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准点睡觉可促进大脑发育

孩子准点睡觉可促进大脑发育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睡眠,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休息方式,更是促进大脑发育、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孩子甚至可能影响到身高发育,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睡眠与认知能力》一项研究指出,准点睡觉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们对11178名儿童进行了睡眠习惯与认知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他们发现,3岁时每晚准时上床睡觉的孩子,7岁时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明显优于睡觉没有规律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家长应尽早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在孩子2-3个月大时,家长可以采取固定的哄睡模式,如洗澡、换睡衣、讲故事等,帮助孩子形成睡眠条件反射。

2. 控制白天睡眠时间

孩子白天一般都会睡觉,但过长的白天睡眠时间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建议家长控制孩子的白天睡眠时间,小宝宝白天睡眠时间最好不超过4小时,大孩子不超过2小时。

3.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孩子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遮光效果好的窗帘,保持房间整洁,避免噪音干扰。此外,床褥的软硬适中也很重要。

4. 避免临睡前过度兴奋或疲劳

临睡前,家长应避免让孩子过度兴奋或疲劳,以免影响睡眠质量。例如,不要让孩子看刺激的电视节目,避免激烈的游戏等。

5. 注意孩子的饮食

饮食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让孩子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

总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睡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睡眠障碍疾病介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清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过度、入睡时间延迟、清醒时间提前、睡眠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清醒周期紊乱及发生在睡眠时的其他功能障碍等。通常伴有疲劳、焦虑或抑郁,对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影响,睡眠的改善也会改善疲劳、情绪和生活质量。一般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诱发更严重的躯体和心理疾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它可能由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爱失眠通常是指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而恨失眠则是指失眠时伴随的异常感觉,如苦恼、心悸、不安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彻夜难眠。饮食不当、环境刺激、心理压力和药物副作用都可能导致失眠。建议失眠患者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睡眠环境,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并调整心理状态,以克服失眠问题。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精神运动性改变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出现失眠。焦虑症会导致过度紧张、担心、恐惧等情绪,进而引起失眠。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为精神亢奋和睡眠紊乱而出现失眠。除了这些心理因素,年龄增长、疼痛、药物副作用以及睡前饮用咖啡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失眠。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建议饮食清淡,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可以尝试喝一杯牛奶。长期失眠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特征包括焦虑不安、忧虑、肌肉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睡眠障碍,这些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持续存在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威胁或危险而产生的担忧,这种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忧虑情绪多出现在个体的内心世界中,反复思考、无法摆脱负面想法。肌肉紧张常表现在颈部、肩部、手臂等部位。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夜间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可以进行心理评估测试,如贝克焦虑量表,并进行头部MRI、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合理饮食并增加体育锻炼,以缓解症状。

  • 3月21日,我们迎来了第1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平安出行”,强调关注睡眠健康,消除睡眠障碍,保障出行安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据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有约4000万人受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威胁,而80%的失眠人群未将其视为疾病,也未接受治疗。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医学科学,致力于研究睡眠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失眠人口近3亿,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约为5000万,睡眠疾患与多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密切相关。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已成为睡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我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和诊疗流程仍需规范,公众对睡眠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建立规范的睡眠中心,加强睡眠医学学科建设,提高公众对睡眠疾病的认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产后失眠通常是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生理性失眠,这种失眠在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通常会自行缓解。然而,如果产妇同时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睡眠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原发疾病是改善失眠的关键。建议产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 长时间睡眠不足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因素引起的,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这些疾病会导致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下降,并引起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优化睡眠环境和参加放松训练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

  • 失眠症状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日间疲劳、情绪烦躁,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1.入睡困难睡前过度兴奋、焦虑等心理因素会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处于活跃状态,影响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进入睡眠状态。2.睡眠维持障碍可能是由于长期存在压力源导致神经衰弱,使大脑皮质功能活动减弱,出现入睡困难和易惊醒的情况。主要特征是频繁醒来,且难以重新入睡,导致睡眠中断。3.早醒可能由生活事件应激、慢性疼痛等原因诱发抑郁症,导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患者通常会比平时提前至少一个小时醒来,并且难以再次入睡。4.日间疲劳失眠可能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影响脑部休息和修复,造成认知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日间疲劳的现象。这种症状往往伴随着白天感到昏沉、嗜睡,甚至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打瞌睡。5.情绪烦躁失眠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等情况。此类人群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针对失眠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睡眠监测等相关评估。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等。患者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 3月21日,即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聚焦于中老年人群的睡眠健康。中老年人群通常指40至60岁的成年人,这一群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变化,他们往往面临着睡眠问题的困扰。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1.2万名有睡眠问题的受访者中,中老年人群占比高达18.8%,其中77.28%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工作压力、作息无规律、疾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中老年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健康问题。因此,关注中老年睡眠,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对于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建议他们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并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对于长期睡眠问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副作用较小的睡眠诱导剂,或针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失眠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一、非药物治疗:首先,改善睡眠环境是关键。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其次,物理疗法如按摩特定穴位,如四神聪、百会、三阴交、照海、申脉等,可以有效改善睡眠。此外,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改善睡眠。最后,心理辅导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沟通和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改善睡眠。

    二、药物治疗:对于长期严重失眠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起到镇静、催眠、抗焦虑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另外,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如睡前泡脚或喝一杯热牛奶,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总之,治疗失眠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环境、身体和心理等方面。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症状包括经常做噩梦和难以入睡。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躯体疾病。治疗失眠的西药包括抗抑郁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如苯海拉明、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和氯氮卓。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自责和期待心理,并限制白天睡眠时间,保持睡前卫生,以改善睡眠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