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吃什么药最好

冠心病吃什么药最好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在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治疗方面,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冠心病药物类型及其作用:

1. 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2. 钙离子拮抗剂:这类药物可以阻断钙离子通道,减轻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延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常用的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抗血小板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6. 降脂药物: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病情变化。

3.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总之,冠心病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体检等综合措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中年常运动 可防心脏性猝死

    运动,这一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正逐渐成为预防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关键因素。根据美国西奈心脏病研究所的研究,中年男女通过定期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研究回顾了1200例35至65岁的猝死病例,发现运动中发生猝死的比例仅为5%。更重要的是,运动相关的猝死比运动无关的猝死有更高的心肺复苏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猝死并非完全不可预测,超过1/3的患者在猝死前一周就有胸痛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运动之所以能降低心脏性猝死风险,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首先,运动能增强心脏的电稳定性,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其次,长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最后,规律的运动还能降低心脏骤停的风险。

    为了最大化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益处,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至4次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年龄和心率来控制,例如,一个40岁的人,其常规运动心率应为130次/分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良天气条件下,如雾霾、低温或雨雪天气,应避免户外活动,选择室内健身运动。同时,身体疲劳或环境含氧量低时,也应适当减少运动量,以避免心脏骤停的风险。

    总之,运动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适当的锻炼,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享受健康的生活。

  • 猝死现象在生活中并不罕见,然而许多人对于猝死的原因和征兆了解有限。本文将探讨猝死的原因,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以及猝死的常见征兆,如胸闷、心慌、心跳过慢和晕厥等。

  •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血瘀、痰湿、气滞、寒凝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温通、调整脾胃、益气养阴、补肾固本等方法为主。

    一、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二、宣痹通阳法:宣痹通阳法适用于冠心病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通过宣肺化痰、通阳利水,改善心阳不振的症状。

    三、芳香温通法:芳香温通法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者,通过温经通络,改善血脉瘀阻的症状。

    四、调整脾胃法:调整脾胃法适用于冠心病脾胃功能失调者,通过健脾益气、和中化湿,改善脾胃功能,缓解冠心病症状。

    五、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通过益气养阴,改善气阴两虚的症状。

    六、补肾固本法:补肾固本法适用于冠心病肾虚者,通过补肾固本,改善肾虚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从运动员、白领、学生到医生、游客、公司高管,无一幸免。这一看似离我们遥远的词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令人惊恐。

    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猝死的高危人群

    1.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

    2.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

    3. 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4. 偶发心慌、心悸、胸痛、晕厥等疑似心脏问题者;

    5. 家族中有猝死病史者。

    二、猝死的预防措施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病;

    3. 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4. 学习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5. 心脏病患者的家属也要了解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猝死救治

    一旦发生猝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

    2. 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总之,猝死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情况下,心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在心率异常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然而,当心脏功能不正常时,这种代偿能力就会丧失,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通过纠正心律失常,我们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其次,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通过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抗心律失常治疗还能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其中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最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约80%~90%的病例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有关。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和安装起搏器等。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电除颤和射频消融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消除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调节心脏的节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心律失常、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

    总之,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2018年8月25日,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IFCI)发布了《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标志着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迈入了新的时代。

    与2012年版相比,新版定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概念和更新了部分概念,旨在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心肌梗死,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新版定义中5个全新概念和14个更新概念的详细介绍:

    5个全新概念

    1. 区分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新版定义强调,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需要明确区分。

    2. 强调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不同:新版定义指出,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损伤并不等同于心肌梗死。

    3. 评估复极化异常伴快速心律失常、起搏和速率相关传导异常时,考虑电重构(心脏记忆);

    4. 提出应用心血管磁共振(CMRI)明确心脏损伤的原因;

    5. 对于拟诊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评估。

    14个更新概念

    1. 1型心肌梗死:强调斑块破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

    2. 2型心肌梗死:是需氧和供氧失衡,与急性冠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无关;

    3. 2型心肌梗死:有和无冠状动脉疾病的关联,区分心肌损伤与2型心肌梗死;

    4. 3型心肌梗死:强调3型心肌梗死与心源性猝死不同;

    5. 4型和5型心肌梗死:区分手术相关心肌损伤与手术相关心肌梗死;

    6. 强调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问题;

    7. 强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获益;

    8. 与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快速排除和纳入流程相关的考虑因素;

    9. 使用心肌肌钙蛋白来检测或排除急性心肌损伤的特定诊断变更标准相关的问题;

    10. 新发非速率相关、具有特定复极化模式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考虑;

    11. 对于ST段抬高的幅度,考虑使用QRS的起始作为参照点;

    12. aVR导联出现特定复极模式的ST段抬高,与STEMI等危;

    13. 植入ICD或起搏器患者中,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测;

    14. 强调影像学诊断心肌梗死的作用,包括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

    如何区分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

    当心肌肌钙蛋白(cTn)升高,超过了正常值,就是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损伤且存在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为心肌梗死。

    除了心肌梗死外,还有许多疾病状态可引起心肌损伤,比如贫血、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

  •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症,其治疗目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目标是维持或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确保心脏能够以稳定的速率和规律的方式跳动,从而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心率在极端范围内(如180次/分或35次/分),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但当心脏功能受损或存在病变时,这种代偿能力会下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受阻。因此,通过纠正心律失常,如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等手段,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其次,治疗心律失常还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甚至影响到睡眠、工作和日常生活。通过有效的治疗,这些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心律失常治疗还具有预防猝死的重要作用。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患者最为多见。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0-6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去世,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在猝死病例中,约80%-90%的患者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则与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有关。因此,通过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总之,心律失常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猝死等严重后果。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职业人群面临着猝死的风险。根据《生命时报》和搜狐健康的报道,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一、广告行业

    广告行业因其工作强度大、加班频繁等特点,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行业。专家建议,广告从业人员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医疗行业

    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足等问题,导致猝死风险增加。专家建议,医护人员应学会调整心态,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IT行业

    IT行业因其工作性质,从业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IT从业人员应适当增加运动,改善生活习惯。

    四、媒体行业

    媒体行业从业者因工作性质,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媒体从业者应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

    五、警察行业

    警察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强度大,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猝死。专家建议,警察应注重身体健康,适当调整工作节奏。

    六、制造业

    制造业因工作环境枯燥、重复性强,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专家建议,制造业从业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七、演艺行业

    演艺行业因工作性质,从业者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演艺从业者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八、运动员

    运动员因训练强度大,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运动员应注重心脏健康,避免过度训练。

    九、学生

    学生因学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十、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如教师、律师等,因工作性质特殊,也容易面临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应注重身体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 猝死,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词汇,指的是突然发生、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它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种,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的80%以上。

    健康人的心脏跳动就像钟摆一样规律,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却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除了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也容易发生猝死。

    为了预防猝死,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避免感冒,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职场人士则要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除了预防,了解猝死的先兆也非常重要。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都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

    当遇到猝死患者时,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或除颤。如果周围没有专业人士,可以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猝死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救治,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 心源性猝死,一种突发性心脏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指由于心脏原因突然发生的心跳停止,若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死亡率极高。为了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我们有必要了解其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体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这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此外,积极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此,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对预防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措施,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建议:

    1.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负担,预防心源性猝死。

    2.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3.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避免情绪波动: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 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