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届中国家庭急救教育普及推广高峰论坛在京启动

首届中国家庭急救教育普及推广高峰论坛在京启动
发表人:医者仁心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为此,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主办,中国保健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支持、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指导,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第一届中国家庭急救教育普及及推广专家共识高峰论坛”于2015年1月25日在北京天泰宾馆隆重召开。

论坛上,专家们指出,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突发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据统计,意外伤害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而救护车赶到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伤者提供救助,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论坛还介绍了目前我国急救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专家们认为,要提高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2. 建立健全急救培训体系,培养专业的急救人才。

3. 推进急救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急救效率。

4. 加强急救知识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急救教育22条》,涵盖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烫伤急救、食物中毒救治、冻伤急救、溺水急救、触电急救、农药中毒急救、吸入有害气体中毒、毒蛇咬伤、宠物咬伤、关节脱臼、鞭炮爆炸、脚体扭伤等急救知识。

为了更好地推广急救知识,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家庭急救员”培训计划,旨在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意外爆炸事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意外爆炸事故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2015年的钟声敲响,本应是辞旧迎新的喜悦时刻,然而,新年伊始,悲伤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图为踩踏事件后,民众自发到外滩为逝者祈福)

    2014年12月31日,上海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36人遇难,49人受伤。这起悲剧的发生,原因在于现场安保力量不足、临时交通管制缺失以及宣传不到位。事发当晚,外滩灯光秀地点变更,导致大量游客涌入,最终酿成惨剧。

    (图为火灾现场)

    2015年1月2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一仓库发生火灾,虽然群众全部撤离,但5名消防人员牺牲。事故原因指向消防通道被挤占、建筑内线路老化以及违规使用超负荷电暖气等。

    这两起事件,一场踩踏,一场火灾,至今官方尚未公布事故原因。各大媒体纷纷进行分析,民众也纷纷猜测。然而,无论谁该为这些悲剧负责,都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悲伤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41个生命在元旦假期逝去,新年又怎能快乐呢?

    在这个悲伤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关注生命,关注安全。从个人到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 泡泡水是许多儿童喜爱的玩具,但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家长们也需要关注泡泡水的安全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泡泡水的成分。市面上售卖的泡泡水大多由洗洁精、甘油和水调制而成。洗洁精是从石油中提炼的化学物质,其中含有苯丙磺酸盐等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此外,泡泡水大多呈碱性,容易腐蚀皮肤,刺激呼吸道。

    那么,如果孩子误饮了泡泡水,会有哪些危害呢?首先,误饮少量泡泡水可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家长可以采取催吐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如果孩子误饮了较多量的泡泡水,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洗胃治疗。

    除了误饮泡泡水,孩子玩泡泡水时还可能面临其他安全风险。例如,泡泡水可能进入眼睛、耳朵等部位,造成不适或伤害。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玩泡泡水时,要确保孩子处于安全的环境,避免意外发生。

    那么,如何制作安全、无害的泡泡水呢?以下是一种简单的自制泡泡水方法:取一份液体香皂、一份甘油和六份水,搅拌均匀即可。此外,还可以在肥皂水中加入少量砂糖或茶叶,制作出色彩鲜艳、不易破裂的泡泡。

    总之,泡泡水虽然给孩子带来了欢乐,但家长也要提高警惕,确保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误饮了泡泡水,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突发疾病的情况,而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近日,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一位名叫温水权的49岁男子突发疾病,距离医院仅七八分钟路程,然而救护车却耗时近1小时才赶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急救体系的关注。

      温水权突发心慌气喘,妻子急忙将他抱到公路边,并拨打了120求助。然而,救护车却迟迟未到。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温水权的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失去了生命。

      这起事件中,急救体系的反应速度和效率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一方面,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后,应立即通知医院派出救护车;另一方面,医院接到指令后,也应迅速出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此外,这起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医疗机构的不足。例如,医院值班人员未能及时接听电话,导致救护车未能及时出动;救护车司机在接到指令后,未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体系建设:

      1. 加强120急救中心的调度能力,提高响应速度;

      2. 加强医院与120急救中心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

      3.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4. 加强对救护车的管理,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5. 加强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 近年来,关于中国急救体系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与美国的911相比,中国的120急救中心在速度、效率等方面受到质疑。然而,这种比较是否公平?本文将从急救模式、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车辆出车速度、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120与美国的911在急救模式上存在差异。美国911接到电话后,是指派急救员到现场;而中国120则是派医生到现场。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医生可以及时进行专业救治,节省一半的时间。此外,中国120在接到急救电话时,也会指导病人进行相关措施,如房屋通风、平躺、服用特效药等。

