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改办:三年医改预期目标实现

医改办:三年医改预期目标实现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近年来,我国医改取得了显著成果,三年医改预期目标已全面实现。本文将带您回顾医改的成果,并展望未来。

财政投入大幅增加

2009年至2011年,我国财政对医改的投入比原计划增加了近五成,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近一千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医保、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等方面。

在医保方面,各级财政共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资金4328亿元,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在服务体系方面,中央财政投资430亿元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在公共卫生方面,中央财政共安排服务经费395亿元。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医改重点向基层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层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得到显著提高。

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307种基本药物价格降低30%左右,使基层群众用药更加经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农民可以享受到入户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了旧的“以药补医”机制,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投入和医保支付。

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平均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医改,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群众受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医源性情况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医源性情况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疗事业,然而,私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新医改明确提出,私立医院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一、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私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它包括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医院理念、医院形象等。医院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

    1. 明确医院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 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4. 营造良好的医院氛围,让患者在医院感受到温馨和关爱。

    二、积极争取医保定点资格,拓宽患者来源

    医保定点是私立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医保定点政策,为私立医院争取医保定点资格提供了有利条件。私立医院应积极争取医保定点资格,拓宽患者来源,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争取医保定点资格的具体措施包括:

    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3. 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4. 积极宣传医院优势,提高医院知名度。

    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国家应继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行业,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民间资本投资医疗行业,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门槛。

    2. 放宽医疗项目价格限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

    3.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优质医疗项目。

    4. 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

  • 现代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延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开始面临一些挑战。樊代明院士在2019年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提出了“反向医学研究”的概念,旨在突破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代医学的局限性。‘O2F1’(Over specialization、Over Division、Fragmented Knowledge)现象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医生过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碎片化,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此外,药物研发过度依赖新药,而忽视了老药的价值。

    那么,如何进行反向医学研究呢?樊代明院士提出了四个关键点:一药多用、老药新用、间接用药和整合用药。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治疗效果。

    一药多用意味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并尝试将其转化为治疗其他疾病的手段。老药新用则是指从老药中挖掘新的治疗价值。间接用药强调要关注药物的间接作用,而非仅仅关注其直接作用。整合用药则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反向医学研究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提高治疗效果。

  •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医改方案出台两年来,社会各界对此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提升基层医生水平,缓解看病难问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孔北华代表指出,许多基层医生缺乏正规的职业培训,导致看诊能力不足,误诊现象时有发生。他建议,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医师培训体制,让毕业生在大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基层医院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诊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医药分开,斩断回扣利益链

    滨州市政协副主席刘凤代表调查发现,许多乡镇卫生院收入主要依靠药品销售,药品收入占比高达70%至80%。她认为,应从源头上杜绝药物回扣现象,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收入之间的联系,降低群众用药成本。

    夯实药价,降低医疗成本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康凤英代表认为,药品定价虚高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她建议政府应加强药品价格调控,降低药品利润空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康凤英代表强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除了完善政策体制外,还需要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同时,医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我国医疗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生这个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近九成医生对目前的行医环境表示不满,甚至88%的医生反对自己的孩子学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医生的工作强度极大。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下班,医生几乎都在忙碌着,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更是经常需要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决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医生的收入并不高。尽管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但他们的收入却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许多医生表示,他们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甚至有的医生工资还不如一些普通工人的收入高。

    此外,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而医生却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出现了医闹事件。

    那么,如何改善医生的行医环境呢?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提高医生的待遇,让医生能够安心从医。其次,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减少医患矛盾。最后,需要加强医疗立法,保护医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总之,医生的行医环境需要得到改善,让医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矛盾频发。究其原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4月30日,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业内人士指出,医患关系紧张背后仍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以药补医机制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推行公立医院改革最有力的举措。然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后的公立医院将走向何方,能否真正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国看病难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长期投入不足且公共筹资比例偏低造成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占GDP比例同比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卫生投入偏向于城市高层医疗机构,而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城镇社区和农村乡镇两级机构提供。

    以药补医机制长期存在造成的后果是过度医疗问题严重,直接导致看病贵。过度医疗背后的直接推手正是“以药补医”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靠医疗服务收入、药品耗材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又未建立,医院只能靠药品的盈利来维持运转。

    看病难涉及医疗资源配置问题,看病贵涉及医疗卫生费用负担体系,这两者与公立医院资金筹措制度和支付体系直接相关。要想厘清改革思路,必须先回答两个问题:哪些问题应属政府职责范围?哪些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能否得到精准判断与回答,不仅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直接影响,更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一些医改专家建议,新医改的推进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经验,既发挥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通过政府提供的保障性服务以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最终通过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

  • 生活中,总有些人抱着挑剔的眼光看待人、事,他们常常以此为乐。其实,这些爱挑刺的人,无外乎有3种心理。

    首先,过于追求完美。我们身边常常有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个人要求很高、很挑剔。从心理学角度看,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即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完美主义者除了给自己设下高标准、严要求外,还经常处处严格要求别人,并总能挑出别人的毛病。

