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蜀中制药两款药品涉嫌铬超标

蜀中制药两款药品涉嫌铬超标
发表人:健康饮食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四川蜀中制药的两款药品“诺氟沙星”“阿莫西林”涉嫌铬超标,药监局要求停售停用,然而记者在成都药房暗访,发现仍然有药房在销售这两款药品。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按照《中国药典》规定,药用胶囊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铬含量,确保用药安全。

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药监部门需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药品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到不合格药品。

此外,药品生产企业也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总之,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铬化合物中毒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检查:

      1、毒物接触史:对于生活性中毒,如怀疑有服毒的可能性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精神状态,以及经常服用的药物种类。同时,需要调查家中药物是否有缺少,以及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中毒的因素。对于职业中毒,需要询问职业史,包括接触毒物的种类、时间、环境条件等。

      2、临床表现:对于突然出现紫绀、呕吐、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性。对于原因不明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肝病的病人,也需要考虑中毒的可能性。

      3、实验室检查:急性中毒时,应常规留取剩余的毒物或可能含毒的标本,如呕吐物、胃内容物、尿液、粪便、血液等。必要时进行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对于慢性中毒,检查环境中和人体内毒物的存在,有助于确定诊断。

      二、治疗方案:

      1、急性中毒:根据毒物种类和病情,采取相应的解毒、支持和对症治疗措施。

      2、慢性中毒:根据病情和毒物种类,采取相应的解毒、支持和对症治疗措施,并注意改善环境和工作条件。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溴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书,其中盗版图书的存在也屡见不鲜。很多人认为,只要内容相同,盗版图书和正版图书并无区别。然而,你是否知道,盗版图书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首先,盗版图书在印刷过程中,往往采用劣质纸张和油墨,这些材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铅中毒、铬中毒等健康问题。

    其次,盗版图书的排版和字体设计可能存在问题,长时间阅读可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此外,盗版图书的纸张质量较差,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

    此外,盗版图书还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 纸张质量差,容易碎裂,影响阅读体验。
    • 印刷清晰度不足,影响阅读效果。
    • 内容可能存在错误,误导读者。

    为了保障自身健康,我们应尽量选择正版图书。在选择图书时,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 选择信誉良好的出版社。
    • 查看图书的出版信息,如出版社、作者、出版日期等。
    • 选择具有绿色环保标识的图书。

    总之,盗版图书虽然价格便宜,但存在诸多健康隐患。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请尽量选择正版图书。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囊剂型药物因其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然而,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胶囊的秘密”事件,却让公众对胶囊药物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报道指出,河北一些企业使用皮革边角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并将其用于制作药用胶囊。调查发现,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的胶囊里,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胶囊药物中的铬超标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也暴露出了我国医药行业监管和发展的诸多问题。

    首先,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医药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工业明胶属于非食品原料,其生产和使用应受到严格的监管。然而,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仍然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其次,这一事件也暴露出我国医药行业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迅速,但相关配套设施和监管体系却未能跟上。这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原料、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存在混乱和漏洞,给假冒伪劣产品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医药行业监管,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药用胶囊等违法行为。

    2. 完善医药行业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3. 引导医药行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4. 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医药产品的安全意识。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四川蜀中制药的两款药品“诺氟沙星”“阿莫西林”涉嫌铬超标,药监局要求停售停用,然而记者在成都药房暗访,发现仍然有药房在销售这两款药品。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按照《中国药典》规定,药用胶囊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铬含量,确保用药安全。

    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药监部门需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药品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到不合格药品。

    此外,药品生产企业也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总之,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一、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最常见的皮肤病。它通常发生在手部、前臂和面部等暴露于铬化合物的部位。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包括红肿、瘙痒、水泡、糜烂和结痂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和疤痕。

      二、溃疡

      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溃疡被称为铬疮。它通常发生在暴露于铬酸液或粉尘的部位,如手背、手指、前臂和足背等。铬疮的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干燥的灰黑色痂和不易愈合的溃疡。溃疡愈合后,可能留下疤痕。

      三、鼻黏膜损害

      长期暴露于铬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鼻黏膜受损。症状包括鼻塞、流涕、鼻出血、鼻黏膜干燥和萎缩等。严重时,可能导致鼻中隔穿孔。

      四、全身症状

      长期接触铬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头痛、消瘦、贫血、肾脏损害和支气管哮喘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常见。

      五、诊断

      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铬斑贴试验、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六、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手套、防护服和口罩等。
    • 改善工作场所通风,降低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浓度。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