    然而,目前中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许多人面对紧急情况时,无法正确执行医生的指导,甚至无法清晰表达地址。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此外,急救车辆的出车速度也受到质疑。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中心主任郭增勋表示,白天急救车辆出车几乎都会遇到堵车情况,即使急救车辆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但在道路拥堵时,急救车辆也无法通过。因此,需要各个系统甚至每个人的参与,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急救车辆出车收费问题,郭增勋表示,110和120不能相提并论。110是国家统治工具,而120是医疗服务机构。目前,中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120急救服务,相信未来会逐步完善。

    急救医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工作压力较大。然而,急救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 东方医院四人小分队正在玉树营救
    小拉毛


      在当今社会,自然灾害时常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正如上海东方医院派遣赴玉树地震灾区医疗队员李侠所说:“我们一点也不感觉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为救治灾区伤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4月16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第三天,作为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东方医院接到紧急电话,要求马上派出一支医疗急救小分队紧急直飞西宁,协助抢救空运至该院的玉树地震灾区伤员。

      尽管东方医院作为上海世博会的8个定点医院之一,承担着繁重的世博保障任务,但面对灾区伤员的急需,四名急创外科医生毫不犹豫地于当日赶赴西宁投入抢救工作。面对大量伤员,他们连续加班,全力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来自玉树结古镇的5岁小姑娘拉毛和她的家人。拉毛的妈妈为了救她被砸成重伤,不幸身亡。经过李侠等医疗队员的精心救治,拉毛和她的家人伤情逐渐好转。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在灾难面前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生命。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仅要依靠政府和救援队伍的力量,更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面对灾难,共度难关!

  •   影视剧中,为了渲染紧张的剧情,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急救镜头,让不少观众误以为这是正确的急救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影视剧中的错误急救镜头,并请专家进行解读。

      被刺入异物,该不该拔出来?

      在不少动作片中,主角被刺伤后,常常会出现队友直接将异物拔出的镜头。然而,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并不可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胸外科主任赵进明指出,在院前急救中,通常不会当场拔出患者体内的大型异物。因为这样可能造成严重、不可控的出血或开放性伤口。生活中,即使被细小异物刺伤,也不建议自行拔除,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

      溺水营救,直接胸外按压?

      在《红海行动》中,一位战士溺水后,直接被进行胸外按压。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桂昌指出,如果溺水者意识清晰,有呼吸脉搏,只需拨打120即可。如果溺水者昏迷,但仍有呼吸脉搏,应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并采取侧卧位,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心跳。如果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磨出来的水泡,要不要挑破?

      在《芳华》中,一位同志脚底磨出了水泡,队友用针挑破水泡。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指出,走路磨出的水泡,最好不要挑破,以免感染。如果水泡很大,可以挑破,但一定要先消毒。

      手臂动脉创伤,就得截肢?

      在《芳华》中,刘峰手臂动脉中弹后,最终被截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手臂动脉受伤后,只要及时救治,一般不会出现截肢的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兴漠指出,手臂动脉受伤后,应立即止血、固定伤肢,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总结

      影视剧中的急救镜头虽然为了剧情需要,但并不一定准确。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 标题:警惕孩子身边的危险

    儿童的心智和身体机能尚未成熟,对于周围环境中的潜在风险难以识别和判断。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保护孩子安全的重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风险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保护孩子。

    一、家居安全隐患

    1. 剪子、针线、小刀等锋利物品:这些物品容易造成儿童划伤、刺伤等伤害。应将这些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并妥善保管。

    2. 磁铁:误吞磁铁可能导致肠穿孔、堵塞等严重后果。请确保孩子远离含磁铁的玩具和物品。

    3. 窗户和遮盖物:窗帘绳索、窗格子等可能成为儿童攀爬工具,导致坠落风险。请使用安全绳,并确保窗户安全。

    4. 浴缸:浴缸内积水可能导致儿童溺水。请确保浴缸内无积水,并在使用时时刻关注孩子。

    5. 家具:易翻倒的家具可能砸伤儿童。请确保家具稳固,并使用防撞角等安全设备。

    二、药物安全隐患

    1. 误服药物:药物误服可能导致儿童中毒。请将药物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并妥善保管。

    2. 降压药、精神抑制剂等处方药:这些药物对儿童可能有潜在风险。请遵医嘱使用,并确保孩子远离。

    三、日常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识别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保持家中环境整洁:避免孩子接触到危险物品。

    3. 关注儿童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 定期检查家中设施:确保家中设施安全可靠。

