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扫除口服降糖药的三大误区

扫除口服降糖药的三大误区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口服降糖药是许多患者的首选。然而,许多患者在服用口服降糖药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加重。

误区一: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

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但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即使血糖水平暂时恢复正常,也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配合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才能维持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

误区二:医生什么病都能看,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有些患者认为,医生经验丰富,看一眼就能知道病情。但实际上,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包括患病时间、症状、用药情况等,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应该详细向医生描述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误区三:一种药物降糖效果不好,就用两种

有些患者认为,一种药物降糖效果不好,就联合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实际上,盲目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反而影响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按时服药。

4. 学会自我管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缓解病情,患者需要关注饮食方面的调整。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性神经病的食疗方法以及饮食原则,帮助您更好地控制病情。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食疗方法

    1. 酸枣仁粥:取酸枣仁30克,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与50克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次,连用1周为一疗程。

    2. 桂圆莲子粥:桂圆15克,莲子10克,大米50克,同入锅中加水煮粥。早晚均可食用。

    3. 龙眼肉芡实汤: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米12克,共同煮汤。睡前饮用。

    4. 鲜芦根酸枣仁茶:鲜芦根45-60克,酸枣仁15克,加水同煎。每日饮服数次。

    5. 百合糖水:百合60-100克,白糖少许。煮百合至熟烂,加入白糖煮至糖化。分次食用。

    二、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饮食原则

    1. 控制总热能: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活动量,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

    2. 适量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300克,肥胖者应控制在150-200克。

    3. 充足食物纤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常见的膳食纤维食物有蔬菜、麦麸、豆类、整谷等。

    4. 充足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优质蛋白来源包括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5.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5%-30%,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6. 充足维生素和无机盐: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维生素C、铬、锌、钙等。

    7. 适量饮酒: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饮酒,避免饮酒过量导致血糖升高或低血糖。

    8. 合理安排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9. 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学会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达到平衡营养。

  • 近年来,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空腹血糖水平被认为是预测糖尿病风险的重要因素。近期,一项发表在《Diabetic Med》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空腹血糖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该研究通过对台湾12,119名学龄儿童进行全国性调查,分析了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加,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当空腹血糖水平超过5.6 mmol/L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在男孩和女孩中相似,但在12-18岁年龄组中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6-11岁儿童的最佳空腹血糖阈值为4.75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51%;而12-18岁青少年的最佳阈值为5.19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和73%。

    除了空腹血糖水平,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风险,如遗传、生活方式、肥胖等。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运动和体重,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总之,空腹血糖水平是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指标。家长和医生应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血糖监测,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饮食管理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活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

    2.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饱腹感,建议选择鱼、鸡胸肉、豆腐等食物。

    4. 限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5.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二、运动治疗

    1. 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 运动时间: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空腹运动。

    3.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三、心理调适

    1. 保持乐观心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2.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强心理支持。

    四、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内分泌科进行复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建议患者戒烟限酒。

    2. 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

    3.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 身体突然消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生理性原因

    1. 节食减肥:过度节食或增加运动量,导致热量摄入不足,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消瘦现象。

    2. 生长发育:青少年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下降属于正常现象。

    3. 适应环境:长期在寒冷或高原地区生活,人体为了适应环境,会自动降低体重。

    二、病理性原因

    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2.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升高,容易导致消瘦、怕热、出汗等症状。

    3. 肿瘤: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可能导致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4.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引起消瘦。

    5.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引起消瘦。

    三、其他原因

    1.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等,可能导致消瘦、乏力等症状。

    四、预防与治疗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2.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如发现消瘦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应酬成为许多职场人士的常态。然而,应酬族却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高发群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则会危及生命。

    应酬族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据统计,我国中年应酬族中,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无法根治,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此,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首先,应酬族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和主食的摄入,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其次,加强锻炼,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此外,定期体检,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筛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应酬族应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 二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症状包括软膜渗出、硬膜渗出斑和视网膜出血。

    一、软膜渗出:患者眼中会出现白色絮状斑点,这些斑点通常形状和大小不同,分布在神经纤维层。软膜渗出是增殖疾病的前兆,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二、硬膜渗出斑:硬膜渗出斑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症状,白色和黄色斑点由血浆中的脂蛋白渗出到视网膜形成。

    三、视网膜出血斑:视网膜出血斑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点状暗红斑出现在视网膜血管下方。

    四、治疗

    1. 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是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减轻视网膜病变。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羟苯磺酸钙、依帕司他、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进行性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局部眼科手术。

    五、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限制高热量饮食,多吃蔬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2. 适度锻炼:保持适度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轻视网膜病变。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

  •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来说,注意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应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具体来说,应避免以下食物:

    • 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脂肪。
    • 油炸类食物:如炸鸡、炸鱼等,这些食物热量高,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 肥肉:如五花肉、猪油等,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 蛋糕等高糖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加重病情。

    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以下食物:

    • 粗纤维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有助于降低血糖。
    • 偏酸性的水果:如火龙果、柠檬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 粗粮:如糙米、燕麦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 奶制品、豆制品:如牛奶、豆浆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

    除了饮食调理,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 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降糖、降脂、降压,控制体重。
    •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能自行减量。

    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来说,进行专业诊断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血压和血糖值已达到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及时就医,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如果同时有血糖高,应按照糖尿病标准进行饮食调整,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总之,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于电视节目,却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引发的8种疾病,并为您提供一些预防建议。

    1、癌症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的女性患癌症的风险比不看电视的女性高10%。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2、心脏病风险上升

    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7%。这可能与看电视时,人们容易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有关。

    3、糖尿病风险增加

    每坐着看1小时电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提高3.4%。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身体代谢减慢有关。

    4、肝病风险增加

    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将增加9%。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导致脂肪堆积有关。

    5、慢阻肺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

    6、肺炎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肺炎的风险。

    7、帕金森氏病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导致大脑活动减少,从而增加患帕金森氏病的风险。

    8、流感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流感的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建议您:

    1. 限制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2. 看电视时,适当活动身体,如做拉伸运动。

    3. 饮食健康,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这种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受损,导致肢体远端出现各种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包括针刺感、蚁行感、烧灼感、疼痛感等,通常从手指和脚趾的指尖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等。

    除了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变冷、发绀、多汗或无汗、体位性低血压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其中,严格控制血糖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

  • 后背前胸疼痛,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隐患。它可能是由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致。

    高血压是导致后背前胸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硬化,冠状动脉也可能出现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疼痛,并伴有胸闷、心慌等症状,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也可能导致后背前胸疼痛。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疼痛。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颈椎病和肩周炎也是引起后背前胸疼痛的常见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导致肌肉、关节受损,引发疼痛。

    除了疾病因素,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后背前胸疼痛。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

    对于后背前胸疼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颈椎病患者需要加强颈部肌肉锻炼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运动、保持饮食均衡等。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