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知:测颈围早知糖尿病

新知:测颈围早知糖尿病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与体重、饮食和运动有关,却忽略了颈围这一关键指标。

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专家指出,颈围粗细可以反映上半身脂肪分布情况,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颈围过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

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教授的研究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体重指数、腰围、代谢综合征等指标呈正比。

那么,如何正确测量颈围呢?首先,被测者应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者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前面于喉结下方进行测量。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8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就是超重的临界值;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9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则是代谢综合征的临界值。

如果您发现颈围达到临界值,请务必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颈围,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1.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3.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睡眠:缺乏睡眠会影响血糖水平。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防治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方案——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方案在降低血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专家指出,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生物作用的平衡,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如何才能达到每分钟快步走120步的标准呢?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练习一秒走两步的方法来提高步伐频率。可以先将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逐渐延长练习时间,最终掌握迈步的频率。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运动。
    • 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 运动前后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 最好每天坚持运动,每周休息1~2天。
    • 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进行运动。
    • 运动前后可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定期检查血糖,观察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及时调节和掌握运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直到那天我在网上预约了一位医生进行线上问诊。我的尿检报告显示尿糖和尿钙都轻微高,这让我非常担忧。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很快就联系到了这位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交流,医生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等信息。医生告诉我,尿糖高可能是因为我长期喝含糖饮料所致,而尿钙高则可能与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能力下降有关。医生建议我改变生活方式,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并且定期复查。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如果尿糖增加,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肾脏功能。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医生专业而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尿糖和尿钙轻微高的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尿糖和尿钙轻微高可能是肾小管对糖和钙的再吸收能力下降所致,常见于长期喝含糖饮料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推荐科室 肾内科 调理要点 1. 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2. 定期复查尿糖和尿钙; 3. 如果尿糖增加,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肾脏功能; 4. 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5. 如果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除了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四个常见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帮助您更好地控制血糖。

    一、腹部:腹部是首选的胰岛素注射部位。由于腹部皮下脂肪较厚,可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此外,捏起腹部皮肤较为容易,且胰岛素吸收速度较快。建议在肚脐两侧旁开3~4指的距离进行注射,此处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的胰岛素。

    二、大腿外侧:大腿外侧也是常见的胰岛素注射部位之一。注射时,只能从前侧或外侧进行,避免内侧,因为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

    三、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且无法自己捏起皮肤。如果必须在此处注射,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四、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由于臀部的皮下层较厚,胰岛素吸收速度慢,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且无需捏起皮肤。

    除了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以下是一些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 注射前,请确保双手清洁,并准备好注射器和胰岛素。

    2. 注射时,请捏起皮肤,以确保胰岛素注入皮下。

    3. 注射后,请用棉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揉搓。

    4. 注射后,请记录注射时间、部位和胰岛素剂量,以便监测血糖。

    5. 定期咨询医生,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 近来,有一位11岁的女儿出现了尿频的情况,经过检查,尿常规是正常的。她的家长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自行进行了两次空腹血糖测试,分别是5.2和5.0。此外,还有一次在医院测得的随机血糖是6.5。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选择了线上问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通过细致的询问和耐心的解释,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还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的饮食建议和生活指导。

    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调整。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让患者和家长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

  • 炎炎夏日,西瓜作为消暑解渴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西瓜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需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西瓜。

    一、糖尿病患者

    西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若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建议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

    二、肾功能不全者

    肾功能不全者排尿功能受损,过多摄入水分可能导致水肿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建议肾功能不全者减少西瓜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三、感冒初期患者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感冒初期食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建议感冒初期患者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四、口腔溃疡患者

    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患者过多食用可能导致溃疡愈合所需水分流失,加重病情。建议口腔溃疡患者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溃疡愈合。

    五、产妇

    产妇体质虚弱,过多食用西瓜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影响产后恢复。建议产妇适量食用西瓜,避免过量。

