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季高温潮湿,人体容易出现内火过旺、湿气重等症状,因此夏季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因此夏季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可以帮助身体调节,达到养生的目的。
除了苦瓜之外,苦丁茶和菊花茶也是夏季养生的佳品。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等功效,可以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等症状。菊花茶则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的功效,适合夏季饮用。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夏季食用的苦味食物:
1. 苦瓜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明目降压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可以清炒、凉拌或煮汤食用。
2. 苦丁茶
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等功效,适合夏季饮用。可以单独泡饮,也可以与其他茶叶搭配饮用。
3. 菊花茶
菊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的功效,适合夏季饮用。可以单独泡饮,也可以与其他花草茶搭配饮用。
4. 莲藕
莲藕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可以凉拌、清炒或煮汤食用。
5. 绿豆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可以煮粥、煮汤或凉拌食用。
除了食用苦味食物外,夏季养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的睡眠
2. 多饮水
3. 避免过度劳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近600万人因脑卒中失去生命,3000万人遭受残疾的困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甚至女性患脑卒中的比例已超过男性。
那么,如何预防脑卒中呢?关键在于控制好以下三个指标:
1.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3. 控制血脂
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除了控制以上三个指标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1. 健康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少吃油腻、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戒烟限酒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总之,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您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请务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和治疗。
家庭血压的波动性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压的波动性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家庭血压变异性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血压波动性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上下波动的程度。研究表明,血压波动性较高,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性较大,与颈动脉、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早期形式,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那么,为什么血压波动性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呢?研究表明,血压波动性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1. 血压波动性导致血管壁张力改变,引发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提供条件。
2. 血压波动性增加血管内壁的剪切应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3. 血压波动性导致血管壁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那么,如何降低血压波动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积极控制血压,遵循医生指导,按时服药。
3.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性,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定期进行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CT等,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总之,家庭血压变异性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关注血压波动性,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保障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动脉血管钙化,这个看似陌生但实则普遍存在于中老年人身上的问题,其治疗方式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动脉血管钙化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针对主动脉钙化或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及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此外,调节血脂的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当动脉钙化严重,导致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狭窄,影响患者身体的供血功能时,手术治疗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动脉钙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动脉钙化往往预示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冠心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引起的间歇性跛行症状等。因此,一旦发现动脉钙化的现象,就需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看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变化。如果运动平板试验诱发心肌缺血,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冠心病的可能。
动脉钙化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导致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动脉钙化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和降脂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在治疗期间,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动脉血管钙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编者按: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CVD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许多人存在疑问。今天,我们将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为大家解读阿司匹林在CVD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赵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阿司匹林在CVD一级预防中的地位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2019 ACC/AHA指南推荐,对于有较高ASCVD风险,但出血风险不高的40~70岁人群,可以考虑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75~100 mg)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预防CVD的优势
1.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抗炎作用: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
3.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ASCVD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使用注意事项
1. 阿司匹林并非万能:阿司匹林适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但对于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不适用。
2.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在服用前需咨询医生。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群,如溃疡病、出血性疾病等,需谨慎使用。
总结
阿司匹林在CVD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服用前,需了解其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
慢性脑供血不足,又称脑部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复杂,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改善脑循环药、抗动脉硬化药等。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可以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阿托伐他汀属于调脂药,可以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和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一旦出现严重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发生通常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有关。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和焦虑、天气或气温的骤变、低温刺激、剧烈运动以及遗传因素等。
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绞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患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和焦虑,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的药物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要更加注意日常的保养和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保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品。同时,应避免辛辣、寒凉、生冷、腌制、刺激性食品,以及烟酒和浓茶、咖啡等。
冠状动脉痉挛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心理干预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保养,以降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
脑部血管疾病,简称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它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可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发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为了呵护脑血管健康,以下三件事必须戒掉:
1、戒烟
吸烟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壁粗糙,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梗塞。此外,吸烟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戒烟不仅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还能改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慢性疾病。
2、戒酒
适量饮酒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心脏、大脑等器官,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酒精会扩张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此外,酒精还会抑制神经系统,影响睡眠,导致免疫力下降。
为了呵护脑血管健康,应尽量避免饮酒,特别是高度酒。
3、戒熬夜
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此外,熬夜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为了呵护脑血管健康,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除了戒烟、戒酒、戒熬夜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呵护脑血管健康: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控制盐糖摄入量。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5. 如有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粥样动脉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并维持正常体重。此外,要控制膳食总热量,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限制酒精摄入,戒烟。
其次,要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对于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可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粥样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吸烟、体力活动减少等都是其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于受损的内皮下,导致斑块隆起,形成血管狭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中中度动脉硬化尤为常见。它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即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全身各处血管,常见部位包括脑动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脑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冠状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胸闷、胸疼、心慌、气短等症状。
治疗中度动脉硬化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等。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中医在治疗中度动脉硬化方面也有一定疗效。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缓解临床症状。
预防中度动脉硬化是治疗的关键。通过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等。
中度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冠心病这一曾经被认为是中老年人才会患上的疾病,却逐渐向年轻人靠近。尤其是中青年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了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轻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北京、上海、河北和武汉等地,年龄小于40岁的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已出现,发病年龄最小的仅为16岁,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高4.9个百分点。年轻人冠心病占总发病率的4.3%,且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突发性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中,40岁以下者已占到了13%。调查发现,中青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数是年轻的经理、厂长、企业家等管理人员和决策者。
那么,为什么中青年“当家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中青年“当家人”工作繁忙、身体劳累、心理压力大;二是过量吸烟、饮酒、高脂食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等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指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心梗的死亡率。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活动,心血管病发病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达50%以上。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到精神舒畅、生活规律、避免紧张、防止过劳、严禁大量饮酒和大量进食油腻不易消化食物、防止过饱、防止严寒刺激等诱因。近年来,医生提倡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实习编辑:邝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