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全民:糖尿病药物治疗趋势必是能使心血管获益的

李全民:糖尿病药物治疗趋势必是能使心血管获益的
发表人:医者荣耀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以占到50%-70%。

针对这一现状,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糖尿病的治疗理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过去以血糖为标准的治疗方式已经过时,现在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如何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李全民教授指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同的发病土壤包括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等。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的调节,以及体重的管理。

在药物治疗方面,李全民教授强调,未来的糖尿病治疗将更加注重药物的心血管获益。目前,已经有一些降糖药物被证明可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例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和恩格列净等。其中,利拉鲁肽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的调节,以及体重的管理。同时,选择能够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性心肌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特征是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受损。这种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症状。本文将介绍CMD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CMD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从而引发CMD。

    CMD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包括心绞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然而,与冠心病相比,CMD的症状可能更加轻微,且持续时间更长。

    CM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CMD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2.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 抗缺血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缓解心绞痛。

    4. 代谢治疗:使用磷酸肌酸等药物改善微血管功能。

    5.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冠状动脉狭窄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时,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这种情况下,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各种不适感。

    早期冠心病症状可能包括:

    1. 胸痛: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感,可能放射至左臂、肩膀、颈部或背部。

    2.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不规律或心慌。

    3. 呼吸困难:在活动或休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

    4. 疲劳: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劳或体力下降。

    5. 恶心或呕吐: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恶心或呕吐。

    除了以上症状,早期冠心病患者还可能表现为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时出现异常的ST-T改变。

    为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5.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当出现早期冠心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将围绕心血管疾病展开,探讨其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疾病,提高防范意识。

    首先,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其次,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头晕、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突然出现,也可能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入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腻、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接触二手烟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在治疗方面,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康复治疗则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

    最后,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无数患者。它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许多糖尿病患者最终因心血管疾病去世,令人惋惜。那么,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到底有何关联?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首先,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患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问题。他们可能更早出现心脏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疾病症状可能不如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呢?首先,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其次,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例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心血管疾病药物,如他汀类药物、ACE抑制剂等。

    总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要时刻警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该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那么,冠心病是否会诱发癫痫呢?

    冠心病与癫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它们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冠心病主要与血管内皮功能、心脏供血供氧等方面有关,而癫痫则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冠心病可以引起癫痫发作。

    然而,冠心病和癫痫都是全身性疾病,它们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病因或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这些疾病可能同时影响心脏和大脑的健康,因此需要重视对这些共同风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冠心病本身外,还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癫痫的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方法: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总之,冠心病与癫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冠心病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癫痫。但为了保障身体健康,冠心病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因素,降低患病风险。

  •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情况。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医生有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分次进行支架植入手术。

    一、分次操作的意义

    分次进行支架植入手术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这包括以下方面:

    • 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
    • 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 确保支架的安全植入
    • 减少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发生概率
    • 降低手术风险

    二、分次操作的原因

    分次进行支架植入手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患者的心功能较差,无法耐受长时间的手术
    • 患者的肾功能较差,肌酐清除率低
    • 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需要分次进行手术
    • 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程度较重,需要多个支架进行植入
    • 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需要分次进行手术

    三、分次操作的利弊

    分次进行支架植入手术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

    • 患者需要承受两次手术的痛苦
    • 患者需要承受两次手术的费用
    • 患者需要承受两次手术的心理压力

    四、如何降低手术风险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医生会采取以下措施:

    • 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选择合适的支架和手术器械
    • 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总之,分次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近年来在预防和改善多种健康问题方面备受关注。那么,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推荐剂量是多少?如何服用效果最好?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大豆异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从大豆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与人体雌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因此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它具有以下作用和功效:

    1. 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大豆异黄酮可以与人体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从而减轻骨质疏松的风险,并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2. 缓解更年期症状: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更年期女性常见的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症状。

    3.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抗癌作用: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作用,可以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生。

    二、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推荐剂量

    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推荐剂量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摄入40-60毫克的大豆异黄酮即可满足需求。更年期女性或需要预防骨质疏松的人群,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超过100毫克。

    三、大豆异黄酮的服用方式

    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摄入:

    1. 食物摄入: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黄豆等,是摄入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来源。

    2. 营养补充剂:市面上有许多大豆异黄酮的营养补充剂,但选择时要选择正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

    四、大豆异黄酮的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大豆异黄酮的吸收和反应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过量风险: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健康。

    3. 与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大豆异黄酮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效果或增加副作用。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大豆异黄酮。

  •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中,头晕就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高血压引起的头晕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高血压引起的头晕通常呈持续性,而非阵发性。这与内耳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引起的头晕有明显区别。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可能表现为头昏、头胀、头脑不清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看东西模糊、眼睛胀痛、腰酸腿软、走路轻飘飘等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也可能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的症状。

    除了高血压本身引起的头晕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头晕,例如:

    1. 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贫血等。

    2. 内分泌疾病:如低血糖等。

    3. 环境因素:如高温、缺氧等。

    4. 活动过度:如久立、过劳等。

    5. 头部轻微外伤后综合征。

    6. 视觉疲劳及眼部疾病:如重症肌无力、青光眼等。

    7. 心因性头晕:也被称为精神性头晕。

    8. 颈椎病。

    9. 前庭性头晕:如后循环缺血、脑出血、脑肿瘤、脑炎或脱髓鞘病、眩晕性癫痫等。

    因此,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进入绝经阶段,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高胆固醇血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50岁以上女性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男性。

    绝经后,女性血脂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绝经前,女性的LDL-C、VLDL-C、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男性,但绝经后这些指标均有所升高。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导致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从而增加ASCVD风险。

    针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干预,需要根据ASCVD风险分层决定干预强度。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ASCV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血脂异常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低盐低脂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适当运动等。药物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调脂药物,其他药物包括贝特类、盐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ASCVD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心血管钙化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钙质沉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血管钙化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血管钙化的原因

    心血管钙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钙质沉积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管壁钙化。

    二、心血管钙化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体内钙质的生成。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血脂药、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类降压药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钙化病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纠正,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三、心血管钙化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导致心血管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要积极控制这些疾病。

    2. 健康饮食: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血管钙化的程度,因此要戒烟限酒。

    四、心血管钙化的诊断与治疗机构

    心血管钙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的心内科、心血管病医院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