    5. 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

  • 9月10日中午,广州白云区鹅掌坦路发生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弥漫,惨不忍睹。在救援人员全力扑灭火灾的同时,如何救治爆炸伤患者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爆炸伤的形成与特点

    爆炸伤是指由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损伤。爆炸可以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大类。化学性爆炸主要由炸药等化学物质引起,如炸弹、炮弹等;物理性爆炸则由超高压气体等物理因素引起,如锅炉、煤气罐等。爆炸伤的特点是:损伤范围广泛,程度严重,常伴有高温、钝器或锐器损伤,以及冲击波损伤。

    二、爆炸伤的严重程度

    爆炸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爆炸的威力、距离爆炸中心的距离以及人体暴露于爆炸环境中的时间。根据受伤程度,爆炸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爆炸伤:主要表现为皮肤擦伤、挫伤等,无需特殊治疗。

    2. 中度爆炸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烧伤、骨折、内脏损伤等,需要住院治疗。

    3. 重度爆炸伤:主要表现为肢体离断、严重烧伤、内脏破裂等,需要紧急救治。

    三、爆炸伤的治疗方法

    爆炸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创:及时清除伤口中的异物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

    2. 抗感染: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3. 换药: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4. 骨折固定: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5. 内脏损伤修复:对内脏损伤进行修复或切除。

    6. 烧伤治疗:根据烧伤程度,采取相应的烧伤治疗措施。

    四、预防爆炸伤的措施

    1. 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接触易爆物品。

    2. 在易爆场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遇到爆炸事故,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现场。

    4. 遇到爆炸伤患者,及时进行急救,并拨打120求助。

  • 近年来,儿童误吞电池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过去20年间,因电池相关意外事故而前往急诊科就诊的儿童数量增加了1倍以上。这些电池并非都来自玩具,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手表、计算器、手电筒和遥控器等。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电池的管理和防护。

    电池对儿童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化学成分。一旦电池误吞,可能会造成消化道损伤、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和监护人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电池的存放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误吞电池的措施:

    • 将电池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使用儿童安全锁。
    • 购买带电池的玩具时,选择电池盒设计安全的品牌。
    • 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
    • 定期检查家中物品的电池,及时更换或回收。
    • 如果发现儿童误吞电池,应立即就医。

    此外,针对儿童误吞电池的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早期发现、电池未嵌入消化道的情况,可以通过催吐或洗胃等方法清除。对于电池已嵌入消化道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取出。

    总之,预防儿童误吞电池事件的发生,需要家长、监护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新生儿的到来,为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然而,新手父母在享受这份喜悦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保障宝宝的安全。0-3岁的宝宝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有限,容易受到各种意外伤害。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宝宝安全小常识,帮助您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一、预防意外伤害,从家庭安全做起

      家庭是宝宝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地方。为了保障宝宝的安全,父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家具安全:避免家具尖锐的角或棱,以防宝宝碰撞受伤;

      2. 火源安全:不将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放在宝宝够得着的地方;

      3. 水源安全:不要让宝宝单独靠近水源,如浴缸、水桶等;

      4. 食品安全:不给宝宝食用硬壳、带刺、黏稠等难以吞咽的食物;

      5. 化学品安全:将清洁剂、化妆品等有毒物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二、宝宝常见意外伤害及预防措施

      1. 窒息:避免让宝宝接触小物件,如纽扣、珠子、硬币等;

      2. 跌落:确保宝宝的活动区域安全,避免宝宝攀爬高处;

      3. 烫伤:不要让宝宝接触高温物品,如热水瓶、热锅等;

      4. 电击:确保电源插座、电线等远离宝宝;

      5. 切割伤:避免让宝宝接触锐利的物品,如刀具、剪刀等。

      

      三、宝宝安全教育的误区及正确做法

      1. 误区:认为宝宝还小,不懂事,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正确做法:从宝宝出生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2. 误区:认为安全教育就是告诉宝宝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正确做法:除了告诉宝宝不要做什么,还要教宝宝如何正确地做。

      3. 误区:认为安全教育就是简单地告诉宝宝,不用反复强调。

      正确做法:安全教育需要反复强调,才能让宝宝真正掌握。

      

      四、如何选择适合宝宝的玩具

      1. 选择无毒、无害的玩具;

      2.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玩具;

      3. 选择结实、耐用的玩具;

      4. 选择易于清洁的玩具。

      

      五、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1. 通过故事、儿歌等方式,让宝宝了解安全知识;

      2.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

      3. 鼓励宝宝提问,解答宝宝关于安全的疑问;

      4. 为宝宝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遵守安全规则。

      

      总之,保障宝宝的安全需要父母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安全技能、营造安全环境,我们才能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