    六、饭前饭后不宜食用西瓜

    西瓜中大量水分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建议饭前饭后避免食用西瓜,以免影响消化。

    七、西瓜不宜过量食用

    西瓜属于生冷食品,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建议适量食用西瓜,避免过量。

    八、少吃冰西瓜

    冰西瓜对胃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建议适量食用,避免过量。

  •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问题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其中2型糖尿病(T2DM)尤为突出。许多年轻人因此提前步入糖尿病行列,面临着预期寿命缩短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风险。

    研究发现,早期诊断的T2DM患者,其预期寿命和全因死亡率都会受到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对糖尿病诊断年龄进行细致的分析,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此外,关于糖尿病诊断年龄对心血管及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种被称为“遗留效应”的现象。这种效应是指,即使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早期严格的血糖控制也能使患者长期获益,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例如,2008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就发现,早期强化降糖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终点的风险,并带来长达10年的持久效益。

    近期,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专家合作团队对UKPDS的后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血糖控制的“遗留效应”对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诊断开始,将HbA1c降低一个百分点,10-15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8%,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9.7%。而将这种降低推迟到诊断后10年,风险降低的效益就减少到2.7%和6.5%。

    由此可见,早期发现糖尿病并从诊断时开始强化血糖控制,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糖并发症的长期风险至关重要。

  •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代谢指标,它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血糖,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与血糖相关的指标。

    首先,我们来说说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这个指标可以排除食物摄入等因素的干扰,更真实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还可以检验药物疗效,尤其有助于发现低血糖情况。

    除了空腹血糖,凌晨3时血糖也是监测血糖的重要指标。凌晨3时血糖可以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是药物或胰岛素不足引起的,还是药物过量导致的夜间低血糖引起的。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监测凌晨3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将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前血糖的监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餐后血糖过高。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因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睡前血糖反映机体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 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容易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CT)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HIIT和MCT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为您介绍HIIT和MCT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运动治疗。

    一、HIIT和MC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1. 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HIIT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改善外周动脉硬化指数和扩张系数,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 MC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MCT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但对改善外周动脉硬化指数和扩张系数的效果不如HIIT。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运动治疗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 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强度,以产生良好的运动效果。

    3. 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4. 注意运动安全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运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三、总结

    运动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HIIT和MCT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具有显著效果。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规律的运动,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诊断和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糖尿病的诊断仍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将介绍三个常见的误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糖尿病。

    一、误区一: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

    许多人认为,如果尿中有糖,就一定是糖尿病。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大部分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中几乎不含糖。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多余的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从而形成尿糖。因此,尿中有糖只是糖尿病的一种可能表现,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二、误区二:尿中无糖就不是糖尿病

    有些人认为,如果尿中无糖,那么就不会患有糖尿病。实际上,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虽然较高,但并未超过肾糖阈,因此尿液中没有糖。这种情况下,仅凭尿糖检测结果无法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三、误区三:空腹血糖正常就可排除糖尿病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不会患有糖尿病。实际上,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其中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两个重要指标。有些患者虽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这也是糖尿病的一种表现。因此,仅凭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四、如何正确诊断糖尿病

    为了正确诊断糖尿病,建议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糖指标。

    2. 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时,应及时就医。

    3.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更应加强监测。

    4. 确诊糖尿病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

    五、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断和防治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正确认识糖尿病,避免误区,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 我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尿糖异常,伴随着胃部不适,整个人都变得疲惫不堪。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开始四处求医,去过很多医院,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直到我在黄浦区的一家互联网医院上遇见了这位医生,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医学知识,还兼具小说家的想象力和同情心。通过线上问诊,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对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系统的治疗和调理。首先,他建议我做了一个上腹部磁共振,以排除胃部疾病的可能性。然后,他根据我的舌苔照片和其他检查结果,诊断出我患有脾肾气虚,并开出了相应的药方。同时,他还教我如何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来改善身体状况。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调理,我的尿糖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胃部不适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动力。现在,我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感谢这位医生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脾肾气虚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脾肾气虚的常见症状包括尿糖异常、胃部不适、疲劳、失眠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长期承受高压力、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科室都可以就诊脾肾气虚相关问题。 调理要点 1. 饮食调理: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应的中药或西药; 4. 心理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尿糖、血糖等相关检查,监测身体状况。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