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走进仁济医院 专家共论学科发展

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走进仁济医院 专家共论学科发展
发表人:戚志勇

4月20日,‘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专家与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郑青教授、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脏专科领域的发展。

‘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与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促进中美医疗交流与合作,传播国际先进医学理念。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作为美国顶尖的心脏病医院,在此次活动中分享了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全球患者服务中心副主席Dr. Maan Fares表示,医院注重医疗质量和技术创新,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就医体验。Dr. Maan Fares强调,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将关爱融入医疗服务中。

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在致辞中介绍了医院心内科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何奔教授分享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和挑战,强调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郑青教授主持了中美大医生对话环节,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为中美心血管领域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国际先进医学理念的传播,有助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该疾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

    一、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室扑、室颤、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二、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苍白、大汗等症状。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三、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破裂,表现为心包填塞等症状。心包填塞是一种紧急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四、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之一,需引起高度重视。

    五、治疗建议:

    1. 及时就诊: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2. 心肌再灌注治疗:心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改善愈后。

    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

    六、日常保养:

    1. 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2. 适当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3. 饮食调理: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米粥等,避免油腻食物。

    4.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症状识别以及预防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停止活动: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采取平卧或半卧位。

    2. 稳定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3. 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可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缺氧症状。

    4.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5. 及时送医: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6.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突然倒地、面色口唇发绀、呼之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抢救时间。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识别

    1. 胸闷、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能位于胸骨后、左肩、左臂等部位。

    2. 呼吸困难、出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胸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心肌梗死。本文将围绕胸痛的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胸痛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是胸痛最常见的病因,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

    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过性胸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通常为压迫感、紧缩感或闷痛,可向肩部、颈部、手臂等部位放射。

    3.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中层撕裂形成的夹层,可导致胸痛、血压升高等症状。

    5. 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也可能引起胸痛。

    针对胸痛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

    预防胸痛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胸痛的发生风险。

    治疗胸痛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的成立,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救治渠道。该中心通过远程心电会诊、快速诊断等手段,将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至40分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炎炎夏日,火锅依旧备受喜爱。然而,专家提醒,夏季吃火锅虽可祛除寒气、促进排汗,但需注意一些问题,以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首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以及肾病患者、肝病患者在夏季吃火锅时更需谨慎。羊肉和牛肉等高蛋白食物脂肪和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等健康问题。

    其次,夏季吃火锅时,很多人喜欢搭配啤酒消暑。然而,忽冷忽热的冷热交替对胃黏膜不利,还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引发胃肠疾病。此外,涮肉后的火锅汤底含有大量脂肪和油脂,尤其是麻辣火锅汤底,嘌呤含量高,容易引发痛风。

    为了避免健康风险,专家建议:

    1. 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如羊肉和牛肉。

    2. 避免冷热交替饮食,如喝冰啤酒。

    3. 不要喝涮肉后的火锅汤底。

    4. 吃火锅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5. 使用保温效果好的锅具,避免长时间煮沸或反复烧开汤底。

  • 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往往预示着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严重,患者面临着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阻塞,导致心脏肌肉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严重疾病。这种情况下,心脏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许多患者即便接受了手术,仍可能面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甚至一些中青年人和儿童也可能受到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和呼吸困难,疼痛通常位于胸中部,疼痛间隔逐渐缩短,疼痛频率增加。由于疼痛不典型,许多患者可能会忽视这些症状。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等症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患者需要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运动。手术治疗方面,可能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患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疾病。患者需要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心肌缺血,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心肌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

    那么,心脏缺血究竟有哪些预警信号呢?以下列举了心肌缺血的十个典型症状,帮助大家及时发现并预防:

    典型症状:

    1. 工作劳累或精神紧张时,胸骨背后或心前区出现闷胀痛,或紧缩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

    2.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

    3. 寒冷天气、饱餐后或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4. 睡觉时,枕头过低出现胸闷憋气,抬高枕头后可缓解。

    5. 睡觉或白天平躺时,突然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坐起或站立后缓解。

    6.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不典型症状:

    1. 突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2. 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困倦。

    3. 胃部不适、恶心,或牙痛、颈椎痛。

    4. 运动或运动后出现咽喉痛、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如何缓解心肌缺血?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心肌缺血的恶化。

    1. 放慢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

    3.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

    4. 避免过重体力劳动和突然用力。

    5.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6.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7. 使用预防性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其发病前往往有一些前兆症状。了解这些前兆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急性心梗前兆包括:

    1. 乏力: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全身无力,甚至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2. 胸部不适: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或压迫感,有时疼痛会向左肩、颈部或手臂放射。

    3. 烦躁: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或焦虑。

    4. 活动时心悸:在活动或运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

    5. 气促: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

    6. 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硝酸甘油并不能缓解上述症状,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急性心梗的病因主要包括: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导致心梗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壁上的脂肪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2. 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突然痉挛,导致血管突然狭窄,引起心肌缺血。

    3.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4. 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内膜破裂,形成夹层,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5. 其他原因:如感染、药物、高血压、糖尿病等。

    治疗急性心梗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阻止血栓的形成。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阻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3. 溶栓治疗: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5. 心脏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心脏手术。

    除了及时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心前区疼痛: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剧烈、持续性,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

    2. 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直接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低、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 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4.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5. 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的耐受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控制血压。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去世,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也提示我们需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则逐年下降。这可能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胜于治疗。首先,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其次,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此外,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日益丰富,如他汀类降脂药、ACEI类降压药等。

    在治疗方面,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等措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需加大防治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心血管健康水平。

    总之,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关注心血管健康,共同努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开合,进而引起心脏功能障碍。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瓣膜疾病,它是由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本文将介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患者了解这一疾病。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

    1. 症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

    2. 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情况,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风湿药、抗凝药等,可以缓解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等。

    2.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补、瓣膜置换等。

    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预防

    1. 避免感染:感染是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因此要避免感染。

    2.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瓣膜疾病的症状。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瓣膜疾病的症状。

    4. 积极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减轻瓣膜疾病的症状。

    总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以改善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