫小腿肌肉,导致肌肉紧张和抽筋。

    7. 多汗症:运动过程中出汗过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引发肌肉痉挛。

    二、预防和缓解方法

    1. 预防:

    (1)加强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2)合理饮食,保证钙、镁、钾等元素摄入充足。

    (3)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

    2. 缓解:

    (1)立即停止运动,放松肌肉。

    (2)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进行肌肉拉伸,缓解肌肉紧张。

    三、就医建议

    如果小腿抽筋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   维生素D,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它被誉为‘阳光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那么,维生素D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能够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从而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佝偻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那么,婴幼儿需要多少维生素D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0-12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400IU(10μg)的维生素D,1岁以后则需增加至600IU(15μg)。

      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冬季,宝宝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配方奶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高,但不同品牌之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说,100ml液态配方奶中含有40IU的维生素D。因此,为了保证宝宝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即400IU(10μg),持续到2岁以后,甚至更长时间。

      除了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例如日照不足、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某些疾病等。因此,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等疾病的发生。

      总之,维生素D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重视宝宝维生素D的摄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健康成长。

  • 2岁小孩突然出现抽搐症状,让家长们十分担忧。抽搐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癫痫、精神因素、模仿、脑功能障碍、缺钙、代谢异常、颅内疾病、感染等。

    1. 癫痫:癫痫是引起小孩抽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肌肉抽搐。癫痫有遗传倾向,一些小孩可能存在轻微的脑部疾病。

    2. 精神因素:家庭环境不良、长期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孩抽搐。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等因素会使得小孩对人或事物敏感度较高,从而引发抽搐。

    3. 模仿: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可能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如眨眼、抽搐等,逐渐形成习惯。此外,一些小孩可能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如神经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而出现抽搐症状。

    4. 脑功能障碍:小孩频繁抽搐可能是因为大脑功能暂时紊乱。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通常是由于短暂的因素引起的,如睡眠不足、情绪波动等。

    5. 缺钙:缺钙会导致神经膜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抽搐。因此,小孩缺钙可能是抽搐的原因之一。

    6. 代谢异常:代谢异常,如低钾血症、维生素B6缺乏等,也可能导致小孩出现抽搐症状。

    7. 颅内疾病:颅内出血、脑缺血缺氧等颅内疾病也可能引起小孩抽搐。家长如发现小孩出现抽搐症状,应尽早带其就医。

    8. 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也可能导致小孩出现抽搐症状。

    当小孩在家里突发抽搐时,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解开小孩衣领,抬高头部,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将小孩侧躺,挪开周围物品,以免再次发作时误伤。

    如果小孩经常出现抽搐症状,建议家长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小孩抽搐,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保持家庭环境和谐,避免精神紧张。

    2.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充足,预防缺钙、代谢异常等情况。

    3.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4. 关注小孩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5. 避免让孩子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物品和环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