    其次,内心极度自卑。有的人总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时时处处挑剔、指责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底气。相反,当他们看到了别人闪光的一面,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常会感到自卑。于是,他们采取挑刺的方式,来取得对他人心理上的优势,并以此获得内心的力量感和稳定感。

    最后,嫉妒心理。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周围人的动向,并且总摆出一副与人一争高下的姿态,一旦发现自己的同事、同学、朋友,甚至亲人,在某些方面将要或已经超过了自己,心理上就感到不平衡,进而妒火中烧。但是,他们通常不会积极采取行动,靠自己的力量超越别人,而是冲“假想敌”横挑鼻子竖挑眼,惟恐别人的成功盖过自己的风头。

    “有鞭策才会有动力”,很多挑剔的人常用这样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是,挑刺在人际关系中更多的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在心理上已经预设了不平等的关系,很容易激起对方愤怒和反抗情绪,破坏人际关系。同时,挑剔是出于自己主观的评判标准,缺乏进一步商量沟通的余地,进而妨碍建立深入的沟通关系。

    已经习惯于挑刺的人,要学着多关注别人的优点,长此以往,爱挑刺的毛病就会得以控制。

    在医疗行业中,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挑刺’现象。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可能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心理因素,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追求完美而忽视了一些细节,导致误诊。这时,医生需要反思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诊断方法。再比如,医生在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时,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这时,医生需要增强自信心,积极寻求帮助。

    总之,了解并克服心理因素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昨天,我在网上向医生咨询了一些医学问题。刘医生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提问,给了我很好的建议。

    但是,当我去配药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药房需要审核处方,但是我却无法得到药物。

    刘医生尽力帮我解决问题,但最终却无法开出我需要的药方。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些曲折,但最终还是得以解决。

    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意识到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和困难。

  • 2024年7月的一个晚上,我躺在沙发上,疲惫不堪。最近身体一直不适,但工作繁忙,实在没有时间去线下医院。于是,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希望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口碑不错,医生专业,服务也便捷。在平台上,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并上传了一些检查报告。

    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回复了我的咨询。医生非常耐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选择了辉瑞作为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辉瑞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我的病情。他还详细解释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关心我的生活和工作,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用药一段时间后,我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我非常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让我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 在医疗领域,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些“诱惑”的现象,比如某些疾病、药品、治疗手段等如何吸引患者,甚至诱导患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1. 疾病诱导:夸大病情,制造恐慌

    一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调养。一些不良医疗机构或个人,可能会夸大病情,制造恐慌,诱导患者进行过度治疗,甚至选择昂贵的、不必要的高端医疗方案。

    2. 药品诱导:误导患者,推销高价药

    一些药品厂商,为了推销高价药,可能会夸大药品的功效,甚至误导患者,让他们相信这些药品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实际上,这些药品可能只是针对特定病症,或者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3. 治疗手段诱导:追求高端,忽视实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高端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一些医疗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过分追求高端治疗,忽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诱导患者选择不适合的治疗方案。

    4. 日常保养诱导:过度宣传,误导健康

    一些日常保养产品,如保健品、护肤品等,可能会过度宣传其功效,误导消费者,让他们相信这些产品可以治疗疾病、延缓衰老等。而实际上,这些产品的功效往往被夸大,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5. 医院科室诱导:误导患者,选择不合适的科室

    一些医院科室,为了吸引患者,可能会夸大科室的特长和优势,误导患者选择不合适的科室。而实际上,患者可能需要的是其他科室的专业治疗。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浪潮不断高涨。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扩大和国家相关部委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吸引了众多资本纷纷抢滩县级医院市场。

    一、社会资本抢滩县级医院市场

    近年来,药品企业、医疗器械、金融基金等多领域资本纷纷加快新建、收购、托管医院的步伐。以复星医药为例,去年下半年两个月内先后收购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和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两家大型医院。此外,甘肃上市药企独一味也去年一口气收购四川德阳美好明天医院、邛崃福利医院等五家民营医院股权。

    社会资本办医的触角也开始频频伸向县级公立医院。康美药业与吉林梅河口市政府签署协议,一口气打包收购当地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华润医疗也在洽谈收购高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方鹏骞认为,当前社会资本基层办医潮存在三大特点:办医主体从“农民办医”变成“资本办医”,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办医方式从以新建医院为主变成新建与并购并重,投资办医效率显著提高;医院运营从短期逐利的“种草”模式转向长期回报的“种树”模式。

    二、医改红利形成社会资本办医“窗口期”

    近三年内,社会各方资本办医积极性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因:

    1. 医改释放就医需求,拓宽办医盈利渠道。

    2. “大病不出县”倒逼基层地方政府放权。

    3. 办医环境逐步优化带来投资“定心丸”。

    三、期待政府责任回归理顺管理强化监管

    在抢滩办医市场的同时,众多医院投资者、管理者期盼政府职能部门在引导社会资本办医过程中,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监管机制、放宽多点执业。

    1. 理顺社会资本办医管理体制。

    2. 完善社会资本办医全程监管。

    3. 医师多点执业尽快“靴子落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