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发表人:数字健康领航者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血瘀、痰湿、气滞、寒凝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温通、调整脾胃、益气养阴、补肾固本等方法为主。

一、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二、宣痹通阳法:宣痹通阳法适用于冠心病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通过宣肺化痰、通阳利水,改善心阳不振的症状。

三、芳香温通法:芳香温通法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者,通过温经通络,改善血脉瘀阻的症状。

四、调整脾胃法:调整脾胃法适用于冠心病脾胃功能失调者,通过健脾益气、和中化湿,改善脾胃功能,缓解冠心病症状。

五、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通过益气养阴,改善气阴两虚的症状。

六、补肾固本法:补肾固本法适用于冠心病肾虚者,通过补肾固本,改善肾虚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猝死作为一种突发性死亡,往往令人防不胜防。本文将围绕猝死,特别是心源性猝死展开,详细介绍其常见信号、预防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提高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以下是一些心源性猝死的常见信号:

    1. 出汗: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尤其是后背、颈部、头皮、手心脚心等部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并伴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

    2. 疲劳: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的疲劳感,并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的信号。

    3. 肌肉疼痛: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下巴、肩膀、手臂等部位的疼痛,这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

    4. 心跳加剧:突然出现心跳加剧,尤其是心室性心搏过速引起的,可能导致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5. 胃肠道症状: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胃痛、恶心等。

    6. 呼吸困难、头晕: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引起呼吸困难、气促、头晕等症状。

    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3. 适量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肺功能。

    4. 饮食调整: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5.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

  •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2. 运动平板试验: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冠脉的供血情况。

    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4. 64排CT:64排CT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管壁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

    5.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情况。

    除了上述检查方法,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疾病风险。

  •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而其中,心律失常更是让人闻之色变。据统计,心律失常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82%,其危害性可见一斑。

    那么,面对心律失常,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一种被称为‘小东西’的神奇设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

    ICD是一种植入式设备,它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心律失常,从而避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ICD会立即发出电击,恢复正常心律。

    当然,ICD并非万能,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误放电等问题。因此,在使用ICD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除了ICD,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减少发作频率。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总之,面对心律失常,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 熬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现象,长时间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研究表明,连续熬夜、过度疲劳会使人体体质下降,降低免疫力,从而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病毒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导致心脏紊乱,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

    那么,熬夜到什么程度会猝死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耐受度不同,对熬夜的承受能力也有所差异。

    熬夜对心脏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熬夜会导致心脏肌肉疲劳,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2. 熬夜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搏动紊乱,甚至出现停跳现象。

    3. 熬夜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心脏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引发心脏疾病。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预防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

    3.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5. 如有心脏不适,及时就医。

  • 在心脏冠状动脉中,第二对角支是心脏血液供应的重要通道之一。它主要负责供应心脏前壁和侧壁的血液。当第二对角支出现狭窄时,可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对角支狭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肌缺血:当第二对角支狭窄时,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脏前壁和侧壁的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绞痛、心慌、气短等症状。

    2. 心肌梗死: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形成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心律失常:第二对角支狭窄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4. 心功能不全: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功能障碍。

    5. 心脏猝死:在特定情况下,第二对角支狭窄可能导致心脏猝死。心脏猝死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迅速死亡。

    为了预防和治疗第二对角支狭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2.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

    3. 介入治疗: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4. 心脏手术:对于狭窄程度较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职业人群面临着猝死的风险。根据《生命时报》和搜狐健康的报道,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一、广告行业

    广告行业因其工作强度大、加班频繁等特点,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行业。专家建议,广告从业人员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医疗行业

    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足等问题,导致猝死风险增加。专家建议,医护人员应学会调整心态,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IT行业

    IT行业因其工作性质,从业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IT从业人员应适当增加运动,改善生活习惯。

    四、媒体行业

    媒体行业从业者因工作性质,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媒体从业者应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

    五、警察行业

    警察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强度大,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猝死。专家建议,警察应注重身体健康,适当调整工作节奏。

    六、制造业

    制造业因工作环境枯燥、重复性强,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专家建议,制造业从业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七、演艺行业

    演艺行业因工作性质,从业者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演艺从业者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八、运动员

    运动员因训练强度大,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运动员应注重心脏健康,避免过度训练。

    九、学生

    学生因学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十、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如教师、律师等,因工作性质特殊,也容易面临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应注重身体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 深夜,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一位55岁的男子被紧急送往医院。不幸的是,经过抢救,他最终还是离世了。这位男子离世的原因竟然是心梗!

    这位男子名叫老李,平时喜欢打麻将。上周周末,老李在麻将馆打了一晚上麻将,情绪激动,输得气急败坏。凌晨时分,他突然感到胸闷、胸痛,紧接着就失去了意识。被紧急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心梗。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预防心梗呢?以下这四件事,中老年人睡觉前一定要少做:

    1.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诱发心梗。因此,中老年人在睡觉前,一定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

    2.吸烟喝酒

    吸烟和喝酒都会损伤心血管,增加心梗风险。因此,中老年人在睡觉前,一定要戒烟戒酒。

    3.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诱发心梗。因此,中老年人在睡觉前,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

    4.吃得过于油腻

    油腻食物会增加心血管负担,从而诱发心梗。因此,中老年人在睡觉前,一定要避免吃得过于油腻。

    除了以上四点,中老年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心梗:

    1.保持良好的作息

    2.合理饮食

    3.适当运动

    4.定期体检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要引起重视,积极预防,才能保障身体健康。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心血管疾病,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此丧生。在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危急,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引发猝死。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关键。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50%。如果在心跳停止10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部分。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第一步。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2.姿势:两手掌重叠平放,双臂伸直,然后身体前倾,把力量集中在手掌根部(借用自身上半身重量和肩臂的力量)按压病人。

    3.力度和频率:对成人每次按压宜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时注意用力平稳、均匀。

    4.人工呼吸:要求连续两次平稳的人工呼吸,吹气的时候捏住患者的鼻子,力度平和,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

    除了心肺复苏,药物治疗也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等。

    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总之,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 读者问:心脏起搏器能使用多长时间?如何更换?

      答: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被钛合金包裹得严严实实,提供电源的电池只能一次性使用。因此,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池的寿命,而电池的寿命又与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密切相关——依赖程度越高,起搏器工作越频繁,电池消耗就越快,起搏器寿命就越短。一般来说,用于治疗心率缓慢的起搏器使用寿命为6年~10年,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起搏器寿命为5年,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

      通常情况下,起搏器的实际使用寿命都会略长于理论寿命,但不排除部分患者的起搏器因工作频繁导致电池提前耗尽。电池耗尽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个渐进过程。患者自己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判断起搏器电池是否将要耗尽。一是出现乏力、气促、头昏甚至晕厥等安装起搏器之前的症状;二是自己测一下脉搏,脉搏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一般是60次/分)相差超过10%以上。一旦出现以上情况,提示电池已接近耗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起搏器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即使患者本人没有任何异常感觉,也要定期(一般每1到3个月1次)到医院接受起搏器程控仪检查,以确定起搏器电池是否即将耗尽。

      电池耗尽,起搏器的工作随之停止,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会面临危险。患者安装起搏器之前的症状将会频繁出现,最极端的情况是心源性猝死。因为起搏器是一次性用品,电源耗尽之后更换新的起搏器是唯一的办法。多数起搏器与电极是可以分离的,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只更换起搏器而不更换电极,这样更换手术将比第一次安装要简单得多。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律不齐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心律不齐,对此感到担忧。那么,心律不齐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律不齐的定义。心律不齐,又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等情况。根据病因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心律不齐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系统疾病等。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律不齐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跳动的节律和幅度。如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跳不规律,则可能存在心律不齐的情况。

    对于心律不齐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不齐,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律不齐治疗方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不齐最常见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 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脏导管技术进行的治疗方法,可以消除心脏内的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心律。

    3. 起搏器植入: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不齐患者,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起搏器可以帮助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4. 心脏手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来纠正心脏结构异常。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和改善心律不齐: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3.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总之,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只要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